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想加盟奶茶店,聽說茶物語是上市公司旗下的奶茶品牌,那上市代碼是多少呀
您好!茶物語是一家上市公司旗下的奶茶品牌,這個絕對放心,上市公司為龍潤公司,上市地點是香港,注冊資金是8500萬,股票代碼是HK.2898,這些您都能在網上、股票市場或者工商局查到的。
Ⅱ 龍潤集團股票代碼
該股目前在A股還沒有查詢到,可能還沒有實現上市。
Ⅲ 龍潤集團的企業文化
龍潤,結合了民族性和世界性。「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潤」則寓意了甘霖;而英文的LongRun 則是長跑,表達了龍潤人持之以恆。
1、兩條從祥雲中升起的巨龍,一條象徵傳統的中醫葯文化,另一條象徵龍潤人振興中醫葯,服務人類的遠大理想和志向。龍是一種超自然力量的象徵,為民造福。
2、雲彩形如蓮花,此雲彩是祥雲,是龍的故鄉
3、兩條巨龍托起的都是人類健康的希望,形如朝陽,
4、圖案色為紫色。
5、圖案整體外形為一個圓形,如宇宙,,可讓巨龍取天地精華
6、LONGRUN是龍潤,是長遠、長期之意。
7、龍潤二字象徵著龍潤人攜中華之精髓而行天下 龍潤的宗旨 為人類健康服務 龍潤人的使命 潤為人類健康服務,是龍潤人共同的生命理想、是龍潤人終身為之追求的目標。
龍潤人的精神 「人應該有點精神」 「加入龍潤,,重塑自我」「龍潤品牌,口碑營銷」正氣做人,正氣做事相互欣賞,共同塑造速度戰市場,細節決定成敗龍潤人的傳統 龍潤集團在從小到大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紀律嚴明、團結協作、文明、真誠、高效快速、爭創第一的公司傳統。這一傳統的形成與企業倡導的「、學校、家庭」的管理思想密切相關。龍潤集團的發展過程中,將企業作為一個來管理,強調的是培養員工的一種集體觀,體現的是一種紀律嚴明的群體精神。塑造的是一種真,爭創第一的工作作風;而把企業當成是一種學校,目的是讓龍潤成為培育和造就人才的搖籃。將企業當成一個家庭,努力在成員與成員之間形成一種和諧、溫馨的氛圍,從而培養了員工團結協作、真誠重義的品質。這種管理思想培養起來的種種品質,最終形成了龍潤的一種寶貴傳統。 龍潤健康理論 龍潤哲學龍潤集團所提出的,它的基本含義龍潤管理理念:企業下的人本主義管理 ,將「宗教」貫穿到龍潤的所有經營管理當中 龍潤在管理上首先要求以大制度為准則,規范管理。大制度企業的含義是管理科學以人為本。在這樣的企業中,是人適應職位,是職位適應企業,尊重企業。
同時企業以儒家人本主義作為運用制度的指導思想,倡導儒家的仁、義信思想,一方面用制度作鏡子,讓員工修身自律,鼓勵員工充分發展,企業就是員工發揮的理想舞台。
龍潤的每一個員工首先要有:信心、、恆心;員工之間要相互欣賞、相互學習,形成一個和諧溫馨的氛圍;在個人與集體關系的處理上,堅決以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服從長遠利益。
龍潤在管理上要把對數據的應用和重視提升到「宗教」的高度,「將「宗教」貫穿到龍潤的所有經營管理當中。一切用銷售數據說話,用銷售數據構建龍潤的發展規模。
龍潤集團發展
雲南龍潤集團有限公司
集普洱茶的加工、生產、銷售為一體,產品涉及傳統系列、銷售網路已經遍布全國。公司分別在廣東、上海、北京成立分公司,實行區域加盟。已經運營加盟店專賣店有北京專賣店、廣東,上海專賣店。
雲南龍潤普洱茶體驗館
龍潤茶業開創性的在昆明和普洱兩地開設雲南龍潤普洱茶體驗館,首家專業普洱茶品飲體驗館,獨創以「體驗式的方式來了解、學習普洱茶文化。龍潤普洱茶體驗館憑借專業系統的普洱茶文化介紹、獨有的「自製茶品」互動形式等內容成為最具權威性的普洱茶品飲、學習場所。在龍潤普洱茶體驗館中,不但可以系統、全面地學習普洱茶的製作、貯藏等知識和相關的文化背景,還可以在「自製茶品區」親自體驗一下製作普洱茶的感覺。
雲南農業大學龍潤普洱茶學院
2005年11月1日,由雲南農業大學和龍潤集團共同創建的全球首個普洱茶學院正式落戶雲南農業大學。學院前身為雲南農業大學園林園藝學院茶學系,,三十餘年來,為社會培養了大批茶學專業人才, 為雲南茶業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學院辦學條件良好,面向全國招生,辦學規模擴大,形成了以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教育為主的多層次辦學模式,並獨創以茶學為載體的特色專項教育,舉辦茶藝師、評茶員等國家職業技能培訓班,為省內外培訓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
為適應雲南茶產業的發展,做大、做強、做優普洱茶,經有關部門批准,雲南普洱茶研究院於2005年11月1日在雲南農業大學正式成立,成為雲南高校中唯一的茶葉研究機構。雲南普洱茶研究院現有研究人員20餘人, 其中教授、研究員8人,副教授10人,博士5人,科研方面先後承擔了省科技廳、省政府、省農業廳、省教育廳20多項科研項目。在雲南茶樹種質資源、普洱茶加工工藝與品質的關系、普洱茶內含功能性成分研究、雲南大葉種優質茶葉加工、茶葉綜合利用
龍潤茶業普洱有限分公司
龍潤茶業普洱有限公司,其前身成立2006年6月嚴格按照質量標准廠房改造完成,廠區佔地100畝,擁有2條普洱茶生產線,具有年生產加工25噸普洱生熟茶生產能力,具有年生產加工100噸壓茶能力的壓茶車間,
龍潤茶業昆明有限總公司
茶業有限公司,成立2006年6月嚴格按照質量標准廠房改造完成。廠區佔地100畝,改建一條普洱茶生產線,具有年生產加工100噸普洱茶熟茶生產。
Ⅳ 香港主板上市公司龍潤紅的價格
雲南有一家企業叫做龍潤茶集團有限公司,生產「龍潤紅」茶。這是一家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科研,茶文化教育和推廣為一體的產業化集團。
這家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證券代碼2898。2014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為1.23億港元,凈利潤為虧損1900萬港元。
2015年2月16日股價(收盤價)為0.375港元。
Ⅳ 有沒有生產茶的上市公司
2009年雲南龍潤茶集團,已在香港主板市場正式上市,股票代碼:2898.HK
其公司網站為http://www.longruntea.com
中國是茶業的種植、生產和消費大國,然而卻沒有大而強的茶業企業,不過越來越好了,茶行業必定會出現一些偉大的企業!
Ⅵ 龍潤集團上市嗎
龍潤茶集團是中國茶業第一家上市的公司,09年在香港上市。中國馳名商標(股票代碼:2898.HK)
Ⅶ 雲南龍潤茶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龍,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
潤,滋潤、惠澤、寓意甘霖;
蒼生,凡世間有生命之萬物。
龍潤蒼生,是龍潤集團的核心理念,也是終極目標。
龍潤集團,是以生物資源開發、地產開發、有色金屬開發為三大板塊發展的國際化企業。雲南為植物王國,其生物資源的多樣性,成就了龍潤集團的葯、酒、茶、食品。
雲南龍潤茶業集團隸屬龍潤集團,為龍潤集團旗下子公司,以專業普洱茶種植、教學、科研、生產、加工、銷售、收藏、鑒別為核心生產。
2009年7月,龍潤茶集團登陸香港h股(hk-2898),至此,龍潤茶正式進軍六大茶類,成為中國唯一一家香港上市的茶企業!目前已擁有1600多家龍潤普洱專賣店。
office tea是龍潤茶業集團全新推出的商務系列茶產品,以創造市場新的概念、打造新商業模式、締造新營銷傳奇,並用制葯的經驗生產、研發、管理、營銷office tea系列茶產品,致力於為商務用戶提供全方位的商務用茶服務。
企業榮譽:
中國第一家茶企上市公司(股票代碼:2898)
國家釣魚台國賓館指定普洱茶供應商
中國商務部第一個注冊普洱茶特許經營品牌
第一家提出「用制葯的經驗制茶」,建立「86道質量把關」質量控制體系
榮獲「良好農業規范(gap)」國家一級認證
深圳2011年世界大***會特許生產商和零售商
全國模範勞動關系和諧企業
加入我們團隊,您將獲得:
1、廣闊的職業發展機會
1)上市公司開放、平等、合作的人文環境
2)完善的內部晉升體制,良好的職業發展舞台
3)各種優秀員工獎勵
4)各種培訓和教育資助計劃
2、優厚的福利
1)上海市社會保險等
2)提供相應的各項補貼等
3)組織員工進行戶外拓展活動、生日會等
4)帶薪年假、員工婚育禮金等
5)年底評選優秀員工或優秀團隊有機會去雲南參加集團公司年度優秀評選。
龍潤茶科技有限公司上海ot項目中心地址:上海市虹口區曲陽路299號17f(寶蓮大廈)
公司網址:http://www.longruntea.com
法定代表人:焦家良
成立日期:2009-01-09
注冊資本:4700萬港元
所屬地區:雲南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5300006836599117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獨資)
人員規模:1000-4999人
企業地址:雲南省臨滄市雲縣龍潤山
經營范圍:生物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食品、保健品的開發研究;計算機軟體、硬體的開發、銷售與技術服務;生物茶相關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食品、酒、茶葉及茶葉製品的零售、批發;辦公用品、日用品、家居用品、珠寶玉器、工藝美術品的零售與批發;糖果製品、水產深加工品、固體飲料的生產及銷售;上述產品的進出口業務;相關管理咨詢、技術咨詢、商業咨詢及軟體開發;會展服務。
Ⅷ 龍潤普洱茶是一個怎麼樣的企業啊,怎麼沒怎麼聽說過啊
龍潤的誤區
來源:作者:吳疆 新浪博客
有一些討論普洱茶現象的文章頗為流行,這些文章通篇敘述的用兩個詞就可以概括:表象和猜測。這是目前普洱茶評估的一個現狀,普洱茶產業或者說雲茶產業得以發展的真實原因是什麼?根本原因是國家對三農政策的扶持和傾斜。2003年開始不僅僅是雲茶得到發展,貴州茶、湖南茶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浙江、福建兩省由於原有的基數本身就大,所以市場表現就不明顯。至於說台灣人也好,炒作也好,只是一顆稻草和一馬車稻草的關系。
台灣人,我們可以定義為一種道具。至於炒作,本身就是一種市場經濟行為,准確地說,就是「資本運作」。首先資本運作本身無可指責。商人牟利、資本逐利何成為批判的理由?如果說「資本運作」有罪,那就先把股市推翻了再說。其次,適度的炒作對於行業的發展而言,不但無害,相反有益。任何事都有個「度」,你超過這個「度」,量變到質變,有益也變得有害了。我們可以看得見炒作對於普洱茶發展的推動作用,炒作的結果是大家都喊非常難過的08年普洱茶的銷了5.8萬噸,超過了04年的2.5萬噸,超過了05年的5萬噸。炒作的結果是「大益」、「下關」兩個品牌天下人皆知,相反其他茶類呢?你數得出綠茶的品牌有幾個?花茶的品牌呢?鐵觀音的呢?這就是炒作留給我們的遺產——品牌和銷量。
現在的情況是大家都被這種假象迷惑了,不斷走入被惑——解惑——再惑的怪圈當中。這不是哪一個人或哪一個企業的問題,而是整個產業的問題。不管台灣人如何忽悠,你不受「悠」,又如何?不管炒作如何無理,你不參與,與你何干?問題是大家都高舉反對「增值的邪說」,大家又都延續這種思維。
炒作巨虧是什麼原因?是因為貪婪!不是因為炒作。貪婪是因,巨虧是果。貪婪是本性,炒作是表象。總想以小博大,總想坐地生財,個人如此,企業如此,行業如此,當然會失敗。這是普洱茶的症結,也是中國許多企業的症結,沒有人想過為什麼不能以「大」博「小」呢?穩定發展呢?個人、企業、專家、商人、協會、政府不都在鼓吹「漲漲漲」嗎,這當然會吹破氣球,你為什麼不能不吹破啊?
說到炒作,我們必須清楚龍潤茶葉的目的是什麼?答案就是:融資啊。融來資做什麼?上市。上市做什麼?把後二十年的利潤提取到今天來用,然後反哺茶產業啊。茶葉不過是道具。在這個行業中有好多家都在玩這個游戲。在此說明,本人不是指責這種玩法,而是非常贊同,因為這可以說是經營的最高境界,這和這次金融危機美國為什麼不救實業,而去救金融業的道理一樣。的確,實業能解決就業的問題,但救活了金融業,就可以解決美國人高負債高消費的問題,消費的信心有了,消費起來了,實業不就活過來了。資本運作不就是這個道理?
做營銷的,可以不去搞資本運作,但一定要清楚資本運作的道理。換句話說,做營銷的,一定要清楚自己企業的目的,根據這個目的去做營銷。我們都知道,一個企業也好,一個行業也好,最重要的是取得定價權。取得定價權的前提是什麼?壟斷、壟斷、再壟斷。壟斷就必須是吃掉整個產業鏈。要吃掉整個產業鏈,就需要巨量的資金支持。當然,普洱茶的情況特殊,但是,無論任何特殊的政治因素,它的前提一樣是需要一定量的資金。
一些人連資本運作的一些基礎的概念都沒有搞清楚,妄談什麼微軟收購雅虎,博聞兼並勐海,什麼是兼並?什麼是收購?兩者之間的區別是是否現金支付的問題,博聞可是付了真金白銀的(至少媒體公布是這樣的),這是兼並?哪家的並購學教你的?這些基礎概念對於普通人而言,就是一個屁,放了就是了,可對於一個企業的高管而言,卻是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
然而,這種是似而非的理論,卻成為一種獨特的商業模式大加宣揚,導致一個企業的失敗是必然的,但引起茶業界營銷思想的混亂,後果卻是嚴重的。宋丹丹不就批評了嘛:「那是相當的嚴重!」。
傳統和非傳統產品之辯
首先,我們必須清楚是需求產生市場,而不是產品產生市場。普洱茶的需求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存放,一個品飲,而這兩個市場終歸是一個市場——品飲。只是目前存在的狀態不一樣,讓大家都誤認為是兩個市場。我們先來說存茶市場,因為它事實存在,所以我們必須說它。不管任何原因,07年5月之前是全民皆藏,07年5月之後是全國的茶商。姑且不論其中的對與錯,市場就是這樣的,一方有買,一方有賣,市場商路不都是這樣而得來?就好比為什麼有「雞婆」?有這么多男人喜歡去殺「雞」么,它是錯,但你不能否認它不是一個市場,而且還很龐大。
一方面,自然是品飲的需求。當然,存放的目的是為了好喝。但是現實是我們沒有這么多的老茶,我們就必須依靠存放的這個環節。而新茶大量的存放,就讓大家都誤認為新茶就是市場,於是乎,大家都生產生茶,大家都拚命推銷生茶。連昌泰這樣非常懂普洱茶的企業也喊出:生茶就是我的事業的口號。台灣人弄一個「生茶增值」的概念糊弄消費者,怎麼編得連廠家自己也相信了呢?龍潤的奧運茶、龍潤和建行推出信託理財產品不都是這種概念的延續?既然市場都已經否定了增值說,龍潤也反復否定了增值說,那為什麼還要玩下去呢?是玩否定之否定?這樣混亂的營銷思路,如何不遭到失敗。
我們還是接著說品飲需求,品飲的市場又分為多種,茶藝品鑒需求和普通需求,當然,我們還可以細分下去,送禮需求、減肥需求、保健需求、接待需求等等等等,這是各個廠家的需要時細分。我們現在討論的是普洱茶的基本需求。
而這種需求我們基本上又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方面,一種是傳統茶葉的品飲需求,一種是現代時尚產品的需求,也可以這么說,普洱茶將分化為傳統型產品和非傳統型產品。而產品的不同,又將導致銷售渠道的不同,銷售渠道的不同,又將導致營銷定位的不同。當然,無論是產品,還是渠道都可能發生交叉。你不能說我是銷售傳統產品的,所以我的茶莊不銷售袋泡茶,那你的客戶既需要自己品茗的產品,又需要單位接待用茶呢?所以,產品不是影響我們渠道選擇的。但是,市場細分是一個必然,這就為我們帶來一個問題,我們企業側重點在哪裡?
龍潤非常清楚地表明是以銷售非傳統產品為主。而一個不容質疑的事實是,復古、崇尚自然是引發普洱茶這一波熱潮的原因之一。一個市場可見的普遍現象是,為什麼有那麼多女孩子喜歡普洱茶呢?答案是:茶藝!是普洱茶的那一套復雜、復古的「沖泡流程」吸引了她們,而不是「茶」。請注意,速溶茶、袋泡茶是沒有沖泡這個流程的,或者說簡化了這個流程。這為我們引出一個話題,營銷如何做?是為賣茶而賣茶,還是可以尋找「它途」。當然,我此處所言,不是那種狗屁不通的創新。
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現代生活的節奏將越來越快,那麼,時尚、快消、符合這個現實節奏的產品必須出現,這是現實必然。(茶葉都是快消品,你不能說茶等同於汽車、冰箱吧。但是,實際情況是普洱茶的傳統類產品附加了許許多多茶文化的概念,所以造成事實的「慢銷」。)但是,中國人做生意,講究一個「天時地利人和」,不適當的時機主推不適當的產品,就會遭到失敗。這就是一個垃圾小廠生產出來的生餅也可以大賣特賣的時候,龍潤卻一頭投入到以速溶普洱的典型例子「創新」失敗的怪圈當中的原因之一。
試錯還是創新?
創新,在龍潤的營銷詞典上頻頻出現,速溶、袋泡、快消、奧運茶、金融產品衍生物,做連鎖、進酒店、進4S店,每一個新產品、每一個分銷渠道的建立、每一種營銷理論的倡導,都引起市場的一片驚嘆。然而,高調出台的各種營銷新理論,掩蓋不了速溶茶不成功、連鎖大幅度萎縮、商超潰敗、4S店撤退,酒店撤退的問題,事實上,龍潤已經成為了普洱茶行業里在頻頻試「錯」的急先鋒,龍潤彷彿是一個無意中推開了一間玩具倉庫的小孩子,見到每一個玩具都是新的,然後,見到另一個新的,就迅速地拋棄了舊的。但是,正是龍潤拋棄掉的玩具,被別人吸取了龍潤的教訓之後,撿了起來,並且都玩得很好。比如,有些商家就把龍潤進入4S店的模式,復制到機場、復制到高檔餐飲店,進入到上海、中山等地。
毫無疑問,龍潤普洱在普洱茶行業當中永遠都走在創新的前面,第一個把渠道細分擺到桌面上的企業,第一個實現產品細分的企業。但第一個倡導,不等於第一個嘗到甜頭。龍潤一會說立頓的市場份額讓其「眼紅」,一會自劃為大益一類的普洱茶一級企業,我們不禁試想,是不是這種無限制的拔高自己,導致自己的營銷方案不切實際呢?
那種新產品是拯救市場的法寶論和創新的商業模式論,簡直是讓人發狂的論調。首先,普洱茶的魅力就在於傳統,就在於普洱茶的大智若愚,這與我們現代人呼籲回歸傳統的心理是相同的,這是根本,所謂「新」,沒有傳統,沒有根基,何來新?沒有舊,就沒有新。
普洱茶的營銷創新、獨特的商業模式模式被人反復提及。產品形態的改變、連鎖模式是新商業模式?這簡直是聞所未聞的奇異營銷說。以前雲南人叫上廁所是上茅廁,現在文明點的說法叫上衛生間,功能一樣,難道換了個馬甲,衛生間就不是廁所了?這是哪家的營銷學?且不說雲南歷史上那麼多商號在全國、全世界都有分號的事實。真正現代意義上的連鎖業的起源,就是茶葉店,名字叫:美國大西洋和太平洋茶葉公司。這是連鎖業最基本、最普通的知識啊。你去問問外資連鎖業的任何一個員工都能回答出來的問題,何以在普洱茶界成了「獨特的」、「新」的商業模式。這為我解答了心中的一個疑問,龍潤不懂營銷。那是真的不懂。而這種事實讓人覺得可怕。
龍潤是我尊敬的一個公司,把一個單品(排毒養顏膠囊)賣成一個集團的公司,全世界難尋幾個案例。龍潤茶葉也是普洱茶行業中有名的「大公司」,也的確是相對規范的公司,就是這樣的公司都出現這樣初級的認識錯誤,那普洱茶的其他企業呢?但仔細一琢磨,包裝好、廣告多、產品線豐富、甚至茶藝師漂亮,這些都是表象,都是任何一家公司只要有「錢」都是可以做到的,都是有錢的公司都可以復制的,那麼,龍潤不可復制的東東是什麼?大益有其他企業不可復制的資本運作能力(起碼目前是),七彩雲南有別人不可復制的「商業地產+直銷茶葉」的商業模式,其他的企業有沒有什麼別人不可復制的核心競爭力呢?
把小眾化市場和大眾化市場對立,把傳統茶葉和快消品對立是普洱茶的典型思維。不是說你定位於大眾就普洱茶就可以大賣特賣起來,定位於小眾就可以通過小眾傳播開來。難道普洱茶定位於高檔?它就好賣了?沒有普洱茶的這場風波,普洱茶依然在茶友的小圈子裡轉圈,普洱茶不會天下揚名。「小眾」和「大眾」,只是一個營銷定位的問題,與其他無關。普洱茶目前的問題是沒有營銷基礎,沒有營銷細分,當然不會有廣泛的市場。
普洱茶和其他茶葉一樣,本來是簡單的事,我們把它搞復雜了。這和普洱茶在香港是日常飲品,到了台灣就發展為一種茶文化的道理一樣,在香港就是簡單,在台灣就是復雜。既然我們現在已經把它搞復雜了,就要按復雜的來說。要純粹就純粹到底,要復雜就再復雜化一點,營銷學叫細分。說直白一點,如果你要追求品質的需求,好,我們把它品質搞到最好,我們可以看得見,那些2003、2004年之前成立廠家或多或少都有各自擁躉,不管他們的品質究竟如何,起碼他們讓人相信他們的品質比後進入這個行業的品質要好。
要追求品質的恆定,也就純粹的商品茶概念,不附加茶文化的做法,那就必須把最終的消費群體提取出來。但終端的消費者是誰?大益鄧增永的回答是:所有喝普洱茶的,不論年齡、學歷、收入……都是他們的消費群體。這是一個典型的荒唐的營銷思維,消費品市場總是要細分的。但這樣荒唐的思維,體現在大益的身上是不一樣的效果,從中茶倒掉後,大益是實際的普洱茶第一品牌,甚至可以說大益就代表了普洱茶,但是這樣一條荒唐的理論體現在龍潤、瀾滄江、柏聯普洱這樣的後進者身上,反應卻是兩嗎事。因為你既無法獲得品鑒愛好者的青睞,又沒有搞清楚終端消費群體在哪裡。
所有的營銷理論總結下來,就是「賣東西」三個字。讀書人讀了後段,不讀前段,當然生搬硬套,自然營銷失誤。商業模式的道理在於此,商業模式沒有好於不好,不存在先進與落後之說,只在於適合與否,符不符合當時之情況,適不適合自身企業的情況。肯德基、麥當勞不就是中國人千百年來賣東西的「前店後廠」的模式,它落不落後呢?
喝普洱茶和今天大家喜歡吃野菌子的道理一樣,事物的兩面性的體現就是這樣,本來落後的一種製作工藝,可能在無意識中形成了回歸自然的一種現象。任何一個新事物的發展客觀上都會有一些混亂,尤其是雲南企業自身的落後,導致今日普洱茶是中國最為復雜的茶葉市場,大量炒家入場正是利用這種混亂,但這種混亂並不能等同於我們需要營銷思維的混亂。
分銷渠道的問題
龍潤連鎖當初是以茶業界的「星巴克」的定位進入的,而後進入了流通領域,而後進入了商超渠道,連鎖、批發、商超終端都擺開了架勢,看似要一統江湖的局面,但這恰恰是營銷思維錯亂的一個明證。
首先是服務和銷售的對立。星巴克是賣服務,龍潤是賣產品,這是兩碼事,怎麼復制?如何運作?當然,我們可以提煉出「體驗營銷」這個生動的詞語,那我們必須要知道做連鎖的目的,是以產品銷售為主,還是以服務為主?同時,我們必須清楚,思想是指導行動的,說一套做一套,只會讓下面的員工產生混亂,結果是整個企業的混亂。
其次,連鎖業和批發業的對立。連鎖的目的是什麼?連鎖的目的對於渠道而言,是要壓縮渠道,讓產品盡量能在扁平化的渠道中快速地到達消費者手中,是產品——連鎖店(零售商)——消費者這樣一個傳遞的過程。相比連鎖,批發市場是使這種渠道延長,是產品——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這樣一個產品的傳遞過程。這是兩個嚴重對立的渠道,一個是盡量縮短,一個是把渠道拉長。把進入批發市場,稱為「抄底」,是哪一本書教你這樣做的?是連鎖學?還是科特勒的營銷學?
再次,廣泛分銷和單一分銷的對立。復制快消品行業的經驗,是龍潤舉起的又一面大旗,這面大旗好不好?好。龍潤的標桿就是立頓,立頓的渠道就是商超,這是立頓茶除開直接的消費終端外主要的一個銷售渠道。但是,龍潤做或者龍生做,都存在一個問題,連鎖是單一式分銷模式,也就是產品是通過連鎖渠道內部消化,你見過哪家連鎖專賣的產品是廣泛分銷的?也許大家都有疑問,大益、茅台酒都是連鎖店有、其他終端都有啊,是的,這是實情,但是,無論是大益還是茅台酒他們都是歷史悠久的企業,歷史悠久代表什麼?代表他們的產品銷售歷史長,廣泛的分銷早就是一個事實,正是意識到廣泛分銷的弱點,所以,希望建立連鎖來實現打擊假貨、規范終端零售價的目的。這叫渠道控制。這叫渠道控制,從這個層面來分析,這種連鎖基本與分銷體制無關。
龍潤和龍生幾乎都同時提出要快速復制快消品行業的經驗,那我們有必要討論一下什麼是快消品行業的經驗?簡而言之,快消品行業的經驗就是「深度分銷」,就是「廠商聯銷體」,就是廠家——經銷商——零售商都成為一個整體,在這個線路上沒有誰優誰劣、誰控制誰的問題,而是相互依託、相互扶持這樣一個過程。好,這時候問題就出來了,大家都希望用現代營銷理論去知道銷售,但大家都延續傳統銷售的思維。做深度分銷,大部分的企業是交給經銷商完事,龍潤和龍生卻反其道而行之,乾脆廠家包打天下,從產品設計到銷售線路設計,從談判到終端上架,廠家大包大攬。可以告訴大家的一個事實是,寶潔公司夠不夠大?夠不夠牛逼?寶潔公司也需要經銷商來完成全中國的分銷任務。這就是我們的問題了,形似而神不似。
速溶茶的失敗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傳統茶葉的營銷對象是誰?應該來說,絕大部分是35歲以上的人群。而這個人群反映的消費特徵是幾乎都形成了定性的思維,這意味著我們很難改變他的消費習慣。同理,龍潤的速溶茶,在這些消費者眼中屬於大逆不道的產品。那麼,好了,你只有將消費者的年齡段下行。這種年齡段的下行接近於立頓紅茶在中國市場的定位,也接近於軟飲料的定位。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茶飲料的定位,第一是產品屬於軟飲料,軟飲料最大的特徵是消費者定位在35歲以下,甚至下行到4-5歲的年齡段。第二是「甜飲料」,也就是口感和傳統茶葉的口感不一樣。速溶茶呢?顯然不是。第三,打造時尚的理念,龍潤的目標立頓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立頓清楚地知道不是中國綠茶強大的品飲基礎的對手,打時尚牌,把紅茶的消費群體的年齡段下行到25歲-35歲之間,速溶茶的定位呢?我看不到一個清晰的營銷定位。
龍潤老是宣稱自己知道消費者是誰、消費者在哪裡。但是,我們無論從產品分析、還是渠道分析,得出的結論都是——龍潤根本不知道。這也是後進者如普洱茶集團、柏聯普洱、瀾滄江等等眾多後進入普洱茶產業者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國內的普洱茶的消費者的第一個波次的群體實際是一個非常小的一個群體,具體表現就是這個群體幾乎都是「茶友」(這也是大眾、小眾之爭的來源之一吧),但自從「馬幫進京」以後普洱茶的消費群體開始急劇擴大,茶友是、茶商是(收儲為目的)、還包括眾多希望了解普洱茶的普通消費者。
首先,我們來界定茶友的定義——「茶藝品鑒愛好者」。好了,那麼,這個群體的消費者是需要什麼樣的產品,他們需要時至少是他們自認為滿意的產品,他們需要的產品是「傳統茶葉」。我們為什麼要強調傳統茶葉這個概念,因為傳統茶葉有沖泡這個流程,非傳統則幾乎沒有或大大壓縮,如速溶茶、袋泡茶。那麼,好了,對於普洱茶的後進者而言,他們天然的不信任這些後進者。速溶茶和袋泡茶都是非傳統茶葉,那麼,非傳統茶葉製品的消費者在哪裡?(大益、滇紅嚴格意義上來說,也是後進者,但區別是他們繼承了原有強大的品牌)
龍潤的做法顯然是想用渠道區隔的方法,用商超渠道把自己需要的群體提取出來。的確,相比較而言,茶葉店的消費者年齡偏大,大賣場的消費年齡偏小,這個方法是能區隔出或者說細分出部分客源,但是,我們必須清楚,深度分銷是一個體系,不是僅僅把貨擺上終端這么簡單的事。產品、包裝、談判、配送、拉排面、pop、促銷,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每一個環節都是必須。
速溶茶、原生茶飲料的失敗。正如我們上文所言,傳統茶葉(無論任何茶類)是保留了茶葉的這種形態,茶客要的就是傳統茶葉的「片狀的存在」,享受「沖泡」這一流程,你把我要享受的東西都去掉了,那我肯定不消費。速溶茶、原生茶飲料的想法是對的,但是,就針對普洱茶目前的銷售環境而言,非傳統產品的銷售肯定要復雜得多。龍潤的潰敗清楚地表明這種產品方案的失策,是在不適合的時間銷售了不適合的產品。而不是產品不對,這個要搞清楚。
茶立方,新商業模式還是融資?
建設銀行雲南分行、雲南龍潤茶業集團、國投信託有限公司聯手,推出了一款龍潤普洱茶立方壹號財產受益權信託理財產品。說直白一點,推出龍潤普洱茶立方壹號,不過是在做融資。它說明了一個問題,企業的現金流出現問題,這不是某一個企業的問題,是整個行業的問題,下關如此、滇紅如此、戎氏如此,說白了,也就是說賣了一張紙,具體的產品仍然沒有銷售出去。即使是該類產品銷售一空,但與實際的產品營銷是兩回事。因為購買人關注的是收益率的問題,同時誤認為有擔保公司和銀行的雙重保險。
這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擴大化,在保住經濟增長的同時,有可能也保住了泡沫。由於監管部門的嚴厲,銀行並不為此類產品提供擔保,而是希望樹立投資人投資自負的觀念,所以,普洱茶與金融創新的結合,一定不能成為一種有力推動茶產業的創新與發展的商業模式,企業切勿進入為融資而融資的誤區,為未來的茶產業發展留下隱患。當然,對於目前的普洱茶大多數企業而言,這番話是杞人憂天,但誰知道以後呢?
3000萬的金額對於龍潤這樣的企業而言並不多,如果發行金額過大,政府就會考慮短期資本對金融環境的影響。從現實出發,以龍潤、下關、滇紅這樣的大公司,一個承兌匯票就能解決的問題,怎麼需要如此復雜化?這讓人想不明白。當然,票據類產品也在「瘦身」,但是,大把的人在資本市場玩各種游戲啊。
----------------《普洱茶營銷》部分內容
Ⅸ 中國上市的茶企有多少
中國上市的茶企如下:
昭德茶業
天福茶業
龍潤茶集團
上市即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指企業通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增發股票,以期募集用於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當大量投資者認購新股時,需要以抽簽形式分配股票,又稱為抽新股,認購的投資者期望可以用高於認購價的價格售出。在中國環境下,上市分為中國公司在中國境內上市或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A股或B股)、中國公司直接到境外證券交易所(比如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等)(H股)以及中國公司間接通過在海外設立離岸公司並以該離岸公司的名義在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紅籌股)三種方式。
Ⅹ 龍潤茶葉是不是上市公司
借殼上市
是掛在醫葯公司名下,在香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