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買賣 » 股票中樞的一買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股票中樞的一買

發布時間: 2022-12-31 10:52:11

Ⅰ 股票買一買二買三是什麼意思

股票的買一、買二、買三是指當前股票交易中與成交價價格相近或相等的按照從大到小排序的一組數據。

股票買一買二買三
通常情況下,在股票行情軟體上分別顯示買賣的價格。
即:買一、買二、買三;賣一、賣二、賣三。
同一時間可以看到3個買盤價格和3個賣盤價格。未成交的最低賣價就是賣一,未成交的最高買價就是買一,其餘類推。
例如某股票的最新報價:
賣三10.03元買三9.98元
賣二10.02元買二9.99元
賣一10.01元買一10.00元
若你想買入股票,當你報價高於賣一,即高於10.01元的任何價位,就可即時成交,成交價是10.01元。如果你的報價是9.99元,那麼你就跟其他報價9.99元買入的投資者一起排隊等候。等到即市價格跌至9.99元,你才有機會成交。
委比是衡量一段時間內場內買、賣盤強弱的技術指標。
它的計算公式為:委比=(委買手數-委賣手數)/(委買手數+委賣手數)×100%

股市的市場特點:
1、有一定的市場流動性,但主要取決於當日交易量(交易量取決於投資人心理預期)。
2、股票市場只在紐約時間早上的9:30到下午4:00(中國市場為下午三點)開放,收市後的場外交易有限。
3、成本和傭金並不是太高適合一般投資人。
4、賣空股票受到政策(需要開辦融資融券業務)和資本(約50萬)的限制,很多交易者都為此感到沮喪。
5、完成交易的步驟較多,增加了執行誤差和錯誤。

Ⅱ 股票中什麼是中樞,是怎麼定義的

中樞是某級別走勢類型中,被三個(段)連續次級別走勢類型所重疊部分構成的價格平台。中樞是有級別的,一般把最小中樞固定在1分鍾圖的3個K線重疊上。

所謂盤整,就是任何完成的任意級別走勢類型中只包含一個該級別中樞;
所謂趨勢,就是任何完成的任意級別走勢類型中包含二個以上依次同向的該級別中樞。
所以,把上述兩種情況歸納起來就是:任何完成的走勢必然包含一個以上中樞,也就是說,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類型,都至少由三個(段)以上次級別走勢類型構成。把上面的結論演繹開來,就是任何連續中的走勢都可以分解成盤整、下跌、上漲三種走勢類型的連接。
走勢只有上漲、下跌、盤整三種類型。比如下跌一旦完成,即前後趨勢力度發生背馳,就會轉化為盤整或上漲,不管是哪種,這個轉折點就是第一類買點,此後走勢出現第一次次級別回調製造的低點就是第二類買點。賣點的情況反過來就是。買賣點也是有級別的,既然大級別走勢由小級別合成而來,那麼大級別的第二類買賣點在對應的小級別圖里就是第一類買賣點。
由中樞的定義知道,在盤整中,無任離開還是返回中樞的走勢類型必然是次級別以下的,否則會成為中樞延伸的一段;同樣,在趨勢中,連接兩個同級別中樞的也必然是次級別以下級別的走勢類型。
當一個次級別走勢離開中樞,其後的次級別回調走勢其低點不破中樞區間高點,即不重新回到該中樞內,則離開成功,其回調低點就是該中樞對應級別走勢的第三類買點,賣點反之。成功離開中樞後,會產生新的同級別中樞,當前後兩同級別中樞的波動區間沒有重疊時,該級別趨勢產生。否則,前後兩中樞將擴張為更大級別的一個中樞。如離開不成功,就沒有第三類買賣點,該級別盤整將延續。

Ⅲ 跪求纏論中有關二買比一買低的論述

原文中只是簡單分類時提了一下,並沒有深入去講解,後面的學纏人在此糾結的甚多,但我認為沒必要。因為你只要能抓住第一類買點,然後知道後面一定是次級別走勢上去後再一個次級別走勢產生二買即可,高賣低買做你的短差就是了,管它是不是低於一買呢?
這里的關鍵是牢記什麼是一買!一定是一個標准下跌趨勢的背馳才是第一類買點。盤整背馳的盤整點不是;那種雖然是趨勢下跌,但最後的背馳段並沒有包含最後一個中樞的第三類賣點的趨勢下跌嚴格意義上也沒有第一類買點,只是中樞震盪而已,出現轉折也是中樞震盪過程中有3買出現了導致的。很多人把這種圍繞中樞的第一次震盪低點叫做一買,那後面的中樞震盪當然可以隨時新低,他們又把這種情況歸類為二買比一買低,其實完全是誤解,照他們這樣分析,再震盪一次刷新一個低點的買點又該叫什麼呢?!並且完全可以通過大力度震盪脫離此中樞或出現第三類賣點使得下跌趨勢延續。
那麼纏論提到的二買比一買低何時出現呢?我認為只有在趨勢下跌後面連接的是更大級別盤整的情況下才可能出現,趨勢下跌連接的只能是反趨勢或更高級別盤整,反趨勢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只有更高級別盤整時會出現,就是N型結構,這個N的下完全可以低於一買點,這個二買一定有效是理論的必然,最弱的情況也會反彈到第一類買點的位置實現重疊而構築成大級別中樞。

Ⅳ 股票交易中的買1買2買三是什麼意思

股票交易中的買1買2買3....是指股票中的第一檔買單、第二檔買單、第三檔買單....按價格排列,買價越高,越靠前。

Ⅳ 股票中樞是什麼意思

中樞是買賣方反復糾纏的價格區域,中樞,就是這個股票在這個價格上的價值體現,也就是低於該價格,該股票處於市場低估區,高於該價格,該股票處於價值高估。

一、股票是什麼?
股票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 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購買股票也是購買企業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業共同成長發展。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二、股票中樞
中樞是某級別走勢類型中,被三個(段)連續次級別走勢類型所重疊部分構成的價格平台。某級別走勢類型中,被至少連續的前三筆所重疊部分,構成中樞。
中樞是有級別的,一般把最小中樞固定在1分鍾圖的3個K線重疊上。按級別分為年線,季線,周線,日線,30分鍾(或60分鍾),5分鍾(或15分鍾),1分鍾中樞。更容易理解的是股票的價值,比如20天內股票的價格。

Ⅵ 股票中的中樞什麼意思

股票中的中樞更容易理解的是股票的價值,比如20天內股票的價格。中樞定義為某級別走勢類型中,被至少連續的前三筆所重疊部分,構成中樞。按級別分:年線,季線,周線,日線,30分鍾(或60分鍾),5分鍾(或15分鍾),1分鍾中樞。按方向分:上漲中樞和下跌中樞兩種。由中樞的定義知道,在盤整中,無任離開還是返回中樞的走勢類型必然是次級別以下的,否則會成為中樞延伸的一段;同樣,在趨勢中,連接兩個同級別中樞的也必然是次級別以下級別的走勢類型。
趨勢只有三種:上升、下降和盤整。比如下跌一旦完成,也就是前後趨勢的強弱背道而馳,就會轉為盤整或者上漲。不管是哪種情況,這個轉折點都是第一類買入點,之後走勢中第一個子級別回調的低點就是第二類買入點。反過來,賣點是。交易點也有等級。由於大級別的趨勢是由小級別合成的,因此大級別的第二類交易點是對應小級別圖中的第一類交易點。
3筆就可以定中樞的上下高度,3筆中有2個高點和2個低點,2個高點取其低,2個低點取其高。這2個一高一低的點位之間的垂直高度就是中樞的高度,高點是中樞的上軌,低點是中樞的下軌。按這2點畫出一個矩形就是中樞。
中樞的兩邊寬度一般不受限制,但是為了協調好觀察,左邊一般取第一筆的重疊部分。一般來說,中樞的延伸不能超過5段,也就是一旦出現6段的延伸,加上形成中樞本身那3段,就構成更大級別的中樞了,也就是 中樞生長了,在更大級別走勢中樞產生前,該級別走勢類型將延續,也是該級別走勢中樞的盤整或趨勢的延續,更大級別中樞產生, 當且僅當圍繞連續兩個同級別走勢中樞產生的波動區間產生重疊。

Ⅶ 股票中樞是什麼意思如何找出來

中樞是某級別走勢類型中,被三個(段)連續次級別走勢類型所重疊部分構成的價格平台。中樞是有級別的,一般把最小中樞固定在1分鍾圖的3個K線重疊上。更容易理解的是股票的價值,比如20天內股票的價格。

至於如何找出來,就要多看關於股票的書,比如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

Ⅷ 股票中一買,二買是什麼意思

買一或買二後面都有數量的,表示有這么多手在等待買,最先成交的是買一,如果買的數量成交完了,那麼買二的價格和數量就變成買一了(買三的變成買二了),也就是往下跌了一分錢

Ⅸ 股票買賣中買1或買5是什麼意思

買一到買五是等候買進的買單,按價格從高到低排列,下單價格高的排在前面。買一:就現時這只股票交易的價格(旁邊的就是交易的股數量)買五:就是在交易完(買四)的股票後才能交易到的價格和數量。
拓展知識:
一、內盤
內盤是指賣家以買家的買入價而賣出成交,成交價為申買價,說明拋盤比較踴躍,成交價為買入價叫內盤。當成交價在買入價時,將現手數量加入內盤累計數量中 , 當內盤累計數量比外盤累計數量大很多,而股價下跌時表示很多人在強拋賣出股票。
二、內盤應用
便於賣出
如有投資者賣股票100手並希望馬上成交,可以按買1的價格賣出股票100手,便可以盡快成交。這種以低價位叫買價成交的股票成交量計為內盤,也就是主動性的拋盤,
反映了投資者賣出股票的決心。如投資者對後市不看好,為保證賣出股票一定成交,搶在別人前面賣出股票,可以買2、買3的價格或者更低的價格報單賣出股票。這些報單都應計入內盤,因此內盤的積累數越大(和外盤相比),說明主動性拋盤越多,投資者不看好後市,所以股票繼續下跌的可能性越大。
莊家吸籌
經常看盤的朋友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某隻股票在低位橫盤,莊家處於吸籌階段時,往往是內盤大於外盤的,具體的情形就是莊家用較大的單子托住股價,而在若干個價位上面用更大的單子壓住股價,許多人被上面的大賣單所迷惑,同時也經不起長期的橫盤,就一點點地賣出,3000股5000股地賣,市道特別低迷的時候還見到一兩百股的賣單,此時莊家並不急於抬高價位買入,只是耐心地一點點承接,散戶里只有少數人看到股價已無深跌可能,偶爾比莊家打高一點少量買入,才形成一點點外盤,這樣一來就造成主動性賣盤遠大於主動性買盤,也即內外盤比較大,這樣的股當時看起來可能比較弱,但日後很可能走出大行情,尤其是長期出現類似情況的股值得密切關注。
莊家出貨
但如果股價經過充分炒作之後已經高高在上了,情形就恰恰相反,盤中買單要較賣單大,莊家用大買單趕著散戶望上沖,他一點點地出,出掉一些後把價位再抬上去,其實是原來的大買單撤了又高掛了,看起來像是大家奮勇向前,其實是散戶被人當過河卒用了。偶爾有跟庄的大戶一下子把底下的托盤給砸漏了,我們才會看到原來下面的承接盤如此弱不禁風,原因就是大家都被趕到前面去了,個別沒買上的恐怕還趕緊撤單高掛,大有不買到誓不罷休的架勢,底下其實並沒幾個單子了,莊家只好盡快補個大單子頂住。這個時候的外盤就遠大於內盤了,你說是好事嗎?短線跟進,快進快出可能還行,稍不留神就可能被套進去,讓你半年不得翻身。上面提到的是莊家吸籌和出貨時的兩種典型情況,當時內外盤提供的信號就與我們通常的認識相反,所以看待首先要做的是搞清楚股價處於什麼位置,在沒有前提條件的情況下來單純地分析根本就得不出有意義的結論。
注意誤差
通過賣盤、買盤數量的大小和比例,投資者通常可能發現主動性的買盤多還是主動性的拋盤多,並在很多時候可以發現莊家動向,是一個較有效的短線指標。
但投資者在使用外盤和內盤時,要注意結合股價在低位、中位和高位的成交情況以及該股的總成交量情況。因為外盤、內盤的數量並不是在所有時間都有效,在許多時候外盤大,股價並不一定上漲;內盤大,股價也並不一定下跌。
單純的分析內盤與外盤,很可能會造成誤差。

Ⅹ 股票交易中的買1買2買三是什麼意思

買一就是出價買最高的那個,買二就是出價買第二高價的那個,買三就是出價買第三高價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