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收購戴姆勒5%股權,為什麼說吉利「捕蟬」北汽在後
7月23日,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宣布,目前已增持戴姆勒股份至約5%。在此之前,2013年戴姆勒已持有北汽股份9.55%股權、2018年持有北汽藍谷(8.000,-0.03,-0.37%)3.01%股權。至此,北汽與戴姆勒正式完成「交叉持股」。北汽方面對此表示,此舉表明雙方充分認可雙方過去長期合作的成果,並看好未來合作潛力。
在合資領域中,中外「交叉持股」並非北汽之先例。早在2010年,上汽持股通用0.97%股權;2014年,東風持有PSA(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14%股權。但在通用擺脫危機後,上汽已不再持股通用,此舉被視為一種合資夥伴之間的財務支持;而PSA雖在歐洲市場表現尚可,但在中國市場已墜入退市邊緣,北汽與戴姆勒的此次「交叉」持股,成為又一家持有外國汽車股票的國有汽車公司。不過,由於吉利是戴姆勒第一大股東,雙方之間未來關系引人關注,此前曾一度傳聞吉利和北汽交叉持股,但遭到雙方一致否認,現在通過共同持有戴姆勒股權,將雙方聯系在了一起。
2. 高位入股戴姆勒,吉利做「賠本買賣」
[億歐導讀]?高位買入,兩年腰斬,吉利入股戴姆勒這波虧嗎?
作者丨錢漪
編輯丨郝秋慧
吉利持有的1.036億股戴姆勒股票,「虧損」過半已是事實。
疫情在海外的失控蔓延,讓全球金融市場深陷史無前例的「黑色三月」,全球各大股指斷崖式暴跌,不光是10個交易日經歷4次熔斷的美股,歐洲主要股指均大幅震盪、接連「跳水」,英國富實100指數、法國CAC40指數、德國DAX指數均重挫至52周內的最低點。
股災中,德國三大汽車製造商無一倖免。其中戴姆勒情況尤甚,一年跌幅達42.39%,3月27日29.59歐元每股的收盤價相較於吉利2018年的買入價,賬面蝕本近六成。
吉利從2016年就開始傳出吉利慾收購戴姆勒股份的消息,但對戴姆勒來說,定向增發將稀釋老股東的股份,從保障股東權益的角度考慮,戴姆勒欲拒還迎,曖昧表示「歡迎新投資者透過二級市場購買的方式加入」。
2018年2月,吉利終於通過對二級市場股權收購的方式,以70歐元每股的價格、花費90億美元高價收購戴姆勒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成為戴姆勒事實上的第一大股東。這筆摺合人民幣569.7億元的收購成本,是整個吉利汽車集團2018年全年凈利潤的4.5倍。
吉利耗時耗力、費勁周折成為了戴姆勒股東,能眼睜睜看著口袋裡的真金白銀蒸發嗎?
當時吉利所持的股權價值約為90億美元,從戴姆勒最新的股價來看,擁有戴姆勒1.036億股的吉利,目前所持股權總價值僅剩約29億歐元,浮虧超50億歐元。
縱觀戴姆勒自吉利購入至今的盤面,整體股價一路波動下跌,2018年過後再未回歸70歐元高位。2019年初戴姆勒股價一度跌破50歐元時,曾有傳言稱吉利將減持一半戴姆勒股份,吉利隨後言簡意賅發布聲明辟謠:「作為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的長期戰略投資者和單一最大股東,沒有減持戴姆勒股份的計劃,所持有的戴姆勒股份不變。」
僅過了一年,如今戴姆勒股價相較2019年初的彼時「底價」再度腰斬,吉利減持的傳言又喧囂起來。
億歐汽車認為,即便戴姆勒股價低迷,短時間內難見起色,吉利減持或拋售股票的可能性不大。吉利一開始入股戴姆勒便不是奔著分紅去的,更是服務於吉利全球化布局和進軍高端科技出行的戰略目的。
早在入股完成之際,吉利便表示持有戴姆勒股票是集團的長期戰略投資,希望助力戴姆勒成為電動出行和線上技術服務領域的佼佼者。
除了股權交易,吉利顯然更重視資源的置換與協同,通過入股戴姆勒建立「友誼」,獲得更多業務合作機會。事實上,自入股之後雙方的聯系便日益密切起來。
2018年10月,戴姆勒出行正式與吉利達成協議,雙方在華組建合資公司,各持股50%,共同開發在華開展業務所需的軟體基礎設施,提供高端專車出行服務,使用高端車型將包括但不限於梅賽德斯-賓士品牌。
緊接著,2019年3月,吉利與戴姆勒簽約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聯合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轉型,計劃將戴姆勒旗下smart品牌打造為全球領先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合資公司總部設在中國,雙方各持股50%。
入股戴姆勒所花的90億美元,不僅給吉利與世界一流車企搭了架雲梯,也是吉利為成為一家真正的跨國車企提前買的一份保險。
由此看來,李書福也不算做了賠本買賣。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吉利汽車官微為何刪除收購戴姆勒股份的公告
2月24日吉利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宣布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決權的市值在90億美元的股份,從而取代長城寶馬成為年後汽車界熱點。
在源於幾篇寥寥數語的外媒關於戴姆勒集團發布收購公告的新聞背景且無更多細節披露的前提下,各種國內媒體解讀文章千篇一律,無非是吉利收購戴姆勒的「意義」和對吉利汽車李書福的各種贊譽,並自然而然地上升到民族的高度:自主車企成為全球最大豪華車公司股東,真是讓國人揚眉吐氣呀!
而來自新華社原汽車記者張毅在他的一錘定音微信號中提到,吉利入股戴姆勒,是通過第三方公司在二級市場已購買股票的方式實現,持股比例不超過30%,並沒有取得經營控制權。
「這次入股還談不上收購,只能說是一次投資行為」,一錘定音說。
表述不準確,怕引起爭議?這也許是吉利汽車官方微信號刪除文章的原因吧?
看來,我們的媒體和專家還是要對資本主義多一些了解。
從這個角度上講,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的李書福的「汽車瘋子」的稱號更加名副其實。
4. 奧迪,賓士那些汽車有股票嗎,怎麼知道它們的股票,幾百塊可以買嗎
賓士的母公司叫戴姆勒,在德國上市。戴姆勒股票
5. 吉利為什麼購買戴姆勒股票
一種投資手段而已
可以花錢換技術
即使換不到技術,戴勒姆股票分紅和股價上漲帶來的收益也很高
6. 市值突破6000億美元,特斯拉是否會買下戴姆勒
特斯拉股價天花板究竟在哪裡?
路透社對此分析稱,盡管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是特斯拉在美國地區的有力競爭對手,但二者並不符合收購標准,加上本身雄心勃勃的大眾以及受到歷史因素影響而難以進行收購的日本車企,綜合來看,戴姆勒集團是被收購的最佳對象。
路透社預測,一旦收購成功,戴姆勒有能力將特斯拉全球汽車產量提高近4倍,這對於瘋狂提高產能中的特斯拉來講無疑是雪中送炭。此外,戴姆勒位於中國和歐洲地區的龐大電動車市場也將進一步加強特斯拉的市場攻勢。值得一提的是,戴姆勒此前還曾持有特斯拉的少量股票,二者可以說早有淵源。
當然,跨國收購的制約因素還有很多,馬斯克本人也表示,合並需在雙方願意的基礎下進行,特斯拉永遠不會對其他車企進行惡意收購。不管收購是否會發生,特斯拉市值飆升已是板上釘釘,坐擁數千億市值公司的馬斯克究竟會如何選擇,牛車網也會為大家持續關注報道。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7. 吉利收購戴姆勒為什麼遭罰款
吉利收購戴姆勒9.69%的股權一事又起波瀾。
近日有外媒報道稱,德聯邦金融監管局認為吉利在收購戴姆勒股份時,在通報時間上違反了相關規定,目前面臨高達1000萬歐的罰金,或者年營業額5%的巨額罰款。與此同時,德國政府希望藉此事件修改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加強對商業收購監管。
對此,吉利於5月13日透過媒體回應稱,自己准確無誤地履行了德國監管機構的披露要求,但由於近日德國監管機構出台了新的政策條款,吉利需要對收購的部分相關情況進行補充披露。
在法蘭克福匯報引用德國財政部的一封信函報道中稱,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在戴姆勒的股權投資應該「部分」在2月22日而不是2月23日披露。該報看到的信函稱,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調查發現,有關3%和5%閾值的文件提交應該在2月22日完成。調查結論完成後,可能的罰款將由BaFin確定。
根據路透社獲得的一份德國財政部的信件,作為此次交易的參與者,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已經要求摩根士丹利更正披露文件日期。德國財政部管理著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拒絕對信的細節進行說明。不過,摩根士丹利已經根據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的要求修改了文件披露日期。
對此,5月13日,吉利方面回應稱,吉利在第一時間,即2018年2月23日,就其持有戴姆勒9.69%的股份事項通知了市場,且通知的內容准確無誤,吉利認為,2月22日時,雖然股東間已基本敲定這一交易,但因為和投行的溝通尚未產生法律效力,所以當時並沒有披露義務。
但也有媒體注意到,實際上,早在2月27日,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就表示,將調查中國汽車製造商吉利通過旗下海外企業主體以約90億美元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9.69%股份是否遵守了披露規定。「就像在其他類似案例中一樣,我們自然會考慮這樣的收購是否及時遵守了披露要求」,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在當時的一份聲明中說到。
以下內容為吉利的回應:
吉利在第一時間,即2018年2月23日,就其持有戴姆勒9.69%的股份事項通知了市場,且通知的內容准確無誤。
吉利通知資本市場有關其持有的投票權數量也一直都是准確的。BaFin(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對吉利23日的通知內容從未提出任何異議。不過BaFin要求吉利對2018年2月22日的情況做出補充披露,這項要求是BaFin基於對政策條款的最新解讀提出的,而該解讀是2018年5月9日才首次公布。
認為之所以要求吉利做補充披露,是因為22日當天,吉利通知了相關投行(即最終於23日向吉利出售股份的投行),吉利的股東已經原則上批准了這項潛在交易。但是這種和投行之間的內部溝通並沒有對任何一方產生任何有法律約束力的義務。法律義務僅在雙方於23日簽署正式的股份購買協議後才產生。從22日夜間至23日,雙方還在就購買協議的內容進行最後的談判。總之,此前吉利對資本市場披露的投票權數量一直是准確無誤的,應BaFin要求做補充披露不會對這一事實產生任何影響。
8. 戴姆勒股價一年下跌20% ,北汽此時接盤是為了什麼
北汽集團掌門人徐和誼終於趕在退休之前了卻「北戴合」心頭大事。
7月23日,北汽宣布購入戴姆勒5%股份,成為後者第三大股東,持股僅次於吉利集團(9.69%)和科威特主權基金(6.84%)。
北汽為何堅決入股戴姆勒?
雖然北汽與戴姆勒從2003年開始就締結姻緣,雙方的不離不棄和默契合作讓彼此嘗到了許多甜頭,但戴姆勒的境況顯然今不如昔。
始於大眾的「排放門」席捲整個德國汽車工業,戴姆勒未能獨善其身。由於涉嫌排放違規、在車輛中安裝非法軟體以操控排放測試,戴姆勒雖然迄今為止尚未被罰款,但被勒令在德國召回約6萬輛賓士柴油車,這為戴姆勒帶來了數億歐元的額外成本。
戴姆勒最近一年時間股價下挫20%,股票投資者的總體思路是買漲不買跌,這樣的股票K線顯然讓不少投資商失去興趣,北汽為何如此堅決做「接盤俠」?因為這是唯一出路。
作為北汽最親密的戰友,戴姆勒很重要。從2003年開始,雙方在中國市場展開合作,先是成立了合資企業北京賓士汽車有限公司,隨後又成立北京梅賽德斯-賓士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聯合銷售汽車。對於戴姆勒這一伴侶,北汽可謂相當依賴,因為其利潤目前主要來自北京賓士。
財報顯示,北汽2018年的營業收入為1519.2億元,有1354.2億元出自北京賓士,佔比接近九成。另一大合資公司北京現代,在2017年薩德事件爆發後,當年銷量銳減三分之一,此後節節下跌,今年1-5月累計銷量同比下降24.6%至22.1萬輛,曾經輕松年銷百萬的品牌如今風光不再。
再看北汽的自由品牌,北汽新能源(北汽藍谷)近兩年勢頭不俗,2017年開始扭虧為盈,但2018年凈利潤只有1.55億,若減去44.5億的政府補貼,虧損約達43億。新能源補貼逐漸退坡,2020年全部取消,將讓北汽新能源的經營陷入困境。
在這種情況下,穩定與賓士母公司戴姆勒的合作關系,是北汽的首要大事。
9. 一手托兩家中國大股東,戴姆勒怎樣在「暗戰」中完成「三贏」
在合作夥伴上,戴姆勒顯然對北汽也更為放心,其背後的政府背書,將為戴姆勒在中國的發展提供關鍵的保障。與此同時,北汽同樣是戴姆勒在中國的投資對象。2013年,戴姆勒入股北汽股份,並推動北京汽車在香港成功上市,目前持股比例為9.55%,並擁有董事會席位。2018年,戴姆勒收購北汽集團旗下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汽藍谷部分股份,目前持股3.01%。
北京汽車7月25日發布的最新公告顯示,戴姆勒在北京賓士的49%股權對應的股權收益為18.95億歐元,比去年同期的23.53億歐元下滑24.3%。隨著下半年賓士首款國產電動車EQC的上市,賓士將在中國正式加入新能源核心領域的競爭。中國概念的加強,在過去兩天內已經成功推高了戴姆勒的股價,但能否在未來給其提供更持久的支持,還將取決於戴姆勒接下來更多的資本和市場布局。
10. 股災之下,曾高位入股戴姆勒的吉利到底虧了多少
2020年3月,我們與「股神」巴菲特一起見證了美股「10天4次熔斷」的歷史。與此同時,歐洲股市也發生了多起嚴重的波動狀況,因為沒有設置針對整個市場或與大盤指數掛鉤的熔斷機制,面對暴跌的股市,歐洲股民也只能靠祈禱度過此次危機。
進入3月以來,英國富實100指數、法國CAC40指數、德國DAX指數等主要的歐洲股指都可以用「斷崖式」暴跌來形容,且這三大股指在本月產生了52周范圍內最低值。
「覆巢之下無完卵」,僅德國三大汽車製造商大眾集團、寶馬和戴姆勒在此劫中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響。3月,這三大汽車製造商的股價都在52周范圍內出現了最小值,分別為99.16歐元、36.595歐元、21.015歐元,一年跌幅分別為13.53%、31.16%和40.93%。可以看出,三者中,戴姆勒情況更甚。
在90億美元這份「牽絆」出現之前,吉利與戴姆勒可以說涇渭分明,出現後,吉利與戴姆勒已打破這條線,出現了出行領域與運營smart「邊緣化」的合作。雖然還沒有更實質、更核心的合作內容,不過未來還很長,誰又清楚會發生什麼?
現在可以確定的是,「90億美元」成為了以後吉利與戴姆勒所有可能的「敲門磚」。而吉利走向全球化的願景,也在李書福布局的吉利-沃爾沃-領克-戴姆勒協同聯盟後日臻完善。同時,吉利也通過「協同」這一跳板,跳上更高的平台,展望更遠的風景。
文/甘芳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