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買賣 » 公司用股票錢買理財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公司用股票錢買理財

發布時間: 2022-12-16 11:40:02

㈠ 【請問】上市公司利用可用自有閑置資金投資理財產品,是利好還是利空啊

是利好(即利多)還是利空需要根據上市公司投資的理財產品的市場行情具體而定。分兩種情況,具體如下:

1、利好(即利多)時:對多頭有利且能刺激股價上漲的消息和因素。比如降息對房地產板塊就是利多。比如2012年6月7日,央行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次日地產股板塊集體漲幅超1%。

利好(即利多)對多頭有利,它能刺激股價行市上漲,利多的具體表現如公司利潤增加、股息增加,公司經營狀況好轉、利率降低等。

2、利空時:對空頭有利,且能促使股價下跌的因素和消息。比如2010年1月12日,央行宣布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重大利空消息,導致13日滬指跌2.8%,深成指跌2.97%。

利空能夠促使股價下跌的信息,如股票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惡化、銀行緊縮、銀行利率調高、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天災人禍等,以及其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促使股價下跌的不利消息。

(1)公司用股票錢買理財擴展閱讀:

利空與利多,從來就是一對歡喜冤家,勢不兩立還不說,有時還真假難辨。市場人士一般把利空分為實質性的利空,例如調高印花稅,就帶有政策調控的意味。而有的只是市場傳聞之類的利空,那就經不起考驗了,晚間有關方面人士一澄清,第二天股指就高開高走。

利多也具同樣的道理,也有實質性和非實質性之分,例如降低印花稅,就帶有政策鼓勵的用意,股指便會一沖上天,但也有傳說中的利多,一旦沒有兌現,不用說,所涉及的個股便跌跌不休。這種真假利空利多「騷擾」股市的例子,舉不勝舉。

多頭當然喜歡多出些利多,而空頭唯恐利空少了;多頭有時會利用利多出貨,也利用利空來吸貨;空頭也會利用利多反手打壓,真是一對股市中的活寶。

㈡ 如何應對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教你三招規避持股風險

對於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來規避這其中的持股風險呢?
雖然我們不能否認有一部分上市公司的確是從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出發,在監管規定之內,用自有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不過,多數上市公司是用資本市場募集的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
上市公司本來應當將募集資金投入到實體經濟項目中去,而現在大多投資了「金融產品」,明顯的讓資金「脫實向虛」,不是監管層想看到的,也利於上市公司的發展。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行為透露出幾點風險:
1、首先,上市公司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流向了「理財市場」,這違背了我們投資者的初衷。
2、其次,所有的投資均有風險,上市公司用投資者的錢買了「理財產品」,無非是將理財產品的風險轉嫁給了「買股票的人」。
3、某種程度上說,那些上市公司里的「理財專業戶」,是一種「懶惰」的投資行為,反映出公司高管缺乏進取精神。
通過美的集團騙局,投資者該如何應對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筆者在此提醒投資者,對於持有或有意購買上市公司股票時,
根據以下三點來應對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持股風險:
1、查看上市公式今年來發布的公告,看是否有發布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公告信息,同時要留意購買的金額大小;
2、查看上市公司上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以此來判斷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比重,同時關注是否有信披違規嫌疑;
3、通過上市公司公告、季報、中報、年報中的數據,結合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情況來判斷是利好還是利空,如果是大量購買就要提高謹慎了,畢竟凡事都有個限度,過度了就不好了。

㈢ 股票賬戶里多餘的錢怎麼理財

股票賬戶中的閑錢如果想要用貨幣基金來打理,需要先通過銀證轉賬,把錢轉到銀行,再通過銀行購買貨幣基金。當再次需要買股票時,就又需要先贖回貨幣基金,等錢回到銀行賬戶後再轉入股票賬戶。而股市裡的機會稍縱即逝,在這個周轉過程中如果錯過了好機會,那就得不償失了。
其實,對於股票賬戶里的閑錢,有一種更好的理財方式,名叫「國債逆回購」。「國債逆回購」的運作原理是這樣的:有一些金融機構持有國債,想要通過抵押國債來借錢。他們會給出自己想要借錢的期限,以及實時的給出自己願意付出的利率。這些數據都是公開的,所有股民都可以圍觀,如果誰覺得合適,就可以把自己的錢借給他們,而到了資金交收日,本金和利息會自動回到他的股票賬戶,不會影響老張的股票交易。
拓展資料
在任何一款股票軟體里輸入「國債逆回購」的代碼後,你就能查到這個時點某一個逆回購合約的「價格」。比如你輸入204001後發現,上證1天逆回購的「價格」是3.618。這個數字代表的是在這個時點,金融機構願意以年化3.618%的利息來借1天的錢。請注意,這個3.618%的意思不是這1天的利息是3.618%,而是這1天的年化利息是3.618%。想要計算平均每天的收益率,需要用逆回購價格,也就是這個例子中3.618%除以365,得到0.01%。
想要計算「國債逆回購」的收益,需要知道「價格」和「實際占款天數」兩個數據。先來看一下「實際占款天數」的計算。常用的「國債逆回購」合約有1天,2天,3天,4天和7天的,這個天數叫做「國債逆回購」合約的「名義天數」。但是,「名義天數」不能用來計算「國債逆回購」的收益,我們需要使用「實際占款天數」。關於「名義天數」和「實際占款天數」的對應關系實在是比較復雜,因為會受節假日的影響。與其把規則研究清楚,並且背下來,還不如在需要用的時候查一下。
那如何計算「國債逆回購」的收益。假設在周四以4%的價格申報1天的逆回購總計10萬元。根據上面表格,在周四申報1天的逆回購對應的「實際占款天數」是3天。那麼,這筆逆回購的收益應該先用4%除以365天,得到平均每天的收益率,再乘以3天,得到3天的總收益率,再乘以10萬元,計算最終收益。當然,最後拿到手的收益會略小於這個數,因為還需要扣除一些交易費用。

㈣ 如何用股票賬戶理財

券商理財產品也豐富多彩


股民可以在財達證券的股票賬戶購買多款理財產品和基金產品,其中理財產品分為股票型、混合型和固定收益型,起售金額1000元到100萬元,相當靈活。



類似的還有國信證券、安信證券、華泰證券、平安證券和廣發證券等多家券商的保證金理財產品。投資人只要和證券公司簽訂協議,券商就會自動抓取賬戶資金投資,資金按天計息,第二天現金自動歸還賬戶。變成現金提現時,只需要提前一天在電腦軟體上預約即可。如果出現賬戶的保證金余額不足時,閑置資金就會自動退出產品。


固定收益類產品受歡迎


今年下半年以來炒股沒收益,很多股民又開始把資金瞄向類固收產品,即收益率相對固定、風險極低的理財產品。一些券商推出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甚至遭到了搶購。省會一家券商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9月9日發行一款半年期的類固收產品,年化收益率約6%,投資門檻是100萬元。一共預備了5000萬元的額度,結果一個多小時客戶就預約了4.5億元。


除了類固收產品,在本輪大跌中表現堅挺的量化對沖類基金眼下也同樣炙手可熱。據了解,6月中旬以來的大跌讓大多數基金都損失慘重,唯獨量化對沖基金回撤率極低,不少都在6%左右,而今年以來累計的收益率也都達到了20%-30%,市場上排名前十的產品則在40%以上。


在震盪行情中,量化對沖類產品顯然更具備盈利優勢,其包含單一或幾個綜合的套利產品,如ETF套利、期現套利、分級基金套利等,往往風險較低,收益不如股票型基金,但熊市中又能遠遠超過普通類固收產品。某券商最近發行的量化對沖產品100萬元起售,200個名額,結果幾分鍾就搶光,和上半年陽光私募基金一樣火爆。


以上就是關於如何用股票賬戶理財的相關分享,希望對各位小夥伴們有所幫助哦!

㈤ 上市公司融資上市後為什麼又有充足的資金去購買理財產品而不是回購自己公司的股票呢

很簡單,他可能認為公司的股價不值這個數。
提起融資融券,應該有很大一部分人要麼是一知半解,要麼就是啥也不懂。今天這篇文章詳談的,是我多年炒股的經驗,一定要認真看第二點!
開始分析前,我有一個超好用的炒股神器合集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千萬不要錯過哦:炒股的九大神器,老股民都在用!
一、融資融券是怎麼回事?
說起融資融券,首當其沖我們要認識杠桿。例如,本來你有10塊錢,想買一些東西,這些東西一共值20元,我們的錢不夠,需要借別人的,這借來的錢就是杠桿,這樣去將融資融券搞清楚就很簡單,它其實就是加杠桿的一種辦法。融資就是證券公司借錢給股民買股票,到期返還本金和利息,融券,換言之就是股民將股票借來賣的過程,到期後立即返還股票給付相應的利息。
融資融券具有放大事物這一特性,會將自身的盈利放大,得到好幾倍的利潤,虧了也能將虧損放大非常多。由此可見融資融券的風險著實不怎麼低,如若操作有問題很有可能會造成巨大的虧損,由於風險很大,所以投資者也要慎重投資水平要求比較高,能夠緊握住合適的買賣機會,普通人達到這種水平有點難,那這個神器就特別好用,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來決定買賣的最佳時間,好奇的朋友不妨點擊下方鏈接:AI智能識別買賣機會,一分鍾上手!

二、融資融券有什麼技巧?
1. 利用融資效應就可以把收益給放大。
就比如說你擁有100萬元的資金,在你看來XX股票表現挺好,就可以使用你手裡的資金買入股票,之後可以聯系券商,將你買入的股票,抵押給他們,再去融資買入該股,若是股價變高,就可以獲取到額外部分的收益了。
就以剛才的例子來說,要是XX股票漲幅有5%,本來僅有5萬元的收益,如果想盈利不止這5萬元,那就需要通過融資融券操作了,當然如果我們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虧損也就會更多。
2. 如果你比較保守,想選擇穩健價值型投資,認為中長期後市表現不錯,然後向券商融入資金。
只需將你做價值投資長線持有的股票做抵押即可融入資金,進場變得更加容易,不需要追加資金,然後再把部分利息支付給券商即可,就可以取得更多勝利的果子。
3. 用融券功能,下跌也有辦法盈利。
舉例說明,例如說,目前某股現價20元。通過很多剖析,這只股可能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下跌到十元附近。接著你就可以向證券公司融券,接著向券商借1千股該股,以20元的價格在市場上賣出,可以收到兩萬元資金,如果股價下跌到10左右,這時你就可以根據每股10元的價格,將買入的股票再加1千股後,還給證券公司,花費費用僅需要1萬元。
那麼這中間的前後操作,那麼這價格差就是盈利部分。固然還要去支出一部分融券方面的費用。該操作如果沒有使未來股價下跌,而是上漲,那麼合約到期後,就要花費更多的資金,買回證券還給證券公司,因而帶來損失。
最終,給大家分享機構今日的牛股名單,趁還沒被刪前,快看看吧:絕密!機構今日三支牛股名單泄露,速領!!!

應答時間:2021-09-0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㈥ 上市後股民購買股票的錢公司可以用來投資項目嗎

老兄,你的理解偏了。
上市前,股民購買的發行的新股,是把股民購買股票(新股)的錢用來投資項目。這是事先約定好的,需要把錢放在專門的賬戶里,有中介機構監督,用於確定的項目。
當然,中途或資金沒有用完,可以通過程序,轉做他用,這也是慎重的,要說明原因,經股東大會認可。
上市後,股民購買的股票就是從其他投資者手裡轉賣給你的,只是轉手,為了滿足其他人退出而已。大家主要是賺差價,股票的經營與二級市場沒有資金的聯通了。
當公司需要新的資金投入新的項目的時候,可能通過新的股票發行得到,這時的購買新股,錢就流到公司,用來投資新項目。
新股又上市,還是再換手,進進出出,博取差價,周而復始。

㈦ 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對股民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上市公司里有閑置資金來購買理財產品,所以在這不見得是個好事情,因為一個上市公司什麼情況下他會去購買理財產品的,就是他把這些錢放在自己現有公司的主要業務方面去進行業務的拓展以及研發所帶來的利潤不能超過把這些錢放在金融業投資上面獲得的利潤的時候才會去做。

上市公司本身所做的研發投入過高,這有可能會導致公司短期內的利潤水平受到影響,市場上的反響可能會不太好,但這個無所謂,因為一個企業尤其是科技型的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這些核心技術不投入,前期研發怎麼可能形成,恰恰相反如果這個企業科研投入非常少,那證明這企業基本上就到頭了,早晚會被行業所淘汰,因為行業每時每刻都在發展,不投入前去研發就不會有新的成果,就會逐漸被拋棄。

㈧ 上市公司用發行股票集資來的錢,買期貨,股票之類高風險的金融投資違法嗎

這樣做違反相關規定。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規定:
「第三十八條募集資金應當有明確的使用方向,原則上應當用於主營業務。
除金融類企業外,募集資金使用項目不得為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借予他人、委託理財等財務性投資,不得直接或者間接投資於以買賣有價證券為主要業務的公司。」

㈨ 年報公布時間可以用股票買理財嗎

建議不要。一般來說,年報是對上市公司一年的經營成果體現,一般公司經營業績較好的好,在公布年報後都能迎來一個不錯的行情。
但是我們等年報出來後再買股票就已經晚了,那時股價就已經上去了,我們可以在上市公司發年報前買股票,可以通過之前的季度報告對該公司今年的業績成功有一定的預測,只要沒有重大的利空消息,公司的業績一般不會發生太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