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菲特 都買了中國哪些股票
巴菲特共買過2個中國股票
1、第一次從2003年4月開始,巴菲特以每股大約1.6至1.7港元的價格大舉買入中國石油H股,最終持有23.4億股的中國石油股票,成為中國石油第二大股東。2007年7月,巴菲特開始分批以12港元左右的價格減持中國石油H股,到10月19日已經全部賣出,這筆5億美元的投資,讓他賺了40億美元,4年賺了8倍。
2、2008年,伯克希爾旗下的中美能源公司以2.3億美元獲得比亞迪10%的股份,約合每股8港元,這些股票巴菲特至今未賣出。 沃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 ,男,經濟學碩士。1930年8月30日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是全球著名的投資家,主要投資品種有股票、電子現貨、基金行業。
2020年4月6日,沃倫·巴菲特以5900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胡潤全球百強企業家》第3位; 4月7日,沃倫·巴菲特以675億美元財富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4位。
2021年3月2日,沃倫·巴菲特以5890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2021胡潤全球富豪榜》第6位; 4月,沃倫·巴菲特以960億美元財富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6名。 股票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它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也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
股票同時也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股票可以轉讓以及買賣,股東憑借股票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股東與公司之間的關系不是債權債務關系。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資份額為限對公司負有限責任,承擔風險,分享收益。
❷ 巴菲特買了哪些中國a股
有兩支如下:
1. 中國石油
巴菲特於2003年4月開始分批吸納中石油股份,累計買入23.84億股,金融危機前成功出逃。巴菲特於2004年買入中石油23.39億股,斥資約38億港元。
巴菲特說,「當年入股中石油的價格為20美元,出售價介於160至200美元,總共獲利35.5億美元(約277億港元),相當可觀。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去年金融風暴發生前出脫中石油股票,報酬率高達700%。
2. 比亞迪
2008年9月,巴菲特斥資18億港元認購了2.25億股比亞迪股份。一年間賬面獲利13億美元,成為他投資中國的第二個代表作。
比亞迪首次進入巴菲特持股前十大名單,是因為2020年比亞迪股價暴漲帶來極高回報,比亞迪買入成本2.32億美元,2020年底市值58.97億美元,回報率高達24.4倍。
巴菲特能成為股神就是因為他的投資理念,他有自己的選股邏輯、方法和經驗,投資者想在股市賺錢要有合理投資經驗和投資方法,不要盲目的跟風,不然很難成功。
拓展資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股票是股份制企業(上市和非上市)所有者(即股東)擁有公司資產和權益的憑證。上市的股票稱流通股,可在股票交易所(即二級市場)自由買賣。非上市的股票沒有進入股票交易所,因此不能自由買賣,稱非上市流通股。
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標准、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股票是股份證書的簡稱,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金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
❸ 巴菲特買股票原則
1、競爭優勢原則
巴菲特認為,哪些業務清晰易懂、業績持續優秀、發展具有規劃,並且擁有一批實力出眾、能夠為股東的利益著想的管理者的上市公司是值得投資者關注的好公司,購買這些公司的股票,才能夠切實獲得利益。
2、現金流量原則
巴菲特曾說:「價值評估既是藝術,又是科學」。而他進行價值評估的具體作法是:首先對公司價值進行評估,確定他准備買入企業股票的價值,然後跟股票市場價格進行比較。價值投資最基本的策略就是利用股市中價格與價值的背離,以低於股票內在價值相當大的折扣價格買入股票,在股價上漲後,以相當於或高於價值的價格賣出,從而獲取超額利潤。
3、「市場先生」原則
巴菲特對待市場,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指出,投資者應當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要正確看待市場上的風險,並且將風險盡量減小。要學會利用市場,而不要被市場利用,不要盲目地跟隨著市場的動向而行動。
4、安全邊際原則
巴菲特所說的「安全邊際」原則是指:投資的保險性越多,虧損的可能性就越小;買入的價格越低,盈利的可能性就越大;投資同一隻股票的人越少,釣到大魚的可能性就會越高。
5、集中投資原則
集中投資的優勢在於:風險最小,最值得投資,最能夠讓投資者了解。巴菲特認為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然後小心地看好」這樣的策略遠遠比分散投資的風險性要小得多。巴菲特之所以有信心這樣做,是因為他在做出投資決策前總是會花上很長的時間考慮集中投資的合理性,並且長時間地研究投資對象的財務報表和相關資料。
6、長期持有原則
巴菲特把長期持有作為投資的一項重要原則,他認為只有長期持有股票的方式,才能夠讓投資者獲得更多的利益。
溫馨提示:
1、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2、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7-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❹ 巴菲特買股票有什麼特點,他最喜歡什麼類型的股票
大家好,我是老徐,一個在努力奮斗的金融民工,請大家關注我,共同探討財經問題!
巴菲特是世界公認的股神,在幾十年的資本市場中獲得了較高的收益,他對於股票的篩選有著自己都有的標准和要求,正是因為這些標准使得巴菲特收獲了很高的收益,巴菲特購買的股票有著一些共同的特點,主要是股票對應的行業是他自己熟悉的行業,同時巴菲特持有的股票是長期看好的行業,基於這幾點的認識,巴菲特炒股獲得了很高的收益,成為了業界的傳奇。
巴菲特在選取股票的時候正是有這幾點原因的存在,使得他的投資收益能夠保持在較高的收益水平,他就喜歡自己熟悉的行業,自己了解的企業進行投資,一旦投資了就能夠長期持有,通過長期投資來獲取高額的收益。
❺ 巴菲特選股的技巧是什麼有哪些標准
巴菲特選股的技巧和標准有這些:
1.投資的上市公司基本面必須非常好,處於壟斷地位,市場佔有率很高;
2.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比較單一,專注某個行業的龍頭企業;
3.選股的標準是通過市盈率進行估值,估值如果被低估,分批買入並長線持有。
巴菲特作為股神,它的投資方式早已經公布給世界,但真正能夠擁有巴菲特這樣投資格局的人,基本上沒有,這也是巴菲特投資成功的真正原因。巴菲特選股的方法其實並不復雜,選壟斷企業的龍頭公司,財務報告簡單易懂,能夠持續盈利的企業,如果被市場低估就開始分批買入並長線持有。
三、低位大量買入長線耐心持股
巴菲特最厲害的就是長線持股,大家應該知道巴菲特買入股票之後,基本上就不會怎麼關注股票的走勢,堅定的長線持有,股價達到他心中的理想價位之後才可能賣出,而且這種持股時間長達很多年,這是很多投資者都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這種持股耐心是巴菲特獲得的關鍵。
❻ 巴菲特是在二級市場買股票嗎
不是,他是作為戰略投資者買的優先股,跟我們小散不一樣的
❼ 巴菲特是通過什麼途徑購買股票的
他的伯克希爾哈薩維公司是個保險公司,保險就是機構投資者,只不過他的公司喜歡長期持股。
❽ 巴菲特怎麼買股票,不怕泄密嗎
第一,發現一家能賺錢的公司,買它的股票買到控股;第二,每年除了保證公司正常運營所需的錢,剩下的利潤我全拿走。拿走干什麼?重復第一步。
巴菲特的主要炒股理念可以總結為四個原則。
一、買『便宜』的股票,這里所說的便宜不是價格低的意思,而是股價低於股票的實際價值的意思。簡單說就是,一公斤黃金如果10000元賣給你,那肯定是太便宜了,而一塊磚頭10元賣給你也太貴了。所以兩塊錢的股票不一定便宜,兩百元的股票也不一定貴,股價主要是由他們本身的內在價值決定。巴菲特經常說的找到好的公司,有護城河的公司,找到雪要厚,賽道要長的地方滾雪球,這些都可以歸結為找到『便宜』的股票。而只要買的股票足夠『便宜』,那這個投資就不會賠錢,股價最後一定會向他的合理估值靠攏。
二、保持沉著冷靜的投資心態,在股票這個行業,投資心態是非常重要的。我前面的文章也寫過,在投資界,一致認為投資盈利有70%的原因是靠正確的心態,30%靠專業知識。我們耳熟能詳的『貪婪和恐懼』,喜漲怕跌,跌了不知道怎麼辦,漲了一點就想不住要賣掉,這些都是心態的問題。買股票應該時刻保持冷靜的心態,有獨立思考的精神,而不是四處探聽小道消息,人雲亦雲。自己研究好的股票去問別人,臨時改變計劃聽別人買什麼股票的建議。買股票後盼著漲又怕跌,幾天不漲就著急地忍不住想要賣掉換別的股票。這樣的錯誤很多人都犯過,甚至以後還會繼續,這就是沒有一個正確的投資心態。
三、只買自己懂的股票,巴菲特買股票只買自己看得懂的股票,看不懂的股票堅決不去碰。比如他最喜歡的可口可樂,蘋果手機,都是經營模式簡單,小孩子都很容易看懂的股票。而科技類股票巴菲特則敬而遠之,他毫不諱言自己即使研究很長時間也很難看懂科技股,所以喜歡買那些只要研究十幾分鍾就可以明白的股票。
四、投資越簡單越好,巴菲特投資股票就是從簡單容易的角度出發,或者可以說他只做最容易的事,只買最容易賺錢的股票。
❾ 《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股神巴菲特是怎樣煉成的
說到沃倫•巴菲特,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陌生。他從小就有天才般的投資嗅覺,32歲成為百萬富翁,創立了世界著名的投資集團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70多歲問鼎世界首富。美國人通常稱他為「奧馬哈的先知」,中國人則親切地叫他「股神」,總之,不管在哪一個國家,巴菲特都是人們心中當之無愧的天才和傳奇。然而,褪去神話般的外衣,巴菲特的成功究竟有什麼獨門秘籍呢?《滾雪球》這本書首次以巴菲特的視角客觀地講述了一代股神的成長經歷,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了,每一個天才都不是憑空出現的,背後一定付出了異於常人的堅持和努力。
1930年,沃倫•巴菲特出生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的家族世代在奧馬哈經營著一家雜貨店,由於經營有方,雜貨店的生意一直做得不錯。不過巴菲特的父親並沒有子承父業,而是在1931年股市大蕭條時,特立獨行地開了一家股票經紀公司。受父親和家族環境的影響,巴菲特從小就對賺錢感興趣。
6歲的時候,當大多數小夥伴還在大街上調皮搗蛋時,巴菲特已經通過賣口香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盡管每賣一包口香糖,他才賺2美分,但這足以讓人對一個6歲的小孩刮目相看了。後來巴菲特還相繼賣過二手高爾夫球、花生和爆米花,只不過都是小打小鬧,也沒有給他帶來太多的商業啟蒙。
真正讓巴菲特找到賺錢的門道和樂趣的,還要歸功於他送報紙的經歷。巴菲特12歲時,父親贏得了國會議員大選,全家遷往了華盛頓。盡管巴菲特很不適應新學校的生活,但是他很快在華盛頓找到了一份自己真正喜歡和擅長的工作,那就是《華盛頓郵報》和《時代先驅》的送報工作。
巴菲特在送報的過程中,不僅每天起早貪黑、兢兢業業,而且講究方法、懂得變通。比如,為了防止客戶不給報紙錢,他會主動給電梯小姐小費,好讓他提前知道訂報紙的這家人什麼時候搬走;再比如,他也會主動說服負責報紙路線分派的經理,把訂戶比較多的高檔小區分派給他。
就這樣,僅僅是通過送報紙,巴菲特在14歲的時候,就已經有1000美元的儲蓄了,這在當時也算一筆不小的款項。
12歲可以說是巴菲特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同樣也是在這一年,巴菲特和他的姐姐合夥買了人生中的第一支股票,美國城市服務公司的優先股,他們一共買了3股,每股38.25美元。
和大多數剛入股市的新人一樣,巴菲特對這支股票也不了解,只是知道這是父親多年來最喜歡的一支股票。巴菲特在購買了城市服務公司的優先股以後,這支股票就開始大幅度下跌,這也讓他初次嘗到了投資的風險和壓力。
所以,當城市服務公司的優先股開始回升到40美元一股時,巴菲特便迫不及待的拋售了。然而,令巴菲特遺憾的是,城市服務公司的股價很快就一路高漲到每股202美元。
這就是巴菲特的第一次投資經歷,盡管沒有賺到太多錢,但是他從中吸取了很多投資的經驗和教訓。比如,不要過分關注股票的買入成本;再比如,不要著急抓住蠅頭小利,要有耐心,放長線、釣大魚。
此外,在這個階段,巴菲特還深刻地領悟了另外一個道理。由於父親大選失利,巴菲特又轉學回到了家鄉。回來之後,巴菲特不僅應聘成為了《林肯日報》的區域負責人,管理著50多個小報童,還繼續 探索 著股市投資,購買一些股票。
19歲時的巴菲特已經有了更加獨立的股市判斷能力和敏銳的投資眼光。
他通過大量的財務數據分析認為, 汽車 製造商西澤-弗雷澤公司的經營狀況正每況愈下,未來不排除破產的可能性。
於是,在西澤-弗雷澤公司的股價下跌以前,巴菲特便從別人手中借來了這家公司的股票並全部賣空,等西澤-弗雷澤公司的股票大幅度下跌時,巴菲特又以十分便宜的價格把股票買回來,歸還給別人,最終達到了從中賺取差價的目的。這其實也就是現在股市中我們常說的股票「做空」。
1949年,19歲的沃倫•巴菲特從內布拉斯加州商學院畢業,此時,他的資產已經很豐富了。
其中有他花自己的積蓄買下的一家農場,出租給了一戶人家在經營,還有他買的一些股票,另外還有10000 美元存款。
要知道1949年的10000美元,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十幾萬美元,這些錢對於任何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來說,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不過,巴菲特大學畢業以後,並沒有著急投身商海大展身手,而是選擇申請哈佛商學院的碩士繼續攻讀。他希望能從哈佛大學收獲事業發展所必須的聲望威信和人際關系網。巴菲特本來信心十足,期待憑借自己對股票知識的了解,在面試中取得不俗的成績。
可是結果事與願違,哈佛大學甚至沒有給他半點展示股票才華的機會,就無情地把他拒之門外了。
不過,巴菲特並沒有氣餒,而是馬上尋找新的學校,在翻閱哥倫比亞大學的宣傳手冊時,他發現自己的偶像,也就是華爾街著名的投資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恰好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書。興奮之餘,巴菲特立刻著手申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研究生。
由於他的申請書極富個人特色,最後巴菲特被破格錄取了。在哥大商學院,巴菲特不僅學到了最前沿的金融知識和投資理念,還時常有機會跟華爾街知名的金融大鱷近距離交流。經過三年的系統學習,最終巴菲特以史無前例的A+的成績從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畢業。
哥大畢業後,巴菲特主動請纓去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工作,然而卻多次遭到拒絕。後來,在巴菲特的堅持和努力下,格雷厄姆終於向他遞來了橄欖枝。
在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歷練了兩年以後,26歲的巴菲特懷揣著174000美元回到了奧馬哈,開始成立自己的投資公司。起初他的合夥人都是家人、發小和朋友,後來由於巴菲特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可觀,越來越多的合夥人加入了進來。
到1961年的時候,巴菲特的合夥人公司已經發展到了十一家,投資回報率更是高達46%。緊接著,1962年,巴菲特合並了所有的合夥人公司,重新組建了巴菲特有限責任合夥公司。新公司的凈資產總額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超過13%的財產都屬於巴菲特個人。就這樣,巴菲特不到35歲便實現了百萬富翁的夢想。
那麼巴菲特是怎樣在短短的幾年內就實現了財富的爆發式增長呢?這主要歸功於他的投資理念。
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資階段,始終遵循老師格雷厄姆的「煙蒂法則」。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煙蒂法則」,在格雷厄姆看來,那些便宜又不受寵的股票,就好像大街上被隨手丟棄的煙頭一樣,盡管看起來一文不值,但是仍然可以點燃,還能讓人再滿滿地吸上一口,榨取最後一點價值。
正是在「煙蒂法則」的指導下,從1956年到1962年,巴菲特相繼投資了美洲國家火災保險公司、美國國家證券公司和馬拉開波石油勘探公司等等。這些公司後來也恰如其分地發揮了「煙蒂」的作用,為巴菲特帶來了巨額的投資回報。
正如我們在第二部分中看到的,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資階段,始終信奉「煙蒂法則」,他總是樂於尋找一切可能被低估的股票,以低於賬面價值的價格買入,然後等股票價格回升到真實價值的時候再賣出。
盡管巴菲特在彎腰撿煙蒂的時代賺了很多錢,但是同樣也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投資經歷。比如,在拋售奄奄一息的丹普斯特磨坊製造公司時,遭到了全鎮人的反對和圍攻;再比如,為了拯救日薄西山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紡織公司,巴菲特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但最終這家公司仍難逃破產的命運。
好在這個時候,巴菲特認識了自己事業的好搭檔查理﹒芒格。
芒格與巴菲特在投資理念上既相互欣賞,又略有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對風險的態度,受格雷厄姆和父親的影響,巴菲特對風險持悲觀的態度,他會為了避免太大的風險,放過獲利的機會。而芒格卻認為,市場充滿了機會,只要你有一定的勝算,就可以承擔一些風險,與其總是做彎腰撿煙蒂的苦差事,不如花合理的價錢,投資一家有潛力的公司。
在芒格的影響下,巴菲特開始重新審視「煙蒂法則」,他深刻地認識到這種只在乎股票價格,而不顧及公司經營和管理狀況的投資理念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
於是,巴菲特開始放棄格雷厄姆的悲觀主義投資理念,不再只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等賬面數字,而是像芒格一樣重點關注一家公司的無形資產。
比如,關注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品牌的持久性、獨特的競爭優勢等等。然後花合理的價錢,購買一家好公司。在這種投資理念的引導下,巴菲特的投資生涯進入了成熟期,他相繼投資了美國運通公司、迪士尼公司、華盛頓郵報、可口可樂等公司。這些公司日後不僅給巴菲特帶來了高額的投資回報率,而且本身經營發展的也很不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運通公司,1963年當巴菲特出資購買它時,它還深陷商業交易的丑聞不能自拔,等到1965年,靠著公司多年來積累的信譽和品牌效應,美國運通公司的股價一度上漲到70美元一股,當然,也為巴菲特帶來了巨額的利潤。
此外,也正是由於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從「煙蒂法則」到「潛力股」的轉變,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才得以發展壯大,最終由一個每股19美元的紡織公司成長為每股26萬美元的世界一流投資公司。
需要補充的是,在這個階段巴菲特還始終堅持一個重要的投資理念,那就是「安全邊際原則」。所謂安全邊際原則是指,股票市場具有不確定性,在進行投資以前一定要做好風險評估,為自己留足餘地,最終確保投資不會因為誤差或者市場的變動而經歷過於嚴重的失敗。
可以說,巴菲特的每一次精準投資都離不開「安全邊際原則」的保駕護航,同樣的,也正是有了安全邊際原則為底線,巴菲特才有信心把大量的資金押在同一支股票上。
《滾雪球》共分上下兩冊,今天咱們聊了上冊的內容,下次咱們繼續聊聊下冊的內容,你對巴菲特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