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按照市場功能的不同資本市場可分為什麼
按照市場功能的不同資本市場可分為發行市場和交易市場。發行市場是資本需求者將證券首次出售給公眾時形成的市場。該市場的主要經營者是投資銀行、經紀人和證券自營商(在我國這三種業務統一於證券公司)。它們承擔政府、公司新發行的證券以及承購或分銷股票。投資銀行通常採用承購包銷的方式承銷證券,承銷期結束後剩餘發行人可以獲得預定的全部資金。交易市場,是投資者之間買賣已發行股票的場所。這一市場為股票創造流動性,即能夠迅速脫手換取現值。
拓展資料:
證券市場發行分類
一、發行對象分類
(1)公募發行,又被稱為「公開發行」,是發行人向不特定的社會公眾投資者發售證券的發行。在公募發行方式下,任何合法的投資者都可以認購擬發行的證券。採用公募發行的有利之處在於以眾多投資者為發行對象,證券發行的數量多,籌集資金的潛力大;投資者范圍大,可避免發行的證券過於集中或被少數人操縱;公募發行可增強證券的流動性,有利於提高發行人的社會信譽。但公募發行的發行條件比較嚴格,發行程序比較復雜,登記核準的時間較長,發行費用較高。公募發行是證券發行中最常見、最基本的發行方式,適合於證券發行數量多、籌資額大、准備申請證券上市的發行人。
(2)私募發行,又被稱為「不公開發行」或「私下發行」、「內部發行」,是指以特定投資者為投資對象的發行。私募發行的對象有兩類,一類是公司的老股東或發行人的員工,另一類是投資基金、社會保險基金、保險公司、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與發行人有密切往來關系的企業等機構投資者。私募發行有確定的投資者,發行手續簡單,可以節省發行時間和發行費用,但投資者數量有限,證券流通性較差,不利於提高發行人的社會信譽。
二、有無中介分類
(1)直接發行,即發行人直接向投資者推銷、出售證券的發行。這種發行方式可以節省向發行中介機構繳納的手續費,降低發行成本。但如果發行額較大,由於缺乏專業人才和發行網點,發行者自身要擔負較大的發行風險。這種方式只適用於有既定發行對象或發行人知名度高、發行數量少、風險低的證券。
(2)間接發行,是由發行公司委託證券公司等證券中介機構代理出售證券的發行。對發行人來說,採用間接發行可在較短時期內籌集到所需資金,發行風險較小;但需支付一定的手續費,發行成本較高。一般情況下,間接發行是基本的、常見的方式,特別是公募發行,大多採用間接發行;而私募發行則以直接發行為主。
⑵ 100手股票是多少股
1、 100手股票就是1萬股。在a股市場,一個地段代表100股。投資者買股票的時候一定是100股的整數倍,賣的時候可能不是100股的整數倍。但是,他們必須一次賣出不足100股的部分,不能分幾次賣出。
2、 上市公司分紅或配股時,一般產生的股份不到100股。比如投資者持有上市公司1500股,上市公司分紅,每10股給3股,分紅後投資者持有的股份數就變成1950股。所以投資者賣出的時候,要和整數股一起賣出50股,不能多次賣出。
3、 參與港股通業務的境內投資者,在持有港股通股票時,可以委託境內券商,通過上交所系統向港交所申請下單,通過聯交所半自動櫃台買賣系統賣出。但是,不能買破股。
1、 二級市場。二級市場,也稱為股票交易市場,是投資者買賣已發行股票的地方。這個市場為股票創造了流動性,也就是可以快速賣出,換取現值。二級市場通常可以分為有組織的證券交易所和場外交易市場,但也有混合特徵的第三市場和第四市場。
2、 第三市場。第三市場是指原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轉讓給場外交易形成的市場。換句話說,第三市場交易是指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並在場外市場交易的股票,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場外交易。
3、 四級市場。第四個市場是指大型機構(和富有的個人)之間通過電子通信網路(ECNS)直接進行證券交易,繞過通常的經紀人。
4、 場外證券市場。場外交易是相對於證券交易所交易而言的,所有證券交易所以外的股票交易活動都可以稱為場外交易。起初,這種交易主要是在場外進行的);證券公司,所以它也被稱為場外交易。與證券交易所相比,場外交易市場沒有固定的集中場所,而是分散在全國各地,交易商組織不同規模的交易。場外市場不能實行公開招標,其價格通過協商達成;與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相比,場外交易缺乏監管、靈活性和便利性。
5、 第二板。二板的標准名稱是「第二交易系統」,又稱創業板,主要是一些小型高科技公司的上市場所,是與現有主板相對應的一個概念。
⑶ 股票場內和場外的區別
第一:交易場所不同,上面也說了,場內股票是在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進行交易的,而場外則是主要通過櫃台進行一對一議價交易。
第二:標准化程度不同,對於場內交易來說,有證券交易所這個中介,合約具有標准化,場外市場則沒有,交易細節可以由交易雙方商議而定。
第三:競價方式不同,場外市場是通過一對一商議定價,而場內證券交易所則通過集合競價和連續競價的方式確定價格。第四,監管程度不同 場內市場由於制度統一、交易比較集中,所以易於被監管,而場外市場較為分散並且靈活度很高沒有統一的格式,不太利於監管。
這就是場外股票以及場外和場內的區別,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來說,還是投資於交易流程更為標准化、監管更加嚴格的場內股票比較合適,風險低且交易過程簡單,信息也更加公開化透明化。
【拓展資料】
股票市場簡介:
一級市場:
一級市場(Primary Market)也稱為發行市場(Issuance Market),它是指公司直接或通過中介機構向投資者出售新發行的股票的市場。所謂新發行的股票包括初次發行和再發行的股票,前者是公司第一次向投資者出售的原始股,後者是在原始股的基礎上增加新的份額。
一級市場的運作過程:
(一)咨詢與管理
股份有限公司採取發起設立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發起人認購的股本總額。為了徹底的開放市場經濟,2014年新公司法規定: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的成立不再有首次出資和繳納期限的限制。
股份有限公司採取募集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實收股本總額。(2014新公司法實施後,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均取消最低注冊資本的限制)法律、行政法規對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有較高規定的,從其規定。
1.募集資金的選擇:募集資金的方式一般可分成公募(Public Placement)和私募(Private Placement)兩類。公開募集需要核審,核審分為注冊制和核准制。
注冊制:發行人在發行新證券之前,首先必須按照有關法規向證券主管機關申請注冊,它要求發行人提供關於證券發行本身以及同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並要求所提供的信息具有真實性、可靠性。——關鍵在於是否所有投資者在投資之前都掌握各證券發行者公布的所有信息,以及能否根據這些信息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核准制:又稱特許制,是發行者在發行新證券之前,不僅要公開有關真實情況,而且必須合乎公司法中的若干實質條件,如發行者所經營事業的性質、管理人員的資格、資本結構是否健全、發行者是否具備償債能力等,證券主管機關有權否決不符合條件的申請。—主管機關有權直接干預發行行為。
2.選定作為承銷商的投資銀行。
3.准備招股說明書。
4.發行定價。
(二)認購與銷售
具體方式通常有以下幾種:1.包銷;2.代銷;3.備用包銷。
二級市場:
二級市場(Secondary Market)也稱股票交易市場,是投資者之間買賣已發行股票的場所。這一市場為股票創造流動性,即能夠迅速脫手換取現值。
二級市場通常可分為有組織的證券交易所和場外交易市場,但也出現了具有混合特型的第三市場(The Third Market)和第四市場(The Fourth Market)。
三級市場:
第三市場是指原來在證交所上市的股票移到以場外進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場,換言之,第三市場交易是既在證交所上市又在場外市場交易的股票,以區別於一般含義的櫃台交易。
四級市場:
第四市場指大機構(和富有的個人)繞開通常的經紀人,彼此之間利用電子通信網路(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CNs)直接進行的證券交易。
場外市場:
場外交易是相對於證券交易所交易而言的,凡是在證券交易所之外的股票交易活動都可稱作場外交易。由於這種交易起先主要是在各證券商的櫃台上進行的,因而也稱為櫃台交易(OTC,Over-The-Counter);
場外交易市場與證交所相比,沒有固定的集中的場所,而是分散於各地,規模有大有小由自營商(Dealers)來組織交易;場外交易市場無法實行公開競價,其價格是通過商議達成的;場外交易比證交所上市所受的管制少,靈活方便。
⑷ 股市是什麼
股市一般指股票市場。股票市場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由於它是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因此又稱作二級市場。股票市場的結構和交易活動比發行市場(一級市場)更為復雜,其作用和影響力也更大。
股票市場一般分為股票發行市場和股票交易市場兩部分。兩個市場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一、發行市場
又稱一級市場或初級市場。股票發行是發行公司自己或通過證券承銷商(信託投資公司或證券公司)向投資者推銷新發行股票的活動。股票發行大多無固定的場所,而在證券商品櫃台上或通過交易網路進行。發行市場的交易規模反映一國資本形成的規模。股票發行目的:
一是為新設立的公司籌措資金;二是為已有的公司擴充資本。
發行方式有兩種:
1、由新建企業自己發行,或要求投資公司、信託公司以及其他承銷商給予適當協助;
2、由證券承銷商承包發售。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前者發行費用較低,但籌資時間較長。後者籌資時間較短,但費用較高,需要付給投資公司、信託公司或承銷商一定的手續費。
二、交易市場
又稱二級市場或流通市場,包括:
1、證券交易所市場,是專門經營股票、債券交易的有組織的市場,根據規定只有交易所的會員、經紀人、證券商才有資格進入交易大廳從事交易。進入交易的股票必須是在證券交易所登記並獲准上市的股票。
2、場外交易市場,又稱證券商櫃台市場或店頭市場。主要交易對象是未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店頭市場股票行市價格由交易雙方協商決定。店頭市場都有固定的場所,一般只做即期交易,不做期貨交易。
⑸ 投資者雙方在證券交易所場外直接買賣上市掛牌股票的市場稱為: A一級市場 B二級市場 C三級市場 D四級市場
場外的話選C。
證券第三級市場:
亦稱「第三市場」。由非交易所會員對在全國性交易所上市的普通股進行的場外交易的一種股票交易市場。大部分的證券三級市場的交易是由機構投資者和證券商進行的,但個人也正在逐漸進入。這種市場產生的原因在於,有大量的社會福利基金投資者要買賣大宗的股票,而股票交易所難以及時過戶,就由非交易所會員在場外充當這些大宗股票交易的中間商,直接與買賣雙方聯系,股價協商決定。另外,還可以節省大宗交易的傭金。上市證券也可由那些非交易所會員的經紀人和證券商不受限制地在場外進行交易。
⑹ 股票一共分幾級市場有什麼區別
分一級市場、二級市場、 三級市場、 四級市場、 場外交易市場、 二板市場。
一級市場(Primary Market)也稱為發行市場(Issuance Market),它是指公司直接或通過中介機構向投資者出售新發行的股票的市場。所謂新發行的股票包括初次發行和再發行的股票,前者是公司第一次向投資者出售的原始股,後者是在原始股的基礎上增加新的份額。
一級市場的運作過程
(一)咨詢與管理
股份有限公司採取發起設立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發起人認購的股本總額。為了徹底的開放市場經濟,2014年新公司法規定: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的成立不再有首次出資和繳納期限的限制。
股份有限公司採取募集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實收股本總額。(2014新公司法實施後,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均取消最低注冊資本的限制) 法律、行政法規對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有較高規定的,從其規定。
1. 募集資金的選擇:募集資金的方式一般可分成公募(Public Placement)和私募(Private Placement)兩類。公開募集需要核審,核審分為注冊制和核准制。
注冊制:發行人在發行新證券之前,首先必須按照有關法規向證券主管機關申請注冊,它要求發行人提供關於證券發行本身以及同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並要求所提供的信息具有真實性、可靠性。——關鍵在於是否所有投資者在投資之前都掌握各證券發行者公布的所有信息,以及能否根據這些信息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核准制:又稱特許制,是發行者在發行新證券之前,不僅要公開有關真實情況,而且必須合乎公司法中的若干實質條件,如發行者所經營事業的性質、管理人員的資格、資本結構是否健全、發行者是否具備償債能力等,證券主管機關有權否決不符合條件的申請。—主管機關有權直接干預發行行為。
2. 選定作為承銷商的投資銀行。
3. 准備招股說明書。
4. 發行定價。
(二)認購與銷售
具體方式通常有以下幾種:1.包銷2.代銷3.備用包銷
二級市場(Secondary Market)也稱股票交易市場,是投資者之間買賣已發行股票的場所。這一市場為股票創造流動性,即能夠迅速脫手換取現值。
二級市場通常可分為有組織的證券交易所和場外交易市場,但也出現了具有混合特型的第三市場(The Third Market)和第四市場(The Fourth Market)。
第三市場是指原來在證交所上市的股票移到以場外進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場,換言之,第三市場交易是既在證交所上市又在場外市場交易的股票,以區別於一般含義的櫃台交易。
第四市場指大機構(和富有的個人)繞開通常的經紀人,彼此之間利用電子通信網路(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ECNs)直接進行的證券交易。
場外交易是相對於證券交易所交易而言的,凡是在證券交易所之外的股票交易活動都可稱作場外交易。由於這種交易起先主要是在各證券商的櫃台上進行的,因而也稱為櫃台交易(OTC,Over -The-Counter);
場外交易市場與證交所相比,沒有固定的集中的場所,而是分散於各地,規模有大有小由自營商(Dealers)來組織交易;場外交易市場無法實行公開競價,其價格是通過商議達成的;場外交易比證交所上市所受的管制少,靈活方便。
二板市場(the Second Board)的規范名稱為「第二交易系統」,亦稱創業板(Growth Enterprise Market),主要是一些小型高科技公司的上市場所,是與現有主板(the Main Board)相對應的一個概念。
⑺ 股票市場是怎麼運作的
股票市場也稱為二級市場或次級市場,是股票發行和流通的場所,也可以說是指對已發行的股票進行買賣和轉讓的場所。股票的交易都是通過股票市場來實現的。一般地,股票市場可以分為一、二級,一級市場也稱之為股票發行市場,二級市場也稱之為股票交易市場。 x0dx0ax0dx0a我們已經說過,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有價證券除股票外,還包括國家債券、公司債券、不動產抵押債券等等。國家債券出現較早,是最先投入交易的有價債券。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後來才逐漸出現股票等有價債券。因此,股票交易只是有價債券交易的一個組成部分,股票市場也只是多種有價債券市場中的一種。目前,很少有單一的股票市場,股票市場不過是證券市場中專營股票的地方。 x0dx0ax0dx0a股票市場是上市公司籌集資金的主要途徑之一。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需要大量的長期資本。而如果單靠公司自身的資本化積累,是很難滿足生產發展的需求的,所以必須從外部籌集資金。公司籌集長期資本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向銀行借貸;二是發行公司債券;三是發行股票。前兩種方式的利息較高,並且有時間限制,這不僅增加了公司的經營成本,而且使公司的資本難以穩定,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利用發行股票的方式來籌集資金,則無須還本付息,只需在利潤中劃撥一部分出來支付紅利即可。把這三種籌資方式綜合比較起來,發行股票的方式無疑是最符合經濟原則的,對公司來說是最有利的。所以發行股票來籌集資本就成為發展大企業經濟的一種重要形式,而股票交易在整個證券交易中因此而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x0dx0ax0dx0a股票市場的變化與整個市場經濟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股票市場在市場經濟中始終發揮著經濟狀況晴雨表的作用。 x0dx0a所謂「牛市」,也稱多頭市場,指市場行情普遍看漲,延續時間較長的大升市。所謂「熊市」,也稱空頭市場,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續時間相對較長的大跌市。 x0dx0ax0dx0a道·瓊斯根據美國股市的經驗數據,總結出牛市和熊市的不同市場特徵,認為牛市和熊市可以各自分為三個不同期間。 x0dx0a牛市第一期。與熊市第三期的一部分重合,往往是在市場最悲觀的情況下出現的。大部分投資者對市場心灰意冷,即使市場出現好消息也無動於衷,很多人開始不計成本地拋出所有的股票。有遠見的投資者則通過對各類經濟指標和形勢的分析,預期市場情況即將發生變化,開始逐步選擇優質股買人。市場成交逐漸出現微量回升,經過一段時間後,許多股票已從盲目拋售者手中流到理性投資者手中。市場在回升過程中偶有回落,但每一次回落的低點都比上一次高,於是吸引新的投資人入市,整個市場交投開始活躍。這時候,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和公司業績開始好轉,盈利增加引起投資者的注意,進一步刺激人們入市的興趣。 x0dx0a牛市第二期。這時市況雖然明顯好轉,但熊市的慘跌使投資者心有餘悸。市場出現一種非升非跌的僵持局面,但總的來說大市基調良好,股價力圖上升。這段時間可維持數月甚至超過一年,主要視上次熊市造成的心理打擊的嚴重程度而定。 x0dx0a牛市第三期。經過一段時間的徘徊後,股市成交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進入市場。大市的每次回落不但不會使投資人退出市場,反而吸引更多的投資人加入。市場情緒高漲,充滿樂觀氣氛。此外,公司利好的新聞也不斷傳出,例如盈利倍增、收購合並等。上市公司也趁機大舉集資,或送紅股或將股票拆細,以吸引中小投資者。在這一階段的末期,市場投機氣氛極濃,即使出現壞消息也會被作為投機熱點炒作,變為利好消息。垃圾股、冷門股股價均大幅度上漲,而一些穩健的優質股則反而被漠視。同時,炒股熱浪席捲社會各個角落,各行各業、男女老幼均加入了炒股大軍。當這種情況達到某個極點時,市場就會出現轉折。 x0dx0a熊市第一期。其初段就是牛市第三期的末段,往往出現在市場投資氣氛最高漲的情況下,這時市場絕對樂觀,投資者對後市變化完全沒有戒心。市場上真真假假的各種利好消息到處都是,公司的業績和盈利達到不正常的高峰。不少企業在這段時期內加速擴張,收購合並的消息頻傳。正當絕大多數投資者瘋狂沉迷於股市升勢時,少數明智的投資者和個別投資大戶已開始將資金逐步撤離或處於觀望。因此,市場的交投雖然十分熾熱,但已有逐漸降溫的跡象。這時如果股價再進一步攀升,成交量卻不能同步跟上的話,大跌就可能出現。在這個時期,當股價下跌時,許多人仍然認為這種下跌只是上升過程中的回調。其實,這是股市大跌的開始。 x0dx0a熊市第二期。這一階段,股票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觸發「恐慌性拋售」。一方面市場上熱點太多,想要買進的人反因難以選擇而退縮不前,處於觀望。另一方面更多的人開始急於拋出,加劇股價急速下跌。在允許進行信用交易的市場上,從事買空交易的投機者遭受的打擊更大,他們往往因償還融入資金的壓力而被迫拋售,於是股價越跌越急,一發不可收拾。經過一輪瘋狂的拋售和股價急跌以後,投資者會覺得跌勢有點過分,因為上市公司以及經濟環境的現狀尚未達到如此悲觀的地步,於是市場會出現一次較大的回升和反彈。這一段中期性反彈可能維持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回升或反彈的幅度一般為整個市場總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x0dx0a熊市第二期。經過一段時間的中期性反彈以後,經濟形勢和上市公司的前景趨於惡化,公司業績下降,財務困難。各種真假難辨的利空消息又接踵而至,對投資者信心造成進一步打擊。這時整個股票市場彌漫著悲觀氣氛,股價繼反彈後較大幅度下挫。 x0dx0a在熊市第三期中,股價持續下跌,但跌勢沒有加劇,由於那些質量較差的股票已經在第一、第二期跌得差不多了,再跌的可能性已經不大,而這時由於市場信心崩潰,下跌的股票集中在業績一向良好的藍籌股和優質股上。這一階段正好與牛市第一階段的初段吻合,有遠見和理智的投資者會認為這是最佳的吸納機會,這時購入低價優質股,待大市回升後可獲得豐厚回報。 x0dx0a一般來說,熊市經歷的時間要比牛市短,大約只佔牛市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不過每個熊市的具體時間都不盡相同,因市場和經濟環境的差異會有較大的區別。回顧1993年到1997年這段時間,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經歷了股價的大幅漲跌變化,就是一次完整的由牛轉熊,再由熊轉牛的周期性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