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真的有人靠炒股發財的嗎
這種情況肯定有的,但是是非常少非常少的人靠炒股才能發財。
因為炒股是10個人炒股一個人能賺錢,另一個人不虧不賺,大多數都是虧的。
除非極個別的人,真的就靠炒股賺大錢了。
② 20萬本金用來炒股,可以靠炒股維持生活嗎
20萬本金只能兼職炒股,但不可以全職炒股,完全靠炒股維持生活,這個本金太少了,下面進行詳細分析。
為什麼20萬本金不可以靠炒股生活呢?根據現實中的股票市場來看,主要有以下三大理由:
原因一:因為股票市場是有牛熊交替的,而且根據A股歷史牛熊交替的周期來計算,五年一小牛,十年一大牛,意味著10年時間真正牛市只有2年,其餘8年時間都是在熊市中度過。
股市風險無處不在啊,股市風險而且也是無法預估的,風險是很難把控的,全職炒股確實是錯誤的選擇,面臨高風險的股市最好是兼職炒股即可。
綜合以上分析得知,20萬本金不可以靠炒股維持生活費真正原因是因為股市熊市太長,本金太少,而且股市風險太大等,以及一些其他不利因素,從而導致20萬本金選擇兼職炒股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③ 真的有靠炒股發家致富的例子嗎
有的。
沃倫·巴菲特(WarrenE.Buffett),男,經濟學碩士。1930年8月30日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是全球著名的投資商,主要投資品種有股票、電子現貨、基金行業
2020年4月6日,沃倫·巴菲特以5900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胡潤全球百強企業家》第3位。2020年4月7日,沃倫·巴菲特以675億美元財富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4位。
(3)有人靠買股票生活嗎擴展閱讀:
炒股發家致富需要知道的知識
1、弱勢格局炒股賺錢難度更大
眾所周知,在股市處於牛市時,基本上炒股還是能夠賺到錢的,當然,賺到錢和賺大錢還是有區別的,賺大錢實現發家致富的始終也還是屬於少數的一部分,而在弱勢行情之下,對普通散戶股民來說,要做到養家已難度不小,何況是要致富,換句話說,這是大部分人股民難以做到的任務。
2、早期炒股發家致富的都是「牛散」
雖然大部分人炒股都很難實現發家致富,但是並不是說不存在,事實上依然有小部分的人通過股市實現發家致富,甚至財富自由,能夠創造這樣驚艷的財富傳奇的股民通常被稱之為「牛散」,也就是說,屬於比較牛氣沖天的散戶,比如早期的楊百萬、林園等牛散就是在股市發家,這些都是市場所熟知的一些牛散,不過這些牛散後期基本都進化為專業投資者了,這就不能再列入散戶行列了。
3、真正順勢而為才能有大成就
在傑克相識的人當中,也有通過炒股發家致富的例子,屬於在2005年前後入市,買進了具有股改大利好的相關個股,更重要的是——能夠堅定持有到2007年大牛市,基本上都能收獲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豐碩成果,可以看出,要在股市靠炒股發家致富仍然需要具有大行情的背景,繼而要做的就是順勢而為的「捂住」操作方式,而不是拿一拿賺到了就賣掉了,話說回來,並不是誰都具有這樣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
④ 有沒有完全靠炒股投資為生的人,他們生活的怎麼樣
從目前的市場來看,做到年獲利60%是不容易的,尤其是結構化市場,你如果選擇中長線波段交易,需要你有很高的滾動操作水平。比如說:你做一個月三浪的票,必須在周級別高點鎖定利潤,然後在周級別調整低點的時候,把這個票再接回來,如此往復,從而保證復利收益。但這需要很強的盤感和節奏,如果操作不當的話,很有可能坐「過山車」,甚至虧損。
⑤ 有20萬本金,這時候可以靠炒股生活嗎
擁有20萬本金,也不能靠炒股進行生活。因為股市是比較不穩定的,炒股也是存在一定風險的。
20萬的本金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多的,但是對於炒股行業來說,20萬的本金如果在股市不好的情況下,在很快的時間內都會進行賠掉。所以就算擁有20萬的本金,也不能依靠20萬進行炒股生活,這種想法是特別不可靠的。
三、擁有20萬本金,也不能靠炒股生活。
如果一個人想要通過20萬本金進行炒股,然後通過這樣的方法進行維持生活,我想說這個人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炒股可以讓自己賺一些錢,但是可以讓自己賺錢的同時,也會讓自己進行賠錢。如果想要用20萬本金進行炒股,那麼炒股的結果是無法進行預知的,並且也是無法掌控的。所以我個人覺得並不能靠20萬本金去炒股維持生活,反而我覺得可以通過20萬本金的一部分去投資一些可靠的小生意。
⑥ 普通人能靠股票實現財務自由嗎
這個可能性有,但是,概率是非常低的。我認識很多股票投資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能夠堅持下來的或早已實現財務由,或基本能夠穩定盈定保證簡單的生活,也有依然末脫貧者。
所以我們無論任何事情都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實力,而不是【偏聽偏信】,要有自己的主見!做好理財,先別說財務自由,能做到長期理財讓自己先有一個財富增長。要想通過做股票投資實現財務自由對於中小散戶是非常難的,因為這需要克服掉很多人性的弱點,同時也需要不斷的學習、思考、反思、總結等等!在未來就有機會通過股票交易來實現財務自由!
⑦ 你們身邊有沒有完全靠炒股,養家糊口的
在券商幹了兩年,然後成立了私募公司,各種人都見過 我見過單個賬戶里有十幾億資產的機構戶,我見過幾十萬的老股民在炒股。也有大學生試圖通過炒股謀生。這些人炒股風格不同。大部分都是短期的。 我也看到了同齡人的起起落落和家庭的毀滅 一般來說,市場是極其殘酷的,贏家永遠是少數
從上面可以看出,無論是賺錢還是賠錢,其實職業投資者的社會地位都很低 這些熱錢在徐翔和趙老哥身上的成長是真實的,但是成功的概率太低了 有多少人追隨他們,就會有多少人收獲,這就是短期江湖,零和博弈
當然,出身於階級的人可以通過炒股賺錢,有社會地位 比如進入券商賣家,公募基金,或者成立私募基金都可以 例如,柳峰在某個酒吧很出名,從散戶投資者變成了管理數百億資產的私募投資股票不是不可以,但是知道自己的能力邊際和概率很重要
⑧ 個人通過買股票,可以發家致富嗎
實話實說,個人通過買股票發家致富的幾率很低。因為估價漲跌都是莊家操控,他們都是吃散戶的金錢為利潤的,所以你這個散戶遲早都會虧本的。
⑨ 全職炒股到底有多難生存下去的又有多少人呢
關於全職炒股有多難這個問題,根據我個人在股票市場全職炒股的經歷來看,全職炒股是特別難的職業,可以說比農民工還苦,但苦的就是內心,內心折騰;另外全職炒股能生存下來的又有多少人,這個並沒有精準官方數據,大約只有1900人左右,下面針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詳細的做出分析,具體分析如下。
A股市場就是「一盈二平七虧損」意味著10%是賺錢的,按此進行就算全國有1900萬人賺錢的,但這些人賺錢的基本都是機構,或者是相關機構人員,還有就是金融機構從業的專職人員,按此進行排除之後,在股票市場賺錢的個人投資者都非常少了。
個人投資者只有炒股賺錢,才能有資格去全職炒股,全職炒股就是靠股市來經濟,只有在股市能賺錢才能堅持全職炒股,所以按此進行推算,全國有1900人全職炒股生存下去的,這個數量不離譜,更貼近現實A股市場。
⑩ 現在很多人喜歡買股市,現在很多大學生也是這樣了,是不是這樣
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統計,大學生炒股弊大於利。目前,內地證券市場個人投資者A、B和基金賬戶總數已經超過1億,一舉超過美國7600萬的投資者數量,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天10萬以上的速度增長。這也讓很多人驚呼全民炒股的時代來了。不經意間,資本市場上generate的激情也閃耀在象牙塔下的學子身上。不知從何時起,在這個龐大的隊伍中,象牙塔下的學生的身影也頻頻出現。對於他們的參與,各界意見不一。有人稱之為「不務正業」,也有人稱之為「培養理財意識」。這不禁讓人想起10年前電腦剛剛普及的時候,大學生曾經被指責用電腦玩游戲。但是,現在回想起來,這些學生走向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大部分都是拜計算機所賜。學費也用來炒股,學生炒股沒有論文。「別理我,我在炒股!」在某知名大學的自習室里,文科大三學生小張驚呆了。「這並不奇怪。只要有一台能上網的電腦,一部能打出電話的電話,我就能實現我的致富夢。」在和記者的交談中,小張說的話都是「發財夢」。無論實際年齡還是股齡,小張都處於一個不成熟的年齡。但是,如果你坐在他旁邊,和他一起看一隻股票的走勢圖,你會驚訝地發現,他甚至知道這只股票有沒有莊家,莊家什麼時候出貨。當記者問到他目前關注哪些股票時,小張問記者:「你知道水皮和巴菲特看好哪些股票嗎?對了,他們從來不說。因為我害怕他們的觀點會引起市場的一些傾向,所以我一直稱自己為『年輕的巴菲特』,所以我不能告訴媒體我的倉庫里有什麼『寶藏』。」小張自豪地透露了自己炒股的成績:18歲開始炒股,「第一桶金」是大一整個學期父母給的4200元學費;19歲那年,他趕上了熊市的「尾巴」,把一年積攢的6000元「燒」到了400元。20歲因趕上藍籌股,在「二八效應」的作用下,成功賺到大三大四兩個學年的學費;21歲的時候(也就是目前),我正在為畢業後的自主創業積累落後,無法進行網上交易。最先進的是電話委託,當時學生沒有手機,校園里也很少有IC卡電話。賣冰棍老太太的公用電話成了老高唯一的交易工具。說起老太太的公用電話,老高還是有故事的。老高去冰棍攤下單的時候,老太太就納悶了,「怎麼只撥不說話?你在打什麼電話?不可能是問訊台。」高連忙解釋道:「不是,是電話委託買賣股票。」老太太一聽,蒙了。什麼是股票?連忙轟老高:「別打了,這個電話我不收你錢,以後別打這種莫名其妙的電話了。這是個小生意,不要套我。」我也沒辦法,但是我給了錢就走了。後來老高只能給父親打電話,讓他下單。在那之前,學校里有兩部公用電話。從此,老高開始收五角硬幣,光是電話費就不是小數。高回憶說:「現在學生炒股票的環境簡直優越。不去嘗試就可惜了。」大學生不妨先做虛擬股票。除了那些用真金白銀在股市打拚的人,還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用的是更安全的方法:虛擬股票。「只需在網上注冊一個財富賬戶。交易時間、規則、分紅都和真實的股市一樣。」北方工業大學某專業2003級學生王代琴告訴記者。因為自身經濟條件,學校里很多像他一樣的同學都參與虛擬炒股。據了解,國內一些大學已將炒股作為選修課甚至必修課,一些學校還定期舉辦「炒股大賽」。很多學校都有專門的模擬室。股票和期貨可以查看和操作。據記者了解,王力可代勤模擬炒股熱身的大學生不在少數。據記者了解,去年由世華財訊主辦的「全國大學生金融投資模擬交易大賽」吸引了來自全國各省市200多所高校的近兩萬名學生報名參賽。「全國大學生金融投資模擬交易大賽為高校金融教學和實踐提供了專業平台,也為參賽選手提供了難得的實踐機會。」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李青說。「通過實踐教學將教材、課堂學習內容和證券投資結合起來,增強了趣味性、可操作性和感性認識,不僅為教師提供了配套的實物教學方法,也為金融專業教學提供了良好的虛擬實踐環境,從而大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華財訊總經理鄭志紅說。全國各地都有很多高校社團或者共青團、證券公司組織的模擬比賽。比如北京的國泰君安杯,天津的渤海證券杯,大連的華泰杯,廣東的鄭光杯。專家觀點:大學生炒股行為明顯弊大於利,高校和家長不應支持。大學生正處於學習階段,應該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專業學習上。一旦投資股票,必然佔用學習時間,肯定會影響學業。另外,炒股需要雄厚的資金和良好的心態。「大學生本身沒有經濟收入,日常生活開銷全靠家裡的生活費,不具備炒股的經濟條件。」同時,大學生很年輕,很不成熟。一旦股市失敗,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他們很難承受這個結果。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一方面,炒股固然可以讓大學生得到鍛煉,但畢竟是有風險的投資。有些大學生認為炒股可以增加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而寒暑假選擇勤工儉學、周末、求職更有意義。再者,一些大學生之所以涉足炒股,多是利益驅動,想通過炒股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由於炒股的投機性,大學生即使能在炒股中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也不利於大學生人生觀的形成和塑造。
首頁觀點:大學生炒股行為明顯弊大於利,高校和家長不應支持。大學生正處於學習階段,應該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專業學習上。一旦投資股票,必然佔用學習時間,肯定會影響學業。另外,炒股需要雄厚的資金和良好的心態。「大學生本身沒有經濟收入,日常生活開銷全靠家裡的生活費,不具備炒股的經濟條件。」同時,大學生很年輕,很不成熟。一旦股市失敗,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他們很難承受這個結果。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一方面,炒股固然可以讓大學生得到鍛煉,但畢竟是有風險的投資。有些大學生認為炒股可以增加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而寒暑假選擇勤工儉學、周末、求職更有意義。再者,一些大學生之所以涉足炒股,多是利益驅動,想通過炒股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由於炒股的投機性,大學生即使能在炒股中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也不利於大學生人生觀的形成和塑造。
大學生可以嘗試炒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