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華晨中華和華晨寶馬是什麼關系
華晨中華:華晨中華是華晨集團旗下的一個汽車品牌,華晨集團早在1997年就開始為生產中華轎車作積極准備了,而第一代的中華車是在2000年底下線的,產量大約在300輛。
華晨寶馬: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是寶馬集團和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的合資企業,從事BMW品牌汽車的製造、銷售和售後服務。
區別:1,華晨中華
華晨中華融合了當今國際先進技術的轎車項目,沒花國家一分錢,完全靠華晨集團在國際、國內兩個資本市場融資5億美元,本著「開發製造整車自主知識產權,技術質量水平與國際同步,適合中國國情,中國人能消費得起」的方針,充分利用國際分工、合作用3年時間完成的。
2,華晨寶馬
遵循寶馬集團的高檔品牌戰略,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承諾在盡量短的時間內,與國際同步進行產品升級換代。
㈡ 關於仰融事件的始末
被《財富》雜志評為中國第三大富豪的原華晨集團董事長仰融,去年五月突然出走美國,自稱受到「迫害」。這一事件曾引起軒然大波。事隔八個月之後,該事件內幕依然撲朔迷離。經數月多方采訪,記者了解到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幕——
回首2002,中國汽車界最轟動,同時又最撲朔迷離的新聞是什麼?是仰融事件!曾被《財富》雜志評為中國第三大富豪的仰融,去年5月突然出走美國,自稱受到「迫害」,在中國乃至全球引起軒然大波。
然而在關於這一事件的八個月以來近百萬字的海內外公開報道中,九成以上是以仰融方面為消息來源的。從新聞傳播的專業角度看,公眾輿論事實上始終被仰融一方所左右、引導。事件的另一方,這一事件的其他人物始終保持緘默。
真相就像硬幣,有兩面。單有一面是不完整的、甚至是片面的、不真實的。
在經過數月的關注、采訪之後,我們有機會接觸到這一事件的有關人員。了解到一些鮮為人知的材料。在此將我們所了解的「另一面」公之於眾,以幫助公眾了解、判斷事件的全貌。
1.仰融事件的來龍去脈
仰融原是中國「華晨集團」的董事長,2001年度被《財富》雜志評為中國排名第三的富豪。2002年6月,香港上市公司「華晨中國」(CBA)宣布,依照主要股東要求,經董事會通過決議,解除仰融的董事會主席和行政總裁的職務。9月,仰融在美國現身,在接受一家媒體采訪時自稱受到「迫害」,並表示他之所以離開中國,是因為他擔心,如果自己拒絕接受遼寧省政府「擁有」華晨中國控制權的計劃,就會被「雙規」。采訪中,仰表述自己的「委屈和冤枉」起因於其個人與國家股東即遼寧省政府的股權之爭。仰同時披露他已委託了律師擬對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行使民事訴訟。
2002年10月14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經濟庭正式立案受理——由仰融擔任主要股東的香港華博財務有限公司訴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一案,此案涉及上市公司「華晨中國」(CBA)的資產劃分問題。
2002年10月18日,遼寧省檢察院以涉嫌經濟犯罪為名批准逮捕仰融。
2002年12月2日,北京市高院駁回「香港華博訴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一案」,並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二條的規定,本著先刑事後民事的原則,將此案移交遼寧省公安廳查處。
2.理清頭緒 一切皆由華晨股權歸屬問題而起
要理清整個「仰融事件」的頭緒,關鍵在於理清華晨股權的「歸屬問題」,可以說,一切皆由此而起。
「仰融事件」中涉及「股權爭議」的「華晨」是指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CBA)——以下簡稱「華晨中國」。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CBA),是一家在香港、美國上市的公司,中國人民銀行下屬的「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持有「華晨中國」39.4%的控股權,公眾持有56.9%的股份,仰融、吳小安、蘇強等董事持有其餘的3.7%股份(仰融已於2002年6月將其所持股份出售並套現)。
華晨中國於1992年10月在美國紐約成功上市,融資8000萬美元,這是中國內地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
所謂「股權之爭」,其實是指作為「華晨中國」大股東的「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在「華晨中國」的39.4%股權歸屬問題。
3.仰融訴稱:華晨70%應該屬於我
在仰融任董事長的香港華博財務有限公司訴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一案中,原告的起訴書稱:
「原告華博財務有限公司於1991年2月在香港注冊為私人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000萬港幣。原告於1991年7月與沈陽金杯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和海南華銀信託有限公司在沈陽設立中外合資企業——沈陽金杯客車製造有限公司。為謀求上市,原告於1992年初在百慕大設立一個項目公司——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簡稱CBA),原告100%控股,並將原告在中國沈陽金客的股權之資產注入CBA公司。合資各方決定把所持有的CBA股權調整為基金會持股,以適應紐約規范上市。於是,1992年5月,原告和海南華銀、中國人民銀行教育司、中國金融學院四家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除中國人民銀行教育司出資10萬元人民幣外,其餘資金全部由原告投入。經此調整後,CBA的控股股東在名義上置於被告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的名下,而事實上,該基金會沒有向CBA投入一分錢,原告也沒有與被告簽訂任何股權轉讓的法律文件。CBA公司於1992年10月在美國紐約成功上市,而後,原告先後設立了上海華晨實業公司、香港華晨汽車控股公司、珠海華晨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上述公司的股權也置於被告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的名下,但該基金會實際亦未出資。」
因種種原因,原、被告一直未對各自的投資及投資權益進行確認。2002年3月,遼寧省政府根據內部文件把原告的全部投資及投資權益均認定為國有資產,著手實施全面接管。原告認為,被告並沒有在上述請求確認之公司實際投入資金,且未參與華晨集團的經營管理,依法不享有上述公司的投資權益。但原告也自認借用了被告的名義,進行投資運作,這對公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被告亦應享有一定的投資權益,但比例不能超過法律的限度。
那麼,仰融認為多少資產該屬於他呢?仰融在美國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70%應該屬於出資人、屬於我的。」
4.股權真相:仰融是受國有資產股東委託對「華晨中國」行使管理的經營者
依照仰融目前在美國的說法,仰融當時在「華晨中國」上市時,只是「借了」基金會的名義進行上市的審批和其他經營事宜,而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基金會只能享有最多30%的無形資產收益。
而與此形成針鋒相對的觀點是:仰融是受國有資產股東委託對「華晨中國」行使管理的經營者。事情的真相如何呢?
據可查的資料看,1992年4月29日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成立,中國人民銀行教育司拿出10萬元人民幣,華晨集團出了100萬港幣。仰融方面認為,按《公司法》「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仰融擁有基金會絕對的股權。但基金會副秘書長賀增強在接受《商務周刊》的采訪時表示,基金會是一個非贏利性的社團組織,不是公司。社團組織只有發起人,沒有投資人,更談不上股東。仰融在注冊時是出了錢,但那屬於捐贈性質。「基金會接受捐贈的資產很多,一旦捐贈後,該資產也就變成了公共財產了,與捐贈人無關了。」財政部企業司的一位官員在接受《商務周刊》采訪時表示:「我們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華晨系是國有資產。」遼寧省方面也明確表示,仰融是國有資產的經營者。一位知情人士說:「在整個華晨起步和發展的過程中,國家資本主體的承載者——基金會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不僅給了華晨很多政策,還幫助華晨得到了所需的貸款,解決了很多問題,平息了許多風波,可以說,沒有基金會,就沒有華晨的今天。否則,仰融是何等精明的人,為什麼會在國內時反復強調:華晨是國家的呢?」
相關人士證實說,仰融在離國之前,對國有資產對「華晨中國」控股是從來都承認的。他在國內面對媒體和公司員工的公開場合,也反復強調「華晨中國」是國家的。
華晨(CBA)在美國、香港兩地上市時發行的招股書上,都非常明確地表述——公司(CBA)的大股東是基金會代表的國家。而招股書都是由董事長仰融簽署的,具有法律效力。
那麼,為什麼仰融在國內時講「華晨是國家的」,到了國外又說「70%是自己的」?
5.出走原因調查之一 寧波項目?
仰融出走的原因,據仰融在美國對媒體所講的版本是——國家有關部門在2002年3日31日發出文件,把華晨產權劃歸遼寧省,遼寧省遂成立工作組全面清查、核查,接收華晨資產。仰融說,在接收資產之初,他是積極配合的,但由於與工作小組出現意見分歧,工作組不讓投資寧波、和所謂的「杭州灣」項目,遂使仰融和遼寧省的矛盾日趨激化。仰融擔心自己會被「迫害」,遂於當年5月出走美國。事實到底是怎樣呢?我們對幾個「出走原因」一一做了調查:
寧波項目。2002年3月21日,華晨汽車控股公司與英國陸虎汽車公司組建合資企業的消息在英國發布。消息稱,雙方已經簽署了戰略聯盟,合作領域包括:現有的陸虎轎車25/45的中國製造、新小型轎車的共同開發、發動機的供應和聯合製造等。消息稱,該項目首先將在中國寧波製造陸虎25系中級轎車,在英國本土製造45系高級轎車。對於這個項目,相關人士的評價是「既沒有合理性,也沒有合法性」。這位人士說:「寧波項目總投資要18億美元,其中僅50萬台發動機項目就需10億美元;而陸虎汽車整車項目也需8億美元;但華晨當時市值加在一起才6億美元,拿什麼去投資?」
「再說,仰在籌劃這個項目的過程中,從未在董事會討論過,也沒有形成任何決議,更不考慮其他股東的想法,完全按個人意志,他的做法當然受到了其他股東的反對。」「寧波項目不是仰融出走的直接原因,只是個導火索」。
6.出走原因調查之二 遭到迫害?
遭到迫害。仰融在海外指責遼寧方面「要把所有的東西抓到手」,仰融說,在意見分歧之下,工作組開始捏造他反對華晨汽車與寶馬合作項目放在沈陽,遼寧省公安也開始調查他侵吞5億元國有資產等經濟犯罪,仰融表示,眼見勢頭不對,遂於2002年5月底出走美國。
十六大期間,遼寧省常務副省長郭廷標在接受香港媒體采訪時否認了仰融關於「華晨集團是其私有資產,國家要奪走」的指控,並稱曾與仰融談判,包括同意給予他部分股權,以反映其貢獻。但仰「胃口太大」又「太急」。
知情人士也證實了以上說法,並透露說,「關於股權的談判其實從未停止過,國家當時要給仰其應得的股份,2002年社會上也風傳『10%』,或『30%』之說。但很明顯,仰的胃口比這要大得多。」
仰作為國有資產的經營者,他是不是受到遼寧省的「迫害」,是不是很冤?相關人士透露,「其實遼寧省方面十分欣賞仰融的經營才能,希望他留下來。仰融去年5月出走至今,政府從未凍結過其在國內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房產,和他在去年6月間套現的在其名下的1000多萬美元。如果按他所說的遼寧省對其『迫害』的話,怎會對他這樣呢?」
7.出走原因調查之三 杭州灣大橋項目?
杭州灣大橋項目。至於所謂每年20億利潤,能成為華晨「印鈔機」的「杭州灣跨海大橋」項目,知情人士透露說:「這不過是個幌子,是個煙幕。」看到自己寧波項目受到抵制,仰融想利用其他項目繼續抽調資金把水攪渾,故而提出要參與所謂的「杭州灣」項目。
凡是接近華晨的人都知道,華晨投了40億人民幣到中華轎車項目,項目剛上馬,投資回報還需假以時日。哪還有精力和財力去干什麼杭州跨海大橋項目。對華晨而言,這哪兒是什麼「印鈔機」,這樣蠻干,只會讓企業不堪重負,走向危險的邊緣!
8.出走原因調查之四 個人慾望過度膨脹?
深層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既然寧波項目只是導火索,「杭州灣」項目是攪亂局面的煙幕,遼寧方面也無意於「迫害」,那麼,仰融為何要出走?
知情人士的回答很簡單,但合乎邏輯——個人慾望的過度膨脹!
「自1999年以後,由於仰的過度膨脹,獨斷專行,已經聽不得不同意見,在企業搞了不少冒進的、缺乏科學性合理性的『大躍進』動作,一度將公司推到了危險的邊緣。」
知情人士還透露說:「同樣由於過度膨脹,仰開始不滿足於股權現狀,1999年後開始布局『迷宮』,導致與國家的股權之爭。而所謂在業務觀點上的分歧,是仰融在想通過資本擴張,稀釋國資股權未果之後,離國而去但又想贏得人們同情的說法。其實後來發生的一切,更能說明這一點。當然仰目前由於扯上了刑事責任,使原本可以搞清的事情變得更為復雜。」
9.仰融其人 接近他的人對其評價三七開
「仰融不在了,華晨以後會怎樣?」采訪中,幾乎所有人都會提及曾經對仰融敬佩,甚至迷信、崇拜,但也都為他目前走到這一步而感到惋惜。有趣的是,越是外圍的人把仰融看得越「神」,而越接近仰的人,反倒對仰的評價更為冷靜和客觀。
外界看來,仰是中國難得的金融奇才!而接近仰的人,則提出對仰的三七開。
「應該說,仰融是個財經方面具有雄才大略的戰略家,他的許多思路,今天華晨仍在執行。但仰融『以汽車為手段、以金融為目的』的運作模式已經走進了死胡同,這種把資本擴張作為目的,為融資尋找動聽題材的做法,使團隊無心踏踏實實地去做好實業,到頭來只會葬送掉一個企業。這一弊端已經反映在中西葯業上,本來還年年贏利的中西葯業,被中科創業和華晨兩大資本高手『親密接觸』後,已經『ST』了,站在了退市的邊緣」。一位接近仰融的人士如此評價仰的功過。
一位華晨員工的說法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想法:「我們對仰總的看法很復雜,一方面感謝他對華晨做出的貢獻;另一方面又高興看到他的離開。公司今天做汽車,明天弄生物制葯,後天又搞航天技術,讓我們根本看不清未來。」
10.塵埃落定 仰融之後的華晨開始前進
對於仰融有可能還回國的說法,采訪中的眾多人士給了一致否定的說法。
仰融走了,但華晨卻開始前進。在過去幾個月中,華晨實現了「以汽車為手段,金融為目的」轉變為「以金融為手段,汽車為目的」的戰略性調整。三個汽車製造平台上不斷傳出佳音:去年8月推出的國產自主知識產權的轎車「中華」牌,在短短幾個月內銷售已超過8000台;在輕客方面,除繼續保持金杯海獅在國內領導地位外,還適時推出和「豐田」技術合作生產的商務車「閣瑞斯」。
同時在高端領域,該公司與寶馬公司合作在國內生產的寶馬3系也將於今年下線。華晨新董事會宣布,華晨將一心一意地做汽車,用10年的時間「使華晨汽車集團成為國內汽車產業中具有國內、國際市場競爭能力的汽車製造商」。
2002年12月18日,香港聯交所發布公告:沈陽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1.44億港幣收購原「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持有的14.4億股CBA(華晨中國)股份,佔全部股份的39.45%。同時給吳小安、蘇強、洪星、何濤9.45%的認購權。
這表明,沸沸揚揚半年多的「仰融事件」大幕落下,塵埃落定。
㈢ 華晨集團的公司結構
這屬於對我們公司內部提的問題;外面好像查不到。
目前,華晨集團下屬
與德國寶馬合作的:華晨寶馬汽車公司
與金杯合作的:沈陽華晨金杯汽車有限公司
而這兩家公司是平行公司;互相獨立;另外華晨寶馬公司有著高度的自主權;雖然掛名與華晨,但華晨管理權利十分有限。
沈陽華晨金杯汽車有限公司下屬24個部90個處;四個生產工廠分別是:中華汽車工廠(下屬兩個車間即車身和總裝車間)、海獅汽車工廠(下屬三個車間即車身、塗裝和總裝車間)、A級車工廠(下屬兩個車間即車身和總裝車間)還有一個獨立的沖壓中心、另外的工廠是金杯車輛廠生產輕型卡車。除此之外還有研發中心、銷售公司等附屬部門,及華晨金杯四川綿羊工廠(生產金杯霸道)
另外華晨集團也有一些下屬的零配件供應公司:比如華晨東興,金杯江森等很多
大概就這樣……
不知道是不是涉及到公司機密了……
呵呵!
㈣ 華晨汽車和申華控股是什麼關系
其實沒有什麼關系;
華晨是香港的一家小型的投資公司;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金杯汽車發展困難所以與華晨合作;
經過不斷的努力發展壯大而形成了現在的華晨金杯汽車有限公司;
華晨佔有51%的股份;金杯佔有49%股份。
所以跟上海的申華控股並沒有什麼淵源。
㈤ 華晨汽車的股票代碼是多少
華晨汽車的股票代碼是:(600609)金杯汽車和(600653)申華控股 。
股票代碼用數字表示股票的不同含義。股票代碼除了區分各種股票,也有其潛在的意義,比如600***是上交所上市的股票代碼,6006**是最早上市的股票,一個公司的股票代碼跟車牌號差不多,能夠顯示出這個公司的實力以及知名度,比如000088鹽田港,000888峨眉山。
㈥ 華晨能回歸A股嗎
個人認為這個話題:理想日漸豐滿,現實依然骨感。
作為長期關注華晨汽車的證券分析師之一,民族證券分析師曹鶴猜測:「如果按照正常進程推進,今年華晨中國便極有可能完成回歸A股計劃。但是從華晨汽車總裁祁玉民拋售股票的行為來看,該計劃有可能會推遲到今年下半年做方案,明年完成。」
㈦ 10億元債券違約被停牌,華晨集團如何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從地方政府的角度來看,祁玉民出色的完成了領導交付的任務,把一個陷入困境的企業轉變成了一家營收超2000億的大型汽車集團,幫助寶馬在中國市場取得了歷史性的份額。但是對於華晨自主板塊而言,祁玉民卻失敗了。
盡管在祁玉民的口中,華晨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用市場換來了技術的中國汽車企業」,但華晨除了引進了寶馬的發動機生產線,並沒有在底盤、發動機、變速箱、設計以及前沿的智能化、新能源領域大力研發。
以至於中華和金杯市場份額在2013年走上巔峰後開始持續萎縮,中華品牌除了在SUV市場井噴的2016年短暫爆發外,基本上沒什麼存在感。
有人說,仰融的悲劇決定了華晨的悲劇,但也不全是。華晨從誕生起就已經成為了交織各種利益的漩渦,作為後來者的祁玉民,在這漩渦中也會身不由己。縱使手握一手好牌,結果大家都看到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㈧ 涉嫌存在虛假記載,華晨集團被處以5360萬元罰款,對公司有何影響
對公司的資金及信譽有很大影響,5360萬元罰款是筆不小的數額,影響公司的資金運轉,涉嫌存在虛假記載影響了公司信譽,影響業務。
㈨ 證監會對華晨汽車集團及相關中介機構採取有關措施
1,證監會對華晨汽車集團及相關中介機構採取有關措施
?
近期,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集團)有關債券違約,引起市場關注。證監會已依法對其開展專項檢查,根據檢查情況,今日對華晨集團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決定對其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立案調查,對華晨集團有關債券涉及的中介機構進行同步核查,嚴肅查處有關違法違規行為。
證監會高度重視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金融委「零容忍」要求,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債券市場良好秩序。同時,將繼續維護和發揮好債券市場正常功能,支持各類所有制企業合法合規通過債券市場融資發展。下一步,證監會將依法做好監管工作,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深化改革、健全制度、落實責任、嚴格監管,促進債券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來源: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2,華晨寶馬持續輸血於事無補華晨集團破產重整終落地
新浪財經訊11月20日,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晨集團」)重整申請,標志著華晨集團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此前,華晨汽車集團曾表示,由於公司資金緊張,65億元債務已構成違約,1.44億元利息出現逾期。今年10月,華晨集團發行的10億元私募債到期僅支付了利息,本金未能兌付。
11月13日,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被債權人申請對其進行破產重整,申請人為格致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是隸屬於遼寧省國資委的重點國有企業,總部位於沈陽市,旗下參控股申華控股和金杯汽車兩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華晨中國和新晨動力兩家港股上市公司。其中,華晨中國是華晨集團最重要的資產。
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華晨中國凈利潤分別為34.95億元、36.82億元、43.76億元、58.21億元和67.63億元,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是集團利潤的主要來源。
而「華晨寶馬」則是華晨中國幾乎唯一的「現金奶牛」。
上半年,在疫情影響下,華晨寶馬仍然為華晨中國貢獻約44億元的凈利,剔除該部分利潤後,華晨中國虧損3.4億元。2019年,華晨寶馬則為華晨中國貢獻了76億元的凈利,剔除該部分利潤後,華晨中國虧損約10億元。
實際上,華晨中國的自主業務近年一直處於虧損狀況,2015年-2019年分別虧損5.4億元、6億元、8.6億元、4.2億元和10.64億元。
盡管依靠華晨寶馬這一現金奶牛,華晨中國盈利得以連年上升,不過受大環境下行影響,華晨中國收入規模在2017年見頂後卻一路下滑。
2018年和2019年,華晨中國營收為45.19億元和40.27億元,同比分別為-16.56%和-10.30%。今年由於疫情影響,上半年營收降至14.92億元,同比下滑25.31%。
除了從華晨中國輸血以外,為擺脫困境,華晨集團還頻頻大筆減持華晨中國股份。
今年6月,華晨集團在二級市場出售2億股華晨中國股票,8月再次減持4億股,合計金額約達42億元港幣。同時,華晨還與寶馬達成協議,以36億歐元的價格轉讓華晨寶馬25%的股份給寶馬集團。
華晨集團破產重整消息落地後,華晨中國股價一度大漲超過10%。丟掉了華晨集團這一包袱後,華晨中國能否「輕裝上陣」,市場似乎有所期待。(來源:新浪財經)
3,通用電動和自動駕駛投資增加35%在華40%新車將是電動車
【蓋世汽車】11月20日,通用汽車發布聲明稱,該公司將全力以赴,加速電氣化戰略,旨在挑戰特斯拉,在全球電動車領域占據領導地位。
通用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MaryBarra)在巴克萊銀行舉辦的全球氣候大會上表示,到2023年,通用計劃將對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支出增加35%,達到270億美元。此外,通用計劃逐步推出各種類型的電動汽車,售價從3萬元以下到10萬元以上不等,目的是讓所有人都能負擔得起電動汽車。
通用還證實,將加快新款電動汽車的推出,並將在2025年之前在全球推出30款電動汽車(此前通用的目標是在2023年之前推出20款電動汽車),覆蓋包括凱迪拉克、GMC、別克、雪佛蘭在內的所有全球品牌,滿足不同消費需求和使用場景。其中,通用汽車在中國推出的新車型中,新能源車型佔比將超過40%。博拉透露,通用希望到2025年能超越其此前設定的在美國和中國每年銷售1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
通用還將提高其與韓國LG化學在俄亥俄州北部的電池合資工廠的產能,並將增加生產電動汽車的工廠數量。博拉認為,通過銷售電動汽車,可以將該公司在美國沿海地區的銷量每年增加28萬輛,博拉表示,「我們想成為北美電動車市場的領頭羊。」
此前,一些投資者向博拉施壓,要求通用將電動汽車業務與盈利的傳統內燃機業務分開,當被問及是否計劃剝離電池業務時,博拉表示,「我們認為沒有必要將其剝離。」相反,博拉強調了將內燃機和電動汽車業務整合的優勢,指出電動汽車可以共享傳統內燃機汽車使用的70%的零部件。
特斯拉柏林工廠效果圖(圖片來源:特斯拉)
目前,特斯拉柏林工廠正在順利建設中,主體建築已經即將完工,該是特斯拉開始為該廠招聘員工、准備在歐洲大規模量產電動車的時候了。
特斯拉可能將為柏林工廠發起一系列招聘潮。該公司計劃在柏林工廠明年夏季投產前首次招聘7,000名員工。據法蘭克福就業機構(FrankfurtEmploymentAgency)表示,此次招聘將於2020年12月開始,起始月薪為2,700歐元(約3,200美元)。
另外,雖然大部分就業機會都是與製造或生產相關的工作,但特斯拉正計劃聘用一支由25個專業工程師組成的隊伍來解決柏林工廠面臨的一些最難、最具有挑戰性的生產問題。
該機構稱,特斯拉已招聘200人,在柏林工廠倉庫任職,其他已經招滿的崗位則是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Musk)曾表示要親自招聘的工程師職位。(來源:蓋世汽車?谷姣姣)
9,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召回部分進口Mustang(瑪斯丹)汽車
日前,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20年12月14日起,召回2019年3月4日至2020年8月13日期間生產的進口2020款Mustang(瑪斯丹)汽車,共計2627輛。
本次召回范圍內車輛的制動踏板因工程規范和設計驗證程序中未考慮足夠的設計餘量,將制動踏板支架的材料從尼龍更改為聚丙烯,導致制動踏板支架的峰值制動力荷載強度降低。在緊急制動時,制動踏板支架可能會在踏板樞軸位置斷裂,造成車輛失去制動性能,增加發生碰撞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將對召回范圍內的車輛免費更換改進後的制動踏板支架總成,以消除安全隱患。
應急處置措施:召回維修前,用戶應謹慎駕駛車輛,避免緊急制動。如發現制動踏板松動、異響或制動異常,請及時聯系經銷商進行車輛相關檢查。
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將以掛號信等形式通知用戶。福特品牌授權經銷商也會主動聯系相關用戶安排免費維修。用戶可通過撥打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的福特客戶中心熱線:400-690-1886,獲取此次召回的相關信息。此外,也可登錄網站dpac.samr.gov.cn、www.recall.org.cn,關注微信公眾號(SAMRDPAC),了解更多信息,反映缺陷線索。(來源:質檢總局網站)
10,湖南衡山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召回部分6米系列客車
日前,湖南衡山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即日起,召回2013年8月20日至2016年12月14日期間生產的衡山牌HSZ6601B型客車,共計405輛。
本次召回范圍內的車輛座椅安裝過程中由於燃油箱、儲氣筒等部位不便於安裝緊固螺母,將除正副司機座、後五人座以外的其它座椅固定方式採用了內攻絲螺栓帶彈簧墊圈、平墊圈連接方式進行固定,不符合設計要求採用螺栓加彈簧墊圈、平墊圈、螺母緊固連接的方式。採用內攻絲螺栓帶彈簧墊圈固定的座椅,在遭受異常強大外力沖擊時會造成座椅倒伏,加大事故傷害程度,存在安全隱患。
湖南衡山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免費為召回范圍內車輛除正、副司機座、後五人座外的採用內攻絲螺栓固定的乘客座椅加裝8.8級M8配套螺母擰緊固定,另對整車座椅螺栓檢查,對松動或脫落的螺栓全部更換螺栓螺母,以消除安全隱患。
本次召回活動是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啟動缺陷調查情況下開展的。受調查影響,湖南衡山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決定採取召回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湖南衡山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將通過掛號信等形式,通知有關用戶此次召回事宜。用戶可致電服務熱線:0734-5823932,登錄公司網站http://www.hnhsqc.cn/、獲取此次召回的相關信息。此外,也可登錄網站dpac.samr.gov.cn、www.recall.org.cn,關注微信公眾號(SAMRDPAC),了解更多信息,反映缺陷線索。?(來源:質檢總局網站)
11,廣汽三菱汽車有限公司擴大召回部分歐藍德、勁炫汽車
日前,廣汽三菱汽車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20年11月26日起,召回2019年5月6日至2019年9月11日期間生產的部分歐藍德、勁炫汽車,共計6339台。
本次召回范圍內的車輛由於燃油泵總成的泵芯葉輪材料密度低等原因,燃油侵入可能造成葉輪膨潤變形(翹曲),與泵殼和泵蓋發生干涉。造成燃油泵不能正常工作,無法給發動機正常供油,極端情況下可能出現車輛行駛中發動機熄火,存在安全隱患。廣汽三菱汽車有限公司將免費為召回范圍內的車輛更換改善後的燃油泵芯,以消除安全隱患。
本次召回活動屬於2020年4月10日發布的《廣汽三菱汽車有限公司召回部分奕歌、歐藍德、勁炫汽車》召回活動的擴大召回。擴大召回原因為通過進一步深入調查,確認到更多車輛可能由於搭載了不合格的燃油泵芯,存在導致車輛無法正常供油等的安全隱患。
廣汽三菱汽車有限公司將通過經銷商以掛號信、簡訊、電話等方式通知相關車主。用戶可直接與就近的經銷商聯系或撥打客服熱線:400-977-3030進行咨詢。此外,也可登錄網站dpac.samr.gov.cn、www.recall.org.cn,關注微信公眾號(SAMRDPAC),了解更多信息,反映缺陷線索。(來源:質檢總局網站)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