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想學炒股 如何入門
想要炒股,首先,你應該明確指導思想,你應該是在學習金融理論和實務下的炒股,所以不要像其他新手那樣想著一夜暴富;
其次,你應該投入少量的資金,太少達不到目的,太多要承擔的風險較大,花不來;
第三,你要在進行真正的炒股前,先進行模擬的炒股,以便是你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
第四,要炒股就要具備三個方面的基本知識,然後在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這些知識:一是基本分析方法,二是技術分析方法,三是風險分析方法;
第五,你應該明白中國目前的股票市場還存在許多不規范的地方,所以,還應該具備一些針對中國股票市場的炒股技術,譬如關於做莊的問題和表現,關於股評的作用和意義等.
第六,你應該注意要進行長期和短期分析和投資兩個方面的訓練,僅僅做短是學不到全部金融知識的.
最後,要知道,有一些金融知識是不能通過我國的股票市場學習到的,所以,還要在股市之外加緊學習其他的金融知識,這些知識看起來對當前的炒股用處不大,但它可能是你未來在中國或者國外謀生,取得巨大收益的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② 老章95年進入股市,今年51歲,在股市當上了股神,他是哪個省的人,做過什麼工作,什麼學校畢業,
章建平1967年出生,天津商學院畢業後,分配到杭州解放路百貨商店,從事家電的銷售和批發業務。1992年,章從杭州辭職,回到老家臨安,做起了復印機維修的生意。 章建平個子較矮,微胖,不會開車,甚至連手機都沒有。章性格溫和,為人低調,生活簡朴,如果在路上碰到,沒人會想到他是有10位數身家的人,更不會將他同「股神」聯系起來。
炒股生涯
199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章建平將當時僅有的5萬元資金投入股市,就此成就了一段驚心動魄的傳奇。「1996年至1998年,炒股可以透支,應該說,正是這個機制,成就了他。1997年,他賬戶上的資金,已經從5萬元增長到20萬元,1999年達到500萬,一年後又到了3000萬元。」
2000年,章建平殺入剛剛推出的香港創業板,可惜才半年時間, 3000萬元資產,就虧了一半。經此一役,章建平據說理性了不少,從此順風順水,在2007年年末接觸中信證券和建設銀行前,幾乎沒載過大的跟頭。他的資金規模,也一直平穩上行。
2007年高峰的時候,章建平個人的資產,據說已經達到近20億元。如果把他放到中國最牛散戶百強榜,章建平是絕對的第一,即使放在2007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也能排到275位,同正泰集團老總南存輝並駕齊驅。了解其實力的人,都將其奉為浙江股市第一盟主。可供佐證的是,2007年,章建平在滬深兩市的交易額,光股票一項,據說就達到了700億元,平均每個交易日成交2.8億元。單單印花稅,他一年就給國家上交了近2億元。記者注意到,整個2007年,湖墅南路營業部在上交所的股票交易額,不過639.5億元,如果滬深兩市成交額相當,那麼章建平一人的交易量,就占據了整個營業部的一半強。據說2005年的時候,他的交易量曾占據90%份額。
從1996年進入股市後,2000年,已經頗有實力的章建平到了國信證券杭州保俶路營業部,兩三年後,又去了新疆證券慶春路證券營業部。章建平加盟後,新疆證券營業部馬上成為杭州證券市場最大的一匹黑馬。2002年,營業部排名全國743名,次年就躥到了270名,接下來兩年分別為317名、325名。2005年全國8大敢死隊棲身營業部,新疆證券杭州營業部排名第五。當時市場傳言,寧波敢死隊有核心成員轉戰這里,卻不知主力正是章建平。 2005年7月,章建平轉移到東吳證券,新疆證券營業部的交易額應聲而下,2006年就直線下降到1840名。顯然,章建平及其追隨者的離去,讓新疆證券一下從雲端墜入谷底。
「他有如此龐大的資金規模,既可以讓一個營業部絕處逢生,也可以讓一個營業部瞬間死去。」據說浙江本土券商財通證券總部、銀河證券杭州管理部等,一直都在想方設法挖他過去,但因為東吳證券服務到家,一直未果。 東吳湖墅南路的總經理楊運是位女士,在服務客戶方面,有一般男性經理所沒有的細致。今年年初買下自己的私家車前,章建平每天早晚來回炒股,都由營業部一位高層開車接送,風雨無阻。營業部唯一的一輛轎車,幾乎成了章建平夫婦的接送車。
有一個版本的說法是:章建平還在新疆證券營業部時,有一次和寧波過來的一位敢死隊成員一起吃飯,楊運剛好也在場,席間端飯送菜,極盡殷勤,章建平當即被感動,之後終於下決心,移師此前默默無聞的東吳湖墅南路,並以一己之力,將湖墅南路推上一個又一個的龍虎榜,最終成為令市場刮目相看的浙江游資大本營。
東吳湖墅南路幾乎所有上榜股票,都是章建平一手主導的。他的風格與寧波敢死隊有些類似,就是調動巨額資金,博新股和強勢股,短線操作,見好就收。因為資金量大,交易頻繁,而且屢屢上榜,章建平早就被滬深交易所定為「瘋狂的投資者」,成為重點監控對象。據說有段時間,深交所幾乎天天給他打電話,有一次還警告他,再不收斂,就讓營業部總經理到深圳談話。
在章建平參與過的數百隻股票中,據說北辰實業和招商輪船是他賺得最多的兩只。
2006年10月16日,北辰實業上市,東吳證券湖墅南路買入92268946.62元,居買入榜第二。11月9日,北辰實業出現首次漲停,湖墅南路買入31769415.98元,排名第一。11月20日至22日,營業部又5次上榜,3天共成交1.54億元。
從10月16日上市時的3.27元,到12月6日收盤的8.91元,一個多月時間,北辰實業即大漲172%。在此期間,湖墅南路共上榜14次,累計買入2.5億元,賣出2億元。
幾乎與北辰實業同時,招商輪船也掀起了大漲行情。2006年12月1日,招商輪船上市首日,就從開盤的5.51元最高漲到了6.70元,收於6.37元。湖墅南路排在買入第一位,單向買入1.05億元,隨後三天招商輪船連續漲停,湖墅南路分別買入0.35億元、0.45億元、0.58億元,賣出0.65億元、1.09億元和0.5億元。到12月11日的7個交易日中,湖墅南路共上榜10次,累計買入3.3億元,賣出3.52億元。 在2隻股票上,章建平的獲利,據說就達上億元。
2007年12月14日(周五),章建平開始建倉中信證券,首次以84元左右的價格,買入1.68億元,第二個交易日,又買入2.23億元。 2008年1月8日,章建平嘗試拉升突破,當日動用資金5.3億強勢買入,中信證券最高拉至98.88元,但出乎章建平意料,中信證券沒能封住漲停,收盤時反而掉到了92.88元。次日,章建平火速出貨1.6億元。 這段時間,大盤尚在盤升,中信證券也有所上行。但1月15日,中信證券以98.35元開盤後,急速下跌,以94.04元收盤,此後幾個交易日,又狂跌不止,到1月22日收盤,股價已經跌到了72.57元。這中間的1月17日,章建平又補倉5468萬元。
章建平也許認為反彈的機會已經來臨,22日買入8585萬元。不料股價依舊埋頭下跌,1月30日開盤,只有69.01元。章建平眼看抬升無望,當日割肉7000萬元。
2月4日,中信證券罕見地大漲8.25%,章建平不敢戀戰,火速賣出2.5億元。不過章建平顯然不甘心以一敗塗地收手,2月13日,他又買入1.6億元,可惜中信證券實在不給他面子,之後一直沒有漲過,到2月22日,一度跌到了62.10元,章建平再次忍痛,賣出1.3億元。從12月14日到2月22日,章建平共買入中信證券13.6億元,賣出7億元,中間每次操作,幾乎都是虧損,目前大概還有5億資金被套其中。2個月時間,中信證券股價跌了25%,而章建平最大一次5.3億元的建倉,每股成本在95元左右,到2月26日,最低價已經探到了58元以下。章建平在這只股票上的損失,應該不少於2億元。
章建平喜歡同妻子方文艷一起炒股。不過方文艷其實不懂股票,只在交易室給丈夫做一些外圍的事情,比如接電話等。聽說方十分精明能幹,生活中除炒股外的事情,幾乎都是她打理。
方文艷的名字,一共在9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過。2000年年底,方文艷因持有111萬股撫順特鋼(第二大流通股東),首次亮相。2002年,她在新華醫療出現一次,其後就消失了整整3年。2006年,她高調復出,現身津濱發展(212.43萬股)、通化金馬(100萬股)、湖南投資(608610股)。2007年一季度,方文艷同時出現在SST幸福(209.8萬股)、飛樂音響(284.2萬股)、正虹科技(111.14萬股)3隻股票的公開信息中。因在連續20多個漲停、一度5544倍市盈率的SST幸福中成為第一大流通股東,方文艷曾引起媒體廣泛關注,不過除了一個名字,沒人知道她的底細。 方文艷還短暫持有過467萬股大唐發電,此後她就從公眾視野消失。
有趣的是,方文艷曾經銷聲匿跡的3年,正是其丈夫章建平頻頻現身十大流通股股東的時候。 2003年三季度,章建平首次現身中科合臣,2004年,章同時在東方明珠、海虹控股、天奇股份、敦煌種業出現。2005年,又先後在清華同方、電廣傳媒、甬成功、南京港現身。有趣的是,夫妻兩人現身的次數,都是9次。而且兩人都是短線操作,名字在一隻股票上,從不出現兩次。因為時間錯開,兩人的名字沒有一次共同出現過。
據說章建平只有自己和妻子兩個股票賬號,沒有任何助手和智囊團,更沒帶徒弟,也不做委託理財。他習慣的是獨立思考,獨立操作。
炒股實力
20億資金,一年交易700億元。2008年1月8日,章建平光買中信證券的資金,就投入了5.3億元。
2005年7月以來,湖墅南路上榜的幾乎每隻股票,都是這對夫妻導演的。2月25日至28日,理財周報記者數次踏訪湖墅南路,都未能見到章建平夫婦本人。但通過遍訪杭州證券業人士,並多方求證,章建平的面目,已經大體清晰。
③ 誰有股票入門及交易的一整套資料
股票學習資料網路雲網盤資源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lmusSpG-I3KDHiX-pSE5HQ
提取碼:2D72
本資源內容包羅萬象包含:股票基礎、股票,炒股實戰、基金,基金定投、基金投資、投資,理財,財務管理,老闆財務管理等各類方向網課和其他學習資料整理匯總。
④ 現在 如果有一百萬 怎麼建倉股票
股票交易的全過程可以概括為建倉、持倉、平倉,相對應的就是買入、持股、賣出。建倉非常關鍵,也是股票投資的第一個步驟,下面學姐就來跟大家講一講炒股是怎麼建倉的。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建倉是什麼
建倉其實就是開倉,是指著交易者新買賣一定數量的期貨合約。在股票市場當中建倉的意思就是買入股票或融資賣出證券。
二、中小投資者有哪些建倉方法
建倉屬於股民炒股比較重要的時候,入場時機的選擇確實挺重要的,這也關乎著投資者能不能盈利。對股民來講的話,有一個好的建倉技巧和方法非常重要,能夠降低成本,放大收益,在這個方面確實值得學習。
中小投資者的股票建倉方法:
1、金字塔形建倉法,就是說在買入股票的前期要動用大部分的資金,比如說買進後,股市還是下跌,再投入比上一次更少的資金進行股票買入,買進股票的全過程,倉位會是個金字塔形狀。
2、柱形建倉法,這個方法是能夠在建倉的過程當中平均買入股票,買進個股之後倘若個股一直下跌,那麼就繼續投入相同量的資金進行買入。
3、菱形建倉法,意思就是開始階段先購買一部分股票,隨著確切的消息或機會的出現,可以再次加大買入力度,如果有上漲或下跌發生,那就再少量地做補倉。
對股民來講的話,千萬不能使用一次性買入的方式來建倉,而一定要按照分批買入的原則來,這樣能有效的規避判斷失誤帶來的風險和損失,且建倉也處理完畢,在止損點和止盈點這兩方面也要設置好。想要賺錢,股票建倉的時機非常重要!小白必備的炒股神器,買賣時機盡收眼底,大盤趨勢一目瞭然:【AI輔助決策】買賣時機捕捉神器
三、識別主力建倉動向
需要用資金的推動來讓股票上漲,所以分析股票中的主力資金動向是最重要的。接下來我們聊聊主力是如何建倉的。主力建倉的資金量較大,是主力建倉與散戶的區別,建倉的資金導致買方力量加大,對股價的影響非常大。低位建倉和拉高建倉,是最常見的兩種建倉手法。
1、主力建倉的一般手法是低位建倉。一般情況下主力會選擇股價跌到相對低位的時候進行建倉,通過這樣使得持股成本得到降低,接著也有更多的資金去促進股價的不斷上漲。低位建倉一般全部都是比較長周期的,在主力還沒有收集到足夠的籌碼之前,可能會多次打壓股價進行誘空以獲取籌碼。
2、拉高建倉,一種通過掌握散戶慣性思維而逆向操作的辦法。主力採取逆反手段,可以在短時間內把股價推升至相對高位從而快速獲取大量籌碼建倉。當然沒有原因主力是不會給我們送錢的,必須達到條件才能拉高建倉:
①股票絕對價位不高;
②對於大盤要在牛市初期或中期;
③公司後市有大題材或者是重大利好來做後援支撐;
④在分配方案中佔比很高;
⑤有充足的資金控盤,准備中長線運作。
在股市賺錢還是要看手裡的股票,想知道手裡股票好不好?點擊鏈接一鍵診股,實時解盤快人一步:【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9-2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⑤ 高考700分和700萬,選哪個更有價值
其實,仔細分析下不難發現,選擇二者其一是跟自身條件和處境息息相關。
選擇700萬的人,想必多半是經過了現實生活的花式吊打,生活不易,想掙700萬,太難!有了700萬,生活質量提高得立竿見影,這是看得到的實惠。
而選擇高考700分的人,要麼是本身不差錢兒,要麼是年輕人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認為未來可期,理想的小火苗還在燃燒。
人的一生,幸運與福利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但是難以保留。需要努力學習,積極向上,讓幸運以實力的方式來臨。總有一天,付出的努力,一定會變成我們想要的機會,在每一次合適的選擇中成就最好的自己。
⑥ 聽朋友說有個股權投資,是一家快上市的公司入行7000,還能拉下線,那贏利是多少聽著像傳銷呢
始建於20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股市,經過十餘年的超速發展,上市公司總數已突破1000家。單就這一點來看,可以說,中國股市僅用十年左右時間,便跨越
了發達國家曾花一、兩百年時間走過的股市歷程。這的確是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的,但與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成熟股市相比,我國股市在質與量上卻還存在著相當大的
一段差距,這些差距正是我國股市前進道路上需要攻克的堡壘。
一、上市公司規模
眾所周知,企業規模是與企業內在素質相關聯的。所謂適度規模或經濟規模,正是由企業或企業家的內在素質所決定的,即他們有能力駕馭的資本或資產總規模。事實上,企業的成長是有一個過程的,它不僅需要優秀的企業家,更需要有生命力極強的市場競爭力和資本擴張力。打一個比方,一個企業本來經營好1個億的資本就相當不錯了,但你卻硬要一下子給它10個億的資本讓它經營,其結果一定是不如將這部分"多餘"的資本存入銀行坐收利息來得好。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1998年,中國工業500強的總資產平均值折算成美元為7.11億美元,銷售收入平均值為3.98億美元,分別僅相當於當年世界500強平均規模的0.88%和1.74%。1998年中國最大工業企業的銷售收入為61.13億美元,僅相當同年世界500強最小企業銷售收入89.02億美元的68.7%。即使以中國工業100強同世界500強比較,差距也仍然是顯著的。1998年中國工業100強的總資產平均值折算成美元為19.48億美元,銷售收入平均值為10.89億美元,分別僅相當於當年世界500強平均規模的2.44%和4.75%。
1999年我國四大全資國有商業銀行首次全部進入世界500強,但相比之下,它們在其中的表現卻是"大而不強"。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我國四大全資國有商業銀行的龐大規模是政府過去用巨額財政資金和壟斷經營政策做大的。因此,我們的國有銀行雖有世界級大銀行的外殼,但尚缺乏跨國大銀行的內在素質,當然也就不能算作名符其實的世界500強。
不難想像,從上述企業中產生的上市公司,其規模也必然會是偏小的。以上市公司的總股本規模為例,上海30指數所含30隻成份股的可流通股本規模普遍都是偏小的。以2001年4月底的統計數據為准,在30隻成份股中,可流通股本不足1億股的就有2隻;1~2億股有12隻;2~4億股有8隻;4~6億股有6 只;6億股以上有2隻。從統計結果看,有近一半成份股的可流通股規模不足2億股,而且沒有一隻股的可流通股本達到10億股。即便從這30家上市公司的總股本來看,公司規模也是偏小的。其中,總股本大於20億的只佔2家;而總股本不足7億的則佔18家;總股本介於7~20億之間的有10家。
再以香港股市為例,在香港恆生指數所含的33隻成份股中,大多屬於藍籌股,它們的總股本(即可流通股本)規模現狀是:5億股以下只有1隻;5~10 億股有6隻;10~20億股有7隻;20~30億股有12隻;30~50億股有4隻;50億股以上有2隻;100億股以上有1隻。
應該承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確立也還不到十年的時間,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企業,仍處在改革與成長初級階段,尤其是上市公司中有相當部分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國企改制而來,"底子"還很薄弱,尚有待於進一步規范與發展。事實上,我國上市公司通過送股、配股、增發等方式正在不斷地擴張股本規模,上市公司之間以及上市公司對非上市公司之間的並購正在興起。不難設想,上市公司總股本因送配增發將不斷增大,總資產也會隨著經營與並購而不斷擴張。
二、上市公司股本結構
依世界各國的先例,股本一般只有普通股與優先股之分,而我國上市公司總股本卻異樣地分割為國有股、法人股和社會公眾股三大塊,而且,只有社會公眾股才能上市流通,可流通股占總股本的比重僅30%多一點。原本偏小的總股本規模,當其中的60%以上又不能上市流通時,至少會引發以下後果:
其一,由於股市的實際股本流通量狹小,易於大戶操縱控盤,從而形成"投資不足、投機過剩"的格局,最終導致股價失真。曾經製造中國股市"天價奇跡" 的億安科技,為何能與其業績如此不符地沖上126元的"天價"?後來人們從證監會的公告中才得知,原來是南方四個大戶聯手操縱的結果。其實,只要看一下億安科技的股本結構,我們就不難發現問題所在:7000多萬的總股本已是夠小的了,而可流通股更是少得可憐,僅有3500萬股。正是由於流通股本太小,易於操縱,因此,經常的現象是,大戶"坐莊",散戶"抬庄",賺者投機,套者投資。
其二,由於上市公司總股本不能整體上市流通,尤其是處於控股地位的國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一方面,它不僅造成了上市公司與上市股本的不對稱,而且還導致了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的不平等待遇以及市場並購的難度加大;另一方面,它不利於國有資產的存量活化與結構調整,易於造成國有資產的沉澱與流失。換言之,上市公司總股本不能整體上市流通,嚴重障礙了股市的資源配置功能,同時,退化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機能。
此外,國有股與法人股的不能上市流通,易於形成內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獨大"。由於股權的過分集中,監督與決策機制失衡,經常發生的現象是,與上市公司控股股東不正常的關聯交易經常發生,強制上市公司為控股母公司擔保、私分上市公司財產、抽逃上市公司資金,甚至大肆掏空上市公司,中飽私囊或滿足小集體的利益。
我國上市公司這種特殊的股權結構,是我國股市在特定條件下形成的歷史遺留問題。應該看到,我國目前尚處於經濟體制轉軌與法制完善的過程中,國有股與法人股暫未上市的原因,主要是基於以下三方面考慮:一是龐大的國有股和法人股一下子上市相當於股市擴容數倍,市場承接乏力;二是國有資產管理機制尚不完善,國有股匆忙上市,國有資產有可能嚴重流失或被侵吞;三是有相當的國有股分布在國民經濟關鍵行業,國有股上市後有可能失去控股地位。盡管如此,國有股及法人股最終總歸還是要上市的。
實際上,國家股東和法人股東要想轉讓股權,目前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經證券主管部門批准,與合格的機構投資者簽訂轉讓協議,可以一次性完成大宗股權的轉讓。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有股和法人股的這種轉讓主要是通過兼並收購、買殼、借殼等資產重組行為而展開的。業已開始試點的國有股減持方案顯示:國有股減持將採取二級市場配售、增量發行、上市公司回購、向非國有企業協議轉讓等四種方式進行。我們相信,隨著這一重大改革舉措的推行,中國股市的國有股與法人股的類別劃分,將最終從上市公司股本結構中消失。
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一般地,本土上市公司應該是本土民族企業中的佼佼者,它們是本國或本地區優秀企業的代表。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講,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反映了該國或地區企業盈利能力的強弱。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強弱,是企業內在素質和外在規模的綜合體現。反映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主要指標有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等。每股收益(也稱每股盈利或每股稅後利潤)側重反映企業當前經營業績的好壞;每股凈資產則著重反映企業經營的現實資本,及其未來創造利潤並能抵禦風險的能力。
縱觀世界各國股市,凡屬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其股市發展史差不多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一樣,長達一、兩百年,因此,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上市公司(其中有不少是跨國公司)一般都有著較高的國際競爭力和盈利水平。以美國為例,1999年,在世界500強中,美國獨佔185家,我國大陸地區則只佔5 家。正因如此,美國股市有著大批業績優良的上市公司,如J.P摩根1999年每股收益竟高達11.16美元。美國類似公司,80年代有通用汽車、通用電氣、可口可樂等;90年代則有IBM、英特爾、微軟、戴爾等。正是有了這一批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績優股,美國股市與股指才能不斷地成長壯大。
再以香港股市為例,恆指33隻成份股中,絕大部分每股收益都在1港元以上,也有不少在2港元以上。其中,長江實業每股收益曾高達7.66港元。類似業績的藍籌股還有匯豐控股、九龍倉、恆生銀行、和記黃浦、新鴻基地產等。這些上市公司的每股凈資產一般都達20港元以上,有的每股凈資產甚至接近50港元。
我國上市公司則沒有這么幸運。以2000年度業績為例,滬深兩市1000餘家上市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僅0.20元,每股凈資產為2.65元,凈資產收益率為7.66%,虧損面8.55%(剔除年內新上市公司後則虧損面將達10%)。其中,業績最差的每股收益為-3.12元,每股凈資產最低的為- 8.93元,每股未分配利潤最少的為-10.96元;即便業績最好的上市公司(一家釀酒公司)每股收益只有1.60元,每股凈資產最高的公司(當年才增發新股)也沒有達到10元。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同世界500強相比,中國工業500強的盈利能力明顯偏低。1998年,中國工業500強的平均資產利潤率、人均利潤和人均收入分別為2.78%、1366美元/人和27456美元/人,而當年世界500強的同類指標分別為11.29%、11093美元/人和 288855美元/人,前者分別僅相當於後者的24.62%、12.31%和9.51%。由此可見,作為上市公司基礎的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水平,與國際一流水平相比尚有較大差距。
但可以相信,加入WTO後,隨著我國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與國際化經營戰略的不斷推進,已有二十年成功改革經驗的中國人民將會創造出大批國際水平的跨國公司來。業已進入世界500強的將會更強,尚且進入的將會不斷擠身於世界500強之列。到那時,我們的企業品牌不單是"國內知名"品牌,它們更多地將成為國際知名品牌,享譽世界。
四、上市公司利潤分配
按照國際慣例,上市公司必須在兼顧眼前和長遠利益的前提下,先行對稅後利潤至少作出如下幾項必要的扣除後,才能對股東進行最後的利潤分配。第一項扣除是抵補以前歷年虧損;第二項扣除是留作法定公積金;第三項扣除是留作法定公益金。
從國外發達股市來看,上市公司利潤分配基本上是以派息為主的,而派息的多少則是依盈利水平而定的。例如,從香港恆生指數的33隻成份股來看,公司對股東進行利潤分配的主要形式是派息,而且絕大多數公司的派息水平都在每10股派5港元之上。其中,派息最多的是恆生銀行,從網上可查閱到的1995—— 1998年的資料來看,該公司連續4年派息都是最高的,其每年派息都在每10股派30港元之上。匯豐控股每年每10股派息則都在20港元之上。對股東如此豐厚的利潤分配,如果沒有極強的盈利能力,那的確是很難想像的。
相比之下,大陸股市上市公司的利潤分配則以送股、配股、或直接增發新股為主要形式,而派息不過是象徵性的,派息面與派息率均很低,例如,每10股派 1元,甚至只有幾角錢。這種現象在我國股市中可能還要持續相當長一段時期,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上市公司股本偏小,客觀上只有通過不斷地送配或增發新股,才能"做大"股本規模,尤其配股和增發還能同時提高每股凈資產含量;其二,上市公司普遍盈利能力較弱,每股盈利水平不高,若強制性要求所有上市公司的派息最低限,勢必影響企業資本積累與投資擴張。因此,送配增發形式的分配方式是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一舉兩得的現實選擇。
五、機構投資者
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成熟股市一般都有著龐大的機構投資者,其中,尤以證券投資基金為主體,這種以證券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由於它們是集合投資、規模經營、專家管理、風險分散,而且有著強大的專家隊伍、分析技術和快捷信息作保障,因此,它們不僅是中小投資者的集合體和保護傘,更是股市的中流砥柱。機構投資者隊伍的大小及其內在素質高低,是股市能否健康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據統計,1996年2月,美國共有5000多個開放式共同基金和500多個封閉式共同基金,持有基金股東有1億多人,共同基金資產總額達3.01萬億美元,相當於1995年美國GDP(7.4萬億美元)的40%;1997年6月,日本有基金管理公司44家,管理基金5300多個,管理資產近45萬億日元;1997年底,英國有單位信託基金管理公司154個,管理單位信託基金近1600個,管理資產1500億英鎊,另有投資信託公司570多個,管理資產 580億英鎊;1997年底,我國香港特區共有46家基金管理公司、788個投資基金,基金資產總值約為600多億美元。
另據統計,在美國股市中,個人直接持有的股票占股票總市值的20%,個人通過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總市值的27%;機構直接持有的股票占股票總市值的 28%,機構通過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總市值的25%;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總市值的比例約為55%。1997年英國機構投資者持有的股票占上市股票總值的79.5%。日本的機構投資者持股比率增長很快,1960年為40.9%,1984年為64.4%,1989年為72%,1997年即增加到 81%。
相比之下,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也起步較晚,規模相對較小。1998年初,我國真正意義上的證券投資基金誕生。截止2001年5月初統計,滬深證交所掛牌的證券投資基金僅有33隻,而且全部都屬於封閉式基金。其中,最小規模只有5億個基金單位(佔11隻);最大的基金規模也不過30億個基金單位。
按照加入WTO談判的承諾,中國的資本市場也將逐步對外國投資者開放。一旦置於WTO的開放環境下,在一個以散戶為主的市場,由於散戶抗風險能力較弱,他們將無法成為市場穩定的力量,因此,培育大批機構投資者的工作非常重要。事實上,為了滿足股市超常發展的需要,我國證券監管部門正在大力培植機構投資者隊伍。例如,已經推出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包括: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取代"老基金"、券商資本擴容、企業准入放寬限制、保險基金入市等;隨後還將推出的其他舉措包括:開放式基金面世、社保基金與養老金入市、外資設立基金入市、混業經營下的銀行資金直接入市等,直至完全開放的外資機構入市。到那時,我國機構投資者將是股市最龐大的投資者群體,它們將支撐著我們股市的健康發展,並逐步走向完全的國際化。
六、股價分布
股價作為虛擬資本的一種價格,它是股票市場最重要的信號之一。股價只有在市場給予合理定位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從而做到准確有效地反映宏觀基本面和微觀景氣度。反之,失真的股價,則不僅會失去"晴雨表"的作用,而且更為嚴重的是還會誤導股市投資和社會資源配置,進而削弱或退化股市的經濟功能。
一般地,股市較為成熟的國家或地區,其股市價格分布大多表現為極差(即最高價與最低價之差)較大的均勻分布。例如,美國股市最高股價為100多美元,股價僅有1美元多的也不少,甚至還有不足1美元的。很顯然,其股價最高值與最低值之比均超出了100倍之多。
相比之下,我國股市價格分布則不妙。以2001年5月11日(星期五,年報出盡後的第一周)收盤價為例,最高股價為華工科技53.35元,最低股價為馬鋼股份3.94元,二者相差僅12.5倍。在1091隻上市A股中(不含PT股),站在50元之上的有1隻,介於40~50元之間的有9隻,介於 30~40元之間的有31隻;而落在7元以下的僅有20隻;介於7~10元間有84隻;其餘的946隻股票的價格則分布在10~30元之間,佔全部股票的 86.7%。其中727隻股價高度密集在10~20元之間。也就是說,我國股市的股價分布是"一窩蜂",是"大鍋飯",股價基本上沒有拉開應有的檔次,這樣的股價分布,當然也就反映不出上市公司質量的優劣與差異性來。反過來講,上市公司整體質量不高,正是股價普遍拉不開檔次的根本原因。
我國A股上市公司股價分布結構(2001年5月11日收盤價)
價格(元) 合計 7以下 7~10 10~20 20~30 30~40 40以上
股票(只) 1091 20 84 727 219 31 10
佔比(%) 100.0 1.8 7.7 66.6 20.1 2.8 0.01
另一方面,由於我國上市公司可流通股本規模偏小,這就使得股市客觀上供不應求,而流通盤過小的股票則更成為投機者的追逐對象,無論公司業績好壞,其股價均居高不下;相反,為數不多的流通大盤股,即便是績優大盤股,其股價由於流通盤較大不易炒作而始終偏低,例如,10元以下股價中大盤股佔多數。這種因股本而排列的股價嚴重偏離了上市公司的業績和投資價值。過度的投機行情及短期財富效應,使進入股市的人們大多熱衷於"短平快",希望能一夜之間暴富,每天都想逮住"黑馬——庄股",投資往往成為"被套"的代名詞。客觀上的股市投資不足和投機過剩,勢必造成股價整體水平高企,股價嚴重扭曲。以同時發行A股和 H股的上市公司股價比較,同股卻不能同價,普遍情形是,上市公司在大陸流通的A股市價無一例外地高於在香港流通的H股市價5~10倍,有的甚至達到近20 倍。例如,2000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昆明機床的A股和H股收盤價分別為17.69元人民幣和0.88港元。可以肯定的是,香港股市顯然比大陸股市成熟而規范。
七、股價指數的成長性
股價指數是衡量並記錄一國或地區股市成長歷程的重要指標。股市的成長,意味著股指不斷地向上"長大"。眾所周知,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礎,是股市的生命力之所在。股指"長大"正是上市公司不斷成長壯大的必然結果。因此,優良上市公司群體是推動股市成長的生力軍。與此同時,反映股市漲落的股指,又是國民經濟波動的"晴雨表"。一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必然會帶動股指長期性上漲;反之,一國經濟經常"大起大落",必然會導致股市對應地"同起同落"、難以長大。
上個世紀最後10年,美國經濟經歷了戰後少見的長達100多個月的經濟持續增長,這也許是西方世界的奇跡,但正是這一奇跡製造了美國所謂的"新經濟"時代的到來,也正是這股動力推動了道瓊斯指數在近10年中的超常"生長"。美國道瓊斯指數每次突破1000點整數位收盤的日子:1991年4月17日首破 3000點;1995年2月23日首破4000點;1995年11月21日首破5000點;1996年10月14日首破6000點;1997年2月 13日首破7000點;1997年7月16日首破8000點;1998年4月6日首破9000點;1999年3月29日首破10000點;1999年5月 3日首破11000點。盡管目前該指數已回落至10000點附近,但它仍算是"不斷壯大"的。
而僅有十年發展歷程的我國股市的確還很年輕。如上所述,我國股市價格分布過於集中,在股價普遍偏高且拉不開檔次差別的情況下,宏觀面上稍有風吹草動,極易導致股市大起大落,進而形成股價上的普遍性同漲同跌,投資者方面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格局。在股價反復的齊漲齊跌中,股指似乎很難長大。
以滬市綜合指數為例,1992年股指從最低293點猛竄至1429點,但年末卻又徒落至386點;1993年新年剛開市股指又猛升至1558點,隨後又快速步入逐波下跌之路,直至1994年7月底跌至325點,隨後上海綜指強勁反彈至9月13日達1052點,在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里股指累計漲幅達 223%,而年末收市又跌至600多點;在經歷了一年多的沉寂之後,1996年初股指從550點逐步啟動,1997年6月股指直逼此波行情的最高點 1510點;隨後股指退守至1000點附近,這種進退兩難的格局又維持了近兩年,直到1999年6月我國連續第七次降息及《證券法》的即將實施,終於推動股指快速上揚至1756點的歷史新高。
在經歷了近十年的曲折後,股指終於第一次擺脫1500點的歷史大箱頂,進而大步沖向2000年的最高點2125點,2001年5月份繼續沖高至 2200點之上。很顯然,自1996年啟動的這一波超長大牛市,一直沒有大回頭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宏觀經濟成功"軟著陸"後的買方市場時代的到來,使我國國民經濟擺脫了過去長期以來的"大起大落"的格局;二是上市公司在市場經濟改革大潮中,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在此我們可以作出如下基本判斷:隨著這一波牛市的必然終結,下一波熊市的最低點如果能站穩在1750點之上,我們就有理由相信:我國股市已經告別了過去"大起大落"、難以"長大"的歷史,這將是我國股市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八、股市的國際地位
國際股票市場,不僅擁有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上市公司,而且還有著廣闊的國際資本供給空間。一國或地區要想將國內或地區內的股票市場變成國際股票市場,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完全開放的貿易和金融制度、充分發達的經濟和金融、規范的法治和有力的管制。從當今的國際股票市場來看,如紐約、倫敦、東京等地的國際性股票市場,它們無一例外地建在國際金融中心或開放的國度里。
以國別而論,美國在股市上佔有多項世界第一。其一,上市公司總數最多。1998年底,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擁有上市公司3000多家,在NASDAQ 注冊的企業有5068家,再加上其它全國性和地方性股票交易中心,實際上,美國共有28000家公司的股票直接在二級市場上交易。其二,股票年發行額最大。1996年美、英、日三國的股票發行額分別以84844億美元、30888億美元、17402億美元占據世界的前三位。其三,股票年交易額最大。 1996年美、日、英三國的股票交易額分別為71215億美元、12520億美元、5785億美元。
1996年,美、日、英三國股市股票總市值分別為88272億美元、32842億美元、17405億美元,它們佔GDP的比重分別為115.6%、 71.4%、151.9%。1994年全球共有43個國家285家公司在美國發行了ADR,共籌資達200億美元,交易額達2480億美元。在這些國家的開放股市中,既有大批來自世界各國的優質上市公司,也有來自世界各地規模龐大的機構投資群體,它們共同促進了這些國家股市的發展與繁榮。
目前,大陸股市的股票總市值已超過香港股市,僅次於日本東京股市,成為亞洲第二大股市。截止2000年底,我國境內上市公司總數為1088家,比 1993年的183家增長了近5倍;股票(A、B股)市價總值達48090億元,比1993年的3531億元增長了12.6倍;股票總市值佔GDP比重為 53.8%,比1993年的10.2%提高了40多個百分點;流通市值為16087億元,比1993年的862億元增長了17.7倍;股票當年交易額為 60826億元,比1993年的3627億元增長了15.8倍;股票當年籌資額1554億元,比1993年的315億元增長了近4倍。從動態看,我國股市在短短十年中的發展是十分迅猛的,但與發達國家和地區股市在質上作橫向比較則仍存在較大差距。目前,尚無外國企業直接來大陸上市,而且除在香港上市外,我國在海外直接上市的公司也很少,僅有10餘家。
我國是一個擁有近13億人口的國家。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前進,我國經濟的現代化指日可待。事實上,我國經濟的持續高增長正在不斷地提升國民經濟的綜合實力。加入WTO,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證券市場對外開放。隨著中國加入WTO、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外企直接上市、外資直接入市的逐步推進,人民幣將會演變成國際性貨幣,中國也將會有若干城市成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到那時我國國內股市將會變成名副其實的國際股票市場。
⑦ 股票入門書籍推薦
都說選擇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就股市而言也一樣,如果你最開始就沒有看到正確的書,沒有選擇正確的道路,後面還想獲得收益就不太現實了。
玩股票這么多年下來,我讀了不少書,理論+實際,拿到一些報酬,學到了不少,所以給大家整理出我覺得最應該看的10本書,不管你是新人還是老股民,都有益可圖,請認真閱讀。
首先,先來給大家發個大禮包,整理好了今年各行業的龍頭股名單,點擊鏈接查閱:2021年最全
一、股票書籍推薦前十名
1、埃德溫-勒菲弗的《股票大作手回憶錄》
不少人投資界的人都推崇這本書,稱得上是價值投資中國版的最好解讀。
邱國鷺是國內價投實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可以幫助大家理清投資的大方向、走在正確的投資道路上,讓大家不會被帶偏,從而也不會被追漲殺跌、高拋低吸的誘惑所吸引。
其餘的後八名,篇幅較短,點擊下方鏈接即可獲取啦,會把這10本書打包發給你:10本股票入門必看書籍(在線閱讀)
二、股票分析工具推薦
古語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人除卻要熟讀相關的書籍,追求准確的投資看法外,還要學會用一些股票分析工具。
優秀的股票分析工具只要可以會的話,能夠幫你迅速提升股票估值速度,拿到一手資料,讓你事半功倍。
因此學姐要給大家介紹9大炒股神器,都是我認為使用效果極佳的,更加專業、精煉、數據充裕,送你關於股市的實時進展信息,強烈推薦:超實用炒股的九大神器,建議收藏
⑧ 招商證券和華林證券哪個開戶好哪個傭金低
有的人在微信理財的時候,會發現微信理財通裡面是會為用戶提供一個在線開戶的股票入口嗎,十分的方便,這里的開戶,一共有兩個券商是可以選擇的,分別是招商證券和華林證券,那麼招商證券和華林證券哪個開戶好?哪個傭金低?為大家准備了相關內容,以供參考。招商證券和華林證券的傭金都是一樣的,都是萬傭金,其差別不大,如果投資者的金額比較大,可以嘗試聯系證券客戶經理,看能不能降低,一般來說,金額比較大,傭金是可以談的,不一定是萬傭金,有可能更低。
2、從公司規模來看
從公司規模來看招商證券是稍微大於華林證券的,招商證券是行業老牌一流券商,招商證券營業網點遍布國內各大中小城市,並在海外設置多家分支機構,知名度也比較的高。
3、從證券股票本身來看
招商證券和華林證券只是一個可以購買股票的平台,裡面股票的漲幅是和證券公司關系不大的,比如說:在招商證券裡面購買股票,股票是漲還是跌,是要看股票本身的市場行情是怎麼樣的,而在華林證券裡面購買股票也是一樣的,所以從從證券股票本身來看,這兩者是持平的。
總結:從證券股票本身、傭金,招商證券和華林證券的差別是不大的,屬於持平的一個狀態,但是從公司規模來看招商證券是稍微大於華林證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