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類別 » 2020年非銀金融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2020年非銀金融股票

發布時間: 2022-11-02 15:38:57

A. 保險股為何跌跌不休

(小塵4x/圖)

以大白馬、高成長為標簽的保險股似乎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至少資本市場是這樣認為的。

據保險概念板塊(BK0474),該指數已從2021年年初的1500餘點左右跌至1045點,跌幅達30%。該板塊囊括了國內六家上市保險公司,其中個股半數跌幅超過20%,個別股票甚至下跌近40%。

保險行業正面臨一場艱難轉型。傳統的保險代理人銷售被逐漸淘汰,改革帶來的陣痛正體現在險企的大數據上,上半年的保險不好賣了。

更何況,一些險企短期投資失利,又疊加整個投資市場利率持續下行等因素,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也難以維持往年的優勢。

2020年起,幾乎所有保險公司都開始推廣代理人升級計劃。

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今,已有超20家保險公司發布了代理人精英項目。「精英」背後的隱含意義,是對原銷售體系的升級或者說淘汰。五大險企一季度報披露,險企代理人規模較年初縮減超13萬人。

這些精英項目的關鍵詞多為「年輕化」「高素質」「中心城市」等。「新的代理人中很多都是碩士學歷,甚至海歸也有不少。」擔任某大型險企區域市場總監的唐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所在的團隊從2020年就開始了分層合並。

以往保險銷售有「雙臂」,一是營銷隊伍,也就是常見的代理人渠道,二是銀行保險代理渠道。相比銀保渠道,大型險企更願意自建龐大的代理人隊伍。唐風解釋,主要是因為長期類的壽險產品設計較為復雜,直接面對客戶的銷售更有利於溝通產品細節。

但早年保險產品同質化嚴重,險企對規模的過分追求,都導致了保險銷售為市場詬病。「 社會 投訴」成了行業摘不了的標簽,外加互聯網渠道的沖擊,整個市場的底層邏輯也在發生變化。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的《新生代保險代理人現狀調研報告》,壽險行業的客戶越來越年輕化,90%以上的客戶為45歲以下,92%的90後有 健康 支出,且年保費支出已經超過3000元。

「年輕人更願意花錢買保險了,但手機是首選渠道,大量同質化嚴重的產品不好賣了。」唐風說,尤其是近兩年的「百萬醫療」「惠民保」等網紅型產品出現,這類更注重保障功能而非投資功能的基礎產品大量占據了中低端市場。

為了應對變化,保險公司也開始對業務員進行調整,團隊向年輕化、高學歷轉變,以適應客戶群體的變化。「以後中低端的產品主要通過互聯網渠道,一線城市的中高端市場會是長期類壽險的主要戰場。」唐風預測。

人口紅利消失,以往的人海戰術難以為繼,代理人員結構隨著業務邏輯的改變出現轉變。但轉型過程中,陣痛開始顯現。

「行業苦代理人久矣,大家都知道長痛不如短痛。」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向南方周末記者感嘆,然而上市公司因為股東利益訴求,難以下定改革決心。

以擁有「百萬代理人」之稱的中國平安(601318.SH)為例,2019年3月末,公司的代理人數量為131萬人,而到了2021年同期只剩下98萬人。

清退30萬人的代價,是同期公司新增保單業務量比2019年減少近10%,這在仍在上升的保費規模數據面前異常「扎眼」。

在唐風看來,這種低效清退的「副作用」就是銷售下滑,「大家都知道應該這么做,可都怕業務下滑遲遲不想這么干」。

投資者也看到了這一點。

「你重疊這些保險股的K線,就能看到業務保費增速的下滑,幾乎和股價下跌是同步的。」北京東方引擎資本創始合夥人呂晗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呂晗曾在多家保險資管公司負責投資決策。

2020年11月,幾乎上市險企的股價都達到了近幾年的 歷史 高位。因為受2020年疫情影響,各大公司提前開始布局下一年的開門紅產品。業內將一季度的產品銷售稱作「開門紅」,是行業每年經營布局的重點之一。

2021年2月是監管部門對新舊重疾險定義的換擋期,舊產品即將「停售」成為最好的「噱頭」,各大公司都加大了宣傳力度和渠道的鋪開,整個行業沉浸在一種「謹慎樂觀」的氣氛中。

但到了3月,行業單月保費竟然同比下跌3.3%,出現了2020年疫情後首次負增長。之後的業務量更是「一瀉千里」,4月、5月的負增長還在持續擴大。

截至7月中旬,據南方周末記者粗略計算,6家上市險企的總市值已經蒸發了近萬億元。

險企們運氣不佳,行業轉型才剛剛開始,又迎來了一輪全球利率下調。

全球各國維持低利率是為了刺激經濟恢復,但對於金融機構而言並非好消息,因為這極大地影響了它們的投資收益。

如果對比A股申萬宏源28個一級行業指數,非銀金融板塊的表現是倒數第一,而在非銀機構中,保險又是墊底。

秦明從2020年就觀察到,幾乎每家券商針對保險的研究報告都會加上一句提示「注意利率風險」。秦明在上海的一家券商研究團隊擔任非銀金融機構分析師。

秦明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利率長期走低意味著固定收益投資(如債券)和非標投資(如地產)都不會太好,而這正是保險資金投資的兩大重點。

保險公司的利潤主要來源於「三差」,分別為費差、死差以及利差。費差可以理解為險企經營方面產生的利潤,死差是保險賠付小於預期產生的利潤,利差則是險企用保費投資產生的收益。

通常險企的盈利方式是,盡量降低運營成本(費差)和事故賠付率(死差)來提高負債端的利潤,同時加大投資端(利差)的盈利。將這一模式用到極致的要屬「股神」巴菲特,他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將公司保費(也被稱作浮存金)作為本金,進行全球化投資。

但看似便宜的資金也有很大的限制。一是對風險把控要求高,大部分資產不能投向波動很大的領域,所以險企很大一部分投資了國債市場,低利率環境下,國債收益同樣很低,險企的這部分收入自然下滑。

對險企挑戰最大的是在另類投資領域,也就是商業地產市場。商業地產因每年能獲得穩定租金,和險企經營周期相當吻合。「(地產)與保險公司就是『天生一對』。」秦明說。

這條在全世界通用的投資理念卻在中國發生了些許「異化」。一是部分險資可能以名股實債的方式投資地產項目,表面是股權投資,實際卻通過各種附加條款變成房企的債權投資。

二是由於產品同質化嚴重,國內險企依賴利差作為收入來源。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近10年來,保險公司平均年化投資預期收益率達5.57%,是保險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

利率走低時,會導致利差部分利潤大幅度減少,為保險公司經營帶來一定的風險。尤其在當前對房地產行業去杠桿的大環境下,資金高度集中在地產行業的險企可能被爆雷的房企傷害,不排除險企進入買了爆雷、爆雷還得買的死循環。

2021年2月,房企華夏幸福(600340.SH)發生違約,公司總共負債2100億元。同屬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資管曾於2018年投資華夏幸福成為二股東,資金大部分來源於兄弟公司中國平安的投資委託金。因受債務波及,中國平安不得不在2021年4月份為其計提撥備了182億元償還債務。

呂晗預計,平安很可能通過3—4年來完成一部分的債務重組,雖然幾百億對集團整體影響不算太大,「但182億明顯是不夠的」。

中國平安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總投資版圖約為3.74萬億,其中涉及房地產的股權投資約為1000億,不動產公司債券也有不到1000億。同期,公司年利潤超過千億。

不只平安投資了多家國內地產公司,幾乎所有險企都或多或少涉及房地產投資。「投資房地產不是一筆壞的買賣,但你投1000塊掙錢很容易,投1000個億就很難。」呂晗說。

(應受訪者要求,唐風、秦明為化名)

B. 非銀金融龍頭股有哪些

601601中國太保、600621華鑫股份、601628中國人壽、600053九鼎投資、600783魯信創投、601319中國人保、002647仁東控股、601336新華保險、601881中國銀河、601198東興證券、600291西水股份等。
拓展資料
龍頭股指的是某一時期在股票市場的炒作中對同行業板塊的其他股票具有影響和號召力的股票,它的漲跌往往對其他同行業板塊股票的漲跌起引導和示範作用。
龍頭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地位往往只能維持一段時間。成為龍頭股的依據是,任何與某隻股票有關的信息都會立即反映在股價上。
要炒作龍頭股,首先必須發現龍頭股。股市行情啟動後,不論是一輪大牛市行情,還是一輪中級反彈行情,總會有幾只個股起著呼風喚雨的作用,引領大盤指數逐級走高。要發現市場龍頭股,就必須密切留意行情,特別是股市經過長時間下跌後,有幾個股會率先反彈,較一般股要表現堅挺,在此時雖然誰都不敢肯定哪只個股將會突圍而出,引導大盤,但可以肯定的是龍頭就在其中。因此要圈定這幾只個股,然後再按各個股的基本面來確定。由於中國股市投機性強,每波行情均會炒作某一題材或概念,因此結合基本面就可知道,能作為龍頭的個股一般其流通盤中等偏大最合適,而且該公司一定在某一方面有獨特一面,在所處行業或區域佔有一定的地位。如「四川長虹」之所以能占據龍頭地位,因為其在家電行業具有領先地位,「深發展」是第一家上市商業銀行,「東方明珠」、「電廣傳媒」具有有線網路的優先地位,而「綜藝股份」和「上海梅林」具有實實在在的網站。「虹橋機場」和「清華同方」,雖具有成為龍頭的潛質,卻沒有非常專業的地位,很難成為實際的龍頭,而「中關村」是提供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的公司,具有真正的龍頭風采。因此,確認某股能否成為龍頭,一定要判斷該股在其所屬的行業或區域里是否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C. 基金持倉概念股有哪些

找到你想要看的股票,然後按F10,裡面股東分析里就有基金持股。

D. 非銀金融股票有哪些

對於家用電器、醫葯生物、休閑服務、計算機這四大行業來說,結合近期市場表現、券商研報來看,醫葯生物板塊中的績優藍籌股較為值得關注。板塊大幅回調後可重點配置以下品種,進軍康復領域的龍頭華邦健康(9.05 -1.31%,買入)、有營銷模式變化的OTC企業(仁和葯業(6.88 -1.01%,買入)、片仔癀(47.00 -1.03%,買入)等)和經營趨勢向上的葯企(精華制葯(25.73 停牌,買入)、萊美葯業(28.85 -1.70%,買入)、亞寶葯業(10.39 +0.00%,買入))、診斷試劑類生產商(西隴科學(27.75 -1.87%,買入))和醫療服務龍頭(愛爾眼科(27.94 +0.72%,買入)、和佳股份(13.02 +0.15%,買入)、華邦健康)。
從上述446隻績優股市場表現來看,中環股份(7.84 -0.63%,買入)(-74.27%)、信雅達(46.23 停牌,買入)(-72.29%)、積成電子(15.01 -1.25%,買入)(-71.68%)、江蘇有線(13.22 -0.08%,買入)(-69.79%)、數字政通(17.77 -0.78%,買入)(-69.78%)、歌華有線(13.80 -0.29%,買入)(-69.41%)等6隻個股自去年6月15日以來調整幅度在70%左右及以上,超跌明顯,另外,贏時勝(58.3 停牌,買入)、衛寧健康(27.99 +1.41%,買入)、萬達信息(22.86 -1.21%,買入)、怡亞通(24.06 -0.78%,買入)、翰宇葯業(16.59 -0.06%,買入)、沃華醫葯(14.64 -0.68%,買入)、海得控制(21.85 -3.02%,買入)、永貴電器(18.69 -1.27%,買入)、石基信息(66.85 -1.68%,買入)、鼎漢技術(17.50 +1.33%,買入)和華東電腦(31.34 -1.04%,買入)等

E. 想買點股票,那買什麼股票好點請問2020年最有潛力股

推薦購買的股票如下:

1、銀行:7隻股票

市場層面的確定性來自經濟與政策之間的相機抉擇效應,銀行基本面的確定性來自資產質量的韌性和盈利增速的穩定。

投資節奏上建議關註:經濟預期→政策調整→信用預期→基本面的傳導鏈條,二季度之前看相對收益、之後看絕對價值。商業模式溢價+低估值反彈。2020年市場或延續今年的波動特徵,歸因於經濟預期、政策預期和基本面預期的變化、聯動和演繹。

2、非銀:9隻股票

面對2020年前所未有的宏觀環境和激烈的國際競爭,只有具備好的商業模式和國際一流的管理團隊,並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的保駕護航之下,才有望穿越周期,有機會邁向未來。

風物長宜放眼量,建議長期關注友邦保險、香港交易所、中銀航空租賃。2020年建議關注中國財險、中國平安、中國太保、遠東宏信、中金公司、華泰證券H股。

3、製造

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已經佔到全球25%以上,是名副其實的製造大國;未來推動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向製造強國轉變將是明確方向。其中,製造業結構優化升級將是關鍵,一方面看新興產業培育,例如:泛在電力物聯網、新能源汽車等;

另一方面看新技術、新業態對於產業的改造提升,例如:家電行業的數字化和渠道變革,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等。同時,伴隨行業格局優化,預計將涌現出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製造企業,例如:家電、商用車、工程機械、汽車零部件、動力鋰電池、光伏等。

(5)2020年非銀金融股票擴展閱讀:

選股票技巧

股票在進行投資時有很多選擇的技巧,不同的技巧達到的效果是不一樣的,而且在使用一個技巧選股時還要注意其它方面對股票的影響,所以,在進行選股投資時不能依靠單一的技巧進行選擇,必須通過多個方面的考察進行選股。

在選擇一隻股票時首先要了解這只股票的基本面。比如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盈利狀況、市場佔有率、經營管理體制、人才構成等各個方面,這里要特別注意上市公司的年報和最近幾個季度的盈利情況。

在選擇股票時還要注意股票所屬的行業,知道什麼行業在未來上漲的空間比較大或者被炒作的可能性比較高,只有這樣的股票才有巨大的上漲空間,在投資者買入後可以獲得巨大的收益。

投資者在投資股票時需要具備這方面的知識,否則不要買賣股票。而且在投資股票時要知道自己面臨的風險。投資股票發生虧損的可能性非常高,為了在虧損後不影響個人的正常生活,最好使用個人的閑錢進行投資。

F. 七大券商周三看好的七大板塊

2021下半年電子行業投資策略:5G產業強者恆強 聚焦國產化

類別:行業 機構: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員:駱思遠/楊海燕/任慕華/袁航 日期:2021-06-22

主要內容

1. 景氣周期向上, 8寸晶圓持續滿載

2. 手機--華為銷量下降,三星逆勢增長

3. 疫情過後5G 擔綱重責大任,模組化趨勢不減

4. 先進製程、5G、伺服器,仍為未來明確方向

5. 中游景氣行業:半導體顯示

6. 結論:重點方向及標的

硅材料--立昂微、神工股份、滬硅產業(12寸硅晶圓國產化率提升)光刻膠--彤程新材、晶瑞股份(日本信越KrF光刻膠斷供,加速材料國產化進程)半導體設備--中微公司、北方華創(晶圓廠加速擴張,帶動國產設備需求)面板產業鏈:京東方A、三利譜(面板供給集中,價格提升,上游業績亦逐步兌現)Mini LED--三安光電、聚飛光電、利亞德(Mini LED產業化元年,上中游企業率先受益)SiP/AiP--長電 科技 、環旭電子、立訊精密(高頻5G 頻段創造半導體先進製程需求)工業類PCB及老牌覆銅板--滬電股份、深南電路、生益 科技 、建滔積層板(港股)海外設廠--立訊精密、工業富聯、環旭電子、歌爾股份、智動力(國內產業鏈破損,加速海外設廠,母公司以海外子公司為主)

復合材料機殼-- 領益智造、智動力、通達集團(港股) (5G趨勢下,對機殼材料提出新要求)

汽車 行業跟蹤點評:5月新能源 汽車 維持高增長 滲透率進一步上升

類別:行業 機構:東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黃秀瑜/劉興文 日期:2021-06-22

事件:

近期中汽協發布5月 汽車 產銷數據。2021年5月乘用車銷量164.6萬輛,同比下降1.72%,環比下降3.4%;2021年1-5月乘用車累計銷量843.74萬輛,同比增長38.07%。

點評:

5月乘用車銷量同比和環比小幅下降。2021年5月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161.66萬輛和164.6萬輛,分別同比下降2.7%和1.72%,分別環比下降5.67%和3.4%;與2019年5月數據相比,分別下降2.63%和1.65%。2021年1-5月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828.5萬輛和843.74萬輛,分別同比增長39.07%和38.07%;與2019年1-5月數據相比,分別增長39.12%和38.12%。5月份豪華車銷售26萬,同比增長13%,環比增長2%,相對2019年5月增長45%。自主品牌銷售60萬輛,同比增長18%,環比增長3%,相對2019年5月增長12%。主流合資品牌銷售78萬輛,同比增長3%,環比增長1%,相對2019年5月下降1%。

新能源 汽車 市場繼續強勢增長。2021年5月新能源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20.4萬輛和20.4萬輛,分別同比增長171.06%和175.58%,分別環比增長0.44%和5.92%;與2019年5月數據相比,分別增長102.06%和113.47%。2021年1-5月新能源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91.48萬輛和89.82萬輛,同比增長244.76%和244.99%;與2019年1-5月數據相比,分別增長107.39%和111.05%。5月新能源車國內滲透率達11.4%,較上月提升1.3pct;1-5月滲透率為9.4%,較1-4月提升0.4pct。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4.7%;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10.8%;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1.7%。

重點車企銷量分化,新能源車企整體造好。5月,比亞迪銷量4.63萬輛,同比增長45.49%;長安 汽車 銷量18.45萬輛,同比增長6.01%;長城 汽車 銷量8.7萬輛,同比增長6.18%;廣汽集團銷量17.68萬輛,同比增長6.75%;上汽集團銷量40.67萬輛,同比下降14%;吉利 汽車 銷量9.62萬輛,同比下降12%。新能源車企中,特斯拉中國、比亞迪新能源、蔚來、理想、小鵬、哪吒、零跑的銷量分別為3.35萬輛、3.28萬輛、6711輛、4323輛、5686輛、4508輛、3196輛,分別同比增長202%、190%、95%、101%、483%、551%、1226%,環比增速分別為29.5%、28%、-5.51%、-22%、10.5%、12.28%、15.38%。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增長不及預期, 汽車 產銷量低於預期,競爭加劇,貿易摩擦等。

有色行業周報:中下游擴產印證需求旺盛 鋰資源稀缺性加劇

類別:行業 機構: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曾智勤 日期:2021-06-22

核心觀點

產業鏈中下游大幅 擴產,鋰資源中長期供需缺口料進一步擴大。近期多家六氟磷酸鋰龍頭企業密集宣布擴產計劃,如6 月17 日天賜材料公告披露年產15 萬噸六氟磷酸鋰項目,下游三星SDI 亦有報道稱計劃投資2000 億韓元擴大其馬來西亞鋰電池工廠產能。鋰電中下游迎來擴產潮,側面印證需求旺盛,而產業鏈高景氣度有望向上傳導至資源端。考慮到鋰電中下游環節擴產周期多為1 年-1 年半左右,上游資源擴產周期則通常長達數年,且爬產周期較長。中長期看鋰資源增量尚難以匹配快速擴張的下游需求,供需錯配或加劇,推動鋰價上行超預期。

新能源車政策力度有望持續超預期。第11 屆中國 汽車 論壇上,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建議延長新能源 汽車 購置稅減免政策,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則表示,未來將同各相關部門就中國新能源 汽車 發展的有關問題著力提出解決方案,助推 汽車 產業升級與發展。我們認為新能源車作為未來最具確定性和成長性的賽道之一,有助於中國發展實現彎道超車,目前歐美各國正逐步加碼新能源車補貼及基建投入,國內產業支持力度亦有可能強化。全球政策共振下,新能源車有望加速滲透,帶動鋰需求持續升溫。

氫氧化鋰價格預計繼續上攻,碳酸鋰價格有望重回升勢。1)氫氧化鋰供需矛盾激化,庫存水平持續走低,預計漲勢持續。近期下游高鎳需求旺盛上揚,冶煉廠基本處於滿產狀態,貨源緊張局面持續,據百川盈孚統計本周庫存水平進一步下降3.4%至1176 噸。考慮到短期氫氧化鋰產能增量有限,下游三元材料需求快速擴張,預計價格漲勢將延續。2)碳酸鋰需求端邊際改善,供給端或難有增量,價格或將重回升勢:①需求方面,隨著氫氧化鋰快速漲價,市場苛化做氫氧化鋰的碳酸鋰采購量有所增加(國內現有苛化產能約3.5 萬噸),有助於修復碳酸鋰-氫氧化鋰價差。疊加3C 需求旺季即將到來,碳酸鋰需求正在邊際改善;②供給方面,本周碳酸鋰產量環比+1.03%,增速較上周下滑3.68pct,且預計貿易商拋貨接近尾聲+SQM 等企業清庫即將結束,未來碳酸鋰供需或再度抽緊,價格重回升勢。

鋰礦短缺加劇背景下,把握原料端的價值重估機遇。鋰精礦相對鋰鹽滯漲明顯,後續補漲動力充足,而鋰資源自主可控目標下,本土鋰資源價值重估或將加速。相關標的:融捷股份、科達製造、天齊鋰業、江特電機、贛鋒鋰業、永興材料、藏格控股、盛新鋰能、雅化集團、天華超凈、中礦資源等。

風險提示:供給超預期風險、需求不及預期風險、政策變化風險。

非銀金融行業周報:2020年券商經營排名信息披露 把握財富管理主線

類別:行業 機構:愛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研究員:張志鵬 日期:2021-06-22

投資要點

市場回顧:

上周滬深300 下跌2.34%收5102.47,非銀金融(申萬)下跌2.69%,跑輸大盤0.35 個百分點,漲跌幅在申萬28 個子行業中排第18 名。其中多元金融板塊跌幅最小,下跌0.58%;其次是券商板塊,下跌1.08%;保險板塊則下跌5.57%。個股方面,上周券商板塊中南京證券漲幅最大,上漲10.72%;而保險板塊中西水股份漲幅最大,上漲14.34%;多元金融板塊中ST 岩石上漲27.09%,漲幅最大。

券商:

上周滬指震盪上漲收於3525.10,一周下跌1.80%。非銀金融指數下跌2.69%,申萬券商指數下跌0.93%。就全年來看,滬指上漲1.50%,非銀金融行業指數下跌15.53%,相對漲幅為-17.03%。目前券商行業估值為1.72 倍,較5 月底下降。

6 月18 日,證券業協會發布了2020 年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情況,對證券公司資產規模、各項業務收入等38 項指標進行了統計排名。證券業協會表示,2020 年度證券行業業績持續改善,達到最近3 年最高水平,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4398.15 億元,同比增長24.93%;實現凈利潤1707.78 億元,同比增長39.20%。受益於去年創業板注冊制的落地,券商持續發力財富管理業務與去年較好的市場行情等多種因素,投行業務與經紀業務同比增幅顯著,分別達到39.76%與 54.82%。目前券商向財富管理轉型速度不斷提升,下階段仍需把握財富管理主線。

A 股市場上周震盪下降,股票日均成交金額為9,586 億元,環比下降2.94%。北向資金一周凈流出50.05 億元,市場交投情緒趨於謹慎。6 月18 日,國聯證券董事會全票通過了《關於設立公募業務部並申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的議案》,欲獲取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拓展資產管理業務范圍。今年來,多家頭部券商相繼宣布設立資管子公司來進入公募賽道,公募業務或成為券商下一個利潤增長點。不過對於券商而言,公募業務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對比銀行與基金公司,券商不佔優勢。與私募產品不同,公募產品需要非常高的市場認可度與一定的規模,這對中小券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短期市場走勢受情緒影響,但中長期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持續推進和利好政策的出台落地,券商基本面有望繼續改善。推薦龍頭券商中信證券(600030)、華泰證券(601688)。

煤炭機械行業:政策不斷加碼 煤礦智能化改造有望提速

類別:行業 機構: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黃琨/周斌 日期:2021-06-22

投資建議。我們認為當前煤價高位運行,煤企盈利改善,智能化資本開支意願強烈,在此背景下隨著《關於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煤礦智能化建設指南(2021年版)》等政策不斷加碼,煤礦智能化改造進度有望提速。當前正處於煤礦智能化改造起步階段,山西計劃於2021年推動1000個智能化採掘工作面、山東力爭2022年實現50%煤礦智能化改造,未來五年僅電液控制系統和軟體市場空間就超過500億元。重點推薦煤機龍頭天地 科技 、鄭煤機,受益標的智能礦山信息化龍頭龍軟 科技 。

《建設指南》落地,加速推進煤礦智能化改造。6月18日,國家能源局、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發布《煤礦智能化建設指南(2021年版)》,明確了井工煤礦智能化建設目標、總體設計、建設內容,有助於全面規范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同時提出:1)晉陝蒙等大型煤炭基地全面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2)中東部礦區實現減人、增安、提效;3)雲貴基地盡快實施智能化改造;4)新建煤礦需先行開展煤礦智能化頂層設計。

首批行業標准將落地,確保智能化技術在煤礦有效應用。2021年5月,中國煤炭學會審核通過了首批49項煤礦智能化標准研製項目,標准對於行業有序、高效發展意義重大,有助於提升智能煤礦滲透率。 未來五年有望改造3000個工作面,對應電液控制系統、軟體市場空間300、220億元。2020年智能採掘工作面達到494個,2022年底至少完成1000個,2025年大型煤礦和災害嚴重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未來五年改造工作面數量有望達到3000個。根據兗礦集團測算,投資裡面大概有20~30%的水平是屬於智能化改造升級,按照單工作面電液控制系統1000萬價值量、智能開采軟體系統750萬價值量測算,未來五年電液控制系統、軟體系統市場空間分別超過300億元、220億元。

風險提示:煤礦智能化改造進度不及預期

批零貿易業行業:植發行業爆發、三強爭霸

類別:行業 機構: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劉越男/陳笑 日期:2021-06-22

摘要:國內毛發醫療服務向超千億級別市場進發,植發醫療/醫療養固服務市場規模未來10 年CAGR 望達19/29%,龍頭市佔率提升。

頭等大事日益升級,脫發普遍化/低齡化成為趨勢。1)因生活壓力增加/作息不規律等,脫發普遍化/低齡化成為趨勢,據國家衛健委,國內脫發人群超2.5 億人(男性1.63 億+女性0.88 億)即每6 人中有1 人脫發,30 歲前脫發人口比例達84%,60%的人在25 歲出現脫發現象較上一代人提前20 年;2)隨顏值經濟/ 養生 理念盛行,植發/養固重要性日益提升;3)毛發醫療依據是否進行手術分為植發與養固;植發又稱頭發移植,是通過特殊器械將頭發毛囊周圍部分組織一並完整提取或僅提取毛囊單位,然後移植到需要的位置;4)國內植發行業自1997 年起步,2016 年起隨加強自研/國際交流/營銷推廣等邁入加速發展期,過去5 年植發/養固服務市場規模CAGR 分別23/25%。

植發行業向超千億級別市場進發,但目前滲透率仍較低。1)植發行業產業鏈分上/中/下游,上游為植發器械/耗材等生產商和經銷商,中游為植發機構/電商平台等,下游為終端消費者;2)植發行業銷售推廣開支佔比高(雍禾醫療2020 年佔比47.6%),渠道分線上佔比70%/線下30%;3)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20 年國內植發服務市場規模達134 億元,到2030 年將達756 億元CAGR 為19%;2020 年國內養固服務市場規模達50 億元,到2030年將達625 億元CAGR 為29%;2020 年國內進行的植發手術僅為51.6 萬台,滲透率為0.21%仍較低;4)未來發展趨勢包括建立行業營銷規范/一站式服務/推廣新技術/消費群體快速增長/消費者教育及品牌知名度提升/向低線城市滲透等。

雍禾醫療作為行業龍頭收入利潤保持高增長,碧蓮盛、大麥微針蓄勢正發。1)競爭格局為全國民營植發機構23.9%/其他民營植發機構45.6%/美容機構植發部門15.7%/公立醫院植發科14.8%;2)2020 年雍禾醫療市佔率為11%,按2020 年植發醫療服務收入14 億元/患者人數5.1 萬人/醫療機構數48 家/注冊醫生189 人等指標均位列第一;2018-20 年營收CAGR 高達32%/歸母凈利高達75%/2020 年毛利率75%凈利率10%;3)碧蓮盛深耕無痕植發,在32 個城市建立連鎖醫院;大麥微針以植發養固為核心商業模式建立起「植養固一體化」的優質產業鏈。

風險提示:行業技術迭代,海外機構進入,政策風險等

科技 及智能設備產業鏈日報:航空航天與國防Ⅲ指數漲幅超4%

類別:行業 機構:川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研究員:孫燦 日期:2021-06-22

每日點評

6 月21 日上證指數上漲0.12%,滬深300 下跌0.24%,創業板綜上漲1.44%,中證1000 上漲1.52%。Wind 11 個一級行業分類中,信息技術指數、工業指數和電信服務指數、分別實現1.55%、1.08%和-1.44%漲跌幅,分別排名第1 位、第3 位和第11 位。

科技 及智能設備產業鏈涉及的11 個Wind 三級行業分類中,排名前三的板塊是航空航天與國防Ⅲ指數,軟體指數和電子設備、儀器和元件指數,分別實現了4.05%、1.98%和1.77%的漲跌幅;排名後三的板塊是多元電信服務指數、媒體Ⅲ指數和互聯網軟體與服務Ⅲ指數,分別實現了-1.44%、-0.35%和0.17%的漲跌幅。

航空航天與國防Ⅲ指數板塊中今日有3 只股票漲停,無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股票為晨曦航空、愛樂達和新研股份,漲跌幅分別為20.00%、17.36%和12.43%;排名後三的股票為*ST 華訊、星網宇達和景嘉微,漲跌幅分別為-0.55%、-0.18%和-0.01%。

軟體指數板塊中今日有4 只股票漲停,無股票跌停。漲停的股票分別為科藍軟體、完美世界、中科軟和ST 運盛;排名後三的股票為豆神教育、藍盾股份和*ST長動,漲跌幅分別為-4.40%、-3.92%和-3.23%。

電子設備、儀器和元件指數板塊中今日有2 只股票漲停,無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股票為力源信息、九聯 科技 和漢威 科技 ,漲跌幅分別為20.08%、17.14%和14.53%;排名後三的股票為正業 科技 、拓邦股份和銳明技術,漲跌幅分別為-6.71%、-5.92%和-5.43%。

多元電信服務指數板塊中今日無股票漲停,無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股票為中國衛通、二六三和線上線下,漲跌幅分別為1.59%、1.57%和1.05%;排名後三的股票為鵬博士、中國聯通和南凌 科技 ,漲跌幅分別為-2.34%、-1.99%和0.04%。

媒體Ⅲ指數板塊中今日有2 只票漲停,無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股票為ST 北文、ST 龍韻和因賽集團,漲跌幅分別為5.08%、4.98%和4.17%;排名後三的股票為中南文化、中視傳媒和華凱創意,漲跌幅分別為-3.83%、-2.16%和-2.12%。

互聯網軟體與服務Ⅲ指數板塊中今日有2 只股票漲停,無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股票為金財互聯、*ST 眾應和吳通控股,漲跌幅分別為10.03%、4.82%和4.60%;排名後三的股票為迅游 科技 、號百控股和ST 高升,漲跌幅分別為-2.86%、-2.33%和-2.17%。

行業要聞

國內首條!江蘇建成支持無人駕駛未來高速

據媒體報道,江蘇五峰山長江大橋南北公路接線工程通過交工驗收,標志著全國首條未來高速公路正式建成。

車路協同系統可與車載終端實時進行道路信息交換,支持無人駕駛;車道級霧天行車誘導系統,可探測車輛後方距離,以紅燈顯示警示區域,提醒後車保持距離。

作為全國首條「未來高速」,它藉助5G 通信技術,推進BIM、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與高速公路建設深度融合,建立全息感知的數據採集及傳輸系統,讓道路變得更加智慧聰明。

專家表示,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深度賦能交通基礎設施,實現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和精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而推動先進信息技術應用,需逐步提升公路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造、養護、運行管理等混合基礎設施的全要素、全周期的數字化水平。(物聯網世界)

Canalys:2022 年5G 手機出貨量將首次超過4G 手機市調機構Canalys 近日發布最新預測,2021 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將增長12%,出貨量將達14 億台,其中5G 手機佔比將達43%,這一數字在2022 年將提高至52%,同時意味著5G 手機出貨量首次超過4G 手機。

Canalys 研究經理本 斯坦頓(Ben Stanton)表示,「智能手機行業的恢復能力令人難以置信。」「5G 手機的發展勢頭強勁,一季度佔全球出貨量的37%,預計全年出貨量將達到43%(6.1 億部)。」

據其分析,5G 手機強勁出貨量將由供應商激烈的價格競爭推動。許多供應商犧牲部分功能,如顯示或電源,以適應5G 設備盡可能底的價格。到今年年底,32%已出貨的5G 設備價格將低於300 美元。「大規模採用的時候到了。」

然而,零部件供應瓶頸將限制今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增長潛力。斯坦頓表示,訂單正在增加,而整個行業都在爭奪半導體,每個品牌都會感受到壓力。

Canalys 移動副總裁Nicole Peng 則表示,另一個限制因素是定價。「隨著晶元、內存等關鍵零部件價格上漲,供應商必須決定,是消化這些成本,還是將其轉嫁給消費者。」

由於LTE 晶元的限制,這將給低端市場帶來挑戰,而低端市場的客戶對價格尤其敏感。智能手機供應商必須考慮提高運營效率,同時在受限制期間降低低端產品組合的利潤率預期,否則就有可能把市場份額讓給競爭對手。

同時,疫情帶來了永久性的變化,這將塑造 社會 和智能手機市場的新常態。斯坦頓補充說,「疫情期間,渠道必須轉變,否則就會死亡,這就迫使創新。」

發達國家的網上購物激增,這迫使零售商重新評估他們的線下渠道。

疫情推動的創新,如統一庫存和 汽車 配送,正在幫助零售商轉向統一的全渠道願景。集中采購還將賦予該渠道更多與智能手機品牌談判的權力,並可能導致一些零售商試圖繞過分銷渠道,建立新的直接關系。(C114 通信網)

公司動態

格力電器(000651):公司發布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草案)。公告顯示擬參與本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總人數不超過12,000 人,資金規模不超過30 億元,股票來源為公司回購專用賬戶中已回購的股份,股票規模不超過10,836.58 萬股,占公司當前總股本的1.80%,本次員工購買公司回購股份的價格為27.68元/股,等於公司依據第十一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回購部分 社會 公眾股份方案的議案》所回購股份均價的50%。

中環股份(002129):公司發布2021 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草案)。公告顯示本次激勵計劃授予的激勵對象為34 人,包括公司公告本計劃時在公司及子公司任職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業務(技術)人員等。本次股權激勵計劃的股票來源為公司向激勵對象定向發行新股,擬向激勵對象授予股票期權485.68 萬份,占本激勵計劃公告時公司股本總額的0.16%,本激勵計劃授予的股票期權的行權價格為30.39 元/股。激勵計劃的有效期自股票期權授予日起計算,最長不超過36 個月,按50%、50%的比例分兩期行權。

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波動風險;貿易沖突加劇風險;原材料價格上漲超預期風險等。

G. A股數據密碼:大金融被爆買!王亞偉、淡水泉調研忙不停,4月底牌大曝光

上周末,「央媽」放大招!

時隔12年,央行下調超額存款准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上一次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從0.99%下調至0.72%後,一直未做調整,可見是史上罕見的。

另外,年內第3次降准,釋放4000億長期資金,年內累計投放1.75萬億資金。

近一個多月,雖然外圍市場險象環生,美股在3月史無前例地出現了10天內4次熔斷,巴菲特抄底抄到「半山腰」,敗走達美航空......但A股滬指在3月全球主要股指中表現最強。而從有「聰明錢」之稱的北向資金來看,近9個交易日里,累計凈流入167億元,扭轉前期連續多日凈流出的局面。在4月3日央行公布兩大重磅利好的影響下,4月A股是否現轉機?

關鍵要點梳理:

1,北向資金: 多次精準抄底逃頂, 先知先覺,其有「聰明錢」之稱,逆勢吃進的個股尤其需要重視 3月,北向資金大幅凈流出678.7億元,但有近30隻股被大幅加倉。

2,重要股東增減持: 上市公司董監高、產業資本無疑最了解上市公司。 3月大金融是被增持重點領域。有知名私募稱,銀行股的確定性機會為100%。

3,大宗交易: 機構專用席位無疑是研究重點,因其大多崇尚價值投資。 中小創是高折價率的主力,機構席位買入多隻 游戲 股。

4,融資融券:3月,6大行業實現融資凈買入,74隻個股融資凈買入超過1億元,9隻個股融資余額增幅超100%。

5,主力資金流向:主力資金逆勢布局了三類股,3月4日以來的20個交易日內,凈流入超過1億的個股達40多隻。

6,機構調研: 除了季報、半年報、年報, 調研是提前了解機構動向的重要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王亞偉、高毅資產、淡水泉等頂級私募則與眾不同,頻頻現身上市公司調研。

3月北向資金狂甩678億元, 29隻股被大幅加倉!

3月隨著疫情在全球的擴散,海外主要股指都經歷了一輪大幅下跌,美股更是在3月史無前例地出現了10天內4次熔斷。歷來受外盤影響較大的北向資金也在3月選擇了暫避風頭。

據Choice數據統計, 今年3月,北向資金大幅凈流出 678.7億 元,創下2014年滬港通開通以來單月凈流出之最。而與此同時,3月南向資金卻大幅凈流入 1263億 元。這一減一增讓A股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失血」。

自從2014年11月滬港通開通以來,在隨後5年多的時間內,北向資金在其中的11個月出現過單月凈流出。不過 北向資金單月凈流出超百億的情況只發生過 6次 ,而上一次北向資金單月凈流出A股超500億元的還發生在2019年5月,當月凈流出規模為536.7億元。

雖然3月北向資金的大幅流出讓市場感到了一些錯愕,不過從 歷史 上看每逢北向資金單月出現百億規模的大幅凈流出,卻有一定概率對應的是A股的階段性底部,比如2019年5月、2018年10月。

對照滬指的走勢圖,再仔細研究一下可以發現,北向資金大部分時候賣出時機還是精準的,其有「聰明錢」之稱,如2015年4月凈流出35億元後,2015年5月滬指小漲3.83%,2015年6月滬指見到5178點的 歷史 大頂。2015年10月、11月、12月連續三個月凈流出,2016年1月滬指大跌22.65%。2019年4月、5月凈流出後,滬指進入橫盤震盪幾個月。2018年10月凈流出105億元後,隨後滬指在2019年1月初二次探底成功後才最終見底。2018年2月凈流出26億元,滬指隨後下跌到2018年年底。

分析人士認為,今年3月北向資金創紀錄的凈流出678.7億元,加上海外疫情數據持續飆升,新增確診病例數據何時拐頭,美國失業率飆升,美股是否展開第二波殺跌,這些都有待觀察,因此4月A股是否見底,目前來看難以預測。

需要引起重視的是,雖然今年3月北向資金罕見地凈流出A股678億元,不過仍然有一些A股在3月被北向資金逆勢加倉。而且, 近9個交易日,北向資金累計流入167億元,扭轉前期連續多日凈流出的局面。

Choice數據顯示,在3月9日~3月23日期間,有436隻A股得到了北向資金的逆勢增持,佔到所有滬深股通個股的34%。在這436隻A股中,有22隻A股北向資金的加倉幅度在100%以上,其中糧價上漲概念股蘇墾農發期間北向資金的加倉幅度更是高達1300%,位居所有A股之首。從盤面上看,蘇墾農發股價在3月9日~3月23日期間表現較為抗跌。然而,從北向資金的持股情況來看,外資並沒有打算繼續加倉,在3月23日見到北向資金對蘇墾農發持股比例的年內高點後,北向資金便開始逢高減倉,到4月1日,北向資金的持股比例已降至0.77%。

而3月份,北向資金持股比例顯著增長的個股有29隻。

從上述個股來看,華創證券研報指出,深信服從安全到雲、再到新IT,成長空間不斷打開。2019年公司重新調整業務架構,發布深信服智安全、雲計算,新IT三大業務品牌,涵蓋三個方面:一是雲網端的安全及安全服務;二是基於超融合技術構建的私有雲、託管雲和混合雲;三是基礎架構業務則包括桌面雲、SD-WAN、應用交付和企業級分布式存儲EDS。從安全到雲再到新IT,是公司創新能力的體現,隨著業務邊界不斷拓展,公司成長空間進一步打開。而對於凱利泰,廣發證券研報指出,公司是國內脊柱微創治療龍頭,公司於2018年並購Elliquence的成長空間廣闊。

銀行板塊多數破凈, 確定性機會是100%?

3月A股市場出現調整,海外局勢一直牽扯著投資者的心。 從重要股東增減持來看, 產業資本對後市分歧仍然較大 ,但也有一些公司開始喊話增持,穩定市場信心。

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統計顯示,3月A股市場一共公告發生了2703筆減持,485筆增持,減持與增持的比例為5.57:1(按照公告日期)。

大金融是近期被增持重點領域。3月23日至24日,招商銀行行長等10名董監高增持招行A股41.99萬股,合計金額約1282萬元。

興業銀行25日晚間公告稱,該行部分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分別於2020年3月23日至25日期間以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買入公司股票,共計177.99萬股,成交價格區間為每股15元至15.79元。

此外,中國平安3月2日發布公告稱,公司2020年度的核心員工持股計劃和長期服務計劃於2月底完成股票購買,累計成交金額約為46.27億元,占總股本的比例為0.316%。成交均價約為80.17元/股。

大金融的估值一直是市場的熱門話題。 銀行板塊已經多數破凈。 興業銀行3月31日收於每股15.91元,而其去年三季報的每股凈資產達到23.38元,市凈率僅為0.68倍。招商銀行因為其零售銀行的領先優勢,市場給予了估值溢價,目前市凈率約為1.4倍。

招行和興業銀行都在2月和3月出現一波下跌。招行1月曾經創出每股40.16元的 歷史 高點,但3月19日最低跌至每股28.71元,區間跌幅達到28.51%。

值得一提的是,在增持後,招行和興業銀行的二級市場股價均有所企穩。3月25日至4月2日,招行股價溫和上漲超過2%,同期興業銀行漲幅超過3%。

但增持更早的中國平安則沒那麼好運。3月以來,海外疫情不斷升級,中國平安又遇到匯豐銀行暫停派息的利空。3月23日中國平安A股最低跌至66元,上述2月底完成增持的核心員工持股計劃和長期服務計劃最高浮虧率約為17.65%,最高浮虧金額超過8億元。

從 歷史 經驗來看,大金融板塊的貝塔屬性較重,即大部分時候以跟隨市場為主。但由於股息率較高、業績可預見性等因素,更多受到長期資本青睞,且負面消息有時候會提供很好的買入機會。

最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的中國平安。當年次貸危機爆發,中國平安投資富通銀行巨虧228億,其A股股價一度跌破20元大關(不復權)。12年過去再回頭看,當時的巨坑是中國平安12年長牛的起點。

否極泰基金總經理董寶珍 多次看好銀行股,曾在2月下旬表示,銀行股的確定性機會是100%。因為在中國,如果銀行業都沒有投資價值了,那整體的經濟怎麼可能好起來呢?做投資我們看重的就是,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永遠是人性的一部分,不會改變。

3月中小創是 大宗交易 高折價率的主力, 機構席位買入多隻 游戲 股

3月一共22個交易日,發生了2075筆大宗交易,成交金額480.50億元。其中195筆溢價成交,299筆平價成交,1581筆折價成交。

3月31日大宗交易單日成交井噴,達到68.58億元,佔全月成交金額的14.27%。但當日溢價成交金額僅僅1120萬元,佔比0.16%,為當月最低。溢價成交最高的一天是3月23日,當天大宗交易一共成交14.51億元,其中溢價成交8.74億元,佔比高達60.24%。溢價成交佔比第二高的是3月11日,當天大宗交易一共成交38.46億元,其中溢價成交20.78億元,溢價成交佔比達到54.03%。3月6日發生了35.45億元大宗交易成交,其中溢價成交14.27億元,佔比為40.26%。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溢價大宗交易較高的交易日,往往市場表現偏弱。3月23日,滬指下跌3.11%;3月11日,滬指下跌0.94%;3月6日,滬指下跌1.21%。

3月溢價率最高的一筆大宗交易是3月9日的樂凱新材。當天樂凱新材以每股17.76元成交了75.13萬股,成交金額為1334.31萬元。買方為華泰證券北京西三環國際 財經 中心證券營業部,賣方為中金財富合肥長江中路證券營業部。樂凱新材3月9日收盤價為15.14元,溢價率達到17.31%。之後樂凱新材隨大盤下跌,3月31日收於12.93元,接盤方被套27.19%。

折價交易是大宗交易的常態。3月一共有684筆大宗交易折價率高於10%,539筆折價率位於5%~10%之間。折價率不足5%的共有358筆。中小創是高折價率的主力。

從3月的機構專用席位的操作動向來看,萬科A的交易金額較大,賣出61億元,買入39億元。從機構專用席位買入居前的個股來看,深信服被買入10億元,數據中心建設的光環新網被買入4.59億元,比較明顯的一個特點是,多隻 游戲 股被買入,如完美世界、昆侖萬維、世紀華通、游族網路、巨人網路等。

從機構專用席位賣出居前的個股來看,萬科A、紫光股份、正泰電器賣出金額居前,值得注意的是,多隻醫葯股被機構賣出,雖然金額不大,如迪安診斷、濟川葯業、藍帆醫療、人福醫葯等。

從機構席位買入個股來看,新基建的 深信服 、光環新網 分別獲得10.68億元、4.59億元買入,還有就是多隻 游戲 股被買入,如完美世界、昆侖萬維、世紀華通、游族網路、巨人網路等。

3月融資余額下降404億元,融資客狂買74隻個股, 9隻股融資余額一個月翻倍

3月A股市場震盪顯著,上證指數下跌4.51%,振幅達14.84%。在市場動盪的大背景下,融資客也趨於謹慎。行業上,有6大行業實現融資凈買入,其中農林牧漁一馬當先。74隻個股融資凈買入超1億元,13隻個股融資凈買入超過3億元,從融資余額增長情況來看,有47隻兩融標的融資余額在3月增長超過50%,其中有9隻增幅超100%。

Wind數據統計,截至3月31日,融資余額為10474.44億元,相比2月28日減少了404.58億元。

從行業來看,3月有6大行業實現融資凈買入,分別是農林牧漁(64.67億元)、建築材料(4.90億元)、鋼鐵(3.43億元)、休閑服務(2.08億元)、建築裝飾(1億元)和紡織服裝(0.40億元)。

16大行業融資凈賣出較多,均超過10億元,其中電子、計算機和非銀金融融資凈賣出居前,分別達到84.92億元、46.55億元和32.42億元。

方正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兩融策略上,4月首選行業: 汽車 、工程機械、券商。 汽車 的支撐因素在於 汽車 銷量增速降幅持續收窄,景氣底部反彈上行,目前估值在相對合理的水平。 汽車 消費刺激政策不斷出台,成為提振消費的重要抓手。工程機械的支撐因素在於最艱難的時刻已過,後續將逐步邊際改善。整體估值較低,安全邊際較強。逆周期對沖基建政策加碼在即,工程機械將受益。券商的支撐因素在於業績增長確定性較高。整體估值合理,安全邊際較高。證券行業進入監管紅利釋放期。

從個股角度來看,雖然兩融余額相比2月末下滑,不過仍有562隻兩融標的實現融資凈買入,其中有155隻個股融資凈買入超過5000萬元,74隻超過1億元。牧原股份和新希望3月累計融資凈買入分別達35.40億元和10.76億元;烽火通信、隆基股份融資凈買入均在5億元以上;此外,正邦 科技 、通威股份、贏合 科技 、魚躍醫療等13隻個股融資凈買入超過3億元。

另外,從融資余額增長情況來看,有47隻兩融標的融資余額在3月增長超過50%,其中有9隻增幅超100%。截至3月31日,漢纜股份的融資余額達2.3億元,相比2月末增長了253.62%,增幅居於首位。另外,東湖高新、中通國脈、楚天高速等8隻個股的融資余額在3月也增長了100%以上。

從融資凈買入居前的個股來看,包括光伏板塊頭部企業 隆基股份、通威股份 ,另外低位股 中航飛機、紫金礦業。 民生證券研報指出,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關於2020年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2020年光伏電價政策正式落地。隨著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價格下跌以及新增產能的釋放,高成本產能將加速出清。我們認為,頭部企業抗風險、運行周轉能力相對較強,預計落後產能加速出清將優化行業格局、帶來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主力資金逆勢布局三類股:農業板塊成吸金「黑馬」, 市場質疑游資爆炒「金健米業們」

今年3月A股市場整體下跌,而主力資金在3月也採取了出貨為主的策略。

據Choice數據統計,在今年3月的22個交易日里,出現主力資金凈流入A股的只有5個交易日,且凈流入規模都相對較小;其餘17個交易日主力資金均為凈流出,其中3月9日、3月16日兩個交易日主力資金凈流出規模都接近千億元。

具體到行業上,據Choice數據統計,從3月5日以來的20個交易日內,28個申萬一級子行業均呈現出主力資金的凈流出,其中凈流出規模最小的行業為休閑服務行業,而凈流出規模排名前三的行業分別是電子、計算機、非銀金融。

具體到個股上,據Choice數據統計,從3月4日以來的20個交易日內,有多達3429隻A股呈現出主力資金凈流出。

其中主力資金凈流出規模最大的A股分別為京東方A、中興通訊、TCL 科技 、中國平安、東方財富、科大訊飛等,其中京東方A的凈流出規模超130億元。這也與同期主力資金凈流出規模最大的3個行業相對應,與此同時,這些個股期間內也都悉數下跌。

不過A股從來不乏局部機會。據統計,3月4日以來的20個交易日內,仍然有367隻A股獲得了主力資金的凈流入,其中凈流入規模排名居前的個股包括英傑電氣、美尚生態、伊利股份、恆瑞醫葯等。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最近農業股行情的發酵,市場上涌現出了以金健米業為代表的新「妖股」。

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4月2日收盤,今年3月下旬以來,金健米業已走出過7個漲停,在最近4個交易日,金健米業更是連拉4個漲停;此外,同期,農發種業、京糧控股等農產品漲價概念股也都已有3個漲停。

他認為,「炒股也要有點底線,在涉及民生的領域還是不能任由游資炒作。」另有投資者感受到,最近周圍的朋友問糧價是否會上漲、是否要買米的聲音有所增多。

歷來,「妖股」的背後總不乏游資煽風點火。據公開信息顯示,3月下旬來,金健米業已有7次現身龍虎榜。

據Choice數據統計,3月下旬來在龍虎榜買入金健米業次數較多的營業部包括,長城證券資陽嬌子大道營業部、東方財富證券拉薩團結路第二營業部、東方財富證券拉薩東環路第二營業部、華鑫證券上海紅寶石路營業部、華泰證券太原 體育 路營業部、國泰君安上海江蘇路營業部、銀河證券北京阜成路營業部等。

值得一提的是,從金健米業近年來的財報來看,游資的這番逆勢炒作恐怕與其基本面關系不大。數據顯示,從2007年以來的十多年間,金健米業的扣非凈利潤均為負值,根據公司發布的2019年年報,2019年公司的扣非凈利潤再度為負值。如果不是總有非經常性收益「調節」利潤,金健米業恐怕已成為退市對象。此外, 歷史 上,金健米業還曾多次「跨界」其他行業,但大多已半途而廢。

王亞偉、高毅資產、淡水泉調研忙不停, 行動目標大曝光

近期上市公司年報披露進入密集期,從去年開始的 科技 股行情到目前也到了交卷時刻,此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機構開啟了「雲調研」模式,表現強勢的 科技 股盈利能力如何?今年受疫情影響如何?這些問題都是焦點。

而據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截至4月1日,近一月的機構調研次數為9775次,較前期下降了4869次,降幅為33%,其中創業板的調研次數為3148次,中小板調研次數為4572次。而值得注意的是,主板市場調研1407次,從調研公司來看,近一月調研上市公司186家。值得注意的是,王亞偉等頂級私募頻頻現身上市公司調研。

另外在3月份,萬達信息接待了包括安信基金、中銀基金、中歐基金、招商基金等公募;此外私募領域,包括和聚投資、成泉資本、源樂晟資產、尚雅投資、景林資產、高毅資產等私募的調研。據了解,萬達信息是國內領先的城市信息化領域軟體和服務提供商,主營業務包括民生信息化和 健康 城市兩大板塊,業務輻射醫療、醫保、醫葯、政務等多個行業。中國人壽自入主以來,對公司的業務、財務和管理層進行了全面的調整和梳理,當前公司各項調整已基本完成。

視覺:劉陽

排版:吳永久 楊詩涵

每日經濟新聞

H. 股市中,非銀金融指的是什麼板塊

非銀行金融部門以發行股票、債券、接受信貸委託、提供保險等方式籌集資金,並將募集資金運用於長期投資的金融機構。

世界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主要形式是信託投資公司、租賃公司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互聯網金融、期貨和股份制金融部門。

(8)2020年非銀金融股票擴展閱讀

1、非銀行金融機構與銀行的區別在於信貸業務的不同形式,其業務活動范圍的劃分取決於國家金融法規的規定。

2、非銀行金融機構在社會資本流動過程中的作用是向最終借款人購買一級證券,發行間接債券,由最終貸款人持有資產。

3、通過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中介活動降低投資單位成本;通過多元化降低投資風險,通過調整期限結構將流動性危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即使資產結構缺乏流動性,也可以自由處置。

4、非銀行金融機構吸引大量債權人和債務人進行大規模的借貸活動,可分為以優惠貸款條件形式的債務人利息、以支付利息形式的債權人利息、以優先股利形式的股東利息,為了吸引更多的資本。


I. 順周期股票有哪些龍頭股

1. 銀行類的順周期行業股票龍頭包括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等;
2. 地產類的順周期行業股票龍頭包括萬科A、深振業A、中國寶安、沙河股份、招商地產、中糧地產、中航地產、深國商、深圳華強、宜華地產等;
3. 建築類的順周期行業股票龍頭包括中鐵二局、城投控股、南方建材等;
4. 基建類股票的順周期行業股票龍頭包括建築裝飾、工程機械等。
進入11月以來,順周期板塊強勢領漲,有色金屬指數大漲近20%居首,採掘指數漲逾15%,非銀金融、鋼鐵、銀行等指數均漲逾10%。分析人士指出,展望未來,隨著全球經濟復甦,順周期板塊有望繼續走強。 證券時報·數據寶回溯歷史數據發現,周期股行情往往會持續一段時間。並且,近期多家頭部券商研報認為周期行情有望演變為中期行情。據此,數據寶梳理出《順周期成長龍頭50強》榜單,以饗讀者。
順周期板塊,是近期突然爆火的新名詞,與之前的周期板塊、強周期板塊意思基本一致,顧名思義,指的是在能夠經濟周期向上的時候,板塊業績也能向上,反之經濟周期向下的時候,板塊業績也向下。一般而言,順周期板塊主要包括金融、地產、建材、基建等行業。金融行業包含銀行、券商、保險。 板塊行情還能否持續,持續多久,可能是眾多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中金公司近期發布研報稱,宏觀經濟復甦趨勢明確,流動性環境亦有利於銀行業績表現,向前看預計A股和H股銀行指數未來3-5個季度的上漲空間分別為50%和60%。中信證券認為,復甦交易仍是主線,建議優先配置順周期和外需驅動型大宗商品,建議堅定順周期配置,同時A股風格再平衡可能進一步向低估值銀行板塊蔓延。
本輪行情指數漲幅50%左右,時間8個月左右。不論是從時間還是空間上,本輪行情仍有延續可能。中銀證券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全球共生模式正在重啟,這可能意味著本輪周期行情將更類似於2009年復甦牛。2021年周期股的需求彈性有海外地產和消費的支撐,而供給端較為剛性,行業價格有望進一步上漲。中銀證券直言,大周期行情將成為2021年市場最具吸引力的板塊,建議超配傳統周期中的有色、化工、鋼鐵、煤炭和石油石化,以及大金融的保險、銀行及券商。

J. msci中國a50股名單

MSCI中國A50成份股清單
機構要對沖,就需要配置有一定比例的成份股票,這些成份股也基本算是行業龍頭了,機構配置後活躍度應該會更高一些。而對於我們散戶來說,如果要避免漲指數不漲個股的局面,這些成份股也要多關注。
按行業分類(公司名稱後面的數字,表明在指數里所佔的比例)
1、電氣 設備: 寧德8.41%、隆基5.31%
2、食品飲料:茅台7.46%、五糧液2.86%、汾酒1.28%、海天1.27%、瀘州1.07%、洋河0.87%、伊利0.78%
3、銀行: 招行4.47%、興業1.65%、平安銀行1.54%、工行1.26%、浦發1.13%、農行0.94%、寧波0.93%、交行0.76%
4、化工:萬華3.73%、恩捷2.48%、中石化1.04%
5、電子:立訊3.26%、韋爾2.53%、京東方2.46%
6、休閑服務:中免3.23%
7、汽車:比亞迪2.81%
8、醫葯生物:邁瑞2.61%、葯明康德2.19%、恆瑞1.98%、愛爾1.62%、片仔癀1.37%、智飛1.34%
9、非銀金融:平安2.40%、東方財富1.52%、中信1.17%、太保0.85%
10、有色金屬:紫金礦業2.24%
11、交通運輸:順豐2.14%、中遠1.43%
12、建築材料:海螺1.83%
13、電力(公用事業):長江1.70%、中國核電0.35%
14、家用電器:美的1.56%
15、機械設備:三一1.50%
16、建築裝飾:中國建築1.38%
17、地產:萬科1.12%、保利0.88%
18、採掘:神華1.01%
19、農林牧漁:牧原0.93%
20、通信:聯通0.73%
21、傳媒:分眾0.63%
明晟A50涵蓋了21個行業,前十大成份股分別為:寧德時代、貴州茅台、隆基股份、萬華化學、招商銀行、立訊精密、五糧液、比亞迪、京東方和中國中免。
拓展資料
一.msci概念是什麼意思
「MSCI國家指數」是由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收集每個上市公司的股價、發行量、大股東持有量、自由流通量、每月交易量等數據,並將上市公司按全球行業分類標准(GICS)進行分類,在每一個行業以一定的標准選取60%市值的股票作為成份股。
MSCI指數之所以能夠獲得國際機構法人認同,作為資金配置的參考,主要是基於下列因素:
1、客觀性:MSCI在編制指數時,必須先經由專業人士研究各國的政治經濟後,依照科學方法進行編制,而且統一各指數的計算公式,讓指數之間可以進行長期的績效比較。
2、公正性:MSCI在編制指數的過程中,保持高度保密;在以後的追蹤上,保持高度嚴謹;在變更計算公式時,保持高度中立,避免資金大量流入該地市場,增添不穩定性。
3、實用性:MSCI在指數編制的計價單位上,除了計算當地貨幣計價指數外,也會同時編制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指數,讓國際投資人便於比較。
4、參考性:對國際基金經理人和投資機構法人而言,只有建立績效良好的投資組合,才能打敗大盤。
5、機動性:隨著公司財務和股價的變動,或者政治經濟及法律限制的改變,股價指數在經過一段時間後便會失去參考價值。而MSCI於每季均會對旗下成分股作調整,以避免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