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炒股12萬個稅不申報後果
法律分析:(1)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如果沒有在納稅申報期內辦理納稅申報,稅務機關發現後,一般是征管部門通知個人申報。(2)如果查實納稅人年所得12萬以上而未進行自行申報的,要負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六十二條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四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❷ 炒股票一年內賺了12萬還要交(申報)個人所得稅嗎
不要你要交稅,而是叫你去申報。(幫助統計)
所以你炒股賺多少都不用交稅啦,至少目前不用。
❸ 股票收入12萬 要上稅嗎
不用,股票收入所得不需要收稅。
需收稅的各個稅種
1、個人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個人取得的應稅所得。
2、土地增值稅的征稅對象是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的建築物及其附著物所取得的增值額。增值額為納稅人轉讓房地產的收入減除規定的扣除項目金額後的余額。
3、房產稅的征稅對象是房產。
4、營業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營業額。其中所稱「應稅勞務」是指屬於交通運輸業、建築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征稅范圍的勞務。
5、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指企業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其他所得和清算所得
(3)股票買賣12萬元個稅申報嗎擴展閱讀:
征稅對象又叫課稅對象、征稅客體,是指稅法規定的對什麼征稅,是征納稅雙方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客體或標的物,是區別一種稅與另一種稅的重要標志。如消費稅的征稅對象是消費稅條例所列舉的應稅消費品,房產稅的征稅對象是房屋等。征稅對象是稅法最基本的要素,因為它體現著征稅的最基本界限,決定著某一種稅的基本徵稅范圍。征稅對象按其性質的不同,通常可劃分為流轉額、所得額、財產特定行為等四大類,通常也因此將稅收分為相應的四大類即流轉稅或稱商品和勞務稅、所得稅、財產稅、和行為稅。
在實際工作中也籠統地稱之為征稅范圍,它是指稅收法律關系中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即對什麼征稅。征稅對象包括物或行為 ,不同的征稅對象是區別不同 稅種的主要標志。如營業稅的征稅對象是提供勞務和銷售不動產等
❹ 股票轉讓所得申報個稅的問題
1樓正解。
相關知識:
股票轉讓即是股票買賣.
國稅總局稱暫免徵股票轉讓個人所得稅
2007-11-17 00:29:23 來源: 中新網(北京) 網友評論 499 條 點擊查看 核心提示: 11月15日,國家稅務總局公布了新版個稅申報表。國稅總局所得稅管理司一位官員表示,雖然申報方法進行了調整,但我國將繼續執行暫免徵股票轉讓個人所得稅政策。
中新網11月17日報道 11月15日,國家稅務總局公布了新版個稅申報表(《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適用於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申報)》)。根據新要求,自2008年1月1日起,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將使用修訂後的申報表進行申報。
外界敏感地注意到,新申報表對「財產轉讓所得」一欄進行了細分,「股票轉讓所得」和「個人房屋轉讓所得」均需分別填報。
國稅總局的這個規定,再次使得個人轉讓股票所得是否需要納稅,成為外界熱議的焦點。大家更擔心的是,隨著炒股收入申報方式的調整,國家會不會開征炒股票轉讓所得稅,並進一步全面開征資本所得稅。
國稅總局:仍「暫時」不開征
「只是申報方法調整了一下,比以往更加詳細,並沒說要進行徵收。」11月16日下午,國稅總局所得稅管理司一位官員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他表示,雖然申報方法進行了調整,但我國將繼續執行暫免徵股票轉讓個人所得稅政策。
而針對國家要開征股票轉讓所得稅的傳言,國家稅務總局並不是第一次公開澄清。
去年12月30日,針對一些股民誤認為對上海、深圳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股票轉讓所得辦理自行納稅申報,是國家要對其恢復徵收個人所得稅的情況,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管理司就專門發出一份《關於年所得12萬元以上納稅人申報股票轉讓所得有關問題的通知》,進行辟謠。
國稅總局表示,明確股票轉讓所得的自行申報口徑,並不意味著將對股票轉讓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根據相關文件,由於國家目前對股票轉讓所得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國稅總局在研究股票轉讓所得的申報時考慮到:個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可能頻繁發生多次股票交易,要求其逐次記載股票轉讓所得,無疑將增大個人自行納稅申報難度;同時考慮到在一個納稅年度內股票交易盈虧具有不確定性,所以,在明確股票轉讓所得申報口徑時規定,一個納稅年度內股票轉讓所得與虧損盈虧相抵後的結果為正數的,應統計在12萬元之內。
另外,考慮到一些納稅人的其他應稅所得項目已經超過12萬元,本身已屬於高收入群體,對於一些高收入者的股票轉讓盈虧相抵結果為負數的,為避免炒股的「負盈餘」對已超過12萬元的其他各項所得的沖抵,加強稅源監控,國家稅務總局規定「負盈餘」按「零」申報。
各界熱議開征「時間表」
國稅總局在各種場合談論股票轉讓所得稅時均用了「暫免」這一關鍵字眼。
為什麼說是「暫免」呢?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個人轉讓股票所得屬於「財產轉讓所得」應稅項目,應按照20%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
但是,根據國稅總局的說法,為配合我國企業改制和鼓勵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經報國務院同意,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分別於1994年6月、1996年12月和1998年3月連續三次下發了《關於股票轉讓所得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通知》(財稅字[1994]040號)、《關於股票轉讓所得1996年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通知》(財稅字[1996]12號)和《關於個人轉讓股票所得繼續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通知》(財稅字[1998]61號),規定從1994年起,對股票轉讓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而2005年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則規定,對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要自行向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年所得中包括個人的股票轉讓所得。但國稅總局繼續規定,對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而言,雖其取得股票轉讓所得也要自行申報,但仍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也就是說,對股票轉讓所得自行申報和是否征稅是兩回事。
但具體要「暫免」到什麼時候,國稅總局並沒有明確。
「既然是暫免,到成熟的時候還是會開征的,這只是早晚的事情。」財政部科研所一位專家對本報的解釋,實際上代表了資本市場上的共同揣測。
而對於這項稅種,已有不少人士認為,明年可能要擇機開征。該財政部科研所的專家就認為,這項稅種開征,將會有利於強化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緩解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
另外,由於國家稅務總局同時首次把個人房屋轉讓所得也要求單獨列出,更是引發了外界對於下一步要開征資本所得稅的猜測。
資本利得在稅收上是指資本商品,如股票、債券、房產、土地或土地使用權等,在出售或交易時發生收入大於支出而取得的收益,即資產增值。這個股票轉讓所得稅的延伸傳言,更引起資本市場的擔憂。
「即使開征,也只是會選擇一兩個稅種進行試點。」財政部科研所專家分析,目前全面開征還很不成熟。
不過,開征資本所得稅則是早晚的事情。商務部研究院專家梅新育甚至認為,在資產市場泡沫這么大,持續了幾年的情況下,資本利得納入征稅范疇是應當的。換句話說,徵收資本所得稅,是抑制資本市場泡沫的重要手段。比如最近新發基金較多,大量資金湧入市場,極易引起泡破,而這時候就必須開征資本所得稅進行調解。 (本文來源:中新網 )
❺ 炒股收入超過12萬要不要申報個稅,聽說稅務局會查帳戶,印花稅不是交過了嗎,還要再交嗎
兄弟放心吧,你把你有據可查的收入合計一下(不要計算股票、基金、利息部份,因為這些連證券、銀行都算不清),超過12萬就自覺點,因為凡是在稅務機關申報的,稅務機關內部都能查出來。
印花稅的用途很多,主要涉及注冊資本(一次性0.05%),全同(一次性,不同合同比例不同),帳冊(5元一本,每年重新帖)。你看一下,有沒有合同、帳冊之類沒帖印花稅的?印花稅涉及金額不多,但是屬於重點檢查對象,每年都要抽查,抽查覆蓋面一般都在5%左右,抽查重點是合同及帳冊,實行處罰力度很大,我們這里是10倍以上處罰!小心喔!
❻ 炒股需要交個人所得稅嗎還要在稅務APP上申報嗎
炒股只會產生手續費和分紅稅,不需要交個人所得稅;畢竟炒股賺的錢是合法合規,不需要在稅務APP進行申報。
炒股交易真正在股票市場需要納稅的是股票分紅,也就是股票分紅收益會按照持股時間進行納稅的。
過戶費:按照A股市場的股票交易過戶費規定,按照成交量的0.002%收取,也就是十萬分之二的比例收取。但需要注意一點,過戶費是只向轉讓方收取,也就是賣出股票的時候才會產生這筆費用。
最後綜合通過上面分析後得知,炒股主要產生四種分別,分別為分紅稅、印花稅、過戶費和券商傭金;炒股是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或者增值稅之類的,所以炒股賺得錢實際已經扣除相關稅費了,完全不同再度去申請到稅務APp了,希望股民投資者們要弄清楚。
❼ 股票利潤賺取年12萬,需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股票利潤賺取年12萬,不需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5年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則規定,對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而言,取得股票轉讓所得也要自行申報,但仍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股票交易中,只收取股票交易手續費。
股票交易手續費包括:
1.印花稅:單邊收取,賣出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0.1%)。
2.過戶費:僅限於滬市,每1000股收取1元,低於1000股也收取1元。
3.傭金:買賣雙向收取,成交金額的0.02%-0.3%,起點5元,因證券公司不同而有所浮動。
❽ 股票12萬交個人所得稅不明白什麼意思
不是股票12萬交個人所得稅.
是您如果去年年所得12萬元,包括個人所得稅稅目的共十一項內容。因為很多人不止有一項收入。除了正常的工資收入外,可能有兼職收入,寫書有稿酬,自己的房子出租,買彩票中獎,轉讓自己的財產等。
所以,這項規定是說只要一個人,他的所有這十一項收入合計達到12萬元,就要自己到稅務局去申報。但是其實這些收入里,象工資、中獎等大多由發放的單位已經代扣了個稅(已經交了稅).
目前炒股收入需申報,但是免稅的.
所以,只需要去稅務局填表,把所有的收入,和已經交了的稅款申報清楚即可。
已經交稅了,就不用交了,沒交夠再補交.
❾ 個人買賣股票交個人所得稅嗎
法律分析:個人買賣股票交個人所得稅。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個人轉讓股票是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股權的贈與在稅務機關認為是沒有合理理由的情況下,也是需要納稅的。轉讓股權應當按照所約定的程序去進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❿ 買賣股票收入個人所得稅
法律分析:我國個人在國內證券交易市場進行股票類買賣所獲收益,是不需要交個人所得稅的,但是需要交印花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納稅人應當依法辦理納稅申報:
(一)取得綜合所得需要辦理匯算清繳;
(二)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
(三)取得應稅所得,扣繳義務人未扣繳稅款;
(四)取得境外所得;
(五)因移居境外注銷中國戶籍;
(六)非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內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
(七)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情形。
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並向納稅人提供其個人所得和已扣繳稅款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