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市中的機構一般指的是證券公司嗎
你好,證券公司僅僅是機構中的一員,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理財公司等以法人身份在證券市場開戶的都統稱機構。
⑵ 如何股票當天有沒有機構投資者
1 其實很多人認為有庄的股票一定好,就專門挑選有庄的股票來進行購買,其實這和本質的是否能盈利差距巨大。為什麼這么說呢?有庄的股票一般都能掌握主動權,散戶能斗的過的少之又少。
2 當然有庄的股票大部分情況下都會有規律和習慣,至少波動率要高一些,不會讓投資者感覺「無聊」,如果就機構投資者能聊幾萬字,這里就你這個問題來做點說法。
3 機構投資者,也可以稱之為長期坐莊者或者慣性交易者(一定周期內頻繁交易),他們有共同的特色就是持有的本金一般都能夠占該股流通股本的50%(以上),那麼如何確保在低位足夠撿到貨關繫到他們這筆操作風險大小,一般在潛伏期和沒有機構的股票一樣,該啥樣啥樣,不過偶爾會出現特別大的交易單(破綻之一),有事也會在盤口上動一些手腳,大部分是出現大的委買或者大的委賣(實現一些目的和練手)。所以在潛伏期判斷有沒有機構沒意義。
對於判斷機構,最直接的就是股票啟動,一方面看大勢(大盤),其次是這個概念是否有深度可講(股市),最重要就是看實際買入的資金情況(買入過大交易所都能查到數據),買入資金判斷,對比當日大盤和板塊就能知道買入量,當然持續的買入量能增加判斷小幅增加風險,不過呢要判斷當然有沒有機構投資者而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看是否啟動了,啟動資金投入多少,剩下的都是其次的,而關鍵的次日大盤情況將決定機構對該股的操作。
⑶ 股票市場如果沒有機構操作價格會怎麼樣拜託具體一些!!
...和現在不會有太多差別。當然,大機構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使市場偏向於理性的。即他們對股票的判斷有一定的理性基礎,就是我們常說 的什麼市盈率,收益,市凈等等一些的指標,這些東西說起來和散戶做股票沒太大的關系,可是如果沒有大機構在這塊 的判斷和認可,全是散戶做股票,很容易引起跟風炒作,造成股票市值的暴漲暴跌。同時,越多的大機構參與股票市場,股市就越不容易被人控制,這就是為什麼前些年有很多人控制股價,近些年少了很多的原因——越多大機構的存在,對股票的認知就越多,分歧也就越多,大機構之間的博弈也就越多。大機構之間的博弈的存在,使得市場更加健康更加合理。
哥們,給分呀。
⑷ 股票機構越多越好嗎
股票機構不一定越多越好,因為機構扎堆的股票一般都是績優大盤股,沒有投資價值。
拓展資料
一、機構重倉股好不好?
機構重倉股往往有成也蕭何敗蕭何的感覺,這主要是因為機構重倉股往往上漲趨勢會很穩定,不會輕易大跌。但是在機構重倉股的上漲之前,它們扎堆介入的個股往往會因為撤離而帶來的多翻空效應,造成股價陰跌不休。而且像是機構的贖回周期,這些機構相互踩踏或調倉,也會對個股走勢產生影響。相反,某些沒有機構投資者的品種,有資金介入個股就有拉升。
在A股市場中,持有機構最多的、以及該股所持股占流通盤比例比較高的,往往都是一些價值個股,這些個股形成上漲趨勢後往往都是漲地慢,但是每年都會慢慢新高,比較明顯的像是貴州茅台和中國平安這些。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那些被機構拋棄的股票,比如當年被美國制裁的中興通訊連續跌停,康得新、康美葯業這些個股在機構投資者拋棄後的持續跌停走勢。
一般情況下,機構重倉股這些走勢差異非常大,尤其是我們發現一些品種還是機構反復調研品種,但走勢並不是很好;而且很多時候因為行業周期性變化因素,機構投資者資金動作周期相對緩慢,所以會導致很多的「時間差」,甚至出現機構扎堆時補漲,機構撤離後,行業景氣周期到來反彈的走勢。
另外,我們也要注意,機構重倉股基本上和那些妖股是無緣的,因為說到底游資不可能給機構重倉股抬轎,讓機構們出貨。因此我們在看待機構重倉股的時候需要結合自己的操作習慣進行判定,切勿顧此失彼,最終什麼都沒賺到。
二、機構持有股票比例越高越好嗎?
不一定,機構持有股票比例越高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好的方面表現在股票機構持倉比例越高大概率說明股票質地較好,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機構持倉比例高還意味著股票抗風險能力較強。不好的方面表現在股票有洗盤和出貨風險。
機構運作的幾個階段:
1、 收集籌碼,股票走勢、成交量都較為平淡;
2、 拉升股價,股價大幅上漲,成交量放大;
3、 獲利出貨,主力獲得盈利後賣出,此時股價跌幅不大,
4、出貨完成,散戶接盤,股價迅速下跌。
⑸ 沒有一家機構持股的股票,好嗎
沒有一家機構持股的股票是不太好的。機構持倉比例低的股票沒有機構關注,籌碼較為分散,股票後期拉升的概率較小。一般股票中機構持倉比例越高越好,因為股票機構持倉比例越高大概率說明股票質地較好,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機構持倉比例高意味著股票抗風險能力較強,股票多呈慢牛的走勢,但個人投資者也要注意機構投資者出貨或者洗盤的風險。
當一家機構,或者多家機構持有個股時,會吸引市場上的投資者跟風買入,推動股價上漲,特別是一家機構高度控股時,即機構持該股股數占該股總股數或流通股數的比例超過60%時,其持倉比例的變化,會嚴重的影響股價的走勢。
機構持股家數多好,機構持股家數多的話,這意味著該股質地比較好,並且交易活躍,因而我們可以重點關注。若是一個個股持股機構長期比較少或者是沒有的話,那麼該股可能長期是處於下跌的走勢,並且沒有成交量。對此,我們在股票操作中要選擇一些機構比較多的個股,做到與主力共舞。
機構投資者主要是指一些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公司、投資信託公司、信用合作社、國家或團體設立的退休基金等組織。
拓展資料
個股無機構持倉的原因可能如下:
1、個股業績不好,存在暴雷的風險,比如,其業績連續二年虧損。
2、個股無明顯的市場熱點。
正常情況下的股票若是出現了70%是機構持股,那麼這就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剛上市的次新股,持股機構大多數是風投;二是全流通的股票,持股機構主要是各類基金。
前者在上市後短期對股價沒什麼影響,但是中長期來說該股臨近解禁日期常常會伴隨著股價下跌。這是因為其他持股者擔心這部分機構在解除限售後會大肆拋售,所以必然會提前賣出股票避險,進而形成踩踏。
後者這種局面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機構一致看好的話,說明該股確實有上漲潛力,其機構通常也不會頻繁調倉,股價走勢有會相對穩健。例如貴州茅台、中國平安這類個股。
總而言之,股票機構持股數量多一點會比較好,因為它們的研究實力是我們普通人所不具備的,因而我們可以大樹底下好乘涼。
⑹ 請問,機構持倉對一隻股票的影響有什麼影響,若無主力機構持倉會有什麼影響
可以從其他角度來看下機構持倉,十大股東排行中,如果只有一個機構 要比 多家機構要好,不是說機構抱團的股票一定是好,比如基金重倉股,其活力一般比較差,因為常會出現窩里斗,你敢拉我就敢拋。另外現在的最大機構不是基金不是券商,而是大股東,對於一隻全流通的股票,大股東是最大的定時炸彈。
一隻股票如果沒有機構在其中,就是一盤散沙,游資喜愛炒作此類股票,常會是短線主力的樂園,因為其中沒有令他們生畏的機構存在,避免了虎口奪食的危險!有題材的時候,此類股票漲勢最為喜人,但往往就是一個短線炒作,短線主力一撤退,就打回了原型!
看了下精藝股份,覺得還是不錯的,主力在下跌破位之前,放出了歷史最大量堆,肯定是有主力進入了,然後因為大盤的原因,又沒有配合的題材,主力不想「頂風作案」,只能屈就大盤,順勢打壓,這波打壓很漂亮的地方,亮點在於沒有量,這么大幅度的連續下跌並沒有量證明了主力還在其中忍辱負重,所以大盤一有好轉,立即以漲停示人,雖然不是很強勢的漲停,但還是代表主力的意思了,我在裡面,大家不用擔心,我又回來了!
個人判斷此票後市依舊會隨大盤回調,然後進入一副更大幅度的拉升!
⑺ 沒有一家機構持股的股票,好嗎
一般來說,有機構持股的股票,股票被暴雷的可能性小一些。機構有研究和獲取信息的渠道,實力強一點的機構,一般還會深入公司實地調研。
一、沒有一家機構持股的股票怎麼樣?
機構投資者主要是指一些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公司、投資信託公司、信用合作社、國家或團體設立的退休基金等組織。
無機構持倉說明市場上的機構不看好該股,認為該股後期上漲機會渺小,沒有投資價值,這類股票其走勢一般比較平穩,不會出現大漲,大跌的趨勢,即在個股走勢圖上小陽線、小陰線居多。
個股無機構持倉的原因可能如下:
1、個股業績不好,存在暴雷的風險,比如,其業績連續二年虧損。
2、個股無明顯的市場熱點。
當一家機構,或者多家機構持有個股時,會吸引市場上的投資者跟風買入,推動股價上漲,特別是一家機構高度控股時,即機構持該股股數占該股總股數或流通股數的比例超過60%時,其持倉比例的變化,會嚴重的影響股價的走勢。
二、機構投資者與個人投資者
機構投資者是指用自有資金或者從分散的公眾手中籌集的資金,以獲得證券投資收益為主要經營目的的專業團體機構或企業,是專門進行證券投資的法人機構,機構投資者的資金量大,一般能主導股票的走勢,機構投資者獲取信息渠道較多,並且獲取信息的時間較快,能迅速做出反應,機構投資者有較強的專業性,投資水平較高,基金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屬於機構投資者。
個人投資者是指以個人身份參與證券投資的投資者,又稱為散戶,個人投資者相對機構投資者來說,資金量較少,獲得消息來源較窄,並且速度較慢,投資水平參差不齊。個人投資者是指從事證券投資的社會自然人,是證券市場最廣泛的投資者。
機構投資者的特點:投資資金規模化;投資管理專業化;投資結構組合化;投資行為規范化。
個人投資者的特點:資金規模有限;專業知識相對匱乏;投資行為具有隨意性、分散性和短期性;投資的靈活性強。
⑻ 股票里「機構投資者」和「莊家」是不是一個概念~
股票里「機構投資者」和「莊家」不是一個概念。
主力:一般就是指機構投資者,他們的資金規模很大。莊家:是從賭博中引進的概念,並且能影響某一金銀幣行情的大戶投資者。
主力是市場的主導力量,機構投資者從廣義上講是指用自有資金或者從分散的公眾手中所籌集的資金專門進行有價證券投資活動的法人機構,而大戶是指進出股票和金額龐大的投資人
1、市場方面:主力是市場的主導力量,有時候這股力量可能就是莊家的力量,有時候是包括莊家和散戶共同的合力,有時甚至就是散戶的力量。莊家是那些能主導股市、帶領行情以賺取大錢的投資者。是能夠影響股價、控制股價的投資者,且有意識地進行與目的相反方向的操作。
2、投資渠道:機構投資者從廣義上講是指用自有資金或者從分散的公眾手中所籌集的資金專門進行有價證券投資活動的法人機構,主要包括證券公司、基金、保險資金、企業年金、符合資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等。除了機構投資者,私募和游資都是莊家組成形式中的一部分。
3、政策方面:而大戶是指進出股票和金額龐大的投資人,是相對於股市中小投資人而言,一般由各證券營業部自行規定,配有專門的電腦等交易工具及設施,享有較為便捷的服務。
4、投資方式:大戶與散戶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無豐富實戰經驗和專業知識的大戶其資本有可能一步步縮水,最終淪為「散戶」;而小資金的散戶如果掌握了合理、高效的投資方法,極有可能資本倍乘放大,最終會脫離「散戶」這一弱勢群體,可與莊家抗衡。
(8)股票沒有機構投資者擴展閱讀
現行環境下,參與金融衍生投資的機構投資者在國內以券商為主,相對於期貨公司,機構投資者優勢主要有兩點:
1、資金雄厚。目前行業內資金實力較強的期貨公司大部分為券商系控股或參股。券商類機構投資者資金實力要比期貨公司雄厚很多。
2、券商自營發展起步較早,在投資能力和經驗方面優於期貨公司。但券商類機構投資者對於衍生類產品的投資專業性及品種研發能力不如專業期貨公司。
同時機構投資者的資金出於追求利潤的動機,更喜歡在相關品種或市場上進行投資,其資金參與跨品種、跨市場交易的流動性很強。期貨公司最大的優勢就是熟悉衍生類產品的交易規則及期貨、期權業務,且具有針對金融衍生品這類較為特殊金融工具的內部控制制度和風險管理制度。
由上可以看出,綜合類期貨公司將是我國期貨市場最理想的做市商主體。相對於機構投資者,其優勢在於專業的投資和研發能力。
⑼ 怎麼看一個股票是否有機構投資者看好
投資者看好,或者說有莊家入駐的股票總結有以下幾點:
(1)股價大幅下跌後,進入橫向整理的同時,間斷性的出現寬幅震盪。
(2)當股價處於底位時,如果多次出現大買單,而股價並未出現明顯的上漲。
(3)分時圖上忽上忽下,委買,委賣價格差距非常大。
(4)委賣大於成交,大於委買,價格上漲。
(5)近期每股成交股數超過市場平均每筆成交股數。
(6)小盤股中經常出現100手的買盤,中盤股,300手。大盤股,500手。
(7)3——5個月內,換手累計達到200%。
(8)換手呈增加趨勢。
(9)原先成交極度萎靡,某天起,成交量逐步放大。
(10)股價在低位整理時出現逐漸放量。
(11)股價尾盤跳水,次日低開高走。
(12)在5分鍾走勢圖上經常出現以連串的小陽線。
(13)股價低位盤整時,經常出現小十字線。
(14)遇利空打擊,股家反漲。
(15)大盤急跌他盤跌,大盤下跌它盤跌,大盤橫盤它微升。
(16)大盤反彈時,它強勁反彈,且成交量放大。
(17)股價每次回落的幅度明顯小於大盤。
(18)股價比同類股的價格堅挺。
(19)日K線成縮量上升走勢。
⑽ 沒有機構持倉的股票好不好
當然是機構持倉多好,因為機構要護盤和拉升股價花費較大的成本,所以對持有股票的獲利預期要高的多,相對穩定些;其它法人通常持有的是限售股份,對股價沒有大的影響;大戶、中戶持倉一般是中短期的,可視為游資的,風險較大但好於法人卻低於機構;散戶只是跟風的,沒有控制和拉升股價這個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