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買股票,虧的話,只虧投進去的錢嗎
一、理論上只要你不賣掉,該公司不是破產,股票跌價了還是會有回升的機會,所以只是套牢,但你原價買入,跌價後賣出那就是虧損,只要你不是買權證等第三方交易就是虧多少算多少。如果你是正常炒股,假如你只是花10000元買了一些股票,那麼上漲1%你便賺了100元,下跌1%你便賠了100元(當然,這是不考慮手續費、印花稅等必需付出的資金)。而不會涉及到你的其它資產。
但是,也有不正常的情況,比如利用杠桿來炒股,你出10000元,通過杠桿的作用,就可以達到幾萬元的炒股效果,當然,其風險也就會把正常炒股的風險放大很多。
二、作為新手,不建議一開戶就購買股票,買股票不是說的那麼簡單,都是一樣,股票也有好壞之分,要要篩選,這樣做股票才能掙錢,不然盲目的買入,可以說90%都是虧損的。
三、股票的買入和選擇要根據操作想法來決定,是做短線呢?還是做長線呢?在大盤振盪的時候怎麼做,在大盤穩漲的時候怎麼做。所以不是單一的那麼考慮。比如說要做長線投資,就是買了後放個2-3年的時間,選擇這種長線投資的股票就要看該公司的業績,基本面,成長性,國家政策扶植等方面。一般在中國的股票市場裡面,大盤藍籌基本都適合做長線。如果做短線的話,就要去看最近的題材炒作,政府短期的消息面,股票市場裡面資金的流向等消息。
四、股票價格的漲跌簡單來說,供求決定價格,買的人多價格就漲,賣的人多價格就跌。做成買賣不平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影響股市的政策面、基本面、技術面、資金面、消息面等,是利空還是利多,升多了會有所調整,跌多了也會出現反彈,這是不變的規律。而根本來說是供需影響價格的,基本來講是本身的價值,我國的股票收到消息面影響比較大,說到底還是買賣雙方力量的博弈,需求大價格競價比較多肯定上漲,需求少賣家多肯定下跌。
『貳』 1、如果我買入一隻股票,然後這只股票大幅大跌,我的錢會不會虧完
1、不會。除非你全部割肉賣出。
2、能。
3、時間不確定,這與市場大勢,上市公司的業績,是否有莊家炒作都有關系,短則一二十天,長則幾月,或一個市場周期都有可能。
4、市場中這種情況很普遍,起碼我這樣認為。
關鍵是如果你不打算在它上面虧錢,那麼一定不要把它全部賣出,做高拋低吸的坡段操作來降低成本,一直到回本。
『叄』 買股票或者基金如果一直虧損會把我的本金虧完嗎
買股票或者買基金可能會虧損,但是一直虧損的情況下,一般不會把本金虧光。基金和股票,它都是有回撤率的,這個高低不同的。虧損了80%,90%確實是有可能的,但有時候一點都不剩,這個還真有難度。
但總的來說兩者完全虧損的可能性並不高,股票你有可能虧損80%甚至是90%,但股票基本不會虧到0的,虧到那麼大的程度這公司早就倒閉了,你也應該能聞到一點消息。情況明顯就不好,雖然虧了點趕緊清倉跑路及時止損。基金就更不可能了,自己還沒聽說過哪個基金是說從發行的時候的一塊錢虧成一毛錢,然後虧成0的,這真沒聽說過。
『肆』 買股票能賺錢嗎,會不會虧,
買股票一般不能賺錢的,你的賺錢心態就決定了你不能賺錢,買股票第一位應該想的是你是否能承受賠錢。
『伍』 我在股票市場投資了1000元,如果虧了,會全部虧損掉嗎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之中,我們會選擇投資股票或者是基金來讓自己的生活好一點,但是我們在投資股票的過程中,應該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那就是我們在投資1000塊錢的股票之後,如果虧損之後,會不會全部虧掉?實際上我們要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在投資1000塊錢的股票之後,是不會全部虧損掉的,一般頂多會虧損的非常的厲害,而且隨著市場的增長,會逐漸的增長回來。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明確的知道,當我們在股票市場投資1000元之後,如果真的出現了虧損是不會全部虧損掉的,只會說是虧損了一部分,但是如果我們不將股票賣出,那麼我們就沒有任何虧損的情況。
『陸』 買股票會賠錢嗎
應該反問,買股票會賺錢嗎!
這就對了!一個賺,三個平,六個虧損!信不信?不信就半年後見。
『柒』 資本玩股市會虧錢嗎
資本也是會虧的。
統計數據表明,股市裡投資的人,長期數據下來虧錢的超過80%,這個進入門檻貌似很低的活動,為何多數人長期算賬下來會虧錢了。
多數股民與基民過往虧大錢,殺傷力最大的往往就是踩了這一個坑。選擇了短期的舒服,而沒有覺察到從長期角度看這是災難性的錯誤。這種錯誤,最典型的階段就是在長期牛市的頂部與長期熊市的底部。
對於一個長期上漲進入高估值泡沫的領域,類似2020年底的核心資產、2021年底的熱門賽道、2015年初5000點以上的股市,由於短期內仍然有很好的賺錢效應,因此繼續持有甚至加倉買入這些高估值的熱門股票,短期內是非常舒服的,每天都看到財富在增長。
但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一個規律就是周期性,對於高估值情緒過熱的階段,未來總會有盛極而衰的時刻,在「很盛」的階段,需要思考的是做長期正確的事—逐漸兌現盈利離場了。如果在舞曲隨時可能結束的泡沫區不放長視角准備開始離場,這是典型的追求短期舒服做了長期錯誤的事。
在熊市的底部也是類似的,經過長期下跌,估值已經開始進入被低估的區間了,由於大家都悲觀,買入持有這里的股票短期是看不到賺錢,甚至還在虧錢的,因此沒有多少人願意忍受這種短期的痛苦開始買股票。
我們見到,最成功的投資者都是在這種時候,開始逐漸、持續的買入這些大家都不願意參與的股票甚至因為下跌而繼續清倉的。經過了多輪牛熊循環周期後,我們很清楚,投資者之間最大的差距恐怕就在這里了。
能夠在資本市場中長期持續獲利的,都是這些能忍受住短期痛苦堅持做長期正確的事的人。而那些總是虧錢的投資人,都有一個共性,看事情的視角太短了,把短期舒服作為自己決策的依據。堅持認為短期能漲的就是好股票,短期繼續下跌的就是壞股票。
其實在這一點上,做投資、做企業與做人,成功與失敗的邏輯都是類似的。只有堅持做長期正確的事,忍受住短期的痛苦,才能夠取得最後的好的結果。
『捌』 如果我在股票市場上買了1000元,如果虧了,會虧到負錢的嗎
不會
大陸的股票不是杠桿操作,是全額買入的,因此,最壞就是全部虧掉,不會負的
就像你現金買入一套房子,最壞的結果,就是該房子一直在你名下,無論房價如何跌
如果是銀行貸款買的房子,就有可能是負的
『玖』 炒股會虧完么比如我投資3萬進去,會全部虧完么
理論上是有可能的,但是一般情況下不會,除非發生極端情況,比如公司破產,比如公司退市不再上市,不過概率很小。
作為新手,不建議一開戶就購買股票,買股票不是說的那麼簡單,都是一樣,股票也有好壞之分,要要篩選,這樣做股票才能掙錢,不然盲目的買入,可以說90%都是虧損的。
股票的買入和選擇要根據操作想法來決定,是做短線呢?還是做長線呢?在大盤振盪的時候怎麼做,在大盤穩漲的時候怎麼做。所以不是單一的那麼考慮。比如說要做長線投資,就是買了後放個2-3年的時間,選擇這種長線投資的股票就要看該公司的業績,基本面,成長性,國家政策扶植等方面。一般在中國的股票市場裡面,大盤藍籌基本都適合做長線。如果做短線的話,就要去看最近的題材炒作,政府短期的消息面,股票市場裡面資金的流向等消息。
理論學習和時機操作要結合,作為新手,不建議一開始投入太多,嘗試的少量投入,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這一小分布資金僅僅當作學費,虧損了也不嚴重,掙錢了更好,當感覺自己基本摸清股票市場之後,再慢慢加大資金的投入。
『拾』 炒股本金虧完了還會虧嗎
不會。
股票最多虧損本金,不存在虧完倒賠錢的情況,股票全部虧完的概率比較小,若股票下跌到投資者不能承受的范圍內,及時賣出即可。
若股票因為業績或者其他因素退市時,股票會進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過後股票會進入三板市場交易,期間投資者都可以進行交易,只要投資者將股票賣出,就能獲得部分資金。
【拓展資料】
如果投資者通過配資公司借錢炒股,那麼在杠桿作用下虧損可能超過本金。雖然配資公司為保證自身利益會設置強制平倉線,但投資者除了要承擔股票虧損外,還要承擔配資公司利息等額外費用。
如果虧完了本金也只能暫時放棄炒股了,原因首先是炒股技術不行,然後就是運氣也很差,所以放棄是最好的選擇了。而且新手炒股賺錢沒那麼容易。
股價漲跌根據市場行情的波動而變化,之所以股價的波動經常出現差異化特徵,源於資金的關注情況,他們之間的關系,好比水與船的關系。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炒股是有可能會虧掉本金的,但全部虧完的情況應該是指買的股票沒有去三板市場交易就直接退市了,股市不會說本金虧完了還不夠賠的,這種情況在中國還是比較少的。因為中國股市的退市程序很復雜,辦完股票退市需要一個時間過程, 在這個過程可以賣出股票,但是可能要虧掉一部分, 不會虧得全部沒有了。
A股市場已進入到高位膠著,上下兩難的狀態之中。有投資者提出,自己在股市中已賠了40%到70%的本金,現在行情既然出現了猶豫,是否應該繼續持股籌碼,還是割肉離場呢?
其實,炒股能虧到40%到70%的這種程度,主要是前期過於樂觀於後市,看錯了股指的大趨勢,站錯了隊伍,才有這樣的結果。所以,這些投資者不是在2015年下半年牛市尾聲接貨,就是這三年多里某個反彈高點上接籌碼。既然,這一手牌已經壞到不能再糟糕的地步,那投資者還是要盡可能把這一手壞牌打成不是太差的局面。
首先,對於虧損60%以上本金的投資者來說,已經在股市中虧得這么慘,再割肉離場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反正A股未來總會有一波牛市行情會到來,在新一輪牛市中尋求解套的機會,恐怕這是虧損60%以上投資者的唯一選擇。
再者,如果虧損在40%-50%的,相信本輪反彈行情也能讓投資者減輕了不少浮虧,現在套得已經不是太深了。那就想在未來牛市中佔得先機,就只能在目前的階段性頂部全部清倉出局。雖然損失這么大,但是不做殊死一搏,恐難扭轉危局。等到未來股市開始走熊,當A股市場無人敢於看多之時,你再把這部分籌碼拾回來,等待下一輪牛市到來。這樣可以暫避將來股指重心下移帶來的更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