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買賣 » 把達利股票買多少能控股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把達利股票買多少能控股

發布時間: 2023-02-28 08:17:43

① 不斷在股票市場上買入某公司的股票,最終能成為該公司的股東嗎

只要買入這家公司的股票,就是這家公司的股東了。

如果想取得控股股東的地位,得買進50%以上的股票才行。

想成為控股股東,除了直接買入50%以上的股票之外,還可以間接持有。

比如你買入了A和B兩家公司的股票,而A公司又持有B公司的股票。那麼通過A公司,你也間接持有B公司的股票。直接持有和間接持有的股票加起來超過50%,也可以成為控股股東。

希望這個解釋能讓你滿意,望採納,十分感謝。

② 股市上買一個公司的股票可以控制該公司嗎

該方法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在實際中,極少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如下:
1、30%的持股比例是一個分界點。根據《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規定,投資者可以實際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決權超過30%,可認定為擁有上市公司控股權。但別忘了,這是「可認定為」,不是「一定認定」,很多時候持股低於30%的被認定為實際控制人的,高於30%的卻不是實際控制人的上市公司並不少。為啥?因為真正控制了董事會,那才叫真正的控制。
2、如果上市公司大股東不反對收購,那你把所有的股票全買過來,到時候公司因為股權分布問題不滿足上市條件,要退市,那就虧大發了,這就不叫控股了,而是私有化了。
3、一些國有核心資產的上市公司,你想買,別人不會賣的,比如像「兩桶油」、中字頭等央企,有錢也沒轍。而這就不是簡簡單單的反收購制約行為了,而是國家意志。
4、就算是非上市公司的話,這套做法也行不通。因為根據《公司法》規定,任何股份制公司的股東人數必須達到一定的人數規定,一股獨大不屬於股份制公司。
拓展資料
反收購的方式:
1、毒丸計劃。該計劃的原理就是在公司被收購時向普通股股東發行優先股,一旦公司被收購,股東持有的優先股就可以轉換為一定數額的收購方股票。這樣做的方法可以稀釋收購方的股權,但同時也會增加公司的負債,讓收購方失去收購興趣。
2、修改公司章程。這也是比較直接的方法,我直接修改游戲規則,你就算有錢也不能玩。一般做法是提高召開股東大會、決策重要戰略等的門檻,比如需要30%的股東同意修改為50%,1/3股東同意修改為2/3等。不過這種方法也會受到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
3、金色降落傘計劃。為啥叫這名字呢?金色說明有一筆不菲的補償金,降落傘說明你可以平穩過渡。原理是在公司被收購時,對公司的高管做出該安排,不管是離職還是被迫辭退,都必須獲得一筆不菲的補償,以增加收購方的成本。不過這種方法並不十分有效,對於動輒數億數十億的收購案來說,給你幾百萬幾千萬讓你走人,又何妨呢?

③ 將一個公司的上市的股票全部買了是不是就有了他的控制權

將一個公司的上市的股票全部買了是不是就有了他的控制權

1、理論上來說可以這樣做,但是實際上不可能發生這樣的情況。《公司法》嚴格規定,任何股份制公司的股東人數必須達到一定的人數規定,一股獨大的公司不屬於股份制公司。
2、他變成控股股東:只要某個人(或某機構)在一家公司中的持股最多,他就成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例如,公司眾多股東的持股比例均未超過10%,而某一個股東的持股比例大於10%,他就是公司的控股股東。601009南京銀行就是這種情況,該銀行的控股股東南京紫金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有南京銀行13.76%。

購買一個上市公司的股票是不是就算入股了

算是它的股東了 但一般人都是微不足道的小戶
股東大會啊什麼的跟你沒有關系的。

是不是公司上市後就能買這個公司的股票了?

是的,上市後有流通股,可以在證券市場買賣。

一個上市公司的股票被人全部買完了,那這個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怎麼辦啊?(假設控股股東只控制了25%股份)

當持股百分之三十繼續收購時就要發出要約,大家決勝負,不會出現這種全買完了的情況。

北青傳媒是不是屬於上市的股票制公司?

北青傳媒暫時還不是股票制的公司!!
如果你想炒股的話.可以到這里看看,裡面還有專家的分析!

股份公司個人超過37%的股份是不是就有控制權了

不是,要看具體情況。

是不是投資人對公司的股份越多,他就有控制權呢?

最大股東才有控股權,不過如果你做出出格決定,董事會是通過不了的

怎麼購買一家即將上市的公司的股票

你好,目前a股市場新股非常受追捧,
普通投資者沒有任何渠道購買到即將上市的新股,沒有為什麼,好比為什麼你不能每天撿到錢。

一個股東控股的A公司已上市,控股的B公司准備上市,A公司不控制B公司,是可以買A公司的股票?

上市就是指在某個證券市場公開發行股票,我國大陸有兩個市場:上海、深圳。
投資者可以在這兩個證券市場交易已經上市的股票。
未上市的公司的股票也是可以購買的,只是渠道狹窄而已,因為股票分散在公司的股東手中,發行也不是向公眾投資者公開的。
AB公司的控股關系對兩者股票是否可交易沒有影響。

上市公司的股票發行後如果有人把他的大部分股票買了是不是那個人就是他們公司的最大股東了。

你說的一點沒錯,但是你買的話要人家賣給你才行,如果現有大股東有51%股份,但是他不賣,那你就算把其餘49%股份收齊了也成不了控股股東。樓上說的限售股也沒錯,但是過了限售期,理論上你是可以買這些股份的,關鍵還是人家要賣給你,但要是價格要是太高了,到了人家願意以高價賣給你的程度,你買下來反而不一定劃算了

④ 我買了某個公司50%以上的股票,是不是就可以操控公司了

結論:你如果購買了某公司50%以上的股票,一般情況下確實有可能控制這家公司,但是也不絕對!

分析:

1、一般情況下。 影響公司控制權的有三分之一、50%、三分之二,其中50%基本上可以控制或影響公司的日常事務表決,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影響公司重大事務表決。在一般情況下,持股50%以上的股東,可以看作是公司的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

2、特殊情況下。 有關公司控制權的,除了上面的一般情況,還有某些特殊情況,例如同股不同權、表決權代理等。以阿里巴巴為例,馬雲持股7%左右,軟銀和雅虎一度合計持股近60%,那是不是說如果軟銀和雅虎聯手,就可以趕走馬雲等管理層並控制公司呢?不能,因為阿里巴巴是同股不同權,且馬雲等合夥人擁有半數以上董事提名權,這是列入公司章程的。對軟銀和雅虎而言,它們持股比例很高,但是投票權少,董事席位也不多,馬雲和管理層雖然持有少量股份,但仍然控制著阿里巴巴。美國香港等海外資本市場不必說,國內A股已有科創板和創業板開始實施了注冊制,它們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


可能你是想問,如果購買了公司50%以上的股票,你能不能就操控公司的股價了,如果能買入公司的50%以上的股票,是成功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權,但是距離操控股價還有一定的距離。因為這個時候你雖然持有了50%的股份,但是剩下的50%的股票變化的很大的,不然很多股東持有50%以上的股東在質押股票之後就不會被跌的平倉。

這個,還真不是。


在公司的股權架構上,有四個神奇的數字需要了解:67%、51%、33.34%和10%。


67%,絕對控制權

根據我國《公司法》第43條規定,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減少注冊資本、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或變更公司形式這些公司重大事項,必須經三分之二以上的有表決權的股東通過才行。


股東持有公司股權比例佔67%以上,就達到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比例,此時,這個股東就掌握了公司的生命線,這個公司的「憲法」——也就是章程可以隨它的意志而改寫,甚至公司的生死存亡都由這個股東說了算。這就叫絕對控制。


51%,相對控制權

如果一個股東持有的股權達到51%,那麼雖然沒有成為67%這樣的絕對控制人,但相對的,除了他也沒有其他人是公司的大股東了。此時,這個股東就享有了公司的相對控制權,雖然在修改章程或者解散公司這些重大事項上,他還不能說一是一,但公司的日常事務,他都可以決定了。


33.34%,一票否決權

這個和67%是反著的,如果股東的股權達到33.34%,也就代表他的股權超過了表決權的「三分之二」,此時,公司里就沒有絕對控股人了,因為其他股東都不能達到絕對控股的「三分之二以上」。這個股東雖然不能控制公司,但在公司的重大事項上有一票否決的權利,他要是不點頭,章程就修改不了。因此,這個地位還是很重要的。


10%,參政議政權

根據《公司法》100條和182條的規定,持有10%以上股權的股東,可以要求召開臨時股東會,討論自己關心的事項,這就有了說話的權利,可以參與到公司的決策當中。另外,如果公司開不下去,持有10%以上股權的股東還可以向法院申請解散公司。


這么一看,如果題主買了公司50%的股權,那麼將擁有在公司重大事項上一票否決的權利,以及可以較為深度地參與公司日常決策中,但是說到控制公司,還真談不上。

首先這個問題可以直接回答你, 不一定 。


一、 首先得看這個公司的股東協議。


如果這個公司的股東協議上明確,這家公司的最大持有股份者就掌控這個公司的所有經營權利,那麼你所說的,買了公司50%以上的股票是可以操控這個公司的。


二、其次看股東協議中的條款。

有些公司股東協議很明確的規定,50%以上可以操控這個公司的控制,但是如果有超過30%票數可以否定,這種操控也並不是完全的。也就是說,你掌握了50%股票數量,你可以在支持一件事情上,可以獲得最大的票數。但如果股東協議上面明確公司30%以上的票數否定這該協議,是不能執行的,那麼這個50%的控股其實也不一定能夠對公司起到完全操控的作用。因此,股東協議是非常重要的。


三、還有一些公司,股東協議規定了,各種股權套嵌。


比如像騰訊,就是京東的大股東,但是股東協議裡面規定了,雖然他是持股的大股東,但是公司的經營權還在劉強東的手中。


綜上所述,控制一家公司,並不是直接去買50%以上的股票數量,就可以了,而是要詳細的去研讀它的股東協議。有些公司你可能只需要持有20%的股份,你就可以對這家公司進行操控。但有些上市公司,即便你持有了它70%以上的股份,你仍然對這家公司無法操控,這就看這家公司當時的股權協議,以及收購協議當中的具體的體現到底是什麼。

甚至有些公司整個管理團隊雖然佔比不高,但是他們對整個公司的影響其實是比較大的。比如像萬科當年被收購的事件。其實從股權的角度來講,可能門口的野蠻人其實已經獲得了這個公司最大的股份。但最後,整個上市公司的經營團隊不滿意投資人,因此,他其實也無法對這個公司形成操控。

應當分四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第一,按照通常股份公司的設計,持有超過50%以上的股份,構成了對公司的絕對控股,當然就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對公司擁有控制權。所以大家可以理解,為什麼早期的時候,我們在引進外資時,有持股50%的限制。

第二,從實踐的層面上看,往往並不需要50%的股份,就可以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因為很多公司的持股是比較分散的,你可能只需要持有百分之二三十的股份,就可以控制一家公司,有的時候,甚至只需要十個百分點,甚至更少的股份,你也可以是公司的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比如,我們A股上很著名的老三股,曾經長期處於實際控制人只有很少股份的狀態。

第三,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持有50%以上的股份,也未必能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這里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進行了同股不同權的設計,存在占股份少數比例的創始人股東始終實際控制公司的情況。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小米、京東,還有華為等等,他們都是以相對比較小的股權比例,牢牢地控制著公司。

第四,還必須提醒的是,即使你成為了公司地實際控制人,也不能隨心所欲地操控公司。現代公司治理結構中,對於大股東地權利依然是有監督有限制的,大股東一旦越界,同樣要受到懲罰。畢竟,公司還有其他股東,所有股東的權利都應當得到維護。

你的胃口相當大啊,實際上,如果持股達到5%,就需要公告。市場上就會知道你對這家公司有意向,上市公司,大股東,交易所,都會發來問詢函。

與此同時,市場上其它資金,就會覺得這家公司可能有故事,然後就是瘋狂的一字板,

而你因為買入5%甚至更多的股票,而進入鎖定期,

然後股價一路瘋漲,你要不出更高的價格買進,

要麼等禁售期結束,再行拋出。

實際上,游資多少靠合理做莊,短線合計持股往往超過實際流通盤的10%以上,

而如果單一賬戶,根本無法進行這樣的操作。

大家可以看看之前寶能舉牌南寧百貨,引起國資股東增持應對時,股價的表現。

這個主要看公司採用什麼樣的股權結構,作為一般的同股同權的上市公司來說,成為第一大股東就意味著擁有企業的控制權,購買公司50%以上的股票,已經是公司的控股股東,可以擁有對應的經營權、收益權。不過對於採用雙極股權結構的公司來說,50%以上的股票只意味著擁有相應的收益權,沒有公司的控制權。

雙級股權結構現在應用的非常普遍,這種特殊的股權結構可以讓公司創始人及其大股東在公司上市以後仍然可以保留絕對的表決權來控制公司。在美國比較大的上市公司,比如臉書、谷歌都是採用雙極股權結構。

採用雙極股權結構的好處在於,創始人及其管理團隊可以有絕對的控制權而不受資本的影響,在國內比如阿里、騰訊這些都是雙極股權結構,背後的都有外資的大股東,但是控制權還是在原始創始人團隊手裡。

所以說,買了公司50%以上的股票,大部分情況下可以對企業有絕對控制權,但也有個別例外的情況,具體看股權結構怎麼設置,怎麼約定。

你不知道有同股不同權么?你有沒有對公司控制權要看公司章程和你購買股份時有沒有特殊約定的協議。馬老師在阿里巴巴持股只有7%左右,而曰本人孫正義持有股權30%多,馬老師任董事長,孫正義什麼職務也沒有,是因為孫正義在入股時馬老師與他約定,允許孫正義入股的條件是孫正義持有的股份的會議投票權要委託馬老師所有,孫正義只保留財務收益權,即只管賺錢收錢,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權委託馬老師負責,孫正義不入董事會,只做甩手掌櫃,這樣加上馬老師自己7%的股份,他就拿到37%的投票權,還有大量投資機構和散戶也只能財務投資不參與企業決策,所以馬老師成為持有投票權最多的個人,取得公司相對控股權,成為董事長。

不能,雖然股東會就是最高決策機構,但沒有經營權。

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類,是現代企業的根本原則,你有了51%的股份,只是代表有一定的任命權,或者是把握一定的大方向,但經營還得靠管理層一般決議事項。比如做什麼項目,由誰來做,這個也許可以由你可以決定,但是真正怎麼做,那麼是總經理的事情。當然啦,你可以任命自己為董事長,總經理。但是重大決議事項,比如注銷公司,決定分紅,變賣資產,對外擔保,這些還是得有2/3以上的決策權。

你說了算,但是沒人去執行又有什麼用呢?

再說了,即使是小股東,甚至沒有股份,但供應鏈在別人手裡,或者主要盈利渠道在某個員工手裡,你能去否人家嗎?恐怕很難吧?得要有共贏的思維,地位不代表一切。其實51%的投票權,在公司法中代表的是任命權,但是現在同股不同權,比如科創板,以及香港股市已經認同了,更不用說納斯達克板塊,創業板據說也在考慮修改條例。決策權,任命權,經營權,分紅權,所有權,處分權等等,這些權力要分別對待。

如果是上市公司更麻煩,將面臨退市!

最後,你說的是股票,而不是股權,那麼也就代表著這是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嚴格按照公司法以及證券法運行的。你控制了50%,代表著實際控制人的變更,那麼估計離退市不遠了。好好的一個上市公司,讓你搞到退市,你又何苦呢?除非這是你的競爭對手,打不贏就毀了它,那倒是一種策略,但付出是否和回報是否對等,又是另外一件事情。這些內容,你可以查查什麼叫做觸動《收購要約》,在這里就不多說了。


當然,百分之五十絕對能夠操控公司,事實上公司非你操控不可了,公司一半都是你的,你不操控誰操控。

你的利益最大,你最希望公司價值提高,所以必須你來操控。

從法律層面,從股東章程層面,你都有絕對操控權。

除非,你在購買股票的時候,與其他股東達成協議,你放棄或者委託公司表決與操控權。並將之寫如公司章程。一般來說沒人這么做,如果這么做,只有一個原因。你認為其他股東比你更優秀,或者其他股東掌握公司核心競爭力,或者對行業特別能把控,而這不是你擅長,所以甘願委託操控權。

這種數量的買入都發生在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你買不起。

因為你買了超過5%以上的股票,就得公示,以後每次買每次公示,還沒等你買到20%,股價早到天上去了。

⑤ 買多少股票可以當股東

買一股也叫股東,持股在50%以上的叫控股股東,50以下叫參股。一個公司股票一般最起碼有幾億份以上。
【拓展資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一、大多數股票的交易時間。
交易時間4小時,分兩個時段,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
上午9:15開始,投資人就可以下單,委託價格限於前一個營業日收盤價的加減百分之十,即在當日的漲跌停板之間。9:25前委託的單子,在上午9:25時撮合,得出的價格便是所謂「開盤價」。9:25到9:30之間委託的單子,在9:30才開始處理。
如果你委託的價格無法在當個交易日成交的話,隔一個交易日則必須重新掛單。
休息日:周六、周日和上證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一般為五一國際勞動節、十一國慶節、春節、元旦、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國家法定節假日)。
二、交易費用。
股票買進和賣出都要收傭金(手續費),買進和賣出的傭金由各證券商自定(最高為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三,最低沒有限制,越低越好),一般為:成交金額的0.05%,傭金不足5元按5元收。賣出股票時收印花稅: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以前為3‰,2008年印花稅下調,單邊收取千分之一)。
2015年8月1日起,深市、滬市股票的買進和賣出都要照成交金額0.02‰收取過戶費。
以上費用,小於1分錢的部分,按四捨五入收取。
還有一個很少時間發生的費用:批量利息歸本。相當於股民把錢交給了券商,券商在一定時間內,返回給股民一定的活期利息。

⑥ 為什麼通過二級市場購買50%以上股票可以控制該上市公司

如果你控制一家上市公司50%以上的股份,那麼你就是最大股東,企業在董事會中任何關於經營的提案均可通過,(因為超過了半數),而任何提案你均可否決(只要你不同意就超不過半數同意,通不過)。在一些需要利益相關人迴避的股東大會表決中,只要經過巧妙設計,通過公關運作,同樣會按自己的意願推進(國內這樣的事比比皆是,比如股改、資本的置換等等。),你說是不是控制了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企業集團的母盤,一個精明的企業所有者是不會輕易放棄的,那些國企垃圾都不會輕易放棄上市公司,只要時機適合就會搞一些真真假假的動作。何況那些艱苦創業,從無到有的上市公司所有者,怎麼會和二級市場沒有直接利益關系。當然有一些為了上市套現編造經營數據、弄虛作假的上市公司除外。如果有辦法,誰也不願把企業賣掉,守著一堆數字是毫無意義的。資產才是財富的象徵,數字不是。 這是拋開二級市場買賣規則的答案,在二級市場買入一家公司5%的股份是要舉牌的。不容易實現上述的50%買入量。大宗交易是另一回事。

⑦ 個人可以通過購買某上市公司的超過一半的股票成為大股東並控股該公司嗎

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一般個人或者機構購買公司的股票超過5%必須公告的,此外控股股東也不會讓你輕易買入50%以上的股份,那他豈不是丟了控股權了

⑧ 股份達到百分之50以上才可以控股

控股股東不一定都要佔50%以上的股份;只要是第一大股東只佔48%,也是控股股東。股份達到百分之50以上是絕對控股 。要實現控股,要看公司股份的分散情況,如果是上市公司,股份大部分較分散,持37%左右的股份就可以控股(部分股票可以更低一些)。

一、什麼是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
絕對控股指的是股東出資額佔有限責任公司資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股份超過67%是絕對控股。相對控股是指在企業的全部實收資本中,某經濟成分的出資人擁有的實收資本 (股本)所佔的比例雖未大於50%,但根據協議規定擁有企業的實際控制權 (協議控股);或者相對大於其他任何一種經濟成分的出資人所佔比例(相對控股)。控股指掌握一定數量的股份,以控制公司的業務。是指通過持有某一公司一定數量的股份,而對該公司進行控制的公司。控股公司按控股方式,分為純粹控股公司和混合控股公司。純粹控股公司不直接從事生產經營業務,只是憑借持有其他公司的股份,進行資本營運。混合控股公司除通過控股進行資本營運外,也從事一些生產經營業務。

二、股票持有多少比例,才達到控股,能夠參與公司管理?
持股數指的是所持股票的數量,持股比例指的是持股量占該總量股的百分比,則對該股票發行的公司控股權越高,當持股比例超過50%,持股可以稱為絕對控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八十六條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證券交易所作出書面報告,通知該上市公司,投資者持有或者通過協議、其他安排與他人共同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百分之五後,其所持該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減少百分之五,應當依照前款規定進行報告和公告。在報告期限內和作出報告、公告後二日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三十五條股票發行採用代銷方式,代銷期限屆滿,向投資者出售的股票數量未達到擬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百分之七十的。

⑨ 我買了某個公司的股票,我是不是就是他的股東了我可不可以通過多買股票,實現對公司的控股,成為董事長

你買了某個公司的股票,就是擁有了公司的股份,可以說,你就是公司的股東了,能夠從公司分紅了。

理論上來說,通過多買上市公司的股票,是有可能實現對公司控股的,甚至成為董事長。但是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即便是一些小公司,想要通過購買股票達到進入公司管理層或者控制公司的目的,難度同樣也非常大。

⑩ 股票持有多少比例,才達到控股,能夠參與公司管理

跟股票的分布情況有關,股權越分散達到控股的持股比例越低,一般上市公司持股30%就能控股。參與公司管理須推選董事人選進入董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