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買賣 » 泡沫經濟股票能買嗎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泡沫經濟股票能買嗎

發布時間: 2022-12-08 01:38:58

A. 泡沫經濟

以下先舉歷史上有名的泡沫事件,再說泡沫經濟和經濟泡沫的問題哦~~註:這是我的1/3篇論文……

泡沫經濟與經濟泡沫

① 鬱金香球莖事件——歷史上第一次泡沫事件

1630年,荷蘭的一朵鬱金香花根售價是今天的76,000美元,而六星期後只值1美元——
1593年,一位荷蘭商人從康士坦丁(今,土耳其)進口第一顆鬱金香花根,並種植。由於此花為進口商品,因此一躍為財富的象徵,於是這個風氣由荷蘭擴散到德國。這時鬱金香正好染上花葉病,使鬱金香花瓣產生了一些色彩對比非常鮮明的彩色條紋或如火焰,於是染病鬱金香引起一股搶購風潮。從最初的鬱金香行家賞其美到投機分子炒作,交易市場形成並熱鬧起來,如同股市。
1634年,鬱金香熱潮蔓延至中產階級,後又為全民運動,家家戶戶都傾一家之產,只為買一朵鬱金香。1,000美元一個鬱金香球莖,不到一個月,就變為2萬美元。
最瘋狂的時候,1個鬱金香球莖=4噸小麥=1張床=4頭牛=8頭豬=12隻羊。
1636年,鬱金香在歐洲一些股市上市,有的設選擇權以降低投機者的門坎,使投機者可以買到幾分之一的鬱金香,於是價格又往上推,從本來購買一個月之內可獲利20倍,到透過選擇權獲利可放大100倍。
最高點時,一位大戶全數賣出;荷蘭政府開始採取煞車行動;土耳其大量鬱金香將抵達。鬱金香的價格開始下滑,六星期內下跌了90%,此時不管政府如何護盤都無力回天,鬱金香價格持續探底,許多股市交割無法完成,而荷蘭政府宣布這一事件為賭博事件,豁免交割,結束這一場瘋狂的鬱金香泡沫事件。

② 南海泡沫事件——歷史上第一次世界證券市場泡沫事件

「泡沫經濟」一詞即來源於此事件。
17世紀末,英國經濟興盛。然而人們的資金閑置、儲蓄膨脹,當時股票的發行量極少,擁有股票還是一種特權。為此南海公司覓得賺取暴利的商機,即與政府交易以換取經營特權,於是南海公司於1711年成立。
1719年,公眾對股價看好,促進當時債券向股票的轉換,進而反作用於股價的上升。
1720年,為了刺激股票發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資者分期付款購買新股的方式。英國下議院通過南海公司交易議案後,南海公司的股價立刻由129英鎊竄升至160英鎊。當下議院也通過議案時,股價又漲至390英鎊。於是投資更為踴躍,半數以上的參議員紛紛介入,連國王也不例外。股票供不應求導致了價格狂飈到1000英鎊以上。公司的真實業績嚴重與人們預期背離。
1720年6月,英國國會通過了《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許多公司被解散,公眾開始質疑,波及南海公司。
1720年7月起,內幕人士與政府官員大舉拋售,南海公司股價一落千丈,12月跌至每股124英鎊,南海泡沫破滅。
英國的財政部長在南海公司的內幕交易中,私賺90萬英鎊利潤。丑聞敗露後,他被關進了英國皇家監獄——倫敦塔。但是,那些不知情的投資人比他更悲慘。損失慘重的還有英國經濟和政府信用。

③ 華爾街崩盤——歷史上一幕最瘋狂的投機

1924年前,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一直在相對狹小的價格區間內窄幅波動,每當它超過110點,就會遭受強烈賣壓。
1924年底,股指終於突破這個界限。
1925年,股指躍升到150點以上。
1921年~1928年,股市非常蕭條,工業產值每年平均增加4%,而1928~1929年則增加了15%。通貨膨脹率很低,新興工業四處萌芽。樂觀主義越來越流行,再加上資金成本很低,大大刺激了股票投資者的投資活動。
1926年,短暫下跌後,股市月月創新高。這又煽動了更多的人通過經紀人現金貸款以買進更多的股票。隨著股民的增多,信託投資公司也隨之增加,人們基本上毫不懷疑這些公司的信用。其中最著名的是高盛公司,它於1928年出資成立高盛貿易公司(GsTc),這個公司很快就發行了1億美元的股票。
1929年2月7日,股票價格是每股222.5美元。
1929年9月5日,巴布森發表股市要跌60~80點的著名預言後,市場開始對巴布森的警告有了第一次反應。當天,道瓊斯指數就下跌了10點。幾天後,受到利好談話的刺激,買家重新入市,但股價沒有回到過去的高點。9月底,新的大跌開始出現,再反彈後沒有創新高,而且成交量與前次下跌比較大幅萎縮。
1929年10月21日,圖學家威廉•彼得哈密爾頓警告指數圖形走勢很不好。當天,市場垂直跳水,崩盤拉開序幕。
1929年l0月24日,人們聚集在大街上,流露出明顯的恐慌氣氛。事態已經明顯失去控制。恐慌迅速蔓延,隨後幾天股價連續跳水,市場似乎永遠無底。
1929年10月29日,在強烈的賣壓下,恐慌達到極點,1600萬股股票不惜血本逃了出來。
1929年11月13日,指數跌到224點才穩住陣腳。那些以為股票已經很便宜而冒險買進的投資者又犯了個嚴重錯誤。
1930年價格進一步下跌,直到1932年7月8日跌至58點才真正見底。工業股票跌去原市值的85%,而高盛公司的投資證書不到2美元就可買到。

上述3次歷史泡沫事件,促成了泡沫經濟。泡沫經濟,在《辭海》(1999年版)中被釋義為:「虛擬資本過度增長與相關交易持續膨脹日益脫離實物資本的增長和實業部門的成長,金融證券、地產價格飛漲,投機交易極為活躍的經濟現象。泡沫經濟寓於金融投機,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最後必定泡沫破滅,導致社會震盪,甚至經濟崩潰。」
但是泡沫經濟並不能與經濟泡沫完全等同。經濟泡沫可以導致泡沫經濟,但並不是泡沫經濟的充分條件。
經濟泡沫是市場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經濟現象,即經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非實體經濟因素,如金融證券、債券、地價和金融投機交易等,適度經濟泡沫,對活躍市場經濟有利。只有當經濟泡沫過度膨脹,嚴重脫離實體資本和實業發展需要的時候,才會演變成虛假繁榮的泡沫經濟。所以,既要承認經濟泡沫存在的客觀必然性,又要防止經濟泡沫過度膨脹演變成泡沫經濟。經濟泡沫長期存在,一方面有利於資本集中,促進競爭,活躍市場,繁榮經濟。另一方面,經濟泡沫中的不實因素和投機因素,又存在著消極成分,可能會腐化人們的思想。
而一旦形成泡沫經濟後,則經濟泡沫隨時可能破滅,將會導致經濟崩潰、人心潰散、政局動盪。17世紀末18世紀初,「密西西比泡沫」出現在法國,與蘇格蘭人約翰•勞有直接關系。他誕生於銀行世界,憑借對這方面的興趣與知識,以及一顆想要證明自己和強盛歐洲的心,讓曾瀕臨經濟危機的法國盡享繁榮,而最後卻出現信用危機,讓法國一貧如洗。
下面這首諷刺詩就出自當時的法國:
星期一,我買股票去,
星期二,我賺了幾百萬,
星期三,我買傢具,
星期四,我買好衣衫,
星期五,我跳舞去,
星期六,我進了乞丐收容站。
約翰•勞自己也是受害者,受了非理性投資者們的反作用力。他去世時的處境非常悲慘,而人們卻將責任推在他一人身上,連他的墓誌銘上都寫著:
「這里長眠著那個著名的蘇格蘭人,
他的計算技巧無人匹敵,
他用簡單的代數規則,
把法國變得一貧如洗。」
泡沫經濟不是一出獨角戲,若沒有當時法國政府一些不當舉措,若不是當時非理性投資者的貪得無厭,約翰•勞一人是沒辦法上演這初悲劇的。

B. 股市泡沫對經濟有什麼積極影響

么叫做泡沫,就是價格偏離價值,已經到了很危險的地步,已經到了很危險的地步,已經離開了基本面了。
泡沫實際上是由兩股力量形成的,一股力量呢叫做非理性預期,另外一個就是資金。
什麼叫做非理性預期呢?就是說,我不看道瓊斯指數股里邊這個盈利的情況,我也不看美國的經濟情況,我也不看世界的經濟情況,我就是有一些說不清楚的原因,我認為它能漲20%,那你會怎麼做呢?你趕快買進,但是當你一買進,當所有人都這么想的時候,當所有人都去買的時候,道瓊斯還真就漲上去了。所以由這種非理性預期驅使的資金流入到股市裡面把股市推高,這種推高反過來印證了非理性預期,反過來印證了非理性預期,所以呢就使得這種非理性預期變得好像理性化了。因此,它更堅信不疑了。他說還能漲,繼續往裡投,果然它就繼續往上漲。但是這個時候我們知道價格已經越來越偏離價值,越來越偏離價值了。那麼這個時候泡沫就形成了。 泡沫的一個明顯的標志啊,就是說它的股價跟它基本面脫節,跟公司本身價值,公司價值是什麼呢?就是它未來的盈利能力,這個未來的盈利能力怎麼來算呢?很難算,很難判斷。過度的泡沫會導致股災,股災又會使經濟崩盤,股市歷史周而復始地講述著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於是,1933年至1934年間,《證券法》、《證券交易法》等一系列規范市場行為的法律在美國相繼出台。它們作為股市的守護神,成了抑制股市泡沫最為有效的武器之一

C. 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指的是資產(股票、房地產)價格超常規上漲為基本特徵的虛假繁榮,即在一個連續過程中大幅度上漲,使其市場價格遠遠超過它實際代表的價值。簡言之,泡沫經濟是指虛擬資本過度增長。

泡沫經濟存在一定的利與弊,一方面,有利於資本集中促進競爭活躍、繁榮經濟;另一方面,泡沫經濟中存在投機因素,容易導致資產價格波動幅度過大,造成市場秩序混亂、社會動盪等不良危害。

泡沫經濟的三個階段

泡沫經濟可分為三個階段,既泡沫的形成階段、泡沫的膨脹階段、泡沫的潰滅階段。

泡沫經濟的產生根源:

虛擬資本(Fictitious Capital)是以有價證券(包括股票、債券、不動產抵押單)等形式存在的,能給持有者帶來一定收入流量的的資本。

現實資本(Actual Capital)就是以生產要素形式和商品形式存在的實物形態的資本。

在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的運動中不會出現泡沫,因為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的運動都是以實物形態流量為媒介,並進行和其相對應的流向相反、流量基本相等的貨幣形態流量。因此人們認為泡沫經濟產生於虛擬資本的運動,這也是泡沫經濟總是起源於金融領域的根源。

此外,作為不動產的土地,其特殊的價格構成使土地資產成為了一種具有虛擬資本屬性的資產,同時金融業與房地產業的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使得每次經濟泡沫的產生都必然伴隨著地產泡沫的破滅。

D. 泡沫經濟時代百姓應該如何理財

怎麼理財是大家一直都在聊的話題,市場上你能搜到的理財方式和理財產品都實在是太復雜了,今天我們就簡單點,把我覺得最好的理財方式和理財產品分享給大家!
目前有一門基金課程我覺得非常不錯,推薦給大家,大神們專注基金投資多年,年化收益可達15%:僅限50人!點擊參加《基金訓練營》,跟投高收益基金!
下面進入正題
1. 股票--高收益型理財產品
不需要准備太多本金,只需要去券商那裡開個戶,就可以進入到股市的。股票的刺激想必大家都知道,因此投入資金最好別超總資產的20%,炒股不太適合理財新手,因為風險有點偏高,想要系統的學習太浪費時間和精力了,不然就只能當韭菜。
2. 基金——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兼備的理財產品
基金的資金是直接放在銀行託管的,很有安全感。同時基金有專人管理,比起自己在股市抓瞎要方便、穩定很多。基金10元起賣,價格非常親民,投資種類也不會集中在一個品種上面,風險很低。投資基金的時候,人們最看重的一點就是:基金流動性強,贖回很方便,不用擔心錢被套牢。
大部分人都挑選到了比較菜的基金,所以收益不多,跟投那種多次在基金上有大收獲的投資達人,可以獲得比較長遠的收益:限時福利!點擊參加《基金訓練營》,高收益基金已流出。速度跟投收益可達15%!
3. 國債——門檻低,安全性高,流動性較差的理財產品
國債的優點有很多,首先它只要100元就能買;有著高安全性是因為發行主體是國家,而且一年還有4%左右的收益。國債在提現的時候有0.1%的手續費,而它屬於長期投資,所以不建議提前兌取。
綜上所述,理財最合適的產品還是基金,普通人理財在投資過程中都有三個不利的點:不專業、沒時間、錢不夠。假如投到一隻給力的基金,這些問題就能完美解決。想投資高質量基金,就來看看基金訓練營:點擊參加《基金訓練營》,基金投資能躺贏!

以上是我對《泡沫經濟時代百姓應該如何理財》的回答,望採納~
點擊文中鏈接了解理財訓練營,讓你在理財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E. 炒股是不是泡沫經濟最後買的人買單。

你好,炒股不屬於經濟學范疇。
炒股長久來看,想賺錢是企業盈利越來越多,企業發展越來越大,然後大家共同掙錢。
並不是最後買的人買單,這只是狹義的說法。

F. 世界各國在其泡沫經濟時期股票市場的市盈率數值

香港證券市場是1949年以後一部分內地資金的轉入才逐步發展起來的,但市場狹小,銀行信貸是各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營業額410萬美元(約3200萬港元),1967年8月31日恆生指數曾降至58.61點,香港證券交易所曾兩次停市10天。1968年香港經濟增長,使證券市場成為地方實業重要的資金來源,1969年平均月營業額2720萬美元(約2.12億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月17日遠東證券交易所開張。1971年9月15日金銀證券交易所開業,1972年九龍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開業,在如此狹小的地區擁有四個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見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發展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港英當局和中外財團的投資迅速增長。1972年香港四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種,當年上市的就有98種,成交額達到43.397億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額達到482.17億港元,比1968年增長了53倍,總市值達到了1734.5億港元。在這期間香港股市也經歷了1973年和1982年的兩次暴跌。

70年代香港證券市場的迅速發展,使證券交易所擠滿了家庭婦女、保姆和小販,每周都有新上市的股票,由於忽略了證券交易的基本法則,一些股票在市盈率100倍以上的價格上交易,使恆生指數從1970年的211.9點暴漲到1973年3月的1775點,交易所對風險毫無准備,終於發生了暴跌,到1974年12月恆生指數跌到了150點。從1972年起香港證券交易委員會採取了一系列的規范化措施,並在1974 年提出四個交易所合並的設想,1977年形成統一的證券交易所取代原來的四個交易所的工作有顯著的進展,建立了由證監會牽頭並由四個交易所代表組成的工作班子。1980年7月7日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冊。1978年以後由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極大地促進了香港的進出口和轉口貿易,香港房地產興旺,恆生指數又恢復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達到1810點,成交額達到957億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寧事件和撒切爾夫人訪華引發的所謂「信心危機」發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恆生指數跌至750點。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公布,人心穩定,恆生指數又上升到1200點。

1962年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公開發行股票公司21家,其中上市公司18家,上市股票25種,面值54.9億新台幣,總市值為68.4億。1967年編制了台灣證券交易所加權指數,1968年加權指數為111.75點,1973年由於紡織品出口激增,證券市場活躍,指數曾達到514.85。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又導致指數暴跌至188.74點,以後四年的指數一直在200—300點徘徊,1978年隨著經濟的恢復指數上升到688.52點,1979年至1982年指數在400—500點區域內波動。台灣股市的狹小是因為大多數民營企業是傳統家族式經營,不願意發行股票便股權分散,從而使原有股東的利益受損。股市的交易制度不健全,投機性強,良好的公司也不敢貿然從股市上融資。
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納為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的正式成員,開始向國際金融市場邁進。當時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證券330種,其中260種是普通股票,21種是認購權證,7種是公司債券,1種是政府債券,36種是單位信託,5 種是優先股。1987年恆生指數接近4000點,但由於美國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災,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點,1990年重新恢復到3500點。90年代香港股市雖然也受到各種外界影響,但搞風險能力較強,1992年恆生指數曾達到12000點,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550隻股票,其中包括綜合企業、航運貨倉、酒店飲食、金融投資、地產建築、零售傳播、電子玩具、工業和公用事業九類,此外還有基金16隻,認股權證36隻,中國H股22隻,共624隻。

台灣股市80年代初的加權指數在400至500點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點,此後幾乎是翻倍的的增長,1987年達到4673點,1988年8789點,1989年10773點,1990年12495點,終於暴發了一次暴跌,從90年2月的12682點跌到10月份的2485點,跌幅達80%,到年底又回復到4530點,當時的355家證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損失。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4683

G. 什麼是泡沫經濟

虛擬資本過度增長。
泡沫經濟是指資產價值超過實體經濟價值,容易喪失持續發展能力的宏觀經濟狀況。泡沫經濟往往受到許多投機活動的支持,由於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持,他們的資產往往容易破裂,因此被稱為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往往伴隨著商品價格的起伏,但泡沫經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商品價格波動,而是指在社會資本過度集中和同一商品的重復銷售導致過度投機之後,商品價格從商品價值發生根本性變化。

H. 炒股是不是泡沫經濟最後買的人買單,請懂的老師解釋一下謝謝了。

炒股並不是經濟泡沫,只是經濟的晴雨表,大家享受經濟帶來的,紅利

I. 什麼是泡沫經濟

你願意出多少錢買一束鬱金香?

幾美元?一百美元?

如果是一百萬美元呢?

我想應該不會有人買吧。

經濟會持續不斷經歷著繁榮和蕭條。當我們等待下一場狂熱開始,下一個泡沫破裂的時候,為自己買一束鬱金香花吧,以平易近人的價格享受這個,無需賣腎哦!

J. 請教一下關於房地產、股票等泡沫經濟的問題

問題很大。簡單回答。

房地產為什麼能拉動經濟。因為能大量拉動投資與消費,帶動建材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提高國民生產總值。

股票為什麼能拉動經濟。最重要的一點,股票市場的出現加快實現了資本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金向行業優秀企業集中,並產生上規模的超大企業,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因為股權的分散降低了廣大股東的風險。(不過中國的股市不是這樣講故事的。)

為什麼說泡沫經濟容易破滅。要明白的基本點是供求決定價格。如果對房產、對股票的預期很高,供不應求,導致價格過高,偏離實際價值,或者公眾預期忽然降低,泡沫破滅的幾率就很高。現代宏觀經濟管理能力在不斷提高,杠桿手段逐步科學完善,經濟危機的周期有所變化,但沒有辦法絕對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