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買賣 » 同一個股票尾盤買賣不一樣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同一個股票尾盤買賣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2-10-18 18:55:20

⑴ 為什麼股票的下單價格跟最後的成交價格不一樣

買入的時候成本價增加了一次,是加了買入手續費。買入的時候最後又從盈利的金額扣除了一部分,是預扣了賣出手續費。
下面供參考(買賣股票費用):
1、不同的營業部的傭金比例不同,極個別的營業部還要每筆收5元委託(通訊)費。
2、交易傭金一般是買賣金額的0.1%-0.3%(網上交易少,營業部交易高,可以講價),每筆最低傭金5元,印花稅是買賣金額的0.1%(基金,權證免稅),上海每千股股票要1元過戶手續費(基金、權證免過戶費),不足千股按千股算。
3、由於每筆最低傭金5元,所以每次交易為5÷傭金比率、約為(1666-5000)元比較合算。如果沒有每筆委託費,也不考慮最低傭金和過戶費,傭金按0.3%,印花稅0.1%算,買進股票後,上漲0.81%以上賣出,可以獲利。
4、買進以100股(一手)為交易單位,賣出沒有限制(股數大於100股時,可以1股1股賣,低於100股時,只能一次性賣出。),但應注意最低傭金(5元)和過戶費(上海、最低1元)的規定。

⑵ 為什麼股票尾盤買賣數一樣

那個是尾盤的集合競價,跟早盤開盤是一樣的!

⑶ 股票尾盤競價時報價與收盤價差別大是怎麼回事

競價跟收盤的價格肯定是不同的,因為白天是有流動資金的。
因為第二天開盤的前五分鍾是集合竟價時間,即9:25--9:30,集合竟價決定開盤價,集合竟價散戶是不參與的,大戶或莊家根據自己對股票的預期報出價格。故有可能不等,如有些非常好的股票一開盤就漲停,這就是集合竟價時間直接在昨日收盤價的基礎上一上漲10%的價格報價。
開盤價是開盤前5分鍾經過集合競價產生的,前四分鍾是報價時間,後一分鍾是捏合時間,按照最大成交量的原則確定開盤價,其中成交的價格都按照一個價格,集合競價沒有產生開盤價的開市後第一個成交的價格是開盤價,
收盤價是最後一筆成交的價格
開盤價不等於昨日結算價也不等於昨日收盤價,開盤價就是今天的市場情況和昨天的價格沒有硬性的關系,就像市場買菜一樣,每天的價格都是變化的,開盤價也一樣。後一分鍾是捏合時間,按照最大成交量的原則確定開盤價,其中成交的價格都按照一個價格,集合競價沒有產生開盤價的開市後第一個成交的價格是開盤價,
收盤價是最後一筆成交的價格
開盤價不等於昨日結算價也不等於昨日收盤價,開盤價就是今天的市場情況和昨天的價格沒有硬性的關系,就像市場買菜一樣,每天的價格都是變化的,開盤價也一樣

⑷ 不同券商在股票尾盤竟價成交數為什麼顯示買賣方向不同比如中信的顯示賣出,而在廣發的卻顯示為買入

這與設置有關。其實買賣都是成交了,數量沒變化。

⑸ 不同的炒股軟體,同時對同一隻股票統計出來的的內外盤不一樣是怎麼回事

因為個個軟體的數據更新速度會有所差異,所以會造成這種情況。
大多新人,連好多老股民,對內外盤的概念都是半懵半懂,這種情況特別容易被莊家欺騙。現在我就給大家詳細解釋,為了更好地避坑,各位一定要多一點耐心看下去。
在分析的前面,下面的福利送給大家,股票9大神器免費送,看報告、找數據、分析行情都很行,既方便又實用:超實用炒股的九大神器,建議收藏
一、股票里的外盤內盤是什麼意思?
1、內盤
內盤指的啥?指主動賣出成交的數量,賣方要主動以低於或者等於當前買一、買二、買三的價格來賣出的股票成交量。
2、外盤
其中,主動買入成交的數量是指外盤,也就是買方主動以低於或者等於當前買一、買二、買三等價格下單買入股票時的成交量。

二、外盤大於內盤和內盤大於外盤代表什麼意思?
從道理上說:外盤大於內盤,說明多方強於空方,股價即將上漲;股票即將下跌可以看出空方強於多方,這是由於內盤大於外盤。
但是股市情況復雜,不光估值、大盤,還有政策、主力資金等都能影響股價,為了讓新手也能准確判斷一隻股票,在下面是一個診股網站,可以幫你得知你的那隻股票好不好,推薦收藏起來:【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到底好不好?
三、怎麼運用內外盤來判斷股價?
內外盤大小不能准確的判斷股價的漲跌,因為有時候它們具備迷惑性。
好比說外盤大,只是代表著這只股票主動買入多,但是,有很多跌停的股票它的外盤都很大,主要是跌停時不能賣出只能買入。
除此之外,股票的內外盤是可以被主力做出來的。比如像某些股票莊家,目的就是取得更多的籌碼,後續也好高位拋售,莊家會故意在賣一到賣五處放出大量的單,股民看到就會認為股價下跌的幾率非常大,這個時候都會選擇跟別人一樣賣出,這就會造成外盤比內盤小,讓股價看起來容易下跌。
所以我們如果只看內外盤就來判斷股價,那實在是得不償失,買賣時機不是單單比較內外盤的大小就能得出的,我們要結合市場趨勢、拐點等來決定出真正的買賣時會,下面的買賣機會提示神器,剛入門的小夥伴可以了解一下,有了它你就不用再為買賣機會發愁,不會輕易掉進內外盤的坑:【AI輔助決策】買賣時機捕捉神器

應答時間:2021-09-2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⑹ 股票買價和賣價不一樣怎麼成交

  • 我國股票的交易採用類似於「拍賣」的公開競價的方式。在委託交易的制度下,每個投資者j進行各自的報價,不同的報價在交易所的計算機系統中,進行撮合交易,從而成交。具體來看,撮合交易遵循「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

  • 舉個例子。G股在某日10:40左右的買入申報如下表。

  • 按照價格優先的原則,丁應當最先成交,乙最後成交,甲和丙的價格相同,但丙報價時間早,因此丙比甲先成交。因此成交順序應當為:丁→丙→甲→乙。

  • 以上是買入的情況,但買賣是兩個人的事情,一頭熱不能解決問題。一般來講,只有買家的價格高於賣家時,賣家才願意出賣,交易才能達成。按照規定,當買家最高出價與買家出價相同,就以賣家出價成交;當買家報價高於賣家出的最低價,就以賣家最低價成交;如果買家出價的最高價高於賣家報出價時,就以買家出價成交。

  •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多位賣家中,如果賣家最低願意出13.30,那麼就以13.30元成交;如果賣家最低願意出12.95,那麼就以12.96元成交;如果賣家願意出13.29,那麼就以13.30元成交。

⑺ 同一股票的最後一筆有的軟體顯示是買入,有的顯示的是賣出,為什麼

你說得還不全,有些時候還顯示為中性盤,即白色,還可以顯示成交量為0
你還沒說到要點,這不光發生在盤末,更多發生在盤中,只不過你不可能有對比,而在盤末的數據是靜態的,所以你發現了。

你問對人了,我也正在研究這個問題,剛剛有了答案:

據我對各軟體的使用和對作軟體的朋友的咨詢,造成這一現象有以下原因:

理論上這一數據是每個軟體都一樣的,因為他們都是來自同一個交易系統的數據(滬市或深市),但我們看到的成交量只是一個集合(同一時間到達滬深交易系統的多個委託單的撮合),交易系統為了節約數據帶寬資源-----只隨機用其中一單的成交性質定性內外盤向外發布,而主要通過對委買和委賣的增減來矯正這一誤差。
有時候機構之間倒倉時會出現貓膩,比如我賣出9900股,另外同時間買入100股,如果時間正好吻合上,實際顯示的就是買入10000股,隱藏了主力出貨的意圖。對於盤中來說,有可能觀察到主力操盤的動向。這個實際是交易細則里大家都不太注意的地方。

這勢必對只看成交單的炒家構成誤導,所以各種軟體開發商看到了這一點,為了提盤口的准確性,有些軟體是以委買和委賣的變動來倒推成交單的,而有些軟體並未作此改進,所以各軟體就有出入。

說到這兒,你以為你找到了認識主力進出貨的方法嗎,那也錯了,主力也知道你在想什麼,他們為了加大誤導力,還在進出單的基礎上進行撤單操作,這就讓你的所有軟體失靈了。

所以,我還是要說我以往愛說的話:
不要想在盤口上看到主力的尾巴,你永遠看不懂主力要乾的事,否則你就是自作聰明。!!!!!!!!!

⑻ 為什麼同一支股票當天賣出的股數和買入的股數不是一樣多

同一支股票會出現拋十萬股,吸三十萬股,是不是做空

⑼ 同一隻股票賣出後又馬上買進,為何賣出和買進的價格不一樣

許多玩股票的人,他們都會發現這樣的一種問題,就是有一隻股票再賣出之後馬上又買進,但是這個時候數量一樣,卻造成了成本價比市值低。對於這樣的情況來說也是非常正常的,因為這樣的一個股市價格來說一直持續動盪,而且在我們賣出股票之後,很容易就在幾分鍾之內或者幾秒鍾之內就出現了穩步的增長。這個時候我們再買進的話,也會讓我們自己損失掉更多的錢財。

只是對於這樣的一個股票成交的時候,在登記公司清算之後才能夠產生實際的股票收割,而對於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們可以發現在當天賣出股票或者是買入股票都會出現變化。所以在買股票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對於我們自己心裏面的問題有所研究,讓我們知道自己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態勢當中,而且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心裏面對著很多的壓力的話,這段時間我們就不要去進行買賣股票了,會影響到我們自己的心理狀態。

⑽ 為什麼尾盤股票收盤都是一致的

尾盤的集合競爭價。
那個是尾盤的集合競價,跟早盤開盤是一樣的。
尾盤集合競也採取「時間優先,價格優先」的原則,並且遵循高於基準價格的買入申報和低於基準價格的賣出申報全部成交,是為了防止操控股價。例如:上交所沒有實施尾盤集合競價的時候,直到最後一分鍾還是連續競價。因此如果有主力想拉升或打壓股價只需要在尾盤最後幾秒大量買入或賣出即可。但是實施三分鍾集合競價之後,如果想要拉升股價,必須要吃掉三分鍾的賣單。空方想打壓股價,也要吃掉3分鍾的買單,因此加大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