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買賣 » 賣出了股票下跌還扣錢么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賣出了股票下跌還扣錢么

發布時間: 2022-12-10 05:13:07

⑴ 為什麼賣出的股票已成交股價下跌還在扣我的錢

不過能的,只要你當天賣出股票成交後,該股票的漲跌跟你沒有任何關系,不會扣你的錢,也不會給你加錢,不過如你所描述的情況來看,在你當天賣出股票成交後,你賣出的這只股票還在下跌,你賬戶上這只股票市值也顯示在減少,是因為當天賣出的股票要在收市後才結算的。結算時安你當時成交價格,成交金額計算。

⑵ 買的股票跌了,每天會被自動清算,扣錢嗎

不會扣錢。只要你不拋售,那麼你賬上的錢還是原來那麼多,要是拋售了,那就要虧了。盤上顯示的只是股票當時的世面價格,價格偏離了你買的時候的價格,即出現了所謂的賺錢和虧錢。但是只要你沒有賣掉股票,那都是虛的,你賬戶上並沒有出現多或者少錢的問題。

⑶ 買兩百元的股票賠了還另外扣錢嗎

買兩百元的股票賠了還另外扣股票交易手續費。其他不扣。
簡介:
股票交易手續費就是指投資者在委託買賣證券時應支付的各種稅收和費用的總和。
通常包括印花稅、傭金、過戶費、其他費用等幾個方面的內容。
1.印花稅:成交金額的1‰ 。目前由向雙邊徵收改為向賣方單邊徵收。投資者在買賣成交後支付給財稅部門的稅收。上海股票及深圳股票均按實際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支付,此稅收由券商代扣後由交易所統一代繳。債券與基金交易均免交此項稅收。
2.證券監管費(俗稱三費):約為成交金額的0.2‰,實際還有尾數,一般省略為0.2‰
3.證券交易經手費:A股,按成交額雙邊收取0.087‰;B股,按成交額雙邊收取0.0001%;基金,按成交額雙邊收取0.00975%;權證,按成交額雙邊收取0.0045%。
4.過戶費(僅上海股票收取):這是指股票成交後,更換戶名所需支付的費用。由於我國兩家交易所不同的運作方式,上海股票採取的是」中央登記、統一託管「,所以此費用只在投資者進行上海股票、基金交易中才支付此費用,深股交易時無此費用。此費用按成交股票面值(發行面值每股一元,等同於成交股數)的0.06%收取。
5.券商交易傭金:最高為成交金額的3‰,最低5元起,單筆交易傭金不滿5元按5元收取。

⑷ 基金15點前賣出後,第二天基金跌了,為什麼還是按我沒賣出時的錢扣的

這個我來解釋一下吧!

基金買賣規則是T+1,第一個交易日下午3點之前賣出,第二個交易日按第一個交易日凈值確認份額。

以支付寶某基金舉例:2020.4.1(交易日)擁有某基金100份,早上9點開市凈值為1元,合計持倉金額100元,下午三點前全部售出,且當天交易日結束時基金下跌-2%,賣出後持倉金額就會變成0,4月2號下午3點之前會按賣出總金額98元(100*0.98)先進行確認,確認份額後當天98元就會到賬,但1號的虧損100*-2%=-2元仍然會在4月2號昨日收益中顯示,這個-2隻有過了2號(凌晨12點以後)才會消失。說簡單點就是1號賣出份額到賬後和1號收益顯示沒同步清零,這種現象很容易迷惑人,讓人誤以為是扣的第二天的。我不確題主說的是不是這種情況,反正我剛接觸支付寶基金時也有類似的疑惑,而且只有一個基金全部賣出時才會出現。

當然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一、交易時間或交易日弄錯了,是3點以後而不是3點以前,或是非交易日操作誤認為是交易日操作等。

二、手續費的扣除誤認為是收益扣除,支付寶基金未滿7天一般都有1.5%的手續費,很高的。

三、買的不是T+1基金,比如原油和美股相關基金一般都是T+2。

散戶玩股票基金建議多學習多觀察了解,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股市上喝上湯。

這是因為基金交易的規則導致的,交易型開放式基金採用 「未知價原則」 。

影響最終交易金額的因素有以下這些:

未知價原則帶來的計算誤差

正常開市時間,是周一到周五:9:30-11:30;13:00-15:00

這意味著,當天交易,必須等到第二個交易日才能夠確認份額,再過一天才能在賬戶中顯示賣出後的金額。

你這種情況,和轉天下跌或者上漲都沒有關系,只和賣出時那天有關。由於數據都在轉天進行核算確認,所以會產生計算數據不對的感覺。

所以,我們看到的數據是「滯後的」,必然帶來計算中出現不精準的狀況。

單位凈值和估值產生的誤差

有些朋友認為按照估值賣出就可以,這樣計算最終產生的結果前後會出現誤差。

估值,只是依據一個公允價值對整體資金和各種費用進行計算後,大約估算這支基金每份值多少錢,一個參照而已,但不是真正的基金單位凈值。

最終的單位凈值,才是系統中准確的數據。

但是准確的單位凈值,都會在第二天才完成系統的數據確認。因此,我們看到的單位凈值,都是上一個交易日的數據。

這會給一些投資者造成錯覺。

手續費問題

不同基金,不同收費方式。

有兩個費用,各類基金都有

1、管理費

2、託管費

A類和C類基金的收費模式。

1、A類是前端後端都收費。大資金申購有優惠,具體比例根據資金量確定。根據持倉時間長短確定贖回時的手續費,一般逐步遞減手續費,時間越長手續費越低,直至全免。

2、C類是後端收費。申購的時候免費,但是按照持倉時間計算銷售服務費,不同基金銷售服務費不同,具體情況可以參照基金詳情頁面查看。這筆費用賣出時進行計算,直接在賬戶中扣減。

不足7天加收1.5%手續費

這個費用,是為了避免頻繁交易專門設置的。所以頻繁買賣的投資者,不足7天的要支付高額手續費。7天從持有確認日開始計算,包括六日的時間。

以上這些費用,就是提醒大家 不要沒事頻繁交易。

綜上所述:賣出基金後的資金讓你感覺計算有問題,主要是因為以上這些原因造成的。因此,了解基金交易規則,就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制定有利的投資策略。(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基金的買賣規則

簡單來說,買入你只需要記住最關鍵的一個時間點——每天的下午3.00,因為基金不是實時的更新份額,而是每天3.00根據今天的表現更新今天的基金凈值。

舉個例子:你周二3點前買入,那麼會根據今天一天的表現確定你的基金份額,周3就能看到你買了多少份,如果你是支付寶買的,周4的0點你就能看到自己的盈虧。如果你周二3點後買入,那麼,你相當於周三3點前買入了。

至於賣出,同理可得,在3點前賣是按照今天更新的凈值賣出(雖然3點過後,每天的最新凈值基本確認了,但幾乎每個機構都會延遲公布,所以你在支付寶買的話就會發現每天9點左右今日收益更新)

還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基金持有不超過7天,一般會被收取高額手續費,1.5%。不要頻繁的買賣呀

基金買賣規則,支付寶的頁面都有,這里簡單說一下。

買入或者賣出,請記住要在這個時間點:三點前。一定要在這個時間完成操作。買入的基金一般在第二天確認份額,八點後陸續更新收益。更新的份額是根據買入當天的跌漲值計算的。

比如在支付寶購買基金,在三點前完成了買進。如果當天是跌得話,就按照跌後的凈值去計算你買入的應該有多少份額。賣出也是這樣的,當天漲到了多少就算多少賣出。但是,如果是三點後買進或者賣出就按照第二天三點前的凈值了。

由於每個基金管理機構都不是統一更新的凈值(收益),所以有時候會造成個人收入信息差。還有另外一點,每支基金買入都會有手續費的,一般是在0-0.15%;賣出的手續費根據你持有時間的長短來計算,不超過七天賣出收取1.5%的手續費,超過七天收取0.5%,一年以上0.25%。

所以如你所說的,賣出去了第二天還收扣費應該扣取的是手續費。

基金不是股票,無論買入賣出多少都只收取相同的費用,但是基金不同,你買入的越多,扣除的費用越多。持有的時間越短,費用越高。買基金還是好好拿著,不用像股票一樣的操作。

一般基金都是T+1日確認份額開始計息,T+2日收益到賬,且周末、節假日不算交易日。

例如在周四15:00之前買入一個基金,那麼周四為T日,T+1日則為周五。

賣出的時候也一樣,周四15:00之前賣出基金,那麼周四為T日。周五確認賣出份額是以周四的凈值來結算的,就是周五基金是跌的,對你來說也是沒有影響的。

由於周末基金不交易,所以周六周日任何時候賣出基金,都是按下周一的基金凈值來結算的,和下周一15:00至少賣出效果是一樣的。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基金持有時間少於7天,是需要收取1.5%手續費的。

基金在交易日當天3點前賣出,為什麼第二天仍扣費?

首先你要清楚知道,你購買的是什麼類型基金,不同類型的基金,交易規則不同,贖回到賬方式也就不一樣。

你說的15點前賣出,第二天基金下跌,為什麼還是按照沒賣出扣的錢,在這個點上,有可能扣除的是贖回手續費。


所有基金類型中,除了貨幣基金申贖0手續費,再者就是c類基金,有的持有時間大於7天免贖回費用,有的是持有30天後贖回免費用,其它類型的基金,持有時間大部分都要在3年左右才能免贖回費,因此,假如你贖回的基金非貨幣基金,持有時間也比較短,那麼第二天資金到賬後仍顯示扣費,則就是贖回手續費。


其次就是,你購買非T+1交易規則的基金,以支付寶上的基金為例,來看看混合型基金,交易規則T+1,今日是星期六(非交易日),若是在今明賣出,下周一受理,星期二就能到賬,星期一當天的漲跌幅仍和你有關系,星期二確認份額當日的漲跌就和你沒關系了。

再看FOF型基金,賣出規則為T+2,下周一(4月20日)若是在今明賣出,下周一(4月20日)受理,T+2日(星期三)確認份額,星期一/二當天的漲跌幅仍和你有關系,星期三確認份額當日的漲跌才和你沒關系了,到賬時間也是T+1,也就是星期四(4月23日)才能到賬。

再來看看圖三為QDII型基金,若是在今明賣出,下周一(4月20日)受理,T+2(4月22日)確認份額,星期一/二當天的漲跌幅仍和你有關系,星期三確認份額當日的漲跌才和你沒關系了,到賬時間為T+3,也就是星期四(4月27日)才能到賬。

FOF型基金,QDII型基金,這兩個類型的基金交易規則不是固定的,不同公司的基金,交易規則不盡相同,具體以基金頁面的交易規則為准,以上截圖僅舉例作用。

因此,交易日當天3點前賣出,第二天仍扣費的原因,第一,贖回手續費;第二,贖回非T+1交易規則類型的基金。

你好,關於題主問題《基金15點前賣出後,第二天基金跌了,為什麼還是按我沒賣出時的錢扣的?》

我們首先確定三點:

以上是我的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到你!

如果你還有什麼疑問,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基金買賣有它的特殊規則,在參與之前一定要看清楚買賣規則!

不管是買進還是賣出某基金,都要關注好一個時間點15點,也正好是股市收盤的時間。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在15點前賣出的,那麼就會以15點收盤時候的凈值結算,如果你是在15點之後賣出,哪怕是超過15點一秒,都按照第二天15點收盤時的凈值結算。

舉個例子:

某基金在當天15點收盤的時候凈值是1,那麼不管你在15點前是賣出還是買入,都按照1這個價格計算。假如你超過了15點,那麼按照第二天收盤的凈值計算。

一定要注意:基金的這一點跟股票還不一樣,股票的話,只要還沒收盤,不管買賣都以成交的時候的價格為准,可能某隻股票收盤的價格是5塊,但是你買入或者賣出成交時的價格是4.9,那就會以4.9為結算價格。

所以, 你說的問題一定是你感覺基金跌了,慌亂中選擇了賣出,想著以當時的價格結算。其實真正的結算價格是15點收盤時候的價格。

最後: 算是我的建議,基金不適合用斷線的思維來看待,不要看見跌了就慌忙賣出,看見漲了就去追漲。按照我的經驗,買入的時候最好是選擇基金某天下跌的時候進場,而且第一次進場算是試倉,倉位不宜太多。賣出也是要在漲的時候去賣出,而不是在漲的時候買進。

然後要想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也就是止盈止損點。比如獲利多少就撤多少。


這只基金在賣出的位置已經出掉一半,因為利潤回撤了20%,撤出來一半也就是意味著我把本金撤出來了,現在裡面全部都是利潤在奔跑。

我也是個普通的投資者,只不過是在合適的點位義無反顧的進場了,然後慢慢等風來。

這期間什麼最重要?兩個字:耐心!

基金交易,15點賣出了,第二天還是沒按我賣出傑價格計算,這是為什麼?大概有以下幾點

1.基金交易屬於T+1,也就是說,你當天15:00賣了之後,第二天15:00之後才會真的賣出 ,屬於交易T+1原則,當天賣出,第二天收到錢還要計算上一個交易日漲跌,所以要扣錢

2. 基金賣出需要手續費,0-1.5%不等 ,這也是為什麼你扣錢的原因之一,基金贖回需要手續費,具體要看交易規則和持有時間

3. 海外基金,比如美股,按照交易T+2原則, 也就是海外基金,當天15:00賣出,第三天才能生效哦


這下你知道為什麼要扣費了吧,仔細閱讀交易規則,才能更好了解基金,買賣都需要注意,而且基金是倡導長期持有的,超過一年就沒手續費了 [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

第2天基金跌了,其實是前一天跌的。當基金跌的時候,應加倉而不是賣出。 怎麼看到基金當天的漲跌是關鍵。

首先了解場內和場外基金的區別

場內基金,是指可以通過券商賬戶購買的基金,價格是由眾多投資者出價決定。

場外基金,是指從銀行、基金、互聯網平台(如支付寶)等購買的基金,價格是交易日結束後計算的基金凈值。

除了股票投資者,多數人都是通過三方平台購買的場外基金,而 場外基金的漲跌和凈值是前一天的,收盤後大概21點才會顯示基金當天的情況。

因此就會出現,15點前賣出基金,第2天基金顯示跌了,實際是賣出當天基金跌了。

如果像場內基金看到實時的價格一樣,看到場外基金實時的凈值,對於基金投資大有好處。

場外基金的凈值估測功能

像天天基金,支付寶等平台都提供了場外基金實時估值的功能。

而這個功能我猜測是根據基金最近公布的持倉股票信息,進行估算。會有一定的誤差,但誤差應該不會超過 1%,甚至更低。

通過凈值估測功能,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只基金當天的表現。從而指導我們的投資決策。比如,跌了就買一些,漲了就賣一些。

交易時間和成本問題

基金交易時間是上午9:30到下午3點。在支付寶等三方平台15點後買賣基金會算在T+1日。

T表示的交易日,而周末和節假日都不屬於T日。以15點整作為時間界限,15點前算T日,15點後算T+1日。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周五15點後提交的訂單會在下周一交易。(如果中間還有間隔假期,比如國慶,時間會更長)

為什麼會提到時間,因為時間涉及到贖回基金的費用。 以富國天惠成長為例,買入費用為0.15%,如果持有時間少於7天(以T+1日確份額為第1天,所有自然日包括節假日周末),賣出費用為1.5%。也就是說不管基金漲跌多少,賣出費用就虧損了1.5%。

怎麼避免這種賣出虧損? 一方面是持有基金時間超過7天,另一方面是先進先出的原則,可以賣部分基金。

先進先出,也就是說最先被買入的基金最先被贖回。比如10月8號,15號,22號,29號分別買入100元,共計400元,11月1日打算賣出,有300元贖回費用是0.5%,29號買入的100元,不足7天,贖回費用是1.5%。

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畢竟你持有7天不一定能獲得1.5%的收益,而不足7天贖回就要支付1.5%。

另一方面大家選擇的不是主動型基金,而是被動的指數型基金,費用會更低。申購是0,持有超過7天贖回費用也是0。

那指數基金運作不需要成本嗎?需要的非常低,只不過很低。管理費0.5%/年,託管費百分 0.1%/年,銷售服務費0.2%每年。平攤到每天的費用0.8% 365=0.00002192,也就是十萬分之二。

當然費用便宜只是一方面。 選擇主動基金,需要靠優秀的基金經理人幫你擇股賺錢。選擇被動指數基金,賺的是指數成分股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錢

最後總結一下, 買場外基金要關注看凈值估值,買入贖回需要注意成本問題。

⑸ 股票跌了要賠錢嗎

不用,股票跌了最多虧損本金,若股票下跌到投資者不能承受的范圍內,及時賣出即可,
拓展資料:
股票最慘可以虧到負債累累,當然虧到負數的發生在節前的情況之下;但如果全是保證金炒股最多虧只能到99.99%,本金不會全部虧完,一定還會剩下有一點。
因為炒股是高風險投資,因為股市是無情,股市跌起來連自己爹媽都不認識,而且下跌的時候;尤其當股票暴雷,或者股市發生系統性風險時候,股票將會大幅殺跌,股票資產大幅縮水。
除了投資原油虧到倒欠錢之外,其實股票也是可以倒欠錢的,那就是出現借錢炒股的現象,借錢炒股會把倒欠錢。
1、放大杠桿炒股的時候
2、融資融券炒股的時候
3、私下借錢炒股的時候
在股市如果出現這三種情況,用這些資金來炒股賭博,一旦踩雷或者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時候,就會本金虧完,還欠下一股債。
比如你有100萬資金,放大10倍杠杠,本金變成1100萬,用這1100萬炒股,當全倉買入一隻股票時候,只要一個跌停板就會倒欠金融機構10萬元,連續幾個跌停板就會倒欠幾百萬,所以炒股可以虧到負數。
什麼情況之下炒股只能虧到99.99%?
保證金炒股在股市永遠不可能虧完,一定不會虧到清零的現象,最多是虧到99.99%,再怎麼樣都還有一點渣出來,更不會出現虧到負數,負債累累的現象。
買入之後這只股票一路下跌,一直持股不動,直到這只股票被強制退市。
股票退市是炒股最大的虧損,但即使股票被退市,股價跌到幾分錢,1萬股同樣還有幾百元剩。
因為股票即使被強制退市,上市公司清理家產,也會得到分家產的錢,不會一分不剩的現象。

⑹ 股票錢跌光了還會再扣嗎

如果跌沒了,也就是意味著不會再去賠錢了,所以說你不要去擔心了。其實他會一直跌到你沒錢,但是當你沒錢,那他就不會再去扣了。股票其實是有著風險的,它會上漲也會下跌,所以這也是我給你的一個建議。一定要去看看你是否能承擔這個風險。

⑺ 股票本金虧完會再扣嗎分兩種情況!

隨著股市的日漸完善,國內持有股票的普通投資者也越來越多。盡管如此,股票仍然屬於高風險資產,尤其對於經驗不足的個人投資者。那麼股票本金虧完會再扣嗎?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一下。

股票本金虧完會再扣嗎
一、自有資金
如果投資者是使用自有資金買賣股票,那麼理論上本金是不會完全虧完的,就更不用說本金虧完再扣了。
股票大幅虧損一般出現在公司破產、退市等極端情況下。不過即便如如此,投資者所持有的股票。價值也不至於全部清零。
1、股票上市交易
只要這只股票還在A股市場交易,股票價格就不會下跌到0元,那麼投資者所持有的股票價值或多或少會存在,本金不會全部虧完。
股票價格的漲跌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一般會在一個周期循環往復,也就是說只要股票為退市,那麼股價就有漲有跌,一般沒有隻跌不漲的股票。
2、股票退市
如果股票退市,投資者所持有的股票份額是不會變的,而且仍有機會變現。股票退市前會有30個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期間股票仍然可以上市交易。
退市整理期滿後,股票會被摘牌,進入老三板進行交易。如果退市整理期未能將股票賣出,也可以通過老三板進行交易。
此外,退市企業也有可能通過公司重組申請恢復上市,退市前購買的股票也是可以再次交易的。
所以,使用自有資金投資股票一般是不會負債的,但遇到股票退市等極端情況,本金有可能大幅虧損。
二、股票配資
如果投資者通過配資公司借錢炒股,那麼在杠桿作用下虧損可能超過本金。雖然配資公司為保證自身利益會設置強制平倉線,但投資者除了要承擔股票虧損外,還要承擔配資公司利息等額外費用。
以上關於股票本金虧完會再扣嗎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⑻ 股票買100元跌了會怎樣100全沒嗎會不會在扣額外的錢

股票價格的漲跌,長期來說是由上市公司為股東創造的利潤決定的,而短期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而影響供求關系的因素則包括人們對該公司的盈利預期、大戶的人為炒作、市場資金的多少、政策性因素等。價值投資取決於投資者認為一隻股票是被低估或高估,或者整個市場是被低估或高估。

溫馨提示:
1、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相關產品由對應平台或公司發行與管理,我行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等責任;
2、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您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應確保自己完全明白該產品的投資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了解和謹慎評估產品後,再自身判斷是否參與交易。
應答時間:2021-12-1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⑼ 證券賬戶里所顯示的盈虧有沒有扣除交易費

證券賬戶裡面所顯示的盈虧分兩種情況,持股顯示出來的盈虧是沒有扣除交易費的,反之如果股票已經賣出不持股了,顯示出來的就已經扣除交易費了。

當股票還持有在證券賬戶,這里顯示的就是虛擬市值,這個市值會隨著股價的波動而變動的,裡面只包含買入股票之時的交易費,並沒有包含賣出之時的交易費,需要大家要知悉。

也許有些股民投資者會弄不明白,為何股票還持有在手裡面,證券賬戶顯示出來的盈虧沒有包含交易費呢?要知道炒股交易費包含印花稅、過戶費和券商傭金,這些交易費需要達成交易之後會自動扣除交易費的。

比如當你看好某隻股票的時候,用10萬元資金全部買入股票,證券賬戶顯示出來的成本會比買入價格要高,高出的成本實際就是交易手續費,而買入的交易費成本是平攤在持股成本之上,而買入之時是免收印花稅和過戶費的,只需要扣除券商傭金。

但是賣出股票不同,當你10萬元賣出股票的時候,會產生0.1%的印花稅,0.002%的過戶費,以及券商傭金,證券傭金每個證券賬戶是不同的;當你賣出股票達成交易的那一刻起,這三大交易費由證券公司代收,股民投資者賬戶顯示的是凈利潤。

舉例子

張三以10元買了1000股某股票,而張三的持股成本大約是10.01元,此時顯示的盈虧只包含買入股票交易費。

如果張三這只股票漲到11.01元之時,張三把這1000股賣出,毛利潤剛好賺1000元,但證券賬戶顯示只賺990多元,另外幾十元是已經扣除股票交易費用了。

總結上面的例子進行分析,股票還持有在手的顯示盈虧是沒有包含手續費,反之當賣出股票一股不剩的時候,顯示的盈虧是真實的,已經扣除股票買賣的交易費了,屬於你本次買賣股票的凈盈虧金額,希望所有股民投資者都要弄清楚這個問題的核心。

這是一個證券買賣的基礎問題,給大家普及一下相關的知識,我們每天打開證券軟體APP時,就能看到我們的持有證券市值的變化,以及賬戶總資產的變化,以及當日盈虧的變化。此時給大家可以明確告知,這都是一個沒有扣除交易傭金以及相關稅費的金額。就如同我們去工作時,公司同你簽署的工資一樣,那都是稅前工資,實際到手的工資是要扣除到社保公積金費用以及個稅之後的稅後金額。

尤其是我們看到的當日盈虧,其實最恰當的理解,它是一個模擬盈虧,也就是說,假如此時全部將持有的證券和基金全部賣出的時候,相對於當初的買入價格,所發生的毛收益,這些毛收益是不包括所有應該支付出去的交易費用的。那麼假如當日真的全部賣出時,最後的到賬金額才是賣出金額減去所有的交易費用之後的凈收入額,那麼此時拿這個凈收入額對比自己當初的買入價格,才能計算出真實的損益。

舉個例子吧:假如證券公司的交易傭金為萬分之3,買入某隻股票1000股,每股2元,那麼我們來算算盈虧的變化:

1.買入股票時,花的股票買入成本為2萬元,但是還有附加成本,如果是上交所股票,那麼還有交易結算費是每筆萬分之0.2為0.4元,深交所免受。印花稅現在也是免收。交易傭金為6元,則總支出成本為:上交所股票為20006.4元,深交所股票為20006元。

2.賣出股票時,假如以2.2元漲停板賣出,實際所得盈利可不是10%。再次強調,這10%僅僅時賬面盈利,實際盈利要比這個少呢。首先賣出之後,在「當日成交」中,顯示的是收入了2.2萬元,但是如果去到「交割單」頁面,就會將費用列出來,需要扣除哪些費用。其中:

A.交易所的結算費用::每筆是萬分之0.2為0.44元,上交所和深交所都要收取。

B.印花稅的費用:收取為1‰,為22元,上交所和深交所都要收取。

C.證券公司的交易傭金:收取為萬分之3,為6.6元。

那麼這樣計算,最後實際在交割單中顯示,投資者最終能夠獲得的資金為21970.96元。

此時對比實際盈虧,實際付出成本為:上交所股票為20006.4元,深交所股票為20006元。實際收入21970.96元,那麼上交所股票盈利為1964.56元,深交所股票盈利為1964.96元。

經過以上的計算,大家終於明白買賣股票的成本和收益的計算方式了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你在股票APP上每天看到的盈虧數字,其實是不包含交易費用和證券公司傭金費用的,那僅僅是供投資者參考使用的。

如果在電腦上的交易軟體上,在默認狀態下你所看到的盈虧是已經預估了的交易費用的盈虧(但是交易費率是券商預設的與你的實際費率並不一致),你可以自已情況進行設定。

這個盈餘應該是扣除交易費用的,

我們一買股票,賬戶里馬上就顯示虧損多少錢,其實這個虧損就是手續費,不過這個是扣買入的手續費,賣出的是沒有扣除的,因為你什麼時候賣出,以及賣出的價格是不確定的,這個費用無法准確計算。

比如你5元買入1萬元,結果你賣的時候,已經是500元一股,你一萬變百萬,手續費肯定就與五元不一樣了。

肯定沒有扣費用,當日贏虧是當天漲了多少或者跌了多少,來算贏虧了多少。除非賣完了沒有股票了,這時的虧贏才是扣了費用的。但是資產分析裡面的贏虧是扣了費用的,一般切此時時間都是前一個交易日。

如果是看證券公司app或者第三方炒股軟體綁定了證券賬戶可以看持倉盈虧,這是凈利潤,已經扣除印花稅和傭金。

⑽ 股票跌了是不是代表買股的錢就快沒了 如果不賣出還會不會在卡里扣錢

股票跌了只說明你買股票市值縮水,如果漲了是市值增加,不賣出股票一般不會扣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