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會計學 本科 什麼論文題目好寫些
1
標題: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研究
目的:了解企業合並會計處理相關方法,結合我國國情,比較分析適應我國企業合並的相應方法。
內容:1、企業合並的涵義及不同合並形成;2、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方法及適應情況;3、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的國際比較;4、我國企業合並會計方法的選擇及理由。
參考資料:《財經研究》2001、1,「企業合並的基本會計方法及其比較分析」,鄧小平;《財會月刊》2000、12;「購買法與權益聯合法的比較分析」,寧宇新;《時代財會》2003、5;「對我國企業保並會計方法選擇的現實思考」,萬宇洵、李典和;《高級財務會計學》萬宇洵主編,西南財大出版,「第三章,企業合並會計」;《會計研究》合並會計報表問題研究課題組:「論控制與合並財務報告問題。
2
標題: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相關研究
目的:辨別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規定;2、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國際國比較;3、關聯方交易的定價政策;4、關聯方關系的披露分析;5、關聯主交易的規范措施;6、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則的進一步完善。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准則(制度)選解》萬宇洵編著,湖南大學出版社,2003、7;《會計准則講解與操作》閆德玉等,中國財經出版社,1997年;《財會月刊》2002、11「關聯方之間出售資產的合並會計報表編制」,孟宇;《財會月刊》2003、1,「尋探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價格的監管體系」,車嘉麗,《黑龍江財會》「加強關聯方交易披露和監管的對策」,雷鳴等;《國際會計准則第24號》「關於關聯方說明」等。
3
標題:或有事物的分析研究
目的:了解或有事項的意義和種類,掌握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
內容:1、或有事項的涵義與種類;2、或有事項的確認;3、或有事項的計量;4、或有事項的帳務處理及披露;5、或有事項准則的不足與建議。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1996、3,「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林斌;《會計研究》「關於我國或有事項准則的有關問題」,宣和;《企業會計准則》財政部,2003年版,經濟科學出版社;《企業會計准則(制度)選解》萬宇洵編著,2003年,湖南大學出版社;《特區會計》「正確認識和處理或有事項」張虹;《上海會計》「試談或有事項確認為負債時的會計核算」王錫嵐等。
4
標題:會計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原則及方法探究
目的:掌握已有的會計調整事項的處理原則和方法,熟練運用其要求處理實際問題。
內容:1、會計調整事項的涵義和內容;2、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3、會計政策變更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4、會計估計變更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5、會計差錯更正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6、對調整事項的處理原則和方法改進建議。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准則》財政部制定,相應學習輔導資料及繼續教育的教材,《企業會計准則(制度)選解》萬宇洵編著,湖南大學出版社;各種會計雜志上相關論文。
5
標題:實質量於形式原則的運用分析
目的:結合實際把握實質重於形式的精神,旨在會計實踐中靈活加以運用。
內容:1、實質重於形式為什麼是修正性原則(要義);2、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確認收入時的表現;3、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融資租賃業務中的表現;4、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確認資產時的表現;5、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其他方面的運用;6、對該原則在具體准則中進一步體現的建議。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制度》財政部制定,「實質重於形式探析」萬宇洵,《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4期;近幾年來有關財會雜志上相關文章。
6
標題:重要性原則在具體准則中的體現
目的:分析研究重要性原則的要義,融會貫通其在會計實踐中的運用。
內容:1、重要性原則的要義分析;2、重要性原則在干具體准則中的體現;3、具體准則中重要性原則表現的分析;4、進一步完善我國具體准則的建議。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准則》2002年版,經濟科學出版社;《企業會計准則(制度)選解》2003年,湖大出版社;近幾年來有關會計雜志的相關論文。
7 標題:試論人力資源會計計量的二重性
目的:介紹人力資源計量的兩種方法:成本法和價值法,探討建立人力資源會計成本計量與價值計量並存的二重模式。
內容:1、人力資源計量的成本法,其優點和缺點;2、人力資源計量的價值法,其優點和缺點;3、採用二重計量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採用二重計量模式的具體做法。
參考資料:《人力資源會計專題》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略論人力資源會計的幾個問題》,財會通訊,2002,6。
8
標題:會計職業道德問題研究
目的:探討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途徑
內容:1、會計職業道德概述;2、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成因;3、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具體措施。
參考資料:近三年的會計雜志、報紙,如《會計研究》《FIOI財務會計導刊》《財會通訊》《財會月刊》《上海會計》《四川會計》《財會月刊》等。
9 標題:商譽會計問題研究
目的:通過此論文的寫作,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強商譽領域的專業知識。
內容:1、商譽的基本概念;2、商譽的確認;3、商譽的計量;4、商譽的攤銷;5、商譽的誠值;6、商譽的披露。
參考資料:1、鄧小平《商譽會計論》,立信會計出版社;2、FASB、AcSB、ASB、LASB、AASB、等有關國際組織關於商譽的會計規范。
10
標題:知識經濟對會計的挑戰及其對策
目的:闡述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會計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面對。
內容:1、知識經濟的主要特徵;2、知識經濟時代所面臨的挑戰;3、面對知識經濟挑戰的對策。
參考資料:《管理會計學》(人民大學出版社)余緒纓主編;有關報刊雜志。
11
標題: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會計若干問題探討
目的:在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的地位相當重要,對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報告對確定企業價值有重大意義。
內容:1、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的地位;2無形資產的確認問題;3、無形資產的計量問題;4、無形資產的披露問題。
參考資料:《無形資產會計》(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9於長春);《知識經濟對無形資產計量的影響》(《會計研究》1999、2,唐學松);《無形資產的特徵與評價》(《會計研究》1999、2,崔也光。
12
標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思考
目的:理論聯系實際,探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意義與途徑
內容:1、簡述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現狀;2、剖析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因素;3、提高會計信息的措施和途徑。
參考資料:《會計信息失真的制度因素分析》《財會研究》2002、11,《淺談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對策》《事業財會》2002、5;《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源探討及其監管機制創新》《當代財會》,2002,5。
13
標題: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治理結構問題研究
目的:分析會計信息質量的企業制度因素;探尋提高信息質量的相關途徑;分析改善
公司治理結構的會計學途徑。
內容:1、會計信息質量的決定因素分析;2、公司治理結構的相關分析;3、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治理結構的相關關系分析;4、提高信息質量的治理結構措施;5、改善治理結構的會計途徑。
參考資料:《公司治理》、《企業管理與會計信息系統》,《會計研究》,2000、6;《公司治理中的會計確定》,《會計研究》,2002、4;《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行為》和《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內蒙古社會科學2003、1。
14
標題:論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
目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在較長時間內一直在困擾著各方面的信息使用者,其失真程度之深,范圍之廣、危害之大,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通過本文的論述,更進一步控制,克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內容: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論述:1、會計信息失真的種類及其主要表現;2、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3、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
參考資料:1、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大舉措——感悟《企業會計制度》會計研究,2001,2,黃世出劉維;2、《銀行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及對策》——《金融會計》2000年第7期;3、《財經理論與實踐》200人年第1期「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4、《財務與會計》——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1999年第5期等。
15
標題: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
目的:研究治理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措施。
內容:1、會計信息真實性概述(含義,重要性等);2、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特徵、危害;3、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4、治理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具體對策。
參考資料:近三年的會計雜志、報紙,如《會計研究》《FIOI財務會計導刊》《財會通訊》《財會月刊》《上海會計》《四川會計》《財會月刊》等。
16
標題:我國會計規范問題研究
目的:探尋我國會計規范的具體形式,會計規范體系的完善等。
內容:1、會計規范的意義;2、目前會計規范的現狀、體系、形式、有效性等;3、會計規范體系的完善;4、提高規范有效性的措施。
參考資料:王開田。會計規范理論結構;陳亞民,會計規范論;陳箭深,會計研究,2001、1;葛家澍,會計研究,2001,1。
17
標題:會計政策選擇問題研究
目的:分析影響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因,為規范會計政策選擇提供指南。
內容:1、會計政策選擇存在的原因;2、影響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因;3、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則等;4、規范會計政策選擇的必要性;5、規范選擇的原則、方法。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經濟分析》,《會計研究》2000,3;「試論會計政策的選擇原則」《會計研究》1999、2;《會計選擇論》。
18
標題: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相互協調的思考
目的:從降低遵循稅法的成本著想,探討有關經濟業務處理中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相互協調問題。
內容:分析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關系,探討如何盡量做到二者的協調,並以某類經濟業務的處理為例,說明如何協調。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制度》;有關稅法規定;2002-2003年有關報刊中的相關資料。
19
標題:資產減值會計問題研究目的:研究資產減值會計核算與監督的具體問題。
內容:1、資產減值准備概述(含義、意義、理論依據等);2、《企業會計制度》關於資產減值准備規定的若干突破;3、執行資產減值准備計提規定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成因);4、對於八項資產減值准備計提規定和操作的具體建議。
參考資料:近三年的會計雜志、報紙,如《會計研究》《FIOI財務會計導刊》《財會通訊》《財會月刊》《上海會計》《四川會計》《財會月刊》等。
20
標題:我國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其完善
目的:完善的資本市場需要完善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作為市場經濟初期階段的我國,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很多不足與缺陷,如何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是一個重要課題。
內容:1、探討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意義;2、分析我國目前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缺陷及原因;3、提出完善我辦會計信息披露的改進思想。(可參考西方發達國家關於會計信息披露治理經驗)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准——現金流量表》《企業會計准則——中期財務報告》,國際會計准則第14號——分部報告〉《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理論與證據》(吳聯生:2000,廈門大學博士後研究報告)、〈會計域秩序與會計信息規則性失真〉(吳聯生:2002,經濟研究)等。
21
標題:關於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理論探討
目的:從理論上分析我國會計國際化的必然性和措施,為會計國際化的實踐作指導。
內容:會計國際化的理論解析,影響會計國際化的因素,目前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現狀,加速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的對策和措施。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財會通訊〉〈財會月刊〉。
22
標題:淺議我國加入WTO與會計改革
目的:我國加入WTO後,會計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國現有的會計管理系統,面對新的環境應如何進行改革和調整,從而更好的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以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內容:文章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綜述:1、「入世」後對我國會計環境的影響;2、加入WTO後會計改革的目標與設想;3、適應國際環境,改革中國會計。
參考資料:1、〈向二十一世紀我國會計的改革與發展〉,上海會計2001,(1);2、〈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會計問題論文摘編〉上海會計,2001,(2);3、加入WTO會計怎麼辦〉會計之友,2002,(2);4、,〈加入WTO與中國會計改革〉時代財會2002;5、〈加入WTO與我國會計行業應作出哪些調整〉——當代財經2002。
23
標題:國有企業經理人期權激勵問題研究
目的:通過寫作本文,學生應熟悉經理人期權激勵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與操作方法,掌握我國國有企業經理人期權激勵中的特殊問題等。
內容:1、經理人期權激勵的涵義與功能;2、國有企經理人期權激勵的必要性與重要性;3、國有企經理人期權激勵的難點解決措施。
參考資料:1、謝德仁,劉文:,〈關於經理股票期權會計確認問題研究〉,〈會計研究〉,2002年第9期;2、魏剛:〈高級管理層激勵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經濟研究〉,2000(3)。
24
標題:論合夥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資格
目的:通過寫作本文,學生應掌握合夥事務所的特點及其對合夥人的要求,掌握我國合夥人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參考資料:1、王善平:〈合夥會計師事務所中的私人財產與創新能力〉,〈會計論壇〉2002年第2卷,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王善平:《獨立審計的誠信問題》,《會計研究》,2002年第7期。
25
標題:試論財務管理目
目的:明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內容:介紹國內外關於企業財務目標的幾種主要觀點;運用經濟學理論論述如何定位企業財務目標。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財務與會計導刊》。
26
標題:試論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
目的:理解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財務目標觀點,能比較各自的優劣,並結合當前我國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分析。
內容:1、簡述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財務目標觀點,並作比較。2、財務目標選擇的原則標准;3、我國選擇何種財務目標。
參考資料:《現代企業財務目標選擇》《湖南大學學報》1998年第4期;《有關財務目標理論的分岐綜述》《財會月刊》2002,2;《企業財務目標的比較與選擇》《交通財會》1999,3。
27
標題:非營利組織財務問題探討
目的:本題為在非營利組織上( 如學校、科研單位、非營利醫院等)工作或對非營利組織財務感興趣的同學准備。目的在於將所學的財務管理知識,與非營利組織的實際相結合,探討有關財務問題。
內容:就非營利組織的某個或某些財務問題(如收入、支出、籌資等),探討非營利組織財務與企業財務的異同以及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優化。只要求就某一個或幾個問題論述,不要求全面論述。
參考資料:1、何進日主編《財務管理》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2、王名編著〈非營利組織管理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3、張彪《非營利組織可持續發展的財務策略》,《財經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1期;4、張彪、張士建《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若干基本問題探討》《雲夢學刊》2003年第4期;5、2002—2004年有關報刊中的相關資料。
28
標題: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
目的:提示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
內容:1、資本經營在國有企業中的運用狀況;2、國有企業資本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3、國有企業資本經營主要問題產生的根源;4、解決國有企業資本經營中存在有主要問題的對策(或改進設想)。
參考資料:
1、范恆山,資本經營:走出誤區,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2、李麗偉,淺議資本經營,現代會計,2002年第4期;
3、余建春,建立和完善國資運營新機制,國有資產管理,2001,5;
4、 郭元唏,資本經營,西南財經大學出版,1997版;
5、陳光鴻,關於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的幾點思考,上海會計,1997,11;
6、韓曉亮,資本經營應注意的七天風險,財務與會計(財政部),2002,12;
29
標題:製造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的比較研究
目的:通過比較對作業成本計算進行系統的闡述。
內容:1、兩種成本計算的基本原理;2、作業成本法產生的背景;3、作業成本法的基本步驟;4、通過實例進行比較。
參考資料:《現代管理會計》湖北科技出版社,李宏健主編;《成本管理會計》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楊修發,朱啟明主編。
30
標題:內部控制理論與實務研究
目的:通過對內部控制理論發展過程的研究,結合我國西部控制理論研究和實施現狀,發現其中存在的差距和問題,探討內部控制的有效方法。
內容:1、闡述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及最新研究成果;2、我國內部控制理論研究現狀和實施現狀(實施現狀可結合河南鄭亞集團等典型案例分析);3、存在的問題與差距;4、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
參考資料:1、《內部控制的性質與現代特徵》《審計研究》2002年第2期;《中美內部控制評審准則比較》《審計研究》2002年第5期;《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實證研究》《審計研究》2003年第4期。
B. 企業採用合並數據是什麼意思
這個問題你說的不太清楚,你是指的財務數據裡面的數據合並,還是指的excel表格裡面的數據合並,還是資料庫裡面的數據合並?
一般來講,這個合並是指財務上的數據合並,主要分兩種情況:一是指集團公司等公司內部之間的賬目合並,另一種是並購企業時候採用的賬目合並方法。採用不同的合並方法把並購企業的賬目統一在一起,不同的合並方法有不同的效果,對相關各方有各種影響,影響公眾,企業主體,政府監管,稅收等方面,我把並購企業的賬目合並方法有關資料粘貼過來一部分你看一下就明白了:
祝你身體健康,天天快樂~~
資料:
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方法選擇
內容摘要: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為了防止企業通過合並對利潤進行操縱,只允許採用購買法一種合並會計處理方法。隨著1998年10月清華同方吸收合並山東魯穎電子首次採用權益結合法後,權益結合法在我國以其獨特的優勢受到關注,這使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方法選擇問題成為我國會計界討論的熱點。本文通過對我國企業應用合並會計方法現狀的分析和權益結合法在我國的適用性分析,提出了規范我國合並方法選擇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購買法 權益結合法 商譽 企業合並
在當今席捲全球的合並浪潮和中國入世的環境下,合並越來越成為企業迅速擴張、走多元化經營之路、提升企業價值的重要手段。企業合並會計方法的選擇是一個歷史性、世界性的難題,也是我國企業合並所面臨的問題。
目前處理企業並購的會計方法主要有購買法和權益結合法兩種。從全球范圍看,購買法是國際流行的會計慣例,目前美國FASB已提出廢除權益結合法,許多國家也隨之醞釀取消權益結合法。值得關注的是自1998年10月清華同方吸收合並山東魯穎電子首次採用權益結合法得到了中國證監會的默許以來,權益結合法的應用在我國方興未艾,但是購買法的使用也遇到許多難題,這使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方法選擇問題成為我國會計界討論的熱點。2006年2月新發布、2007年
1月實施的《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表明:中國應當選擇的是允許購買法和權益結合法並存並對權益結合法的適用范圍實施嚴格限制的二元格局,該准則的出台將為我國企業合並交易的健康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西方國家對購買法和權益結合法應用的歷史選擇
購買法與權益結合法在英國同為可接受的會計方法,權益結合法在英國的會計慣例中一向很不普遍,雖然允許企業合並時運用,但其固有缺陷受到普遍的批評,因而在實務中並不流行,大多數企業合並都採用購買法。
《國際會計准則第22號一企業合並》允許使用購買法與權益結合法,但同時對權益結合法的使用規定了嚴格的限制條件,這說明國際上對公司的會計處理都偏向於使用購買法,即絕大多數合並行為適用於購買法;而只有極少數情況才使用權益結合法。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2004年3月發布的《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第3號—企業合並》中已建議取消權益結合法。
關於權益結合法的使用與取消,美國經歷了一段很長的歷程。美國過去因未對權益結合法使用提供明確的限制條件,從而造成20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期間權益結合法使用的泛濫。1970年8月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APB發布第16號意見書「企業合並」對權益結合法的使用提出了12個條件的嚴格限制,權益結合法的濫用得到遏制。2001年7月,FASB發布了SFAS141「企業合並」取代了APB16「企業合並」以及SFAS38「對被購買企業購買前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SFAS141相對之前的APB16有兩點主要變化:取消權益結合法;並購商譽不攤銷,只做減值測試。
從西方國家對權益結合法應用的爭論與歷史選擇過程來看,可以看出國際趨同的一種「新」景象。由於在權益結合法下,公司管理層可隨意通過並購來操縱公司業績,因而西方各國對權益結合法應用的限制條件近乎苛刻,其基本思想就是嚴格限制權益結合法的應用,購買法成為國際流行的會計慣例。
我國企業合並會計方法選擇的現狀分析
(一)合並會計方法的選擇在會計規范和實務中存在沖突
當前我國企業的改組、兼並、收購活動方興未艾,而且方式上呈現多樣化趨勢。依據現行會計規范可以看出,我國目前規定只允許使用購買法。但從會計實務方面看,權益結合法得到了管理部門默認。據此,應看到我國在合並會計方法的選擇上反映出存在的問題:一是我國目前有關企業合並方法方面的會計規范還很不完善,給企業選擇會計處理方法留下了空間,企業在缺乏相關制度依據的情況下,只能按照自己的偏好或判斷選擇會計政策;二是換股合並的上市公司在會計實務中存在困惑,對權益結合法表現出一致的偏好。
(二)購買法在我國的局限性分析
被並企業的公允價值難以確定。一方面,非流動國有股的存在影響被並企業公允價值的確定。我國證券市場最大的特點是占絕對控股地位的非流動國有股的存在。一般認為,證券市場(特別是A股)股票價格是對流通股的定價。即只有流通股有市場價值,而非流通股沒有價格。因此在合並中,被並公司的非流通股難以計量,同樣,主並公司換出的非流通股也難以計價,而我國的上市公司的股票絕大部分是占絕對控股地位的非流動國有股,因此,被並企業的公允價值難以確定。另一方面,資產評估業的不完善影響被並企業公允價值的確定。我國的資產評估業只經歷了十年的發展,注冊資產評估師業務素質較差,資產評估機構管理不完善,因而資產評估的公允性難以保證。且我國的資產評估業務目前只限於評估單項資產,而對公司整體價值的評估,由於具有高難度,在我國尚屬陌生領域,因而現有情況下,我國上市公司的換股合並中被並企業的公允價值難以通過評估獲得。所以,購買法在實際操作中我國尚不具備完善的環境。
商譽的確定和攤銷難題。在我國的換股合並中採用購買法最難解決的就是合並商譽的問題。購買法是把主並企業收購價格與被並企業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的差額作為合並商譽。但是換股合並下由於並購企業的購買價格和被並企業凈資產的公允價值都難以確定,從而使合並商譽的價值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即使合並商譽可以確定,但商譽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資產,它的價值及使用時間都是難以准確確定的。在對商譽攤銷的時間選擇上只能通過人為的判斷,這可能會造成合並後企業資產和利潤在報表中的反映與實際不符,導致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
(三) 權益結合法在我國的適用性分析
筆者認為不能將國際趨同化作為權益結合法存廢的唯一考慮因素,更重要的在於對我國現實環境的考察。我國新准則的發布既是與國際會計准則接軌的表現,又是體現中國特色的產物,規范了企業合並會計處理的基本原則:對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原則上應按權益結合法進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原則上應按購買法進行。
1.權益結合法在我國有理論基礎。美國證券市場極為分散的股權結構造就了美國公司「強管理者,弱所有者」的現象。與美國不同,我國證券市場上則是國有股、法人股一股獨大,因此,權益結合法暗含的理論前提即所運用的企業合並是作為不同公司所有者的股東之間進行的交易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的。
2.權益結合法適應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環境。取消權益結合法,採用單一的購買法,確實能夠減少企業利用兩種方法的選擇而人為操報表的現象,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但是,購買法涉及到資產和負債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問題。美國FASB採用單一的購買法,堅定不移推行公允價值計量的原因除了理論上的優越性以外,其發達的市場環境提供了現實可能性。反觀我國的現實環境,由於證券市場流通股與非流通股並存的特殊股本結構,居高不下的市盈率和尚不成熟公司價值評估市場,股票價格與每股凈資產的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相差數倍甚至數十倍,換股合並中被並公司的公允價值,主並公司購買成本的確定及分攤都會產生很大問題。在此情況下,採用單一的購買法就嚴重偏離了經濟事實,極大損害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通過以上分析,本文得出的結論是,在股本結構特殊、證券市場尚不成熟的現行環境下,權益結合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規范我國企業合並會計方法選擇的相關建議
(一)加強和改進購買法
1.盡快完善公允價值形成機制,使公允價值能有效確定。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是國際上最主要的計量屬性之一。我國在近些年制定的許多會計准則中也普遍使用了這一計量屬性。但由於我國公允價值形成機制的不完善,使得這一計量屬性在實際運用中遇到許多問題,以至於財政部會計司後來又對使用公允價值進行了調整,以限制公允價值的使用。在購買法的使用中也需要使用公允價值,因此也會遇到上述同樣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一難題是當今會計理論界與實務界都在思索的問題。
但不管我國的國情如何,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公允價值和購買法是發展的大趨勢,不能因為在我國現階段實際運用中出現的不規范行為而否認它們在理論上的合理性以及在實踐中的積極採用。因此,盡快完善我國公允價值形成機制,使公允價值能有效確定,並被社會認可是會計界的責任。
2.完善商譽的並購處理。按FASB新頒布的第142號准則《商譽和無形資產》中規定,對商譽不再進行攤銷,而是每年進行減值測試,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也將商譽的攤銷期由5年改為不設上限。這固然符合對商譽性質的重新認識以及用資產負債觀取代配比觀的趨勢,同時也減少了商譽攤銷問題對合並企業凈利潤的影響,提高公眾對購買法的接受程度。
但是我國在選擇處理方法時,應考慮我國特殊的經濟環境。首先,從目前來看,要准確獲得商譽的公允價值難度很大,而如果不具備可靠地確認公允價值的條件,則減值處理方法就有失偏頗;其次,會計造假現象嚴重,不做假賬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如果選擇依賴主觀性較強的減值准備法,其提供的會計信息可靠性會受到質疑,如果勉強為之,可能會出現諸多問題,如企業可以利用評估計提的准備作為利潤的調節器,導致更加嚴重的信息失真。
因此筆者認為現階段可沿用現行的攤銷處理方法以及報表披露購買商譽公允價值的方式作為權宜之計。具體操作如下:合並商譽應予確認並逐期攤銷。至於攤銷期限,可參照國際會計准則規定的方法一般假定為不超過20年。如果商譽的使用年限超過了20年,則企業應對超過20年期間攤銷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同時披露超限的理由。攤銷期限和攤銷方法至少應在每年末進行一次檢查,如果商譽的預期使用年限和以前的估計有重大不同,或商譽產生經濟利益的預期方式有重大變化,則攤銷期限、攤銷方法應予以改變。待我國市場經濟逐漸完善以後,再使用減值准備法。這樣處理不僅符合我國目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素質及利用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樣處理符合合並商譽會計處理的國際發展趨勢,也符合會計穩健性原則的傳統慣例。
(二)正確合理地運用權益結合法
盡管目前權益結合法的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對權益結合法的應用予以限制,不能使合並會計方法的選擇出現無序局面。作者認為:
對購買法和權益結合法的適用條件進行嚴格的規定,保持它們之間的互斥關系。即一旦企業符合權益結合法的規定條件,就只能用權益結合法,不能用購買法;反之,就只能用購買法。IAS22和APB16都規定這種方法要保持互斥關系。這樣可以避免產生類似「格雷姆法則」、「劣幣驅逐良幣」經濟後果,或使較不適合的會計方法驅逐較適合的會計方法。
要使應用條件具有可操作性。我國在制訂企業合並准則時,可以更多地參照APB16的有關規定,確定一些具體的數量標准限制條件,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主觀判斷,以提高可操作性。使用權益結合法必須要得到監管部門的批准,避免人為操縱利潤,擾亂資本市場。
參考文獻:
1.寧宇新.購買法與權益結合法的比較分析.財會月刊,2002.12
2.曾招龍.購買法與權益結合法的經濟影響和應用選擇.四川會計,2002.4
C. 會計問題
1
標題: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研究目的:了解企業合並會計處理相關方法,結合我國國情,比較分析適應我國企業合並的相應方法。
內容:1、企業合並的涵義及不同合並形成;2、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方法及適應情況;3、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的國際比較;4、我國企業合並會計方法的選擇及理由。
參考資料:《財經研究》2001、1,「企業合並的基本會計方法及其比較分析」,鄧小平;《財會月刊》2000、12:「購買法與權益聯合法的比較分析」,寧宇新;《時代財會》2003、5:「對我國企業保並會計方法選擇的現實思考」,萬宇洵、李典和;《高級財務會計學》萬宇洵主編,西南財大出版,「第三章,企業合並會計」;《會計研究》合並會計報表問題研究課題組:「論控制與合並財務報告問題。
2
標題: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相關研究目的:辨別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規定;2、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國際國比較;3、關聯方交易的定價政策;4、關聯方關系的披露分析;5、關聯主交易的規范措施;6、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則的進一步完善。
參考資料:《會計准則講解與操作》閆德玉等,中國財經出版社,1997年;《財會月刊》2002、11「關聯方之間出售資產的合並會計報表編制」,孟宇;《財會月刊》2003、1,「尋探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價格的監管體系」,車嘉麗,《黑龍江財會》「加強關聯方交易披露和監管的對策」,雷鳴等;《國際會計准則第24號》「關於關聯方說明」等。
3 標題:或有事項的分析研究目的:了解或有事項的意義和種類,掌握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
內容:1、或有事項的涵義與種類;2、或有事項的確認;3、或有事項的計量;4、或有事項的帳務處理及披露;5、或有事項准則的不足與建議。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1996、3,「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林斌;《會計研究》」關於我國或有事項准則的有關問題「,宣和;《企業會計准則》財政部,2003年版,經濟科學出版社;《企業會計准則(制度)選解》萬宇洵編著,2003年,湖南大學出版社;《上海會計》」試談或有事項確認為負債時的會計核算「王錫嵐等。
4
標題:會計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原則及方法探究目的:掌握已有的會計調整事項的處理原則和方法,熟練運用其要求處理實際問題。
內容:1、會計調整事項的涵義和內容;2、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3、會計政策變更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4、會計估計變更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5、會計差錯更正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6、對調整事項的處理原則和方法改進建議。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准則》財政部制定,相應學習輔導資料及繼續教育的教材,《企業會計准則(制度)選解》萬宇洵編著,湖南大學出版社;各種會計雜志上相關論文。
5 標題:實質量於形式原則的運用分析目的:結合實際把握實質重於形式的精神,旨在會計實踐中靈活加以運用。
內容:1、實質重於形式為什麼是修正性原則(要義);2、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確認收入時的表現;3、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融資租賃業務中的表現;4、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確認資產時的表現;5、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其他方面的運用;6、對該原則在具體准則中進一步體現的建議。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制度》財政部制定,「實質重於形式探析」萬宇洵,《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4期;近幾年來有關財會雜志上相關文章。
6
標題:重要性原則在具體准則中的體現目的:分析研究重要性原則的要義,融會貫通其在會計實踐中的運用。內容:1、重要性原則的要義分析;2、重要性原則在干具體准則中的體現;3、具體准則中重要性原則表現的分析;4、進一步完善我國具體准則的建議。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准則》2002年版,經濟科學出版社;《企業會計准則(制度)選解》2003年,湖大出版社;近幾年來有關會計雜志的相關論文。
7
標題:試論人力資源會計計量的二重性目的:介紹人力資源計量的兩種方法:成本法和價值法,探討建立人力資源會計成本計量與價值計量並存的二重模式。
內容:1、人力資源計量的成本法,其優點和缺點;2、人力資源計量的價值法,其優點和缺點;3、採用二重計量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採用二重計量模式的具體做法。
參考資料:《人力資源會計專題》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略論人力資源會計的幾個問題》,財會通訊,2002,6。
8
標題:會計職業道德問題研究目的:探討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途徑內容:1、會計職業道德概述;2、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成因;3、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具體措施。參考資料:近三年的會計雜志、報紙,如《會計研究》《FIOI財務會計導刊》《財會通訊》《財會月刊》等。
9 標題:商譽會計問題研究目的:通過此論文的寫作,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強商譽領域的專業知識。
內容:1、商譽的基本概念;2、商譽的確認;3、商譽的計量;4、商譽的攤銷;5、商譽的誠值;6、商譽的披露。
參考資料:1、鄧小平《商譽會計論》,立信會計出版社;2、FASB、AcSB、ASB、LASB、AASB、等有關國際組織關於商譽的會計規范。
10 標題:知識經濟對會計的挑戰及其對策目的:闡述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會計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面對。
內容:1、知識經濟的主要特徵;2、知識經濟時代所面臨的挑戰;3、面對知識經濟挑戰的對策。
參考資料:《管理會計學》(人民大學出版社)余緒纓主編;有關報刊雜志。
11
標題: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會計若干問題探討目的:在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的地位相當重要,對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報告對確定企業價值有重大意義。
內容:1、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的地位;2無形資產的確認問題;3、無形資產的計量問題;4、無形資產的披露問題。
參考資料:《無形資產會計》(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9於長春);《知識經濟對無形資產計量的影響》(《會計研究》1999、2,唐學松);《無形資產的特徵與評價》(《會計研究》1999、2,崔也光。
12 標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思考目的:理論聯系實際,探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意義與途徑
內容:1、簡述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現狀;2、剖析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因素;3、提高會計信息的措施和途徑。
參考資料:《會計信息失真的制度因素分析》《財會研究》2002、11,《淺談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對策》《事業財會》2002、5;《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源探討及其監管機制創新》《當代財會》,2002,5.
13
標題: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治理結構問題研究目的:分析會計信息質量的企業制度因素;探尋提高信息質量的相關途徑;分析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的會計學途徑。
內容:1、會計信息質量的決定因素分析;2、公司治理結構的相關分析;3、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治理結構的相關關系分析;4、提高信息質量的治理結構措施;5、改善治理結構的會計途徑。
參考資料:《公司治理》、《企業管理與會計信息系統》,《會計研究》,2000、6;《公司治理中的會計確定》,《會計研究》,2002、4;《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行為》和《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內蒙古社會科學2003、1。
14
標題:論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目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在較長時間內一直在困擾著各方面的信息使用者,其失真程度之深,范圍之廣、危害之大,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通過本文的論述,更進一步控制,克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內容: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論述:1、會計信息失真的種類及其主要表現;2、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3、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
參考資料:1、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大舉措——感悟《企業會計制度》會計研究,2001,2,黃世出劉維;2、《銀行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及對策》——《金融會計》2000年第7期;3、《財經理論與實踐》200人年第1期「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5 標題: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目的:研究治理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措施。
內容:1、會計信息真實性概述(含義,重要性等);2、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特徵、危害;3、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4、治理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具體對策。
參考資料:近三年的會計雜志、報紙,如《會計研究》《FIOI財務會計導刊》等。
16 標題:我國會計規范問題研究目的:探尋我國會計規范的具體形式,會計規范體系的完善等。
內容:1、會計規范的意義;2、目前會計規范的現狀、體系、形式、有效性等;3、會計規范體系的完善;4、提高規范有效性的措施。
參考資料:王開田。會計規范理論結構;陳亞民,會計規范論;陳箭深,會計研究,2001、1;葛家澍,會計研究,2001,1。
17 標題:會計政策選擇問題研究目的:分析影響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因,為規范會計政策選擇提供指南。
內容:1、會計政策選擇存在的原因;2、影響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因;3、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則等;4、規范會計政策選擇的必要性;5、規范選擇的原則、方法。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經濟分析》,《會計研究》2000,3:「試論會計政策的選擇原則」《會計研究》1999、2;《會計選擇論》。
18 標題: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相互協調的思考目的:從降低遵循稅法的成本著想,探討有關經濟業務處理中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相互協調問題。
內容:分析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關系,探討如何盡量做到二者的協調,並以某類經濟業務的處理為例,說明如何協調。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制度》;有關稅法規定;2002-2003年有關報刊中的相關資料。
19 標題:資產減值會計問題研究目的:研究資產減值會計核算與監督的具體問題。
內容:1、資產減值准備概述(含義、意義、理論依據等);2、《企業會計制度》關於資產減值准備規定的若干突破;3、執行資產減值准備計提規定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成因);4、對於八項資產減值准備計提規定和操作的具體建議。
參考資料:近三年的會計雜志、報紙,如《會計研究》《FIOI財務會計導刊》《財會通訊》《財會月刊》《上海會計》《四川會計》《財會月刊》等。
20
標題:我國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其完善目的:完善的資本市場需要完善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作為市場經濟初期階段的我國,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很多不足與缺陷,如何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是一個重要課題。
內容:1、探討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意義;2、分析我國目前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缺陷及原因;3、提出完善我辦會計信息披露的改進思想。(可參考西方發達國家關於會計信息披露治理經驗)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准——現金流量表》《企業會計准則——中期財務報告》,國際會計准則第14號——分部報告〉《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理論與證據》(吳聯生:2000,廈門大學博士後研究報告)、〈會計域秩序與會計信息規則性失真〉(吳聯生:2002,經濟研究)等。
21 標題:關於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理論探討目的:從理論上分析我國會計國際化的必然性和措施,為會計國際化的實踐作指導。
內容:會計國際化的理論解析,影響會計國際化的因素,目前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現狀,加速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的對策和措施。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財會通訊〉〈財會月刊〉。
22
標題:淺議我國加入WTO與會計改革目的:我國加入WTO後,會計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國現有的會計管理系統,面對新的環境應如何進行改革和調整,從而更好的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以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內容:文章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綜述:1、「入世」後對我國會計環境的影響;2、加入WTO後會計改革的目標與設想;3、適應國際環境,改革中國會計。
參考資料:1、〈向二十一世紀我國會計的改革與發展〉,上海會計2001,(1);2、〈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會計問題論文摘編〉上海會計,2001,(2);3、加入WTO會計怎麼辦〉會計之友,2002,(2);4、〈加入WTO與中國會計改革〉時代財會2002;5、〈加入WTO與我國會計行業應作出哪些調整〉——當代財經2002.
23
標題:國有企業經理人期權激勵問題研究目的:通過寫作本文,學生應熟悉經理人期權激勵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與操作方法,掌握我國國有企業經理人期權激勵中的特殊問題等。
內容:1、經理人期權激勵的涵義與功能;2、國有企經理人期權激勵的必要性與重要性;3、國有企經理人期權激勵的難點解決措施。
參考資料:1、謝德仁,劉文:〈關於經理股票期權會計確認問題研究〉,〈會計研究〉,2002年第9期;2、魏剛:〈高級管理層激勵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經濟研究〉,2000(3)。
24
標題:論合夥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資格目的:通過寫作本文,學生應掌握合夥事務所的特點及其對合夥人的要求,掌握我國合夥人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參考資料:1、王善平:〈合夥會計師事務所中的私人財產與創新能力〉,〈會計論壇〉2002年第2卷,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王善平:《獨立審計的誠信問題》,《會計研究》,2002年第7期。
25
標題:試論財務管理目目的:明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內容:介紹國內外關於企業財務目標的幾種主要觀點;運用經濟學理論論述如何定位企業財務目標。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財務與會計導刊》。
26
標題:試論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目的:理解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財務目標觀點,能比較各自的優劣,並結合當前我國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分析。
內容:1、簡述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財務目標觀點,並作比較。2、財務目標選擇的原則標准;3、我國選擇何種財務目標。
參考資料:《現代企業財務目標選擇》《湖南大學學報》1998年第4期;《有關財務目標理論的分岐綜述》《財會月刊》2002,2;《企業財務目標的比較與選擇》《交通財會》1999,3。
27 標題:非營利組織財務問題探討
目的:本題為在非營利組織上(如學校、科研單位、非營利醫院等)工作或對非營利組織財務感興趣的同學准備。目的在於將所學的財務管理知識,與非營利組織的實際相結合,探討有關財務問題。
內容:就非營利組織的某個或某些財務問題(如收入、支出、籌資等),探討非營利組織財務與企業財務的異同以及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優化。只要求就某一個或幾個問題論述,不要求全面論述。
參考資料:1、何進日主編《財務管理》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2、王名編著〈非營利組織管理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3、張彪《非營利組織可持續發展的財務策略》,《財經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1期;4、張彪、張士建《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若干基本問題探討》《雲夢學刊》2003年第4期;5、2002—2004年有關報刊中的相關資料。
28 標題: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
目的:提示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
內容:1、資本經營在國有企業中的運用狀況;2、國有企業資本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3、國有企業資本經營主要問題產生的根源;4、解決國有企業資本經營中存在有主要問題的對策(或改進設想)。
參考資料: 1、范恆山,資本經營:走出誤區,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2、李麗偉,淺議資本經營,現代會計,2002年第4期;3、余建春,建立和完善國資運營新機制,國有資產管理,2001,5;
4、郭元唏,資本經營,西南財經大學出版,1997版;5、陳光鴻,關於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的幾點思考,上海會計,1997,11;6、韓曉亮,資本經營應注意的七天風險,財務與會計(財政部),2002,12。
29 標題:改進企業財務報告問題研究目的:探尋改進、完善企業財務報告的辦法、措施。
內容:1、改善企業財務報告的必要性,現行企業報告的不足,環境的需要;2、改善企業財務報告應遵循的原則;3、改善企業財務報告的措施、辦法。
參考資料:1、葛家樹《改進企業財務報告問題研究》;2、王相年,《論財務報告忍氣吞聲改進》《會計研究》1999年、7;3、朱元年論文,《會計研究》99、7;4、張延成論文,《會計研究》98、3。
30 標題:企業業績評價問題研究目的:探尋評價企業業績的指標體系、方式方法。
內容:1、企業業績評價的意義、目標;2、業績評價的指標體系設計;3、業績評價的方式方法。
參考資料:1、張蕊論文,《會計研究》2001、12;2、李曉強論文,《會計研究》2000、11;3、池國華論文,《會計研究》2003、8。
31
標題:淺議私營企業期間費用的控制目的: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私營企業象雨後春筍發展很快,現已成為推動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重要力量。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何去研究,解決這些問題,便是本文所旨。
內容: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論述:1、私營企業期間費用控制的內容;2、當前私營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3、私營企業期間費用控制的對策。最後對私營企業發展前景展望。
參考資料:1、《試論期間成本》——會計研究,1999年11月,於勝道等;2、《論現代企業成本的戰略管理》——會計研究;1995年7月,陸距;3、《現代市場經濟成本控制新觀念》——財會月刊,2002、6;頡茂華;4、《企業管理概念》——教材。
32
標題:企業融資結構的比較分析參考文獻:會計研究,2004,7;楊興王,鄭軍,基於代理成本的企業績務融資契的安排研究;鄭榮鳴,中外企業融資結構的比較分析;①
楊之帆,企業資本結構與融資方式偏好,財經科學,2001,4;周忠患等,財務管理,上海三聯書店,1993。
33
標題:關於增值稅若干問題的探討目的: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以及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與完善,這就必然要求現行增值稅制也應當逐步適時的完善,這樣才能推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向更深層次發展。
內容: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論述:1、增值稅稅負的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2、推行增值稅轉型的高風險及其對策;3、世界稅制改革的動向與趨勢。
參考資料:1、《世界稅制改革的動向與聲勢》——「稅務研究」鄧子基2001、5;2、《增值稅的宏觀稅負與微觀稅負》。——「稅務研究」蘇筱華2001、5;3、《對增值稅轉型的幾點逆向思考》——「稅務研究」陳曉等2001、5;4、《增值稅分析控製法的大批量及稽查應用》「稅務研究」李慶章2001、7。
34
標題:債轉股對企業治理結構的效應分析目的:債轉股成功的關鍵在於轉股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改善與完善。通過深入分析債轉股對企業治理結構帶來的正、負面效應,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內容:1、我國企業債轉股的由來;2、債轉股性質定位;3、債轉股對企業治理結構的效應分析;4、完善債轉股的相關政策建議。
參考資料: 2、課題組:債轉股對企業治理結構的影響及其前景分析[J],管理世界,2001(5);1、
吳有昌,趙曉、債轉股:基於企業治理結構的理論與政策分析[J],經濟2、 2000(2);
2、延華、彭繼廠、重建債轉股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的困難與對策[J],經濟體制改革2001(6);3、
玉,關於債轉股問題的思考[J],經濟體制改革,2002(2);4、 庄乾志,債轉股:功能缺陷七制度依賴,財經問題研究;2000(1);5、
周小川,關於債轉股的幾個問題研究[J],投資研究,1999(12)。
35 標題:淺析國有企業債務重組問題目的:分析國有企業債務問題形成的原因,為解決國有企業債務問題尋找出路。
內容:1、國有企業債務問題的現狀;2、債務問題形成原因及分析;3、債務問題的解決(不同角度進行探討)。
參考資料:《財務月刊》《遼寧經濟》《現代會計》等。
36
標題: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效能狀況研究目的:分析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的構成,履職現狀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效能,找出其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設想,以便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效能的發揮。
內容:1、研究背景;2、上市公司監事會的構成現狀分析(抽樣調查);3、市公司履職現狀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效能分析;4、上市公司監事會改進設想(結論)。
參考資料:1、網上查詢有關上市公司監事會設置、工作效能、履職現狀等有關資料;2、陳湘水,公司治理結構模式,資本市場,2001年第11期,63-67;3、監事會運行機制研究課題組,強化監事會職能,上海證券報,2001、12、19;4、李維安,張亞雙、如何構造適合國情的公司治理監機制,財經科學,2002年第2期,63-665、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原則研究課題組,中國公司治理原則草案及其解說,南開管理評論,2001年第1期,9-24;6、上海證券交易研究發展中心,當前我四市公司治理存在三大突出問題,中國證券報網路版,2001、11、12;7、夏冬林,我國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功能分析,會計研究,2000年第3期,12-17;
8、夏冬林,我國上市公司董事會交通狀況研究,當代財經,2001年第7期,34-39。
37
標題:企業利潤操縱方法的會計分析參考文獻:[1l黎仁華。談談會計報表粉飾的審計策略[J]。財會月刊,2002,(2)。[2]閻務達等。上市公司利潤操縱行為的財務指標特徵研究[J.]財務與會計,2001,(10)。[3]肖時慶。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粉飾防範體系研究[J]。會計研究,2000,(5)。[4]馬永義。對遏制利潤操縱行為的一些思考[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1(5)。
38 標題:企業的財務管理的模式研究參考文獻:② 王斌,企業的財務管理及其模式會計研究,1999,11③
董偉,張朝,集團型的財務管理的模式,財務與會計,2001,10④ 於比彪等,財務管理與績效考核集成,系統議計,財務與會計,2004,2、3⑤
錢德勤,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財務管理革命,商務印書館,1987;於比彪等,關於集團公司的財務管理系統的框架研究,會計研究。2004,8。
39
標題: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研究目的:通過對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結合國內外近幾年來發生的一系列審計失敗案例,分析CPA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因,探討目前CPA法律責任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CPA民事賠償制度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內容:1、CPA法律責任基本問題(主體、客體、歸類原則、構成要件等);2、CPA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因分析(主、客觀原因);3、CPA承擔法律責任的現存問題分析;4、對策和建議。
參考資料:謝榮,1994《市場經濟中的民間審計責任》,上海社科院出版;《蒙氏審計學》第10版;江平《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論CPA民事責任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審計研究》2002年第4期;《CPA民事責任的幾個基本問題》《審計研究》2002年第4期。
40
標題:審計失敗的成因及規避目的:通過近幾年國內外發生的一系列審計失敗案例的分析,尋求其審計失敗的原因,探討規避審計失敗的措施。
內容:1、審計失敗案例分析(典型審計失敗案例分析或綜合分析);2、原因分析;3、規避審計失敗的措施。
參考資料:網上查詢典型審計失敗案例;CPA考試指定教材《審計學》;《會計研究》、《審計研究》2001、2002、2003年相關文章。
41 標題:試論界定審計責任的理性原則目的:研究和探討審計人員審計責任的界定原則和思路。
內容:1、審計責任的概念界定;2、界定審計責任的理性原則,即程序理性原則或結果理性原則,或其他原則;3、實證問題研究。
參考資料:1、謝斐信「淺論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審計與經濟研究》1998,5;2、申香華「論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的界定」《經濟經緯》,1999,2;3、賀花「國外有關注冊會計師民事法律責任研究述要」《中國注冊會計師》,2003,8。
D. 顧乃康的人物作品
(從2006年始)
2010
[1] 顧乃康,陳輝,股票流動性、股價信息含量與企業投資決策,管理科學,2010
[2] 顧乃康,陳輝,股票流動性與增發配股費用――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當代財經,2010
[3] 孫進軍,顧乃康,財務特徵、股權結構與現金持有量,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10
[4] 顧乃康,陳輝,股票流動性、公司治理與企業經營績效――基於退出威脅與鎖定效應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商業經濟與管理,2010
[5] 陳輝,顧乃康,萬小勇,股票流動性與資本結構動態調整――基於時變的股票市場摩擦的視角,金融評論,2010
2009
[6] 顧乃康,孫進軍,區域市場化進程的差異對我國上市公司現金持有量的影響研究,管理評論,2009
[7] 顧乃康,陳輝,股票流動性與企業資本結構的決定――基於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財經研究,2009
[8] 顧乃康,孫進軍,融資約束、現金流風險與現金持有的預防性動機,商業經濟與管理,2009
[9] 顧乃康,李曉晶,陳輝,杠桿演進以及初始杠桿對資本結構決定的影響,財會通訊,2009
2008
[10] 顧乃康,張超,寧宇,國外資本結構動態性研究前沿探析,外國經濟與管理,2008
[11] 顧乃康,孫進軍,現金的市場價值――基於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管理科學,2008
[12] 孫進軍,顧乃康,管理者報酬與企業投資的實證研究,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
[13] 陳輝,顧乃康,投資-杠桿的敏感性――基於債務的治理與制約效應的研究,現代管理科學,2008
[14] 顧乃康,孫進軍,張超,現金持有量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綜述,現代管理科學,2008
2007
[15] 顧乃康,孫進軍,管理者報酬與公司多元化的實證研究,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
[16] 顧乃康,張超,孫進軍,影響資本結構決定的核心變數識別研究,當代財經,2007;企業管理研究,2008
E. 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及對策大綱和畢業論文怎麼寫
<a href=http://www.pass-e.com>真題網提供</a><br>
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參考
1 標題: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研究目的:了解企業合並會計處理相關方法,結合我國國情,比較分析適應我國企業合並的相應方法。
內容:1、企業合並的涵義及不同合並形成;2、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方法及適應情況;3、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的國際比較;4、我國企業合並會計方法的選擇及理由。
參考資料:《財經研究》2001、1,「企業合並的基本會計方法及其比較分析」,鄧小平;《財會月刊》2000、12:「購買法與權益聯合法的比較分析」,寧宇新;《時代財會》2003、5:「對我國企業保並會計方法選擇的現實思考」,萬宇洵、李典和;《高級財務會計學》萬宇洵主編,西南財大出版,「第三章,企業合並會計」;《會計研究》合並會計報表問題研究課題組:「論控制與合並財務報告問題。
2 標題: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相關研究目的:辨別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規定;2、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國際國比較;3、關聯方交易的定價政策;4、關聯方關系的披露分析;5、關聯主交易的規范措施;6、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則的進一步完善。
參考資料:《會計准則講解與操作》閆德玉等,中國財經出版社,1997年;《財會月刊》2002、11「關聯方之間出售資產的合並會計報表編制」,孟宇;《財會月刊》2003、1,「尋探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價格的監管體系」,車嘉麗,《黑龍江財會》「加強關聯方交易披露和監管的對策」,雷鳴等;《國際會計准則第24號》「關於關聯方說明」等。
3 標題:或有事項的分析研究目的:了解或有事項的意義和種類,掌握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
內容:1、或有事項的涵義與種類;2、或有事項的確認;3、或有事項的計量;4、或有事項的帳務處理及披露;5、或有事項准則的不足與建議。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1996、3,「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林斌;《會計研究》」關於我國或有事項准則的有關問題「,宣和;《企業會計准則》財政部,2003年版,經濟科學出版社;《企業會計准則(制度)選解》萬宇洵編著,2003年,湖南大學出版社;《上海會計》」試談或有事項確認為負債時的會計核算「王錫嵐等。
4 標題:會計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原則及方法探究目的:掌握已有的會計調整事項的處理原則和方法,熟練運用其要求處理實際問題。
內容:1、會計調整事項的涵義和內容;2、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3、會計政策變更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4、會計估計變更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5、會計差錯更正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6、對調整事項的處理原則和方法改進建議。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准則》財政部制定,相應學習輔導資料及繼續教育的教材,《企業會計准則(制度)選解》萬宇洵編著,湖南大學出版社;各種會計雜志上相關論文。
5 標題:實質量於形式原則的運用分析目的:結合實際把握實質重於形式的精神,旨在會計實踐中靈活加以運用。
內容:1、實質重於形式為什麼是修正性原則(要義);2、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確認收入時的表現;3、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融資租賃業務中的表現;4、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確認資產時的表現;5、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其他方面的運用;6、對該原則在具體准則中進一步體現的建議。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制度》財政部制定,「實質重於形式探析」萬宇洵,《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4期;近幾年來有關財會雜志上相關文章。
6 標題:重要性原則在具體准則中的體現目的:分析研究重要性原則的要義,融會貫通其在會計實踐中的運用。內容:1、重要性原則的要義分析;2、重要性原則在干具體准則中的體現;3、具體准則中重要性原則表現的分析;4、進一步完善我國具體准則的建議。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准則》2002年版,經濟科學出版社;《企業會計准則(制度)選解》2003年,湖大出版社;近幾年來有關會計雜志的相關論文。
7 標題:試論人力資源會計計量的二重性目的:介紹人力資源計量的兩種方法:成本法和價值法,探討建立人力資源會計成本計量與價值計量並存的二重模式。
內容:1、人力資源計量的成本法,其優點和缺點;2、人力資源計量的價值法,其優點和缺點;3、採用二重計量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採用二重計量模式的具體做法。
參考資料:《人力資源會計專題》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略論人力資源會計的幾個問題》,財會通訊,2002,6。
8 標題:會計職業道德問題研究目的:探討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途徑內容:1、會計職業道德概述;2、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成因;3、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具體措施。參考資料:近三年的會計雜志、報紙,如《會計研究》《FIOI財務會計導刊》《財會通訊》《財會月刊》等。
9 標題:商譽會計問題研究目的:通過此論文的寫作,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強商譽領域的專業知識。
內容:1、商譽的基本概念;2、商譽的確認;3、商譽的計量;4、商譽的攤銷;5、商譽的誠值;6、商譽的披露。
參考資料:1、鄧小平《商譽會計論》,立信會計出版社;2、FASB、AcSB、ASB、LASB、AASB、等有關國際組織關於商譽的會計規范。
10 標題:知識經濟對會計的挑戰及其對策目的:闡述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會計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面對。
內容:1、知識經濟的主要特徵;2、知識經濟時代所面臨的挑戰;3、面對知識經濟挑戰的對策。
參考資料:《管理會計學》(人民大學出版社)余緒纓主編;有關報刊雜志。
11 標題: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會計若干問題探討目的:在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的地位相當重要,對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報告對確定企業價值有重大意義。
內容:1、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的地位;2無形資產的確認問題;3、無形資產的計量問題;4、無形資產的披露問題。
參考資料:《無形資產會計》(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9於長春);《知識經濟對無形資產計量的影響》(《會計研究》1999、2,唐學松);《無形資產的特徵與評價》(《會計研究》1999、2,崔也光。
12 標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思考目的:理論聯系實際,探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意義與途徑
內容:1、簡述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現狀;2、剖析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因素;3、提高會計信息的措施和途徑。
參考資料:《會計信息失真的制度因素分析》《財會研究》2002、11,《淺談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對策》《事業財會》2002、5;《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源探討及其監管機制創新》《當代財會》,2002,5.
13 標題: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治理結構問題研究目的:分析會計信息質量的企業制度因素;探尋提高信息質量的相關途徑;分析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的會計學途徑。
內容:1、會計信息質量的決定因素分析;2、公司治理結構的相關分析;3、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治理結構的相關關系分析;4、提高信息質量的治理結構措施;5、改善治理結構的會計途徑。
參考資料:《公司治理》、《企業管理與會計信息系統》,《會計研究》,2000、6;《公司治理中的會計確定》,《會計研究》,2002、4;《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行為》和《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內蒙古社會科學2003、1。
14 標題:論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目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在較長時間內一直在困擾著各方面的信息使用者,其失真程度之深,范圍之廣、危害之大,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通過本文的論述,更進一步控制,克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內容: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論述:1、會計信息失真的種類及其主要表現;2、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3、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
參考資料:1、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大舉措——感悟《企業會計制度》會計研究,2001,2,黃世出劉維;2、《銀行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及對策》——《金融會計》2000年第7期;3、《財經理論與實踐》200人年第1期「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5 標題: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目的:研究治理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措施。
內容:1、會計信息真實性概述(含義,重要性等);2、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特徵、危害;3、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4、治理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具體對策。
參考資料:近三年的會計雜志、報紙,如《會計研究》《FIOI財務會計導刊》等。
16 標題:我國會計規范問題研究目的:探尋我國會計規范的具體形式,會計規范體系的完善等。
內容:1、會計規范的意義;2、目前會計規范的現狀、體系、形式、有效性等;3、會計規范體系的完善;4、提高規范有效性的措施。
參考資料:王開田。會計規范理論結構;陳亞民,會計規范論;陳箭深,會計研究,2001、1;葛家澍,會計研究,2001,1。
17 標題:會計政策選擇問題研究目的:分析影響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因,為規范會計政策選擇提供指南。
內容:1、會計政策選擇存在的原因;2、影響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因;3、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則等;4、規范會計政策選擇的必要性;5、規范選擇的原則、方法。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經濟分析》,《會計研究》2000,3:「試論會計政策的選擇原則」《會計研究》1999、2;《會計選擇論》。
18 標題: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相互協調的思考目的:從降低遵循稅法的成本著想,探討有關經濟業務處理中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相互協調問題。
內容:分析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關系,探討如何盡量做到二者的協調,並以某類經濟業務的處理為例,說明如何協調。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制度》;有關稅法規定;2002-2003年有關報刊中的相關資料。
19 標題:資產減值會計問題研究目的:研究資產減值會計核算與監督的具體問題。
內容:1、資產減值准備概述(含義、意義、理論依據等);2、《企業會計制度》關於資產減值准備規定的若干突破;3、執行資產減值准備計提規定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成因);4、對於八項資產減值准備計提規定和操作的具體建議。
參考資料:近三年的會計雜志、報紙,如《會計研究》《FIOI財務會計導刊》《財會通訊》《財會月刊》《上海會計》《四川會計》《財會月刊》等。
20 標題:我國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其完善目的:完善的資本市場需要完善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作為市場經濟初期階段的我國,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很多不足與缺陷,如何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是一個重要課題。
內容:1、探討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意義;2、分析我國目前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缺陷及原因;3、提出完善我辦會計信息披露的改進思想。(可參考西方發達國家關於會計信息披露治理經驗)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准——現金流量表》《企業會計准則——中期財務報告》,國際會計准則第14號——分部報告〉《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理論與證據》(吳聯生:2000,廈門大學博士後研究報告)、〈會計域秩序與會計信息規則性失真〉(吳聯生:2002,經濟研究)等。
21 標題:關於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理論探討目的:從理論上分析我國會計國際化的必然性和措施,為會計國際化的實踐作指導。
內容:會計國際化的理論解析,影響會計國際化的因素,目前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現狀,加速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的對策和措施。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財會通訊〉〈財會月刊〉。
22 標題:淺議我國加入WTO與會計改革目的:我國加入WTO後,會計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國現有的會計管理系統,面對新的環境應如何進行改革和調整,從而更好的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以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內容:文章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綜述:1、「入世」後對我國會計環境的影響;2、加入WTO後會計改革的目標與設想;3、適應國際環境,改革中國會計。
參考資料:1、〈向二十一世紀我國會計的改革與發展〉,上海會計2001,(1);2、〈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會計問題論文摘編〉上海會計,2001,(2);3、加入WTO會計怎麼辦〉會計之友,2002,(2);4、〈加入WTO與中國會計改革〉時代財會2002;5、〈加入WTO與我國會計行業應作出哪些調整〉——當代財經2002.
23 標題:國有企業經理人期權激勵問題研究目的:通過寫作本文,學生應熟悉經理人期權激勵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與操作方法,掌握我國國有企業經理人期權激勵中的特殊問題等。
內容:1、經理人期權激勵的涵義與功能;2、國有企經理人期權激勵的必要性與重要性;3、國有企經理人期權激勵的難點解決措施。
參考資料:1、謝德仁,劉文:〈關於經理股票期權會計確認問題研究〉,〈會計研究〉,2002年第9期;2、魏剛:〈高級管理層激勵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經濟研究〉,2000(3)。
24 標題:論合夥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資格目的:通過寫作本文,學生應掌握合夥事務所的特點及其對合夥人的要求,掌握我國合夥人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參考資料:1、王善平:〈合夥會計師事務所中的私人財產與創新能力〉,〈會計論壇〉2002年第2卷,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王善平:《獨立審計的誠信問題》,《會計研究》,2002年第7期。
25 標題:試論財務管理目目的:明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內容:介紹國內外關於企業財務目標的幾種主要觀點;運用經濟學理論論述如何定位企業財務目標。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財務與會計導刊》。
26 標題:試論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目的:理解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財務目標觀點,能比較各自的優劣,並結合當前我國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分析。
內容:1、簡述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財務目標觀點,並作比較。2、財務目標選擇的原則標准;3、我國選擇何種財務目標。
參考資料:《現代企業財務目標選擇》《湖南大學學報》1998年第4期;《有關財務目標理論的分岐綜述》《財會月刊》2002,2;《企業財務目標的比較與選擇》《交通財會》1999,3。
27 標題:非營利組織財務問題探討 目的:本題為在非營利組織上(如學校、科研單位、非營利醫院等)工作或對非營利組織財務感興趣的同學准備。目的在於將所學的財務管理知識,與非營利組織的實際相結合,探討有關財務問題。
內容:就非營利組織的某個或某些財務問題(如收入、支出、籌資等),探討非營利組織財務與企業財務的異同以及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優化。只要求就某一個或幾個問題論述,不要求全面論述。
參考資料:1、何進日主編《財務管理》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2、王名編著〈非營利組織管理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3、張彪《非營利組織可持續發展的財務策略》,《財經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1期;4、張彪、張士建《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若干基本問題探討》《雲夢學刊》2003年第4期;5、2002—2004年有關報刊中的相關資料。
28 標題: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 目的:提示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
內容:1、資本經營在國有企業中的運用狀況;2、國有企業資本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3、國有企業資本經營主要問題產生的根源;4、解決國有企業資本經營中存在有主要問題的對策(或改進設想)。
參考資料: 1、范恆山,資本經營:走出誤區,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2、李麗偉,淺議資本經營,現代會計,2002年第4期;3、余建春,建立和完善國資運營新機制,國有資產管理,2001,5; 4、郭元唏,資本經營,西南財經大學出版,1997版;5、陳光鴻,關於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的幾點思考,上海會計,1997,11;6、韓曉亮,資本經營應注意的七天風險,財務與會計(財政部),2002,12。
29 標題:改進企業財務報告問題研究目的:探尋改進、完善企業財務報告的辦法、措施。
內容:1、改善企業財務報告的必要性,現行企業報告的不足,環境的需要;2、改善企業財務報告應遵循的原則;3、改善企業財務報告的措施、辦法。
參考資料:1、葛家樹《改進企業財務報告問題研究》;2、王相年,《論財務報告忍氣吞聲改進》《會計研究》1999年、7;3、朱元年論文,《會計研究》99、7;4、張延成論文,《會計研究》98、3。
30 標題:企業業績評價問題研究目的:探尋評價企業業績的指標體系、方式方法。
內容:1、企業業績評價的意義、目標;2、業績評價的指標體系設計;3、業績評價的方式方法。
參考資料:1、張蕊論文,《會計研究》2001、12;2、李曉強論文,《會計研究》2000、11;3、池國華論文,《會計研究》2003、8。
31 標題:淺議私營企業期間費用的控制目的: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私營企業象雨後春筍發展很快,現已成為推動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重要力量。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何去研究,解決這些問題,便是本文所旨。
內容: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論述:1、私營企業期間費用控制的內容;2、當前私營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3、私營企業期間費用控制的對策。最後對私營企業發展前景展望。
參考資料:1、《試論期間成本》——會計研究,1999年11月,於勝道等;2、《論現代企業成本的戰略管理》——會計研究;1995年7月,陸距;3、《現代市場經濟成本控制新觀念》——財會月刊,2002、6;頡茂華;4、《企業管理概念》——教材。
32 標題:企業融資結構的比較分析參考文獻:會計研究,2004,7;楊興王,鄭軍,基於代理成本的企業績務融資契的安排研究;鄭榮鳴,中外企業融資結構的比較分析;① 楊之帆,企業資本結構與融資方式偏好,財經科學,2001,4;周忠患等,財務管理,上海三聯書店,1993。
33 標題:關於增值稅若干問題的探討目的: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以及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與完善,這就必然要求現行增值稅制也應當逐步適時的完善,這樣才能推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向更深層次發展。
內容: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論述:1、增值稅稅負的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2、推行增值稅轉型的高風險及其對策;3、世界稅制改革的動向與趨勢。
參考資料:1、《世界稅制改革的動向與聲勢》——「稅務研究」鄧子基2001、5;2、《增值稅的宏觀稅負與微觀稅負》。——「稅務研究」蘇筱華2001、5;3、《對增值稅轉型的幾點逆向思考》——「稅務研究」陳曉等2001、5;4、《增值稅分析控製法的大批量及稽查應用》「稅務研究」李慶章2001、7。
34 標題:債轉股對企業治理結構的效應分析目的:債轉股成功的關鍵在於轉股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改善與完善。通過深入分析債轉股對企業治理結構帶來的正、負面效應,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內容:1、我國企業債轉股的由來;2、債轉股性質定位;3、債轉股對企業治理結構的效應分析;4、完善債轉股的相關政策建議。
參考資料: 2、課題組:債轉股對企業治理結構的影響及其前景分析[J],管理世界,2001(5);1、 吳有昌,趙曉、債轉股:基於企業治理結構的理論與政策分析[J],經濟2、 2000(2); 2、延華、彭繼廠、重建債轉股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的困難與對策[J],經濟體制改革2001(6);3、 玉,關於債轉股問題的思考[J],經濟體制改革,2002(2);4、 庄乾志,債轉股:功能缺陷七制度依賴,財經問題研究;2000(1);5、 周小川,關於債轉股的幾個問題研究[J],投資研究,1999(12)。
35 標題:淺析國有企業債務重組問題目的:分析國有企業債務問題形成的原因,為解決國有企業債務問題尋找出路。
內容:1、國有企業債務問題的現狀;2、債務問題形成原因及分析;3、債務問題的解決(不同角度進行探討)。
參考資料:《財務月刊》《遼寧經濟》《現代會計》等。
36 標題: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效能狀況研究目的:分析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的構成,履職現狀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效能,找出其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設想,以便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效能的發揮。
內容:1、研究背景;2、上市公司監事會的構成現狀分析(抽樣調查);3、市公司履職現狀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效能分析;4、上市公司監事會改進設想(結論)。
參考資料:1、網上查詢有關上市公司監事會設置、工作效能、履職現狀等有關資料;2、陳湘水,公司治理結構模式,資本市場,2001年第11期,63-67;3、監事會運行機制研究課題組,強化監事會職能,上海證券報,2001、12、19;4、李維安,張亞雙、如何構造適合國情的公司治理監機制,財經科學,2002年第2期,63-665、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原則研究課題組,中國公司治理原則草案及其解說,南開管理評論,2001年第1期,9-24;6、上海證券交易研究發展中心,當前我四市公司治理存在三大突出問題,中國證券報網路版,2001、11、12;7、夏冬林,我國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功能分析,會計研究,2000年第3期,12-17; 8、夏冬林,我國上市公司董事會交通狀況研究,當代財經,2001年第7期,34-39。
37 標題:企業利潤操縱方法的會計分析參考文獻:[1l黎仁華。談談會計報表粉飾的審計策略〔J〕。財會月刊,2002,(2)。[2]閻務達等。上市公司利潤操縱行為的財務指標特徵研究〔J.〕財務與會計,2001,(10)。[3]肖時慶。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粉飾防範體系研究〔J〕。會計研究,2000,(5)。[4]馬永義。對遏制利潤操縱行為的一些思考〔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1(5)。
38 標題:企業的財務管理的模式研究參考文獻:② 王斌,企業的財務管理及其模式會計研究,1999,11③ 董偉,張朝,集團型的財務管理的模式,財務與會計,2001,10④ 於比彪等,財務管理與績效考核集成,系統議計,財務與會計,2004,2、3⑤ 錢德勤,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財務管理革命,商務印書館,1987;於比彪等,關於集團公司的財務管理系統的框架研究,會計研究。2004,8。
39 標題: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研究目的:通過對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結合國內外近幾年來發生的一系列審計失敗案例,分析CPA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因,探討目前CPA法律責任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CPA民事賠償制度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內容:1、CPA法律責任基本問題(主體、客體、歸類原則、構成要件等);2、CPA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因分析(主、客觀原因);3、CPA承擔法律責任的現存問題分析;4、對策和建議。
參考資料:謝榮,1994《市場經濟中的民間審計責任》,上海社科院出版;《蒙氏審計學》第10版;江平《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論CPA民事責任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審計研究》2002年第4期;《CPA民事責任的幾個基本問題》《審計研究》2002年第4期。
40 標題:審計失敗的成因及規避目的:通過近幾年國內外發生的一系列審計失敗案例的分析,尋求其審計失敗的原因,探討規避審計失敗的措施。
內容:1、審計失敗案例分析(典型審計失敗案例分析或綜合分析);2、原因分析;3、規避審計失敗的措施。
參考資料:網上查詢典型審計失敗案例;CPA考試指定教材《審計學》;《會計研究》、《審計研究》2001、2002、2003年相關文章。
41 標題:試論界定審計責任的理性原則目的:研究和探討審計人員審計責任的界定原則和思路。
內容:1、審計責任的概念界定;2、界定審計責任的理性原則,即程序理性原則或結果理性原則,或其他原則;3、實證問題研究。
參考資料:1、謝斐信「淺論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審計與經濟研究》1998,5;2、申香華「論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的界定」《經濟經緯》,1999,2;3、賀花「國外有關注冊會計師民事法律責任研究述要」《中國注冊會計師》,2003,8。
<a href=http://www.pass-e.com>真題網提供</a><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