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股票注冊制會使創業板下跌
注冊制不會使創業板下跌。
只不過創業板的泡沫比其他板塊多一些,所以會擠一下。供大於求的時候,泡沫就會少一些。
注冊制最大影響的是ST板塊。殼資源不值錢了。原來ST還可以賣殼,注冊制以後沒人買殼了。
『貳』 創業板注冊制對股票有什麼影響
從政策來看,最直接受益的就是,中小型創新型企業,創業板注冊制的出台,使得中小型IPO融資難度降低,而政策同時鼓勵傳統行業結合與新技術,新產業。同時,也強調了,在原則上不支持傳統行業如房地產企業上市。
除了收益中小企業,券商或成為最大的受益方。創業板注冊制落地,對於券商的投行業務、機構業務、經紀業務都是利好。第一就是縮短了IPO審核時間,第二是降低了標准,第三是放寬漲跌幅限制。這些都有助於券商營業收入增長,使得業績提升。
『叄』 創業板新股上市一天被暫停兩次,是怎麼回事,明天會不會打跌
這種情況是由於創業板新交易規則設置了臨時停牌機制。
創業板注冊制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沒有漲跌幅限制。在創業板股票競價交易中,當無價格漲跌幅限制的股票盤中交易價格較當日開盤價格首次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30%、60%的,將實施盤中臨時停牌。
至於第二天股價的具體表現,要看個股。
有疑問可以私信。
『肆』 創業板股票上市,開盤日是否會出現漲跌超過30%的情況
在經歷了上市首日的刺激行情後,8月25日,康泰醫學低開低走。開盤價僅79.88元/股,較前一日的收盤價下跌32.31%。中該股於9時39分以及13時43分觸及臨時停盤。最終,當日收盤報收138.99元/股,漲幅20.99%,全天成交額32.66億元,換手率達76.09%。
昨日交易明細顯示,收盤前,有極小部分投資者以300元/股左右的價格買入康泰醫學,等到收盤時,虧損已超60%。即使今日該股有所拉升,但按照收盤價138.99元/股計算,這部分人虧損仍超50%。不過,今早也有部分投資者在集合競價時低價買入,截至收盤,收益已超70%。
黃建中認為,在創業板注冊制實施初期,短期內市場波動會較大,投資者跟風炒作無異於火中取栗。隨著市場逐漸回歸理性,後期被高估的個股必將經歷回調。這方面科創板已有前車之鑒。公司業績波動較大
作為創業板注冊制18隻新股中市盈率最高的一隻股,康泰醫學瘋漲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市場人士分析認為,康泰醫學股價暴漲,首先與取消創業板上市前5日的漲跌幅限制有關,新股有了可自由發揮的空間。其次,該股發行價僅10.16元,是當日新上市的18家公司中發行價最低的一隻股票。此外,該公司上半年業績暴增也是其受到市場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招股書顯示,康泰醫學的血氧類、心電類、超聲類、監護類、血壓類等類別的產品,在疫情期間迎來快速放量。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51億元,同比增長421.17%;實現歸母凈利潤3.64億元,同比增長1820.05%。因市場對前述產品需求的激增,康泰醫學預計,2020年度全年收入可達12.5億元,同比增長22.79%;歸母凈利潤可達5.47億元,同比增長641.95%。不過,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公司坦言,前述產品的需求量可能面臨大幅減少的風險,從而導致公司業績出現下降。
記者注意到,近幾年康泰醫學業績波動較大。歷史財務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該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84億元、4.42億元、3.98億元、3.63億元、3.87億元,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6153.35萬元、1.03億元、7705.72萬元、6203.1萬元、7378.12萬元。對此,康泰醫學給出的解釋是,第一,因各省、市、縣級衛生主管部門的采購計劃存在波動,導致公司主打產品健康一體機收入波動較大;第二,主要客戶遠程心界及其關聯方出現經營狀況和資金周轉狀況不佳,導致公司心電類產品銷售收入波動。此外,在公司經營管理上,康泰醫學還存在存貨周轉慢的問題。Wind資訊顯示,2017年-2019年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行業的平均存貨周轉率均在4以上,而康泰醫學的該指標還不到2。
『伍』 創業板怎麼了,為什麼會出現放量大跌呢
A股三大指數小幅高開,出現高開低走,沒能延續大漲,走出一日游的行情。尤其是創業板,高開低走走出單邊下跌,收了一根中陰K線,創業板怎麼了,為什麼創業板會出現放量大跌呢?
當前的A股市場環境,創業板出現大跌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創業板確實該調整了,大跌是遲早的事,創業板大跌主要是有以下原因所致:
原因一:創業板漲幅太大了,前期創業板藉助注冊制利好刺激,得到炒作資金的瘋狂炒作,快速推高創業板指數。
說白了就是創業板已經完全超前主板走牛,管理層不可能會繼續讓創業板繼續瘋狂的,一定會給創業板潑冷水的,所以創業板大跌是由於前期的瘋狂炒作買單。
反之如果明天創業板止跌,創業板在2個交易日內再度放量修復回去,保持在這個平台橫盤震盪。短期創業板不用擔憂,創業板還有行情,繼續持有創業板待漲。
接下來創業板何去何從一定要根據接下來兩個交易日的走勢,後面兩個交易的漲跌將會決定短期創業板的方向,從當前來看創業板方向不明確。
總之創業板本該就是調整中,接下來不管創業板會怎麼走,始終都是無法改變調整了,創業板想要再度繼續大漲,必須要經過一定釋放風險,重新儲蓄之後才會重振旗鼓,開啟新一輪的拉升行情。
經過創業板放量大跌,證明有超大資金出逃了,短期創業板行情不會太樂觀的,建議投資者們謹慎看待短期創業板行情。
『陸』 創業板注冊制來了,哪些股會漲,哪些會跌
雖然今年的經濟受到新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A股市場表現還不錯,走出了一波小行情來。原因是一方面我們控制比較得力,利用四個月時間有效控制了疫情,相繼復工復產,另一方面基於國內長期經濟發展的預期,投資者認為長期經濟形勢看好。對於企業上市發行制度,我們以前採用的是核准制,而最近的科創板實行注冊制,再一次把注冊制拉回到股民的視野內,這是因為早在2013年的時候,有關部門就提出對上市企業制度進行改革,由核准制變成注冊制,中間由於幾次意外事件發生,導致注冊制並沒有落地實行。那麼注冊制會影響那些方面,那些股票會漲,那些股票會跌?我們需要了解注冊制能帶給市場什麼影響才能判斷。注冊制簡化上市流程,使符合條件的企業有需求的公司都可以上市融資。這就會造成殼資源經濟價值下降,在以前由於殼資源緊缺,現在不需要通過借殼上市了。而由於大量企業上市,對於ST等企業也是不好消息,更加劇退市的步伐。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ST股票和市場異動股票最好不要碰。從短期來看,注冊制是利空的消息,但從長期來看,注冊制是利好的消息。短時間可能會影響個股的股價和市場表現,從長期來看這是股市市場化的必然。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需要更專業的選股知識,尤其是企業的基本面和發展前景是必須了解的。否則,很容易投資失敗。
『柒』 2022年股票大跌原因
股票大跌的原因有:
一、中美貿易摩擦問題。
二、美聯儲加息、人民幣貶值。
三、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
四、國內貨幣政策收緊。
五、行業因素。
【拓展資料】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
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交易規則:T+1交割,T+1交收。
交易雙方在交易次日完成與交易有關的證券、款項收付,即買方收到證券、賣方收到款項。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對A股均實行T+1交收。
漲跌幅限制:證券交易所為了抑制過度投機行為,防止市場出現過分的暴漲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規定當日的證券交易價格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基礎上下波動的幅度。如今,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實行10%的漲跌幅限制。(ST股和未完成股改的S股漲跌幅限制為5%,創業板試點注冊制後漲跌幅限制為20%)。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例如比較顯著的是1997年以前的東北電氣、吉林化工,由於其總股本較大而流通股數較少,因此只動用少量的資金影響這兩只股票,就能形成對指數的部分控制。
到了2001年後,中國證監會逐漸提出要解決國有股的不能流通問題,要盤活國有資產,曾先後出台了一些方案。但由於在當初的上市發行環節,流通股東以超高市盈率購買了流通股,而出台的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損害了流通股東的利益,因此市場以走熊而對「國有股減持」的改革作出市場反應。後迫於市場的壓力,中國證監會宣布暫停「國有股減持」的改革。
『捌』 創業板注冊制後實行20%漲跌幅,小散會不會大量遠離創業板
創業板注冊制實施後,小散不但不會大量減少,反而還會大量增加,因為小散會更加喜歡投機創業板了,想從創業板賺快錢。
為什麼隨著創業板注冊制實施後小散不會減少反而增加呢,真正有以下兩個原因會導致小散增加:
原因一:創業板投機性更加強
因為隨著創業板注冊制實施後,所有的創業板股票也實行20%的漲跌幅,創業板股票的活躍度就更加大,投機性更加強。
正因為創業板的股票活躍度高,投機性更加強才能吸引散戶進場操作創業板,小散就是喜歡有波動,有差價可以賺的股票。
所以綜合上面兩個原因分析後答案很明顯,隨著創業板注冊制後股票實行20%,活躍度提高,投機性增強,非常符合散戶的炒股要求,必然會吸引更多散戶進入創業板,只有極少數散戶會選擇遠離創業板。
散戶炒股的主場都是圍繞中小創股票,主板股票都是機構為主,隨著創業板實行20%的漲跌幅更加能吸引散戶,必然會大量增加散戶進入創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