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寶生村鎮銀行如何在公眾平台查還款記錄
在手機上登錄寶生村鎮銀行,打開個人賬戶賬單,選擇查詢賬單。
在手機登錄寶生村鎮銀行APP,從我的賬戶查看賬單流水。
拓展:
銀行(Bank),是依法成立的經營貨幣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是商品貨幣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銀行是金融機構之一,銀行按類型分為: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專營機構、投資銀行、世界銀行,它們的職責各不相同。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國有政策性銀行: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等。專營機構:指商業銀行針對本行某一特定領域業務所設立的、有別於傳統分支行的機構;投資銀行:包括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團、富國銀行、瑞銀集團、法國興業銀行等。世界銀行:用於資助國家克服窮困,各機構在減輕貧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貳』 中國銀行的企業性戰略規劃和經營性戰略規劃
全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imited),總行(Head Office)位於北京市復興門內大街1號。是中國(不包括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規模排列位列第三。中國銀行的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7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9位。
中國銀行主營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公司金融業務基於銀行的核心信貸產品,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基於銀行卡之上的系統服務。金融市場業務主要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國際匯兌、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
中國銀行全資附屬投資銀行機構——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銀國際」)是中國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運行平台。中銀國際在中國內地、香港及紐約、倫敦、新加坡設有分支機構,擁有高水準的專業人才隊伍、強大的機構銷售和零售網路。中銀國際全球性的管理運作,可為海內外客戶提供包括企業融資、收購兼並、財務顧問、定息收益、證券銷售、投資研究、直接投資、資產管理等在內的全方位投資銀行服務。
中國銀行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和聯營公司經營保險業務。其中,在香港擁有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及其六家分公司、中銀集團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東亮保險專業有限公司和堡宜投資有限公司,在內地擁有中銀保險有限公司,澳門地區有聯豐亨保險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7月的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在香港保險市場經營一般保險業務,業務品種齊全繁多,業務量多年位居當地同業前列。
中國銀行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業銀行。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了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中國銀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中國銀行擁有遍布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超過10,000家,境外機構600多家。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澳門的發鈔銀行。
中國銀行所屬的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銀行(香港)」或「中銀香港」),於2001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家在香港注冊的持牌銀行。中國銀行(香港)合並了原中銀集團香港十二行中十家銀行的業務,並同時持有香港注冊的南洋商業銀行、集友銀行和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的股份權益,使之成為中銀香港的附屬機構。中銀香港是香港地區三家發鈔銀行之一,也是香港銀行公會輪任主席銀行之一。重組後的中銀香港於2002年7月在香港掛牌上市。
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在近百年輝煌的發展歷史中,中國銀行在中國金融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銀行於1912年由孫中山先生批准成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37年間,中國銀行先後是當時的國家中央銀行、國際匯兌銀行和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1949年,中國銀行成為國家指定的外匯外貿專業銀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94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銀行成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2003年,中國銀行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2006年6月1日、7月5日,中國銀行先後在香港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首家A+H發行上市的國有商業銀行。按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市值計算,中國銀行為全球第五大銀行。
2004年7月14日,中國銀行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銀行合作夥伴。中國銀行將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宣傳和普及奧運精神,促進本次體育盛會圓滿成功,提升中國銀行的品牌形象。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銀行同業、國內外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目前,中國銀行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8年入選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多次被《財資》評為「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10強企業」,被《亞洲風險》雜志評為2006年度「中國最佳銀行」。在美國知名財經雜志《財富》與世界知名的管理咨詢公司Hay(合益)集團合作評選的25家「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中,中國銀行榜上有名。在A+H資本市場整體上市後,中國銀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在近百年歲月里,中國銀行以其穩健的經營、雄厚的實力、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深得廣大客戶信賴,並與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中國銀行將秉承「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創建國際一流大銀行」的宗旨,依託其雄厚的實力、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銀行服務,與廣大客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中國銀行於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開業。其由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戶部銀行(1908年起改稱大清銀行(Ta Ching Goverment Bank),負責整頓幣制、發行貨幣、整理國庫,行使中央銀行權利)改組而來。故中國銀行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
民國政府時期
中國銀行自民國時期早年成立後一直擔負中央銀行職責直至1928年,此時國民政府另外設立中央銀行,並修訂中國銀行條例和章程,「經國民政府之特許為國際匯兌銀行」。當時總行亦從北京(時稱為北平)遷往上海辦公。
此時的中國銀行是官商合辦的股份制銀行。早期的中國銀行在限制北洋軍政府開支,抵制袁世凱停兌令,支持民族經濟發展,組織愛國華僑支援國內抗戰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1935年4月間,國民政府再次修訂中國銀行條例,導致中國銀行的實際控制權事實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資本主義聚斂財富的工具。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中國銀行。原總管理處隨民國政府遷往台灣,至1960年在台重新開業。在台機構部門於1971年改名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2006年8月間和台灣交通銀行(Chiao Tung Bank)合並為兆豐國際商業銀行(Mega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留置大陸地區的各分支機構部門收歸國有,繼續以中國銀行行名營業存續。
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1950年4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劃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
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銀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領導的一個職能部門,利用信貸、結算、匯率等多種手段促進對外貿易事業發展,使國家外匯收入不斷增加;積極參加反對美國政府凍結美元資產的斗爭,抵制美國政府對中國實行的經濟封鎖;支持交通部門逐步建立遠洋船隊,支持企業通過進口設備合遠材料來增加產量和質量;認真履行國家外匯專業銀行的職責,加強外匯管理發展與國際金融界的交往。
改革開放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型銀行的前列。
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兩塊牌子,內部一套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
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的身份發生根本性變化,由原中國人民銀行一個分支部門、國家金融管理機關,轉為以盈利為目標的企業。
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由外匯管理局經營,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各外匯業務銀行在外匯業務經營方面享有平等地位,中國銀行正式結束了國家外匯專業管理,不再在外匯業務享有壟斷地位。中國銀行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股份制改革
中國銀行於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
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編輯本段]國際化的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由於歷史和業務發展的原因,中國銀行是目前國內銀行中最國際化的商業銀行,先後分別在香港、澳門、倫敦、大阪、新加坡、紐約、曼谷、東京等地設立海外分支機構。
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擁有遍布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共計11,307個,境外機構共計603個。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發鈔銀行。中國銀行在國內同業中率先引進國際管理技術人才和經營理念,不斷向國際化一流大銀行的目標邁進。
1950年1月,周恩來總理向我國駐港機構發布保護國家資產,聽候接管的命令。中國銀行香港分行響應周總理的號召,率先起義,宣布接受北京總管理處的領導,不久,倫敦、新加坡、雅加達、吉隆坡、卡拉奇、孟買、加爾各答、仰光等分支機構紛紛宣布接受國內總管理處的領導,為新中國保存了大量的海外資產。
自1994年,中國銀行憑借悠久的歷史、廣泛的海外網路、出眾的實力和國際金融、外匯業務優勢,盈利總額在國內銀行中一直居於首列。許多權威的國際金融雜志一致認為,中國銀行是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中員工數量最少,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最強的銀行,人均利潤、人均資本合人均資產各項指標均居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之首。
本部分部分文字參考自中國銀行官方說明。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的百年經營和市場榮譽
中國銀行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5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八位。
中國銀行主營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個人金融、資金業務和金融機構業務等業務。公司業務以信貸產品為基礎,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和融資、財務解決方案。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儲蓄存款、消費信貸和銀行卡在內的服務。資金業務包括本外幣保值、資金管理、債務保值、境內外融資等資金運營和管理服務。而金融機構業務則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諸如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注重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來自業界、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6年進入《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同時,被《財資》評為「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十強企業」;中銀香港重組上市後,先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和《亞洲金融》「最佳交易、最佳私有化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公開上市進程
1990年代,中行踏入財務重組階段。
1998年,中國銀行獲中央政府注資425億元人民幣。
1999年和2000年中行以出售不良資產方式,獲注資2674億元。
2003年,中央匯金(全稱為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向中行注資1864億元#,成為中行主要股東。
2004年中行出售總帳面值2720億元的不良貸款。
2005年8月,蘇格蘭皇家銀行以30.48億美元入股中行9.61%,淡馬錫全資附屬公司亞洲金融控股以15.24億美元入股4.8%。同年10月,亞洲開發銀行以7374萬美元入股0.23%。
2006年6月1日,中國銀行在香港交易所(3988-HK)上市,首次公開招股(IPO)255.69億股,每股最後定價2.95港元,首日收市價為3.40港元。*
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601988-SH)上市,每股最後定價3.08人民幣,同日成為上證綜指成股。*
2006年12月4日,中國銀行成為恆生指數成份股,創下最短時間成為香港藍籌股的股份公司。
# 以上數據來自中國銀行有關公開文件
* 以上信息來自網路新聞媒體報道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行標
中國銀行行標於1986年經中國銀行總行批准正式使用。
行標從總體上看是古錢形狀代表銀行;「中」字代表中國;外圓表明中國銀行是面向全球的國際性大銀行。
中文行名:中國銀行中文行名字體由郭沫若先生題寫
[編輯本段]中銀國際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資附屬投資銀行機構。中銀國際建立起符合行業最佳規范的國際化投資銀行架構,在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等國際金融中心設有分支機構,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中國沿海和內地中心城市建立了銷售網路。中銀國際擁有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強大的機構銷售和零售網路,全球性的管理運作,可為海內外客戶提供包括企業融資、收購兼並、財務顧問、證券銷售、定息收益、衍生產品、資產管理、直接投資等在內的全方位投資銀行服務。
[編輯本段]中銀香港和中國銀行
中銀香港全稱為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於2001年間由香港寶生銀行並入承繼中國銀行(香港)集團有關銀行業務方面之成員(不包括南洋商業銀行和集友銀行)資產改組而來。中國銀行通過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間接擁有和管理該公司。
中國銀行(香港)集團成立於1990年代,由包括但不限於原來以中國銀行為首的13家有關銀行合並而成。
這些銀行分別是:
1、 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和交通銀行香港分行(1998年間遵照國家指示,重新歸屬交通銀行轄管)
2、八家內地成立銀行的香港分行:廣東省銀行、新華銀行、中南銀行、金城銀行、國華商業銀行、浙江興業銀行、鹽業銀行、集友銀行
3、兩家香港注冊的銀行:華僑商業銀行、寶生銀行
4、南洋商業銀行(部分分行)
其中南洋商業銀行下屬的南洋信用卡公司在中銀香港改組後成為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BOC Credit Card (International) Ltd.),並改為中銀香港之附屬子機構。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與奧運
2005年2月22日 中國銀行作為國內獨家經銷「北京奧運金」的金融機構,在京成功發行第一組「北京奧運金」本色系列產品。
2005年2月2日 北京2008年奧運會合作夥伴俱樂部成立,北京奧組委向中國銀行頒發紀念牌和俱樂部會員證。
2004年12月8日 中國銀行和VISA國際組織在京舉行了全球首張北京奧運主題的「中銀VISA奧運信用卡」的首發儀式。
2004年11月3日 國際奧委會執委、市場開發委員會主席傑哈德·海博格先生及北京奧組委有關領導一行訪問中國銀行。
2004年8月23日 中國銀行在中國駐希臘大使館為中國奧運健兒舉辦慶功酒會。
2004年7月22日 中國銀行推出第一款奧運題材金融產品——長城VISA歐元卡雅典奧運珍藏版,支持中國體育代表團出征雅典。
2004年7月14日 北京奧組委正式宣布中國銀行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唯一銀行合作夥伴。
該企業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十,2007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六。 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二百一十五。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新聞
股票代碼:601988
股票簡稱:中國銀行
編號:臨2007-024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保薦代表人變更的公告
中國銀行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准確和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本公司」)於近日接到保薦人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銀河證券」)的通知,本公司原保薦代表人之一王俊已調離銀河證券,不再從事本公司的持續督導工作,銀河證券指派張衛東履行本公司的後續持續督導工作。本次變更後, 銀河證券指派本公司的保薦代表人為張衛東和王紅兵。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
在世界500強2007年以30750。8百萬美元的營業收入排列第215位;在汶川地震後, 中國銀行集團海內外機構和員工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捐物累計已超過1.23億元。
『叄』 請問在外地的銀行給北京的銀行用ATM機轉賬或存錢扣手續費嗎
ATM機轉賬只能同行之間轉,跨行不能轉賬的。
辦理異地轉賬,如果收款人為卡號,按轉賬金額的0.5%收取手續費,最低2元,最高50元.如果收款人為存摺帳號,則有省內省外之分,省內按0.5%、最低2元、最高50元收費;省外按1%、最低2元、最高50元收費.
異地存款手續費:按存款金額的0.5%收取手續費,最低1元,最高50元。
『肆』 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
金沙江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立足中國,專注投資於面向全球市場的高新技術初創企業。金沙江的團隊成員都擁有高科技公司的管理經驗,並都親身經歷過創業的甜酸苦辣,能為創業團隊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矽谷,公司都建立了廣泛的關系,擁有眾多的資源,並可籍此為所投資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金沙江創業投資的投資涵蓋半導體器件和新材料、互聯網和無線通信技術及其應用、新媒體、綠色能源以及其他高增長的新興領域。目前旗下管理計7億美元的基金,並且和美國矽谷「最老牌」的創業投資基金MAYFIELD FUND(成立於1969年) 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金沙江創業投資在中國北京和美國矽谷設有辦事處 。英特爾為計算機工業提供關鍵元件,包括性能卓越的微處理器、晶元組、板卡、系統及軟體等,這些產品是標准計算機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英特爾一直堅守「創新」理念,根據市場和產業趨勢變化不斷自我調整。從微米到納米製程,從 4 位到 64 位微處理器,從奔騰® 到酷睿 TM,從硅技術、微架構到晶元與平台創新,英特爾不間斷地為行業注入新鮮活力,並聯合產業合作夥伴開發創新產品,推動行業標準的制定,從而為世界各地的用戶帶來更加精彩的體驗 。凱旋創投(KEYTONE VENTURES / 原KPCB)致力於投資包括潔能環保、高科技、媒體和消費服務等領域的高速成長企業。凱旋創投公司熱情專注於幫助其投資組合公司獲得成功。凱旋創投知道,成功不只需要堅實的財政的支持,凱旋創投堅信團隊精神帶來的勝利,並幫助其投資組合公司將此信仰實施應用。NORWEST VENTURE PARTNERS (NVP)是一家全球性創業投資公司,旨在與諸位創業人士積極合作以建置成功企業,迄今已有 48 年以上的豐富經驗。NVP 專注於投資信息產業,包括:半導體與計算機、企業與通訊系統、軟體、服務、網際網路、媒體與消費。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州帕洛阿爾托 (PALO ALTO),目前掌管的創投資金超過 25 億美元,自創業以來已資助過 450 家以上的公司。SK是韓國三大集團之一,主要業務領域包括能源化工、信息通訊、物流流通。目前,SK及其附屬機構在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250多個辦事處和子公司。在2011年《財富》500強排名中,SK位居第82位。SK集團的中國事業始於1992年中韓兩國建交之前。近年來,SK在中國除了發展其傳統業務外,在置業、流通和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積極開拓新事業。目前,SK在中國員工超過5,000人,業務區域遍布全國約40個地區。
『伍』 談談你對中國銀行的看法
中國銀行(BankOfChina)
全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ofChinaLimited),總行(HeadOffice)位於北京市復興門內大街1號。是中國(不包括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規模排列位列第三。中國銀行的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7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9位。
中國銀行主營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公司金融業務基於銀行的核心信貸產品,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基於銀行卡之上的系統服務。金融市場業務主要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國際匯兌、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
中國銀行全資附屬投資銀行機構——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銀國際」)是中國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運行平台。中銀國際在中國內地、香港及紐約、倫敦、新加坡設有分支機構,擁有高水準的專業人才隊伍、強大的機構銷售和零售網路。中銀國際全球性的管理運作,可為海內外客戶提供包括企業融資、收購兼並、財務顧問、定息收益、證券銷售、投資研究、直接投資、資產管理等在內的全方位投資銀行服務。
中國銀行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和聯營公司經營保險業務。其中,在香港擁有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及其六家分公司、中銀集團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東亮保險專業有限公司和堡宜投資有限公司,在內地擁有中銀保險有限公司,澳門地區有聯豐亨保險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7月的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在香港保險市場經營一般保險業務,業務品種齊全繁多,業務量多年位居當地同業前列。
中國銀行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業銀行。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了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中國銀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中國銀行擁有遍布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超過10,000家,境外機構600多家。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澳門的發鈔銀行。
中國銀行所屬的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銀行(香港)」或「中銀香港」),於2001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家在香港注冊的持牌銀行。中國銀行(香港)合並了原中銀集團香港十二行中十家銀行的業務,並同時持有香港注冊的南洋商業銀行、集友銀行和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的股份權益,使之成為中銀香港的附屬機構。中銀香港是香港地區三家發鈔銀行之一,也是香港銀行公會輪任主席銀行之一。重組後的中銀香港於2002年7月在香港掛牌上市。
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在近百年輝煌的發展歷史中,中國銀行在中國金融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銀行於1912年由孫中山先生批准成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37年間,中國銀行先後是當時的國家中央銀行、國際匯兌銀行和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1949年,中國銀行成為國家指定的外匯外貿專業銀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94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銀行成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2003年,中國銀行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2006年6月1日、7月5日,中國銀行先後在香港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首家A+H發行上市的國有商業銀行。按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市值計算,中國銀行為全球第五大銀行。
2004年7月14日,中國銀行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銀行合作夥伴。中國銀行將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宣傳和普及奧運精神,促進本次體育盛會圓滿成功,提升中國銀行的品牌形象。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銀行同業、國內外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目前,中國銀行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8年入選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多次被《財資》評為「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10強企業」,被《亞洲風險》雜志評為2006年度「中國最佳銀行」。在美國知名財經雜志《財富》與世界知名的管理咨詢公司Hay(合益)集團合作評選的25家「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中,中國銀行榜上有名。在A+H資本市場整體上市後,中國銀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在近百年歲月里,中國銀行以其穩健的經營、雄厚的實力、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深得廣大客戶信賴,並與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中國銀行將秉承「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創建國際一流大銀行」的宗旨,依託其雄厚的實力、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銀行服務,與廣大客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歷史沿革
中國銀行於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開業。其由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戶部銀行(1908年起改稱大清銀行(TaChingGovermentBank),負責整頓幣制、發行貨幣、整理國庫,行使中央銀行權利)改組而來。故中國銀行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
民國政府時期
中國銀行自民國時期早年成立後一直擔負中央銀行職責直至1928年,此時國民政府另外設立中央銀行,並修訂中國銀行條例和章程,「經國民政府之特許為國際匯兌銀行」。當時總行亦從北京(時稱為北平)遷往上海辦公。
此時的中國銀行是官商合辦的股份制銀行。早期的中國銀行在限制北洋軍政府開支,抵制袁世凱停兌令,支持民族經濟發展,組織愛國華僑支援國內抗戰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1935年4月間,國民政府再次修訂中國銀行條例,導致中國銀行的實際控制權事實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資本主義聚斂財富的工具。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中國銀行。原總管理處隨民國政府遷往台灣,至1960年在台重新開業。在台機構部門於1971年改名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2006年8月間和台灣交通銀行(ChiaoTungBank)合並為兆豐國際商業銀行()。留置大陸地區的各分支機構部門收歸國有,繼續以中國銀行行名營業存續。
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1950年4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劃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
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銀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領導的一個職能部門,利用信貸、結算、匯率等多種手段促進對外貿易事業發展,使國家外匯收入不斷增加;積極參加反對美國政府凍結美元資產的斗爭,抵制美國政府對中國實行的經濟封鎖;支持交通部門逐步建立遠洋船隊,支持企業通過進口設備合遠材料來增加產量和質量;認真履行國家外匯專業銀行的職責,加強外匯管理發展與國際金融界的交往。
改革開放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型銀行的前列。
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兩塊牌子,內部一套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
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的身份發生根本性變化,由原中國人民銀行一個分支部門、國家金融管理機關,轉為以盈利為目標的企業。
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由外匯管理局經營,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各外匯業務銀行在外匯業務經營方面享有平等地位,中國銀行正式結束了國家外匯專業管理,不再在外匯業務享有壟斷地位。中國銀行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股份制改革
中國銀行於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
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國際化的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由於歷史和業務發展的原因,中國銀行是目前國內銀行中最國際化的商業銀行,先後分別在香港、澳門、倫敦、大阪、新加坡、紐約、曼谷、東京等地設立海外分支機構。
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擁有遍布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共計11,307個,境外機構共計603個。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發鈔銀行。中國銀行在國內同業中率先引進國際管理技術人才和經營理念,不斷向國際化一流大銀行的目標邁進。
1950年1月,周恩來總理向我國駐港機構發布保護國家資產,聽候接管的命令。中國銀行香港分行響應周總理的號召,率先起義,宣布接受北京總管理處的領導,不久,倫敦、新加坡、雅加達、吉隆坡、卡拉奇、孟買、加爾各答、仰光等分支機構紛紛宣布接受國內總管理處的領導,為新中國保存了大量的海外資產。
自1994年,中國銀行憑借悠久的歷史、廣泛的海外網路、出眾的實力和國際金融、外匯業務優勢,盈利總額在國內銀行中一直居於首列。許多權威的國際金融雜志一致認為,中國銀行是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中員工數量最少,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最強的銀行,人均利潤、人均資本合人均資產各項指標均居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之首。
本部分部分文字參考自中國銀行官方說明。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的百年經營和市場榮譽
中國銀行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5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八位。
中國銀行主營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個人金融、資金業務和金融機構業務等業務。公司業務以信貸產品為基礎,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和融資、財務解決方案。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儲蓄存款、消費信貸和銀行卡在內的服務。資金業務包括本外幣保值、資金管理、債務保值、境內外融資等資金運營和管理服務。而金融機構業務則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諸如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注重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來自業界、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6年進入《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同時,被《財資》評為「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十強企業」;中銀香港重組上市後,先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和《亞洲金融》「最佳交易、最佳私有化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公開上市進程
1990年代,中行踏入財務重組階段。
1998年,中國銀行獲中央政府注資425億元人民幣。
1999年和2000年中行以出售不良資產方式,獲注資2674億元。
2003年,中央匯金(全稱為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向中行注資1864億元#,成為中行主要股東。
2004年中行出售總帳面值2720億元的不良貸款。
2005年8月,蘇格蘭皇家銀行以30.48億美元入股中行9.61%,淡馬錫全資附屬公司亞洲金融控股以15.24億美元入股4.8%。同年10月,亞洲開發銀行以7374萬美元入股0.23%。
2006年6月1日,中國銀行在香港交易所(3988-HK)上市,首次公開招股(IPO)255.69億股,每股最後定價2.95港元,首日收市價為3.40港元。*
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601988-SH)上市,每股最後定價3.08人民幣,同日成為上證綜指成股。*
2006年12月4日,中國銀行成為恆生指數成份股,創下最短時間成為香港藍籌股的股份公司。
#以上數據來自中國銀行有關公開文件
*以上信息來自網路新聞媒體報道
中國銀行行標
中國銀行行標於1986年經中國銀行總行批准正式使用。
行標從總體上看是古錢形狀代表銀行;「中」字代表中國;外圓表明中國銀行是面向全球的國際性大銀行。
中文行名:中國銀行中文行名字體由郭沫若先生題寫
中銀國際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資附屬投資銀行機構。中銀國際建立起符合行業最佳規范的國際化投資銀行架構,在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等國際金融中心設有分支機構,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中國沿海和內地中心城市建立了銷售網路。中銀國際擁有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強大的機構銷售和零售網路,全球性的管理運作,可為海內外客戶提供包括企業融資、收購兼並、財務顧問、證券銷售、定息收益、衍生產品、資產管理、直接投資等在內的全方位投資銀行服務。
[編輯本段]中銀香港和中國銀行
中銀香港全稱為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於2001年間由香港寶生銀行並入承繼中國銀行(香港)集團有關銀行業務方面之成員(不包括南洋商業銀行和集友銀行)資產改組而來。中國銀行通過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間接擁有和管理該公司。
中國銀行(香港)集團成立於1990年代,由包括但不限於原來以中國銀行為首的13家有關銀行合並而成。
這些銀行分別是:
1、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和交通銀行香港分行(1998年間遵照國家指示,重新歸屬交通銀行轄管)
2、八家內地成立銀行的香港分行:廣東省銀行、新華銀行、中南銀行、金城銀行、國華商業銀行、浙江興業銀行、鹽業銀行、集友銀行
3、兩家香港注冊的銀行:華僑商業銀行、寶生銀行
4、南洋商業銀行(部分分行)
其中南洋商業銀行下屬的南洋信用卡公司在中銀香港改組後成為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BOCCreditCard(International)Ltd.),並改為中銀香港之附屬子機構。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與奧運
2005年2月22日中國銀行作為國內獨家經銷「北京奧運金」的金融機構,在京成功發行第一組「北京奧運金」本色系列產品。
2005年2月2日北京2008年奧運會合作夥伴俱樂部成立,北京奧組委向中國銀行頒發紀念牌和俱樂部會員證。
2004年12月8日中國銀行和VISA國際組織在京舉行了全球首張北京奧運主題的「中銀VISA奧運信用卡」的首發儀式。
2004年11月3日國際奧委會執委、市場開發委員會主席傑哈德·海博格先生及北京奧組委有關領導一行訪問中國銀行。
2004年8月23日中國銀行在中國駐希臘大使館為中國奧運健兒舉辦慶功酒會。
2004年7月22日中國銀行推出第一款奧運題材金融產品——長城VISA歐元卡雅典奧運珍藏版,支持中國體育代表團出征雅典。
2004年7月14日北京奧組委正式宣布中國銀行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唯一銀行合作夥伴。
該企業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十,2007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六。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二百一十五。
中國銀行新聞
股票代碼:601988
股票簡稱:中國銀行
編號:臨2007-024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保薦代表人變更的公告
中國銀行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准確和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本公司」)於近日接到保薦人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銀河證券」)的通知,本公司原保薦代表人之一王俊已調離銀河證券,不再從事本公司的持續督導工作,銀河證券指派張衛東履行本公司的後續持續督導工作。本次變更後,銀河證券指派本公司的保薦代表人為張衛東和王紅兵。
中國銀行
在世界500強2007年以30750。8百萬美元的營業收入排列第215位;在汶川地震後,中國銀行集團海內外機構和員工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捐物累計已超過1.23億元。
上市情況
證券代碼601988證券簡稱中國銀行
公司名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BankofChinaLimited
成立日期1983-10-31上市日期2006-07-05
上市市場上海證券交易所所屬行業金融、保險業
注冊資本(萬元)25383916.2009法人代表肖鋼
董事長肖鋼總經理李禮輝
董事會秘書張秉訓證券代表羅楠
注冊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1號中國銀行總行辦公大樓郵政編碼100818
辦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1號中國銀行總行辦公大樓郵政編碼100818
公司簡介中國銀行成立於1912年2月5日,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世界最大的銀行之一,其經營管理和發展在中國金融業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從1912年至1949年的37年期間,中國銀行的職能發生了三次變化。1912-1928年,行使當時政府中央銀行的職能;1928年中國銀行被改為政府特許的國際匯兌銀行;1942年中國銀行成為發展國際貿易的專業銀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政府接管了中國銀行,同年12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由上海遷至北京。1950年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銀行的前列。1994年初,根據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部署,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
經中國政府批准,中國銀行整體改建(以下稱"改制")為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股份公司"),並於2004年8月26日依法成立。由中央匯金投資公司代表國家持有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
2006年5月,本行成功發行了29,403,878,000股H股普通股(包括悉數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部分),並於2006年6月1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交易。
經營范圍吸收人民幣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結算;辦理票據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從事同業拆借;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提供保管箱服務;外匯存款;外匯貸款;外匯匯款;外幣兌換;國際結算;同業外匯拆借;外匯票據的承兌和貼現;外匯借款;外匯擔保;結匯、售匯;發行和代理發行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買賣和代理買賣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自營外匯買賣;代客外匯買賣;外匯信用卡的發行和代理國外信用卡的發行及付款;資信調查、咨詢、見證業務;組織或參加銀團貸款;國際貴金屬買賣;海外分支機構經營當地法律許可的一切銀行業務;在港澳地區的分行依據當地法令可發行或參與代理發行當地貨幣;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等監管部門批準的其他業務;保險兼業代理(有效期至2008年6月2日)。
『陸』 雅鹿羽絨服是什麼地方生產的
雅鹿羽絨服產地是江蘇省太倉市。
1972年雅鹿在一個村辦手工作坊里創建,顧寶生等6名裁縫師傅肩挑縫紉機成立光明針織廠縫紉組。
1987年雅鹿試制「飛龍衫」大獲成功 創造上海南京路連續160排隊搶購的銷售奇跡
1990年顧振華先生出任雅鹿服裝廠廠長,自此開啟了雅鹿發展的新時代 90年代,雅鹿主銷售夾克衫,年銷售量達到100萬件,被譽為「中國夾克衫大王」。
1998年雅鹿羽絨服開始暢銷全國,並確立了在服裝行業的地位。伴隨羽絨服產業的發展,雅鹿的全國經銷商達到上百家,全國銷售網點達到5000家 年銷售收入達到30億元。
2005年雅鹿集團在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商業信息中心認證2004年度同類產品市場綜合佔有率第二名。
2006年被中國市場監測中心評選中國工業企業500強。
2011年雅鹿國際大廈(太倉總部)建成。
(6)寶生集團原始股票擴展閱讀:
雅鹿集團有限公司始建於1972年, 旗下擁有蘇州雅鹿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雅鹿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百芙倫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中外合資蘇州雅鹿方奕服飾有限公司、藍冰服飾有限公司、蘇州雅鹿置業有限公司、蘇州華兆置業有限公司,太倉市雅鹿農村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貴州省赫章縣德卓煤礦等子公司。
品牌是雅鹿最核心、最具價值的無形資產。雅鹿堅持「大眾、時尚」的設計風格和「大眾品牌、國民產品」的產品定位,通過產品設計、產品陳列、店鋪設計、廣告投放、簽約代言和各類營銷活動,不斷提升雅鹿的品牌和產品形象。
作為中國馳名商標和名牌產品,「雅鹿」已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最受歡迎的羽絨服品牌之一,曾先後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等殊榮。
據世界品牌實驗室《2011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雅鹿品牌價值60.75億元人民幣。
『柒』 民國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十股股票的價格
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
全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目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
中國銀行是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開業的。中國銀行的前身是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戶部銀行。在1908年改稱為大清銀行,負責整理幣制,造幣,發行紙幣,整理國庫,行使中央銀行權利,並添股招商。這是清政府「與國際接軌」的嘗試。
中國銀行成立後,繼續擔負中央銀行職責,到了1928年,國民政府另立央行,特許中國銀行為國際匯兌銀行。中國銀行一開始就走國際化道路,先後分別在香港、澳門、倫敦、大阪、新加坡、紐約等地設立海外分支機構。
舊中國的中國銀行是官商合辦的股份制銀行,早期的中國銀行在限制北洋軍政府開支,抵制袁世凱停兌令,支持民族經濟發展,組織愛國華僑支援國內抗戰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1935年之後,中國銀行的實際控制權已經落到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資本主義聚斂財富的工具,是中行歷史上的一個污點。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了中國銀行,1950年1月,周恩來總理向我國駐港機構發布保護,聽候接管的命令。中國銀行香港分行響應周總理的號召,率先起義,宣布接受北京總管理處的領導,不久,倫敦、新加坡、雅加達、吉隆坡、卡拉奇、孟買、加爾各答、仰光等分支機構紛紛宣布接受國內總管理處的領導,為新中國保存了大量的海外資產。此後,中國銀行成了新中國金融體系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1950年4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劃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
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銀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領導的一個職能部門,利用信貸、結算、匯率等多種手段促進外貿的發展,使我國外匯收入不斷增加;積極參加反對凍結美元資產的斗爭,抵制美國政府對我國實行的經濟封鎖;支持交通部門逐步建立遠洋船隊,支持企業通過進口設備合遠材料來增加產量和質量;認真履行國家外匯專業銀行的職責,加強外匯管理發展與國際金融界的交往。
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兩塊牌子,內部一套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
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此時中國銀行的身份才發生的根本性的變化,由原中國人民銀行的一個分支部門,國家金融管理機關,向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轉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銀行的前列。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家放寬對各家銀行經營領域的控制。根據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部署,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由外匯管理局經營,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各外匯業務銀行在外匯業務經營方面享有平等地位,這打破了中國銀行在外匯業務方面的壟斷地位,這也標示中國銀行正式結束了國家外匯管理機構的歷史使命,完成了向綜合性商業銀行的轉型。
中國銀行集團成立於1990年代,由原來以中國銀行為首的13家銀行合並而成。根據中銀香港的網頁,這12家銀行分別是:
1. 中國銀行香港分行
2. 八家內地成立銀行的香港分行:廣東省銀行、新華銀行、中南銀行、金城銀行、國華商業銀行、浙江興業銀行、鹽業銀行、集友銀行
3. 兩家香港注冊的銀行:華僑商業銀行、寶生銀行
4. 南洋商業銀行(部份分行)
交通銀行在香港的業務曾經有一段時間也屬於中國銀行集團,但後來退出了。
從1994年到2004年這10年間,中國銀行憑借悠久的歷史、廣泛的海外網路、出眾的實力和國際金融、外匯業務優勢,使中國銀行成為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銀行,盈利總額在國內銀行中一直居於首列。許多權威的國際金融雜志一致認為,中國銀行是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中員工數量最少,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最強的銀行,人均利潤、人均資本合人均資產各項指標均居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之首。
中國銀行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5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八位。
中國銀行主營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個人金融、資金業務和金融機構等業務。公司業務以信貸產品為基礎,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和融資、財務解決方案。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儲蓄存款、消費信貸和銀行卡在內的服務。資金業務包括本外幣保值、資金管理、債務保值、境內外融資等資金運營和管理服務。而金融機構業務則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諸如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注重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中國銀行有近百年輝煌而悠久的歷史,在中國金融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銀行於1912年由孫中山先生批准成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37年間,中國銀行先後是當時的國家中央銀行、國際匯兌銀行和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1949年,中國銀行成為國家指定的外匯外貿專業銀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1994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銀行成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中國銀行於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中國銀行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業銀行。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擁有遍布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共計11,307個,境外機構共計603個。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發鈔銀行。中國銀行在國內同業中率先引進國際管理技術人才和經營理念,不斷向國際化一流大銀行的目標邁進。
2004年7月14日,中國銀行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銀行合作夥伴。中國銀行將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宣傳和普及奧運精神,促進本次體育盛會的圓滿成功,提升本行企業形象和社會價值。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來自業界、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6年進入《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同時,被《財資》評為" 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十強企業";中銀香港重組上市後,先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和《亞洲金融》"最佳交易、最佳私有化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在近百年的歲月里,中國銀行以其穩健的經營、雄厚的實力、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深得廣大客戶信賴,打造了卓越的品牌,與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中國銀行將承秉"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創建國際一流大銀行"的宗旨,依託其雄厚的實力、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銀行服務,與廣大客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2006年6月1日起,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門戶網站域名由www.bank-of-china.com 變更為 www.boc.cn。新域名更方便訪問中國銀行門戶網站。
2006年6月1日正式在香港掛牌上市
內地股票代碼:601988
中國銀行與奧運
2005年2月22日
中國銀行作為國內獨家經銷「北京奧運金」的金融機構,在京成功發行第一組「北京奧運金」本色系列產品。
2005年2月2日
北京2008年奧運會合作夥伴俱樂部成立,北京奧組委向中國銀行頒發紀念牌和俱樂部會員證。
2004年12月8日
中國銀行和Visa國際組織在京舉行了全球首張北京奧運主題的「中銀VISA奧運信用卡」的首發儀式。
2004年11月3日
國際奧委會執委、市場開發委員會主席傑哈德·海博格先生及北京奧組委有關領導一行訪問中國銀行。
2004年8月23日
中國銀行在中國駐希臘大使館為中國奧運健兒舉辦慶功酒會。
2004年7月22日
中國銀行推出第一款奧運題材金融產品——長城VISA歐元卡雅典奧運珍藏版,支持中國體育代表團出征雅典。
2004年7月14日
北京奧組委正式宣布中國銀行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銀行合作夥伴。
『捌』 寶生金融投資公司是香港的嗎有沒有黃金現貨投資產品哦
是個騙子公司,屬於國家禁止的地下炒金,會滑點的,也就是暗箱操作,你就動腦經想像,他憑嘛弄個軟體平台讓你賺錢啊!他就是莊家,軟體在他手裡,想賺錢想瘋了的人們,醒醒吧!!!
想不通你們這些人,為什麼非要投資國外一些公司設計的游戲,游戲規則和軟體都在人家手裡,滑點,斷線,掉線,交易延遲,隨便弄兩下就讓你的錢全虧進去。
還是做實業投資吧,或者買銀行的T+D,也有杠桿。實業投資沒項目可以找我,我是搞新媒體的。最好你有人脈,能認識政府或是大企業負責廣告宣傳這塊的,最好就是做政府規劃館內的多媒體展示啦,現在各地區縣市都在建規劃館呢。
公司是國內新媒體交互技術行業領先的專業公司,公司自主研發了大型多點觸摸平台、互動沙盤、巨型異型屏幕無縫拼接系統、戶外建築投影、3D影院、空中成像系統、全息成像系統、牆面互動系統、地面互動系統等十餘項專業技術和產品,其中多項在國內尚屬首創,公司是上海市多媒體行業協會(SMIA)會員單位。
產品可用於售樓展示、工業展示、展廳、奢侈品廣告、環幕影院、多媒體教室等。公司服務過的客戶包括上海世博會城市生命館、浦東震旦廣場、大連花園口規劃館、崑山售樓處等。
有想法給我發郵件:[email protected]
最後記住一點:炒股不如實業,實業不如做高科技,投資黃金股票需謹慎!
『玖』 寶生堂國際集團真不真
真。寶生堂國際集團位於廣州,是一家跨國、多領域的國際投資公司,主要從事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的相關事務,是一家真實且正規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