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價下跌低於5日線很多可不可以買入
5日10日線的含義是5日的平均收盤價和10日平均收盤價的軌跡形成的線,分別代表5日及10日的交易成本,也就是短期的成交成本,股票價格由下上升到均線後,部分短期被套籌碼就會湧出,對於價格形成壓力,如無適量資金介入,一般不能逾越,所以就形成了短期的壓力,站上5日10日線後說明短期內有資金流入,支撐股價,所以一般短期風險就降低了。我不知道我這么說能不能理解,我是這樣理解均線的含義及作用的!
2. 股票跌破發行價買有沒有風險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A股市場已經經歷了30年的歷史,股票跌破發行價的事情也出現過不少,特別是最近市場開始實行注冊制,退市也開始大規模出現,未來一兩年可以預期退市的規模,要遠超前些年,因此股市的風險要比前幾年更大,特別是一些低價股,以及虧損股問題股,當上市公司出現問題的時候,股票往往是下跌的,問題越大,下跌的幅度也會更大,這個時候就有可能跌破發行價了,當股票跌破發行價,是否可以買風險有多大?
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買股票,其次是買什麼樣的股票,進入股市是為了賺錢,買股票當然是買能夠上漲的,如果一隻股票出現了問題,或者虧損,大家預期都是下跌的,你這時候買就相當於,空手接飛刀,是否有很高的技術,一不留神就會傷到自己,所以下跌的股票不是買入的理由
那麼買什麼樣的股票呢?原則上是,業績增長的,特別要注意是主營業績持續增長的,當然,如果短期股價出現暴漲,這類的股票也不要著急的介入,因為再好的股票也不可能天天漲,總有回調的時候
可以關注一些業績預告增長的,股價還沒有大幅上漲的股票,尋找介入時機
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3. 跌破凈值的股票能買嗎
股票跌破凈資產可以購買的。股票跌破凈資產只能表示上市公司的每股價格下跌到每股凈資產價格的下方,這樣的情況並不會影響股票的正常交易。而且,如果市場處於轉趨勢調整區間,投資者可以通過破凈股裡面選擇中長線的投資標的,例如:在市場低迷時的銀行、券商、保險等金融行業。
拓展資料
如果市場處於上升或者箱體調整行情中,股票跌破每股凈資產,就表示上市公司成長性一般,公司經營有可能出現了問題等等,上市公司後一期報表數據的每股凈資產大概率會出現大幅虧損。對於價值投資而言,投資價值較低。並且,如果市場處於下跌行情中,股票跌破每股凈資產,就表示個股處於較大的空方力量之中,個股的恐慌下跌概率較大。投資者需要以關注等待轉趨勢為主。
股價低於凈資產指的是上市公司每股價格低於每股凈資產的價格,而每股凈資產則是指股東權益與股本總額的比率,它也是一個股市常規指標。 凈資產只是衡量公司是否具備投資價值的一個參考指標,公司是否具備投資價值,主要看投資回報率、現金流量、損益情況等。
股票的凈資產和股東所擁有的資產現有價值直接掛鉤,如果每支股票的凈資產越高,那麼股東所擁有的資產現值就越多;每股凈資產越少,股東擁有的資產現值就越少。如果股價低於凈資產價格的,那麼就說明該股票已經具備了投資價值。當然在股市中,也有將股價低於凈資產看衰的,這是因為如果市盈率對投資者來講是積極性指標,則市凈率就是防禦性指標。
每股凈資產就是股價的最後防線。比如在2013年底,就有多個股票出現股價低於凈資產的現象,其理論意義是,縱然上市公司倒閉清盤,股票的財務賬面價值就是每股凈資產。因為在會計上,凈資產是資產負債表中的總資產減去全部債務後的余額。在海外股市,一旦股票跌破凈資產防線(問題股除外),極易發生公司並購行為或者股份回購行為。
4. 股票跌破發行價還能買嗎
你好,股票低於發行價是指股票的市場價格比股票發行時的價格要低,根據其導致的原因不同,產生的後果以及個股的走勢有所不同。
如果個股在上市時,存在高估的情況,其發行價格遠遠超過其內在價值,泡沫性較大,或者個股業績不好,導致投資者和資金不願意進來,大量的拋出手中的股票,股價跌破發行價,則股價可能會繼續下跌,創立新低。
如果市場長期處於低迷狀態,個股受市場行情的影響,股價持續下跌,導致其市場價格低於發行價,則有可能在大盤見底之後,股價出現反彈、上漲的情況。
因此投資者在面對股價跌破發行價的股票時,根據其原因進行仔細的分析,再決定是否買入該股,還是忍痛割肉。具體需要根據該股基本面、技術面等情況結合自身風險偏好進行分析,還要考慮股市整體環境,如果是股市中大部分股票跌破跌破發行價,可能意味著股災的出現,無法一概而論。
風險揭示:本信息部分根據網路整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5. 買股票止損位定到多少合適
當買入股票止損位定到多少合適呢?這個問題需要根據炒股風格來定,不同炒股風格定的止損位是不同的,一般短線風格止損位在7%;中線風格止損位設置在15%;長期風格止損位設置在20% 30%之間,超過30%以上的跌幅已經失去止損的意義了。
1、短線操作止損位為何定在7%
炒股短線操作都是喜歡活躍股票,正所謂活躍股票就是大起大落的那種,要麼大漲要麼大跌,當買入標的股之後,不管這只標的股是漲是跌,都要進行止損止盈操作,不會停留太久,停留太久只會增加短線炒股風險。
因此炒股短線風格把止損位定在7%,主要的原因是短線股出現下跌7%屬於大跌了,當股票出現大跌的時候謹防主力出貨,在這個時候最好的操作必然是止損,不能任由短線股繼續下跌。
短線炒股一定要有當機立斷的決策,止損位設定7%的真正目的是控制短期風險,可以及時的調倉換股,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短線股大跌,幫助短線股民避免更大的虧損。
2、中線風格止損位定在15%
炒股中線風格一般都是屬於穩健型投資者,這類投資者想要追求短時間的獲利,同時風險承受能力也是比較強的,可以適當把止損位設定比較低。
中線炒股把止損位定在15%的真正原因是為了避免錯殺個股,要知道中線股票可以接受比較大的虧損,目的就是等待這只股票洗盤之後形成新一輪拉升行情。
中線股如果出現15%的跌幅,這個跌幅基本都是還在強支撐位附近;反之中線股跌幅超過15%的趨勢基本已經形成下跌趨勢,避免中線股破位殺跌風險,此時此刻最好的就是止損處理,放棄這只中線股,破位的股票是沒意義的。
3、長線風格止損位設定在30%
股票長線投資者一般屬於價值投資,價值投資的人追求的是「時間換空間」的模式,只要這只股票有潛力,不存在重大利空等,把長線股設定在30%是非常合理的。
永遠要知道長線價值投資股票,在吸籌階段和洗盤階段是存在跌幅在20%的跌幅,尤其是在主力吸籌完畢之後,大部分主力都會進行挖坑,走出一個黃金坑的走勢。
股票出現黃金坑的跌幅基本都是在15% 30%之間,當股票跌幅超過30%的話,這只股票就會失去投資意義了,背後肯定有主力資金出逃,不然不會有這么大的跌幅。或者這只股票存在某種大利空消息,跌幅太大的時候也要止損放棄長期持有。
4、超過30%的跌幅將會失去止損意義
當買入股票之後這只股票一路陰跌,當跌幅超30%的時候屬於深套,既然股票已經被深套了,這種情況就沒有必要去止損了,只能安心持有等反攻,死馬當活馬醫了。
當然並非所有的股票被套30%的時候都會失去止損意義,除非遇到退市股票,主升浪出貨票,或者存在重大利空的股票,以及一些特別垃圾的股票,股票被套30%也還是要止損迴避風險的。
除了這四類股票之外,只要股票跌幅超30%被深套確實沒有止損的意義,股票有漲就有跌,有大跌就有大漲,安心持股等待反攻拉升,用點耐心等待為好。
所以通過上面進行分析得知,股票止損位設定是很大學問的,只有把止損位設定合理,設定好了可以避免更大的損失,為炒股控制未知風險;畢竟股票市場本身風險都是無法預估的,只能靠止損位設定合理控制沒必要的損失,這種炒股才是合情合理的。
最後弄清楚炒股止損是為了截斷繼續下跌風險,而止盈是為了坐過山車回吐利潤,有些時候見好就收也是炒股聰明之舉,所以建議股民投資們一定要根據自身炒股風格去合理設定止損位,合理的止損點控制炒股風險四大巨大作用。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為什麼要止損止損是指買入的股票出現的虧損達到了你的心理預設線而斬倉賣出的行為。止損的目的是避免後面出現更大的虧損。
我覺得以下幾種出現虧損情況下需要及時止損。
要想在股市裡產生更多的盈利,除了股票選得好之外,也要買得便宜。要想買得更便宜,就要求你必須在股票下跌時買入,這也就是所謂的左側交易。股票下跌中的買入是有很大風險的,很可能沒有跌透,股票還會繼續下跌,我有許多這種情況下的買入。因為對公司的基本面非常了解。之前有出現過超:20%的下跌而沒有止損的情況。還沒有出現過超過20%下跌的情況。
對於這個問題,首席投資官評論員合宜可以從基金的角度來說一下止損線的設置。
我們都知道,權益類基金的主要投向是二級市場,因此可以把權益類基金看作是一籮筐股票的持有,從基金的角度來說,由於受託理財的緣故,基金經理在進行股票買賣操作時不可能完全不考慮個股集中度以及整個的持倉,因此,在基金出現虧損時可以受到預警線的警示,在達到止損線時可能會設置資金的追加或者也會直接結束產品進入清算。市面上大多數基金設置有預警止損線的,預警線一般在0.8左右,止損線一般在0.7左右。
相應的,一隻基金募集所得資金一般是千萬級別甚至上億級別,基金經理在初次買入股票時,定不會用100%的資金全部買入,一般是逐漸加倉的過程。
而對於普通人買賣股票而言,我認為,首先需要拿捏自己可投資金額的度,其次需要把握自己在每隻股票上可虧損的預期。
(評論員:路人甲)
我一般5個點左右,看是否破位
股票止損位,就是當股價跌破百分之幾或跌到某個價位時即砍倉。運用這種方式可以把風險或虧損控制到一定限度。
止損的重要性,人們常用鱷魚法則來說明。在股市裡,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止損,不能存任何僥幸心理,鱷魚吃人聽起來太殘酷,但股市其實就是一個殘酷的地方,每天都有人被它吞沒,止損的目的就是以較小的代價來保全自身實力。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具體止損位的設定,還要從交易的時間來區分,你想做短線交易,可能幾分鍾幾個小時幾天,如果是幾分鍾,買進去一看方向不對,趕緊止損唄,如果是幾個小時,那你就要藉助五分k線十五分k線來判斷跌破就止損,如果是幾天,你要通過三十分k線或小時線來判斷跌破就止損,若你做中長線交易,那就用日k線來判斷,跌破就止損,雖說止損很重要,入場的時機同樣重要,如果你止損太多,那就要考慮入場位的問題了。
通過我的介紹,你是否能了解止損位的確定了呢!實踐出真知,這些還需要你的親自操作來明白。
歡迎點評
首先說止損的目的是為了控制風險,防止出現大虧,那麼止損位定在即將出現大虧損的位置比較合適,
一是根據自己的倉位來決定,如果是輕倉的話,就可以定的寬一點,比如你的倉位只有10%,那麼虧損負10%,對於總倉位虧損才負1%,即使虧損30%,對於總倉位虧損才3%,一般都是可以承受的,如果你的倉位只有20%,那麼虧損負10%,對於總倉位虧損才負2%,虧損20%,總倉位虧損4%,一般也是可以承受的,以此類推,如果你是滿倉,那麼虧損5%,就有點受不了了,而有的好股票在洗盤的時候,向下洗10%或者20%,是很正常的,所以一定要輕倉買入,才能忍受巨大的洗盤,不至於被洗出來。
二是根據趨勢來決定,如果股票趨勢是向上的,止損位置可以定在支撐位置下方,只要趨勢不破,堅定持有就行了。
三是根據個人承受能力來定,有的人虧損3%就受不了,或者錢是借來的,長期被套不可能,所以止損就小一點,有的人是自己的錢,虧損100%也無所謂,所以就不止損,也許最後還能賺錢,這就是心態問題了。
說的不到位之處還請股友們批評指正,謝謝!
股票止損位通常通常依據一定參照物設定: 1.根據虧損程度設置,如低於買入價5%或者10%止損。2.根據短線或者長線操作設置,短線投機設置2% 5%,長線止損位相對較大。3.根據技術指標支撐位設定:a,如破5日、10均線止損。b,5日均線死叉10日均線止損。c, macd出現綠柱止損。4.根據k線形態設置止損:a,雙頂,頭肩頂,圓頂破頸線止損。b,破上行趨勢線止損。5.單根k線止損法。
股票在買入時,設定止損位,當股票價格跌至止損位時,要無條件執行,不能猶豫不決,否則只會使虧損越來越大。要知行合一。
理論上三到五個點吧[呲牙]
不同的人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對股票的判斷不同,止損價位設置也有差異。
我個人習慣跌幅在7~10%止損。
買股票一定要設置止損線,否則可能永遠翻不了身,看看中石油的走勢
再看看全通教育的走勢
但是買基金可以不用止損,尤其是指數基金,因為基金是一個股票的組合,能規避單只股票的風險,是可以通過補倉和波段操作來實現盈利的。
股票的止損不是盲目的硬性規定要跌多少止損,而是要看趨勢止損,當你買入一定認為它是要上漲的,不然也不會去買,如果出現了走勢與你的判斷出現相反的情況,那麼你要明確兩點:1、你做這只股票打算做多久?長線或短線?2、當你確定了自已的目的後,看這只股票趨勢是不是進入下降,如果是進入下降趨勢了,那就不要管你的成本是多少,而是全部賣掉止損。因為繼續持有,只能增加虧損的金額。
那麼這裡面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判斷趨勢?以中線為例,一般中線是以20天均線做為支撐線,股價一般會打在20天均線附近出現反彈。所以,在股價打到20天均線的時候的反彈就成為觀望20天均線是否構成支撐的重要工作,如果在碰到20天均線後反彈的過程中上方均線一般只有5日均線和10日均線,觀察反彈到這兩條均線時的運行狀態,以及市場反應。如果上沖不過,就很有可能會進入下降趨勢,需要你減倉應對了。這裡面對盤面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在不斷的看盤過程中總結,每一筆大額掛單和每一筆大額的成交都不是無意義的,背後都有著多空雙頭的具體述求,在不斷看盤總結的過程以及後市走勢的關聯中找到規律,才能更好的判別趨勢,做好止損。
6. 股價跌破增發價的股票能不能買,有什麼影響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
7. 工商銀行股票跌到多少可以買
工商銀行股票跌到4元就可以買了。工商銀行的股票價格在有效地跌破了它的重要支撐4.35元之後,出現了破位下行,連續下跌,持續下跌的技術形態。工商銀行是持續性的高分紅是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鮮明的特色,工商銀行作為銀行業的第一大行。下跌不會持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