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打電話買股票是什麼年代
電話委託方式出現在90年代末期,已經有超過22年的歷史了。電腦委託也接近20年了,手機委託也將近15年了。綜上所述,電話委託是最早的非營業廳證券交易的方式。
現在都是網路,手機交易J。
⑵ 可以通過撥打電話進行股票買賣嗎
電話委託方式出現在90年代末期,已經有超過22年的歷史了。電腦委託也接近20年了,手機委託也將近15年了。綜上所述,電話委託是最早的非營業廳證券交易的方式。
⑶ 90年代沒有電腦時買賣股票是怎麼做的。都是口頭下單,有什麼依據
據 江南都市報回憶,江西南昌早期的股票交易所掛一塊黑板,交易所隔一段時間(約2-3小時)打電話給上海那邊確定價錢。在黑板上公示。各交易所價錢不統一的。 交易憑證類似手寫發票。
⑷ 以前沒有電腦的時候,人們是怎麼買賣股票的
我是97年開戶的,再早就不懂了。那時候都在營業部交易。
營業部有大屏幕和小的交易終端(也就是電腦啦)可以查看、分析行情,那時候懂電腦的人不多(我那時剛畢業,上學的時候才學計算機,還學的DOS系統,進電腦室要換鞋,呵呵。)。
懂的可以自己在交易終端上輸入自己的帳號密碼進行交易。
不懂的,可以到櫃台,索要買賣單,手工填寫,交給工作人員幫你交易,成交後會打出一份交割單。那張紙我印象還是收費的,一張多少錢好像……
也可以電話交易,那時通訊很差啊,都用公用電話,BP機,電話委託也少,而且電話委託很麻煩。
再後來電腦普及了,網路也從原來的用貓撥號上網換到寬頻了,炒股就很方便了!
一開始股票這東西是歐美發明的,本身是股權的書面證明而已,一張代表多少份額,要轉讓呢就找到想買的人,當面交易。
上交所剛開始的時候,就有了投機者,他們借了或者租別人的身份證去買股票(就和現在用很多熟人的賬戶交易一樣),達到控制大部分股票的目的。炒股炒股,就是那時候來的,囤積讓市場缺少流動性,抬高價錢再逐步賣出。後來的炒作的意思要比這個來得晚多了。
⑸ 上世紀九十年代怎麼炒股
1991年的滬深股市還是比較封閉的市場,要買賣上交所股票就得去上海,要買賣深交所股票就得去深圳。1991年7月以前,上交所還沒有推出股票賬戶,當年委託買賣股票時,我在各家證券營業部從未開過資金賬戶,委託買入或賣出成交後,都是以現金交收。委託價格分市價和限價兩種,委託有效期分當日有效和5日有效。
當時,投資者在填寫買入委託單時,經常會選擇市價委託和5日有效的委託內容,因為這種委託交易方式既方便又省事,還可以提高成交概率。
這種委託交易方式極大地方便了我這個外地股民。我通常周末到上海,周一遞交買入委託單後就乘車回南京,一周後正好過去五個交易日,下周一再去上海看有無成交,然後再決定是否繼續委託買入。
經過幾次委託,我終於在9月30日購得一直看好的申華電工(申華控股),並堅持持有至1992年7月,收益率達800%。
當時買賣股票傭金為千分之五,記得年初在買賣成交後的第四個營業日才能辦理清算交割。為了節省在上海的滯留消費開支,我還特地臨時回南通老家小住,股票交割單還是由營業部工作人員手工計算制單並簽字蓋章的。
1991年7月11日,上交所推出股票賬戶,逐步取代原先的股票名卡。7月中旬,我去黃浦路15號(上海證券交易所舊址)開設了股票賬戶,賬號為A100018×××,成為1991年上海股票賬戶的首批開戶股民之一。
⑹ 以前沒有電腦的時候,人們是怎麼買賣股票的
大家都在一個櫃台上趴著,然後報價格和數量,交易員在黑板上寫單子。你想看這個,建議去看看香港拍的《大時代》非常經典的。
股市最早出現在100多年前的美國,那時候是通過電話人工報價的。然後再通過人工記錄在黑板上供股民觀看。專業點的用傳真機傳遞行情。分析行情也是手工畫K線或美國線。股民交易需要在證券交易所通過填寫買賣單據,由工作人員執行單上的指令。操作的時候經常出現滯後現象,比如你下的單是10塊,可能買到手就是10多了。中國有股市的時候已經有了顯示屏,比如電視機。股民可以在證券交易所通過顯示屏看到行情變化,後來也可以在家裡通過電視機看到。然後到證券公司人工填單或電話交由證券公司處理指令。那個時候的證券交易所天天可是熱鬧的很,不像現在都在家裡操作了
⑺ 98年能電話買股票嗎
98年是能用電話買股票的。用電話買股票就是90年代末開始的。
知識擴展:股票的簡單介紹
股票是股份制企業.上市和非上市所有者即股東擁有公司資產和權益的憑證。上市的股票稱流通股,可在股票交易所即二級市場自由買賣。非上市的股票沒有進入股票交易所,因此不能自由買賣,稱非上市流通股。
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標准、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股票是股份證書的簡稱,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金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
⑻ 90年代,股民們都是怎麼買股票的
營業部有大屏幕和小的交易終端可以查看、分析行情,那時候懂電腦的人不多。懂的可以自己在交易終端上輸入自己的帳號密碼進行交易。
不懂的,可以到櫃台,索要買賣單,手工填寫,交給工作人員幫交易,成交後會打出一份交割單。
上交所剛開始的時候,就有了投機者,借了或者租別人的身份證去買股票(就和現在用很多熟人的賬戶交易一樣),達到控制大部分股票的目的。炒股炒股,就是那時候來的,囤積讓市場缺少流動性,抬高價錢再逐步賣出。
(8)90年代能電話買賣股票擴展閱讀:
股民投資注意事項:
當股價指數逐波下行而DIF及MACD不是同步下降,而是逐波上升,與股價走勢形成底背離,要漲。如果此時出現DIF兩次由下向上穿過MACD,形成二次金叉,大漲。
當股價K線圖上的股票走勢一峰比一峰高,股價一直在向上漲,而MACD指標圖形上的由紅柱構成的圖形的走勢是一峰比一峰低,即當股價的高點比前一次的高點高、而MACD指標的高點比指標的前一次高點低。
作股票不是一個簡單的買賣關系,裡面有很多的知識需要大家知道,尤其是一些新手投資者,更加要注意很多的風險,股票市場下調才開始,很多人賠錢很多,由此可以看出股票市場風險是多麼大。
⑼ 手機炒股開始於幾幾年
上世紀90年代手機就可以炒股但基本都是看行情,下單應該都是通過電話。
手機炒股對於普通人還是比較復雜的,
一般大眾移動炒股都用一些漢顯BP機炒股機之類的設備,也有一些玩家用一些方式可以安裝軟體的智能設備,例如諾基亞9系列的早期機型像諾基亞9000,諾基亞9110。摩托羅拉a6188。還有比較早能上網wap網的手機例如諾基亞7110,都可以看行情。還有一些linux,windowsce,palm系統的掌上電腦,也可以看行情。後期大多手機都支持java了可以擴展軟體了。再有塞班系統橫行天下時手機基本都可以看行情。只是很多人不會裝軟體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