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區塊 » 自由媒體集團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自由媒體集團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5-11 03:28:49

㈠ 世界6大傳媒集團是

NO.1 Omnicom集團(紐約),中文名:宏盟集團
NO.2 WPP集團(倫敦),簡稱:WPP
NO.3 Interpublic集團(紐約),簡稱:IPG
NO.4 Publicis Groupe(巴黎),中文名:陽獅集團
NO.5 Dentsu電通(東京),中文名:電通
NO.6 Havas(法國)

㈡ 美國福克斯廣播公司的節目介紹


⒈主要頻道
⑴福克斯新聞頻道(FOx News Channel)
福克斯新聞頻道(FOX News Channel,簡稱FNC)成立於1996年,並發展成為與CNN以及MSNBC新聞頻道鼎足而三的全天候新聞頻道。在福克斯有線電視網的基礎上,這個新聞頻道一開始就佔有了美國l。700萬戶家庭。福克斯新聞台對觀眾的承諾是公平及客觀地報道新聞,其分布世界各地的新聞分社擁有大批獲獎記者,提供直接而有力度的新聞報道。福克斯新聞台是美國惟一一個每小時都能夠提供最新消息的新聞傳播網路。從早上6時至下午5時(美國東部時間),福克斯新聞台在每個小時開始及結束時均會提供最新的新聞報告,然後深入探討各個不同專題,例如:健康、娛樂、體育、金融、生活方式、宗教、家庭、心理及政治等。福克斯新聞頻道在新聞的製作中,在背景設計上頗具匠心,最大可能地增加信息容量。在新聞報道中,電視畫面上會打出相關資料或數據。福克斯新聞頻道致力於為觀眾提供透明度高,准確客觀的新聞消息,並為觀眾呈獻有關國際問題的全面可靠的報道。
⑵福克斯體育網(FOX Sports NetWorks)
福克斯體育網(FOX Sports Networks)成立於1996年4月,是由福克斯公司和自由媒體公司(Liberty Media Corporation)合資而成。1999年,福克斯將其所有股份全部買下,從此福克斯體育網完全屬於福克斯公司所有。福克斯體育電視網(FOX Spinls NetWorks)通過21個所有的或者是控股的地方體育有線電視網向7900萬個家庭提供體育電視節目。在全國性體育節目製作公司福克斯體育網(FOX Sports Networks)中控股50%r,為電視網進行節目供應。旗下還有FX娛樂電視網,以及40%麥迪遜廣場花園的股份。福克斯體育電視網播出全國50%的體育節目,為各大電視網提供節目內容o
2.品牌節目介紹
1987年,福克斯電視網開始播出節目,為爭奪前三大電視網的受眾市場,通過精確的市場調查,把節目的定位主要確立在年輕的都市男性受眾上。由於福克斯電視網~開始就瞄準了年輕一代的城市觀眾,所以它播出的節目大多為娛樂和體育節目以及電視劇等。從整體上來說,福克斯的電視節目以新鮮刺激為特色,受眾以年輕人為主體。
⑴美國偶像
由Simon Cowell主持的《美國偶像》(Ametrican idol)節目(參見圖1—9)連創收視率新高,被譽為「福克斯電視台的福星」,吸引了眾多18—49歲年齡段的觀眾。據2003年美國摩根·斯坦利(MorganStanley)公司分析師理查德·畢絡提供的一項報告顯示,該節目為福克斯公司盈利l億美元。收視率曾擊敗收視率「大哥」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和全國廣播公司(NBC),躍居第一。《美國偶像》實際是美國的業余青年歌手大獎賽,源於由英國金牌經理人富勒構思的《流行偶像》Pop idol)節目。最近風靡世界的「草根偶像」孔慶祥就是通過《美國偶像》的選秀節目「脫穎而出」的。
⑵辛普森一家
1986年,默多克創立福克斯廣播公司時著名動畫片《辛普森一家》就開始熱播,當時同《和孩子一起結婚》一起創下收視率高峰。片中以主人公辛普森~家單調而又不尋常的生活為題材,他們的經歷諷刺著當代美國社會的生活和文化。辛普森一家的形象隨著電視劇的走紅而成為世界性的流行符號,其中愛搗亂的長子巴特·辛普森已經成為一個大眾偶像。這部卡通劇另一特色是邀請許多政界、商界和演藝界名人在片中客串配音,其中有美國前總統喬治·布希、比爾·柯林頓、吉米·卡特,以及默多克、比爾·蓋茨、《時間簡史》作者斯蒂芬·霍金、歌手埃爾頓·約翰、演員伊麗莎白·泰勒、喬治·克魯尼、英國首相布萊爾及中國的姚明等人。
經典劇目還有24小時、識骨尋蹤、豪斯醫生、橘子郡男孩、左右做人難(Malcom in the middle),著名的科幻系列劇X檔案以及詹姆斯卡梅隆製作的末世黑天是也是Fox出品。
三、經營與管理
1.通過購並,快速拓展
FOX的擴展路徑非常清晰,就是通過各種形式,甚至不惜巨額負債來獲得購並機會,藉助購並實現自身的發展和壯大。1987年,默多克和新世界傳播集團(New Wodd Commu—nications Group)的總裁羅納德·帕瑞曼(Ronald Perelman)達成協議,FOX投資5億美元給新世界傳播集團,作為交換,在美國國內擁有一些電視台的新世界傳播集團把自己12家附屬於三大廣播電視網的城市電視台(主要分布在達拉斯、底特律、亞特蘭大等地)轉為福克斯電視網的附屬台。當時,這筆買賣並沒有引起行業內人士的過多注意,但此後福克斯便晉升美國「四大電視網」之列。1999年之後,有50家城市電視台加入福克斯的聯盟,福克斯電視網的成員達到188家電視台,其中包括列入全國前20名排位的達拉斯電視台和聖路易斯電視台o 188家附屬台的擁有量足以使FOX與三大電視網平起平坐。當時CBS擁有215家電視台;NBC有214家電視台;ABC有225家電視台。據專家估計,FOX的收視率因此上升了約20%。
2.定位明確,優勢突出
FOX經營的另一個特點在於其目標受眾非常明確,瞄準的就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這正是廣告商極力尋求的潛在消費對象群體,而三大聯播網目標受眾則出現了年齡日益老化的情況,所以,相對於三大廣播網而言,FOX的定位和市場細分對廣告商無疑具備更大的吸引力。在吸引目標受眾眼球方面,FOX是不惜血本的。1993年12月,FOX付出16億美元爭奪到了全美橄欖球聯盟比賽4年的轉播權,而CBS在近40年中對該聯盟賽事轉播的壟斷價格僅為4億美元。為此,FOX每年將損失1億美元,但橄欖球聯盟比賽的轉播給FOX帶來數以萬計的觀眾。
3.及時調整,差異化經營
FOX對經營重點的調整富於前瞻性,並且能針對市場情況做及時的調整,力圖相對其他競爭對手採取有差異的經營。2005年5月19日,FOX宣布計劃在下一年度將經營重點放在情節喜劇上,以此減少其對《美國偶像》真人秀的依賴。盡管美國偶像是美國收視率排第二位的節目,擁有2000多萬的觀眾,但其內容的不確定性導致節目對吸引廣告商來說並不是很好的選擇。根據計劃,FOX將於2005年9月份推出12個情節喜劇,這比同類競爭者的秋季方案多出一倍以上。據FOX娛樂部經理Liguori所稱,公司將與對手ABC、NBC及CBS採取不同的競爭策略。消息發布後,新聞集團每股股價上漲0.05~15.43美元。
三、FOX的大事記
1904年,匈牙利籍移民威廉·福克斯出資1600美元購買了紐約市尼克羅丁頻道,並將其扭虧為盈。很快,他和兩名合夥人又掌管了紐約市的25家電影院。三人隨即創辦了一個電影交易公司——The Greater New York Rental Company。
1913年,成立電影製作公司(Box Office Attraction Company),開始進行電影製作。
1915年,成立福克斯影業集團,將工作室遷往加利福尼亞州。福克斯影業集團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家集電影製作、發行、放映於一體的公司。
1935年,福克斯影業集團同前「華納兄弟」公司前製片人Darryl Zanuck創辦了兩年的「20世紀圖景」公司合並,組成了20世紀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公司在Zanuck的領導下,1930~1940年間曾經發展得十分繁榮,製作了兩部著名電影《怒火之花》(The Grapes of Wrath)和《慧星美人》(Af2 About Eve)。19世紀60年代,製作發行了著名電影《音樂之聲》,公司因此聲譽鵲起。1977年,出產電影《星球大戰》,創下了當時電影史上最高票房紀錄。1981年,石油商馬文·戴維斯出資72200美元購買了20世紀福克斯公司。1985年,公司再易其手,被新聞集團總裁默多克買下。1986年,默多克從國際媒體集團Metromedia手中買到6家電視台,創辦了福克斯廣播公司(FOX Broadcasting Company)。當時熱播的節目是《和孩子一起結婚》以及《辛普森一家》。1995年,默多克出任新聞集團執行總裁(CEO)。1996年,默多克創辦福克斯新聞頻道FOX News Channel。1997年,購買了Pat Robertson的國際家庭娛樂公司(International Family Entertainment)。1996年,該公司加入自由媒體集團(Liberty Media),成為迪斯尼下屬ESPN體育網的強勁對手。1997年,福克斯電視公司的排名從1996年的第五位躍居1997年的第一位,覆蓋率達到34.8%,擁有23座自己的電視台,比第二名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多9座。1998年11月,福克斯娛樂集團(FOX Entertainment Group)成立。成立之初,融資2.8億美元,成為當時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媒體集團。tvtnt 1998年,默多克收購了斯坦普斯體育中心俱樂部40%的股份,因此可以獲得洛杉磯國王隊和洛杉磯湖人隊少量分成。1999年,新聞集團購買了福克斯/自由電視網(FOX/Liberty Networks)50%的業務。至此,福克斯/自由電視網已經不屬於自由媒體旗下,而正式收歸於福克斯(後更名為福克斯體育網FOX Sports Networks)。而自由媒體公司也獲得了新聞集團8%的股權。2000年6月,公司對內部有線電視業務(包括福克斯新聞頻道)重新進行了整合,組成了一個新的分支機構——福克斯有線電視網,其中包括福克斯新聞頻道、福克斯體育網、福克斯電影頻道等。

㈢ 美國自由媒體集團的介紹

自由媒體集團是世界六大媒體集團之一,同時也是新聞集團的第二大股東和時代華納的最大股東。總裁是約翰·馬龍先生。LMC 自由媒體集團是世界最大的傳媒聯合企業之一,它是美國在線/ 時代華納公司最大的股東,也是僅次於默多克的新聞集團的第二大股東。 自由媒體集團在美國、歐洲、南美及亞洲等地的視頻節目、通訊、技術 和互聯網等領域均有廣泛投資。其他主要資產包括在星光映佳集團、探 索通訊公司(Discovery)、QVC公司、SPRINTPCS集團、摩托羅拉公司 (Motorola)、博酷在線等的投資。國際方面,自由媒體集團通過日本的JUPITER和 英國的西部電信成為當地有線運營和節目平台的主要產權合夥人。在南美、澳大利亞及歐 洲大部分地區,它與UPC公司一起經營有線電視。自由媒體集團擁有映佳國際傳播公司90%的股份。自由媒體集團的任務是管理其資產,使其每股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值。

㈣ 毒丸計劃中折價購已方新發股票和對方新發股票都是什麼意思呀

在所有反收購案例中,毒丸(poisonpill)長期以來就是理想武器。毒丸計劃是美國著名的並購律師馬丁·利普頓(MartinLipton)1982年發明的,正式名稱為「股權攤薄反收購措施」,最初的形式很簡單,就是目標公司向普通股股東發行優先股,一旦公司被收購,股東持有的優先股就可以轉換為一定數額的收購方股票。 在最常見的形式中,一旦未經認可的一方收購了目標公司一大筆股份(一般是10%至20%的股份)時,毒丸計劃就會啟動,導致新股充斥市場。一旦毒丸計劃被觸發,其他所有的股東都有機會以低價買進新股。這樣就大大地稀釋了收購方的股權,繼而使收購變得代價高昂,從而達到抵制收購的目的。美國有超過2000家公司擁有這種工具。

「毒丸」計劃一般分為「彈出」計劃和「彈入」計劃。「彈出」計劃通常指履行購股權,購買優先股。譬如,以100元購買的優先股可以轉換成目標公司200元的股票。「彈出」計劃最初的影響是提高股東在收購中願意接受的最低價格。如果目標公司的股價為50元,那麼股東就不會接受所有低於150元的收購要約。因為150元是股東可以從購股權中得到的溢價,它等於50元的股價加上200元的股票減去100元的購股成本。這時,股東可以獲得的最低股票溢價是200%。

在「彈入」計劃中,目標公司以很高的溢價購回其發行的購股權,通常溢價高達100%,就是說,100元的優先股以200元的價格被購回。而敵意收購者或觸發這一事件的大股東則不在回購之列。這樣就稀釋了收購者在目標公司的權益。「彈入」計劃經常被包括在一個有效的「彈出」計劃中。「毒丸」計劃在美國是經過1985年德拉瓦斯切斯利(DelawanceChancery)法院的判決才被合法化的,由於它不需要股東的直接批准就可以實施,故在八十年代後期被廣泛採用。

毒丸計劃一經採用,至少會產生兩個效果:其一,對惡意收購方產生威懾作用;其二,對採用該計劃的公司有興趣的收購方會減少。

有許多研究認為,毒丸計劃這一反收購工具往往用於抬高主動收購方的價碼,而非真正阻礙交易的達成。20世紀80年代,美國經濟發生重大變化,公司易手率高,公司股權控制變化極大,毒丸計劃是一種被廣泛採用的反收購手段。但在公司治理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毒丸計劃的採用率已大幅度下降。公司董事會不願給外界造成層層防護的印象。公司治理評估機構也往往給那些有毒丸計劃的公司較低的評級。一般情況下,投資者也不願意看到董事會人為設立一道阻礙資本自由流通的障礙
毒丸術有如下常見表現形式:

1、股東權利計劃

該計劃表現為公司賦予其股東某種權利,多半以權證的形式體現。

[1.1]權證的價格一般被定為公司股票市價的2-5倍,當公司被收購且被合並時,權證持有人有權以權證購買新公司/合並後公司的股票。例如,A公司股票並購前的市價為5美元/股,其毒丸權證的執行價格被定為股票市價的3倍即15美元,此時B公司擬收購A公司(吸收合並情形),或B公司收購A公司後新設合並成立C公司(新設合並情形),若並購後的合並公司/新公司的股票市價為20美元/股,則原A公司股東即權證持有人可以15美元的價格購買3股B公司(吸收合並情形)或C公司(新設合並情形)股票,對應市值就達到3股×20美元/股=60美元。

[1.2]當惡意收購者收集超過了公司預定比例(比如15%)的股票後,除惡意收購者以外的權證持有人被授權可以半價或折扣一定的比例購買公司股票。在某些情況下,每一權證可以直接兌換該公司1股普通股。

[1.3]當目標公司遭受被並購風險時,權證持有人可以目標公司董事會認可的任何「合理」價格,向其出售手中所持目標公司股票套取現金、短期優先票據或其他證券,若目標公司股票出售比例較高,則必然大大消耗/耗盡目標公司現金,致使目標公司現金流吃緊,財務狀況極其惡化,使惡意收購者望而卻步。

2、兌換毒債

這就是指公司在發行債券或借貸時訂立毒葯條款,該條款往往作如下規定,即在公司遇到惡意並購時,賦予債權人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行使向公司要求提前贖回債券、清償借貸或將債券轉換成股票的選擇權。這種毒葯條款存在,促進了債券發行,大為增加了債券的吸引力,並且令債權人有可能從接收性出價中獲得意外收獲。

毒丸術也可作如下分類:

1、負債毒丸計劃

該計劃指目標公司在惡意收購威脅下大量增加自身負債,降低企業被收購的吸引力。例如,目標公司發行債券並約定在公司股權發生大規模轉移時,債券持有人可要求立刻兌付,從而使收購公司在收購後立即面臨巨額現金支出,降低其收購興趣。

2、人員毒丸計劃

該計劃指目標公司全部/絕大部分高級管理人員共同簽署協議,在目標公司被以不公平價格收購,並且這些人中有一人在收購後將被降職或革職時,全部管理人員將集體辭職。這一策略不僅保護了目標公司股東的利益,而且會使收購方慎重考慮收購後更換管理層對公司帶來的巨大影響。

作為防禦性條款,正常情況下,毒丸術體現不出其存在價值。但公司一旦遇到惡意收購,或惡意收購者收集公司股票超過了預定比例,則該等權證及條款的作用就立刻顯現出來。毒丸術的實施,或者是權證持有人以優惠價格購得兼並公司股票(吸收合並情形)或合並後新公司股票(新設合並情形)或者是債權人依據毒葯條款向目標公司要求提前贖回債券、清償借貸或將債券轉換成股票,從而客觀上稀釋了惡意收購者的持股比例,增大收購成本,或者使目標公司現金流出現重大困難,引發財務風險,使惡意收購者一接手即舉步維艱,這種感覺,好似人吞下毒丸,得不償失。

在過去的20多 年中,毒丸一直是公司最受歡迎的反收購策略之一,毒丸計劃的著名案例有仁科與甲骨文,新聞集團與自由傳媒集團,克朗.茲拉巴與戈德史密斯等等。

美國兩案例:

1984 年,克朗.茲拉巴公司為抵禦並購專家戈德史密斯的收購,制定了一套三重毒丸計劃:一是壓低股息;二是宣布新股東沒有選舉權,董事會每年最多更換1/3,任何重大決定須經董事會2/3票通過;三是公司高級負責人離職時須支付其3年工資和全部退休金,總計1億美元,公司骨幹離職時須支付其半年工資,總計3000萬美元。在這種情況下,戈德史密斯避其鋒芒,曲線進攻。他一方面突然對外宣布收購計劃,促使毫無准備的投資者大肆拋售克朗公司股票,導致股價大跌;另一方面暗地收購克朗公司各位大股東和董事的股票。到1985年7月15日,戈德史密斯持有的克朗公司股份已超過 50%。由於他只是購買股票而並沒有進行合並這一觸發毒丸計劃的條件,所以他沒有觸發「毒丸」。其實已暗中控制了公司。7月25日,戈德史密斯召集了臨時股東大會,他憑借控股地位成為克朗公司的新任董事長並宣布取消毒丸計劃。

另一個例子是,20年之後,2004年11月,自由傳媒集團與美林公司簽訂了一項股票收購協議。自由傳媒集團有權在2005年4月從美林手中收購新聞集團大約 8%有投票權的股票,這一計劃將使自由傳媒集團所持有的新聞集團具有投票權的股權比例增至17%,僅次於默多克的19.5%。傳媒大亨默多克絕對不允許他計劃傳位給兒子的新聞集團的控制權受到任何侵犯,隨即發布一項反收購股東權益計劃:當有人收購公司的股份超過15%,或者持股數已超過15%的股東增持1%的股份時,公司現有的每一位股東將有權以半價購買公司的股票,購買量是其已持有股份的一半。這一毒丸一旦被激活,自由傳媒集團如果想收購新聞集團更多的股份,將需額外付出數倍的代價。新聞集團發布這一消息後,自由傳媒集團的老闆馬龍馬上順水推舟賣一個人情,不再繼續增持新聞集團的股份,維持第二大股東的地位。

新浪案例:

美國東部時間2005年2月18日19:00(北京時間2月19日8:00)消息,盛大(Nasdaq:SNDA)於美國當地時間周五透露,截至2005年2月10日,該公司同控股股東地平線媒體有限公司一起通過公開股票市場交易收購了新浪公司(Nasdaq:SINA)大約19.5%的已發行普通股。而且,盛大已經按照美國證券法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Schele 13 D報告,該公司在報告中表明了對所持有新浪股票的受益所有權,同時還公布了相關交易以及其它需要在Schele 13 D中報告的特定內容。緊接著,2月19日23時,新浪CEO兼總裁汪延代表管委會發給全體員工一封信,表明了新浪不被控制不受影響的態度。2 月24 日,新浪正式表態,不歡迎通過購買股票的方式控制新浪,同時其管理層拋出「毒丸」計劃,以反擊盛大收購。根據Nasdaq 數據顯示,盛大此時的市值約為21.3億美元,新浪是12.9 億美元。在一般情況下,新浪可以以每份購股權0.001美元或經調整的價格贖回購股權,也可以在某位個人或團體獲得新浪10% 或以上的普通股以前(或其獲得新浪10%或以上普通股的10天之內)終止該購股權計劃。最終盛大隻能無奈放棄新浪。

盛大對新浪的股票收購,「這是在美國資本市場上第一次一個亞洲公司對另一個亞洲公司進行『沒有想到的』收購。無論對法律界還是投資銀行界來說都是里程碑式的事情。」

九城案例:

美國東部時間2009年1月8日6:00(北京時間1月8日19:00)消息,第九城市(Nasdaq:NCTY,以下簡稱「九城」)今天宣布,為保護九城及其股東的最佳利益,該公司董事會已決定實施一項股東權益計劃。

在2009年1月22日營業結束後,每一份第九城市已發行普通股將被授予一份權益,該權益將附屬於九城已發行股份上,而不會單獨發放權益證明。僅當某一個人或團體(即收購人)擁有九城不少於15%有投票權的股份(即觸發事件)時,該權益方能被行使。

在觸發事件發生後,除收購人外的股東可以以股東權益計劃中設定的行權價格購買價值為行權價格兩倍的股權。除非被九城中止,或在到期前被九城贖回權益,此項股東權益計劃直至2019年1月8日前均有效。

過去52周,第九城市最高股價為28.5美元,最低股價為9.97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