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買賣 » 董明珠懟買格力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董明珠懟買格力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1-08 06:30:21

Ⅰ 董明珠是怎麼回應被格力集團免職一事的

日前,董明珠在接受央視二套《對話》欄目時對此事進行了回應,她表示自己對國家、對消費者都是問心無愧的。她不會躺在功勞簿上,而是要接受挑戰不斷前進。

她稱在被免職的時候,有很多消費者支持她,讓她非常感動。「我這20多年很少流淚,但看到消費者的支持,我覺得值了。」

Ⅱ 董明珠又增持3萬股格力股票是真的嗎

格力電器公告稱,董明珠於2017年5月8日,通過競價交易增持格力電器股票3萬股,成交均價31.76元/股,耗資約95.28萬元。

據媒體統計,算上這次的分紅金額,「董明珠時代」,格力電器累計分紅超過363億元。而董明珠本人也在歷次的分紅中獲得了超過2億元的收入。

Ⅲ 董明珠突放大招,格力12000名超級員工五折買股票,你如何看待此事

其實我認為從這件事情更可以看出董明珠她對於員工的用心。如果有看過董明珠的一些紀錄片,或者是有關於她的一些現實片段的話,就會發現董明珠是一位非常看重員工的老闆。這里的看重指的是各方面的關懷,她並不單單看重這個員工能夠給公司帶來的效率是多少,她更加看重的是公司能夠給這些員工付出多少。

像這次她讓員工們5折購買股票,就說明她實際上真的是在給員工更多的優惠,並且也希望員工在她公司工作的過程之中能夠收獲更多。作為一名老闆能夠切身的從員工的角度去考慮,並且積極的為她們做出這些事情,我認為是非常難得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像董明珠這樣的老闆,她能夠將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並且能夠留住自己的員工是並無道理的。因為這樣為員工考慮的好老闆,我想沒有人會不喜歡。

Ⅳ 董明珠對領導怒吼,休想把格力9億美元賣給老美,當時發生了什麼

2004年,董明珠對領導怒吼「休想把格力9億美元賣給老美」領導勸她拿著8000萬年薪知足吧!董明珠狠狠地說「8億我也不同意。」

Ⅳ 董明珠買格力股票算是內幕交易嗎

不一定。
如果其沒有提前根據非公開消息進行股票操作就不算。

Ⅵ 董明珠是如何回擊不做格力轉投飛利浦的徐自發的

其實就是因為他覺得格力賺的錢不是很多了,而且他也是想要朝著一個非常好的創新道路,為他以後的路打上一個基礎。

Ⅶ 董明珠為格力嘔心瀝血,不少股東和員工卻不領情

格力電器有八萬員工和幾十萬股東。股東都知道,自己持有格力電器的股息收入,歷年來遠超美的和海爾股東。但是,僅僅因為近一兩年股價漲幅落後了它們就怨聲載道。特別是,這次格力電器推出員工持股計劃草案,更是好像搞得天怨人怒了。都認為,格力員工佔便宜了,尤其是說董明珠吃相難看,一人獨吞了接近30%的低價員工持股份額。

可是,格力電器的股東中,多少人知道或者想過,按照2020年報披露的數據,美的員工年平均工資18.9萬元,海爾員工年平均工資22.2萬元,而格力員工年平均工資僅為10.6萬元?


在不少格力股東不滿意的同時,其實格力電器公司的不少員工也不滿意,為什麼不能像別的公司股權激勵計劃那樣,持有個兩三年,解禁後就自由在市場上賣出兌現,而要持有到退休?


由此可見,格力的員工和股東,都有不滿意的。可是,多少人想過,格力電器的員工持股計劃,像現在這樣的設計安排,是董明珠為了格力電器公司全體股東和員工的共同利益和長遠發展,心心念念了多年,並為之努力了多年的夢想呢。


為了說明我的觀點,我從2016年,格力電器收購銀隆新能源的事情說起。今天暫且不提此事最終失敗的幕後其他是是非非,單說員工持股計劃一事。記得當時輿論反對的焦點是,格力電器不該用自己的股權去收購銀隆。可是,多少人知道,董明珠之所以要用格力電器的股份去折算收購銀隆,除了其他原因外,還要一個重要考慮是要借收購銀隆的機會,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為格力員工謀利益。當時股東反對的聲音我就不再說了,可是格力的員工,領情的卻也不多。當時是以15.57元/股的價格,向公司員工定向發行約1.5億股,募集23億元資金折股配套收購銀隆。今天看來股價是十分優惠,甚至是不敢想像的便宜了。可是,如此優惠而願享受的員工卻並不多。最後員工自願申請認購的人數和股數都少得可憐。只有4000多人,合計僅認購了8000多萬股,這是當時的認購數據:


內部員工自願認購結束後,董明珠不得不兜底包銷了剩餘的接近40%的份額。但當時,沒有人關注這個事情,火力集中在格力不該收購銀隆造車這件事,特別是用股權去換銀隆吃虧了這個焦點。


最終,收購銀隆新能源的議案被否,格力進軍新能源領域的大好時機被喪失,董明珠精心為員工籌劃持股計劃也流產了。這,究竟是董明珠犯下的錯誤,還是格力股東和員工錯失的機會和損失?我相信反思此事,每個人心裡都因該有自己的判斷,我就不多舌了。


都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但是,看到連續兩天下跌的格力電器股價和媒體網路論壇,特別是聽到了那些持有格力電器股票,賬面浮虧受損的股民,聲討董明珠,號召要投反對票的聲音,我覺得和當時反對格力收購銀隆時何其想像。


不僅格力的股東沒有多少長進,格力的員工,雖然比上一次明白的人多了,不明董明珠苦心的員工,依然還是大多數。這從公司披露員工持股計劃草案就可以看出來,自願認購參與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雖然比上一次的4000多人,可也還是不足12000人。要知道公司有8萬多員工啊,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看待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結果就成了現在這個局面:


公司計劃拿出1億多股來實施首期員工持股計劃,結果只有1萬多員工自願認購了7000多萬股,董明珠不得不再次兜底吃下了3000萬股。


這是董明珠自己要貪這么多嗎?如果這次算貪,那麼上次收購銀隆時,董明珠認購的股價更便宜,占的份額更多,為什麼當時沒有人說董明珠貪,這次卻要鋪天蓋地說董明珠吃相難看,這是誰在給不明事理的格力電器股東帶節奏?


現在不少格力電器股東,認為員工以市場半價參與員工持股計劃是佔了股東便宜。而咱們格力電器的股東,佔了公司員工便宜多少年,自己知道嗎?今早我見雪球有位昵稱「田野青清」的網友頭腦很清楚,給格力電器股東,用詳實對比數據算了一筆賬,我截圖如下:

看完以後,我想每個持有格力電器股份的朋友們,捫心自問: 難道格力員工持股計劃比回購款少30億不應該嗎?


今天我想給格力電器員工講幾心裡話句話。這次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要求員工持股到退休以後才能自由賣出,你有不爽,我能理解。特別是年輕人,誰都想早一點實現人生財務自由。可是,員工持股計劃得到的公司股份,雖然不能即刻賣出兌現,但是,按照公司承諾,依照員工認購成本算,每年獲得的股息收益就有10%。一邊安心在公司上班拿工資,一邊分享自己工作的公司股權股息收入,不劃算?難道非要即時去市場賣出就爽快了?。作為一個退休的老頭和過來人,我要勸你,那是一時的痛快,買完就沒有了,就像你們公司的前董事長。而像我,退休以後,依靠格力的股份,坐在自己的家裡,望著大海,看窗外春暖花開,安享晚年不好嗎?


董明珠作為格力電器公司長遠利益的守護者,她有更遠的星辰大海。我就不說像隔壁何家上市公司那樣,得到公司股權獎勵的核心管理會紛紛提前辭職套現走人的事情,拉仇恨。即便是格力電器公司自己,過去的董秘和執行總裁,都是得到過公司給與的股權激勵的核心管理層員工,如今不都是以自己「個人原因」的理由,提前自動離職了?難道我們還希望這樣事情再發生?


想吃格力的肉,必須端牢格力的碗,絕不能吃到了碗里的肉,就砸了煮肉的鍋。這就是董明珠吸取教訓後的良苦用心,你們懂了嗎?


最後我為大家轉發一篇發表在新華社的國家 財經 周刊上的文章,人家是正規媒體,說話比我更透徹,供朋友們參考。

深度解讀格力股權激勵:積極信號愈辯愈明

6月20日晚,格力電器公告混改後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草案,引發不少網友爭議。其中,三大問題成為討論焦點:「五折行權價」是否公允?董明珠的股份認購是否太多?10%的增長目標是否過低?



「五折行權價」是否公允?



按照此次激勵計劃,擬參與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總人數不超過12000人,員工持股計劃的資金規模不超過30億元,占公司總股本的1.8%,購買價格為27.68元/股。有網友因此提出,這個購買價格只是格力回購均價的50%,「格力用公司的錢高價回購股票,再低價賣給員工,是利益輸送。」



對此,相關證券業內人士表示, 「高買低賣」是員工持股的正常操作,五折行權價也並非格力原創,此前很多企業都曾如此操作 ,數據顯示,在2020年所有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中,定價為五折及五折以上的佔比超過60%,網傳所謂董明珠員工發「福利」,五折行權價就是搞「利益輸送」,這對格力和格力員工來說,顯然有失公允。



亦有相關業內專家表示,一方面, 格力電器激勵的股票來源於回購,而不是來源於增發,對股東的利益擠占構不成太大影響。 而且,和同行相比,格力員工的薪酬明顯偏低。從2020年上市公司年報可見,美的員工年平均工資18.9萬元,海爾員工年平均工資22.2萬元,而格力員工年平均工資為10.6萬元。因此,此次員工持股,格力只有設定相對較低的價格門檻,才能達到增加員工收入,體現企業關懷的目的。



另一方面, 格力對員工的這種「福利」也不是白送,有著種種限制,比如提出了包括公司利潤指標、個人業績考核等在內的多項考核指標。 格力員工要拿到這個錢,也需要好好乾,靠本事兌現業績承諾,而且員工持股計劃解禁後,持有員工並不能隨意退出。根據公告,員工在從公司退休前,因本員工持股計劃股票權益過戶至個人證券賬戶而直接持有的股票,由工會行使表決權,未經工會事先書面確認,不得自行出售或設定質押,否則工會有權收回其對應的股份收益。



有評論稱,該方案從機制上規避了其他企業存在的「股票解禁後員工大量拋售所引起的股價波動」現象,這也符合格力和董明珠一直堅持的「價值投資」理念。



中南 財經 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采訪時表示,格力股權激勵有利於調動格力員工積極性,且對於格力其他利益相關方的影響都非常有限,可以說能夠達成多方共贏。



董明珠的股份認購是否太多?



按照持股計劃,董明珠擬認購股數上限為3000萬股,占本計劃的比例為27.68%,有網友測算,董明珠因此或將直接「浮盈8億元」。



但據專業人士表示,股權激勵作為現代企業治理中最有效的激勵手段之一,在很多企業中並不乏轟轟烈烈的「造富神話」,但要說通過此次員工持股,董明珠一下子就能「浮盈8億元」,這顯然過於誇張了。從整個投資市場來看, 董明珠的認購份額屬於正常水平。而此次董明珠此次大手筆持股,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一個「兜底」行為。 當下空調行業發展承壓,尤其是受去年疫情影響,加上原材料漲價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家電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在格力發展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董明珠是用自己的真金白銀來穩定軍心,是在為格力發展做「壓艙石」。



也有媒體認為, 董明珠作為格力的掌舵人,在重大激勵方案中的份額和比例對於市場所釋放的信號和信心會有著更加長遠和重大的影響 。「試想,如果董明珠此次不是3000萬股,而是小買幾十萬股意思意思,那資本市場又該如何解讀?是不是會說董明珠後繼無人,不敢增持,卸任之後恐看空格力?」董明珠畢竟要掏出上限超過8億元的真金白銀,而這個體量的資金其實有很多投資選擇。換言之,如果方案最終通過了股東大會,但董明珠都不願意花錢去買,這才是最大的利空。



中央 財經 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研究員、 健康 金融實驗室主任任國征在中新經緯客戶端采訪時表示,從方案來看,(占總市值)1%的回購金額作為激勵,從格力電器市值和比例來講不算多,還在合理范圍內。「股民覺得企業領導者『佔了』企業的便宜,所以才這么義憤填膺。其實,市場經濟講究激勵與約束並存,應該給予一定激勵。」



一位家電業人士表示,董明珠本人自1996年格力電器上市以來持有格力股票,25年間陸續增持而從未賣掉一股。她也一直主張關注公司長期發展,不能靠股價高低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反對短期倒賣來實現個人收入。因此,董明珠的大舉持股,一方面幫員工承擔了部分風險,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示範作用,引導更多投資人長期投股,良性投資,維護了格力的形象。



10%的增長目標是否過低?



根據公告,格力電器的員工持股計劃設置的考核指標,分為公司業績考核指標與個人績效考核指標。其中,公司業績考核指標為:第一個歸屬期,2021年凈利潤較2020年增長不低於10%,且當年每股現金分紅不低於2元或現金分紅總額不低於當年凈利潤的50%;第二個歸屬期,2022年凈利潤較2020年增長不低於20%,且當年每股現金分紅不低於2元或現金分紅總額不低於當年凈利潤的50%。一些網友提出,格力此次員工激勵設定的考核目標過低,比較容易達成。



盤和林認為,從達成條件看,格力電器2021年凈利潤比2020年遞增不低於10%,2022年相對於2020年不低於20%,由於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基數較低,所以履行障礙不大,同時,為維護股東利益,設定了當年現金分紅不低於2元或者現金分紅總額不低於50%,這保證了股東的分紅收益。



相關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格力業績考核目標看上去比較保守,但從格力一向比較穩健的行事風格來看,未來的業績一定會高於這個目標。相反,如果業績目標制定過高的話,格力的整個股權激勵方案會難以奏效,也就失去了意義,如上文所述,股權激勵的最終目的是激勵員工,員工願不願意、積不積極參與本次計劃,才是問題的關鍵。



方正證券認為,結合格力的實際經營情況來看,公司把每年10%左右的業績增長作為考核門檻較為合理,既不過於激進也不輕易達到。同時,該計劃有利於健全公司長期、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彰顯公司對其未來業績長期穩定增長的信心。



華泰證券在研報分析中指出,格力電器員工持股計劃草案推出,有望更緊密綁定員工、公司及股東利益,看好公司長期投資價值。



Ⅷ 格力一年股價近腰斬,董明珠任期結束不下台,在憋什麼大招

網紅大媽憋過的幾個大招,如手機、晶元和車,招招失利了。上年紀的人不認輸的精神可嘉,加上這又是一不甘寂寞的愛在風口浪尖展露頭角的女人,所以電視廣告、網路媒體、手機啟動界面、員工宿舍...才會以自己的個人形象頻頻亮相。

太過功利、太想出名的人,甚至無法想像退至後台那種默默無聞的日子要怎麼度過。習慣了呼風喚雨和點兵布陣,就無法在茅廬下擺下茶盞聽雨品茶。總活在指點江山、舍我其誰的幻境里,想著抓住最後的機會再火一把,結果卻是既累了自己也害了企業[捂臉][捂臉][捂臉]

很不幸。生產企業靠一個人,危!

靠人才,靠技術創新。

放心,老懂100%還會干一任!也就是再干三年!但是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退休之前,他手上的 格L 股份還有 銀龍 的股份怎麼處理問題!個人感覺,格L部分,肯定在 ,三年內股價最高峰拋一半,外加 不惜任何代價,全力讓銀龍上市!

我就等著董小姐什麼時候退休分錢,我就什麼時候買格力股票

大勢已去

Ⅸ 董明珠僅持有格力0.73%股票,為什麼給大家造成一種格力是她的錯覺

董明珠雖然辭去了格力集團的董事長,董事等職務,但她仍然是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兼總裁,並且董明珠參與了格力從創建到如今發展的全部過程,所以董明珠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格力電器。

也就是說,雖然董明珠在格力所持的股份不高,但董明珠作為格力電器公司的元老,並且一手創造了如今的格力,讓格力站在中國的頂尖,成為世界的名牌。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說格力就是董明珠的。

Ⅹ 格力電器148天:董明珠喊話上市公司,分紅雖重要,但股價不能不管

10月15日,董明珠喊話上市公司的視頻風行全網。

彼時,董明珠在中國基本盤論壇上公開喊話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 不是靠圈錢來發展的,是靠自己的創新,靠自己的技術來發展的。」

「格力沒有銀行貸款,格力96年上市,在股市上募集到50億,但我們給股民分紅了1000億!這就是一個上市公司的責任!」

「有些上市公司就是希望股價越高越好,這樣他們就可以去銀行貸款。」

聽其言,觀其行,自上市以來格力電器回饋給投資者的還真是這樣,為此,我們不能不說格力電器確實是良心公司。

問題是分紅固然重要,但股價也不能不管啊,而且管得晚了都不行。

就像現在,公司連續三次巨資回購都沒能有效扭轉股價下跌的趨勢,最終受傷的還是股民。

再說了,股價上漲,大小股東利益均沾,對公司形象也會提升,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董明珠的話,投資者是聽懂了,就看有些上市公司是不是揣著明白裝迷瞪。

一開盤股價就直接下探,五分鍾後至38.56元價位反彈,並於9點39分至38.69元價位回落。

9點43分,以38.58元加倉買入,一分鍾後股價繼續快速下行。彼時,外盤小於內盤。

9點46分,股價至38.41元止住跌勢,轉而奮力上返,四分鍾後至38.57元震盪橫盤。

9點52分,股價從38.50元再次快速上行,三分鍾後至38.73元價位稍一盤整便快速回落。

10點時,股價回落至38.51元價位橫盤,四分鍾後於38.52元價位再圖上返。彼時,外盤仍小於內盤,且差距擴大。

10點06分,股價上返至38.60元便止步不前,轉而繼續回落,五分鍾後至38.50元再度橫盤。

10點14分,股價從38.52元價位再次快速回落,好在兩分鍾後至38.38元價位止跌並震盪橫盤。

10點35分,股價無力橫盤,從38.37元價位再一次向下盤跌,一分鍾後至38.28元價位勉強止跌,盡力橫盤。彼時外盤仍小於內盤,且差距繼續擴大。

10點42分,股價從38.30元繼續震盪盤跌,一分鍾後即至38.23元,隨後震盪,企圖上返。

10點48分,股價勉強上返至38.36元,然後遇阻,只能再次橫盤,彼時,外盤已遠小於內盤。

10點57分,股價實在是無力橫盤,只得向下繼續尋求支撐,一分鍾後再至38.28元價位繼續橫盤。彼時,上證指數跌幅正在收窄,料想格力上返或許不遠。

11點01分,股價終於開始震盪上返,十一分鍾後至38.45元價位遇阻復又回落。

11點21分,股價再回38.28元,隨後,再次調頭上返,至收盤時停留在38.40元。

彼時,盤口顯示,外盤仍遠小於內盤,上證指數下跌12.41點,跌幅0.35%,超級品牌大跌42.42點,跌幅2.40%,美的集團下跌1.97%。

開盤後股價即開始橫盤,十一分鍾後逐步回落,並於1點14分至38.34元繼續震盪橫盤。

1點28分,股價從38.35元價位開始向下,一分鍾後至38.28元價位繼續橫盤。

1點55分,股價進一步向下回落,一分鍾時間至38.22元價位後總算震盪上返。

2點08分,股價股價僅上返至38.34元就再次遇阻回落,三分鍾後至38.30元繼續橫盤。

2點19分,股價於38.30元價位突然上躥至38.39元,但隨後又震盪回落,十分鍾後至38.30元價位竭力橫盤。

2點50分,股價從38.30元開始奮力上返,六分鍾後,眼看將要收盤,遂以38.35元價格減量T 出之前加倉部分。

至收盤,股價為38.36元,彼時,盤口顯示,外盤仍遠小於內盤,上證指數下跌4.23點,跌幅0.12%,超級品牌大跌40.84點,跌幅2.31%,美的集團下跌1.94%。

草率了,說好的再看兩天。各種指標都不支持早盤時的加倉位置是好買點,看來,心裡還是急了,戒驕戒躁吧,還得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