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買賣 » 美國疫情應該買什麼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美國疫情應該買什麼股票

發布時間: 2022-12-12 23:50:07

㈠ 抗疫情股票有哪些

抗疫股票:泰達股份,奧美醫療,振德醫療,邁瑞醫療,復星醫葯,安科生物,華大基因,上海醫葯,天士力等等一些股票。抗疫概念:分為口罩,醫療器械,新冠肺炎檢測,疫苗等4部分。
拓展資料
一、股票不僅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而且是一種已簽發的所有權證書。是股份公司發行給各股東的一種證券,作為所有權憑證,以籌集資金,取得分紅和紅利。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它可以轉讓和交易。股東可以與其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應承擔公司經營失誤造成的風險。每一股代表股東對企業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個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二、同一類別的每一股代表公司的平等所有權。每位股東所擁有的公司的所有權份額,取決於其所持有的股份在公司總股本中的比例。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組成部分,可以轉讓和交易。是資本市場主要的長期授信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出資。
三、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 它是股份公司在募集資金時向其投資者發行的一種股票。 它代表其持有人(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 股份的購買也是企業業務購買的一部分,可以與企業共同發展壯大。該所有權是一項綜合性權利,如參與股東大會、投票、參與公司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股息差額等,但共同承擔公司經營失誤造成的風險。 獲得固定收益是投資者購買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股利分配是股票投資者固定收益的主要來源。
四、大多數股票的交易價格為:
交易時間為4小時,分為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兩個時段。 從周一到周五。
從上午9:15開始,投資者可以下單。 委託價格限於前一交易日收盤價的10%,即在漲停板之間。 9:25年前委託的名單在上午9點25分進行配對,得到的價格就是所謂的「開盤價」。 9: 25-9:30之間的委託名單到9:30才會處理。
如果您委託的價格在當前交易日無法成交,您必須每隔一個交易日重新登記訂單。
休息日:周六、周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布的休息日禁止交易。 (一般是五一國際勞動節、國慶節、春節、元旦、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國家法定節假日)

㈡ 美國股市為何在疫情下經歷了最慘的下跌後迎來暴漲

美股自疫情來,自高點跌了36%,目前反彈了25%,確實跌的夠多,而近期的反彈,相對A股,反彈是比較多的。美股目前的反彈並非是疫情好轉或者經濟好轉,而是來自貨幣寬松和經濟刺激。

東哥此前說了美股的下跌,疫情只是導火索,本質原因是美股牛市運行了11年之久,市場擔心牛市終結。從估值來看,標普500指數以及道瓊斯工業指數估值已經進入過去15年間的高位,達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後的估值水平。同時,美債收益率的現象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預示著美國經濟存在進一步衰退的可能。

而疫情使美國經濟進一步承壓,倒逼美聯儲加快降息的步伐,但是,降息只能緩解熊市的步伐,延續牛市的難度非常大。 最近一次可以與這次全球股市暴跌比較的是2008年,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這一次是否會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當下還很難判斷。

當前美股反彈並非是疫情好轉或者經濟好轉,而是來自貨幣寬松和經濟刺激。美聯儲持續放大招,承諾無限制地購買資產,幾乎堵上了所有的籌碼,當然還有最後一個大招就是一項2萬億美元刺激計劃協議!很快要來了,之前要求通過14萬億經濟計劃。後來美聯儲承諾無限制地購買資產,每天都將購買750億美元國債和500億美元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此計算規模總計6250億 美元),擴大貨幣市場流動性便利規模。

晚間美聯儲又祭出2.3萬億美元貸款,包括大眾企業貸款、市政流動性便利,垃圾債、連垃圾債都買上了。所以,放水和刺激的力度是非常大的。

但美國這樣無限制發債,利息還得起么?咱們弄個4萬億,很多年都沒消化完。最近全球股市反攻,是用錢砸出來的,無限制的印鈔票,但美股能再轉牛嗎?可能並不樂觀,因為水放多了,慢慢也不奏效了,降息只能緩解熊市的步伐,延續牛市的難度非常大。要見市場底,得經濟+疫情的雙重反轉。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下文散人闡述一下美股暴跌暴漲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利好(空)!

自3月份新冠肺炎襲擊美國後,美股就如同「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整個3月狂漲狂跌,24日前狂瀉30%;24-26日連漲三天,暴漲20%。其中,3月26日道瓊斯指數收漲1351.62點(6.38%)至22552.17點;而3月27日,三大股指均跌超3%,其中,道瓊斯指數下跌了915.39點,跌4.06%,至21636.78點。至此,美股已經創下了多項記錄,比如:兩周內經歷4次熔斷,這樣的場面就連久經沙場的巴菲特都表示,在他89歲的生命中從沒有一次見過這樣的場景。說到這里,散人認為美股熔斷尚未結束,還會再來。

美股「過山車」,也導致歐洲、日本和韓國等多個市場跟著「起舞」,狂瀉反彈,就連差一點站穩3000點的上證指數也受到牽連,上周五(3月27日)收漲至2772.20點。

為什麼單單一個美國股市的暴跌暴漲會帶來這么大的沖擊呢?而美股乃至全球的這次暴跌狂漲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下A股的情況。外資作為一個神秘的存在,一直被各大媒體譽為價值投資的典範,也被A股的投資者看作是A股市場的一個風向標,被譽為「聰明的資金」。這類資金,一旦流出就會被投資者們視為市場將要下跌甚至大跌,而一旦流入就會被視為市場將要上漲乃至大漲。這樣的心理效應,在眾多外資所喜歡的價值投資類股票(如中國平安、貴州茅台等)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通過將中國平安和貴州茅台等股票的走勢與道瓊斯指數對比,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它們的走勢非常相似,乃至如出一轍。

自從我國因高杠桿而導致2015年「杠桿牛」破碎後,大量的外資蜂擁般地沖到國內市場,大肆購買A股股票,從而開啟了一波長達3年的上漲。然而,2018年美股由於恐慌情緒四下蔓延,道瓊斯指數一路大跌,作為價值投資典範的中國平安等外資持有重倉的股票也不幸遭殃,高位「跳水」。

當這樣的情況再一次發生在2020年的時候,不禁讓人懷疑其中的原因。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後,全球的央行開啟了一波快速的量化寬松政策。由於有大量的資金流入市場,疊加上全球化的便利,以美國為首的資本,大量流入全球的資本市場,從而推高了全世界資產的價格。自2011年開始,我國允許境外機構投資者,在符合一定條件下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由於起步較晚,外資在A股市場上的體量不大,所以,上證指數整體上一直沒有被推高。直到2018年6月,眾多持股限制被取消後,外資才真正地成為A股的主力軍之一。根據國金證劵研究所的統計數據,2019年,境外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達到1.76萬億元人民幣,佔A股流通市值比重的3.96%,並且,持股多在上證50里。

近期,美國流動性的缺乏導致資本的快速流失,使得本應屬於避險資產的各類資產,被爭相恐後地進行拋售,以便保留現金。這也波及我國,截止3月25日,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出836億元人民幣,大量資金流出的股票為中國平安、貴州茅台和招商銀行等白馬股。不光是A股和港股,世界上所有新興市場都出現外資的瘋狂拋售。全球化使得世界相連相依,卻也使得世界經濟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隨時可能造成連鎖反應。

作為這次全球金融暴跌的「始作俑者」,美股可謂聚焦了全世界投資者的目光,美股的暴跌突漲何時才是個頭兒,一直是全球投資者最急切關注的問題。畢竟,股市穩定才有利於市場 健康 發展。

再讓我們從投行預測、數據顯示和高管購股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吧!

作為在美國投行佔有重要一席的高盛,於3月13日公布了一個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它對美國的標准普爾500指數,作出了預測:如果在2020年,假設企業利潤降低50%卻相對好於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表現,那麼,標准普爾500指數也將在2100點企穩,這代表了今年38%的總下跌。而高盛給出的今年表現最差的模型反映,如果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所引發後續的金融或經濟危機,參考2001年的互聯網泡沫和2008年的次貸危機,分別下降49%和57%,那麼,標准普爾500指數就會在1700點左右,也就是距2020年2月14日高點3393.52點下降50%。雖然看似悲觀,但是,高盛卻樂觀地認為,本次事件是突發性事件,並不具有任何的可持續性。同時,高盛的分析師Kostin大膽預測,到2020年年底,標准普爾500指數回升至3200點。3月27日,標准普爾500指數,跌88.60點,或3.37%,至2541.47點。

席勒市盈率是考察股市走向的另一個指標。所謂席勒市盈率(Shillers PE),是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自己創造的一種市盈率(本益比)指數。這種指數,以通貨膨脹調整利潤的10年平均數,來計算調整後的市盈率,從而克服了在利潤出現泡沫時市盈率失真而誤導投資人的情況。在席勒市盈率方面,美股的正常市盈率一般在15倍左右。可是,在這次美股股災之前,美股平均市盈率卻高達32倍,這個數字也是基本持平於前幾次互聯網泡沫、金融危機時的平均市盈率。在經過了這次股災的調整之後,該平均市盈率已經下降到了22倍。如果重回到正常的15倍,那麼,美股的正常位置正好在標准普爾500指數接近1700點的位置。

雖然目前的市場看似深不見底,但是,根據CNBC的報道,美國一些公司的高管卻已經開始大量地購入本公司的股票來穩定市場。Verdence Capital的投資人評論道:「當內部人士開始購買股票時,就說明他們認為自己的公司的價值被低估了」,正所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華盛頓服務公司(Washington Service)的數據顯示,在2001年和2008年的兩次經濟危機中,在市場下跌到一定程度後,就有一些公司的高管們開始增持自己公司的股票,當他們開始進行第二次增持時,通常意味著市場底部即將出現。

一陣秋雨一陣涼,枝吐綠芽報春歸。綜上所述,判斷美股何時穩定,總有眾多跡象提前預示。就美股來說,投行買入的預測、平均收益率的降低、企業高管回購自己公司的股票等等,都是市場企穩重要信號;

就A股而言,隨著美股的企穩,外資也將再次流入貴州茅台、中國平安等白馬股股票之時,就是A股穩定上升的重大吉兆。

此外,作為全球化的結果之一,以及美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重要影響力,美國股市的穩定,才是全球股市穩定的重要因素!

回答不易,感謝觀閱!

跌久必漲,漲久必跌,這是市場規律的使然,俗話都說反彈只是為了更好的下跌。

道瓊斯指數已經暴跌10000多點了,短期反彈暴漲也是必然的。目前美國疫情還這么嚴重,停工,停產,停止進出口,這些都停止了目前用什麼來支撐著股市,支持經濟?單純的貨幣政策,完全無法解決根本的問題,這種暴漲是沒有可持續性,所以美國根本問題,還是控制疫情,然後恢復生產,提高就業!這樣經濟才能逐步恢復,股市才能真正的好轉!

嗯,對於美股來說,做多做空都能掙錢,這或許正是其魅力所在,畢竟美元獨大,在洪流中,或者在潮汐間隙捕撈,以供日常食用,這也是靠水吃水的正常行為,記得筆者年輕時對日本文學里的趕海精神及經驗就甚感敬仰,作品名雖然一時記不起來了,但其中描述的日本人在惡浪頻繁時期,漁人為了求生而日夜侯待惡浪過後的捕撈機會,有時是滿載而歸,有時數日連蝦影都難見,還得與惡浪抗爭,躲避海浪無情的吞噬,其情其景不得不讓人佩服其漁人堅韌不拔的堅強韌性,筆者講述的看似與問題無關,不過在我看來,美股近期的反復走勢確實與我當時欣賞日本文學時的情景感觸極其相似,而當今美之疫情從某種意義上說,或許不會亞於惡浪,相信其中趕海者中也有不少熟悉海上生存的捕撈者,懂得選擇性的耐心等待,侯待反復無常的巨浪後,才會重拾生活,恢復正常風平浪靜快樂生活吧

㈢ 疫情對什麼股票利好

新冠肺炎疫情對疫苗、醫葯股利好。特別和疫情相關的疫苗、治療葯物都是利好。

㈣ 疫情股票有哪些龍頭股

分別有達安基因(002030)、昌紅科技(300151)、博暉創新(300318)、邁克生物(300463)、碩世生物(688399)等。其中疫苗的包裝瓶,龍頭股正川股份(603976),疫苗注射器概念天華超凈、楚天科技、三鑫醫療值得留意。
1、概念股是指具有某種特別內涵的股票,與業績股相對而言的。業績股需要有良好的業績支撐。而概念股是依靠某一種題材比如資產重組概念,三通概念等支撐價格。而這一內涵通常會被當作一種選股和炒作題材,成為股市的熱點。
2、概念股是股市術語,作為一種選股的方式。相較於績優股必須有良好的營運業績所支撐,概念股只是以依靠相同話題,將同類型的股票列入選股標的的一種組合。由於概念股的廣告效應,因此不具有任何獲利的保證。
拓展資料
一、中外概念
1、中國概念股是相對於海外市場而言的,同一個公司可以在不同的股票市場分別上市,所以,某些中國概念股公司是可能在國內同時上市的。
2、美國接受中國概念股的原因主要是中國的龐大市場的影響,是相當於投資中國公司,但這個原因主要是資本的利益取向,為了追求更高的投資回報,和政治無關。
二、重組概念
1、重組是牛市中永恆的話題,如果在重組前進入一些股票,往往能暴富,現今的海通證券就是當初的成都建投,三年漲50倍。重組股一般業績平平,但也有一些好的股票,有重組概念又有好的業績,如現今持有的雲天化。在下跌周期買入10個重組股,總有幾個可能會成功,那麼這種賭法也不失為一種炒股好方法。
2、新「國九條」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鼓勵市場化並購重組。不過,A股並購重組概念的光環不再,反而成為「高危險雷區」。並購失敗或遭到調查等則讓股民大為受傷,和佳股份重組失敗連續兩個跌停,市值蒸發近30億元;重組中的內幕交易頻繁扳倒上市公司高管,露笑科技、金豐投資等公司高管涉嫌內幕交易遭調查。
三、兩會概念
兩會的召開倍受關注的三大主題:民生保障主題,新興產業投資主題,體制改革主題 所涉及的相關行業盈利確定性會得到強化。


㈤ 當時美國放開疫情後哪幾個行業上漲

我總結了5大類可能在疫情中短期和長期受益的行業,與你分享。非學術研究或投資建議,而是從個人角度的觀察,也包含了對疫情生活的記錄,很可能有失嚴謹和全面,期待拋磚引玉,聽到你的思考。

第一類:健康防疫類

站在健康防疫最前線的行業,是新冠疫情來臨之後受益最直接最明顯的,基本上每天的新聞里你都能聽到它們的產品被提及。

生產防疫物資PPE的廠家:例如生產N95面罩的3M, Honeywell,疫情以來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國內早期曾經出現過各個省之間截流口罩的事情,更是在歐美各個國家之間上演,3M就曾經因為把口罩優先供給加拿大,而被美國媒體吊打。

生產清潔和消毒產品或提供清潔服務的公司:疫情期間,Lysol,Clorox生產的消毒濕巾,消毒噴霧,基本上在Amazon和Walmart都處於長期斷貨狀態。你如果能刷到一罐,可以說是你的幸運日了(但是不能喝啊)。疫情復工之後,公共場所消毒清潔需求會暴增,提供這類服務的公司也會從中受益。

相關的醫療器械公司:位於美國疫情中心的紐約州州長Cuomo在每日的疫情簡報上,有過一句名言:我一個月前對於人工呼吸機(ventilator)一無所知,而現在我做夢都在想它。除了生產呼吸機的公司,通用汽車(GM),Tesla都開始改造生產線製造呼吸機,也有不少初創公司都在進行呼吸機的修理再利用,或開發「分叉」設備把一個呼吸機變成2個到4個等。」

相關的制葯公司:不管是做抗體,做葯品,做診斷試劑盒,新冠疫情都會直接讓一批制葯公司受益。美國制葯商Moderna Inc.宣布已經交付首批新冠病毒疫苗,研究人員將進行第一批人體試驗。這一消息令公司股票直線上漲,CEO Stephane Bancel也一下子擠入億萬富翁的行列。

健康家電:例如空氣凈化器、除菌洗碗機、除菌洗衣機、消毒櫃、凈水器、蒸汽拖把,家用紫外燈,臭氧儀等與健康生活相關的小家電產品

第二類:生存「必需」品

這里的生存」必需品「,之所以打引號,是因為它並不僅僅包括傳統定義里的必需品,也包含在後疫情時代,可能被某類人群定義為「必須」的產品。

超市,食物,必需品:2月底3月初,美國政府開始正視疫情之後,美國人民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囤貨潮,而囤貨的首選就是價格便宜量又足的Costco。各地的Costco無不大排長龍,以至於Twitter上出現了一個著名的#costcocorona標簽。

至於屯的東西,從著名的廁紙,消毒紙巾,礦泉水,各種食物,酒水等,五花馬門。也有位大哥被拍到屯了四大盒杜蕾斯 - Twitter網友評論道 「we all have our priorities」 只能說我們各自有自己的優先順序。

在囤貨的品類里,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緊急食品(Emgergency Food),迅速買斷貨。美國的一個暢銷的戶外食品品牌Mountain House,到現在多種凍干食物仍然斷貨。這些食物的好處是不佔地方,保質期長達30天...不,月......不,年,30年......但是我看了一眼品類,什麼肉末義大利千層面,芝士馬克羅尼意麵,我還是多買兩罐梅林午餐肉和豆豉鯪魚吧。

「末日生存」產品:經歷美國疫情的過程中,也讓我發現了一個以前從來沒有關注過的人群,「末日生存者」 Doomday Prepper。簡單的說,這是一小群堅信地球會以各種方式毀滅並持續不斷做好准備的人。

國家地理頻道早在2012年就曾經出過一個紀錄片,其中有一集就講了這位叫做Donna Nash的大媽,認為世界很可能會遭受到一場類似於超級大流感的呼吸系統瘟疫,在家裡准備好了大量的防疫物資,並且全家老小會經常進行防疫演習。

這群末日生存者,早就准備好了應對瘟疫,地震,火山,戰爭,甚至外星人入侵。他們的准備程度不一,從最基本的家裡隨著存著一些罐頭食品,到最誇張的修建或購買「地下堡壘」Bunker,如遇緊急情況,可以鑽到裡面避難,入門級的掩體定價在6萬到10萬美元。這本是一個極其小眾的人群,兢兢業業為了小概率事件,做好完全准備,你可能覺得它們有點神經病。

但萬萬沒想到,新冠疫情就竟然給了他們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You never know,Donna Nash大姐的youtube 視頻下充滿了8年之後的2020年,全球各地網友的五體投地和膝蓋。據說許多生產地下堡壘的公司的訂單也都排到了明年。所以,我猜,末日生存市場會在疫情後大幅增長。

家防系統:由於疫情,很多人居家時間變長,並且出於經濟動盪可能引發犯罪上升的考慮,對於家庭安全系統的需求上升。所以,家防(Home Security)也是美國在新冠疫情中受益的行業。這里的家防是廣義的家防,比如傳統的家居安防系統ADT systems,智能門鈴 Ring,智能攝像頭Arlo等等。

美元店 :美元店例如Dollar General等向來被認為是在經濟下行期投資組合里的「安全牌」。實際上,不僅僅是這次危機,自2007年以來,尤其是在廣大中西部非大城市的地區,美元店非常流行,一旦開了美元店,老百姓超市就去的就越來越少。

據統計,美國07年到17年之間美元店新店開業數,是同期超市開業數的5倍,遠遠超過其他類型的零售業。說起來,算是美國版的下沉市場。

第三類:宅家生活類 (「Homebody」)

2020年3月中,美國各個州陸續頒布了「宅家令」,一向喜歡出去浪的美國人民也不得不開始了宅家生活。各種服務於宅家場景的產品和服務其實之前也都存在,受益於疫情使用量和普及度得到顯著提升。除了下面提到的,遠程醫療,移動支付等行業也有增長,這里不贅述。

線上娛樂:包含流媒體(Netflix,Youtube),短視頻(Tiktok),社交(Instagram,FB,Reddit, Nextdoor, Snapchat最近一次季報大漲40%),游戲(Nintendo Switch可是一機難求),虛擬現實 VR等等。別的不說,以我家為一個小樣本,加州3月中開始」宅家令「以來,我們家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

吃晚飯的時候全家一起在Youtube看盜月社吃播或《最強大腦》
白天兜兜糖糖做完了一天的功課後,玩半個小時Roblox
老孫吃完飯葛優躺在沙發上一邊看Tiktok一邊傻笑
下午我一邊跟著Keep鍛煉,一邊看Youtube里的Vlog
周末的時候,全家跟著Nintendo Switch 上的《Just dance》跳 《江南Style》
在家健身(Home fitness):2012年成立於矽谷的home fitness代表Peloton,以家用健身單車/跑步機+訂閱直播課模式,在短短幾年間迅速成長,用戶量達百萬級,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7月剛剛上市。

追根溯源,美國人民對於健身的熱情那是無比高漲的,家裡地方也大,還有人專門把車庫或地下室改造成家用健身房。隔離期間,我微信朋友圈裡都在秀廚藝,大家開玩笑等到都能炸油條了就隔離的差不多了;而我Instagram里都在發健身video,我覺得可能等到大家都可以burpee就差不多了。

這次疫情期間,除了Peloton之外,很多新產品和新趨勢也逐漸冒頭,比如說:

各大線下健身房和瑜伽館,紛紛通過Youtube Live,Instagram Live,Zoom開展每日線上雲訓練,有個別的還開始嘗試收費。Youtube上許多健身博主爆紅,比如你是否知道大明湖畔的帕女士(Pamela Relif);
更多的家用健身產品涌現出來,比如Nordic Track,除了動感單車,還有跑步機,橢圓機;比如Mirror:一塊類似穿衣鏡的設備掛在牆上,可以把家裡變成一間小的運動工作室,售價 1495 美元,內容側重瑜伽、普拉提和其他力量訓練,看著挺酷的。
而且根據調查,即使在疫情過去之後,很多消費者還會選擇在家鍛煉,所以這次疫情對於消費者的行為改變是很持久的,這對Home Fitness行業也是大利好。

線上學習:相比起國內K12線上學習疫情期間的大爆發,美國向線上學習的轉變顯得准備不足,熱潮也似乎來得並沒有那麼明顯。

從個人體會來說,國內很多學校都是當地政府統一採用已經商業化的線上學習產品,所以可以迅速鋪開。而我所在的加州,自2月份小學開始停課以來,老師們開始所謂的「緊急線上教學」,一直都是自己在出教學方案,發布在Google教室里,雖然有用到一些App和網站,和定期的Zoom的師生視頻,但是整體更多的是給學生傳達任務,讓學生自學,並沒有很好的實現線上「教」的部分。

其實美國一直都有給學生」在家上學「Homeschool的選項,當你選擇homeschool時,市面上有不少全的線上學校可以注冊參加。

疫情期間,我研究了其中的一家比較大的平台叫做K12.com, 也是一家上市公司。任何適齡的美國學生,都可以通過這家平台注冊當地的線上公立學校,而且是完全免費的,資金是由美國各個公立學區提供。注冊之後,它會給學生寄來筆記本電腦,課本,每個班級會有固定的老師,每天會有一小時到兩小時的線上真人教學時間,其他的時間需要家長幫助學生完成當天其他內容的學習,課程包含語言藝術,數學,歷史,科學,音樂,還有第二語言的選項,可以說是相當成熟了。

為什麼在疫情期間,美國不能大規模地使用這樣已經成熟的線上平台,快速鋪開線上教育?

電商,生鮮電商和外賣:疫情期間,可想而知,線下實體店遭殃,而電商迎來了一波高潮。下圖列出了電商銷售品類20年3月和19年3月的對比,除了意料之中的囤貨之外,你也可以從中看到美國人民隔離時期最為喜聞樂見的活動:做麵包,舉啞鈴,看電視,喂狗,拼拼圖...是不是天下大同呢?

另一個在疫情中極大受益的行業則是生鮮電商,其實Amazon Fresh,Instacart,Postmates,這樣的服務存在美國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和中國相比,一直增長不是很明顯,新冠疫情和宅家令給他們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助推力。

但是除了Amazon Fresh,其他的幾家生鮮和外賣服務,都是零工經濟的模式,依賴於普通人注冊成為送貨者,去超市人肉為買家購物結賬送貨。這種較為鬆散的組織,和國內自建倉庫的模式相比,在疫情下,出現了很多問題:

一是疫情嚴重時,送貨者人數不足,導致超市貨品充足,買家卻訂不到送貨時間;
二是和超市之間沒有協議和合作,如果超市要求排隊進場,控制賣場人數,送貨者需要長時間排隊,或者買家在App上選好的商品,會經常沒貨;
三是送貨者挑選貨品能力差別大,行為規范沒有保障,會出現替換的商品極其不靠譜;
四是送貨者沒有得到足夠的PPE防護,工資不高,已經組織了多次罷工。
個人長期還是看好類似於Amazon fresh,Weee,亞米這種從貨源到配送,打通整個供應鏈的生鮮送貨服務,也期待著新冠疫情能夠成為這項服務的加速器。

第四類:遠程辦公和基礎設施

遠程辦公是疫情後增長迅速的一類2B產品。在1,2月份的時候是國內的討論熱點,而到了3,4月份,成了美國的熱門。視頻會議軟體Zoom不必說,經歷了日活快速上億,又因為安全問題被推到風口浪尖,股價也是忽高忽低猶如坐過山車,但卻是極少數的疫情期間逆勢增長的股票之一。疫情期間,非常常見的景象是大人在Zoom里辦公,小孩在Zoom里上課,全家都住在Zoom共和國里。

遠程辦公不僅僅是視頻會議,也包含廣義的團隊協作工具如Slack,MSFT Teams,JIRA,Dropbox,以及針對某些人群和垂直行業的產品,例如針對設計師的合作工具Figma,線上白板工具Miro,針對開發者剛剛宣布小團隊免費的GitHub等。

雖然有些地區的宅家令結束了,但是很多科技公司宣布繼續在家工作,Slack宣布員工在家工作的磨合期剛過,效率提升,因此不會要求返工,Amazon最近更是宣布其員工可以在家辦公到10月2日。

可以預見,這一波遠程辦公對於未來的影響是深遠的,不僅僅限於如何讓員工可以在家工作,更是如下圖里Box CEO所言,如何把和客戶和供應鏈的互動線上化,電子化,讓整個公司運營可以自動化和數字化。

另外一類疫情中受益的2B產品,則是支持著整個需求旺盛的宅家經濟和遠程辦公的硬體和軟體基礎設施。

比如說通訊網路,音視頻雲如Agora,雲服務如AWS,以及某些SaaS平台。比如Shopify,作為支持了1百萬家網路電商的SaaS平台,疫情期間就經歷了超爆發的增長。其CTO發推說,現在每天都是黑五的流量水平,很快會翻倍,需擴容急招程序員中。

當所有人都在淘金的時候,賣淘金工具的往往穩賺不賠。疫情利好宅家經濟和遠程辦公,而這些產品背後的軟硬體基礎設施提供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第五類:新技術和「新常態」行業

上面談到的四類都是目前已經我們明顯可以看到的成型行業,而疫情也會讓一些現在非常小眾,甚至還不存在的新技術和新行業走到台前。我認為這里包含三類:

第一類,很多新技術,會因為新冠得到極大的發展和普及。

在新冠這樣一個大強敵面前,科學家和公司使出了各種可能的」十八般兵器「。舉例來說:新冠初期,當美國西雅圖有第一例輸入性新冠病人時,大家都記得為防止感染,動用了機器人醫生來治療和監測病人,而醫生則坐在隔離病房外操作;在疫情期間,美國面向華人的電商網站亞米網,和小馬智行汽車,合作試用了無人駕駛車送貨;英偉達開源了造價僅400美金的呼吸機圖紙;各國嘗試利用3D列印機列印呼吸機;大疆無人機在深圳被用於無人機送葯等等...

新冠疫情如果持續1到2年,可以想像會加速這些新技術應用在更廣闊的的場景里。不僅如此,也會有很多現在不存在的新技術,在機器人自動化,疫苗研製,AI葯物開發,人造食品,線上醫療,感染定位和追蹤等領域加速開發。

第二,要和疫情打持久戰,一些幫助我們應對疫情後新常態的行業業態也會應運而生。

這里可能會包含一些老業態的第二春,或者已有行業通過另一個方式實現。舉個例子來說,自從韓國發明了」Drive Through「 新冠檢測之後,各國都紛紛效仿。在美國,為了避免接觸,Drive Through外帶,Drive Through 電影院,也變成了新潮流。不僅如此,教堂沒法去,但是人們總得有地方懺悔,所以已經開始有神父提供drive through懺悔服務;維加斯和俄勒岡甚至還出現了Drive through脫衣舞俱樂部。

另一個例子,Airbnb早在16年推出了」體驗「產品,就是由當地人設計的獨特的小眾旅程體驗。疫情以來,Airbnb迅速上線了」線上體驗「,目前已經有50個體驗,售價從1元到40元不等。比如,花16美金,讓你可以和一小群人一起,去農場里看小羊,並學習製作羊奶乳酪,你願意嗎?

歸根結底,所有線下場景和人群接觸的行業都會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怎麼辦?這時候一條路是轉到線上,比如Airbnb的線上體驗, 一條路則是盡量」無接觸「, 比如Drive Through的脫衣舞俱樂部。這些嘗試,和推出無接觸外賣的飯店,推出VR看房和真人視頻看房的房產平台一樣,是線下行業在嘗試尋找疫情之下的生存之道。

很難說這些嘗試里,哪些會成功,哪些會失敗,但是不嘗試肯定是死路一條。

第三,疫情會嚴重打擊甚至摧毀一些行業,但是如果背後的用戶需求還存在,這些生態系統里的」空位「里 就會滋生一些新的機會。

舉個例子,疫情之後,本來就走下坡路的美國電影院更加是雪上加霜,即使疫情好轉,也可以預見很多人不會願意和陌生人坐在一個公共的密閉空間里。如果有一天,電影院不存在了,這個位置會是誰來補呢?視頻網站例如Netflix固然早已經搶佔了大部分,但是電影院還承載社交的功能。

之前看LadyGaga組織的全球公益演唱會的時候,我的幾個朋友就一邊開著Zoom聊天,一邊各自在全球各地看演出,這是一個很樸素的解決方案,但是就滿足和同時欣賞內容和私密交流的功能。

Netflix近期上線的Party 瀏覽器插件,就可以讓你邀請好友和你一邊看劇,一邊聊天,算不算是對電影院的社交功能的一種嘗試取代呢?

再比如說,很多B2B公司都以行業展會作為獲取銷售線索的重要渠道,在接下來的一兩年裡,線下大會都很難舉辦,那麼銷售們從哪裡去找線索呢?僅僅是把線下大會移到線上,很可能是行不通的。怎麼解決?嘗試做一系列的小規模講座,以內容取勝?考慮和客戶重合的其他2B公司合作,互換銷售線索?

阿里巴巴當年在非典之後,迎來了外貿電子商務平台的爆發增長。這一波新冠疫情對線下行業展會的打擊,會不會出現一個交換2B銷售線索的平台?那些從前辦行業展會的人,會不會轉型成為垂直行業的「超級連接者」,專門負責給公司和軟體供應商之間牽線搭橋?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底層需求在,這些疫情帶來的行業空缺肯定會被填上。只是填滿的方式,可能並不一定符合我們現在的想像。

不要浪費一場好的危機

新冠疫情,可能會徹底改變很多人和生活方式,許多行業的命運。但對於上面提到的五類行業,也可能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是疫情給這些行業帶來的幫助又是不同的,有的持久,有的短暫,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有的極為關鍵可能改變生死,有的卻是可有可無。

我把疫情對行業的幫助總結成兩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是疫情的影響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防疫物資和緊急食品的供不應求,最終會過去,所以是短期的;而消費者從線下零售店轉到線上電商購買,軟體產品轉向雲端基礎設施,這個趨勢在疫情之前已經開始,在疫情中得到加速,在疫情之後也會繼續,所以是長期的。

第二個維度是這個產品本身,目前是大眾產品,還是小眾產品。受益最大的產品,是那些有潛力成為大眾產品,但是目前只在小眾市場流行的。這類產品,有可能借勢跨過所謂的」鴻溝「,實現在大眾市場中的傳播。比如Zoom,Peloton,Instacart,都屬於這一類,right proct at right time in the right place,可謂幸運,這里可能有機會讓小公司突襲,誕生出新的巨頭。而如果本身已經是大眾產品,例如視頻,游戲,疫情固然可以帶來一波增長,但是這個增長幅度是相對小的,更像是火上澆油,也更偏向大玩家的游戲。

㈥ 新冠疫情利好什麼股票

新冠疫情利好的股票有:國際醫學,公司參股的北京漢氏聯合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重症新冠病毒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項目已經獲批通過,正式立項,這是全國第四個獲批的「幹細胞治療新冠病毒肺炎」應急科技攻關項目。從近五年扣非凈利潤來看,近五年扣非凈利潤均值為-1.47億元,過去五年扣非凈利潤最低為2020年的-6.485億元,最高為2016年的2.154億元。
格力電器:20年3月,推出新冠空氣凈化器,宣稱1小時殺滅99%新冠病毒,售價12000元;據悉,格力在武漢金銀潭醫院CT檢查室實地取樣,由中國科學院氣溶膠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實驗驗證,凈化後空氣中樣品新冠病毒核酸含量(Ct值39)比凈化前(Ct值36.4)大幅降低,病毒數量下降10倍以上,結果表明CT室空氣中99%以上病毒被殺除。從近五年扣非凈利潤來看,近五年扣非凈利潤均值為213.62億元,過去五年扣非凈利潤最低為2016年的156.0億元,最高為2018年的255.8億元。
拓展資料:
1、新冠疫情利好的股票還有華昌化工:公司參與投資的蘇州瑞華投資合夥企業(本公司持有基金份額10%),其參股的南京世和基因、實踐醫學已成功研發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從近五年扣非凈利潤來看,近五年扣非凈利潤均值為7760.4萬元,過去五年扣非凈利潤最低為2016年的-1.301億元,最高為2019年的1.900億元。萬隆光電:20年3月,公司擬生產新冠病毒相關測溫產品額溫槍。從近五年扣非凈利潤來看,近五年扣非凈利潤均值為1504.56萬元,過去五年扣非凈利潤最低為2020年的-676.6萬元,最高為2016年的4404萬元。
2、明德生物:公司測定儀包括免疫層析類QMT80全血化學發光CF血氣類PT1000及ST2000,除ST2000配套美國進口試劑使用外,公司儀器均配套公司的試劑使用,20年2月披露,正在申報注冊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可適用於市場上通用的熒光PCR儀器;20年4月,公司新冠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擬中選湖北省新冠病毒相關檢測試劑集中采購項目。從近五年扣非凈利潤來看,近五年扣非凈利潤均值為1.3億元,過去五年扣非凈利潤最低為2019年的2988萬元,最高為2020年的4.551億元。
3、聖雪萊 (002076):從總資產周轉率來看,2017-2020年分別為0.53%、0.3%、0.31%和0.4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第二批保護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企業,被列入佛山市首批疫情防控物資重點生產企業佛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公司研製生產紫外線殺菌燈近20年,參與起草紫外線殺菌燈國家標准。公司在紫外線殺菌燈領域擁有多項發明、實用新型及外觀設計專利。公司生產的紫外線殺菌燈在國內外及行業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4、威寧健康(300253):從總資產周轉率來看,2017年至2020年分別為0.34%、0.36%、0.41%和0.41%。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大魔園團隊,合作開發新冠肺炎AI助手,並提出為一線醫務人員提供診斷概率和臨床分類建議。
5、中醫葯(600056):從總資產周轉率來看,2017年至2020年分別為1.48%、1.33%、1.28%和1.25%。重慶西南葯業二廠批準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磷酸酯對新冠肺炎具有一定的診治作用。永泰科技(002326):從總資產周轉率來看,2017年至2020年分別為0.53%、0.53%、0.51%和0.47%。該公司尋求與 GILD.US 合作,在未來采購 Remdesivir 中間體 Reed。美國首例 COVID-19 確診病例在接受里德的葯物治療後迅速緩解。公司互動平台生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及相關中間體,公司已涉足新冠肺炎相關葯品的生產。

㈦ 新冠利好哪些股票

新冠利好股票永泰科技:從近五年毛利來看,近五年平均毛利為7.68億元,近五年毛利最低2016年為3.694億元,最高為9.785億元。該公司尋求與 GILD.US 合作,在未來采購美國首例 COVID-19 確診病例在接受里德的葯物治療後迅速緩解。公司互動平台生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及相關中間體。公司已涉足新冠肺炎相關葯品的生產。
萬隆光電:從近五年毛利來看,近五年平均毛利1.18億元,近五年毛利最低2018年為9148萬元,最高為143.7元2016 年為 100 萬元公司計劃生產COVID-19測溫槍。舒泰神:從近五年毛利來看,近五年平均毛利8.61億元,近五年毛利最低2020年3.476億元,最高2016年13.33億元。
1、公司及子公司德豐瑞申請bdb-001注射液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臨床試驗及bdb-001注射液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疾病的臨床試驗申請1月31日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受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BDB-001)注射液獲得杭州醫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央戰區總醫院倫理委員會批准。從近五年毛利來看,近五年平均毛利為4.24億元。近五年毛利最低的2016年為2.928億元,最高的2020年為5.108億元。4月20日披露,衛生部下屬的廈門奧迪邁克醫學檢驗公司在廈門承擔了部分COVID-19核酸檢測服務。公司所屬廈門麥考迪檢測所具有核酸檢測資質,是廈門市病毒核酸檢測定點機構之一。
2、華生生物:從近五年毛利來看,近五年平均毛利為9.81億元,近五年毛利最低2016年為3.103億元,最高為2.539 2020 年 億元。與蘇州愛博合作開發的新mRNA冠疫苗已進入臨床I期,新冠重組蛋白疫苗由子公司澤潤生物經銷。ST錦州:從近五年毛利來看,近五年平均毛利3.92億元,近五年毛利最低——2020年毛利22.46億元,最高2016年為19.64億元。「金葉飾品」品牌先後榮獲中國金銀飾品名牌、中國名牌、金銀飾品十強企業、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副會長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中國黃金協會會員、亞洲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亞洲中國品牌創新冠軍等。
3、萬福生物:從近五年毛利來看,近五年平均毛利為10.75億元,近五年毛利最低2016年為3.749億元,最高為19.4億元。2019年2月,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體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正式獲國家葯檢總局批准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成為首批正式獲批的COVID-19抗體點檢測試劑。魯泰A:從近五年毛利來看,近五年平均毛利為17.91億元,近五年毛利最低2020年為10.13億元,最高為人民幣2018年為20.18億。參股公司榮昌葯業2.91%在新冠疫苗研發方面進展順利,可能與一些跨國公司合作開展臨床試驗。

㈧ 疫情放開後哪些股票會漲

疫情利好的概念股有口罩概念、防護服概念、呼吸機概念、消毒液概念、疫苗概念等。其中口罩概念涉及的股票有中國石化、仁和葯業等等;防護服概念涉及到的有欣龍控股、北華股份等等;呼吸機概念涉及到的有魚躍醫療、邁瑞醫療等等;消毒液概念涉及到的有沈陽化工、氯鹼化工等等;疫苗概念涉及到的股票有中元股份、遼寧成大等等。疫情結束後,具體有可能會大漲的股票有:古井貢酒(000596)、捨得酒業(600702)、酒鬼酒(000799)、老白乾酒(600559)、貴州茅台(600519)、凱撒旅遊(000796)、廣州酒家(603043)、嶺南控股(000524)、錦江酒店(600754)、首旅酒店(600258)、雲南旅遊(002059)等。

拓展資料:

1.股票持有者憑股票從股份公司取得的收入是股息。股息的發配取決於公司的股息政策,如果公司不發派股息,股東沒有獲得股息的權利。優先股股東可以獲得固定金額的股息,而普通股股東的股息是與公司的利潤相關的。普通股股東股息的發派在優先股股東之後,必須所有的優先股股東滿額獲得他們曾被承諾的股息之後,普通股股東才有權力發派股息。股票只是對一個股份公司擁有的實際資本的所有權證書,是參與公司決策和索取股息的憑證,不是實際資本,而只是間接地反映了實際資本運動的狀況,從而表現為一種虛擬資本。

2.股票投資中,時常會出現股價真實的漲跌情況和預期的漲跌不相符的現象,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就可能無法獲得預期收益,甚至有可能遭受損失。風險指的便是實際收益和預期收益的偏差。風險可以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預期收益也稱期望收益,是指如果沒有意外事件發生時根據已知信息所預測能得到的收益。股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可由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描述,模型中的貝塔(β)反映系統性風險,阿爾法(α)反映非系統性風險。貝塔反映的是股票資產的收益對市場波動的敏感程度,或者稱為彈性。阿爾法反映的是股票的超額收益水平,阿爾法為正時為正向超越,阿爾法為負時,為反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