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炒股的時候,低價割肉,股價上漲了卻又買回來,是什麼心理
買賣股票我們所有人都知道只有低買高賣才能賺錢,那麼在實際的實戰操作過程中,很多投資者經常會出現低價割肉,股價上漲後又反手買回來的情況,這種操作方式賺錢的概率其實並不大的,反而很容易增加虧損,那麼為什麼他們還要這樣操作呢?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探討一下這一操作方式背後的邏輯。
總結;雖然說上面解釋了「投資者低價割肉,股價上漲了卻又買回來」的三種心理活動。其實,歸根結底這三種心理都源於投資的的情緒所導致!做投資買賣股票一買一賣的事看似及其簡單,若是心態經常受控於市場情緒的影響,還是會走「低價割肉,股價上漲了卻又買回來」的老路。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㈡ 同一股,先低價1.5買入一手後繼續高價1.8買入一手,再賣掉一手,盈虧算的是成本1.5還是1.8
國內A股市T+1制度,今天買的,要明天才能賣出。如果你是前一天1.5買一手,今天1.8買一手,然後賣出前一天的,你這算是做T,但是沒見過價格上漲做T的。
回歸問題,當天買的,要賣出,那先交易的是你前面擁有的股票,也就是1.5,然後還要收取你的手續費,就是說你的成本價會比1.5高。
如果你已經過了T+1天,那麼你賣出就是取的平均價,也就是1.65,同樣的,也要收取手續費。
㈢ 股票低價賣入,中間價格高一點再買些,之前的收益還在不
當然在的,只是平均成本高一些罷了,如12元買入了100股,價格漲到13元你又買了100股,現價13元,你還是盈利100元,成本變成12,5元。當然實際中要減去手續費的,實際成本要高一些
㈣ 股票低價時購買一億元的股票,過幾天股票漲價了,賣高價賣出去,違法嗎
股票低價時購買一億元的股票,過幾天股票漲價了,賣高價賣出去,這並不違法,只要你是正常的參與到股票一級、二級市場當中交易,就不違法,但是如果交易量過大,又是買的小盤股或者市值不是太大的上市公司股票時,可能交易量就會顯得比較大,那麼在交易層面可能會受到一定規則限制,視 情況而定,例如交易規則中有一條「證券交易所應當加強對證券交易的風險監測。出現重大異常波動的,證券交易所可以按照業務規則採取限制交易等處置措施」。
㈤ 較低價買入的股票漲了之後可以再買進嗎
如果後市上漲的概率還很大,那麼可以再次買入。計算一隻股票多次買賣後,剩餘股票的成本價公式如下:所有買入成交金額,加上所有買賣的手續費,減去所有賣出成交金額,最後除以剩餘股票數量,就是剩餘股票的成本價。
㈥ 關於股票,總是在低價買入等高價的時候賣出,這樣就總能賺了,為什麼買股票會虧
從你的提出的疑問來看,你對一些股市的基礎知識還不大了解,所以我用最簡單的語言解答你的問題。
買股票跟一般的買賣毫無二致,只不過更加規范化和標准化,買股票是為了盈利賺錢,有兩種方式:
1:低價買入,高價賣出,術語叫」做多「,就跟你做生意一樣,低價進貨,高一點價錢賣出,差價就是你的利潤,你說的高價買入,低價賣出,差價是負數,怎麼樣盈利?
2:還有一種反向的操作方式,就是」高賣低買「,高價賣出,低價買回來,如:你覺得某隻股票未來行情可能會跌,你可以向證券公司交納信用保證金,借出股票賣掉,如果股票跌了,你再將便宜的股票買回來還給證券公司,差價就是你賺取的利潤。屬於叫做:賣空,做空頭。
3:樓上的回答完全是錯誤的,現在中國a股完全可以雙向交易,做「買空賣空」的融資融券信用交易,所以既可以」低價買入,高價賣出「,也可以」高價賣出,低價買入「。
總結:你如果覺得股票可能要漲,你就買,高價賣!
覺得股票可能會跌,你就先賣,後買,也就是借股票賣掉,低價買回來還給別人!這種方式在中國股市的術語叫做:融券。
你說的:」高價買入,低價賣出「完全不能賺到錢,誰也不會這么干!除非這個人有病,就好比你做生意,銷售價格小於你的成本價格,你的利潤是負數,怎麼賺錢?
㈦ 股票低價賣出再高價買進
首先需要看你的買入的價格差,其次是要看你的手續費了,如果價格差比較大,手續費有比較低的話,那你現在的成本會比高價低一點!具體低多少和你的成交數量是有關系的!
成本價=成交價+手續費
手續費=傭金+印花稅+過戶費,其中後兩項每家證券公司都是一樣的,而傭金是證券公司收取的,所以會有差距,而傭金的高低也直接影響交易成本!需要投資者引起重視!
㈧ 股票交易中,一直低價中突然有一大買單高出賣五很多成交,是什麼意思
股市裡邊這種事情並非奇事,主要可以理解為:
1:主力拉高出貨。高位震盪出貨,大單吸引小散為其接單!
2:對敲出貨。賣一至賣五掛的單子大多為莊家的籌碼,然後一口吃上去!以達到吸引散戶投資者的注意的目的!
3:洗盤吸貨。股價上下震盪,洗掉散戶,收集更多籌碼!該動作涉及到各種實戰盤口技巧!
4:莊家吸籌完畢,拉高股價,脫離成本區!
5:因為某種突發原因(各種利好)致使買盤多,投資者怕搶不到籌碼(委託的買價高於現價可以優先成交)
6:輸入價格時輸錯了, 或者是某種原因的操作失誤!(最小兒科的想法,可是在股市裡就偏偏還有)例如:近期的 旭飛投資 {000526}因操作失誤將賣出公司股票操作為買入公司股票短線交易盈利約18萬元
㈨ 股票我在原來低價時買入,後來又高價買入一次,為什麼我的成本會比我第一次買時還要
你理解有誤,因為你買的是同一支股票,而且你第二次買入的量一定比第一次買入的少,但股票交易軟體程序計算的是你的總成本,把第一筆的利潤給你攤到成本里去了。其實你第二筆的成本就是5.25,比如你4.25買入1000股,5.25買入500股,你的總成本是6875。股價到5.25的時候,你第一筆的利潤是1000,所以軟體給你核的總的成本價是(6875-1000)/1500=3.92,比你第一次的成本價要低。
股票的成本一般包括股票的買成本和交易費用這兩部分,即股票的成本價=(股票的買入成本+交易費用)/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在某隻股票市價為50元的時候,買入1000股,傭金費用按照成交額的萬分之三收取,則投資者的股票成本價=(50×1000+50×1000×0.03%)/1000=50.015元。 如果投資者買入該股之後,進行頻繁的買入賣出操作,則其成本價計算公式有所不同。 賣出成本價計算公式:股票成本價=(所有買入股票的成交金額+所有買賣交易手續費-平倉賣出股票的成交金額)/剩餘的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以50元的價格購買某股票1000股,當股價上漲到52元時,再賣出500股,其中手續費為30元,則投資者賣出後的成本=(1000×50+30-52×500)/500=48.06元,與原來50元相比,其成本下降了1.94元,在盈利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賣出操作,可以降低投資者的成本價。 不斷買入成本價計算公式=(每次買入股票的成本之和+交易費用)/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以50元的價格購買某股票1000股,當股價上漲到52元時,再買入1000股,其中手續費為30.6元,則股票成本價=(1000×50+52×1000+30.6)/2000=51.02元,與原來50元相比,其成本上升了1.02元,在股價上漲過程中,不斷的買入,其成本價會相應的提高。
拓展資料:股票投資成本是指企業在進行股票投資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全部現金流出,包括股票的買價成本和交易費用兩部分。 買價成本是企業買入股票時向股票出售人所支付的價格。買價成本既可以是股票在發行市場上的發行價,也可以是股票在二級市場上的交易價。 交易費用是企業買賣股票時支付給為股票交易提供幫助的單位的報酬及向國家交納的與股票交易有關的稅款的總稱,包括傭金、過戶費、印花稅和委託手續費,前三者的含義和收取辦法,與債券買賣相同。委託手續費是企業在辦理委託買賣股票時向交易所和經紀商所支付的一項費用,在我國,委託手續費的收費標準是由交易所和經紀商共同制定並徵得主管機關認可後執行的。因此,委託手續費標准也不統一。一般來說,交易所所在地較低,異地則較高。下面兩表分別列示了深、滬兩市證券交易費用情況。
㈩ 我在高價買進一隻股票,然後又在低價買進,那合計起來的股價是怎麼算的
計算一隻股票多次買賣後,剩餘股票的成本價公式如下:所有買入成交金額,加上所有買賣的手續費,減去所有賣出成交金額,最後除以剩餘股票數量,就是剩餘股票的成本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