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選好股票及買入,賣出股票買進多久後才可以賣K線怎麼看
我想今天你是找對人了!
1.如果你是一個初學者,那麼先建議看一下股票入門之類的書籍,這一類新華書店排山倒海,我就不一一介紹,主要是讓你了解K線,基本面的觀察,一些最基礎的證券知識,復旦大學出版社《證券投資與分析》就不錯,屬於大學里的入門書,正規、嚴謹!
2.如果現在你已經有以上經驗,那麼你就必須進行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研究。
技術分析對此有三個層次的學習,第一步《趨勢分析》,這裡面主要是對道氏理論和其變形的學習,這是技術分析的開山鼻祖!目前多有的技術分析都在它的基礎上衍生而來
第二步《艾略特波浪分析》,這是技術分析的中等境界,通常的技術分析高手到這個程度已經非常了得了,關鍵是吃透,有些人一輩子都到不了這個境界,雖然他已經把書都能倒背如流,但股市中關鍵的是拿他人為自己所用!
第三部<江恩理論>,這是技術分析集大成者,是技術分析的巔峰人物,他的傳奇可以自己網路查,這是神人的境界!
下面說說基本面分析:首先最基礎的是多看些財會的書,熟讀報表,到達一定程度就可以看格雷厄姆的《投資分析》
但注意:切忌不要讀中國所謂機構、專家、操盤高手、民間股神寫的書,首先中國股市起步晚,知識大多是從國外借鑒,我們在中國人寫的書中看到技術分析,絕大部分都是從西方技術分析中斷章取義的結果,很容易誤導讀者,所以,我建議你去讀讀西方投資大師經典之作,切忌!!!
2. 看過格雷厄姆所寫的證券分析的朋友請進
內在價值無法精確計算出來,內在價值應該是一個區間,只有在股價明顯偏離這個區間的時候,才有充足的理由去判斷其是高估還是低估。所以說「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普通股分析才有積極、科學的意義」。買股票都要一個必要的理由,但是很多時候這個理由往往並不充分。 所以格雷厄姆說「在何種程度上普通股分析是切實有效、真正有價值的,在大多程度上它又是對企業及股票的未來下注時毫無意義卻不可或缺的儀式」。很多時候我們進行股票分析是在為自己找一個必要的理由,就像一個儀式一樣!
看內容,你應該在看人大版的,這個版本翻譯很差。
3. 格雷厄姆投資法則有哪些
①價值投資
根據公司的內在價值進行投資,而不是根據市場的波動來進行投資。股票代表的是公司的部分所有權,而不應該是日常價格變動的證明。股市從短期來看是「投票機」,從長期來看則是「稱重機」。
②買進安全邊際較高的股票
投資者應該在他願意付出的價格和他估計出的股票價值之間保持一個較大的差價。這個差價被稱為安全邊際,安全邊際越大,投資的風險越低,預期收益越大。
③分散投資
投資組合應該採取多元化原則。投資者通常應該建立一個廣泛的投資組合,把他的投資分布在各個行業的多家公司中,其中包括投資國債,從而減少風險。
④利用平均成本法進行有規律的投資
投資固定數額的現金,並保持有規律的投資間隔,即平均成本法。這樣,當價格較低時,投資者可以買進較多的股票和基金;當價格較高時,就少買一些。暫時的價格下跌提供了獲利空間,最終賣掉股票時所得會高於平均成本;也包括定期的分紅再投資。
4. 格雷厄姆的估值計算公式
本傑明·格雷厄姆的估值公式收錄在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之中,體現股票價值未來幾年的預期價格,主要針對的是成長性股票價值的計算。
在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書中,本傑明·格雷厄姆的估值公式為:V=EPS*(8。5+2G*100),其中V=股票價值;EPS=當前每股預期收益;2G=2倍預期年增長率;公式中的8。5數值指的是當時本傑明·格雷厄姆認為一家業績穩定增長的上市公司較為適合的市盈率,就表示股票價值=每股預期收益乘以(業績穩定增長公司的合理市盈率+兩倍的預期年增長率*100)。
投資者在實際運用中,需要注意本傑明·格雷厄姆的估值公式針對的是成長型規模較大的股票就像A股市場中的藍籌股,並不包括一些高科技板塊以及盤面較小的股票或者非成長個股。還有公式中的8。5數值是不一定的,在市場每個行業的合理市盈率區間都會有所不同,也要根據不同的市場環境去參考。公式中的預期年增長率,可以通過公司前期的年增長率比例進行預期計算。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5. 預測股票將來的價格遠比預測什麼時候 格雷厄姆
在格蘭姆的《有價證券分析》中雖然有對價值投資的詳細闡述,但對於我們中小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掌握其核心:復利、安全邊際、內在價值和實質價值、特許經營權。投資者須明白兩個概念:安全邊際與內在價值。
一種常見的投資方式,專門尋找價格低估的證券。不同於成長型投資人,價值型投資人偏好本益比、帳面價值或其他價值衡量基準偏低的股票。
安全邊際:和內在價值一樣也是個模糊的概念。值得一提的是它被格蘭姆視為價值投資的核心概念,在整個價值投資的體系中這一概念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安全邊際就是價值與價格相比被低估的程度或幅度。簡言之,就是低估的時候在窪地,高估的時候在風險,只有在窪地和企業的內在價值之間才是操作股票的最佳時機。還有一點,安全邊際總是基於價值與價格的相對變化之中,其中價格的變化更敏感也更頻繁而復雜,對一個漫長的熊市而言就是一個不斷加大安全邊際的過程,常見的程序是:安全邊際從窪地到內在價值,只有當安全邊際足夠大時總有勇敢而理性的投資者在熊市中投資---這才是沒有「永遠的熊市」的真正原因。對於現在來說,很多股票都在其內在價值之下,也就是處在窪地價格。
內在價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為評估投資和企業的相對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邏輯手段.內在價值在理論上的定義很簡單:它是一家企業在其餘下的壽命史中可以產生的現金的折現值.雖然內在價值的理論定義非常簡單也非常明確,都知道,按照這買入股票,哪有不賺錢的道理呢,是非常之好,但是問題在於怎麼知道呢?讓普通投資者失望的是它的評估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見到一種明確的計算方法,連把價值投資運用到極致的巴菲特都沒有給出,所以說,說它是個模糊的概念真不為過並且股票價格總是變化莫測的,而股票的內在價值似乎也是變化莫測的。
6. 格雷厄姆公式 選出的股票怎麼都很差
選股沒有通用的公式,有的話股市會崩潰的,賺錢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再說股票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好差之別,只有活躍不活躍之分,最近大盤在漲,但很多個股沒長,這也不能說這些股就不好,有些股是很有個性的,有的逆市而動,有的順市而動,有的受消息影響大,有的影響小,有的反應快,有的反應慢,股票有其自身股性,投資人要去適應它。
7. 巴菲特老師格雷厄姆炒股成績怎樣
A、美國人大多不知道巴菲特。
B、按巴菲特的低限,某隻股票持股8年,買進賣出手續費是1.5%。如果在這8年中,每個月換股一次,支出1.5%的費用,一年12個月則支出費用18%,8年不算復利,靜態支出也達到144%!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魔鬼往往在細節之中。
C、巴菲特的老師在股災中同股災中遇災,巴菲特因為對大勢的把握每次都成功地避難成功。
D、中國股市,用一年多的時間,演繹了美國股市十五年牛勢的二倍成績,相當於美國股市連續三十年牛勢的漲幅,中國權證,一年多的交易量,相當於香港自有權證來百多年來的交易量總和。
所以,中國股市再上六千點,應該是十五年以後的事情,保守估計也是十年,中國權證,一年就走過了百年歷史,也應該休息了。
8. 牛市是散戶虧錢的重要原因,格雷厄姆
為什麼說牛市是普通投資者虧錢的主要原因?
投資大師格雷厄姆有句名言,牛市是普通投資者虧錢的主要原因。
論文中有一個數據:
從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上輪牛市),收入最低的85%的投資者損失超過2500億人民幣,而在這18個月期間,收入最高的0.5%的家庭卻獲得高達2540億回報。
WG4代表最富裕一組投資者,WG1代表收入最低一組投資者
也就是說,與2014年6月的初始股權財富相比,在18個月之內,流動產生的累積收益,使得普通投資者損失了28%的資金,而最富裕的群體卻獲得了31%的收益。
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豆妹統計了2003年以來,A股賬戶新增開戶數、新增基金開戶數、新發行基金份額的三個數據情況,同時加入了上證綜指來作對比。
我們可以發現看到A股新增開戶數與市場漲跌存在著明顯的正相關性,而且跟隨著市場大漲出現了兩個明顯的開戶高峰,2007年和2015 年,眾所周知這是A股歷史上著名的兩次大牛市。
07年大牛市開始於2005年,從1000點開始上漲,一路飆升至2007年10月的地球頂6124點。
這期間,A 股的新增開戶數在 2006年11月時有一波明顯增長,但月開戶也僅為 20多萬戶,此時上證指數已經漲了近2倍,接近3000點。而之後的新增開戶數一路飆升,在2007年6月達到頂峰,月開戶新增接近200萬人,此時大盤已經漲了4000點了。隨後在 2007 年 11 月上證綜指在最高點開始下跌後,新增開戶數也開始了急劇下跌模式。
從新增開戶數變化可以看出,在牛市初期1000點漲至3000點的2倍多漲幅里,並沒有多少人跟上,大部分投資者都是在3、4000點後追漲入場的。如此明顯的「倒金字塔」加倉操作,難逃高位站崗的命運。
其實2007年牛市還算好,畢竟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有5倍的漲幅。而2015年,牛市只持續了短短1年,漲幅1.5倍多。但期間的新增開戶人數,無論從增長速度還是增長幅度,都遠超 2007 年,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我們再來康康基民的表現。
無論是新增基金開戶數,還是新發行份額的情況,在2015 年牛市之前,都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但牛市開始之後,全都跟隨市場的上漲而大幅上漲,同時也跟隨著股災的到來,而急劇下降。在追漲殺跌這件事上,基民和股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明顯的「倒金字塔加倉」現象是普通投資者虧錢主要原因。在熊市底部牛市初期時,散戶往往資金量很小,嘗試性買入;當市場開始上漲,就追漲加大倉位,投資成本越買越高。等到市場漲到頂部的時候,散戶的情緒最激動,倉位也最重,心態也從最初的恐懼變為貪婪。
此時一旦泡沫破滅大調整到來,就會造成巨大的損失。不但將前期的盈利消耗殆盡,往往還會造成本金更大的虧損。
現在再回頭看「牛市是普通投資者虧錢的主要原因」,是不是很有道理?
而查理·芒格又加了一句:要反過來看。熊市是普通投資者賺錢的主要原因,其中的智慧,值得我們深思...
牛市是散戶虧損的主要原因?
-- 01 --
牛市容易頻繁換股
在熊市裡面,個股表現都很平淡。大家都不關注股票,也很難在股市裡面虧損。
可一旦牛市來臨,股市一片沸騰。很多個股的波動幅度都很大。
經常是別的股票都一飛沖天了。但是自己持有的股票,卻紋絲不動。
此時,很多人耐不住心中的沖動。在財富的誘惑下,容易看到哪只股票漲了,就去買哪只。
這種頻繁換股的操作,應該是牛市中虧錢的最主要的原因。
牛市中的股票,波動幅度特別大,可能今天漲停,明天就大跌。
經常是看到一隻股票大漲,買進之後,隔天就下跌了,而且可能連續陰跌好幾天。
此時又看到其他股票上漲,趕緊割肉賣掉,換上新的上漲的股票。
結果割了的漲了,追進的又跌了。
如果在牛市中,頻繁換股的話,大概率是成為被割的韭菜。
牛市經常是幾年一次。
是因為老韭菜都有記憶了,但新韭菜剛剛長成,還沒經歷過牛市。
牛市的個股震盪,就是用來收割新韭菜的。
如果不想成為被牛市收割的韭菜。
第一點就要做到,千萬別在牛市裡面頻繁換股。
只要自己選的股票基本面良好,板塊輪動總會輪到的。
要有充足的耐心。
-- 02 --
牛市中,垃圾股容易被炒作
在牛市中,垃圾股是很容易被炒作的。
因為垃圾股普遍盤子小,容易被操盤。
經常看到一些垃圾股連續的漲停。
很短的時間,股價翻了一倍,甚至幾倍。
這種財富效應,讓一些散戶想進去搏一把,想著賺到錢就跑。
可能剛沖進去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可以賺到錢。
但是,賺錢了之後,很多人不會跑。
會想著股價還會繼續漲。
或者剛跑了,股價又漲了,於是又沖進去搏一把。
那些垃圾股的下跌,總是突如其來的。
多數人是無法及時從裡面逃出來。
最終導致牛市中虧錢。
垃圾股的炒作,也是散戶在牛市中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
正確的做法,是應該自始至終,都不要去碰垃圾股。
-- 03 --
牛市中,容易追高
牛市的後期,很多股票的股價都非常高了。
市盈率上百倍的股票都很多。
此時,更應該做的是持股觀望。
不要再調動資金入場了。
但是一些散戶的投資策略,正好相反。
在牛市的初期,投入的不多。
反而在牛市的後期,股價很高了,卻加大投資。
甚至借錢,幾倍於初期的投資。
這種追高行為,導致倉位成本是一個倒金字塔。
當牛市結束,熊市來臨,股價下跌的時候,會迅速擊穿散戶的成本線。
導致散戶虧損。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看到市盈率普遍偏高,低價股已經基本不見的時候,開始停止資金入場,甚至開始逐漸減倉。
也許會少賺一些,但是沒人能准確的在牛市頂部拋出。
只要賺到自己認知范圍內的錢,就足夠了。
不用賺到最多的錢。
-- 04 --
總結
今年A股市場的行情轉好。
吸引了很多朋友進入了股市。
也許,我們會遇到一次牛市。
但是更應該提高警惕,牛市可能是很多朋友虧錢的主要原因。
即便是牛市,也要保持冷靜。
不頻繁換股、不炒作垃圾股、不追高。
9. 問幾個股票問題
我推薦你看兩本書,一本是本傑明·格雷厄姆和戴維·多德合著的《證券分析》,另一本就是羅傑·洛文斯坦編著的《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世界首富沃倫·巴菲特傳(修訂版)》。看過之後,你就明白了,而且好像都有網路版。
10. 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曾說過「股票市場短期是投票機,從長期來說,卻是一個稱重器」。數學描述
一個簡單的數學模型:
市場認識價值相當與當前股票價格,相當於投資者拿錢對該股票價格進行投票
長期價格趨勢,取決於該公司的實際價值和理性預期回報,所以叫稱重機
市場認識價值=當前實際價值*理性預期回報+當前實際價值*非理性預期回報*波動邊界系數*RANDOM(正100到負100的隨機數)
波動邊界系數為經驗數據,反應該市場投機性的強度
當前實際價值,反應的就是一個公司的當前靜態價值
理性預期回報,代表投資人對公司(或公司所處行業與經濟體的)成長預期的理性推斷,根據歷史數據+行業業態經驗推導出來的
非理性預期回報,代表投資人對股票回報預期的一種主觀願望
當前實際價值*理性預期回報,為當前投資市場對公司價值的理性判斷
比如中國股市:
當前實際價值不說什麼了,理性預期回報中值應為:年回報率不小於GDP成長率+CPI增長率(或等於),加上行業相關成長對比系數(比如房地產增速就超過GDP很多),另增加或減少該數值
波動邊界系數,中國很高,至少2007年時,這個值超過300%
因此中國容易出現個股超漲與超跌現象
由於理性與非理性預期回報都較高,尤其是非理性預期回報率極高,因此股價評估價值體系比國外也偏高,所以價值回歸之路走的非常艱難,出現所謂短牛長熊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