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買賣 » 買股票經常掙錢的人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買股票經常掙錢的人

發布時間: 2023-01-14 15:11:58

1. 我身邊的每個人都在說買股票在賺錢,而且比工資多多了,他們的生活開銷都是靠股票賺的錢,這是真的嗎股

當前的金融市場,對於理財方式比較多見的是基金、股票、期貨,其中,具有風險適中,收益可觀的股票獲得了想當一部分人的投資,股票應該怎麼理解呢,又是怎麼賺錢的呢?

開講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最新的行業龍頭股新鮮出爐!看看有沒有你鍾意的一隻!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一、股票是什麼

股票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

股票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股東憑借它完全可以分享公司成長或交易市場波動之中所帶來的收益,公司運作錯誤等風險,必須得和公司一起承擔。

如果你是股票新手,那這些基礎的股票知識,真的別錯過: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二、投資股票是怎麼賺錢的

講完了什麼是股票,我們開始講今天的重點--股票是靠什麼賺錢的。

通常,股票獲利有兩種方式:

1、股利:當你自己投資的那個上市公司賺錢時,公司會按照你現在所擁有的股份占所有股份的比例,把你應得的利潤按時分配給你,此時你所獲得的分紅,就是股利。一般有現金股利、財產股利、股票股利等,以常見的現金股利舉例:

你以每股50元的價格買入XX公司的股票,買入1萬元。若公司年度分紅時,每股股利為4元,那麼你的收益率為4元/50元=8%,年分紅=1萬×8%=800元。

大家要注意一點,如果公司沒賺到錢,那你興許領不到股利了。

2、股票價差:同時投資者可以在股價低時買入股票,在股價高時賣出股票;或者是在牛市賣出股票股價低時把股票買回來,通過中間的差價賺錢,即低買高賣、高賣低買。

比如,你看上一隻股票,市價為10元/股,覺得此時股價較低,趕緊買入5000股。過了一周多,發現這只股票穩步上漲至18元/股,這時,你迅速賣出4000股,就能賺低買高賣的差價,從而獲得利潤。

所以,只要找准了股票買賣的時機就能賺錢!相信很多人買股票時,經常碰到一買就跌、一賣就漲的情況,還想著是運氣不好…………其實只是缺少這幾個買賣點捕捉神器,能讓你提前知道買賣點,不錯過任何一個上漲機會,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AI輔助決策】買賣時機捕捉神器

不過,投資股票是有風險的,有盈利也就有虧損,大家要放平心態,謹慎進入股市哦~

應答時間:2021-08-17,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2. 那些靠股票發財的都是些什麼人

我們通常說在股市中賺錢太難了,賺錢的比例大約是一賺二平七虧損。當然,這是幾年牛熊輪回下來的平均數,可能牛市賺錢的比例很高,而熊市賺錢的比例就很低。像去年股市一路走熊,除了空倉者之後,在股市中賺錢的人就會很少。

讓我們回顧一下A股市場這二三十年來,真正通過股市賺錢的還真不少,只是股民賺錢的比例並不高。所以,有些剛剛入市的投資者,高喊靠股票發財或者做一個職業股民,我都替他們捏一把汗,因為近三年來,就連券商的業績都開始大滑坡,A股市場絕不是初來乍到者想像當中那麼容易賺到錢。

那麼,在A股中哪些人是靠股票發財的呢?第一類,就是股市剛剛建立時,發行老八股,當時叫做認購證,由於當時人們對認購上市公司股票的事不了解,大家都不敢購買。實在不行,還放到單位裡面硬是攤派的。不過,當年就是中國第一批股民「敢為天下先」,買了這些老股票,最終財富翻了好幾倍。一夜間,當年買認購證的人都發了財。

第五類,倡導價值投資。平時從來不看股票,也不頻繁操作,只研究上市公司的質地,靜靜的等著股市價值投資跌出機會。而一旦股市跌到歷史大底區域了,價值投資者就逢低買入,然後一直持有到下一輪牛市的頂部,切忌當中想要頻繁做差價,最後等到股市大牛市即將結束,股民們處於一種極度亢奮狀態中。價值投資者就會激流勇退,把手中賺的幾倍利潤兌換成籌碼退出股市。等到下一輪股市投資機會出現再做打算。這種操作手段就是巴菲特常用的辦法。

想靠股票市場發財的人,應該想一下,你憑啥在股市中脫穎而出,你如何做到炒股穩賺不賠。研究了中國股市賺大錢的成功案例,我們發現,真正能在個股上賺錢的,要麼是有能力操縱股價的,要麼是有能力影響到該股價的,或者乾脆在這只股票上市前就突擊入股了。實在不行就做價值投資,熊市底部買入到牛市高位拋售。而整天在股市二級市場上拼殺,頻繁交易的中小投資者,肯定是難逃多數虧損的宿命。

3. 股票市場靠炒股保持穩定盈利的人多嗎

股票市場靠炒股保持穩定盈利的人是非常少的,股票市場的風險是非常大的,一般人是很難掙到錢的。

4. 靠炒股發財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2006 年,美國一個金融大佬查閱了大量的數據,發現在 2000-2005 年間,美國房價上漲了 5 倍,但人們的收入卻沒怎麼漲——
他敏銳地發現美國房地產市場快不行了。
後來,後來就來到了 2008 年,發生了什麼大家都知道。
他卻因為敏銳的嗅覺,在大衰退中狂賺百億美元。
到底哪些信號能夠支撐他做出這樣的預測呢?
說到這,大家肯定都會想到《大空頭》這部電影:
現實中,比上面 4 組人還大的空頭,是個叫 John·Paulson 的傢伙,危機爆發時,到處是破產跳樓的,而他名下的基金,卻在 2007-2008 年盈利超 200 億美金,簡直逆天,以至於好萊塢不敢把他的故事搬上熒幕,怕把接盤俠刺激到肝疼。
大家一定會困惑:
1) 他們是怎麼發現做空機會的呢?
2) 他們又是用什麼工具做空美國樓市的呢?
3) 做空的過程就那麼順利?沒有什麼阻礙嗎?
4) 普通人沒有做空渠道,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富呢?
01
好多人覺得次貸危機的過程好復雜,好難懂,光是那些金融衍生品,什麼 MBS、CDO、CDS……就令人頭禿。
根據難度守恆定律——表面復雜的,內核往往簡單。比如互聯網黑話,聽起來很專業,是不是?但掰開了揉碎了就會發現,嚯,那些人只是單純不想講人話,慣性裝逼。
金融人士倒不是為了裝逼,而是故意讓你看不懂,這樣你就會乖乖把錢交給他,不然他怎麼賺傭金?
我不一樣,我做知識分享,既沒有裝逼需求,也沒有賺傭金的意願,搞太復雜了就分享不出去,所以我的原則是——怎麼簡單怎麼來。
金融其實很簡單——所有的金融問題,核心都是信用。
而信用的作用,就是用來負債的。
債所對應的,無非就是 1)風險;2)收益;3)兌現周期。
一切的金融產品,甭管叫什麼,都逃不過這些要素。
收拾起畏懼的心理,我們再來審視 MBS、CDO、CDS,看看這些所謂的金融衍生品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可以被做空。
MBS——房屋抵押貸款債券。
房屋抵押貸款即房貸,債券就是借條。
打包在一起,就是……一堆借條。
所以這個 MBS,往簡單了說,就是一堆房貸合同打包在一起的,可以交易的債券。
別小看打包這個動作,它可是改變了債券行業在華爾街地位的偉大發明。
80 年代之前,因為強監管,華爾街並不是什麼賺大錢的地方,債券部門更是冷清。直到抵押貸款債券之父——劉易斯,發明了將房貸合同打包成 MBS 債券的盈利模式,各大投行的債券部門才開始風生水起。
舉個例子:鵝城銀行放出 100 億房貸,利率 6%。這些錢都拿去交了房貸,沒有個二三十年收不回來。很快,銀行的資金就放完了,後面還怎麼賺錢?
當時還在所羅門兄弟投行(現屬花旗銀行)的劉易斯,想到個辦法,他把這些房貸合同打包在一起,以 5% 的收益率賣給下家,自己賺 1%。
1% 看起來雖然不多,但只要他周轉得夠快,利潤就足夠高。
一年周轉一次,利潤是 1%;一個月周轉一次,利潤就是 12%。這還沒算復利的部分,就問你香不香?
這么一來,鵝城銀行不光賺到了利潤,還回籠了資金,最關鍵的,是他把風險轉移給了下家。
理論上,MBS 模式可以形成一個無限的放貸循環:放貸 ➜ 打包 ➜ 售出 ➜ 再放貸 ➜ 再打包……
一般來說,銀行會顧慮借款人的還款能力,但現在風險被轉移了,銀行就不再介意放貸給一個徵信差,還款能力低的人,只想著更快更多地放出貸款。
當優質借款人耗盡,銀行就會把目光瞄向那些資質不太好的人——這些貸款,就叫次級貸。
CDO 又是什麼鬼呢?
其實也不復雜,就是各種債券反復打包的套娃產品。
MBS 里是房貸債券, CDO 里可能有房貸,也可能有消費貸等其他各種貸,甚至 CDO 里還有 CDO。
但不管它怎麼打包,其本質依然是債。
是債,就有違約的可能,一旦違約風險暴露,債券就沒人願意買了,價格就會暴跌。比如恆大的公司債,現在就是打骨折也不會又人要。
也就是說,當次級貸違約率上升, MBS 和 CDO 就會暴雷,這就是做空的機會!
那麼問題來了:
1)什麼時候次級貸的違約率會上升呢?
2)什麼工具可以做空 MBS 和 CDO?
有請第一位大空頭——Michael Burry,來幫我們搞清楚這兩個問題:
在《大空頭》中,Michael Burry 是唯一一位用原型人物的真實姓名出演的角色,演員是著名的黑暗騎士-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
現實中,他長這樣:
他原來是個醫學博士,靠業余時間炒股積累了投資經驗,由於見識過於牛逼,被華爾街大佬發掘,成為了職業投資人並執掌塞恩基金。
他是怎麼發現美國房地產市場快不行的呢?
他先查閱了大量的數據,發現在 2000-2005 年間,美國房價上漲了 5 倍,但人們的收入卻沒怎麼漲——說明樓市有泡沫。
然後他又關注到了「次級貸」這個引爆債務炸彈的「易燃物」。
前面提到,當優質借款人被消耗完,銀行就忽悠次級借款人貸款買房,銀行一般用「可調利率」忽悠他們,即貸款的前兩年利率很低,後面再慢慢加上來。
利率加上來之後,次級借款人的還款壓力驟增,違約風險上升。
難道這些人看不到可調利率的坑嗎?
他們當然看得到,但銀行告訴他們,房價永遠漲,如果利率上調,他們完全可以利用房產增值的部分,重新辦理「抵押貸款」,所以不用擔心付不起房貸。
這就是說,光看到利率上調會引爆債務風險是不夠的,如果房價一直漲,這個泡沫就可以一直拖下去。
問題是,房價會一直漲嗎?
這個問題,你要是在 2007 年之前問美國人,他們一定會回答:「當然會啦!」
因為:
1)美國樓市連續上漲了幾十年;
2)格林斯潘等專家們一再表示,美國歷史上從沒發生過大的房價回調。
問題是,美國房價當真從沒跌過?
並不是,只是大多數人無法跳出自身經歷的局限,所以無法從更久遠的歷史周期中,獲得經驗和教訓,只會慣性地認為,過去一直漲,現在也在漲,那麼未來就一定會漲……
實際上,美國樓市曾在 1933 大蕭條時崩潰過,Michael Burry 仔細研究了那段歷史,總結出了兩個樓市將要崩潰的信號:
1)復雜性上升;
2)違約率上升。
復雜性指的是那些花里胡哨的 CDO,在當時,即使是專業投資人,都搞不清楚裡麵包含哪些債券。
違約率則是 Michael Burry 研究了大量次級貸款數據及次級借款人的資質信息後得出的結論:他認為在泡沫高峰期(2005-2006)買房的人,會在 2007 年可調利率上調之後,大規模違約。
現在信號都對上了,Michael 堅信美國樓市葯丸,MBS 和 CDO 將會跌得一文不值。
問題是,用什麼辦法做空呢?
02
要是你認為房價要跌,你會怎麼做?
A:趕緊賣房;
B:跑到港股做空房企股票;
C:購買那些沽空房企股票及債券的基金。
以上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做空。
舉個例子:假如你從去年開始看空恆大,你先從券商那裡借出 1 億股,在 2020 年 7 月 6 日,以 27 元/股的價格賣出。
又於 2021 年 12 月 15 日,以 1.5 元/股的價格買回,還給券商。
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就可獲利 25.5 億元,是不是很香?
Ps:邏輯是這么個邏輯,但實際過程沒這么簡單,千萬別看到這段就財迷心竅瞎操作,咱鼓勵勞動致富好吧。
股票可以這么做空,但對抵押貸款債券來說,卻沒有那麼容易。
首先,做空的對象,不明確,裡麵包含哪些成分,也不容易搞清楚。
其次,那些看漲的投資人,通常會買下一整期的 CDO,且拒絕向外借出,不給你做空的機會。
是不是就沒法做空了呢?
必須不是,大鱷們好不容易看到了獵物,不咬上一口,還是大鱷么?
於是,CDS 出場!
CDS 是一種保險,專門為債券資產提供保護。
比如你不小心買了恆大的公司債,又擔心許老闆無法按期償還,就買了對應的 CDS,每年支付保費,當恆大暴雷,保險公司就要按合同賠付你的損失。
理論上,你應該先持有資產,再為其買保險。
但華爾街的聰明蛋們,硬生生把 CDS 發展成了一種對賭工具——即便你尚未持有,你只要認為那玩意兒會撲街,你就可以為它買個 CDS。一旦它真跌到沒人要,保險公司就會按它的賬面價格付給你錢。
舉個例子:上海某豪宅的掛牌價是 1 億,老王判斷上海房價會撲街,故決定做空。他並不需要把豪宅買下來再去給它買保險,而是直接買 CDS 來賭空這棟房子。
假設 CDS 保費約定為房價的 1%,那麼他只需要每年支付 100 萬,就可以和 1 億元的豪宅對賭—— 一旦房價崩盤,保險公司支付他 1 億;不崩盤,他則需一直支付保費。
相對於傳統的做空方式,CDS 的好處可太明顯了。
用傳統方式做空股票,一旦股價上漲,空頭就會面臨巨大損失,因為股價更高,回購的成本就更高,而且虧起來是沒有頂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2021 年初的「GME 打爆華爾街空頭」事件。空頭們做空 GME 的融券數竟然達到了全部股票的 140%,被對家抓到機會,一陣猛拉並拿住不賣,空頭無法回購股票,一直被打到瀕臨破產。
購買 CDS 做空的話,不光成本低,如果踏空,損失也是可控的,不過就是白交保費而已。
OK,現在做空的邏輯和工具都有了,空頭們磨刀霍霍,准備收割!
03
2003 年,就在 Michael 預感美國房地產行業要出事後,之後的兩年,他都在持續買入 CDS。
然而,這兩年裡,美國房價漲得卻最為兇猛:
這真是,打臉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
做空這種投資方式,賭對了固然利潤巨大,但要是選錯了時機,就很容易踏空。
那是不是做空的時間越晚越好呢?
也不是。

5. 真的有普通股民長期炒股賺錢了的嗎為什麼呢

能夠長期炒股賺錢的普通股民並不多,甚至連10%都不到。

之所以會這樣說,主要是因為散戶投資人本身就是虧錢的主力。在實際投資的過程當中,散戶投資人的投資能力和專業素質一般會比較差,這會導致很多人最後以投資虧損而告終。在多數情況下,大家會在網上炫耀自己投資成功的經歷,但不會在網上分享自己投資失敗的經歷,這會導致很多人對此產生倖存者偏差,同時也會認為散戶投資人能夠在長期的投資過程中賺錢。

一、能夠長期炒股賺錢的普通股民並不多。

我曾經看過一份關於散戶投資人炒股的數據,如果把時間拉長到1~3年的話,散戶投資人能夠通過炒股賺錢的比例只有15%左右。如果把10年前拉升到5年的話,真正能夠賺錢的散戶投資人可能只有8%~10%,能夠佔到50%以上的投資回報的散戶投資人只有3%左右。

6. 什麼樣的人在股票市場容易賺錢為什麼

炒股是一項比較高風險的項目,所以說現在有很多人都開始進入股票市場,不過盈利的人畢竟還是少數。有關什麼樣的人在股票市場容易賺錢?為什麼?我認為大致有以下的原因。

炒股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一定的金融知識。如果都沒有事先學習過就貿然進入市場裡面操盤的話,大多數只會虧錢賠本。股民們很多都有僥幸心理,他們不夠理智,而且很容易心態就崩了,反而不會賺錢。老年人也開始炒股了,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股票知識。他們的心態很好,不會過於急功近利,自然也就玩得非常開心。每個人都有做投資的權利。除了股票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投資項目。我認為那些職業投資人最容易在股市中獲利,因為他們有第一手的消息,消息很靈通,做法都非常正確。

1、炒股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一定的金融知識。

如果都沒有事先學習過就貿然進入市場裡面操盤的話,大多數只會虧錢賠本。股民們很多都有僥幸心理,他們不夠理智,而且很容易心態就崩了,反而不會賺錢。

有關什麼樣的人在股票市場容易賺錢?大家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如果你也認可本篇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哦。創作不易,點個贊再走唄。

7. 在股市中賺錢的人,他們都是些什麼人呢

在股市當中賺錢的人,他們大多數都是一些什麼人呢?現在隨著我們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人的家庭條件已經越來越好了,大家在滿足基本的物質條件的需求的同時,還會攢下一筆錢,通過這筆錢進理財投資,能夠獲得一筆額外的收入,現在的理財投資市場已經越來越多的人進駐了,但是想要在投資理財的市場上賺到錢並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除非你運氣好,否則我認為我們都應當具備專業的知識,才能夠投資理財市場上賺到錢。

投資理財市場上其實有非常多的投資產品都可以供我們選擇,比如說股票,債券,基金,期貨,黃金等等,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資產配置比例和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選擇,有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在股票市場上進行投資,雖然說股票的風險很大,但是相對來說,股票他是所有的投資理財產品當中獲益最大的一種產品,很多投資者屬於風險偏好者,也會傾向於選擇這種投資方式。

8. 真的有普通股民長期炒股賺錢了的嗎

沒有,可他們偶爾賺的錢還不如上班掙錢呢!他們每天也是擔心受怕,沒有常勝將軍,他們就算一次賺錢了,可是後面又把錢賠進去了。

9. 你身邊有靠炒股謀生甚至發家的人嗎

有,炒股謀生的人不少,炒股發家的人也多,昨天晚上一個朋友對我說,他五十萬本金,在九月份賺了二十五萬,他想空倉休息一段了。此人可以說是和青澤同時入市,但是他因為心不大,也懶得學習,是真的在股市賺錢養家的,18年的時候,他買了一個XH網,賺了二十萬,平時都是做長線逆回購。19年的時候,學習打板以及做ST股,虧到四十萬左右,我們就沒聯系了,失聯之前,他給我講,他有年五十萬虧到只剩下六萬塊錢,照樣出去 旅遊 ,後來拿了一個地產股回到三十多萬,第二年做到六十萬,他說,賺錢了就該用,如果多於五十萬了不花,就會還回去,去年一年沒聯系,今年他告訴我拿著三峽SL,節前最後一天翻倍出局。

這個人是股市裡的幸運星,他從92年開始炒原始股,三萬起家,到07年的時候做到了五十萬,他的錢就一直在五十萬左右震盪。他盈利出金買了兩個房子,全部家當也就那兩個房子,一個自己住,一個出租,一年就只在8,9月份賣出,其餘時間做逆回購。

一個朋友是80後,他是北大金融專業的,自畢業以後就拿著六萬本金開始炒股,到18年的時候買了房子,手裡有二千股茅台,當然了,他告訴我茅台是12年進的,今年做某潤酒股,賺了一百多萬,我記得最深的是18年,他拿著13元的某船舶,等到摘帽翻倍,他和前面那位朋友一樣,善於捂股,不同的是,他是精於基本面和技術面分析的,但是他又不屑於做短線。平時就是健身,打球, 旅遊 ,喝茶。股市對於他來說,就是取款機。

還有一個朋友曾經是做水果生意的,我去年認識的,因為朋友帶他買了本地的一個上市公司的股票賺了很多錢,所以開始潛心研究股票,擅長做短線,有次我問他交易的秘訣是什麼,這個人笑著說:「我就是學寧波敢死隊的。」我心裡嚇了一跳,好多人都在想學,怎麼他就運氣這么好,朋友也很感興趣,就請教他,他被磨不過,演示了一個股的走勢給我們看,我看了一下,就是我曾經學過的做漲停板。

他說他剛開始學打板的時候,幾乎把他第一次賺的錢都虧完了,生意也做不了了,就一邊打工,一邊買書看,他比了我一下說「我讀的書,寫的筆記,有你這么高」,直到15年拿著打工掙的錢,重新入市,在那波牛市回本,從此,他就以股票為生,也和我第一位朋友說的一樣的話,賺到一筆大錢了就一定會空倉一段時間,平時為了過手癮就小資金買賣的玩,有意思的是,他沒想著賺錢,只是玩兒,卻也很少虧錢。就在我們向他請教秘訣的時候,他說:「幹啥都得認真,只有下了足夠的功夫才有可能成功,你像我寫了這么多筆記就不用找秘訣了。」

至於炒股發家的,除了我經常提到的同學的叔叔,先是打工,後來炒股,再到洗手開公司,以及我師父之外,都應該是算作在股市謀生的類型吧,畢竟一直都是在交易中的。

我身邊有靠炒股謀生的,沒發家的

我肯定要靠買股票實現財務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