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世紀九十年代怎麼炒股
1991年的滬深股市還是比較封閉的市場,要買賣上交所股票就得去上海,要買賣深交所股票就得去深圳。1991年7月以前,上交所還沒有推出股票賬戶,當年委託買賣股票時,我在各家證券營業部從未開過資金賬戶,委託買入或賣出成交後,都是以現金交收。委託價格分市價和限價兩種,委託有效期分當日有效和5日有效。
當時,投資者在填寫買入委託單時,經常會選擇市價委託和5日有效的委託內容,因為這種委託交易方式既方便又省事,還可以提高成交概率。
這種委託交易方式極大地方便了我這個外地股民。我通常周末到上海,周一遞交買入委託單後就乘車回南京,一周後正好過去五個交易日,下周一再去上海看有無成交,然後再決定是否繼續委託買入。
經過幾次委託,我終於在9月30日購得一直看好的申華電工(申華控股),並堅持持有至1992年7月,收益率達800%。
當時買賣股票傭金為千分之五,記得年初在買賣成交後的第四個營業日才能辦理清算交割。為了節省在上海的滯留消費開支,我還特地臨時回南通老家小住,股票交割單還是由營業部工作人員手工計算制單並簽字蓋章的。
1991年7月11日,上交所推出股票賬戶,逐步取代原先的股票名卡。7月中旬,我去黃浦路15號(上海證券交易所舊址)開設了股票賬戶,賬號為A100018×××,成為1991年上海股票賬戶的首批開戶股民之一。
㈡ 70,80年代,沒電腦,計算機的時代,人們是用什麼來交易買賣股票的
最早的股票,是紙質的啊,就和鈔票一樣,一張多少多少錢。
別說70、80年代了,19世紀末期就有股票了。。。
㈢ 中國最早的股票是什麼時間發行的
1920年7月1日。
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採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標的分為有價證券、棉花等7類。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
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2014-12-05訊:兩市巨幅震盪,上證指數收報2937.65點,上漲38.19點,漲幅1.32%;深成指收報10067.28點,上漲37.45點,漲幅0.37%;中小板指數收報5697.71點。
下跌115.38點,跌幅1.98%;創業板指數收報1581.91點,下跌39.94點,跌幅2.46%。兩市合計成交10740億,與上一個交易日放大二成多。
(3)70年代股票怎麼買的擴展閱讀:
現場開戶流程:
辦理上海、深圳證券賬戶卡
投資者可以通過所在地的證券營業部或證券登記機構辦理,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證及復印件,委託他人代辦的,還需提供代辦人身份證及復印件。
證券營業部開戶
(1)所需證件:投資者提供個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深、滬證券賬戶卡原件及復印件;
(2)填寫開戶資料並與證券營業部簽訂《證券買賣委託合同》(或《證券委託交易協議書》),同時簽訂有關滬市的《指定交易協議書》;
(3)證券營業部為投資者開設資金賬戶;
(4)需開通證券營業部銀證轉賬業務功能的投資者,注意查閱證券營業部有關此類業務功能的使用說明。
銀證通開戶
(1)銀行網點辦理開戶手續:持本人有效身份證、銀行同名儲蓄存摺(如無,可當場開立)及深滬股東代碼卡到已開通「銀證通」業務的銀行網點辦理開戶手續;
(2)填寫表格:填寫《證券委託交易協議書》和《銀券委託協議書》;
(3)設置密碼:表格經過校驗無誤後,當場輸入交易密碼,並領取協議書客戶聯,即可查詢和委託交易。
㈣ 90年代,股民們都是怎麼買股票的
營業部有大屏幕和小的交易終端可以查看、分析行情,那時候懂電腦的人不多。懂的可以自己在交易終端上輸入自己的帳號密碼進行交易。
不懂的,可以到櫃台,索要買賣單,手工填寫,交給工作人員幫交易,成交後會打出一份交割單。
上交所剛開始的時候,就有了投機者,借了或者租別人的身份證去買股票(就和現在用很多熟人的賬戶交易一樣),達到控制大部分股票的目的。炒股炒股,就是那時候來的,囤積讓市場缺少流動性,抬高價錢再逐步賣出。
(4)70年代股票怎麼買的擴展閱讀:
股民投資注意事項:
當股價指數逐波下行而DIF及MACD不是同步下降,而是逐波上升,與股價走勢形成底背離,要漲。如果此時出現DIF兩次由下向上穿過MACD,形成二次金叉,大漲。
當股價K線圖上的股票走勢一峰比一峰高,股價一直在向上漲,而MACD指標圖形上的由紅柱構成的圖形的走勢是一峰比一峰低,即當股價的高點比前一次的高點高、而MACD指標的高點比指標的前一次高點低。
作股票不是一個簡單的買賣關系,裡面有很多的知識需要大家知道,尤其是一些新手投資者,更加要注意很多的風險,股票市場下調才開始,很多人賠錢很多,由此可以看出股票市場風險是多麼大。
㈤ 以前沒有電腦的時候,人們是怎麼買賣股票的
大家都在一個櫃台上趴著,然後報價格和數量,交易員在黑板上寫單子。你想看這個,建議去看看香港拍的《大時代》非常經典的。
股市最早出現在100多年前的美國,那時候是通過電話人工報價的。然後再通過人工記錄在黑板上供股民觀看。專業點的用傳真機傳遞行情。分析行情也是手工畫K線或美國線。股民交易需要在證券交易所通過填寫買賣單據,由工作人員執行單上的指令。操作的時候經常出現滯後現象,比如你下的單是10塊,可能買到手就是10多了。中國有股市的時候已經有了顯示屏,比如電視機。股民可以在證券交易所通過顯示屏看到行情變化,後來也可以在家裡通過電視機看到。然後到證券公司人工填單或電話交由證券公司處理指令。那個時候的證券交易所天天可是熱鬧的很,不像現在都在家裡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