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區塊 » 山水集團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山水集團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3-09 04:54:30

Ⅰ 山水集團股份比例,誰是第一佔多少天瑞是第二佔28第三又是誰

按照山水水泥發布的2014年年報中顯示,第一大股東山水投資公司的股權比例僅為25.09%。天瑞佔28.16%,已超過山水投資,成為第一大股東……

Ⅱ 特斯拉員工慶功分股,中國新造車涕泗討薪

文|?張老闆

特斯拉股價突破一千美元彷彿還在昨天。最近股市火熱,張老闆就順帶瞄了一眼特斯拉股價,感覺整個人又不好了:特斯拉的股價已經赫然站上過1400美元(約合人民幣9789元)的高位,短短一個月,又上漲了近40%……

在感嘆資本的奇幻力量時,有一則新聞讓張老闆羨慕到不行:由於特斯拉給高管到基層員工全員派股,高股價造就了一批「百萬富翁」級的特斯拉員工。

張老闆憑這三寸不爛之舌,以及多年的行業資深洞察,外加數百款的汽車產品評測經驗,不知是否可以在特斯拉門店謀個看門的差事。只要不影響給咱ACW寫稿,我可是十萬個樂意。

特斯拉,共同奔小康

人人都愛特斯拉的股票。

老闆馬斯克就非常愛特斯拉的股票,他在特斯拉分文工資不取,只留股份。馬斯克一共有近3410萬股的期權,放在今天的市場上,市值大概是47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14億元),和中國的「小馬哥」——馬化騰的身家,不相上下。

今年5月,憑借公司出色的業績表現,馬斯克獲得了2018年制定的巨額激勵計劃中的第一筆激勵——169萬股的期權,每股行權價為350美元,比今天的市場價要低出許多。馬斯克在五年後才能將鎖定的股票拋售到二級市場內。

馬斯克謙虛地說:我覺得特斯拉股價有些虛高。奇怪的是,任何一家公司的高管們,難道不都希望公司股價一直維持高位,以便自己手上持有的股份解禁時,可以套利獲得一份巨額現金收益嗎?

這個時代,雖然有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我們依然只會羨慕那些已經靠岸的成功。聰明人會分析這艘船當年如何搏擊風浪,選擇航線,抵達彼岸,而不是盲目地上船,最終葬身魚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Ⅲ 《人民的名義》為何引起糾紛

  • PPTV起訴

上海聚力傳媒技術有限公司(PPTV)認為其享有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信息網路傳播權遭侵權,將北京魔力互動科技有限公司訴至法院索賠50萬元。目前,海淀法院已經受理此案。

  • PPTV訴求

原告認為,被告行為違反了《著作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之規定,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且直接影響了涉案影視作品的在線點播量,給原告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據起訴要求被告停止侵權,賠償損失,並支付原告為制止侵權行為的合理支出50萬元。

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Ⅳ 山水集團股票

暫時應該沒有時間表 我看最少要普通流通股上市兩年三年以後才有可能 要是不缺錢用不要惦記股票了 當長期存款了

Ⅳ 關於山水集團股票的問題,請幫助解答一下。謝謝

聽說09年的分紅,改成擴股了,不知真假。明白人說一下。

Ⅵ 聊城市山水水泥和魯西化工哪個單位好

山水水泥聊城公司是一家分公司總公司在平陰那邊。
而魯西化工是土生土長的聊城企業,現在兩家企業都還不錯,不過在聊城市委政府的支持下,魯西化工的發展道路會越來越寬廣。

Ⅶ 《人民的名義》中過橋貸款是怎麼回事

連日來,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引發「全民追劇」,已播劇集里有一條主線緊緊圍繞大風廠拆遷展開:借5000萬過橋貸款未能如期還款,僅土地價值就升至10億的大風廠全部股權被轉至山水集團……

在《人民的名義》里,大風服裝廠是國有企業改制的民企,商人蔡成功持有51%股權、職工持股會持有49%股權。大風廠每年向銀行貸款用於經營,用新貸還舊貸。由於等京州城市銀行的新貸款下來需要幾天時間,蔡成功就向山水集團借了5000萬元作為過橋資金,借款期限6天,並以大風廠的全部股權作為質押。沒想到京州城市銀行突然不再續貸,大風廠向農村信用社借款又遭阻礙。山水集團起訴大風廠要求償還借款,實現質押股權。最終,法院判決大風廠敗訴,山水集團成為大風廠的實際控制人、股東,山水集團和蔡成功還簽訂了一個《補充協議》,山水集團不負責解決大風廠1300名職工安置問題。

另外,大風廠所在的光明峰區域成為京州重點開發的區域,大風廠這塊土地價值飆升至10億。於是,在對大風廠的強制拆遷中,一把大火燒傷多人,引發群體事件。

Ⅷ 《人民的名義》中有哪些金融常識


回顧劇情:蔡成功將大風廠股權以5000萬的價格質押給山水集團做過橋貸款,日息4‰,事先約定使用6天,從京州商業銀行拿到貸款後再償還給山水集團。但問題在於,歐陽菁或者說銀行,變卦不貸了。大風廠還不上錢,過橋貸款就成了高利貸,利滾利後變成大風廠無力償還的債務。三個月後,法院根據貸款協議直接判處大風廠的所有股權歸山水集團所有。但是公司的員工都是持股的,不是蔡成功一個人的公司,所以肯定是不會同意拆遷,因此也就有了種種沖突。


劇情很簡單,無非就是貸款引發的一系列沖突,但其中提到的過橋貸款大夥可都了解否?其實,它是一種特殊的短期貸款,主要用於彌補借款人短時間內的資金缺口,通過過橋資金達到與長期資金對接的條件。具體來說,當企業歸還了上一筆貸款,又遇到下一筆貸款資金還沒發放的情況,就會需要借入短期資金維持運營。這筆短期資金連接著上下兩筆貸款的"兩岸",就像一座過渡的橋一樣,所以被稱為"過橋資金",也就是所謂的過橋貸款。且過橋貸款存在三大風險:


小微企業的經營風險


調查顯示,過橋貸款的成本通常高達40%以上,企業規模及借貸資金越小、時間越短,利率就越高,使用該貸款就相當於飲鴆止渴。大風廠借用5000萬資金使用6天,需要償還利息120萬,成本之高可見一斑。


企業的資金流斷裂風險


一旦企業資金流斷裂無法還上貸款,便會牽扯到多方利益,導致一系列的金融風險。


銀行員工的道德風險


有些員工重視自己的業績考核,並希望從過戶橋貸中獲取私利,銀行高層也不加阻攔,縱容了員工的非法行為。一旦員工捲款私逃,銀行、客戶及資金提供方都將遭受重大損失。


因此,過橋貸款需謹慎,一朝失足,就可能跌入萬丈深淵。


蔡成功將股權作為擔保來貸款,這是股權質押,是指公司股東以自己擁有或有權處分的股權作為質押,為某個經濟行為做擔保,通常發生在股東急需流動資金而又無法變現股份的情況下,在股權質押擔保法律關系中,股權被稱為質押物,提供股權方為出質人,接受股權質押方為質權人。劇中,大風廠老闆蔡成功就是出質人,以自己的股權和廠里其他員工的股權為質押物,來向質權人山水集團提供擔保換取貸款。


但大風服裝廠是國有企業,在二十年前國有企業搞改革,政府抓大放小,主動出讓了在大風廠的股權,蔡成功買了大風廠的51%股權,剩餘49%股權,由職工成立持股會持有。


員工持股計劃,是指通過讓員工持有本公司股票和期權,而使其獲得激勵的一種長期績效獎勵計劃。同劇中一樣,在實踐中員工持股計劃往往是由企業內部員工出資認購本公司的部分股權,並委託員工持股會管理運作,員工持股會代表持股員工進入董事會參與表決和分紅。因此,蔡成功無權獨立代表大風廠持股員工進行股權質押。


蔡成功的借貸已經步入了高利貸范疇。央行規定,民間個人借貸利率由借貸雙方協商確定,但雙方協商的利率不得超過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同期、同檔次貸款利率(不含浮動)的4倍。超過上述標準的,應界定為高利借貸行為。目前這個4倍利率一般是指24%。最高法指出:24%至36%則作為一個自然債務區,法院尊重既成事實。


而劇中,蔡成功以日息4‰獲得山水集團的過橋貸款,折算成年化利率是146%,遠超國家規定的4倍利率。按照最高法的解釋,超過36%部分無效,不予保護,看來最高法也要出來懟一懟最高檢,給他們好好解釋解釋高利貸。


而且在本劇中頻繁提到了大風廠職工的安置問題,這一問題也引起達康書記和劇中其他高層的重視。假如大風廠破產,清償也是有順序的:①有財產擔保的債權,②破產費用和公益債務,③職工債權,④社會保險和所欠稅款,⑤無財產擔保的普通債權。而股權在破產債權中將一文不值。

Ⅸ 山水集團股票什麼時候分紅啊

有山水集團股票嗎,沒看到呢

Ⅹ 中國國內有哪些企業被外資控股

中國拚命將血汗錢買入不斷貶值的美債歐債,美歐闊佬們拿著中國的錢幹了什麼呢?他們在處心積慮地收購中國核心資產。等於中國借錢給美歐以便美歐闊佬將中國收購。同時美歐對中國苛刻無禮,天天指責中國,煽動周邊小國欺凌中國,瓜分中國領土。同時還一再要求中國繼續多借錢。

從香港聯交所的公開資料可以查到,無論是工行、建行、中行三大行;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桶油;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電信。還是中煤、中鋁、中國神華等資源性企業。中國各種壟斷性國營企業,各行各業的龍頭企業的十大股東中,差不多一半是美國的企業、基金。

高盛之於工行,美鋁之於中鋁,美國人用美元買中國企業股票,中國賣股票收美元買美國國債。
截至2010年底,美國企業、基金和個人投資者擁有中國A股股票價值1000多億美元,在香港上市的H股股票價值約2000億美元,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股票價值約300億美元,合計3300億美元。

據商務部《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顯示,在輕工、化工、醫葯、機械、電子等重要行業中,跨國公司子公司所生產的產品己占據國內1/3以上的市場份額。美國標准普爾500企業在中國的分支每年就用這樣方式從中國賺取超過8百億美元,按其14倍的歷史平均市盈率,其在中國的資產價值約11000億美元。加上其他中小企業在中國投資,美國企業在中國擁有的資產價值,高達15000億美元。

再次,超過一萬億美元的美歐熱錢潛伏在樓市、高利貸等市場。

綜合算來,西方列強在中國埋伏下的錢,已經超過了中國外儲。他們並不顯富,而是讓中國去露富,並裝可憐從中國騙錢。目的就是為了有一天時機成熟就做空中國,讓中國傾刻間變得一無所有一窮二白。

請看外資掌控下的中國市場

據《中國產業地圖》(中國並購研究中心)一書指出,中國每個已開放產業的前5名都由外資公司控制,在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

啤酒行業:60多家大中型企業只剩下青島和燕京兩個民族品牌,其餘全部合資;

玻璃行業: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資;

電梯行業:最大的5家均為外商控股,佔全國產量的80%以上;

家電行業:18家國家定點企業中11家合資;

化妝品:被150家外資企業控制;

醫葯行業:20%為外商控制;

汽車工業:外國品牌占銷售額90%!

在感光材料行業,美國柯達於1998年僅出資 3.75億美元就實行在華全行業並購,2003年又收購了樂凱20%國有股,已佔有中國感光材料市場至少50%的份額,富士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佔有率超過25%。

據國家工商總局調查:美國微軟佔有中國電腦操作系統市場的95%,

瑞典利樂公司佔有中國軟包裝產品市場的95%,

法國米其林佔有中國子午線輪胎市場的70%;

在手機行業、電腦行業、IA伺服器、網路設備行業、計算機處理器等行業,跨國公司均在中國市場佔有絕對壟斷地位。

在高科技領域:如手機行業,由於本土企業上游技術、關鍵零部件乃至生產線大部分從跨國公司購買,跨國公司早已從中賺夠了。近期跨國公司開始採用低價策略,擠壓國內手機廠商的利潤空間,意在趕盡殺絕。國內手機行業除了自有品牌外沒有核心部件的核心技術,2005年以來全部虧損,市場佔有率嚴重萎縮,紛紛退出市場。

在流通領域,佔有主導份額的大型超市領域,外資控制的比例已高達80%以上,中國零售企業只能在中低端市場經營。隨著外資的延伸,低端市場也將面臨逐漸萎縮的危險。零售業是最能吸納勞動就業人口的領域,任由外國的「資金密集型」企業前來掌控。業內有人指出:流通渠道可以控制工業命脈,如果放任外資企業佔領我國的流通渠道,中國的企業終將淪為國外流通企業貼牌產品的加工車間。

我國具有戰略意義的輪胎工業,多半失去了自主性,被控制在外國人手裡。剩下的幾家國有大中型企業中,條件較好的也被外商盯上。我國最大的輪胎生產企業——上海輪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世界最大的輪胎跨國公司法國米其林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雙方共同組建輪胎合資公司,由法方控股70%;截至2000年,外商獨資與已被外商控股的輪胎企業,其能力與產量已佔我國輪胎70%以上。

除電力,軍工等極少數國家核心行業以外,外資在我國水泥行業(建材業)、鋼鐵行業(黑色金屬治煉及壓延加工業)、汽車行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橡膠行業、機械製造行業(普通機械、專用設備、電氣設機械及器材、電子及通信設備、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石化行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化學纖維製造業)、玻璃行業、釀酒行業(飲料製造業)、醫葯行業(醫葯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供水供氣行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煤炭行業(煤炭采選業)、日用化妝品行業(化學製品製造業)、食品行業(食品加工業)、造紙行業(造紙及印刷品業等行業)、紡織行業、建築業、傢具製造業、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皮革、毛皮、羽絨、塑料製造業、工藝品及其製造業等行業中,都佔有較高股權和市場控制權,經濟刺激計劃和巨大需求給予了外資豐厚的回報,充分享受了我國經濟高速成長所帶來的好處和便利。

(1)水泥行業:2009年全國水泥行業總產能16億噸,外資控制產能5、6億噸以上,控制力及總產能佔30-40%以上。拉法基收購四川雙馬、瑞安建業後,佔西南四省18%以上份額;華新水泥被瑞士Holicm收購,占華中10-20%份額;摩根斯坦利收購山水集團30%股權後,環渤海市場份額第一;愛爾蘭CRH收購吉林亞泰後,獲取東北市場;產銷量全國第一的海螺水泥,外資利用香港主板控股25%,此外,亞洲水泥、山水水泥、華潤水泥在香港主板上市,部分股權被港資和外資控制……

(2)機械行業:2008年,機械行業總產值佔GDP比重約為12%,外資股權控制率為35.2%,總體控制力度達40%以上,機械製造業5大細分行業中,儀器儀表製造業外資市場佔有率最高,超過60%,金屬製品業為37%,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32%,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約為30%。凱雷收購徐工85%股權,起重機和壓路機占國內市場50%以上,國內136種工程機械產品,徐工佔一半以上;國內裝載機行業排名第7的山工機械被卡特彼勒全資收購,新加坡豐隆、美國高盛、美國國泰持有國內最大的獨立柴油引擎製造商玉柴股份51%的股權;無錫威孚是國內柴油燃油噴射系統最大廠商,德國博世持有其67%的股權;韓國全資的斗山工程機械8年在中國挖掘機市場佔有率名列第一,銷售額已達徐工的1/3;西北軸承佔中國鐵路貨車軸承25%的市場,90年代末,德國舍弗勒利用西北軸承陷入困境,與其合資成立富安捷鐵路軸承,將其市場爭壓過來,後全資收購;瑞典SKF全資收購皮爾軸承;無錫軸承、煙台軸承被美國TIMKEN全資收購,並控股襄軸集團;全國化工設備第一生產基地,錦西化機透平廠被西門子控股70%的股權;德國ZF集團收購全國齒輪行業排名第二的杭州齒輪廠70%的股權;美國迦納基金控股沈陽機床30%的股權;英國特雷克斯收購北方股份25%的股權,北方股份是中國最大的礦用汽車開發和生產基地;玉柴機械占據國內小挖機9.3%的市場份額,美國漢鼎收購其43%的股權……

(3)汽車行業:外國品牌銷售佔90%以上,雖然外資股權佔比不超過50%,但無論技術、品牌還是研發等,外資實際控制力均高達60-70%以上。一汽大眾、上海大眾、東風、華晨、上海通用、長安福特、北汽現代、北京吉普、廣州本田、廣州豐田、天津一汽豐田、長安雪鐵龍等中國汽車銷量最大的公司,外資股權均為50%,不包括外資中小企業,外商在華投資和合資控制的53家大型汽車公司,銷售額1萬億元以上,占汽車市場總銷售額的6、7成以上;此外,在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已佔有60%以上的份額;而在汽車電子、發動機零部件和摩托車配件等高技術含量領域,外資控制企業亦高達70%以上;汽車製造行業橡膠輪胎,法國米其林和新加坡佳通輪胎等外商獨資和已被外商控股的輪胎企業,其產能與產量已佔我國輪胎佔有中國汽車輪胎市場80%以上……

(4)鋼鐵行業:2008年,鋼鐵行業總產值佔GDP比重約為 6%,由於國家對鋼鐵行業並購有控制,阿塞洛-米塔爾、俄羅斯、必和必拓等大量外資覬覦中國鋼鐵行業紛紛受挫,即使這樣,外資對我國鋼鐵行業的股權控制度仍超過10%,市場控制度超過12%,如阿塞洛?米塔爾收購華菱鋼鐵33%股權;德意志銀行和阿塞洛?米塔爾收購中國東方鋼鐵47%的股權(河北津西鋼鐵 29%股權);法國聖戈班收購徐鋼100%的股權;美國凱雷收購江都鋼管49%股權;中信泰富持有大冶特鋼28%的股權;此外,香港主板上市的鞍鋼、馬鋼股份、重慶鋼鐵,14%、22%、30%的股權被摩根大通等外資和港資控制;唐山國豐鋼鐵,香港中港占股51%;港資占股65%的內地在香港上市公司開源控股分別收購日照鋼鐵、日照型鋼30%的股權,收購日照軋鋼25%的股權,後與山鋼重組……

外資大規模並購國內鋼鐵業不成,再生一計,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等國際礦山巨頭利用手中掌握的鐵礦石資源,不斷漲價,對鋼鐵行業進行合圍。
可以想像,在鋼鐵行業產能過剩2億噸,行業分散度高,眾多中小或民營鋼企面臨淘汰和對資金的需求情況下,外資受歡迎的程度會有多高;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外資繞過國家設置的重重限制,不少鋼企,將再次落入外資控制之中。

(5)石化行業:2008年,石化行業總產值佔GDP比重約為10%,國家對外資准入石化產業有所限制,即使這樣,除海外上市外,外資繞過重重障礙,通過來華設廠,並購等手段,石化行業外資股權控制度已達18%,市場控制度為20-30%,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外資市場控制度27%,石油加工、煉焦及核料加工業為13%。

如中石油2000年在紐約、香港上市,外資與港資占股11%,海外融資額29億美元,9年時間,向海外分紅派息竟然高達119億美元,分紅派息竟為融資額 4倍;中石化2000年在紐約、倫敦、香港三地上市,目前外資與港資占股19%;中海油2001年在紐約、香港上市,旗下中海油服外資與港資占股目前高達 34%,另外,中海油、上石化、吉化等紐交所海外上市公司也被外資部分控股,黑石持有中化集團子公司中國藍星20%的股權。

國內原油和化工產品供不應求。如2009年,我國累計進口原油2.04億噸,首次突破2億噸,同比增長13.9%;液化天然氣累計進口553.2萬噸,同比大幅增長 65.8%;口硫磺1216.7萬噸,同比增長44.6%;進口甲醇528.8萬噸,同比大幅增長268.8%。僅2009年一年的進口量就比 2005年至2008年四年的進口總量還要多,占國內消費32%,由於國外甲醇產品大量湧入國內市場,國內裝置大面積關停,平均產能發揮率不足40%。;我國累計進口聚乙烯756.1萬噸,同比大幅增長64.8%,占國內消費的48.7%,進口聚氯乙烯195.5萬噸,同比大幅增長73.5%;進口精對苯二甲酸(PTA)508萬噸。此外,國內農葯進口量巨大,許多精細化工品,國內甚至無法生產。

國際能源化工巨頭紛紛在華投資。BP在華投資45億美元,殼牌17億美元,拜爾投資31億美元,擁有12家獨資或合資企業。埃克森美孚、殼牌、BP計劃再投110億美元。拜爾已投產5大乙烯合資企業:巴斯夫/揚子石化投資60萬噸乙烯項目,截止2007年,巴斯夫在中國投入已超過200億元人民幣,中國銷售總額達到36億歐元以上;BP/上海石化90萬噸乙烯、埃克森美孚/福建煉化、沙特阿美60萬噸乙烯、殼牌/中海油的南海80萬噸乙烯,埃克森美孚/廣州石化改擴建(100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等項目正在建設中。另外,BP在四川建醋酸廠(占國內市場30%),在珠海建PTA基地。歐美跨國公司在洗滌用品、塗料、生物制葯等下游領域佔有巨大份額,有的已形成壟斷外資……在石油化工領域的市場控制力度,在20-30%以上。

(6)玻璃行業,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資,外資控制度為40%以上。英國皮爾金頓購入耀華玻璃19%的股份;中國玻璃港交所上市,皮爾金頓等外資大股東控制 40%股份;瑞信等外資控制浙江玻璃33%的股份,洛陽玻璃,外資和港資持有50%的股份;如果算上港資,中國玻璃、浙江玻璃等港資與外資占股均在65% 以上;A股上市的福耀玻璃,港資三益發展為第一大股東,持有22.5%的股份;金剛玻璃,港資龍鉑投資持有17%的股份;港資信義玻璃,自2004年以來一直為中國汽車玻璃最大出口商;1985年起,聖戈班在中國設立代表處,現已在中國設立50餘家企業,其中製造企業40多家,分布在成都、馬鞍山、杭州、常州、湛江、牡丹江、鄭州等地;業務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包裝、高功能材料等。在中國的員工數量超過15000人,2005年銷售額4億歐元。最近4年,聖戈班在華銷售額年增54%……

在第一產業,外資四大糧商ABCD威脅4000萬豆農生產,種植大豆賴以生存的無數豆農,年年賠本,不得不改種其它經濟作物,造成2000萬豆農集體「下崗」事件,2.3億民工,或許從中能發現許多豆農的身影。

大量豆油油榨企業倒閉,由於「大豆危機」,2004-2005年,1000多家內資榨油企業構成的「中國大豆軍團」,瞬間煙消雲散,隨後倒閉率達90%以上,導致10多萬人失業。

在第二產業,日用品和化妝品行業,外資品牌占市場份額的60%以上,寶潔每招收一名員工,就意味著中國原洗滌劑企業有2~3名員工下崗……

在食品飲料業,機械製造業,建築業,鋼鐵行業,水泥行業,石化行業,玻璃行業,家電行業,釀酒行業,紡織行業,造紙行業,供水供氣行業,印刷包裝業幾乎囊括所有的第二產業,由於外資生產效率普遍比內資要高,且極端盤剝人力成本,外資的每一次並購,都意味著大批人失業,外資的每一次投資,都意味著同行業競爭對手大多數職工失業下崗,擠佔了無數工作崗位……

在第三產業,外資大型連鎖超市每一次選址開張,對方圓兩公里的中小型零售商店和門面都是一次集體毀滅性的打擊,慘淡經營,或失業,或改作別的生意,從而擠占其它行業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