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首富十大排名
1、馬雲
財富值:373億美元
世界排名:22
外號傑克馬,不僅創立了中國最大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還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在線支付業務支付寶,知名語錄我對錢不感興趣,成為了中國網民津津樂道的口頭禪。
2、馬化騰
財富值:361億美元
世界排名:24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出身與工程師,相比能說會道的馬雲,馬化騰一項非常低調。不僅如此,馬化騰旗下的騰訊還擁有著名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的股份。
3、李兆基
財富值:280億美元
世界排名:34
在香港僅次於李嘉誠的地產大鱷,因在家中排名老四,也被稱為「四叔」。出生於貧苦家庭的李兆基最慘的時候每個月只能吃到兩次肉。
4、李嘉誠
財富值:267億美元
世界排名:35
綽號超人的李嘉誠被稱為亞洲最有影響力的商人之一,曾經連續15年奪得華人首富第一的寶座。在中國首富排行榜2019當中,他被認為是中國的隱藏首富,而不是福布斯上的排名第4.
5、許家印
財富值:263億美元
世界排名:37
恆大集團董事長,恆大地產也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在全國280多個城市擁有項目超過800個。
6、孫飄揚
財富值:244億美元
世界排名:38
江蘇淮安金湖人,現任江蘇恆瑞醫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2018年以825億財產排名胡潤百富第20名,2019年3月以84億美元身價排名福布斯億萬富豪第174名,在最新的榜單中位居中國首富排行榜第38名。
7、楊惠妍
財富值:231億美元
世界排名:41
要說中國誰最有錢第一名的女性必須是楊惠妍,這位新聞很少的女性掌握著中國地產巨頭碧桂園57%的股份,也是中國首富排行榜2019中唯一一位進入前十的女性,也是亞洲最富有的女性。
8、何享健
財富值:225億美元
世界排名:43
美的集團創始人,1968年,他帶領23人在廣東辦車間,到現在美的已經成為全球最大家電製造商之一,並且擁有200多家子公司,其中包括德國機器人公司KuKa。
9、王健林
財富值:202億美元
世界排名:51
大連萬達集團主席,不僅是中國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商業房地產開發商之一,在全中國擁有200多個萬達廣場。
10、李文達
財富值:171億美元
世界排名:70
香港蚝油大王李錦記第三代傳人,現任李錦記集團主席,廣東新會人。目前在香港富豪榜中位居第三名。
Ⅱ 誰清楚,李嘉誠蛇吞象,當初6億是如何60億和黃。我很想知道
和記黃埔,是香港第二大英資洋行,資產價值六十多億港元。而長實只是一間資產不到7億的中小型公司。李嘉誠不但控得和黃,還做到兵不血刃,他由此而被譽為「超人」。和黃一役,李超人究竟有何超人高招?
李嘉誠退出九龍倉角逐,將目標瞄準另一家英資洋行——和記黃埔。
和黃集團由兩大部分組成,一是和記洋行;二是黃埔船塢。和黃是當時香港第二大洋行,又是香港十大財閥所控的最大上市公司。
和記洋行成立於1860年,主要從事印度棉花、英產棉毛織品、中國茶葉等進出口貿易和本港零售業。初時規模名氣不大,遠不可與怡和、置地、鄧普、太古等洋行相比。到二戰前,和記有下屬公司20間,初具規模。
黃埔船塢有限公司的歷史,可追溯到1843年,林蒙船長在銅鑼灣怡和碼頭造木船。船塢幾經遷址,不斷充資合並易手,成為一間公眾公司。到20世紀初,黃埔船塢與太古船塢、海軍船塢並稱為香港三大船塢,形成維修、建造萬噸級輪船的能力。除此,黃埔船塢還經營碼頭倉儲業。
二戰之後,幾經改組的和記洋行落入祈德尊家族之手。該家族與怡和凱瑟克家族、太古施懷雅家族、會德豐馬登家族,並列為本港英資四大家族。20世紀60年代後期,祈德尊雄心勃發,一心想成為怡和第二。他趁1969~1973年股市大牛沖天,展開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收購,把黃埔船塢、均益倉、屈臣氏等大公司和許多未上市小公司歸於旗下,風頭之勁,一時無兩。
祈德尊掐准了本港人多地少,地產必旺的產業大趨勢,關閉九龍半島東側的碼頭船塢,將修船業務與太古船塢合並,遷往青衣島,並將其他倉場碼頭統統轉移到葵涌去發展。騰出的地皮,用來發展黃埔新村、大同新村、均益大廈等。祈德尊滿天開花大興土木,地產成為集團的支柱產業。
傳媒說祈德尊是個「食慾過盛、消化不良」的商界「大鱉」。他一味地吞並企業,鼎盛期所控公司高達360間,其中有84間在海外。祈德尊雖長有「鋼牙銳齒」,「腸胃功能」卻太差,「腹瀉不止」——不少公司狀況不良,效益負增長,給他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幸得股市太旺,祈德尊大量從事股票投機生意,以其暫獲彌補財政黑洞。
1973年中股市大災,接著是世界性石油危機,接著又是香港地產大滑坡。投資過速、戰線過長、包袱過沉的和記集團掉入財政泥淖,接連兩個財政年度虧損近2億元。1975年8月,匯豐銀行注資1.5億港元解救,條件是和記出讓33.65%的股權。匯豐成為和記集團的最大股東,黃埔公司也由此而脫離和記集團。
匯豐控得和記洋行,標志著祈德尊時代的結束,和記成了一間非家族性集團公司。匯豐物色韋理主政。1977年9月,和記再次與黃埔合並,改組為「和記黃埔(集團)有限公司」。韋理有「公司醫生」之稱,但他一貫是做智囊高參輔政,而從未在一間巨型企業主政。又因為祈德尊主政時,集團虧空太大,公司醫生韋理上任,未見其妙手回春——和黃的起色不如人們預想的好。
乘虛而入,是戰場常見並有效的戰術。李嘉誠在覬覦上九龍倉的同時,也垂青和記黃埔。 他放棄九倉,必然要把矛頭對准和黃。 輿論皆說,和黃一役,足見李嘉誠是聰明絕頂的人。
其一,李嘉誠成全包玉剛收購九龍倉的心願,實則是讓出一塊肉骨頭讓包氏去啃,自己留下一塊瘦肉。因為九龍倉屬於家族性公司的怡和系,凱瑟克家族及其代理人必會以牙還牙,殊死一搏反收購。包氏收購九龍倉,代價沉重,實際上與怡和大班打了個平手。怡和在港樹大根深,收購九龍倉,必有一番血戰惡戰。
反之,淪為公眾公司的和記黃埔,至少不會出現來自家族勢力的頑抗反擊。身為本港第二大洋行的和黃集團,各公司「歸順」的歷史不長,控股結構一時還未理順,各股東間利益意見不合,他們正祈盼出現「明主」,力挽頹勢,使和黃徹底擺脫危機。
只要能照顧並為股東帶來利益,股東不會反感華人大班入主和黃洋行。這便是李嘉誠最初的出發點。
其二,李嘉誠權衡實力,長江實業的資產才6.93億港元,而和黃集團市值高達62億港元,蛇吞大象,難以下咽。和黃擁有大批地皮物業,還有收益穩定的連鎖零售業,是一家極有潛質的集團公司。本港的華商洋商,垂涎這塊大肥肉者大有人在,只因為和黃在本港首席財主匯豐的控制下,均暫且按兵不動。
李嘉誠很清楚,匯豐控制和黃不會太久。根據公司法、銀行法,銀行不能從事非金融性業務。債權銀行,可接管喪失償債能力的工商企業,一旦該企業經營走上正常,必將其出售給原產權所有人或其他企業,而不是長期控有該企業。
在李嘉誠吸納九倉股之時,他獲悉匯豐大班沈弼暗放風聲:待和記黃埔財政好轉之後,匯豐銀行會選擇適當的時機、適當的對象,將所控的和黃股份的大部分轉讓出去。
這對李嘉誠來說,不啻是個福音。長實財力不足,若藉助匯豐之力,收購算成功了一半。
其三,李嘉誠夢寐以求成為匯豐轉讓和黃股份的合適人選。為達到目的,李嘉誠停止收購九倉股的行動,以獲匯豐的好感。
李嘉誠賣了匯豐一份人情,那麼,信譽卓著的匯豐必會回報—還其人情。這份人情,是否是和黃股票,李嘉誠尚無把握。
為了使成功的希望更大,李嘉誠拉上包玉剛,以出讓1000萬股九倉股為條件,換取包氏促成匯豐轉讓9000萬股和黃股的回報。李嘉誠一石三鳥,既獲利五千九百多萬港元,又把自己不便收購的九龍倉讓給包氏去收購,還獲得包氏的感恩相報。
在與匯豐的關繫上,李嘉誠深知不如包玉剛深厚。包氏的船王稱號,一半靠自己努力,一半靠匯豐的支持。包氏與匯豐的交往史長達二十餘年,他身任匯豐銀行董事(1980年還任匯豐銀行副主席),與匯豐的兩任大班桑達士、沈弼私交甚密。
李嘉誠頻頻與沈弼接觸,他吃透匯豐的意圖:不是售股套利;而是指望放手後的和黃經營良好。另一方面,包氏出馬敲邊鼓,自然馬到成功。
1979年9月25日夜,在華人行21樓長江總部會議室,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誠,舉行長實上市以來最振奮人心的記者招待會,一貫持穩的李嘉誠以激動的語氣宣布:
「在不影響長江實業原有業務基礎上,本公司已經有了更大的突破—長江實業以每股7.1元的價格,購買匯豐銀行手中持佔22.4%的9000萬普通股的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股權。」
在場的大部分記者禁不住鼓起掌來,有記者發問:「為什麼長江實業只購入匯豐銀行所持有的普通股,而不再購入其優先股?」
李嘉誠答道:「以資產的角度看,和黃的確是一間極具發展潛力的公司,其地產部分和本公司的業務完全一致。我們認為和黃的遠景非常好,由於優先股只享有利息,而公司盈虧與其無關,又沒有投票權,因此我們沒有考慮。」
李嘉誠被和記黃埔董事局吸收為執行董事,主席兼總經理的仍是韋理。
記者招待會後的一天,和黃股票一時成為大熱門。小市帶動大市,當日恆指飈升25.69點,成交額4億多元,可見股民對李嘉誠的信任。李嘉誠繼續在市場吸納,到1980年11月,長江實業及李嘉誠個人共擁的和黃股權增加到39.6%,控股權已十分牢固。其間,未遇到和黃大班韋理組織的反收購。
1981年1月1日,李嘉誠被選為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成為香港第一位入主英資洋行的華人大班(註:包玉剛入主的怡和系九龍倉不屬獨立洋行),和黃集團也正式成為長江集團旗下的子公司。
李嘉誠以小搏大,以弱制強。長江實業實際資產僅6.93億港元,卻成功地控制了市價62億港元的巨型集團和記黃埔。按照常理,既不可能,更難以令人置信,難怪和黃前大班韋理,會以一種無可奈何、又頗不服氣的語氣對記者說:
「李嘉誠此舉等於用美金2400萬做訂金,而購得價值十多億美元的資產。」
Ⅲ 他是李嘉誠的親兄弟,李嘉誠身家過千億,為何卻從來不扶兄弟一把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十分講究人情味的一個國家。父子關系和兄弟關系是最為緊密相連的,一個家庭之中通常兄弟姐妹都會相互提攜,共同幫助。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羨慕那些家裡有大富豪的人,一旦那個家庭裡面出現了大富豪的話,好像家裡面其他的人都可以沾一沾財氣,跟著也能發一筆小財。
事實上,也確實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比如曾經的中國首富王健林在還沒成為中國首富之前,就非常大氣地將價值十幾億的股票分給了他的幾個弟弟,王健林的幾個弟弟憑借著這一些股份輕輕鬆鬆地就成為了億萬富豪。
王健林的幾個弟弟確確實實地沾到了哥哥的財氣,憑借著王健林給他們的股份他們每年都可以坐收幾百萬的股票分紅。
在李嘉誠看來,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到的才是有價值的,如果一味靠別人的施捨和幫助,這樣的財富註定是不長久的。
可能正是因為李嘉誠的這一理念,他才沒有出手幫助自己的親弟弟李嘉昭,加上李嘉昭可能本人也並沒有像他的哥哥和妹妹一樣滿懷壯志,野心勃勃想要在生意場上做出一番大事業,因此才顯得默默無聞、碌碌無為吧!
李嘉誠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念可能在我們看來顯得有些不近人情,但仔細想想卻非常地有道理。這一點從李嘉誠的妹妹和兩個兒子身上都印證了這一點。
靠著自己的努力獲取到的永遠都是最令人踏實地,不勞而獲總是讓人感覺到空虛,最怕黃粱一夢!
Ⅳ 全世界華人首富是誰,資產大約是多少
華人首富是香港富豪李嘉誠,資產188億美元.
http://www.zjol.com.cn/05biz/system/2006/03/10/006509999.shtml
http://www..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C0%EE%BC%CE%
李嘉誠 統領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集團公司,全球華人首富,全世界華人最成功的企業家。十四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半個世紀的奮斗始終以"超越"為主題:從超越平凡起跑;為超越對手努力;達到巔峰,超越巔峰;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於是世人稱之為"超人"。李嘉誠不僅是創業精英、商界巨頭,而且在其創業發展路上,並購多家公司。可以說,李創業之路就是一條並購之路,其創業和壯大與兼並和收購其它公司企業分不開。李嘉誠的並購之路同其人生經歷、創業經歷一樣倍受世人關注。
艱辛與成功的創業經歷
1928年7月29日,李嘉誠先生誕生於廣東省潮州潮安縣。1940年,隨父母到香港定居。1943年冬其父辭世,至此少年李嘉誠開始了學徒、工人、塑膠廠推銷員的生活。 1948年,20歲的他就開始在新蒲崗擔任了一家塑膠廠的業務經理、總經理。1950年,在筲箕灣創立了長江塑膠廠。1957年,在北角創立了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發展塑膠花、玩具生產等。1958年,1960年先後在北角、柴灣建造了兩座工業大廈。 1972年9月31日,李嘉誠創建了長江實業有限公司,11月1日,"長實"股票在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並相繼在倫敦(1973年)、加拿大的溫哥華(1974年6月)掛牌上市。1974年5月,與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聯組恰東財務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誠出任匯豐銀行董事局非執行副董事長。1986年,長實集團名列香港十大財團首富,李嘉誠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佔香港上市總值13.57%。1990年4月7日,李嘉誠旗下的"和黃"與"中信"、英國大東電報局合作投資的"亞洲衛星一號",由中國"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地送入東南亞上空的同步軌道。到1991年間,"長實"系財團已發展成為有重要國際地位和重大影響的跨國多元化企業集團,擁有1200多億港元資產,比1986年增加兩倍半。
"超人"美譽與並購經歷
叱吒香江,縱橫海外,李嘉誠這個神奇的名字,今天已是'成功'與'奇跡'的代名詞:他統領著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四家上市公司,業務遍及各行各業,如地產、港口貨運、超級市場、基建、電訊、酒店、保險、水泥、電力、網路等等,形成一個逾萬億資產的跨國企業帝國。而李嘉誠本人也榮列世界富豪榜第10位,成為有史以來華人最傑出的企業家之一。這一切,使他贏得了'超人'的美譽。
縱觀李嘉誠傳奇的商旅生涯,他最為成功之處是善於審時度勢、運籌帷幄。李嘉誠十四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半個世紀的奮斗皆以'超越'為主題:從超越平凡起跑;為超越對手努力;達到巔峰,超越巔峰;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於是人們稱之為"超人"。
而其企業發展壯大與其兼並和收購其它公司有關。1974年4月,成功收購美資永高公司,接手經營香港希爾頓大酒店和印尼巴厘島的凱悅酒店,並相繼購入虎豹別墅及其他多項地皮、物業。1978年9月5日,李嘉誠從匯豐銀行承接了"黃埔"公司9000萬股股票,同年,還收購了英資青洲英坭有限公司,出任該公司董事局主席。1979年7月,"長實"與中資僑光公司聯組宜賓地產有限公司,取得沙田鐵路維修站上蓋發展權,並成立中國(香港)水泥廠(1982年投產)。是年9月25日,"長實"贏得和記黃埔公司控股權,並於10月15日出任"和黃"蔥卸�隆?981年1月1日,李嘉誠出任"和黃"公司董事局主席。1997年與"首鋼"聯手收購香港東榮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收購北京長城飯店等七家大酒店,擁有51%的股權。1985年,購入加拿大溫哥華世界博覽會商業中心,斥資百億港元,興建規模龐大的商住住宅群。
經過不斷發展壯大,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及其附屬公司,現已發展成為在香港以至世界具有領導地位的地產、國際集裝箱貨櫃碼頭業和投資發展的舉足輕重的集團公司。市值已超過2700億港元。業務經營范圍包括地產發展、金融、貿易、貨櫃碼頭、運輸業、能源、電力、通訊、衛星廣播、酒店業、零售業等。
李澤楷
香港電訊盈科主席
作為李嘉誠的二公子,李澤楷一直試圖擺脫父親的陰影,希望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近年來的幾個震驚香江的大動作的確不同凡響,行內人士笑稱:「他一天就賺了他老爹一
輩子的錢。」
1966年11月出生於香港。1987年獲斯坦福大學電腦工程學士;
1990年創建香港衛視StarTV,在2年後賣給世界傳媒大王默多克的時候,已經賺下4億美元;
1998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全球計算機數字化領域的50名風雲人物;
1999年5月,動用31500萬美元購得了一個在香港股票交易所掛牌的公司,改名為Pacific Century CyberWorks,即盈科動力;
2000年3月,在二板市場上籌集了10億美元,並且動用盈科動力的高價股票從大東電信手中購買香港最主要的電信運營商香港電信。交易額估價為380億美元,此乃亞洲最大的並購案之一。為此,盈科動力背上90億美元的巨額債務;在大東電訊急於拋盤和納斯達克的雙重影響下,盈科的股價開始走低;
2000年10月,負債重壓之下,盈科開始把香港電信最有價值的行動電話和IP骨幹網的業務賣掉。李澤楷的威信開始大打折扣;
2001年1月,盈科動力的股價跌到了50美分以下,市值縮水到129億美元,為原來香港電信市值的1/3;
2001年3月29日,香港電訊盈科公布自去年八月並購香港電訊後的首個綜合財務業績報告,盈科在2000年虧損逾八億美元。盈科神話回落塵土。
http://..com/question/7857534.html
參考資料:http://www..com/s?wd=%C0%EE%BC%CE%B3%CF%D3%D0%B6%E0%C9%D9%C7%AE&cl=3
Ⅳ 李嘉誠馬雲馬化騰集體大手筆入股小米,小米真的會成下一個騰訊嗎
多家媒體報道,華人首富李嘉誠大手筆認購小米股票,據悉花費了3000萬美元。而阿里巴巴集團馬雲、騰訊馬化騰也都買入了小米的股票,金額也都是大手筆的千萬起步。還有知名天使投資人蔡文勝也買進了不少小米股票。
這雖然只是一個假設,但是,商界的發展總是變幻莫測的,華人首富也有看走眼的時候,當年若不賣騰訊股票,又將會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Ⅵ 中國著名的操盤手有那些
韓軍
中國股市人才輩出,各領風騷三五載,而韓軍則是常青樹,他很少出現過困境,不像
處於排行榜第二位和第三位的魏東、肖建華那樣險些被大熊市滅掉。然而業內公認韓軍為群雄之首的重要原因有三個:第一個原因是韓軍是高幹家庭出身,做人做事霸道有貴族風范,比如說有多家敢於單日暴漲的股票由其創造,甚至敢傾其全部資金把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買上漲停,這種氣度可不是一般機構能夠具備的;第二個原因是韓軍敢於逆勢發動行情,比如說在2007年6月5日,滬深股市五天跌將近1000點,其中不少基金參與抄底都扭轉不了大盤的繼續跌勢,而韓軍在6月5日中午投入兩個億在跌停板位置買進100隻股票,市場立刻出現強勁反彈;第三個原因是韓軍的門下還出現了兩個大鱷,其中一個是在其邊防部隊當過部下的張愛國,在業內排行榜中名列第五位,還有曾為其軍師的花榮,在業內排行榜中名列第六。
三者形成了中國證券中最強悍的股市狼群,韓軍有期貨背景,張愛國有外資背景,花榮有民企背景,此鐵三角在指數期貨出來後,將成為中國投機市場最強大的力量,將極大地威脅和影響其他中小投機者的命運。不過,韓軍的最大弱點是好色,一次一個著名的模特問韓買什麼股票,韓反問你目前持有的是什麼股票,結果模特持有的股票隨後連續漲停。另韓軍與普京一樣,持有飛機駕照。魏東
魏東出生於1967年,畢業於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同年進入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工
作。1995年創建上海涌金實業有限公司。現任國金證券董事、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九芝堂集團董事、湖南涌金董事長。在國金證券借殼工作完成後,成都建投將擁有國金證券51.76%的股權,這也是國金證券實際控制人魏東在九芝堂(000989)後掌控的第二家上市公司。在06年新財富中國富豪榜,魏東名列第473名。
盡管二級市場操盤業界並不認為涌金集團擁有超人的財技和制勝秘訣,但僅用8年時間
,非常年輕的魏東及其家族還是積累了數以億計的財富,並在資本市場博得了頗為響亮的"涌金系"名號。涌金系的最重要利潤來源主要依靠上市公司向戰略投資者配售新股和定向增發股創造,其公關手段非一般目光過於狹窄的業內機構能比。盡管其盈利手段不如韓軍那樣具有力量兇悍性,也不如花榮那樣以小勝多的精巧傳奇性,但具有很強的中國特色肖建華
肖建華,1986年入北京大學法律系,曾任北京大學團委幹部、北京牡丹電視機廠車間書
記、河北石家莊陸軍學院教師。1993年,肖開始進入資本市場,依託北大和高科技概念在證券市場上廣泛出擊,造成了一股"明天旋風"。1998年,肖27歲,已是上市公司華資實業總經理。3年時間,肖領導"明天系"先後入主了6家上市公司,並控制了其中的兩家。
肖的"明天系"和"北大"扯上關系,是因為其控制性公司和自然人,與北大資源集團合資
成立了一個"北京北大明天資源科技有限公司",雖然北大資源集團僅持有這家公司20%股權,但卻使肖在資本運作中擁有了"北大概念"和"高科技概念",別小看這點,這可是肖氏馳騁資本市場的殺手鐧。
明天系極為重視金融資產的積累,旗下有多家證券公司,如遠東證券、太平洋證券、新
時代證券等,2006年其系的二級市場是深發展,而深發展也是以只金融股。人的命運甚至比財技還要重要,20005年就在明天系即將滅忙的前夜,滬深股市出現了大行情,因為勉強多支撐了一個月的明天系,其旗下的多家金融機構反而成為了香餑餑。業內在公認前三條好漢時並不是看重他們的戰術層面,而是戰略思想層面。王龍
當大陸的機構向台灣的一些著名大老闆介紹王龍在大陸成功抄1000點大底賺大錢的時候
,許多台灣商人都不知道這么一個新冒出來的台灣私募大鱷。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依靠原來的台灣股災經驗在大陸一年從一個一名不聞的小人物變成了資本大鱷。
這種奇跡過去曾經發生過另外一個台灣的小公司乾隆軟體身上,王龍只不過是簡單的復制了一下,據說王龍的主要私募客戶是台灣商人的太太和小姐。
更讓人驚奇的是,一般人如果因為股市發了大財,不可能在這個行業中能夠收手,而王
龍竟然做到了,在滬市漲到4000點的時候,在07年5月份他竟然解散了客戶達到高潮的私募基金,而充當寓公。與韓軍一樣,王龍也十分好色,業內傳聞其有大陸、越南、泰國、印度、伊拉克、俄羅斯、朝鮮、阿爾巴尼亞、古巴等多種國籍的太太。其在加拿大的豪宅也是最有皇帝特色的。張愛國
與韓軍一樣,張愛國也有過軍旅生涯,也有高幹背景。看著韓的巨大成功,他不可能久
甘於人下。去年在五糧液權證、今年在中化國際權證的巨大成功,再依靠部分ST股的成功操作,使得張愛國從去年4月到今年4月的年收益率達到了驚人的25倍。這個事實讓其朋友韓軍與花榮也瞠目結舌,而且這是在借韓的朋友資源,借花的智力完成的。張的成功充分說明了小富靠勤,大富由命。花榮
花榮是中國股市的不死鳥,他的很多朋友在中國股市都陣亡了,但他依然活著。花的經
歷是典型的厚積博發,他曾經輔佐過多位億萬富豪,但自己一直沒有成為億萬富豪,肯定不服氣。在2005年參透"盲點套利"這一中國股市的最高功夫後,花榮離開了韓軍自創門戶,雖然兩人發生了激烈的口角,但是韓還是給與了花榮3000萬的啟動資金,這3000萬目前已經變成了4個多億。花榮的成功一方面與自己的努力不可分,他創建的盲點套利無風險投資是吸引新客戶和大客戶的利器,韓軍曾說:"書生造反,三年無成,如果運氣不好,隨時歡迎你回到東北軍來,不過工資要比現在降一塊錢。"2005年和2006年的大行情造就了這個書生,目前花榮已經成為了中國大資金穩健投機的尖端代表,在山西煤礦主、京城文體明星、歸國海龜以及部分特殊行業從業者的口碑中,其名氣如日中天。趙笑雲
趙笑雲,曾經在股市中是一個讓你歡喜讓你憂的人物。作為證券咨詢行業的佼佼者,他
推薦的股票總是布滿玄機,但又快速大漲。有人說他是"天才",也有人說他是"庄托",面對種種散戶的疑問猜測,業內機構的看法出奇的一致。證券市場比拚的就是勝負,在沒有違法的前提下,趙笑雲獲得大勝,從一個西北的窮小子變成億萬富豪,這不正是最典型的"美國精神"嗎?
然而,趙當選第七條好漢,不是因為他在07年獲得了多麼令人驚異的成功,而是他當年
的部下群體獲得了成功。據說他當年的合作客戶與東方趨勢當年普通的員工有多人在今年都成為了千萬富翁,他們之所以有今天,不能不說與當年趙的榜樣力量沒有關系。陳剛
在中國股市活得久難度是很大的,甚至比活得好還重要。有一個記者聽說一個大戶靠做
股票獲得了千萬家資,便詢問其成功經驗,大戶不願說,但記者一再追問,大戶最後沒辦法了,回答說:"在做股票前,我是億萬富翁。"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窺見中國股市的生存難度。在中國股市,花榮是獲得最長久的職業操盤手,而陳剛是活的最長久的股評大師。屢經坎坷,始終看好中國股市,但在滬深股市暴跌前夕能夠果斷預警,說明陳剛已經成為股精人物了。目前市場存在著大量的依靠包裝和媒體出名的假高手,他們的未來失敗一定是定局,我們希望陳剛能早日成為億萬富豪。王國斌
王國斌同志具有豐富的證券業從業經驗,1998年被東方證券作為核心人才引進,2005年
起擔任東方證券副總裁。他追求投資的科學性、實效性,投資業績在行業中名列前茅。他帶領的證券投資團隊在2003年上海企業年金十六家管理人評比中排名第一;他負責管理的"上海市職工互助會定向理財計劃"從2005年至今收益率達34.2%,在該計劃的所有管理人中排名第一;截至2006年2月,他運作的"東方紅1號"集合理財計劃累計收益率達19.8%,列全行業第一。王亞偉
王亞偉現任華夏基金管理公司副總裁、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華夏大盤精選基金經理。
最佩服的投資大師:彼得林奇。興趣愛好:足球、音樂、攝影
證券從業經歷13年。曾任中信國際合作公司業務經理,華夏證券研究經理。1998年加入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興華基金經理助理、經理,華夏成長基金經理。現任華夏大盤精選基金經理。華夏大盤精選基金在多個周期中獲得證券基金凈值增長第一名,但是與中國的優秀私募基金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其實公募與私募的差距,並不在智慧和經驗方面,而是在機制上面,目前的公募基金體制基本上是大鍋飯性質的旱澇保收狀態,限制基金經理的主動性智慧發揮,同時在獲利的同時還得服務於管理層的意志。只有在大陸這個老百姓思想比較落後的地方,公募基金才能獲得目前的大發展。我們把公募基金的第一名基金經理列為高手的行列,是對公募基金的一種激勵和希望。
Ⅶ 中國股市十大操盤手是哪些
中國十大股市操盤手排名
一 韓軍
中國股市人才輩出,各領風騷三五載,而韓軍則是常青樹,他很少出現過困境,不像處於排行榜第二位和第三位的魏東、肖建華那樣險些被大熊市滅掉。然而業內公認韓軍為群雄之首的重要原因有三個:第一個原因是韓軍是高幹家庭出身,做人做事霸道有貴族風范,比如說有多家敢於單日暴漲的股票由其創造,甚至敢傾其全部資金把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買上漲停,這種氣度可不是一般機構能夠具備的;第二個原因是韓軍敢於逆勢發動行情,比如說在2007年6月5日,滬深股市五天跌將近1000點,其中不少基金參與抄底都扭轉不了大盤的繼續跌勢,而韓軍在6月5日中午投入兩個億在跌停板位置買進100隻股票,市場立刻出現強勁反彈;第三個原因是韓軍的門下還出現了兩個大鱷,其中一個是在其邊防部隊當過部下的張愛國,在業內排行榜中名列第五位,還有曾為其軍師的花榮,在業內排行榜中名列第六。三者形成了中國證券中最強悍的股市狼群,韓軍有期貨背景,張愛國有外資背景,花榮有民企背景,此鐵三角在指數期貨出來後,將成為中國投機市場最強大的力量,將極大地威脅和影響其他中小投機者的命運。不過,韓軍的最大弱點是好色,一次一個著名的模特問韓買什麼股票,韓反問你目前持有的是什麼股票,結果模特持有的股票隨後連續漲停。另韓軍與普京一樣,持有飛機駕照。
二 魏東
魏東出生於1967年,畢業於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同年進入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工作。1995年創建上海涌金實業有限公司。現任國金證券(600109 論壇 資訊)董事、九芝堂(000989 論壇 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九芝堂(000989 論壇 資訊)集團董事、湖南涌金董事長。在國金證券(600109 論壇 資訊)借殼工作完成後,成都建投將擁有國金證券(600109 論壇 資訊)51.76%的股權,這也是國金證券(600109 論壇 資訊)實際控制人魏東在九芝堂(000989 論壇 資訊)(000989)後掌控的第二家上市公司。在06年新財富中國富豪榜,魏東名列第473名。
盡管二級市場操盤業界並不認為涌金集團擁有超人的財技和制勝秘訣,但僅用8年時間,非常年輕的魏東及其家族還
是積累了數以億計的財富,並在資本市
場博得了頗為響亮的"涌金系"名號。涌金系的最重要利潤來源主要依靠上市公司向戰略投資者配售新股和定向增發股創造,其公關手段非一般目光過於狹窄的業內機構能比。盡管其盈利手段不如韓軍那樣具有力量兇悍性,也不如花榮那樣以小勝多的精巧傳奇性,但具有很強的中國特色。
三 肖建華
肖建華,1986年入北京大學法律系,曾任北京大學團委幹部、北京牡丹電視機廠車間書記、河北石家莊陸軍學院教師。1993年,肖開始進入資本市場,依託北大和高科技概念在證券市場上廣泛出擊,造成了一股"明天旋風"。1998年,肖27歲,已是上市公司華資實業(600191 論壇 資訊)總經理。3年時間,肖領導"明天系"先後入主了6家上市公司,並控制了其中的兩家。
肖的"明天系"和"北大"扯上關系,是因為其控制性公司和自然人,與北大資源集團合資成立了一個"北京北大明天資源科技有限公司",雖然北大資源集團僅持有這家公司20%股權,但卻使肖在資本運作中擁有了"北大概念"和"高科技概念",別小看這點,這可是肖氏馳騁資本市場的殺手鐧。
明天系極為重視金融資產的積累,旗下有多家證券公司,如遠東證券、太平洋證券、新時代證券等,2006年其系的二級市場是深發展,而深發展也是以只金融股。人的命運甚至比財技還要重要,20005年就在明天系即將滅忙的前夜,滬深股市出現了大行情,因為勉強多支撐了一個月的明天系,其旗下的多家金融機構反而成為了香餑餑。業內在公認前三時並不是看重他們的戰術層面,而是戰略思想層面。(
四 王龍
當大陸的機構向台灣的一些著名大老闆介紹王龍在大陸成功抄1000點大底賺大錢的時候,許多台灣商人都不知道這么一個新冒出來的台灣私募大鱷。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依靠原來的台灣股災經驗在大陸一年從一個一名不聞的小人物變成了資本大鱷。這種奇跡過去曾經發生過另外一個台灣的小公司乾隆軟體身上,王龍只不過是簡單的復制了一下,據說王龍的主要私募客戶是台灣商人的太太和小姐。
更讓人驚奇的是,一般人如果因為股市發了大財,不可能在這個行業中能夠收手,而王龍竟然做到了,在滬市漲到4000點的時候,在07年5月份他竟然解散了客戶達到高潮的私募基金,而充當寓公。與韓軍一樣,王龍也十分好色,業內傳聞其有大陸、越南、泰國、印度、伊拉克、俄羅斯、朝鮮、阿爾巴尼亞、古巴等多種國籍的太太。
其在加拿大的豪宅也是最有皇帝特色的。
五 張愛國
與韓軍一樣,張愛國也有過軍旅生涯,也有高幹背景。看著韓的巨大成功,他
不可能久甘於人下。去年在五糧液(000858 論壇 資訊)權證、今年在中化國際(600500 論壇 資訊)權證的巨大成功,再依靠部分ST股的成功操作,使得張愛國從去年4月到今年4月的年收益率達到了驚人的25倍。這個事實讓其朋友韓軍與花榮也瞠目結舌,而且這是在借韓的朋友資源,借花的智力完成的。張的成功充分說明了小富靠勤,大富由命。 本文來自找寶網
六 花榮
花榮是中國股市的不死鳥,他的很多朋友在中國股市都陣亡了,但他依然活著。花的經歷是典型的厚積博發,他曾經輔佐過多位億萬富豪,但自己一直沒有成為億萬富豪,肯定不服氣。在2005年參透"盲點套利"這一中國股市的最高功夫後,花榮離開了韓軍自創門戶,雖然兩人發生了激烈的口角,但是韓還是給與了花榮3000萬的啟動資金,這3000萬目前已經變成了4個多億。花榮的成功一方面與自己的努力不可分,他創建的盲點套利無風險投資是吸引新客戶和大客戶的利器,韓軍曾說:"書生造反,三年無成,如果運氣不好,隨時歡迎你回到東北軍來,不過工資要比現在降一塊錢。"2005年和2006年的大行情造就了這個書生,目前花榮已經成為了中國大資金穩健投機的尖端代表,在山西煤礦主、京城文體明星、歸國海龜以及部分特殊行業從業者的口碑中,其名氣如日中天。
七 趙笑雲
趙笑雲,曾經在股市中是一個讓你歡喜讓你憂的人物。作為證券咨詢行業的佼佼者,他推薦的股票總是布滿玄機,但又快速大漲。有人說他是"天才",也有人說他是"庄托",面對種種散戶的疑問猜測,業內機構的看法出奇的一致。證券市場比拚的就是勝負,在沒有違法的前提下,趙笑雲獲得大勝,從一個西北的窮小子變成億萬富豪,這不正是最典型的"美國精神"嗎?
然而,趙當選第七,不是因為他在07年獲得了多麼令人驚異的成功,而是他當年的部下群體獲得了成功。據說他當年的合作客戶與東方趨勢當年普通的員工有多人在今年都成為了千萬富翁,他們之所以有今天,不能不說與當年趙的榜樣力量沒有關系。
八 陳剛
在中國股市活得久難度是很大的,甚至比活得好還重要。有一個記者聽說一個大戶靠做股票獲得了千萬家資,便詢問其成功經驗,大戶不願說,但記者一再追問,大戶最後沒辦法了,回答說:"在做股票前,我是億萬富翁。"從這個故事中我們
可以窺見中國股市的生存難度。在中國股市,花榮是獲得最長久的職業操盤手,而陳剛是活的最長久的股評大師。屢經坎坷,始終看好中國股市,但在滬深股市暴跌前夕能夠果斷預警,說明陳剛已經成為股精人物了。目前市場存
在著大量的依靠包裝和媒體出名的假高手,他們的未來失敗一定是定局,我們希望陳剛能早日成為億萬富豪。
九 王國斌
王國斌同志具有豐富的證券業從業經驗,1998年被東方證券作為核心人才引進,2005年起擔任東方證券副總裁。他追求投資的科學性、實效性,投資業績在行業中名列前茅。他帶領的證券投資團隊在2003年上海企業年金十六家管理人評比中排名第一;他負責管理的"上海市職工互助會定向理財計劃"從2005年至今收益率達34.2%,在該計劃的所有管理人中排名第一;截至2006年2月,他運作的"東方紅1號"集合理財計劃累計收益率達19.8%,列全行業第一。
十 王亞偉
王亞偉現任華夏基金管理公司副總裁、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華夏大盤精選基金經理。
最佩服的投資大師:彼得林奇。興趣愛好:足球、音樂、攝影
證券從業經歷13年。曾任中信國際合作公司業務經理,華夏證券研究經理。1998年加入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興華基金經理助理、經理,華夏成長基金經理。現任華夏大盤精選基金經理。華夏大盤精選基金在多個周期中獲得證券基金凈值增長第一名,但是與中國的優秀私募基金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其實公募與私募的差距,並不在智慧和經驗方面,而是在機制上面,目前的公募基金體制基本上是大鍋飯性質的旱澇保收狀態,限制基金經理的主動性智慧發揮,同時在獲利的同時還得服務於管理層的意志。只有在大陸這個老百姓思想比較落後的地方,公募基金才能獲得目前的大發展。我們把公募基金的第一名基金經理列為高手的行列,是對公募基金的一種激勵和希望。
Ⅷ 中國最有名的操盤手有哪幾個
中國股市十大操盤手排行榜
全天下第一條好漢 韓軍
中國股市人才輩出,各領風騷三五載,而韓軍則是常青樹,他很少出現過困境,不像
處於排行榜第二位和第三位的魏東、肖建華那樣險些被大熊市滅掉。然而業內公認韓軍為群
雄之首的重要原因有三個:第一個原因是韓軍是高幹家庭出身,做人做事霸道有貴族風范,
比如說有多家敢於單日暴漲的股票由其創造,甚至敢傾其全部資金把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買
上漲停,這種氣度可不是一般機構能夠具備的;第二個原因是韓軍敢於逆勢發動行情,比如
說在2007年6月5日,滬深股市五天跌將近1000點,其中不少基金參與抄底都扭轉不了大盤的
繼續跌勢,而韓軍在6月5日中午投入兩個億在跌停板位置買進100隻股票,市場立刻出現強
勁反彈;第三個原因是韓軍的門下還出現了兩個大鱷,其中一個是在其邊防部隊當過部下的
張愛國,在業內排行榜中名列第五位,還有曾為其軍師的花榮,在業內排行榜中名列第六。
三者形成了中國證券中最強悍的股市狼群,韓軍有期貨背景,張愛國有外資背景,花榮有民
企背景,此鐵三角在指數期貨出來後,將成為中國投機市場最強大的力量,將極大地威脅和
影響其他中小投機者的命運。不過,韓軍的最大弱點是好色,一次一個著名的模特問韓買什
么股票,韓反問你目前持有的是什麼股票,結果模特持有的股票隨後連續漲停。另韓軍與普
京一樣,持有飛機駕照。
全天下第二條好漢 魏東
魏東出生於1967年,畢業於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同年進入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工
作。1995年創建上海涌金實業有限公司。現任國金證券董事、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九
芝堂集團董事、湖南涌金董事長。在國金證券借殼工作完成後,成都建投將擁有國金證券51.
76%的股權,這也是國金證券實際控制人魏東在九芝堂(000989)後掌控的第二家上市公司。在
06年新財富中國富豪榜,魏東名列第473名。
盡管二級市場操盤業界並不認為涌金集團擁有超人的財技和制勝秘訣,但僅用8年時間
,非常年輕的魏東及其家族還是積累了數以億計的財富,並在資本市場博得了頗為響亮的"
涌金系"名號。涌金系的最重要利潤來源主要依靠上市公司向戰略投資者配售新股和定向增
發股創造,其公關手段非一般目光過於狹窄的業內機構能比。盡管其盈利手段不如韓軍那樣
具有力量兇悍性,也不如花榮那樣以小勝多的精巧傳奇性,但具有很強的中國特色。
全天下第三條好漢 肖建華
肖建華,1986年入北京大學法律系,曾任北京大學團委幹部、北京牡丹電視機廠車間書
記、河北石家莊陸軍學院教師。1993年,肖開始進入資本市場,依託北大和高科技概念在證
券市場上廣泛出擊,造成了一股"明天旋風"。1998年,肖27歲,已是上市公司華資實業總經
理。3年時間,肖領導"明天系"先後入主了6家上市公司,並控制了其中的兩家。
肖的"明天系"和"北大"扯上關系,是因為其控制性公司和自然人,與北大資源集團合資
成立了一個"北京北大明天資源科技有限公司",雖然北大資源集團僅持有這家公司20%股權
,但卻使肖在資本運作中擁有了"北大概念"和"高科技概念",別小看這點,這可是肖氏馳騁
資本市場的殺手鐧。
明天系極為重視金融資產的積累,旗下有多家證券公司,如遠東證券、太平洋證券、新
時代證券等,2006年其系的二級市場是深發展,而深發展也是以只金融股。人的命運甚至比
財技還要重要,20005年就在明天系即將滅忙的前夜,滬深股市出現了大行情,因為勉強多
支撐了一個月的明天系,其旗下的多家金融機構反而成為了香餑餑。業內在公認前三條好漢
時並不是看重他們的戰術層面,而是戰略思想層面。
全天下第四條好漢 王龍
當大陸的機構向台灣的一些著名大老闆介紹王龍在大陸成功抄1000點大底賺大錢的時候
,許多台灣商人都不知道這么一個新冒出來的台灣私募大鱷。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名不見經傳
的小人物,依靠原來的台灣股災經驗在大陸一年從一個一名不聞的小人物變成了資本大鱷。
這種奇跡過去曾經發生過另外一個台灣的小公司乾隆軟體身上,王龍只不過是簡單的復制了
一下,據說王龍的主要私募客戶是台灣商人的太太和小姐。
更讓人驚奇的是,一般人如果因為股市發了大財,不可能在這個行業中能夠收手,而王
龍竟然做到了,在滬市漲到4000點的時候,在07年5月份他竟然解散了客戶達到高潮的私募
基金,而充當寓公。與韓軍一樣,王龍也十分好色,業內傳聞其有大陸、越南、泰國、印度
、伊拉克、俄羅斯、朝鮮、阿爾巴尼亞、古巴等多種國籍的太太。其在加拿大的豪宅也是最
有皇帝特色的。
全天下第五條好漢 張愛國
與韓軍一樣,張愛國也有過軍旅生涯,也有高幹背景。看著韓的巨大成功,他不可能久
甘於人下。去年在五糧液權證、今年在中化國際權證的巨大成功,再依靠部分ST股的成功操
作,使得張愛國從去年4月到今年4月的年收益率達到了驚人的25倍。這個事實讓其朋友韓軍
與花榮也瞠目結舌,而且這是在借韓的朋友資源,借花的智力完成的。張的成功充分說明了
小富靠勤,大富由命。
全天下第六條好漢 花榮
花榮是中國股市的不死鳥,他的很多朋友在中國股市都陣亡了,但他依然活著。花的經
歷是典型的厚積博發,他曾經輔佐過多位億萬富豪,但自己一直沒有成為億萬富豪,肯定不
服氣。在2005年參透"盲點套利"這一中國股市的最高功夫後,花榮離開了韓軍自創門戶,雖
然兩人發生了激烈的口角,但是韓還是給與了花榮3000萬的啟動資金,這3000萬目前已經變
成了4個多億。花榮的成功一方面與自己的努力不可分,他創建的盲點套利無風險投資是吸
引新客戶和大客戶的利器,韓軍曾說:"書生造反,三年無成,如果運氣不好,隨時歡迎你
回到東北軍來,不過工資要比現在降一塊錢。"2005年和2006年的大行情造就了這個書生,
目前花榮已經成為了中國大資金穩健投機的尖端代表,在山西煤礦主、京城文體明星、歸國
海龜以及部分特殊行業從業者的口碑中,其名氣如日中天。
全天下第七條好漢 趙笑雲
趙笑雲,曾經在股市中是一個讓你歡喜讓你憂的人物。作為證券咨詢行業的佼佼者,他
推薦的股票總是布滿玄機,但又快速大漲。有人說他是"天才",也有人說他是"庄托",面對
種種散戶的疑問猜測,業內機構的看法出奇的一致。證券市場比拚的就是勝負,在沒有違法
的前提下,趙笑雲獲得大勝,從一個西北的窮小子變成億萬富豪,這不正是最典型的"美國
精神"嗎?
然而,趙當選第七條好漢,不是因為他在07年獲得了多麼令人驚異的成功,而是他當年
的部下群體獲得了成功。據說他當年的合作客戶與東方趨勢當年普通的員工有多人在今年都
成為了千萬富翁,他們之所以有今天,不能不說與當年趙的榜樣力量沒有關系。
全天下第八條好漢 陳剛
在中國股市活得久難度是很大的,甚至比活得好還重要。有一個記者聽說一個大戶靠做
股票獲得了千萬家資,便詢問其成功經驗,大戶不願說,但記者一再追問,大戶最後沒辦法
了,回答說:"在做股票前,我是億萬富翁。"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窺見中國股市的生存難
度。在中國股市,花榮是獲得最長久的職業操盤手,而陳剛是活的最長久的股評大師。屢經
坎坷,始終看好中國股市,但在滬深股市暴跌前夕能夠果斷預警,說明陳剛已經成為股精人
物了。目前市場存在著大量的依靠包裝和媒體出名的假高手,他們的未來失敗一定是定局,
我們希望陳剛能早日成為億萬富豪。
全天下第九條好漢 王國斌
王國斌同志具有豐富的證券業從業經驗,1998年被東方證券作為核心人才引進,2005年
起擔任東方證券副總裁。他追求投資的科學性、實效性,投資業績在行業中名列前茅。他帶
領的證券投資團隊在2003年上海企業年金十六家管理人評比中排名第一;他負責管理的"上
海市職工互助會定向理財計劃"從2005年至今收益率達34.2%,在該計劃的所有管理人中排
名第一;截至2006年2月,他運作的"東方紅1號"集合理財計劃累計收益率達19.8%,列全行
業第一。
全天下第十條好漢 王亞偉
王亞偉現任華夏基金管理公司副總裁、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華夏大盤精選基金經理。
最佩服的投資大師:彼得林奇。興趣愛好:足球、音樂、攝影
證券從業經歷13年。曾任中信國際合作公司業務經理,華夏證券研究經理。1998年加入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興華基金經理助理、經理,華夏成長基金經理。現任華夏大盤
精選基金經理。華夏大盤精選基金在多個周期中獲得證券基金凈值增長第一名,但是與中國
的優秀私募基金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其實公募與私募的差距,並不在智慧和經驗方面
,而是在機制上面,目前的公募基金體制基本上是大鍋飯性質的旱澇保收狀態,限制基金經
理的主動性智慧發揮,同時在獲利的同時還得服務於管理層的意志。只有在大陸這個老百姓
思想比較落後的地方,公募基金才能獲得目前的大發展。我們把公募基金的第一名基金經理
列為高手的行列,是對公募基金的一種激勵和希望。
Ⅸ 屈臣氏的老闆是中國人嗎
1.李嘉誠創辦
2.李澤鉅任首席執行官
拓展資料:
屈臣氏個人護理用品商店前身是廣東大葯房,1828年為英國人Watsons創立於廣東。1841年在鴉片戰爭時期遷往香港,1981年成為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全資擁有子公司。目前已經有180多年歷史。在中國大陸已經擁有近300家分店,目前仍在快速開店,計劃在2010年之前實現1000家。
於1981年被華人首富李嘉誠名下的和記黃埔收購
屈臣氏集團起源於1828年,時至今日,集團已成為國際性的零售及製造業機構,業務遍布全球36個市場。集團旗下經營超過7800間零售商店,種類包括保健及美容產品、高級香水及化妝品、食品、電子、高級洋酒,及機場零售業務。此外,集團亦是歷史悠久的飲品生產商,製造一系列瓶裝水、果汁、汽水及茶類飲品,並透過其國際洋酒批發商及代理商,銷售世界優質名酒同時推進飲品的推廣。集團現聘用98000名員工,是以香港為基地的國際綜合企業。和黃集團業務遍及五十五個國家,經營港口及相關服務、電訊、地產及酒店、零售、能源、基建、投資及其他等業務。 屈臣氏集團在歐亞兩洲建立了名牌薈萃的零售業務,這些品牌蜚聲國際、備受推崇,代表著最優質的產品,為顧客帶來更高的生活素質。
集團的環球零售網路,正好結合了地方經驗與國際專長,以最相宜的價錢提供切合顧客所需的產品和服務。集團旗下的零售商店均以卓越品質和殷懃服務見稱。此外,我們亦高度重視地區市場的特性,並因應個別市場喜好和品味設計出各式各樣的商品組合。因此,集團在發展環球業務的同時,也能兼顧各地習俗和文化的獨特需要。
屈臣氏產品在亞洲,集團擁有多個著名品牌和零售連鎖店,包括屈臣氏個人護理商店、百佳超級市場、TASTE美食購物廣場、Great美食購物廣場、Gourmet時尚美食購物廣場、豐澤、屈臣氏酒窖和機場零售業務Nuance-Watson。集團亦是區內瓶裝水及其他飲料的主要生產商,而屈臣氏蒸餾水的銷量更為香港瓶裝水銷量之冠,反映出市場對集團產品的認同。
在歐洲,集團的零售業務遍布26個國家,旗下品牌包括Kruidvat、Superdrug、Trekpleister、Rossmann、ICIPARISXL、Savers、Drogas、Marionnaud、ThePerfumeShop、Spektr、屈臣氏個人護理商店及 DC。
在瑞士,集團旗下的洋酒批發及代理商Badaracco,為集團的零售業務帶來寶貴的協同效益。
集團一直以拓展業務作為長線發展策略,對於歷來佳績,我們固然引以為傲,但亦放眼未來,積極提升顧客的生活素質。
屈臣氏官網
Ⅹ 世界著名的商人有那些
馬化騰、蔣菲、李富真、比爾·蓋茨、馬雲、李嘉誠、陳游標、李維·施特勞斯、吉姆·沃爾頓、英瓦爾·坎普拉德、大衛·科赫、沃倫·巴菲特等等
1、馬雲
馬雲,男,漢族,中共黨員 ,1964年9月10日生於浙江省杭州市, 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現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華誼兄弟董事、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董事、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2018年獲得「世界最具影響力十大華商人物」成就。
2、大衛·科赫
大衛·科赫美國企業家和富豪,是美國「科氏工業」的老闆之一,現任科氏工業集團副董事長。這家總部位於堪薩斯州的企業是美國第二大私人公司,業務包括石油、能源、化工、木材等。科赫兄弟擁有的煉油廠遍布阿拉斯加、得克薩斯、明尼蘇達等地,為他們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2014年個人資產達到400億美元,與其兄查爾斯·科赫並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6位。
3、李嘉誠
李嘉誠,漢族,出生於廣東潮州潮安縣,祖籍福建莆田,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及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資深顧問。連續21年蟬聯香港首富,1999年始連續15年華人首富,9月,李嘉誠入選「世界最具影響力十大華商人物」。
4、英瓦爾·坎普拉德
英格瓦·坎普拉德,出生在瑞典南部的埃耳姆哈耳特,父親是農場主。瑞典實業家,宜家家居創始人。1943年,英格瓦爾·卡姆普拉德創建宜家公司,逐漸成為世界傢具產業的重要人物。200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坎普拉德的個人凈資產為185億美元,列第13位。
5、李維·施特勞斯
牛仔褲的發明者——李維·施特勞斯:1829年,李維·施特勞斯出生於一個德國的小職員的家庭,作為德籍猶太人,李維就很聰明,順順利利地上完中學、大學,就若他的父輩一樣,他當上了一個文員。
李維·施特勞斯20多歲時深入美國西部,投入到美國加州的淘金熱潮中,並獲得了他的第一桶金,但這桶金並非來自金礦,而是來自牛仔褲。之後他創立了著名品牌「Levi』s」及李維公司,1979年,李維公司在美國國內總銷售額達13.39 億美元,國外銷售盈利超過20億美元,雄踞世界10大企業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