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買賣 » 歷史上經濟復甦期買什麼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歷史上經濟復甦期買什麼股票

發布時間: 2022-11-18 03:36:57

❶ 順周期股票有哪些龍頭股

1. 銀行類的順周期行業股票龍頭包括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等;
2. 地產類的順周期行業股票龍頭包括萬科A、深振業A、中國寶安、沙河股份、招商地產、中糧地產、中航地產、深國商、深圳華強、宜華地產等;
3. 建築類的順周期行業股票龍頭包括中鐵二局、城投控股、南方建材等;
4. 基建類股票的順周期行業股票龍頭包括建築裝飾、工程機械等。
進入11月以來,順周期板塊強勢領漲,有色金屬指數大漲近20%居首,採掘指數漲逾15%,非銀金融、鋼鐵、銀行等指數均漲逾10%。分析人士指出,展望未來,隨著全球經濟復甦,順周期板塊有望繼續走強。 證券時報·數據寶回溯歷史數據發現,周期股行情往往會持續一段時間。並且,近期多家頭部券商研報認為周期行情有望演變為中期行情。據此,數據寶梳理出《順周期成長龍頭50強》榜單,以饗讀者。
順周期板塊,是近期突然爆火的新名詞,與之前的周期板塊、強周期板塊意思基本一致,顧名思義,指的是在能夠經濟周期向上的時候,板塊業績也能向上,反之經濟周期向下的時候,板塊業績也向下。一般而言,順周期板塊主要包括金融、地產、建材、基建等行業。金融行業包含銀行、券商、保險。 板塊行情還能否持續,持續多久,可能是眾多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中金公司近期發布研報稱,宏觀經濟復甦趨勢明確,流動性環境亦有利於銀行業績表現,向前看預計A股和H股銀行指數未來3-5個季度的上漲空間分別為50%和60%。中信證券認為,復甦交易仍是主線,建議優先配置順周期和外需驅動型大宗商品,建議堅定順周期配置,同時A股風格再平衡可能進一步向低估值銀行板塊蔓延。
本輪行情指數漲幅50%左右,時間8個月左右。不論是從時間還是空間上,本輪行情仍有延續可能。中銀證券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全球共生模式正在重啟,這可能意味著本輪周期行情將更類似於2009年復甦牛。2021年周期股的需求彈性有海外地產和消費的支撐,而供給端較為剛性,行業價格有望進一步上漲。中銀證券直言,大周期行情將成為2021年市場最具吸引力的板塊,建議超配傳統周期中的有色、化工、鋼鐵、煤炭和石油石化,以及大金融的保險、銀行及券商。

❷ 經濟危機時 買什麼股票

你可以購買中國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的股票。盡管每股收益下降,但它仍在賺錢。重點是每年給我分紅。當經濟好轉時,每股收益和股息將會增加。此外,在經濟危機中仍能盈利分紅的企業,在市盈率為6至4倍時,可以多次買入,這樣持倉成本低,利潤也會大。經濟危機時整個市場處於低價區間,正是囤糧的好時候,這時候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買到很多優質的資產,而最適合普通人投資的就是巴菲特老爺子每年都要推薦一次的指數基金。指數基金作為一隻負有跟蹤優質標的責任的被動股票型基金,能夠從市場上成千上萬只股票中最准確地選出最佳批次,因為其選股標准嚴格,劣質公司股票不配上榜,為我們普通投資者節省了大量的研究分析時間和精力成本。
股市作為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比經濟的正常運行有3-6個月的超前期,即經濟危機爆發前3-6個月,股市開始下跌;反之,在經濟復甦的前6個月內,股市開始上漲。
拓展資料
在市場資金缺乏、枯竭的背景下,不管是什麼股票,估值都要往下減一減,因為股市是市場的股市,也是衡量資金充裕程度的市場。這不難理解,股票市場對應的是真實市場中的各家上市公司。而處於經濟危機階段,又有哪家公司獨善其身呢?各行各業都會有著沖擊,業績出現下滑,甚至出現虧損、甚至出現倒閉,也會出現一些連鎖反應。當消極情緒出現以後,市場的拋售盤也會成為主力軍。
當經濟危機出現轉機的時候,優質的公司股票最值錢。因為,通過市場出現的危機,優質的公司股票價格或者有著「打五折」。在這種情況下,再疊加經濟衰退階段開始步入復甦階段,自然而然市場中最為優質的那部分公司,是最值錢的,也是未來股票價格上漲最具有潛力的。

❸ 復甦時期的優勢資產

在復甦期買股票,不一定能獲得最大收益。經過央行數次降息或准降息,幾乎可以認為當前階段處於經濟復甦階段。現階段的商品市場仍處於熊市,不要持有任何商品;由於央行不斷放水刺激經濟,債券一般會取得不錯的效果。這一定是純債基金。有些債券基金有股票倉,可能會有很大的波動。 買股票怎麼收益最大化? 關於如何選股,主要從熱點中的績優股中選股。同時選擇低於主力平均成本的股票。怎麼知道主力的平均成本?進入該kline圖,將滑鼠放在要調查的時間的kline的上邊,按住右鍵,向右拖動矩形框。將您想要調查的時間段的曲線插入矩形框中,然後釋放右鍵。在顯示的菜單欄的列中,當您左鍵單擊間隔統計時,將顯示對話框。這里的加權平均價格是一定時期內的主要平均成本。 如何在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實現收益最大化? 經濟周期是指經濟活動發展中有規律的擴張和收縮。不同的經濟學家對經濟周期的定義不同,一個周期的長短也不一樣,一般是2到10年。論周期,最典型的是把一個周期分為衰退、肖邦、復甦、繁榮四個階段。在周期的每個階段,不同資產的表現是不同的。根據周期的特點,各階段的投資方法可以降低風險,實現收益最大化。 另外,股市有風險,不容易賺錢。炒股需要穩定的利潤。首先你要心情好,不要急躁,穩扎穩打。其次,不要炒大樂隊和小樂隊。也就是說耐心等待大盤(上證指數)下跌300點左右再分批買入,等大盤上漲400點左右再賣出,通過這樣的操作來保證盈利。一年操作兩三次還是可以的。你不需要每天看股市。

❹ 經濟蕭條的時期應該買哪種類型的股票

1. 您可以考慮博時主題,很穩,很抗跌,在晨星評級和銀河評級都是五星。

2. 沒什麼好基金和股票,只有適合你的。怎樣才能選擇一隻適合自己的好基金,從而分享中國經濟成長和市場上揚的利潤呢?
在挑選基金時,選一個值得信賴的基金公司是最先需要考慮的步驟。基金的誠信與經理人的素質,以長期的眼光來看,其重要性甚至超過基金的績效。以下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基金公司所必備的條件。

其一是公司誠信度。基金公司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必須以客戶的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內控良好,不會公器私用。

其二是基金經理人的素質和穩定性。變動不斷的人事很難傳承具有質量的企業文化,對於基金操作的穩定性也有負面的影響。

其三是產品線廣度。產品種類愈多的公司對客戶愈有利。因為在不同市場,有不同的漲跌情況,產品種類多的公司,可以提供客戶轉換到其他低風險產品的機會。

其四是客戶人數。總客戶人數愈多,基金公司經營風險愈小。假如客戶只集中在幾個機構大客戶,則大客戶的進出會極大地影響基金的操作策略。同時,客戶過分集中,基金操作也容易受到特定人的影響。客戶人數愈多,愈可以分散這類風險。

其五是旗下基金整體績效。基金的最終目的,是要為投資人賺錢,績效當然重要。看一家公司旗下基金的業績是否整齊均衡,可以了解其績效水平。

其六是服務質量。這是作為客戶的基本權益。服務質量好的公司,通常代表公司以客戶利益為歸依的文化特質。

挑選基金時,必須對基金的績效進行評估。基金的操作績效,等於買這只基金的投資報酬率。報酬率分為兩種:累積報酬率和平均報酬率。累積報酬率是指在一段時間內,基金單位凈值累計成長的幅度。而平均年報酬率是指基金在一段時間內的累計報酬率換算為以復利計算後,每年的報酬率。
平均年報酬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基金過去的平均年報酬率可以當作基金未來報酬率的重要參考。一隻基金如果過去10年來平均年報酬率是15%,則通常可以預期其未來的報酬率也應當維持這樣的水平。有了預期報酬率之後,一般財務計算或是規劃就可以進行了。
國內的投資人往往以短線的報酬率決定基金的好壞,其實這樣做是錯誤的。長期累積的報酬率才是評估基金好壞最客觀的標准。如果只以基金短期的表現作為參考,則質地優良的基金會因為短期表現不佳而被忽略。
而要看一隻基金操作得好不好,光看絕對報酬率是不夠的,還要和其業績基準(Benchmark)作比較。每隻基金都有一個業績基準,這是衡量基金錶現的重要依據。作為一個經理人,首要工作就是要打敗業績基準。比如說,對一隻指數基金而言,如果表現輸給所復制的指數,那麼投資人自己照著每家公司占指數的比重買股票就好了,何必還要經理人呢?所以,評估一隻基金的表現時,首先要看這只基金的表現是不是比業績標准好;其次才比較這只基金是不是比其他同類基金績效優良或是表現更為穩定。

3.. 開放式基金是與封閉式基金相對而言的,開放式基金按照不同的方式有很多不同的分類,但最常見的就是按照它們主要的投資對象分為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貨幣基金。

股票型基金:也叫偏股型基金,是以股票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一般來說,股票型基金的風險比股票投資的風險低,是基金中風險最高的一種,適合期望得到較高收益的中長線投資者。

債券型基金:是以債券為投資對象的基金。債券型基金風險會低於股票基金,但收益一般也低於股票型基金。投資者選擇在市場比較蕭條的時候購買,一般虧損的可能性很小。債券型基金適合風險承受力比較差的個人投資者。

混合型基金:是指股票和債券投資比率介於上述兩類基金之間的一種基金,它的特點在於可以根據市場情況更加靈活地改變資產配置比例,實現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策略。

保本型基金:以投資債券為主,兼有一定比例的股票投資。它的特點在於基金招募說明書中明確規定相關的擔保條款,即在滿足一定的持有期限後,為投資人提供本金或收益的保障,風險略低於債券型基金,因此適合對本金的安全性要求特別高的人。

貨幣基金:是投資於貨幣市場上短期有價證券的一種基金,有本金穩妥、進出便利、免費免稅等特點。它是目前市場中風險最低、最安全的投資工具之一,不過收益也偏低,適合偏好低風險、資金流動性高的投資者。

❺ 經濟復甦初期哪個行業最先受益

本人不是專業人士,只能從普通百姓的角度分析一下。 我認為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人服務,也就是說經濟活動所生產的產品供給人類生活需要(根據人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不同,有必需品和非必需品之分、檔次高低之分),所以供給和需求應該保持在一個平衡狀態,或需求略大於供給為最佳狀態。但這是不可能的,由於種種原因比如:戰爭、自然災害、金融危機等等太多因素影響著它們的平衡,這也是經濟具有周期性的根本所在。當過度失衡時就出現了經濟危機造成經濟衰退,經濟衰退時人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都大大降低,各個行業都出現產能過剩現象,企業為降低成本只能減產或停產來消化庫存並降價銷售。這時政府必然出台各種措施拯救經濟,隨著力度逐漸加大,人們的信心逐漸恢復以及產品價格已經到降無可降的地步,一部分有購買能力的人敢於和願意消費了,生產消費品的企業由於庫存減少又可以開工生產了,工人收入增加後必然增大消費開支,然後依次向產業鏈上端傳導,就此又步入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經濟也將慢慢復甦。 通過以上分析,我認為經濟復甦初期最先受益的應該是產業鏈的銷售終端----商業百貨行業。隨著經濟全面復甦,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也逐步提高,以及我國未來的宏觀經濟政策就是以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為主,從而會刺激更多的消費支出,商業百貨行業的景氣度可以持續到下一次經濟發展減速期.重點關註:大商股份、蘇寧電器。 注:雖然重點關注的兩只股票都是白馬股,但由於我國是政策市。所以,最終漲幅最大的是與四萬億相關的基建類股票,如水泥、機械等,以後投資應重點關注有政策扶持的行業。

❻ 2010經濟復甦哪些股票最受益

一樓所說並不一定對,原因是近期2010年3月中國的對外貿易呈現貿易逆差,是近六年內的首次出現對外貿易的逆差,說明國外的消費意欲不強導致出口減少的。從逆差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明國內的內需強勁,故此應該最受益的是內需、消費等類別的股票。

❼ 為什麼經濟復甦期股票為王

因為影響資本市場最大的因素應該是疫情之後經濟的全面復甦。今年全球經濟將會出現同步復甦。考慮技術因素、經濟復甦因素,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超過8%甚至超過9%。這既緣於疫情之後的影響、低基數的效應,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一個更長的經濟周期。若中國經濟復甦超出預期,不排除流動性會收縮,那麼不一定有多少投資機會,更重要的是揭示了風險。在此情況下,股市的風格將輪動到價值股和周期股上
過去一年全球資本市場較為動盪,影響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因素是疫情。以各國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排名靠前的是疫情控制較好的國家,比如韓國、中國;排名靠後的則是疫情控制較差的國家,如巴西。
看向2021年,中國經濟修復應該是影響中國資本市場表現的最大基本因素,也是主要矛盾。中國經濟周期受信用周期的驅動,而信用周期領先經濟周期。
中國經濟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經歷了近3年的信用周期下行帶動經濟周期下行。信用周期的拐點在2019年二季度初已經出現,停止下行並開始企穩。按照正常的相關關系,中國經濟增速應該在2020年初也要出現拐點,呈現出企穩甚至向上的態勢,上市公司業績也應是同樣的表現。但是因為疫情沖擊經濟,實際情況完全相反。
2021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消息稱,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01.60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四季度數據超出預期,進一步確定了經濟修復,後續中國經濟應該進入信用周期決定經濟周期階段,預判中國經濟在今年修復的勢頭將較為強勁。
就全球范圍來看,中國應對疫情沖擊的政策最為節制和正確,由此帶來的回報則是中國資產價格的重估。

❽ 中國經濟向好哪些股票最受益

金融、房地產、基建、石油化工、能源、有色金屬等。
經濟復甦利好周期板塊,周期板塊跟隨經濟周期而運作,當經濟景氣時周期行業也能獲得較好的利潤,當經濟不景氣時周期行業利潤也不景氣,周期行業利潤根據經濟周期不停切換,周期行業對經濟數據較為敏感。周期行業包括:金融、房地產、基建、石油化工、能源、有色金屬等,利好周期板塊不一定會使其中股票上漲,股票漲跌由多方面因素決定。

❾ 周期股有哪些股票

一般來說,有色金屬、鋼鐵、化工、水泥、電力、煤炭、石化、工程機械、航運、裝備製造等行業屬於周期股票,因為這些行業的股票與宏觀經濟相關度很高,國家經濟復甦或繁榮時候,對這些原材料需求極高,因此也能帶動股票上漲,反之隨著經濟周期的衰落而衰落。
買周期股票投資者要有耐心,如果沒有耐心,則虧損的概率更大。
【拓展資料】
虧損:
虧損是盈利的對稱。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發生的凈損失,是綜合反映企業一定時期生產經營成果的重要指標。虧損有政策性虧損和經營性虧損兩類。政策性虧損, 亦稱計劃虧損,是指按照國家政策,某些商品的銷價低於進價,或進銷持平,或銷價略高於進價,但不足以抵償流通費用,而發生的計劃內虧損。這種虧損需經企業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審查同意,由國家或上級單位撥款彌補。經營性虧損: 是企業由於經營管理不善而發生的虧損。對於這種虧損,企業應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盡快扭虧為盈。
企業經常遇到產品是否應該停產的決策問題。通常管理人員會認為,企業長期的虧損產品應該停產或轉產。虧損產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者是質量較次,款式陳舊;或者是市場供過於求,缺乏銷路;或者是成本過高,缺乏競爭力,等等。
虧損決策:
按其虧損情況分為兩類:一類是實虧產品,即銷售收入低於變動成本,貢獻邊際亦為負數;這種產品生產越多,虧損越多,必須停止生產;但如果是國計民生的產品,應從宏觀角度出發,即使虧損仍應生產。另一類是虛虧產品,即銷售收入高於變動成本,能提供貢獻邊際,這種產品對企業還是有貢獻的。總之,對虧損產品應分別不同情況進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