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軟銀宣布「賣掉」阿里巴巴持股,套現345億美元,軟銀為何這么做
引言:根據媒體報道,軟銀集團發布了最新的公告,會抽出在阿里巴巴集團中投入的一部分股份。軟銀集團之前持有阿里巴巴23.7%的股份,現在下降到了14.6%。這部分抽出的股份,軟銀集團已經賣掉,成功變現了345億美元。為什麼軟銀集團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呢?面對眾人的疑問,軟銀集團創始人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做出了回應,說提前結算股份是為了減少對於未來收入的擔憂,也能夠降低交易的風險。
軟銀集團面臨著嚴重的危機,雖然現在軟銀集團還處在世界500強企業中,但是已經變成了一個軀殼,虧損額逐年增長。2022年8月3日,相關報刊發布了世界企業的榜單。軟銀集團在企業虧損榜單中,成功的位居第一名,並一再地刷新虧損的記錄。在這樣的形勢下,軟銀集團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就是出售在阿里巴巴持有的股份。現金在手,軟銀集團應對危機有了更加充足的底氣。
② 阿里成軟銀「提款機」,拋售股票再套現345億美元,是缺錢還是另有打算
軟銀就是因為缺錢了才這么乾的,軟銀的老闆孫正義因為之前的投資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有虧損,所以為了填補這部分虧損,才會這么做。
總的來說,不用多說,軟銀這次拋售這么多的某里股票,就是因為缺錢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孫正義的投資導致的。
③ 2020年,軟銀紅杉高瓴鼎暉開始「炒股票」
文丨柴佳音 馬慕傑
編輯丨王慶武
來源丨投中網
「在職場,我們似乎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個被邊緣化的是哪一個部門。」一PE機構投資總監林唐感慨稱。
入職五年,林唐所處的一級市場投資部從最初匯集各路名校人才、承包公司80%以上主營業務的明星部門,淪為了如今存在感極弱的「游兵散勇」。
「這大半年來,公司實在是募不到錢,在一級市場只投出了一個項目。但是,公司的營收卻並不難看,二級市場的好幾個部門都大賺了一筆。」林唐告訴投中網,在這樣的局勢下,公司創始合夥人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二級市場「炒股票」,「為了賺錢,不難理解。」
2020年,部分一級市場由募資難所傳導而來的寒意猶存,但二級市場的高光時刻已接踵而至:幾近瘋狂的造富效應幾乎無人不曉。
對於此般盛況,敏銳的一級市場投資者自然有所垂涎。於是,大踏步進場,便成為了那些以往低調淘金的VC/PE此時最合宜的姿態。
進軍二級市場,軟銀、紅杉、鼎暉、高瓴加碼
2020年10月,軟銀高管Rajeev Misra在線上會議中透露稱,軟銀願景基金將列出計劃,要在未來兩周內成立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
SPAC又被稱為空頭支票公司,屬於公募型並購基金的一種。據了解,SPAC比其他並購基金募資能力更強,其投資者的退出更加簡單,只需在二級市場減持SPAC公司的股票即可。
實際上,近期軟銀在二級市場頻頻出手。美國證監會報告顯示,2020年二季度,軟銀斥資約40億美元購買了特斯拉、亞馬遜、Alphabet、英偉達、Zoom、拼多多等多家 科技 股,短期浮盈約40億美元。
在中國,踏足二級市場的VC/PE機構亦不少見。鼎暉投資、高瓴資本、紅杉中國、深創投、弘毅投資、九鼎投資等諸多VC/PE機構皆已在二級市場布局。
「鼎暉投資早在2006年起,開始通過關聯公司潤暉投資布局二級市場,二者都有相同頂尖的國際機構投資者作為LP持有共同的投資理念和研究方法論。」鼎暉投資告訴投中網,「潤暉投資是極少數在中國A股市場上,以國際超長線資金踐行價值投資的機構。」
潤暉投資設立後,獲得了包括全球頂級主權基金,國家養老金,捐贈基金,慈善基金會和家族辦公室的廣泛認可,目前管理規模超過80億美元。據悉,在過去的14年裡,潤暉投資取得了凈值增長10倍的優秀業績。
紅杉也在二級市場頻頻發力。外媒報道稱,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顯示,2020年8月,紅杉成立了紅杉中國公開市場投資基金(Sequoia China Equity Partners),這支擁有獨立團隊的新基金有著明確的使命,投資於二級市場、全球公開交易的股票。
此外, 2020年6月,紅杉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向中國證監會相關部門申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格審批》,成為首家申請QFII的國際知名創投機構。
深創投、弘毅投資、九鼎投資則選擇公募基金方式出擊。2014年6月,中國首家PE系基金公司紅土創新基金獲得證監會批復設立,深創投100%出資;同年7月,九泰基金獲得證監會批復設立,其大股東為九鼎投資。
2017年12月,弘毅遠方基金獲批,注冊資本為1億元,弘毅投資持股比例100%。這意味著弘毅投資正式進軍公募領域。此外,成立於2015年的金涌投資是弘毅投資旗下專事境內外二級市場投資管理的全資子公司。
誠然,如今二級市場紅利來臨之際,更多的一級市場投資者在通過參與上市公司的定增、收購等方式盡可能實現利益最大化。
自再融資新規落地,被機構稱為「一級半」的定增市場迎來多家巨頭機構入場。如高瓴資本23億拿下凱萊英的八折鎖價定增,當天漲停板浮盈40%,開啟了「一級半」市場的瘋狂前奏。
近期,私募排排網調查顯示,超七成PE機構看好定增項目帶來的業績增厚機會,並認為相關定增產品有望享受3-6個月的政策紅利期。
定增市場火熱的同時,並購大潮亦洶涌而至。
2020年1月,高瓴資本豪擲超400億元入主格力電器,成為其新晉第一大股東。這一經典案例曾在彼時引起投資圈震動。
在泰合資本看來,2020年,相較此前每年鳳毛麟角的並購交易,新常態下的並購交易數量或將倍增。
投中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7月,並購市場整體持續上升,交易金額受頭部大額案例的影響環比增長過半;僅在1個月內,共計31支PE基金以並購的方式成功退出,超1億美元規模完成並購交易31筆。
一並購基金創始人潘辛然對投中網表示,一方面,融資難、增長難等困境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小型玩家將「賣身計劃」提上日程;另一方面,疫情不斷催化的「二八效應」下,巨頭對於整合、延展的需求日益旺盛。
快錢誘惑?資產配置多元化
不過,在長期主義盛行的當下,「博短期」一度被視為無法登上檯面的「鄙陋」策略。
當然,也有投資人堅信,精準的短線戰術回報效率最高,「且本質上,短期生意也並不背離投資最根本的『高風險、高回報』的運轉邏輯。」
尤其在市場周期利好的行情下,當二級市場的企業價格比一級市場更低,短期投資收益率更高,通過各種方式將業務觸角伸向二級市場並有所為自然成為了那些一級市場的投資機構無可厚非的選擇。
14年前就布局二級市場的鼎暉和潤暉則有自己更長線的理解,回想當年潤暉投資設立的設立初衷,主要有三點,一是從企業的生命周期看,VC-PE-二級市場,涵蓋了企業的誕生、成長、成熟的各個階段,在投資研究上看,可以綜合的審視一個行業中不同企業的競爭動態,對行業的生態展開研究;二是從研究上看,PE在項目點上扎的深,二級市場則是對行業的持續跟蹤,緊扣行業脈搏,二者形成了立體的研究;三是從國際比較看,一二級市場的估值最終會趨於一致,更寬的覆蓋可以捕捉到更多的投資機會。
上述觀點,亦是一二級市場跨界投資之典型邏輯,在當下得以充分演繹。恰逢,2020年,二級市場迎來了繁榮時刻。
根據巨豐 財經 數據,2020年上半年,全球主要指數表現中,A股普遍較佳。其中,創業板指以漲幅32.5%位列第一,深成指、滬深300指數、上證指數位列全球主要指數漲幅前五。
這其中,表現最亮眼的無疑是醫葯行業。巨豐 財經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醫葯行業以36.81%的漲幅傲居全市場,是唯一一個每個月都上漲的行業,也是唯一一個漲幅超過創業板的行業。
此際,諸多一級市場投資者開始摩拳擦掌。
不可否認,投資於二級市場,VC/PE有著其天然的優勢。「通常,在一級市場投資,基金內部一定會自上而下把投資賽道研究地透徹清楚,包括競爭對手、行業龍頭等。這種情況下,一級市場的基金更容易捕捉到大賽道的機會。」道彤投資創始管理合夥人孫琦表示。
眾海投資管理合夥人李穎同樣對投中網提到,一些知名機構對於趨勢的把握相對更准確,特別是在二級市場表現比較好的時期,投資機構也希望可以多元化配置資產。再者,市場本身充滿波動性,一二級市場聯動可能會帶來更長期的價值。
「壓力」使然?尋找價值窪地
一級市場的VC/PE湧入二級市場或許還有個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一級市場近年來愈發沉重的壓力。
資管新規出台以來,一級市場募資越發艱難,私募股權行業優勝劣汰加劇。投中研究院報告顯示,2020年受疫情影響,創業項目、投資機構全部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更多機構減緩投資節奏,「活下去」成為了VC/PE市場各參與主體共同的目標。
林唐直言,做二級市場其實也是一些老牌VC/PE在尋找出路。「一個有品牌有投研能力的基金,在二級市場募資會相對容易很多,因為二級市場基金投資門檻要低得多,發行門檻要低得多,發行渠道要暢通得多。」
那麼,主動也好,被迫也罷,當一級市場投資者選擇對二級市場進行延伸,又將對資本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
「價值挖掘會更充分,是毫無疑問的。」孫琦告訴投中網,「美國資本市場很早就是這樣,一二級互相流通,市場的價值被挖掘得更深。」
此時,投資人會發現,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尋找價值窪地都在變得愈加艱難:各家機構的雷達已對市場進行全面掃描,基本不留死角。
所以,孫琦相信,對於資本市場整體而言,一二級互相流通是件好事,市場的效率也將逐步提高。
但是,對於投資機構來說,在這樣價值挖掘更加充分的資本市場中,尋找投資機會的挑戰也在變得更大。
同樣以醫療領域為例。「2020年二季度有大量醫療股創了新高,而且還在不斷地創下 歷史 新高,這樣的二級市場走勢反過來對一級市場也有很大的刺激,我幾乎從未見過市場的爭搶如此激烈。」孫琦對投中網表示。
一醫療機構投資人吳寧嘉向投中網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2020年6月,國內一知名大型PE為了搶到一個即將IPO的醫療案子甚至放棄了深度盡調,在沒有完全了解項目基本風格的情況下就執意打出了子彈。而且,該知名PE全然不顧鎖定期三年的投資風險。
「從接觸到交割,一個月全部完成,這個速度簡直匪夷所思。」吳寧嘉告訴投中網,如此快速的流程背後,除了簡單的盡調外,投資協議也基本參照早期投資的條款報告。
事實上,這或許正是二級市場不同於一級市場的慣用打法——以更大的邏輯布局某個賽道,在大趨勢中抓住細分機會。
有投資人就直言,近年來,投資行業魚龍混雜,這實質與真正意義上的專業投資管理人的偏差較大。
「市場永遠是對的」,孫琦提到,「做投資的人最好不要去賭市場是錯的,不要站在市場的對立面。VC要盡早預判市場的大勢,PE也要在保有自我判斷的基礎上順勢而為,不要逆著潮頭,同時也要有所克制,有所警惕。」
一二級通吃,一場專屬於頭部基金的 游戲
一個殘酷且客觀的事實是,這場一級市場參與者掘金二級市場的 游戲 或將只屬於頭部機構。
換句話說,「二八法則」已然滲透到了私募股權基金行業的每一寸肌理。即使想換個打法,也得先評判基金自身是否真正具備了「橫跨一二級市場」的資格。
擴充團隊的首要條件自不必多說。要知道,二級市場與一級市場的投資策略、管理風格、研究體系等大不相同,因而,投資機構染指二級市場也並非容易之事。
正如李穎所說,二級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進入門檻頗高。在一級市場馬太效應愈發強烈的行業現狀下,大型投資機構可優先跨越多個階段布局一體化。
加之,在公募基金市場本身中,「強者恆強」的行業格局已橫亘多年,中小基金的日子也不好過。根據wind數據,2020年以來,95家公募基金高管發生變更,涉及人數達256家。與此同時,公募基金離職基金經理人數已達168人,不少中小基金面臨人才流失的困境。
某一級市場投資機構HR何朋娜告訴投中網,二級市場的基金經理有一部分流向了一級市場。當前,一級市場投資機構在招募投資經理或投後團隊時越來越看重對方的行研能力,而這也正是那些基金經理的優勢所在。然而,對於某些中小機構而言,配置擁有二級市場背景的人才卻實屬艱難。
「我們機構當時面試了好幾個二級市場的求職者,但均被對方拒絕了。說到底,還是機構體量太小,那些二級市場的人都想找一些有穩定LP支撐的大機構,至少不用發愁子彈的問題。」何朋娜稱。
「一級市場機構如果要向二級市場延伸,基金的體量、投研能力、品牌各方面都要能達到相當的層次。」孫琦對投中網表示,一家機構的品牌和投研能力越強,布局越廣,邁入二級市場的動力就會越強。這是因為,這些機構可以將一級市場的品牌和投研優勢帶到二級市場實現變現。
比如,某些頭部VC/PE擁有自己的二級市場團隊,完全可以自己操盤,不需要將二級市場的蛋糕分給合作夥伴。當這些機構投資的企業上市後,他們還可以在二級市場捕捉另外的機會。
不過,潘辛然也對投中網提到,雖然相對而言,只有頭部機構具備同時布局一二級市場的底氣,但不一定非要自己做,與第三方合作的形式也很常見。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一級市場投資者邁向二級市場的趨勢共識下,並不是每一家有條件延伸的機構都湧向了這股潮流。
甚至,可以說,大部分投資機構仍堅持專注於一級市場。
終歸到底,即便對於頭部機構,是否橫跨一二級市場做全域投資的根本依舊在於基金自身的定位,包括機構目標、價值取向等。就像孫琦口中的那樣,如果機構以資管定位要做全平台的服務,追求的是AUM(資金管理規模),那麼相較於一級市場,近兩年基金在二級市場的規模擴張相對容易很多。
但是,相對容易走的路亦非捷徑。「因為不同領域看似是有關聯性的,但是如果真去做,大家會發現一二級市場的團隊基因不一樣,文化也不一樣,還是有很大挑戰的。」孫琦表示。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林唐、吳寧嘉、潘辛然、何鵬娜均為化名)
④ 軟銀賣出價值22億美元阿里巴巴股份,賣給了誰
軟銀賣出價值22億美元阿里巴巴股份,賣給了銀行。
軟銀集團是一家風險投資公司,而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是阿里巴巴的最早投資,此後阿里巴巴發展的越來越好,兩公司的合作也長達二十多年,不過上個月,也就是六月份,馬雲和孫正義紛紛從對方的董事會離任,不知道這兩家企業的合作關系是否還會維持下去呢?而且馬雲在阿里巴巴的話語權已經轉交給逍遙子,阿里巴巴的領導者已經改新換代了,也就意味著這家公司的某些方面已經不會是向剛開始那樣了,發展空間並不大,面對這種情況,軟銀集團也許會決定結束這段合作關系吧?
⑤ 軟銀有34%的阿里巴巴股票 價值680億美元。軟銀總市值才912億美元 ,為什麼不直接買下軟銀。
你以為孫正義傻啊,自己又不缺錢,留著資金慢慢薅羊毛不更好嗎!!
⑥ 軟銀投資阿里巴巴增殖的具體過程
全文共3042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鍾
在63歲生日的當天,軟銀CEO孫正義收獲了一份大禮。上個季度還在巨虧,這個季度就實現了大幅盈利,軟銀的翻盤來得太快,似乎是為了證明自己「資本操盤手」的光環還在。
不過,鑒於利潤的背後是變賣資產及其投資公司的股價反彈,僅靠一次盈利就證明軟銀東山再起還為時過早。從投資FAANG的計劃來看,孫正義已經痛定思痛,不知道在獨角獸身上跌倒的軟銀,能否從通過投資科技巨頭再爬起來?
01
環比扭虧為盈
在孫正義的「鐵腕」風格下,軟銀終於從搖搖欲墜的邊緣被拉回來了,從巨虧到大幅盈利,軟銀只花了3個月。當地時間2020年8月11日,軟銀集團公布了截至6月30日的第一財季財報,業績從上一季度創紀錄的虧損中反彈,實現了大幅盈利。
具體數據顯示,軟銀集團第一財季的凈利潤達到1.26萬億日元(約合118億美元),這個數字也是軟銀成立以來最好的季度業績。有趣的是,在上一財季,軟銀的凈虧損達到1.44萬億日元,也創下了日本企業有史以來最大的單季虧損。
大落大起的表現著實令外界震驚,但也並非無跡可尋。事實上,自巨虧之後,軟銀一直在努力變賣資產自救。今年3月23日,軟銀披露了4.5萬億日元(約合410億美元)的籌資計劃,其中2萬億日元(約合180億美元)將用於回購股票,其餘資金用於償還債務、購買公司債券和增加存款。
截至目前,軟銀出售了4.3萬億日元的資產,占此前計劃的出售4.5萬億日元資產的95%。比如,軟銀出售無線運營商T-mobile部分股份的收益為2.4萬億日元。此外,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員、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還提到,軟銀也減持了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孫正義退出了阿里董事會,按照計劃還要繼續減持,這些也彌補了軟銀的虧空。最近一次軟銀套現了22億美元的阿里股票。
受出售資產消息的影響,軟銀的股價已經從3月份的低點翻了一番,達到了20年來的最高水平。對此,孫正義還打算繼續,軟銀正准備超越4.5萬億日元的資產出售目標。
除了賣賣賣帶來的收益以外,軟銀投資的公司最近也傳來了好消息。數據顯示,軟銀願景基金第一財季的凈利潤達到1296億日元,相比之下上一財季的凈虧損達到1.13萬億日元。
王超表示,去年軟銀財報的虧損,主要是因為投資WeWork以及Uber以及願景基金投資失敗帶來的。今年這些軟銀和願景的投資得益於全球股市的好轉,以及投資的公司都比較給力,所以今年表現不錯。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跟美股大幅度反彈有關,納斯達克自3月跌至谷底之後,4月至今一直處於恢復狀態,軟銀投資的公司也相應地出現反彈。」比如Uber,其股價在今年二季度就上漲了11%。
「願景基金實現了翻盤,鑒於疫情仍然充滿不確定性,所以我不能保證未來能夠持續盈利。」孫正義在8月11日的業績說明會上坦言。
值得注意的是,從此次財報開始,軟銀也打破了傳統,沒有報告營業利潤,稱這一指標在衡量集團的投資業績方面是 「無用的」。
02
成立新投資部門
靠出售資產不是長久之計,而被投資公司的股價漲跌也難把控,畢竟軟銀去年就栽在了自己投資的獨角獸上,因此,軟銀的轉型也變得緊要起來。
事實上,在此次財報電話會議上,孫正義已經透露了軟銀的下一步,「作為一家投資公司,我需要展開多方面的探索和拓展。但我們的重點依然著眼於推動信息革命的企業。這是我們公司的使命。」
因此,孫正義表示,將成立新的投資部門,初始資本約為5.55億美元,旨在拓展軟銀集團的投資舉措。軟銀將擁有這家資產管理公司67%的股份,而孫正義本人則將持有餘下股份。
不過,有知情人士透露稱,軟銀這個新的投資部門將會投資購買超過100億美元上市公司股票,遠超孫正義周二向股東披露的數字,5.55億美元的數字只是相當於「佔位符」,「555」在日本游戲文化中相當於「加油,加油,加油」的意思。據悉,該部門目前的負責人是阿克沙伊·納赫塔,過去數月內該團隊一直在悄悄地購入美國大型科技公司股票,購股規模已多達數十億美元。
對於這一消息的真實性,北京商報記者聯系了軟銀集團,不過截至發稿對方並未給出回復,也未予以公開置評。但根據孫正義的說法,軟銀的確已經收購了大量「FAANG(Facebook、亞馬遜、蘋果、Netflix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股票。
從WeWork、Airbnb、Uber等企業,到FAANG,軟銀的投資轉向已經很明顯了。過去,軟銀通過願景基金捕捉未上市的獨角獸,大舉投資並在其上市後獲利。但無論是WeWork的慘敗,還是Uber的流血上市、Airbnb的估值大跌,都讓軟銀和旗下的願景基金遭受了接二連三的打擊,致使願景基金二期大幅縮水。
而現在,FAANG這樣的上市科技巨頭,對於打算從電信全面轉向投資的軟銀來說,似乎更穩妥,風險也更小。楊德龍表示,投資於初創企業是一級市場,投資成熟的科技公司,更偏向於私募,投資二級市場。現在軟銀的資產量已經很大了,投資初創企業的話,一是買不到那麼多好的資產,第二風險也比較大。而如果投資成熟的上市公司,可以大量投入,且風險低,成熟穩定。當然,風險和回報是成正比的,成熟的公司回報率相應地也會低一些。
比如,蘋果就為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根據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財報,截至6月30日,該公司持有915億美元的蘋果公司股票,而這一數字在3月31日為638億美元。今年以來,蘋果的股價上漲已經超過50%。蘋果目前的股價相較於3月23日的低點223.764美元,幾乎翻了一倍。
英大證券首席分析師李大霄表示,如果軟銀轉向二級市場,不確定性就會稍微小一些,沒有PE、VC的風險那麼大,當然收益就沒有那麼大了。現在的投資策略肯定是更想長期、短期收益的平衡。
「願景基金在過去幾年來從一期變成二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風險基金,每次募資1000億美元,比所有風險投資加起來都高。但是孫正義偏愛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所以在WeWork和Uber上吃了虧。軟銀成立投資部,如果投後期,風險會減小很多,這是孫正義對自己的一種風險對沖。」王超指出。
03
出售ARM
當然,在維持公司現金流方面,孫正義是不遺餘力的,畢竟雖然扭虧了,但軟銀目前的財務狀況還談不上穩健。目前,除了阿里巴巴和Sprint之外,孫正義手裡還有另一張牌,軟銀旗下的晶元設計公司ARM。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孫正義的確承認了出售ARM的可能性,孫正義表示,出售ARM是幫助改善公司財務狀況的一個選擇。目前,軟銀集團正在評估其戰略。孫正義還透露,軟銀已經在就部分或全部出售ARM展開談判,但他拒絕透露更多細節。
早在7月,ARM會被出售的消息就已經沸沸揚揚,潛在的買主也傳了一輪又一輪,從蘋果到三星,最新的「緋聞對象」是英偉達,7月下旬,有知情人士稱,英偉達有意收購ARM。目前,這兩家公司正在就收購事宜進行深入談判,交易價值超過320億美元。
這不是一筆小數,2016年,軟銀也是以差不多的價格收購了ARM。彼時,那筆交易是軟銀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收購交易。孫正義還放言稱:「我把Arm視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交易」。之後,在2018年軟銀股東大會上,軟銀也承諾,在五年內即2023年進行IPO。
但在收歸麾下之後,ARM的表現並不如軟銀的期待。根據軟銀財報,ARM在2017年-2019年的營收分別為18.31億美元、18.36億美元和18.98億美元,增幅並不明顯。目前,軟銀持有ARM 75%的股份,剩下25%的股份由該公司旗下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持有。
「ARM是整個半導體的基礎公司,雖然直接產生的營收不高,但是市值卻是很高。」王超分析稱,軟銀上次並購ARM花了309億美元,據說這次出手價格在410億美元左右,能夠吃下這么大公司,世界上沒有幾個,尤其對ARM感興趣的,是半導體行業相關,比如英偉達、英特爾、台積電、蘋果、高通等。在當前的狀況下,很可能是這幾大美國半導體手機巨頭中的一家並購ARM。
不過,軟銀似乎也沒放棄ARM的上市夢。在透露可能出售ARM的同時,孫正義還表示,仍有可能進行IPO。
⑦ 誰知道日本軟銀集團地址嗎
軟體銀行集團公司(SOFTBANK Corporation)在1981年由孫正義先生在日本創立,當時公司業務是推銷套裝的軟體。
1988年,軟銀集團公司業務擴大,開始了多國貿易,在美國成立了美國軟體銀行分公司(SOFTBANK America);
1989年,軟銀集團公司在日本發行了日語版PC Home Magazine計算機雜志;
1990年,軟體銀行技術公司(SOFTBANK Technologies, Inc)成立;
1994年,軟體銀行控股公司(SOFTBANK Holdings, Inc.)在美國成立;
1994年,軟銀集團公司成為日本上市公司;
1995年,軟銀集團公司購買了Interface Group's Technology Events部門(Comdex, Windows World),從此軟銀集團公司成為世界最大的計算機大展的東道主;
1996年,軟銀集團公司又買下了Ziff-Davis出版公司,該公司掌握了全世界計算機和網路高科技信息,成為科技信息的權威;1996年,軟體銀行公司成為雅虎(Yahoo!)公司主要股東,這標志著軟體銀行從此邁入網際網路行業;
1997年,雅虎日本公司在日本上市;
1998年,軟銀集團公司股票開始在日本東京股市進行第一輪交易;
1999年,軟銀集團公司擁有的ZD Inc. (即原來的Ziff-Davis Inc.)公司股票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
1999年,軟體銀行財務集團公司和軟體銀行出版集團公司成立;
1999年,軟體銀行技術集團公司在日本上市;
1999年,軟體銀行商務集團公司成立;1999年,軟銀集團公司成為以網路產業為主的控股集團公司。
從以上的大事記,可以清楚地看出軟銀集團公司的發展方向和其涉獵的行業,軟銀集團公司是一個網路產業創造者,它以網路產業為主,兼作投資和電子商務的工作。金融和高科技是當前企業的致勝的法寶,軟銀集團公司二者都擁有,從此可見該公司總裁孫正義先生的雄心壯志和高瞻遠矚的氣魄。
目前軟銀集團公司是一個大家庭,其中軟體銀行集團公司(SOFTBANK CORP.)是這個大家庭的核心,它以網際網路產業為重點,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網路公司擁有多數股份。SOFTBANK CORP.通過其獨特的管理留念,與其大家庭的成員公司協調,運作全球的產業。它在日本主要業務是從事產品推銷、出版業、網路媒體及電子商務。它和微軟、雅虎、Cisco、Nasdaq等在網路產業中居領先地位的公司合作投資。在美國,SOFTBANK CORP.是Yahoo!、Etrade及ZDnet等公司主要投資人。在歐洲,與News Corp.及Vivendi等公司聯合開發網路市場。
美國的軟體銀行公司是軟銀大家庭的一個成員,主要負責管理和協調軟銀集團在美國所有的業務。
軟體銀行風險投資公司(SOFBANK VentureCapital)是軟銀大家庭負責管理風險資金,它的前身是軟體銀行技術集團公司。軟銀風險投資公司主要是幫助網路初始公司壯大和發展。該公司的董事們都是經驗豐富的技術和管理專家。截至到現在,它已投資扶植了E-Loan、GeoCities、Interliant、MessageMedia、Net2Phone、Preview System、和TheStreet.com等公司。
軟體銀行資本夥伴公司是(SOFTBANK Capital Partneers)軟銀大家庭的另一個特殊夥伴,它由軟銀集團公司主持,擁有十二億五千萬美元風險資本。
孫正義先生的夥伴,美國的軟銀公司副總裁蘭納德菲舍(Ronald Fisher)親自掛帥。該公司總部在美國馬里蘭州。目前它在Buy.com、Global Sports、Law.com、1-800-flowers.com、OptiMark Technologies、PeoplePC、SmartAge、Webhire和Webvan等公司都有投資。
⑧ 軟銀有34%的阿里巴巴股票 價值680億美元。軟銀總市值才912億美元 ,為什麼不直接買下軟銀
這個是商業策略,你試想一下,你比如說自己去外地務工,要去找工作,找到工作要適應,要是不適合你干,耽誤的時間不說,還得再找工作。如果你那邊有個朋友,在你沒去的時候他就在那邊已經混的很不錯了。
你去之前和他約定了,幫你找個適合你的工作,到時給他好處,他會怎麼做呢。再說說阿里巴巴的事,他想要立足生存,不可能破壞掉自己生存的環景,再者說,他還是一個很好的幫手。錢不是一個人能掙完的,如果沒有對方的加入,那邊的那塊蛋糕你也一口都沒有。
⑨ 軟銀到底控股和投資了多少家公司
軟體銀行集團在1981年由孫正義在日本創立並於1994年在日本上市,是一家綜合性的風險投資公司,主要致力IT產業的投資,包括網路和電信。軟銀在全球投資過的公司已超過600家,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 IT 公司擁有多數股份。
1981年,孫正義在日本創立軟銀集團;
1988年,軟銀集團公司業務擴大,在美國成立了美國軟體銀行分公司
1989年,軟銀集團公司在日本發行了日語版PCHomeMagazine計算機雜志;
1990年,軟體銀行技術公司成立;
1994年,軟體銀行控股公司在美國成立;
1994年,軟銀集團公司成為日本上市公司;
1995年,軟銀集團公司購買了InterfaceGroup'sTechnologyEvents部門從此軟銀集團公司成為世界最大的計算機大展的東道主;
1996年,軟銀集團公司又買下了Ziff-Davis出版公司,該公司掌握了全世界計算機和網路高科技信息,成為科技信息的權威;
1996年,軟體銀行公司成為雅虎公司主要股東,這標志著軟體銀行從此邁入網際網路行業;
1997年,雅虎日本公司在日本上市;
1998年,軟銀集團公司股票開始在日本東京股市進行第一輪交易;
1999年,軟銀集團公司擁有的ZDInc.(即原來的Ziff-DavisInc.)公司股票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
1999年,軟體銀行財務集團公司和軟體銀行出版集團公司成立;
1999年,軟體銀行技術集團公司在日本上市;
1999年,軟體銀行商務集團公司成立;1999年,軟銀集團公司成為以網路產業為主的控股集團公司。
2005年1月28日軟體銀行成為日本專業棒球隊福岡軟體銀行鷹的所有者。
2006年3月17日軟體銀行宣布收購日本沃達豐的協議,以進入日本價值7800億的手機市場。
2006年10月1日日本沃達豐將其公司名稱、手機品牌名稱與手機電郵地址進行了更改。
2012年10月15日,Sprint公司在東京宣布,該公司已經被軟銀以201億美元收購。
2014年10月28日晚間軟銀公司宣布,將向印度大型電子商務企業Snapdeal投資6.27億美元,成為其第一大股東。還將向使用智能手機等開展計程車調配業務的該國企業,與現有股東一起投資2.1億美元。兩項投資都將在11月內完成相關手續
⑩ 軟銀賣出價值22億美元阿里巴巴股份,這是怎麼回事
起初,馬雲創立阿里巴巴的時候,國內的投資人還沒有互聯網的思維,當初沒有人願意為馬雲投資,最終馬雲找到孫正義,在馬雲為孫正義講解完自己的宏偉藍圖之後,孫正義說:“馬雲是想要改變這個世界啊”。最終孫正義就為馬雲投資了20,000,000美元。軟銀對阿里的投資落地,也就意味著兩家企業的淵源也開始了。有很多人表示,到目前為止,阿里巴巴仍然是孫正義最成功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