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宏觀經濟學里的投資和個人購買股票或債券有什麼區別
美股研究社指出:宏觀經濟學中的投資是指資本支出,購買資產用於生產,例如土地、廠房、設備等這些都是屬於資產,還有商標、專利這些無形資產。而普通人說的投資,可能只是購買股票、債券等以取得財產性收入。
一般認為,宏觀經濟學上的投資能形成實際支出,創造需求和財富;而我們普通人的投資,在經濟學家眼中只是各種資產之間的轉換(例如現金、存款換成股票),不創造財富,即不計入GDP,只有在這個過程中,中介或經紀收取的服務費才計入GDP。
拓展資料:
宏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
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型。
(1)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
(2)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工具、經濟政策機制(即經濟政策工具如何達到既定的目標)、經濟政策效應與運用。
(3)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包括根據各派理論所建立的不同模型。這些模型可用於理論驗證、經濟預測、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應檢驗。
以上三個部分共同構成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現代宏觀經濟學是為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服務的。戰後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政策在西方各國得到廣泛的運用,相當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也引起了各種問題。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經濟增長、經濟周期波動、失業、通貨膨脹、國家財政、國際貿易等方面。涉及國民收入及全社會消費、儲蓄、投資及國民收入的比率,貨幣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價水平,利息率,人口數量及增長率,就業人數和失業率,國家預算和赤字,出入口貿易和國際收入差額等。
宏觀經濟學來源於法國魁奈的《經濟表》和英國馬爾薩斯的「馬爾薩斯人口論」。1933年,挪威經濟學家弗瑞希提出《宏觀經濟學》的概念。宏觀經濟學在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年出版後迅速發展起來。凱恩斯把國民收入和就業人數聯系作為中心進行了綜合分析。
宏觀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宏觀經濟學階段,或稱古典宏觀經濟學階段。第二階段: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30年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奠基階段。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後,是宏觀經濟學進一步發展和演變的階段。
「宏觀經濟學」一詞,最早是挪威經濟學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來的。經濟學中對宏觀經濟現象的研究與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學派。法國重農學派創始人魁奈的《經濟表》,就是經濟學文獻對生產總過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經濟學家和後來的許多經濟學家的著作中,對宏觀經濟現象和微觀經濟現象的分析都並存在一起,並未分清。特別是自邊際革命以來,經濟學家大多不承認經濟危機的可能性,不承認國民經濟總過程中的矛盾與沖突,只注重於微觀經濟分析,以致宏觀經濟問題的分析在一般經濟學著作中幾乎被淹沒了。
但隨著傳統經濟學在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的襲擊下破產和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出版,宏觀經濟分析才在凱恩斯的收入和就業理論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為經濟學中的一個獨立的理論體系。
㈡ 為什麼人們購買債券和股票從個人來說是投資,而經濟學上不算投資
從經濟學對投資的定義是:增加或更換資本資產(包括廠房,住宅,機器設備)等的支出。而購買債券和股票只能說是一種證券交易活動或者說是一種產權轉移活動,而非生產經營活動,所以並不能被稱為投資
宏觀經濟學中,投資的定義是:為了資本存量的提高而進行的支出。
投資的主體是企業,因為只有企業才是生產的單位,個人進行家庭生產時,個人也是企業,即「個體戶」。炒股、炒期貨這種我們日常口語中的「投資」其實在宏觀經濟學看來是「儲蓄」。
投資行為需要信貸市場的支持,需要借錢來購置機器和廠房,原因是:從公司金融的角度,現金流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資源,為了投資把現金流弄得很緊張屬於腦殘;
投資伴隨著不確定性,因為投資的收益是未來發生的,信貸市場可以幫助投資行為分散風險;
即使企業使用自有現金投資,利率仍然是這樣投資的機會成本,因為企業本可以把這些錢借出去由其他企業投資。
所以,進行投資需要在信貸市場上借錢,也就是說,投資者是信貸市場的需求者。
廣義的儲戶是信貸市場的供給者,銀行和金融機構是中介,把供給方閑置不用、消費不完的資源拿來,匹配給需要借錢投資的企業,包括以貸款、債券、股票、甚至是一些基金等等多種融資方式,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然而人們購買債券和股票僅僅是為了一點收益而已,和投資相比收益相差甚多。並且投資所面臨的風險比債權和股票更大。投資所需要的資本是很多的,動則幾百上千萬,然後買股票卻幾千塊錢就是可去買。
與投資相比,購買債券和股票更像是一種理財手段,用較小的風險,較低的成本來換去較小的回報。
㈢ 買股票屬於投資還是消費
購買股票在宏觀經濟里是屬於儲蓄。投資是指你投入的資金會進行生產,而股票只是分工的一種形式,不屬於生產。
有些股民,在炒股過程中只關注股價的漲跌,卻不關注自己需要付出的成本,大多數都沒什麼盈利,學姐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建議大家仔細閱讀下午,重點關注最後一點,80%的股民曾在上面吃過虧。
開始之前,先給大家推送九大炒股神器,讓你在炒股時如魚得水,點擊鏈接即可獲取:超實用炒股的九大神器,建議收藏
印花稅、過戶費和傭金都是投資股票需要繳納的費用。
印花稅:印花稅只有在賣股票的時候才會收取,占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最終稅局會收取印花稅。
過戶費:過戶費是指股票成交後,過戶時所需支付證券登記清算機構的費用,由券商代為扣收。在A股里是按照成交金額的0.002%比例收取,這個費用是向買賣雙方共同收取的。
傭金:傭金就是股民要向券商繳納的費用,是股民交易中成本耗費最多的一個項目,這個費用是向買賣雙方共同收取的。現下收取的開戶傭金中不會高出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三,但市場上也有超低傭金的情況。
如果買入每股10元,並且入手10000股,傭金的收費比例按照千分之三計算,那麼買入的成本就達到了302元,不考慮盈虧的情況下,402元是賣出去的總成本,不一會兒功夫,一次買賣的總交易成本就有704元。
只要大家析微察異就能夠察覺,這些成本中傭金佔了大頭。倘若交易金額不算小,且交易有點頻繁,日積月累之下傭金的金額就變得非常龐大了。
因為印花稅和過戶費不能做出調整,從賬戶方面解決成本問題,是不少投資者所做的明智決定,專門找一些傭金不是那麼高的開戶方式。為了節約大家的時間,只需要點擊鏈接即可實現低佣開戶,很快就可以落實整個開戶流程,也就十幾分鍾左右:點擊獲取低傭金免費開戶渠道
僅有低佣賬戶是遠遠不夠的,股市最忌諱的就是交易頻繁,大多時候,錢在交易中就沒有了,所以建議大家,盡量減少買賣多看看,觀望好了,再出手。
如果小白沒時間學習,這個工具可以幫助你,可以給你一些交易的機會的提醒,使我們能夠解決時刻盯盤的問題:【智能AI助攻】一鍵獲取買賣機會
應答時間:2021-09-2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