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巴菲特想買中國股票究竟透露了什麼信息
事情的起因是巴菲特22日在接受美國CNBC電視台采訪時,再三談到對中國行情的看好。巴菲特認為未來10年、20年內,中國和印度將在現在的基礎上取得長足的發展。
巴菲特在談話中透露,不久前他曾報價5億美元想購購一隻中國股票,但是遭到拒盡。巴菲特出有透露這只股票的名稱和行業,但肯定地道,「這是一筆非常棒的交易,在環境適合的時候,你會看到我們在那裡大規模投資。」
關注眼下的投資價值
正是這段談話引起市場的極大樂趣,立即有傳聞道巴菲特收購的目標是中信銀行,這只股票為此大幅上漲,但中信銀行否認了這種傳聞。
巴菲特5年前以5億美元購入中國石油H股,最終獲利35億美元,這種出色戰績自然令大家很想知道這次他看中的是甚麼目標。但傳聞中信銀行似乎不太大概,因為中信銀行有H股,巴菲特完齊可以直接購購H股,當年購中石油就是如此。既然遇到了阻力,很大概是純粹的A股,因為按目前法規,巴菲特借無法直接購購A股。
按巴菲特一貫的投資思路,可以肯定他想購的一定是大盤股,如果在金融類股里尋找,只有A股出有H股的銀行股有民生銀行、北京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等8隻,保險股有中國太保,借有券商股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等等。如果是製造業中的純A股,有寶鋼股份等等一大批。
『貳』 巴菲特投資理念是什麼有哪些我們學習
巴菲特投資理念精華
巴菲特作為投資界的神話一直被模仿,而他的投資理念也一直是被大家封為信條一樣的遵守,巴菲特有哪些投資理念,為什麼大家都這么執迷於巴菲特投資理念?讓我們一起來看巴老的幾條投資理念精華。
一、賺錢而不是賠錢
這是巴菲特經常被引用的一句話:「投資的第一條准則是不要賠錢;第二條准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因為如果投資一美元,賠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錢,除非有百分之百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否則很難回到起點。
巴菲特最大的成就莫過於在1965年到2006年間,歷經3個熊市,而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只有一年(2001年)出現虧損。
二、別被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蒙騙
巴菲特更喜歡用股本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來衡量企業的盈利狀況。股本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是用公司凈收入除以股東的股本,它衡量的是公司利潤占股東資本的百分比,能夠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盈利增長狀況。
根據他的價值投資原則,公司的股本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應該不低於15%。在巴菲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中,可口可樂的股本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超過30%,美國運通公司達到37%。
三、要看未來
人們把巴菲特稱為"奧馬哈的先知",因為他總是有意識地去辨別公司是否有好的發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後25年裡繼續保持成功。巴菲特常說,要透過窗戶向前看,不能看後視鏡。
預測公司未來發展的一個辦法,是計算公司未來的預期現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錢。這是巴菲特評估公司內在價值的辦法。然後他會尋找那些嚴重偏離這一價值、低價出售的公司。
四、要賭就賭大的
絕大多數價值投資者天性保守。但巴菲特不是。他投資股市的620億美元集中在45隻股票上。他的投資戰略甚至比這個數字更激進。在他的投資組合中,前10隻股票佔了投資總量的90%。晨星公司的高級股票分析師賈斯廷富勒說:"這符合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不要猶豫不定,為什麼不把錢投資到你最看好的投資對象上呢?"
五、要有耐心等待
如果你在股市裡換手,那麼可能錯失良機。巴菲特的原則是:不要頻頻換手,直到有好的投資對象才出手。
巴菲特常引用傳奇棒球擊球手特德威廉斯的話:"要做一個好的擊球手,你必須有好球可打。"如果沒有好的投資對象,那麼他寧可持有現金。據晨星公司統計,現金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投資配比中佔18%以上,而大多數基金公司只有4%的現金。
六、堅持投資能對競爭者構成巨大"屏障"的公司
預測未來必定會有風險,因此巴菲特偏愛那些能對競爭者構成巨大"經濟屏障"的公司。這不一定意味著他所投資的公司一定獨占某種產品或某個市場。例如,可口可樂公司從來就不缺競爭對手。但巴菲特總是尋找那些具有長期競爭優勢、使他對公司價值的預測更安全的公司。
20世紀90年代末,巴菲特不願投資科技股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看不出哪個公司具有足夠的長期競爭優勢。
巴菲特的熊市投資理念
2007年10月,當中國股市一片火熱的時候,巴菲特曾表示,泡沫化已經出現。他連續8次拋售手中持有的中石油股票,最終以旁觀者的姿態迎來了泡沫的破裂,並伺機選擇更具投資價值的低價股票進行下一步計劃。因此不少人認為,在全球股市競相跌落的時候,巴菲特的存在特別有意義。
「在熊市,巴菲特會興奮得一塌糊塗。」一位對巴菲特深有研究的學者說,這種目光長遠的投資戰略,並不是投機的把戲。」
「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時候,你才知道誰一直在裸泳。」這是理性的巴菲特所遵循的原則。
一、巴菲特在熊市做什麼?
巴菲特在牛市時候,覺得股票已經明顯高估,會把大部分股票拋出去,這時候他很閑,因為找不到被低估便宜的股票,但是到熊市反而特別忙。在熊市,巴菲特會興奮得一塌糊塗。巴菲特1956年開始做私募基金,到1966年賺了倍,大盤十年才漲了一倍多。十年之後,從1967、1968、1969這三年開始,美國開始一波大牛市,美國股市首次突破1000點時,那時候巴菲特反而非常憂傷。
二、如何成功從熊市出逃?
巴菲特買股票與普通人購物是一樣的,他買股票就像去超市購物,商品打折了,就沖進去大買一番,股市越跌打折也越多。
巴菲特在他投資生涯當中經歷過四次大跌,1970年大跌、1973~1974年大跌,2000年網路泡沫以及這次的次貸風波,他都能在股市遠遠沒有達到頂點,就選擇了退出。到熊市大跌時巴菲特早就准備好滿滿的現金了,任何時候他就像一個把彈葯准備足足的獵手,就等著大象出現,一旦大象出來了就一槍。
巴菲特不會等到大象肥得流油的時候再出手,比如1970年大跌,1969年就清倉了,1973到1974年那次大跌,三年之前他就已經空倉了。除了1969年基本是空倉,其他三次都不是。為了等待一個熊市來臨,他會攢幾年的現金,就等著大跌的來臨,巴菲特有非常多的現金。
只有極少數股票巴菲特是死了也不賣,就像1987年大跌之前,他把所有股票都清倉了,就留下三隻股票,華盛頓郵報、黑客保險,還有一個就是大都會ABC。
三、價值投資的區別
散戶認為價值投資就是長期持有,認為長期持有就是不管拿什麼股票,只要拿到一定年限就有出頭之日,其實在巴菲特的理念中這種理念是不存在的。很多時候巴菲特不是在做股票是在做公司,他成為很多公司的長期持有者,擁有的股份足以變成一個長期股東,他也參與到公司的經營過程,還給予一些公司經營建議,這是散戶做不到的。
巴菲特堅決不住紐約,而居住在自己的老家——美國中部內羅拉加斯州,相當於中國貴州、河南的一個小城市,城市人口只有40萬。他這樣做為的目的就是遠離市場,保持獨立和清醒的頭腦。巴菲特說,天天在嘈雜的市場里,想要依靠巨大的定力免受市場誘惑是很困難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與市隔絕,但不是與世界隔絕。這是噪音理論,噪音太強了會影響自己的思想,其實巴菲特也是人,如果把巴菲特放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也有可能會做錯。
四、巴菲特選股的標准
第一是公司長期競爭優勢非常明顯,業務一流。第二點公司管理非常優秀,管理一流。第三點就是公司業績非常突出,遠遠超出市場平均水平,業績一流。同時具備這三點,巴菲特才會選擇,而且他買這種公司的時候,一定等到股價被嚴重低估的時候。
五、巴菲特會割肉嗎?
巴菲特買入股票很少割肉,也不是等賺了才走。他極少去選股,做了52年投資,選的股票只有22隻,重倉股一共才有7隻,差不多7年才能選出一隻重倉股票。可以說效率很低,但是一旦選中巴菲特就會投很多錢在股票上,當然也會賺很多,而且他的重倉股票投資無一失誤,而且每個都非常成功,為什麼呢?巴菲特認為投資的關鍵是避免重大的錯誤,這有點像我們人生,人生關鍵的時候只有幾步,只要這幾步不走錯就行了,巴菲特認為選對重倉股就可以了,50%、60%的資金投的股票都對了,剩下10%、20%稍微錯一點沒有關系,所以說巴菲特不需要割肉,因為要避免割肉、避免虧損的最好辦法就是根本不犯錯誤。
巴菲特為什麼不投資黃金
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請讀者想像一下,把世界上所有黃金庫存融化成一個每個邊長為21米的立方體,按照當時的價格計算,其價值在萬億美元。投資者可以購買美國所有的農田、16家相當於埃克森美孚的公司,他們還剩1萬億美元左右的「零花錢」。
一個世紀過後,農田仍在生產寶貴的作物,而那些黃金「大小不會變化,仍然無法生產任何東西」。
『叄』 巴菲特想買中國股票究竟透露了什麼信息
說明了跟著他買一定賺
『肆』 巴菲特買股票都是電話委託買的嗎
這個的話,巴菲特都是吩咐人的,看了直接說聲,下面的都懂得起
『伍』 巴菲特巴菲特歷史上持有過哪些股票
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的股份。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
2006年6月,巴菲特宣布將一千萬股左右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股捐贈給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的計劃,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慈善捐款。
(5)巴菲特買股票告訴別人了嗎擴展閱讀
巴菲特清倉IBM索羅斯增持金融股
13F數據顯示,巴菲特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第一季度在美股市場上的持倉規模達到1889億美元,市值僅比前一個季度減少了22.2億美元。經歷了美股2月份的大幅波動,巴菲特不為所動,只是稍許減倉。
值得注意的是,在持有IBM股票七年後,巴菲特選擇了徹底放手,上季度還持有的200萬股IBM股票已一股不剩。分析人士認為,巴菲特投資IBM的時機並不好,這一筆投資並不能說是成功的「巴菲特式」投資。
『陸』 巴菲特是不是炒股發家
——巴菲特
究竟要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才能成為巴菲特這樣的人物?
這么說吧,要成為巴菲特,首先你得有一對「逆天」的父母。
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在1929年大蕭條發生後,開了家股票交易行。要知道,那時人們剛剛經歷股市的大崩盤,無數財富一夜之間化為烏有,股市不知是多少人夜夜驚醒的噩夢。在那個「談股色變」的環境里,開了家股票交易行,這種反向操作可以說是非常需要勇氣了。霍華德知道這樣的生活很可能有上頓沒下頓,什麼時候生意失敗就得去撿破爛。於是,他讓巴菲特的母親利拉回娘家去,別跟著他挨餓。利拉也是很硬氣,果斷拒絕了這個提議,並開始節衣縮食。她脫離了教會圈子,因為輪到她提供咖啡的時候,她無力支付那29美分;無論多遠的距離,她都用步行替代坐電車,節省電車費;甚至,為了確保霍華德有吃的,她寧願自己不吃飯。不僅如此,利拉還是個數學天才。她的大腦猶如一台計算器,能夠雙手離開紙筆完成復雜計算。當利拉宣布退學和霍華德結婚時,利拉的微積分教授「啪」的一聲撂下了手中的書本,失望之情溢於言表。這一能力讓她幫助霍華德拓展業務,更讓巴菲特有了一個天生對數字異常敏感的大腦。
而霍華德在愛的鼓勵下,屢敗屢戰,人們害怕股市,他就推銷安全的股票和債券,一步步的把業務做了起來。巴菲特一家的生活終於日漸改善,給巴菲特的童年提供了一個美滿富足的成長環境。霍華德是巴菲特心目中最完美的父親,謙和、善良、正直,永遠用嚴格的標准要求自己,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這也是後來巴菲特「內部計分卡」的由來,按照自己內心的做事標准和原則作出決策,不理會外界的評頭論足。這個從父親「遺傳」來的特質,將在巴菲特未來的諸多決策中,幫助他保持清醒和堅定。然而事無完美。巴菲特父母以缺乏溫情出名,在飯桌上談論的都是政治、金錢、哲學,吃完飯後霍華德便會獨自一人去看報紙,一連看幾個小時,完全不理會其他事。後來巴菲特也原封不動地繼承了這一點。而利拉,這個總是對外人噓寒問暖,被外人看成「完美妻子和母親」的人,卻有著家族遺傳的精神病,常常會莫名地責罵她的孩子,說他們「自私自利,不知感恩,一無是處」,同樣的話甚至會說上2小時,直到把他們罵哭為止。以至於在未來的人生里,巴菲特十分恐懼見到自己的母親,甚至面對面走來,巴菲特都會刻意躲避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句話即便在股神家中也同樣適用。
1941年,11歲的巴菲特看到了一本書——《賺1000美元的1000招》。這很關鍵,因為這本書告訴他,如果以1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長10%,5年內會變成1600多美元,10年會變成2600美元,25年內將超過10800美元。就像雪球滾過雪道而逐漸變大的道理一樣,這是巴菲特與復利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復利把現在嫁給了未來,而11歲的巴菲特宣布,自己要在35歲前成為百萬富翁。和一般孩童妄語後不同的是,巴菲特言出必行。他從5歲時開始擺地攤兜售口香糖,11歲躍身股海,他鼓動姐姐與自己共同購買股票,他們合資買了3股「城市服務公司」的股票,每股38美元。他滿懷信心地等待出手賺錢。然而,該股不斷下跌,姐姐很氣憤,不斷埋怨他選錯了股。值得慶幸的是,該股價格很快反彈,上漲到每股40美元,小巴菲特沉不住氣了,將股票全部出手,賺了6美元。正當他得意的時候,該股價格狂升,姐姐又埋怨他賣早了。這是他第一次涉足股市,賺得不多,收獲了教訓:在股市中一定要不為震盪所動,相信自己的判斷,持之以恆。巴菲特不斷地在股市中嘗試,不斷總結經驗,加上父母的指點,小獲成果。
初中剛畢業,14歲他就用炒股賺的1200美元在拉斯維加斯州購置了一塊40畝的農場,成為一個「小地主」。正因為小時候的炒股經驗,鍛造出巴菲特決定長線投資的心態。巴菲特選擇投資標的物時,從來不會把自己當做市場分析師去預測,而是把自己視為企業經營者。巴菲特非常反對短線交易,認為那隻是浪費時間及金錢的行為而已,而且會影響到操作績效。巴菲特曾說:「我從不打算在買入股票的次日就賺錢,我買入股票時,總是會先假設明天交易所就會關門,5年之後才又重新打開,恢復交易。」並且告誡投資人,任何一檔股票,如果你沒有把握能夠持有10年的話,那就連 10 分鍾都不必考慮持有。 進入高中,巴菲特一邊學習,一邊炒股,興趣越來越濃,越來越傾向到大學攻讀金融學。16歲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五萬美元。
進入高中,巴菲特一邊學習,一邊炒股,興趣越來越濃,越來越傾向到大學攻讀金融學。1950年,被哈佛大學拒絕的巴菲特,隻身前往哥倫比亞大學。在那,他見到了本傑明格雷厄姆。就像巴菲特的舍友說的那樣,「他好像找到了上帝」。巴菲特從此成為格雷厄姆的骨灰級粉絲。
大學生活中的巴菲特,讓周圍的同學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在股票和債券的課堂上,格雷厄姆喜歡和學生互動,用問答形式激發學生思考。然而大部分時候,格雷厄姆問題說完,全班就只有巴菲特舉手回答,整堂課變成格雷厄姆和巴菲的「二人轉」表演。不僅在學習上,在生活上他也給周圍人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巴菲特每天早上洗漱總會把浴室弄的一團糟,牙刷毛巾丟一地。他的舍友屢次提醒巴菲特用完浴室要收拾好,每次巴菲特都十分謙虛地道歉並承諾不再犯,然後第二天照舊。舍友憤怒之下把巴菲特丟在地上的毛巾牙刷全扔垃圾桶,以此警示巴菲特。而巴菲特什麼也沒說,買了一套新的,然後照舊。後來,當舍友再次談及這段經歷,他反問記者,「你經歷過絕望嗎?」
即使成家立業,巴菲特的「不拘小節」也從未變過。巴菲特連自家的牆紙是什麼顏色都不知道,很難想像他還會對生活的其他細節有所留意。因此,不管是照顧三個孩子,洗衣做飯,還是修理燈泡,所有的家庭生活都由他的妻子蘇珊來打理。而巴菲特在家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吃完飯就回房間讀報。巴菲特深知自己融入家庭生活太少,給孩子們的關懷也太少,他痛恨自己這一點,卻無法做出改善。他很願意聽孩子們講發生在學校的故事,但沒聽一會兒就會走神,轉而開始思考某個公司的合理估值。巴菲特就是這么一個人,他高速運轉的神奇大腦決定了他註定無法融入這人間的煙火之中。幸運的是,他的妻子蘇珊,近乎完美地照料了整個家庭,讓巴菲特不用操心家庭的瑣事,能有大量的時間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巴菲特說,「我一生最大的幸運有兩個,一個是抽到卵巢彩票,一個是娶了蘇珊。」
畢業後,格雷厄姆將這位得意門生招攬至自己的公司,巴菲特蹦蹦跳跳地踏上了去往紐約的火車。沒過幾年,26歲的巴菲特就賺到了174000美元,並拒絕了格雷厄姆發給他的「普通合夥人」的邀請,回到了故鄉奧馬哈,開始為家裡的親戚朋友打理資產。他仔細研究《股市導向》雜志,以教授的理論與實踐經驗來尋找那些被格蘭姆稱作「煙蒂股」的股票,所謂「煙蒂股」即股價十分低廉,花很少錢就可以買到的股票(就是我們經常稱謂的「垃圾股」)。當他確定下股票後,會向格蘭姆請教,然後,就力所能及地購買。4年後,巴菲特在股市投下的1萬美元變成了4萬美元。因此,有人認定巴菲特只買績優股,不買垃圾股與事實不符,事實上,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恰恰是在「煙蒂股」上賺取的。 巴菲特大學畢業,跟著格蘭姆教授一段時間後,感到自己已經能夠獨立行事了,他決心開創自己的事業,謝絕了格蘭姆教授挽留,辭職後開了一家「巴菲特投資有限公司」,資產是炒股得來的4萬美元,股東是他們夫妻倆。創業之初,紐約證券市場處於熊市,巴菲特將主要精力用來創辦實體,開了一家制衣公司,小有積累,但是沒有富起來。一段時間後,他果斷地回到股市中,因為他的天才與興趣是金融投資。他密切關注股市的發展,精心挑選「垃圾」股,同時經常進行實地考察與分析比較。巴菲特有敏銳的市場眼光,比其他人先看到炒作的題材。 當時,美國的傳播業處於低潮,許多報刊與廣播公司虧損,絕大多數人認為,這種狀況將繼續低迷,股價會不斷走低。而巴菲特認為,它們是成長性企業,後期看好,其股市價值遠遠低於實際價值,在股市上人家拋出,他偏吃進,巴菲特盡一切可能大量吃進包括《華盛頓郵報》、美國廣播公司等在內的多種傳媒業的股票。很快,這些企業因業績前景好而止跌上漲,巴菲特再度高價位出手,賺到上百萬美元。巴菲特就是以這種方式進行勤奮耕作,創業2年後,他的投資公司市值達到 2200萬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原來是一家不錯的投資公司,規模不大,但有較好的聲譽,1965年,因經營不善,該公司瀕臨破產,每股價格僅12美元。通過反復調查比較後,巴菲特力排眾議,甚至對親朋好友的忠告也置之不理,以合作的方式購下該公司,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巴菲特作出了人生轉折中最重要的選擇,他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一家獨立的投資公司,以此進入證券市場,如魚得水,賺盡天下財富。伯克希爾公司開始活躍起來,不斷全盤收購或部分收購多家紡織公司、百貨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一些股票評論家對此非常不理解,認為巴菲特做法保守,盡吃「垃圾」股。巴菲特不為世人的譏笑而動搖自己的選擇,因為他奉行的是企業的實際價值。後來人們逐漸看到伯克希爾公司的市值不斷上漲,股票從無人問津的12美元一直攀升到20美元、40美元、80美元,直至成為紐約證券交易所最昂貴的股票。朋友們也驚奇地觀察到巴菲特的財富如神話般地增長,巴菲特成為了紐約以投資證券致富的新貴族。
巴菲特的合夥公司成立後的12年,年平均回報超過31%,而在那期間道瓊斯指數的年均回報只有9%。依靠著遠高於平均水平的收益率,巴菲特的名聲傳遍了整個奧馬哈,成為當地的明星。然而明星也是人,也會遭遇失敗。這個失敗就是我們都知道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巴菲特整個商業帝國的母公司。伯克希爾紡織廠當時正在以低於資產價格的折扣代售,這非常符合巴菲特的「煙蒂」投資理念--購買那些別人不要的,極度便宜,擁有安全邊際的公司,然後從中榨取最後一點利潤。彷彿撿起別人抽剩丟掉的煙蒂,點上吸凈最後幾口。然而這個紡織廠的業務實在難以擴大,面對外國布料的低成本競爭,以及日益陳舊的設備,紡織廠經營狀況不斷惡化,巴菲特幾次想將它賣了,都沒能脫手成功。
『柒』 巴菲特最新持倉曝光,透露出了哪些信息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一場全球性新冠疫情,也引發了全球性經濟危機。在這一年裡,無數人被迫失業,也開始開始意識到像過去一樣全然依靠一份工作,一旦黑天鵝事件發生,生活將變得極其脆弱。很多人的人生規劃發生了改變,也有更多人關注起了投資。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巴菲特減持了蘋果公司。蘋果一直以來是巴菲特的重倉對象,但三季度巴菲特減持了3%。雖然整體市值仍然是第一大重倉股,但是可以看出,股神對於蘋果的態度已經有了變化。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股神對於金融行業態度。三季度持倉裡面減持最多的一隻股票是銀行股,也透露出他對於美國目前金融業開始變得謹慎。
『捌』 巴菲特怎麼買股票,不怕泄密嗎
第一,發現一家能賺錢的公司,買它的股票買到控股;第二,每年除了保證公司正常運營所需的錢,剩下的利潤我全拿走。拿走干什麼?重復第一步。
巴菲特的主要炒股理念可以總結為四個原則。
一、買『便宜』的股票,這里所說的便宜不是價格低的意思,而是股價低於股票的實際價值的意思。簡單說就是,一公斤黃金如果10000元賣給你,那肯定是太便宜了,而一塊磚頭10元賣給你也太貴了。所以兩塊錢的股票不一定便宜,兩百元的股票也不一定貴,股價主要是由他們本身的內在價值決定。巴菲特經常說的找到好的公司,有護城河的公司,找到雪要厚,賽道要長的地方滾雪球,這些都可以歸結為找到『便宜』的股票。而只要買的股票足夠『便宜』,那這個投資就不會賠錢,股價最後一定會向他的合理估值靠攏。
二、保持沉著冷靜的投資心態,在股票這個行業,投資心態是非常重要的。我前面的文章也寫過,在投資界,一致認為投資盈利有70%的原因是靠正確的心態,30%靠專業知識。我們耳熟能詳的『貪婪和恐懼』,喜漲怕跌,跌了不知道怎麼辦,漲了一點就想不住要賣掉,這些都是心態的問題。買股票應該時刻保持冷靜的心態,有獨立思考的精神,而不是四處探聽小道消息,人雲亦雲。自己研究好的股票去問別人,臨時改變計劃聽別人買什麼股票的建議。買股票後盼著漲又怕跌,幾天不漲就著急地忍不住想要賣掉換別的股票。這樣的錯誤很多人都犯過,甚至以後還會繼續,這就是沒有一個正確的投資心態。
三、只買自己懂的股票,巴菲特買股票只買自己看得懂的股票,看不懂的股票堅決不去碰。比如他最喜歡的可口可樂,蘋果手機,都是經營模式簡單,小孩子都很容易看懂的股票。而科技類股票巴菲特則敬而遠之,他毫不諱言自己即使研究很長時間也很難看懂科技股,所以喜歡買那些只要研究十幾分鍾就可以明白的股票。
四、投資越簡單越好,巴菲特投資股票就是從簡單容易的角度出發,或者可以說他只做最容易的事,只買最容易賺錢的股票。
『玖』 巴菲特投資忠告:有些人天生不適合買股票,你是如何看待呢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買股票,但我知道是否買股票「,真不愧是股神,簡明扼要一句話就把股市投資的真諦闡述地淋漓盡致。
對於巴菲特的觀點我還是較為認同的。
投資經常虧損的朋友是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
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在股市中生存?
自己是否真的具備投資理財的能力?
自己是否真的能夠駕馭住「沖動」,堅定自己的投資信念?
我不禁反問一下身為「老韭菜」的自己,這10年投入股市究竟換回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我們花費了如此多的時間、精力以及金錢到底是否真的值得?
或許真的應該考慮退隱江湖了。。。
『拾』 巴菲特買股票也經常賠錢么
其實,股票的賠賺,是看你在什麼時候出股票,股票一般都會漲,也會跌的,只要你有耐心,你都可以在不賠錢的時候出的,但是你最好不要選那些已經漲了許多,而且前景不好的股票,因為那些股票顯然是有人炒作,炒作過後會很長時間漲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