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親們!!!請教一下關於電子商務的案例分析題~~~eBay公司是什麼樣的電子商務模式為什麼
eBay 是一個從 C2C 模式的公司開始,現在慢慢(自己希望)轉化成 B2C 的商務模式,實際上,上面的賣家都算是專業賣家,已經可以依靠eBay養家糊口,甚至聘請員工處理業務的專業團隊了,零散式偶爾來賣東西的賣家已經非常少了,因為eBay本身對賣家的要求比買家要求高,需要很多復雜的認證手續。
相比國內淘寶來講,eBay是對推廣大包大攬,任何賣家都有機會成交,因為他是靠成交費生存的網路平台,而淘寶上的平台是免費的,淘寶賣家如果不向淘寶交費,幾乎沒有什麼機會有業務成交,淘寶主要收取的費用就是推廣的費用,eBay雖然也有類似收費,但基本上對賣家都是相對平等的。
eBay對賣家的要求也非常嚴格,投訴率高的賣家可能失去商品展示的機會,甚至遭到封殺。
eBay對買家比較寬松,投訴必定受理,甚至可以在買家收貨後不滿意退款給他,當然這些都由賣家來承擔。
eBay上的商品幾乎應有盡有,還有其他一些專業的市場,如汽車平台,房地產平台,除了商品銷售平台外,她還收購了著名的payPal公司,一個專門監管買賣雙方交易資金的平台。另外還有Skype即時通訊工具等等配套的軟體互聯網企業。
他的主要商務模式還是培育買家和賣家的一個商品市場,賺取成交費的一個專業市場。
㈡ ebay 24級別是senior engineer 3嗎
這個不同等級不同的公司劃分是不一樣的,ebay24級已經很厲害了,應該和你說的senior engineer 3 也差不多。
Offer比較,騰訊8級,ebay 24級。薪資差不多。都是55+,騰訊是每年7萬股票,ebay是每年8萬多的股票。薪資上ebay base高一點
Facebook有一些不同級別的Engineer,如果求職的同學不僅僅是找Software Engineer的工作,那可以看Enterprise Engineer這個工作。還有一種是Proction Engineer,這一類級別代碼寫的不多,只是寫一些腳本,例如有些Proction出了問題,他們會首先去解決,然後之後跟Engineer合作。有很多Team都有自己的Proction Engineer。Proction Engineer的面試差不多會考三輪演算法,一輪Design,一輪Behavior。它的演算法會比Engineer演算法簡單一點點,但是差距不會太大。還有一種是Solution Engineer,Solution Engineer的面試會在Onsite階段讓你做一個App的Demo,這和Assistant Design差不多。所以Facebook有很多種不同的Engineer類型,求職的同學可以多去看一看,多去投一投不同的簡歷,這樣機會就更多。
㈢ eBay在美上市的時候股票發行價是多少發現量是多少
eBay1998年9月IPO350萬股,發行價格$18,7個月後再次發行650萬股新股,發行價格達$170,兩次發行中間還進行了1:3拆股
㈣ ebey什麼意思
ebey沒有,eBay有一個。簡單說來就是外國的網路購物的網站。知道淘寶不?就是寨的它。
eBay 公司成立於1995 年9 月,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網路交易平台之一,為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提供國際化的網路交易平台。eBay.com 是一個基於互聯網的社區,買家和賣家在一起瀏覽、買賣商品,eBay 交易平台完全自動化,按照類別提供拍賣服務,讓賣家羅列出售的東西,買家對感興趣的東西提出報價。 超過九千五百萬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eBay 會員,在這里形成了一個多元化的社區,他們買賣上億種商品,從電器到電腦,到家居用品,到各種獨一無二的收藏品。eBay 還有定價拍賣模式,買家和賣家按照賣家確立的固定價格進行交易。eBay 一成立就開始盈利,從1998 年股票上市開始,eBay 股票一直是納斯達克前十名之一,眾多投資者都看好它的盈利模式。
㈤ 阿里巴巴美國上市後實際控制權在誰手上
還是在馬雲手裡面,軟銀跟雅虎雖然股份比較多,但馬雲選擇在美國上市就是為了避免管理層控制權落入他人手中.
阿里巴巴採用的是二元股權結構,以小控大,為了避免股東干擾,公司管理團隊可以不因股份大小在運營制度上受大股東影響,阿里之所以放棄在香港上市就是因為香港要求同股同權,不允許擁有大部分股權的股東不能制定運營制度。再者,根據阿里巴巴與雅虎2012年達成的協議,阿里巴巴有權在IPO之際回購雅虎持有的剩餘24%股份的二分之一,即12%。但回購前提是阿里巴巴需要在2015年12月之前完成上市。
_ 揭秘阿里巴巴的掌控權在誰的手裡?
_ 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內部有很多股東,而其中比較大股東就有軟銀,而軟銀的大老闆大家也不會陌生,那就是孫正義,於是有很多人會說馬雲是在替孫正義打工,其實不然,那麼阿里的實際掌控權在誰的手裡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_
_ 1、先來說說阿里巴巴的控制權。
_ 阿里巴巴2014年9月19日晚登陸紐交所,開盤報92.7美元,較發行價大漲36.32%。總市值高達2314億美元。阿里此次IPO發行價為每股68美元,是此前預定發行價區間的上限,融資218億美元。若行使超配權,阿里巴巴IPO融資約250億美元。
_ 阿里IPO招股書中信
_ 誠然,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是軟銀和雅虎。
_ 這其中過程,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但是股份多不代表就可以控制公司。
_ 美股上市是允許AB股雙層架構的,像網路、京東都是AB股模式。劉強東和李彥宏雖然擁有少量的股份,但是確有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AB股模式,簡單說就是兩種不同的股票,對應不同的投票權,比如A股對應1個投票權,B股對應10個投票權,那麼一個人擁有上市後公司10%的股份,假如說都是B股,那麼TA就有100個投票權,而其他股東合計只有90個投票權,所以TA雖然只佔10%的股份,但是卻擁有一票否決權。
_ 不過阿里不是採用AB股模式,阿里是設計了一套合夥人制度。
_ 簡單點說就是公司董事會成員大部分都由阿里合夥人選出,軟銀有權提名一個,雅虎有權提名一個,(但是軟銀和雅虎是有股份限制的,低於一定的股份就沒有提名權了),其他是獨立非執行董事。
_ 阿里上市後,董事會席位共有9個,合夥人選出四個,軟銀提名一個(一般就是孫正義),雅虎退出,其他為獨立非執行董事。這個董事有前特首董建華,阿里BtoB在香港上市時的獨立董事。而且合夥人有權利增加2名董事會成員,也就是6名,也就是完全控制公司了。
_ 所以,阿里的控制權就是合夥人控制董事會,董事會控制公司,大股東允許每人提名一個(給予參政議政的權力,哈哈)。
_ 所以說,合夥人聽誰的?那還不是馬雲了。馬雲如果去世了,那麼有可能就是張勇這個CEO了。阿里就變成了一個和蘋果公司類似的職業經理人管理的大集團,而不是一家私人企業,但是毫無疑問,阿里始終都是掌控在中國人手裡的,是一家優秀的國際化的中國上市公司。
_ 2、再來說說阿里巴巴為外國人賺錢這個話題。
_ 阿里巴巴確實賺了很多錢,阿里在上個季度就賺了174億人民幣,預計2017全年能賺個六七百億人民幣。
_ 但是上市公司賺的錢是按股份比例分了嗎?
_ 很多沒有炒股的人多有誤解。上市公司賺的利潤不是一定要分的,因為上市公司可能要進行再投資擴張,而且至少得維持他的現金流吧!你把錢都抽走了,公司關門大吉?
_ 上市公司的重大決策都是董事會決定的。阿里的董事會,上面咱們也提到了,是合夥人控制的,所以賺的利潤分不分是馬雲、張勇等阿里的高管決定的,而不是所謂的大股東、股民。
_ 查詢分紅記錄,發現阿里從2014年上市至今,一次也沒有分紅。
_ 不但沒有分紅,阿里還借錢,之前借過一次,這幾天也傳阿里又要借70億美元。
_ 當然了,借是要還的。有利息。但是這跟分紅可扯不上關系。分紅是直接給人家的,借是借誰都有利息,無法避免。
_ 不過阿里「白拿」過一次錢。阿里是在美國上市的,他發行股份,咱們可以想見,大多都是美國股民。阿里IPO募集資金250億美元,也就是大多都是從這些美國股民手中無償拿走的。250億美元,按今天的匯率,摺合人民幣1651億人民幣。如果阿里開始分紅了,每年分紅30億,那也要分紅55年。也就是說他要把這些錢都吐出來,那也至少需要幾十年時間。而且,如果阿里需要融資,增發股票,那毫無疑問,又是從股民手裡拿錢。
_ 這種事,其實A股常見,A股很多上市公司不分紅,有的從上市開始十幾二十年都沒分紅,效益好不分,效益不好也不分,還不斷地增發股票從股民手裡拿錢。
_ 那麼,為什麼阿里不分紅,股民為什麼還搶著買阿里的股票呢?
_ 阿里是個成長型的企業,上個季度,阿里營收都增長61%,凈利潤暴增146%,如此高的增長,放在初創企業都不一定有。人家在高增長中,需要大量的資金進行投資,不分紅也情有可原啊。而且股民倒賣股票都賺一大筆錢了,誰還不搶著買。
_ 有些人可能會說軟銀當初投資賺了幾千倍。
_ 首先應該搞清楚,軟銀這是賺誰的?軟銀當初的投資,換到的是股票,股票如果賣出,那是別的股民買的,大部分都是美國股民買了吧。所以,這跟阿里其實沒多大關系,軟銀賺的錢,那是股民給的,並不是阿里給的。
_ 3、最後再來說說什麼電商危害實體經濟。
_ 先說說阿里的主要業務。
_ 阿里巴巴,這是阿里最早進行的業務,是進行供應、采購的網站,是商家對商家的,也就是B to B,這部分業務曾經分拆在香港上市。但是後來退市了,2014年,阿里巴巴所有業務整體在美國上市。
_ 然後是淘寶,這是專做平台的,C to C,是第三方賣家對消費者,淘寶只是一個平台。個人也可以開網店。
_ 再然後是天貓。天貓是做B to C的,也就是跟京東類似,不過沒有自營,也就是一個品牌電商的平台。
_ 其他像阿里雲、菜鳥等就不介紹了。
_ 看這些業務,大家也就看出來了,一、阿里是不生產的,平台上的假貨都不是阿里生產的。二、阿里也不負責銷售,也不運營網店,也不負責售後,只是提供了一個平台一個渠道,它只收租金。
_ 那麼淘寶那麼多假貨,到底誰的責任最大?假貨多,說明中國本身生產的假貨就很多,即使沒有淘寶,這些假貨也會通過各種其他渠道流通到市場上(不過可能由於阿里平台的存在,刺激了假貨的生產?)。為什麼生產假貨那麼多? 那還不是監管缺失,法律放縱!你怪一個平台,有道理嗎?當然了,淘寶確實該負一些責任,畢竟他就相當於中介。但是不能全怪淘寶,罪魁禍首是有關部門打假不力。
_ 其次,什麼是實體經濟?租個店面賣東西?在萬達廣場租個店面賣東西?這些實體店對經濟的貢獻有多大?難道就是為了創造就業?顯然,這些促進商品流通的實體店貢獻並不大。他們是商品流通的一個渠道,受線上電商影響,受房價影響(店鋪租金變高),不得不面臨虧損倒閉。作為替換的是,工廠通過電商,直接流通商品。或是批發給個人,個人通過電商售賣,或是渠道上轉移線上。只是變通了一下渠道而已,沒有了實體店,商品就不流通了?商品流通變得更自由,更高效,更定製化而已。
_ 電商不是中國獨創,有了網路,就已經有了電商誕生的可能,亞馬遜是走在前列的先行者,阿里只是後來的追趕者。如果沒有馬雲,中國的電商市場也只會被亞馬遜和eBay佔領,到時候,你們就去罵亞馬遜和eBay?有用嗎?
_ 此外,電商的崛起,雖然對實體店形成了巨大沖擊,但是方便了購物,促進了個人電商的發展,促進了快遞業的繁榮,誰能說的清是危害大還是益處大?不過電商並沒有對製造業形成沖擊。製造業是基礎,雖然製造業占經濟的比重不如服務業,但是製造業是最重要的。要說什麼讓製造業利潤微薄,工廠接連倒閉,那毫無疑問是房價!樓市調控前,上市公司發布業績,辛辛苦苦幹半年,不如在北上廣深買套房,還有比這更荒唐的嗎?
㈥ ebay是哪一年上市
eBay於1998年9月24正式上市,每股18美元,當天的收盤價即猛升至每股47.18美元,上漲了166.3%。這是一個令人發狂的時刻———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顯示牌上,eBay排在所有上市公司的最前面。
㈦ b2c跨境電商龍頭股是什麼股
我覺得吧,如果你只是說生意做的好差,我肯定是說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啊
以下個人觀點
說實話么其實交易量也就那麼回事,總交易肯定是速賣通了,但是從我的經驗看,我並不認為他是個跨境電商,但他的確是跨境電商平台,從股票的角度說,他沒有單獨的股票。。。
其他的么,記憶中有個蘭亭集序好象是在美國上市了,還有個敦煌網也是在美國上市了。。其他的我就不多說了,反正這行做的好的,他就不會在中國上市。。。
這些基本上都是個平台。。我的理解真正大的賣家可能都集中在ebay裡面了,那些公司估計也沒股票。。
個人理解,不喜勿噴
㈧ 環球EBAY推出時間
1998年9月24日。
eBay於1998年9月24正式上市,每股18美元,當天的收盤價即猛升至每股47美元,上漲了166%。這是一個令人發狂的時刻——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顯示牌上,eBay排在所有上市公司的最前面。
1995年,皮耶爾·奧米迪亞開創了拍賣網站。1996年,皮耶爾·奧米迪亞和傑弗·斯科爾建立合作關系。1997年,該拍賣網更名為eBay,生意蒸蒸日上。以星數作為代表的信用評價指數初次登場。1998年,梅格·惠特曼加入董事會,eBay的股票上市發行。同年,公司創立了eBay基金作為回報社會的一種手段。1999年5月eBay宣布將於內華達州的鹽湖城SaltLakeCity設立客服中心1999年8月eBay與美國在線AOL建立合作拍賣頻道。1999年10月eBay進入澳洲市場。1999年8月,兩位哈佛商學院畢業生,邵亦波和譚海音,在中國上海創辦易趣網。
2000年eBay繼續向全球延伸,分別在加拿大、德國、法國、和奧地利開設了站點。2000年1月根據CNNIC第五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調查」結:易趣網得票數高居國內拍賣網站之首,易趣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拍賣網站。2000年7月易趣推出個人網上開店服務,短短一周即吸引5000多位網友「嘗鮮」,此舉切實地培養起中國首批真正靠網路來賺錢的網民。2000年10月易趣與網易結成戰略聯盟共推競標。2001年eBay持續進行全球性擴張以及服務平台的改進。在拉丁美洲、韓國、義大利、紐西蘭、瑞士、愛爾蘭、以及新加坡進行了投資。同年,eBay網上店鋪誕生並大受歡迎。2001年7月易趣宣布網站開始對賣家登錄物品收取登錄費。2002eBay收購了PayPal——這個網上支付系統的佼佼者,令用戶間的交易變得更簡單及安全可靠。
㈨ 求助EBAY 新功能 out of stock option 怎麼設置
樓主,又是你埃 你的問題是不是有遺漏,應該是the exercise of stock option吧?重點在於option,而不是stock。 意思是執行股票期權。
㈩ 《華爾街之狼》:一部電影,一本書, 兩個狂人
【九洲芳文】
前言
本文不是書評也不是影評。但是必須從一個電影和一本書講起, 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華爾街之狼》, 說的卻是不同的兩個人。
先說說這部電影, 好萊塢2013年拍攝的《華爾街之狼》: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獲得了五項奧斯卡提名卻一無所獲。這部電影集娛樂與教育於一身, 講述了一個叫做喬丹.貝爾福德的金融奇才, 先混跡於正經的華爾街交易所,後來從垃圾股中找到了賺錢的方法,在紐約長島起家,把一堆街邊的混混兒培訓成了滿腹經綸,滿嘴跑火車的新一代電話銷售大師。他也通過販賣垃圾股操縱股市賺得盆滿缽滿。直到最後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他用於洗錢的瑞士銀行的賬戶暴露, 他才被反洗錢部門捉拿歸案。
這部電影充斥著一夜暴富, 紙醉金迷, 對暴發戶的令人發指的窮奢極欲進行了入木三分的描寫, 當然還必須有正義的國稅局和聯邦調查局的「小人物」, 他們不被金錢誘惑,不懈而執著地努力,最終將偷稅漏稅狡詐的投機倒把分子, 號稱「華爾街之狼」的喬丹.貝爾福德繩之以法, 弘揚了資本主義的愛國主旋律。
這部電影還是一部徹頭徹尾的青少年都不宜的電影。小李子和十幾號大美女一言不合就清涼上陣,有時候還要嗑點葯。一定不要和小朋友一起看!一定要批判地學習!一定要看原版!!!一定要看原版!!!一定要看原版!!!否則等於沒看。這部電影的劇透就到這里。
再說說這本書。書名叫做《華爾街之狼:金融之王卡爾·伊坎傳》( 馬克·史蒂文斯著), 2017年出版中文譯本。講的是同樣是金融奇才的卡爾.伊坎幾十年間如何翻雲覆雨通過惡意收購這種金融游戲打敗了一個又一個對手, 成為了讓上市公司管理者們聞風喪膽的真正的「華爾街之狼」的故事。 書挺厚, 如果懶得自己讀,在喜馬拉雅上有一個很好的免費朗讀版本, 搜索「 華爾街之狼 冉而然 」就能很容易地搜到。
正文開始:
這句話出自號稱「華爾街之狼」的卡爾.伊坎之口。作為一個人類社會的失敗個體,我個人深表同意。 這兩大原罪,我經常輪換發作。有時候甚至交叉同時發作。
這位說了,卡爾.伊坎是是何方神聖? 「華爾街之狼」不是小李子扮演的那位喬丹.貝爾福德嗎?
那就先說說被這部好萊塢2013年拍攝的電影《華爾街之狼》加冕了「華爾街之狼」稱號的真實人物喬丹.貝爾福德吧。在電影里邊,喬丹.貝爾福德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在現實中,這個人確實口才不錯,據說在他的銷售技能培訓班上, 不要說學員,在他講話的時候,會場里的桌子椅子如果沒有固定在地板上, 就被他鼓動著站起來跟著走了。
他把大把的鈔票撒向聯邦的稅務和調查探員,開著遊艇在海面上狂飆最後怒海沉船,還有百人群P,開派對毀壞了拉斯維加斯酒店整個樓層的情節, 都真實地發生過。 這些情節根本不用戲劇化處理, 直接寫下來就是好萊塢劇本。
而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出演這個華爾街之狼,簡直就是本色扮演,把原型也沒準是他本人的貪婪狡詐,荒淫好色,超凡的聰明都演繹得淋漓盡致。他本人也憑藉此片又雙叒叕一次獲得了奧斯卡的提名。
看看這個傳奇的「華爾街之狼」,大家一定以為他富可敵國吧?事實上在被SEC處罰以後,他靠到處做銷售培訓,講授成功學和他自己的故事為生。他可以說是混得不錯, 現在的身價大約有1億美金。
1億美金是個什麼概念?一億美金在哪裡都是好大一筆錢。作為一個人類社會的失敗個體,1億美金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如果忽然有了1億美金,我做夢都會笑醒。然而不要說在華爾街,就是在曼哈頓上,喬丹貝爾福德估計在他住的那條街上都不是最有錢的人。在天朝, 根本排不進富豪榜。
再來講一下這位被奪走了「華爾街之狼」稱號的真正的「華爾街之狼」:卡爾·伊坎。在人生巔峰的時候卡爾身家超過240億美金, 在2021年身家縮水以後還剩大約180億美金。這么說吧,如果他是一隻「華爾街之狼」,喬丹.貝爾福德充其量就是一隻大號的狼毫筆, 連小狼崽子都算不上。
我們姑且把這位卡爾·伊坎先生叫做「華爾街老狼」。把喬丹.貝爾福德抬舉一下,叫做「華爾街狼崽兒」。這樣比較好區分。
相比喬丹.貝爾福德,卡爾·伊坎可以說是上一輩的人,他比喬丹.貝爾福德大了將近30歲。兩人都是紐約皇後區出生。卡爾1936年2月出生在一個猶太家庭。猶太人天生的做生意的精明和那個時代的充滿金元的紐約對他的誘惑,讓他從小的時候就充滿了對財富的渴望。
青年時代的卡爾·伊坎先是到了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哲學,然後又在母親的建議下到紐約大學轉讀醫學,到了醫學院第一堂課聽到老師講到牙醫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他就義無反顧地離開了學校參了軍。在軍營里他迅速地成為了一名撲克牌高手,沒幾個月之後他又選擇了退伍,在華爾街做了一名股票經紀人。
在華爾街卡爾·伊坎像一條鯨魚找到了真正屬於他的遨遊的海洋。多年以後,他依然心潮澎湃的回憶他初到股票交易所的情況。他這樣形容道:「就像點石成金的魔法師,奇跡在一夜之間發生,實力、野心和激情在一個個的天文數字中燦然交匯。」他飛快的就賺到了幾千美元,那一筆錢在1961年也是一個天文數字。他馬上去買了一輛福特500敞篷汽車。但是不久以後, 他賺到的錢就像在賭場一樣飛快地輸光了。
年輕的伊坎認識到自己在專業知識上的不足,他開始以驚人的毅力從零開始學習會計、證券分析等基礎課程。到1968年,伊坎用自己打拚股市的積蓄購買了一個在證券交易所中的席位,並成立了一家名為Icahn & Co.的小證券公司。在整個七十年代,伊坎默默無聞地積累他的學識和經驗。
1980年,伊坎把辦公室搬到了世界金融中心曼哈頓,他經過漫長的積累, 具備了一定資金同時野心也隨之膨脹起來。在蟄伏隱忍了多年以後, 這匹華爾街之狼看準機會出手了。
一家總部位於密歇根州的歷史悠久的全球性汽車零配件製造供應商成了這匹狼的第一個獵物。經過認真的調查, 伊坎發現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使這家公司已經積重難返,陷於破產的邊緣。但這家公司還蘊藏著很大的潛力。認為奇貨可居的伊坎馬上多方籌集了數千萬美元,毅然收購了這家公司,在收購以後對它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重組和整頓。事實證明伊坎的眼光是獨特而精準的。在這一系列騷操作以後,又恰巧趕上里根的經濟刺激政策,這家公司奇跡般的起死回生,在幾年以後伊坎把它賣掉的時候,這家公司的市值已經增長了20倍!
初戰告捷,伊坎一發而不可收。在1985年,伊坎相中了一家規模巨大的石油公司,通過他的深入而細致的研究,他覺得按照當時的石油價格,這個公司的價值被嚴重低估了。伊坎不動聲色地大規模購買這家公司的股票。 當大家都以為他要宣布入主這家公司的時候,他突然放棄了收購,拋出了所有的股票進行套現,狠狠地大賺了一筆。這一仗又是以伊坎大獲全勝告終。
這時候的伊坎已經羽翼漸豐。他開始四面出擊。在1985年真正讓他聲名鵲起的一戰是環球航空公司的惡意收購案。這時候伊坎已經獲得了企業掠奪者的惡名。顧名思義,伊坎的法寶就是惡意收購:他通常的做法是大量收購某一個公司的股票,然後入主其董事會,再將企業分拆, 將邊緣資產出售,更換不稱職的經理人,回購公司股票以減少流通股數量等等。很多時候他還會逼迫公司贖回自己手頭的股票,大賺一筆以後抽身而走。
伊坎自己當然不認為他是一個掠奪者。他自詡為是羅賓漢一樣的俠客, 他最瞧不起的就是那些道貌岸然的拿著高薪的公司高級經理人, 他是他們的天敵。他認為這些人只關心自己的工資和獎金,從來不會真正關心企業的效益和股東的權益。伊坎發動的戰爭每次都是以獲利為最終目標,但是真正為之顫抖的卻是公司里那些衣冠楚楚的拿著高薪的管理階層。《財富》雜志還是認可伊坎的自我評價, 把伊坎稱為股東權益的保護者:「不管你信不信,現實中的伊坎是一個復雜而又多才多藝的人——他精通各種賺錢之道,可能為股東賺的錢比這個星球上的其他任何投機者都多。」
事實上也是這樣, 尤其是對於伊坎投資公司的股東們。不管伊坎的獵物最終的下場是什麼,那些當初投資在伊坎公司的每一個投資人的投資都得到了超高的回報,幾十年以來的復合收益率遠遠超過了巴菲特。
這本2017年翻譯成中文的這本《華爾街之狼:金融之王卡爾·伊坎傳》( 馬克·史蒂文斯)詳細的介紹了卡爾伊坎,從出生到他的成長經歷,以及他一個又一個的輝煌的金融狙擊戰的戰例, 堪稱一本不可多得的華爾街金融教材。這本書詳細記述了他2010年以前從最初的汽車零配件公司的收購戰,到他成名的環球航空公司的收購戰,以及收購石油公司等等的重要的一系列的戰役。
伊坎縱橫疆場數十年,他商戰牽扯的公司包括:
雷諾茲-納貝斯克(RJR Nabisco)、環球航空公司(TWA, Trans World Airlines)、德士古石油(Texaco)、飛利浦石油(Phillips Petroleum),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海灣與西方公司(Gulf & Western)、馬歇爾·菲爾德公司(Marshall Field)、可濾康(水過濾器品牌,Culligan) 、新秀麗(箱包品牌,Samsonite)、American Can、美國鋼鐵馬拉松公司(USX)、驚奇娛樂公司(Marvel Comics)、露華濃(Revlon)、英克隆(生物工程公司,Imclone)、輝門(汽車零部件生產商,Federal-Mogul)、費爾蒙酒店集團(Fairmont Hotels)、科麥奇集團(石油化工企業,Kerr-McGee)和時代華納(Time Warner)。
在2010年以後,這份長長的名單里又加上了摩托羅拉(Motorola),奈飛(Netflix),得爾(DEll),Ebay, Paypal, 蘋果公司和施樂公司。
在這本傳記完成的時候這匹華爾街老狼已經70多歲了。然而, 他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樣子。 在這本書完成以後, 老爺子又做了好幾票驚天動地的大事情。
從2008年到2015年,總部位於芝加哥郊區的摩托羅拉, 從一個老牌通訊巨無霸,手機的絕對領先者到2011年被拆分,後來又被轉賣給聯想,又賣給谷歌,最後半死不活苟延殘喘,連地和房子都賣得差不多了。這個曾經是美國科技的代表的巨人倒下了,在這個迅速衰亡的過程後面一直晃著這個華爾街之狼的身影。從被分拆到被出售, 都是這匹老狼的一手策劃。
2014年eBay成了他的新「獵物」。伊坎大手筆購入了Ebay的股票,然後向董事會推薦了兩個他自己的人,開始大肆干涉公司的管理,最後促成了eBay和PayPal的分拆。某種意義上說,當年Paypal 創始人 Elon Mask能有今天特斯拉和SpaceX今日的成功,當初這位華爾街之狼力推的eBay和PayPal的分拆也有直接或者間接的因果關系。
2016年, 在與Ebay交戰時,伊坎同時也向蘋果宣戰。在他的眼裡蘋果公司的價值被嚴重低估了,所以他以手中的將近500萬蘋果股票為籌碼,一再敦促管理層回購500億美元的股份。他直接叫板蘋果公司的管理層,認為他們的閑置現金高達1,500億美金,完全就是浪費。雖然回購方案並沒有被最終執行,但是就在他公開大規模入股蘋果的消息當天,蘋果公司的股票就暴力拉漲了將近20%。
日歷翻到了2021年,如今,85歲高齡的伊坎依然寶刀未老, 依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獵物。在疫情肆虐,全世界都在拋售石油、原油期貨跌至每桶-40美元的歷史低點時,他再度成功抄底,以負價格訂購了100萬至200萬桶原油。在這篇文章完成的2021年6月1日,原油價格已經一路攀升回到了近兩年來的最高點。這頭老狼又雙叒叕狠狠地賺了一筆。
而卡爾最新的一個獵物, 據說是曾在《財富》500強榜單上雄踞了57年的老牌辦公設備龍頭施樂公司。
伊坎這份長長的獵物的名單上絕無無名之輩, 可以說個個都是美國行業里如雷貫耳的明星企業。但是它們一旦被伊坎盯上, 卻少有人能夠全身而退。
先大肆收購目標公司足夠股份,然後利用高壓手段向管理層「奪權」,從而實現最重要的目的——推高股價賺取巨額利潤以後迅速撤出,這就是伊坎幾十年來征戰華爾街的「套路」。這一套他已經玩得太熟了。大小二十幾個戰役,伊坎取勝了絕大多數。伊坎最欣賞的是拿破崙, 他也像拿破崙攻城略地一樣享受那種在一次又一次的戰役之後,讓對手崩潰或者臣服的感覺。嗜血本來就是狼的本性, 在這一點上, 「華爾街之狼」這個綽號再貼切不過了。
與拿破崙不同, 伊坎一生沒有遭遇過滑鐵盧。 對沖基金潘興廣場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比爾·阿克曼一戰是為數不多的失敗戰例, 這只讓他損失了區區900萬美元而已。即便這樣, 有很多人已經急不可耐地稱呼比爾·阿克曼為新一代的「華爾街之狼了」。
事實上, 華爾街作為金元帝國的核心, 這個叢林裡面稱王稱霸,面露凶光,吃人不吐骨頭的怪獸比比皆是。像卡爾.伊坎,喬丹.貝爾福特, 甚至比爾·阿克曼這樣的「華爾街之狼」不知道出現過多少, 以後也會層出不窮。
像卡爾.伊坎,喬丹.貝爾福特這些人,對金錢的追求已經不是簡單的「上癮」了。許多人在功成名就後明明有機會金盆洗手,坐享其成,但是到了一定的階段, 金錢對這樣的人,早已超越了購買力和權力的量化概念,它已經上升成為一種信仰,一種可以花費畢生精力追求的目標。
正如卡爾所言:
【九洲芳文】投稿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