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利集團有股票嗎
英利集團2007年6月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股票代碼:YGE)
㈡ 苗連生的上市風波
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作為中國光伏產業的領頭羊,相比於光伏龍頭無錫尚德來說,其海外重組上市只能用「坎坷曲折」來形容。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英利綠色能源海外上市的過程,滲透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主要思路。 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於1998年8月18日在保定高新區工商局批准登記注冊,注冊資本金為500萬元。2002年2月23日,上市公司保定天威保變(行情 資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保定英利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中新立業科技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簽署了關於對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資擴股的協議。根據合作框架協議中股本達到7500萬元,股權比例為49%、45%、6%的約定,天威保變出資4475萬元,英利集團增資2900萬元,北京中新以貨幣出資450萬元,重新注冊的股本金額為7500萬元。根據修改後的公司章程,英利新能源董事會共設董事席位7名,其中天威保變委派董事4名。2004年1月,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為「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2004年11月1日,經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會通過,天威保變收購英利集團所持有天威英利2%股權,收購價格以凈資產確定,總價款為156萬元。
2005年8月,英利集團收購北京中新立業科技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持有天威英利6%的股權,股權轉讓完成後,天威保變持有其51%的股權,英利集團持有其49%的股權。
嫁接上市公司天威保變,為英利能源帶來了寶貴的發展資金,使得英利能源能夠抓住光伏產業發展的最好時機,迅速成長為中國光伏產業的龍頭企業。但是與天威保變的合作為其後期的發展設置了巨大的障礙,特別是出讓2%的公司股權給天威保變,使得天威保變成為天威英利的控股股東。為了重新獲取控股權,苗連生付出了不可想像的資金成本才得以贖回控股權。 2006年6月7日,苗連生在英屬維京群島成立獨資的英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英利能源」)。2006年8月7日,在開曼群島成立未來海外上市的主體——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綠色能源」)。英利能源以每股一美分的價格認購了5000萬普通股,並成為綠色能源的單獨股東。
苗連生於2006年中期開始海外重組運作,然而不幸的是:「11號文」、「29號文」和「75號文」,文文相扣,使得英利海外重組不那麼順利。
2006年8月9日,英利集團單方面增資,天威英利注冊資本達到1億元,工商變更完成後,英利集團持有天威英利51%的股權,天威保變持有49%的股權。
對於海外重組,獲取控股權是重中之重。2004年11月英利集團出讓2%股權給天威保變,僅僅獲得156萬元人民幣的股權轉讓款。現如今,為了贖回控股權,所付出的代價是2500萬元。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天威保變的投資便增值接近20倍。這一切均因為天威保變是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任何股權轉讓或增資,均不能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和侵佔小股東的利益。
2006年8月25日,英利綠色能源與天威保變達成了中外合資的協議。基於此協議,綠色能源授予天威保變可以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將天威保變所持的全部保定英利新能源的股份轉換為綠色能源的相應普通股的權利。當然,天威保變必須在綠色能源完成海外上市,並且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天威保變才可以行權。協議中所設置的行權條件包括:一是綠色能源完成海外上市;二是ADSs(美國存托憑證)所代表的普通股在協議中規定的合格的證券交易所上市,其中包括紐約交易所;三是天威保變在行使普通股購買權之前,必須完成中國政府相關監管部門所有審批。
在滿足上述條件的情況下,天威保變需提前一個月以書面形式通知綠色能源,並且要附上相應的政府批文以及律師意見書。屆時,綠色能源有義務必須向天威保變發行相應數量的綠色能源的普通股。
並且協議中規定,如果在綠色能源完成上市後的300天內,天威保變的換股行為不能夠獲得中國各部委審批,可以要求綠色能源依照當時公平的市場價值購買天威保變所持有的所有天威英利的股權。
2006年8月8日國家六部委頒布「10號文」即將於9月8日生效。對於天威英利來說,時間上已經不允許等待天威保變去國家各個部門審批後才進行海外重組,當務之急是將天威英利重組到海外。
天威保變作為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針對子公司的分拆上市,必須經過中國證監會、國資委、商務部和外管局等部門的審批。盡管說政策上對於天威英利的分拆上市沒有障礙,但是如果不趕在2006年9月8日之前將公司重組出去,天威保變的海外上市相信十有八九要「流產」。
基於此,天威保變與苗連生的海外公司綠色能源簽訂合資協議,並且在協議中規定天威保變在取得國家相關部委批准之後,也同樣可以轉換為綠色能源的股份。
2006年9月5日,英利集團將其所持天威英利新能源51%的權益以1700萬美元價格轉讓給綠色能源。由此,天威英利成為英利綠色能源的控股子公司。
2006年9月25日,英利能源又以10萬美元的代價認購了980萬股綠色能源的普通股。
根據中國法律的規定,任何跨境的股權交易均需通過現金來完成交易支付,除非獲得包括商務部、外管局、證監會等監管部門的同意和豁免。但是要想獲得幾個部門的豁免和同意,不僅耗時、費力,同時是否能夠獲得批准不可預測。英利集團作為內資企業,不能通過非現金增資方式直接獲取海外公司綠色能源的股權。因此,英利綠色能源不得不募集1700萬美元用於支付從英利集團獲得天威英利股權的對價。因英利集團所持有天威英利的股權轉讓發生「10號文」生效之前,即2006年9月8日之前。所以不需要向中國證監會獲取任何批文,如果中國證監會需要審批,綠色能源也可以申請豁免。 英利分拆其一部分股份去海外上市,這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是一個獨創。
依照海外重組的時間進度:2006年8月25日,保定英利集團和英利綠色能源簽訂股權轉讓協議;2006年8月25日,英利綠色能源與天威保變簽訂合資協議;2006年10月10日,英利綠色能源與天威保變簽訂合資的補充協議;2006年11月13日,英利綠色能源與天威保變簽訂第二次增資補充協議;2006年12月18日,英利綠色能源與天威保變簽訂第三次增資補充協議。
根據國內律師所出具的意見函,主要囊括以下三點:中國證監會的許可權超出了此次發行;因英利集團所持有天威英利的股權轉讓發生在「10號文」生效之前,即2006年9月8日之前。所以不需要向中國證監會獲取任何批文;如果中國證監會需要審批,英利綠色能源可以申請豁免。基於此,英利綠色能源的海外上市並無法律障礙。
根據英利綠色能源與天威保變簽訂的合資協議,在英利綠色能源完成上市的300天內,天威保變有權按照市場公平的價格通過換股成為英利綠色能源的直接股東;300天之後,天威保變則有權要求綠色能源按照市場公平的價格收購其持有的全部天威英利的股權。至此,天威英利的海外重組上市才算真正圓滿完成。
在天威保變分拆天威英利海外上市的過程中,不斷有媒體和中小投資者質疑天威英利的分拆:一方面說是國有資產流失;另一方面說是侵佔了上市公司中小企業的利益。而事實上是上市公司天威保變的獲利最大。根據天威英利不斷增資和注冊資本的變化,可以簡單計算出國內上市公司天威保變在投資天威英利上所得到的投資回報。
按照天威保變的最初投資額4475萬元計算,在短短的不到幾年的時間里,投資回報巨大。如果按照合資協議中所論述的操作方式使得天威保變實現退出的話,天威保變的投資收益將至少超過24億元,由此將大大增厚其每股收益,在今後兩到三年之內,天威保變即使不作其他業務,也夠旱澇保收了。
幾經周折的英利,終於走出了泥潭,將於6月初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㈢ 天威英利、英利中國、英利集團有什麼區別
不同公司,大股東一致。天威英利有天威集團股份,前期股比多,後期股比稀釋的很低很低。
㈣ 有沒有哪位朋友知道哪有賣天威英利的股權啊急購!
目前天威英利的股權結構是,上市公司天威保變(600550SH)持有其51%的股權,英利集團持有 其49%的股權。據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的方案是天威保變和英利集團各自出讓12.5% 總計25%的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來進行第三期的擴產計劃。
據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下稱無錫尚德)在上市成功之後,曾試圖用換股的方式收購天威英利一部分股權,雙方曾進行過接洽。
在與尚德的融資談判未果之後,天威英利用於融資的股權受到了多家國際投行的爭奪。
據悉,天威英利股權的競購者中包括華平、JP摩根以及高盛等。
㈤ 英利集團是否是上市公司
是的。而且是紐交所上市公司。。
㈥ 英利集團有限公司股票名稱,代碼是
股票代碼YGE
投資機構:Temasek Holdings(淡馬錫)
創業機構: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其他機構: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涉及行業:新能源
事件屬性:公開上市 31900萬 美
2007年6月8日,光伏企業英利新能源登陸紐交所,股票代碼YGE,融資3.19億美元。
英利新能源此次IPO共發行2900萬股ADS,每股發行價11美元,僅為預售價區間下限,IPO總融資3.19億美元。高盛亞洲和瑞銀擔任主承銷商。
㈦ 英利領導是誰
苗連生
涉足太陽能
苗連生20世紀80年代初從部隊轉業後,1993年開始涉足太陽能這一高新技術產業。
成立公司
1998成立了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1999年承擔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及應用系統生產項目,這是我國首條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多晶硅太陽能光伏產品示範生產線。
啟動二期工程
2004年8月,德國政府更新《可再生能源法》,成為《京都議定書》生效後對光伏電池的市場需求首先膨脹的國家。當年10月,苗連生做出大膽抉擇:投資4億元,啟動二期工程。 2006年二期工程建成投產,天威英利形成了鑄錠、矽片、電池、組件100兆瓦的產能。 美國東部時間2007年6月8日上午9時30分,苗連生敲響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開市鍾,他沒有系領帶,這無意中創造了一個紀錄:他是紐交所200多年歷史中第一個不系領帶的敲鍾人。
天威英利上市
後,苗連生一躍為胡潤百富榜冀商首富。 苗連生剛剛涉足太陽能產業時,一提「太陽能」,別人都以為他是賣熱水器的。當時,國內還沒有商業化生產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能力。用太陽發電,對很多人來說,不過是科幻電影里的一個鏡頭。在苗連生的堅持下,這個連當時的廠房都是在別人遺留下來的「半拉子工程」上改造出來的小企業,卻堅持緊跟世界科技發展前沿進行引進與自主研發,並率先完整了從鑄錠、矽片、電池、組件到太陽能光伏應用系統的整個產業鏈結構。 提起富豪榜,苗連生一個字都不願意多說,而說起太陽能電池技術,他能自豪地說半天:「目前,『YINGLISOLAR』(英利太陽能)已經是全球光伏領域生產成本最低的企業之一,而在歐洲市場的銷售單價卻達到了較高水平。2006年我們以技術入股的形式,與西班牙知名新能源企業合作建廠;獨家製造並安裝了2006年世界盃主體育場———凱澤斯勞藤足球場1兆瓦光伏並網發電系統;承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並網電站;正在建設國內首座利用陽光發電的五星級酒店大樓。 完整的產業鏈和核心技術使「英利」的發展速度呈核裂變式增長:2003年,3兆瓦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示範生產線建成投產,實現銷售收入1000萬元,07年產能達到200兆瓦,可實現銷售收入40億元。 苗連生常對人表示,「瑞士的切片設備能把一個硅錠切成325微米的薄片8300片,現在用我們的技術,能把它切成200微米的薄片11700片。切得薄並不算最好,還要降低矽片對陽光的反射,最大限度地把太陽能轉換為電能。」 「通過半年的試驗,國產電池的光轉化率因此從14%提高到15%以上,而國際上完成這一跨越至少要兩年。這一個百分點的提高,相當於一個世界級短跑運動員把百米成績提高0.01秒,非常難,但是我們做到了。」
編輯本段上市風波
天威英利,作為中國光伏產業的領頭羊,相比於光伏龍頭無錫尚德來說,其海外重組上市只能用「坎坷曲折」來形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便預示著天威英利的海外上市不會那樣的順風順水。天威英利幾乎將所有中國資本故事均一一演繹。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天威英利海外上市的過程,滲透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主要思路。
天威英利的前生
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於1998年8月18日在保定高新區工商局批准登記注冊,注冊資本金為500萬元。2002年2月23日,上市公司保定天威保變(行情 資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保定英利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中新立業科技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簽署了關於對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資擴股的協議。根據合作框架協議中股本達到7500萬元,股權比例為49%、45%、6%的約定,天威保變出資4475萬元,英利集團增資2900萬元,北京中新以貨幣出資450萬元,重新注冊的股本金額為7500萬元。根據修改後的公司章程,英利新能源董事會共設董事席位7名,其中天威保變委派董事4名。2004年1月,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為「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2004年11月1日,經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會通過,天威保變收購英利集團所持有天威英利2%股權,收購價格以凈資產確定,總價款為156萬元。 2005年8月,英利集團收購北京中新立業科技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持有天威英利6%的股權,股權轉讓完成後,天威保變持有其51%的股權,英利集團持有其49%的股權。 嫁接上市公司天威保變,為英利能源帶來了寶貴的發展資金,使得英利能源能夠抓住光伏產業發展的最好時機,迅速成長為中國光伏產業的龍頭企業。但是與天威保變的合作為其後期的發展設置了巨大的障礙,特別是出讓2%的公司股權給天威保變,使得天威保變成為天威英利的控股股東。為了重新獲取控股權,苗連生付出了不可想像的資金成本才得以贖回控股權。
上市時速
2006年6月7日,苗連生在英屬維京群島成立獨資的英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英利能源」)。2006年8月7日,在開曼群島成立未來海外上市的主體——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綠色能源」)。英利能源以每股一美分的價格認購了5000萬普通股,並成為綠色能源的單獨股東。 苗連生
苗連生於2006年中期開始海外重組運作,然而不幸的是:「11號文」、「29號文」和「75號文」,文文相扣,使得天威英利海外重組不那麼順利。 2006年8月9日,英利集團單方面增資,天威英利注冊資本達到1億元,工商變更完成後,英利集團持有天威英利51%的股權,天威保變持有49%的股權。 對於海外重組,獲取控股權是重中之重。2004年11月英利集團出讓2%股權給天威保變,僅僅獲得156萬元人民幣的股權轉讓款。現如今,為了贖回控股權,所付出的代價是2500萬元。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天威保變的投資便增值接近20倍。這一切均因為天威保變是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任何股權轉讓或增資,均不能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和侵佔小股東的利益。 苗連生
2006年8月25日,綠色能源與天威保變達成了中外合資的協議。基於此協議,綠色能源授予天威保變可以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將天威保變所持的全部保定英利新能源的股份轉換為綠色能源的相應普通股的權利。當然,天威保變必須在綠色能源完成海外上市,並且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天威保變才可以行權。協議中所設置的行權條件包括:一是綠色能源完成海外上市;二是ADSs(美國存托憑證)所代表的普通股在協議中規定的合格的證券交易所上市,其中包括紐約交易所;三是天威保變在行使普通股購買權之前,必須完成中國政府相關監管部門所有審批。 苗連生
在滿足上述條件的情況下,天威保變需提前一個月以書面形式通知綠色能源,並且要附上相應的政府批文以及律師意見書。屆時,綠色能源有義務必須向天威保變發行相應數量的綠色能源的普通股。 並且協議中規定,如果在綠色能源完成上市後的300天內,天威保變的換股行為不能夠獲得中國各部委審批,可以要求綠色能源依照當時公平的市場價值購買天威保變所持有的所有天威英利的股權。 2006年8月8日國家六部委頒布「10號文」即將於9月8日生效。對於天威英利來說,時間上已經不允許等待天威保變去國家各個部門審批後才進行海外重組,當務之急是將天威英利重組到海外。 天威保變作為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針對子公司的分拆上市,必須經過中國證監會、國資委、商務部和外管局等部門的審批。盡管說政策上對於天威英利的分拆上市沒有障礙,但是如果不趕在9月8日之前將公司重組出去,天威保變的海外上市相信十有八九要「流產」。 基於此,天威保變與苗連生的海外公司綠色能源簽訂合資協議,並且在協議中規定天威保變在取得國家相關部委批准之後,也同樣可以轉換為綠色能源的股份。 2006年9月5日,英利集團將其所持天威英利新能源51%的權益以1700萬美元價格轉讓給綠色能源。由此,天威英利成為綠色能源的控股子公司。 2006年9月25日,英利能源又以10萬美元的代價認購了980萬股綠色能源的普通股。 根據中國法律的規定,任何跨境的股權交易均需通過現金來完成交易支付,除非獲得包括商務部、外管局、證監會等監管部門的同意和豁免。但是要想獲得幾個部門的豁免和同意,不僅耗時、費力,同時是否能夠獲得批准不可預測。英利集團作為內資企業,不能通過非現金增資方式直接獲取海外公司綠色能源的股權。因此,綠色能源不得不募集1700萬美元用於支付從英利集團獲得天威英利股權的對價。因英利集團所持有天威英利的股權轉讓發生9月5日,也就是在「10號文」生效之前,即2006年9月8日之前。所以不需要向中國證監會獲取任何批文,如果中國證監會需要審批,綠色能源也可以申請豁免。
獨特的上市方法
苗連生
天威英利分拆其一部分股份去海外上市,這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是一個獨創。 依照海外重組的時間進度:2006年8月25日,保定英利集團和綠色能源簽訂股權轉讓協議;2006年8月25日,綠色能源與天威保變簽訂合資協議;2006年10月10日,綠色能源與天威保變簽訂合資的補充協議;2006年11月13日,綠色能源與天威保變簽訂第二次增資補充協議;2006年12月18日,綠色能源與天威保變簽訂第三次增資補充協議。 根據國內律師所出具的意見函,主要囊括以下三點:中國證監會的許可權超出了此次發行;因英利集團所持有天威英利的股權轉讓發生9月5日,也就是在「10號文」生效之前,即2006年9月8日之前。所以不需要向中國證監會獲取任何批文;如果中國證監會需要審批,綠色能源可以申請豁免。基於此,綠色能源的海外上市並無法律障礙。 苗連生
根據綠色能源與天威保變簽訂的合資協議,在綠色能源完成上市的300天內,天威保變有權按照市場公平的價格通過換股成為綠色能源的直接股東;300天之後,天威保變則有權要求綠色能源按照市場公平的價格收購其持有的全部天威英利的股權。至此,天威英利的海外重組上市才算真正圓滿完成。 在天威保變分拆天威英利海外上市的過程中,不斷有媒體和中小投資者質疑天威英利的分拆:一方面說是國有資產流失;另一方面說是侵佔了上市公司中小企業的利益。而事實上是上市公司天威保變的獲利最大。根據天威英利不斷增資和注冊資本的變化,可以簡單計算出國內上市公司天威保變在投資天威英利上所得到的投資回報。 按照天威保變的最初投資額4475萬元計算,在短短的不到幾年的時間里,投資回報巨大。如果按照合資協議中所論述的操作方式使得天威保變實現退出的話,天威保變的投資收益將至少超過24億元,由此將大大增厚其每股收益,在今後兩到三年之內,天威保變即使不作其他業務,也夠旱澇保收了。 幾經周折的天威英利,終於走出了泥潭,將於6月初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㈧ 產品以美國和歐洲市場為主的股票有哪些
現在 我們國家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 主要的銷路就是在美國以及歐洲一些經濟發達國家 就現狀來說 因為我們對於太陽能電池板的價格還是難以接受。 在今年的世界盃上 , 外圍的廣告牌上,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 中國的漢字。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那兩個字: 英利 雖然英利集團 並沒有在國內A股市場上市 但是他們有回歸A股市場的意圖。
我這里只是說了我們國家的一個公司 你可以看一下新能源板塊 有很多家的產品都是出口美,歐的
㈨ 英利集團有哪些上市的控股公司
是沒有的,推介你看看中央電視二台《商道》欄目。
有一期是專門做英利的特別節目。
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80300254588886
在好像是2008年紐交所上市。
㈩ 海南英利集團的簡介。
公司簡介
英利集團始創於1987年,位於河北省,是以新能源投資與經營管理為主業的國際化企業集團,涉及能源、科技、貿易、金融、地產等產業,並於2007年6月8日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YGE)。目前公司總資產約130億元,員工6500餘人。
根據集團產業發展及戰略布局需要,英利集團攜手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海口市創新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了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銷售太陽能光伏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總注冊資本5億元人民幣。2009年8月啟動了投資12億元的「一期年產100兆瓦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完整產業鏈」項目,將在海口國家高新區獅子嶺工業園打造全省光伏產業基地
工資待遇:本科畢業生試用期(三個月)900元/月,轉正後1600元左右/月;專科畢業生試用期(三個月)850元/月,轉正後1500元左右/月。因公司現處於起步籌建階段,以上工資為基本工資,公司正常運轉產生效益後,將加入績效工資部分。員工入職後即簽訂正式勞動合同,公司解決各項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並同步建設宿舍樓、食堂等配套生活設施,可解決員工食宿問題。
本公司將在2010年1月16日在武漢付家坡客運站二樓人才市場現場招聘面試,歡迎求職朋友前來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