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區塊 » 長園集團股票真實市值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長園集團股票真實市值

發布時間: 2023-01-16 00:22:32

Ⅰ 化工化纖板塊龍頭是哪幾個股票

持股待漲!10大化工行業細分龍頭個股名單!

有句話說得好:貨幣泛濫看通脹,通脹反應在大宗!大宗主要包括:化工、有色等資源類。港股的表現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這兩天多隻有色類股票漲幅超過10%。

至於有沒有通脹,我只知道:豬肉翻倍了、辣椒翻倍了、現在連電影票都翻倍了。

加之在碳中和、經濟復甦、油價上行的背景下,化工行業在今年一定大有可為。

在美國1.9萬億大放水刺激計劃下,資源股還要繼續漲價,化工這個板塊依然可以逢低介入,選股邏輯就是行業龍頭+業績+漲價預期。最後是我精心為粉絲朋友們整理的10大化工行業細分龍頭個股名單!

10大化工行業細分龍頭個股名單
600309 萬華化學

全球MDI、TDI龍頭,國內絕對龍頭,市值4409億,2021開年來股價大漲54.24%、2020股價上漲65. 92%,年報預告凈利98.50億、同比下跌2. 76%.

002493 榮盛石化

主營產品國內聚酯纖維龍頭,市值2977億,2021開年來股價大漲59.72%、2020股價上漲125. 02%,年報預告凈利73.50億、同比增長233. 03%

調整後,可以逢低買入。年度業績大概率超預期,而且明年一季度也不會差 。

300285 國瓷材料

國內電子陶瓷ILCC配方粉龍頭,全球龍四,市值559億, 2021開年來股價上漲23.43%、2020股價上漲97.94%,年報預告凈利5.74億、同比增長14.54%

000902 新洋豐

國內農資必需消費品復合肥龍頭,市值279億,2021開年來股價大漲33.81%、2020股價上漲107.79%,年報預告凈利9.77億、同比增長50.01%

002648 衛星石化

國內丙烯酸龍頭,全球龍四,市值562億,2021開年來股價大漲75.57%、2020股價上漲61.53%,年報預告凈利16. 23億、同比增長27. 47% .

600346 恆力石化

主營傳統煉化國內傳統煉化民營龍頭,市值3248億, 2021開年來股價大漲64.96%、2020股價大漲78. 38%

002601 龍蟒佰利

國內鈦白粉龍頭,全球第四,市值985億,2021開年來股價大漲57.56%、2020股價大漲113.98%

601966 玲瓏輪胎

國內輪胎細分龍頭, 市值739億, 2021 開年來股價大漲52.97%、2020股 價大漲56.31%

601233 桐昆股份

國內滌綸長絲龍頭,市值656億, 2021 開年來股價大漲39.34%、2020 股價大漲39.50%

600486 揚農化工

國內農葯菊酯龍頭, 市值501億, 2021開年來股價大漲22.36%、2020股價大漲94.17%

Ⅱ 香港「四大家族」都去哪兒了

"香港四大家族"是指在香港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四大豪門,包括主要以房地產發家的李嘉誠、郭得勝、李兆基、鄭裕彤四家。
李嘉誠家族
長子李澤鉅,妻子王儷橋。1996年,李澤鉅大女兒李燕寧出世,次女於2000年6月出生。2004年8月5日,李澤鉅第三個女兒出世,2006年李澤鉅兒子出生,為李嘉誠的第一個男孫。
李嘉誠幼子李澤楷,未婚。 2009年,李澤楷和女星梁洛施秘密拍拖一年半,兩人證實戀情,已於2009年4月底在多倫多為李澤楷誕下7磅重男嬰,李嘉誠親自替孫取名「長治」。2010年7月14日,梁洛施於6月底在美國舊金山生下男雙胞胎。
旗下公司
長江實業
長江實業為長江集團的旗艦。長江集團奠基於香港,業務包括物業發展及投資、房地產代理及管理、港口及相關服務、電訊、酒店、零售及製造、能源、基建、財務及投資、電子商貿、建材、媒體及生命科技等。集團在香港的成員包括四家同為恆生指數成份股的上市公司:長實 1997『長和系』重組前後架構、和記黃埔有限公司、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及香港電燈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和記電訊國際有限公司、和記港陸有限公司及TOM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在創業板上市的長江生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及TOM在線有限公司。截至2006年2月15日,長江集團旗下在香港上市之公司的聯合市值為7060億港元,佔香港股票市場總市值約8% 。長江集團的業務遍及全球54個國家,雇員人數約22萬名。 2007年9月長江實業總市值應為8,050億港幣,遍布全球55個國家,僱傭員工約25萬人。
和記黃埔
是業務遍布全球的大型跨國企業,一向銳意創新,並勇於採用新科技,經營多元化業務 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包括全球多個市場最大的零售連鎖集團、地產發展與基建業務,以至技術最先進的電訊服務。和黃在全球五十四個國家經營五項核心業務,雇員超過二十萬人,核心業務計有港口及相關服務、電訊、地產及酒店、零售及製造、能源及基建等業務。和黃是《財富》全球500大企業之一。
長江基建
是一家以香港為基地的綜合基建公司,專注於發展、投資及經營本港、內地、澳洲、英國、加拿大、菲律賓以 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至全球的基建業務。長江基建為中國基建最大投資者之一,旗下主要附屬及聯營公司包括青洲英坭——香港唯一的綜合水泥產品製造商;及香港電燈——香港兩家供電及輸電公司之一。
電能實業
港燈國際有限公司包括香港電燈有限公司(港燈)、港燈國際有限公司(港燈國際)、港燈協聯工程有限公司(港燈協聯)及若干附屬公司。港燈成立於1889年,是港燈集團主要的營運公司,負責發電、輸電及配電予香港島及南丫島。港燈國際成立於1997年,是港燈集團的國際投資公司,與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合作經營多項香港以外的電力相關業務。
家產安排
2012年5月25日,李嘉誠首次宣布分身家安排,在股東大會後會見傳媒,首次談及資產分配表示,他將40%長江(00001-HK)及和黃(00013-HK)股份和22家上市公司,市值逾8500億港元,名下上市資產逾2900億港元,全歸予長子李澤鉅,長和系日後由他打理。二子李澤楷則將獲得李嘉誠對其生意上的資金支持。
李嘉誠通過復雜的信託方式對旗下資產進行控制,其中終極的控制方是李嘉誠家族信託(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而這一信託又由李嘉誠及其長子李澤鉅、次子李澤楷各持有1/3的權益。由此,在此次的分家中,李澤楷持有的家族信託1/3的權益轉移至李澤鉅旗下。完成之後,李澤鉅持股量將增至2/3,餘下1/3繼續由李嘉誠持有,李澤楷將完全退出。2012年7月29日,李嘉誠將1/3家族信託權益全部轉讓給長子李澤鉅。
李澤楷擁有電訊盈科、香港電訊信託、及盈大地產三家香港上市公司股權。按他所持股份的市值計算,李澤楷所擁有的上市公司賬目價值約136.48億港元。此外,他還擁有私人投資,包括2009年以5億美元收購AIG亞洲資產管理業務,現管理資產約670億美元。
資產拋售
2014年8月12日,泛海控股發布公告稱,擬斥資近40億港元(約31.76億元人民幣),收購中國香港首富李嘉誠麾下和記黃埔(簡稱:和黃)兩間全資附屬公司所持有和記港陸逾七成股權。
另據統計,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李嘉誠通過拋售手中資產,累計套現金額已超過800億元人民幣。其中,作為李嘉誠控股的唯一A股上市公司長園集團也為其貢獻了22.56億元。據悉,李嘉誠旗下長和投資1995年以2400萬元人民幣入股長園集團,20年後投資回報率超百倍。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李嘉誠父子通過賣樓盤就套現了約250億港元(約198.5億元人民幣)。
除了房地產資產,李嘉誠也加快了旗下其他資產的出售。2013年7月份,李嘉誠曾高調宣布將出售百佳超市,這則消息一時鬧得沸沸揚揚,但隨後暫時擱淺;2014年3月份,李嘉誠轉而將屈臣氏股份近25%作價440億港元(約349.36億元人民幣)賣給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2014年3月14日,和記黃埔旗下在新加坡的上市公司和記港口信託,減持亞洲貨櫃碼頭60%股權,套現最多24.72億港元(約19.63億元人民幣)。另外,2014年1月22日,同屬李嘉誠旗下的電能實業分拆港燈電力投資(簡稱:港燈)上市,電能實業宣布以下限定價,港燈每個股份合訂單位為5.45港元,集資約241億港元(約191.35億元人民幣)。

世紀重組
2015年1月,李嘉誠宣布了旗下兩大集團的重組方案,此方案有兩大重點,一是李嘉誠長實、和黃先合並成「長和」,再將所有地產業務裝進新成立的「長地」重新打包上市;二是兩個新公司注冊地改在開曼群島,並在香港上市。
長江基建實業
2015年9月8日下午,長和、長江基建(01038.HK)及電能實業(00006.HK)聯合發布公告,擬將長江基建及電能實業合並,合並後的名稱為「長江基建實業」。這是他今年第二次重組自己的龐大企業帝國。新公司將在中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經營公共事業、廢棄物管理和交通運輸相關資產。
合並後,電能實業將會退市。隨著電能實業這個香港本土注冊公司的消失,87歲的李嘉誠通過去年以來的一系列大規模資產騰挪,最終完成了公司注冊地的全部外遷。
撤資論
2015年9月29日,李嘉誠首次就此前熱炒的撤資傳聞做出回應,發布了一份長達三頁的聲明。針對此前「別讓李嘉誠跑了」一文,李嘉誠表示,「我明白言論自由是一把兩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發熱烈討論,這是可以理解的,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慄,深感遺憾。」
李嘉誠回應稱,「過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超過70%(包括國企)的架構,也選擇離岸設立公司,目的是為了讓企業取得更現代化架構和更高效運作模式;我們做法相同,集團進行重組及於開曼群島成立公司,而集團在港注冊及上市地位不變。」
郭得勝家族
創始人郭得勝,已故。

郭得勝家族的四大接班人,2008年曾發生家族內訌。
接班人鄺肖卿(身價640億元)、郭炳江(身價450億元)、郭炳聯(身價450億元).
旗下新鴻基地產是香港最大地產發展商之一,也是香港土地儲備最多的公司之一。郭氏家族開發的樓盤,包括香港最高的3座建築以及香港最高的摩天大樓等。該家族還控制著香港多家主要手機運營商和最大的巴士公司。
2008年郭氏家族內亂,郭得勝夫人鄺肖卿取代長子郭炳湘成為新鴻基地產董事局主席。2012年3月29日,新鴻基地產聯席主席郭炳江及郭炳聯涉嫌貪污被捕。
新鴻基地產在北京、上海及長三角、廣東及珠三角、成都及附近城市擁有物業投資。在北京,新鴻基地產擁有的物業包括北京APM商場和新東安廣場寫字樓。在長三角的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城市擁有12座物業,在珠三角擁有玖瓏湖、御花園等10座物業。在成都有2座物業。
筆者查閱新鴻基地產最新發布的2014-2015年度業績報告看到,截至今年6月底,該集團在內地的土地儲備有增無減,其中逾六成為高級住宅或服務式公寓,其餘是優質寫字樓、商場和酒店。在內地的投資物業組合繼續擴展,租金收入增長不俗。而在建的投資物業大多坐落一線城市,預計落成後可以進一步加強租金收入的增長動力。
對於未來,新鴻基地產仍保持樂觀,「在內地將維持選擇性的業務發展策略,並把焦點放在一線城市」,並將繼續在內地一線城市物色發展機會。
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末香港掀起移民浪潮時,郭得勝就說:「除了在內地投資之外,新鴻基不會考慮將資金調往海外。」
李兆基家族
創始人李兆基,87歲,身價1600億元。2015年6月李兆基宣布退任恆基發展主席兼董事總經理,7月1日起交棒小兒子李家誠。

李兆基是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及董事長。其家族主要涉足行業包括能源,金融,酒店,地產、交通運輸。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是香港最大的地產開發公司之一,旗下地產涉及商務樓、住宅樓及酒店集團。
李兆基家族還經營能源產業。他是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的主席,該公司是香港家用和供暖天然氣的唯一供應商。其長子李家傑和次子李家誠均為恆基兆業副主席和中華煤氣有限公司董事。
據筆者統計,截至目前,恆基兆業在內地的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成都、南京、重慶、大連、西安、杭州、蘇州、沈陽等16個城市擁有29處物業地產。而恆基兆業旗下的港華燃氣在山東、安徽、河北、江蘇、廣東、河南、江蘇和吉林等25省份取得212和項目。
港華燃氣還透過全資附屬公司易高環保投資有限公司及其屬下企業致力開拓之新興環保能源業務之發展亦穩步向前。在江蘇、陝西、山東、山西、河南和遼寧擁有液化氣項目。
恆基兆業2015年中報顯示其在內地的業務取得了不俗表現。截至6月30日,中國內地物業發展銷售收入28.04億港幣,同比暴增190%。內地的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除稅前盈利達3.39億港幣,同比暴增377%。內地物業租賃總收入為8.52億港幣,同比增21%。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除稅前租金凈收入6.56億港幣,同比增20%。
這些數據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恆基兆業及旗下公司為何在大陸數十個城市開拓新物業和新的能源項目。
鄭裕彤家族
創始人鄭裕彤,90歲,身價約1000億元。接班人兒子鄭家純,長孫鄭志剛。

鄭裕彤是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香港四大地產發展商之一)、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主席及恆生銀行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
香港新世界發展旗下有新世界中國地產、新創建、新世界百貨三家上市公司。家族產業涵蓋珠寶業、酒店、百貨、物流、電信、基礎設施建設和金融服務等。
新世界發展集團在中國內地物業旗艦——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其物業組合包括在華北、東北、華東、華南、西部20個城市的35個主要項目,可供發展及投資的總樓面面積達2738萬平方米。
截至去年底,新世界百貨經營及管理共43家百貨店,遍布中國內地21個城市,總樓面面積超過160萬平方米。
過去數年,中國內地物業銷售表現伴隨著一系列行政主導的調控措施出現多番起伏。新世界發展地產表示,樓市啟動了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去行政化、趨市場化」的目標已日漸明確,中國內地樓市可望朝著平穩化格局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綜覽新世界發展集團去年年報和今年的中報,我們並未看到其欲在內地收縮業務或者撤資的跡象。

Ⅲ 格力多少億收購長園

十多天後,董明珠將迎來格力電器董事長換屆選舉的大考。

近2個月,圍繞在格力身上的關注就沒有停歇。

先是宣布不分紅,讓格力電器(000651.SZ)市值一天蒸發270億;後董明珠又提出要用500個億「死磕」晶元,驚呆一批小股東。

發現,長園集團是1986年由中科院創立,專業從事電動汽車相關材料、智能工廠裝備、智能電網設備的研發、製造與服務的科技公司,而董明珠此前入股的珠海銀隆主要產品為電動汽車、新能源客車、純電動公交等新能源汽車,兩家公司在業務上的確有所重合。

格力「母子之爭」

此次擬收購長園集團股份的主體為格力集團,為上市公司格力電器的母公司。

由於收購范圍與董明珠投資領域有所重合,因此市場將其看作新一輪的格力公司的「母子之爭」。

其實,格力電器與格力集團的紛爭,早已有之。

2003年10月底,一篇《格力進軍廚具市場》的文章被廣泛轉載,市場上彌漫著「格力電器」多元化的聲音。

但隨後,風雲突變,格力電器發表公開聲明稱,部分公司在媒體刊登的專題報道中,借用「格力電器」和「格力空調」的品牌和良好形象來宣傳自己及產品,嚴重誤導了廣大投資者和消費者,是一種對格力電器品牌的侵權行為。

這里的部分公司,不是別人,正是格力集團下屬企業珠海格力小家電。直到2005年12月,格力集團與格力電器才簽署了無償轉讓商標的合同。

而在這個過程中,格力集團多位高官落馬。格力電器趁勢用1.48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格力集團持有的珠海凌達壓縮機有限公司、珠海格力小家電有限公司等公司的股權。

紛爭並未結束,此前格力集團曾提出要將格力電器賣給外資空調企業開利集團,引起了格力內部的強烈反抗。甚至董明珠也公開提及「沒有我就沒有格力,沒有格力也沒有我。」

更明顯的是,在2012年5月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格力集團推舉了4位董事候選人,但卻未能通過股東大會審議,最終落選董事會。這也意味著格力集團對格力電器的控制進一步減弱。

2016年11月,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僅在格力電器任職。

而此次格力集團擬收購長園集團,進軍格力電器曾看上的新能源車領域,無疑把「母子之爭」的猜想進一步放大。

家電產業觀察家劉步塵曾對媒體表示,出現這種集團收購對象和子公司業務方向出現重合,說明格力集團和格力電器的溝通出現了問題,格力集團在計劃進行這次收購時,根本沒考慮格力電器和董明珠的感受。

就本次收購是否涉嫌新一輪的「母子之爭」聯系了格力電器董秘,對方表示求證問題請聯系市場部,但轉接後無人接聽。

長園或成銀隆「替補」?

除了備受關注的母子之爭,此次格力收購長園集團的時間節點也是頗令人玩味。

就在5月15日,長園集團宣稱收到格力集團的要約收購後不久,董明珠的另一位新能源「寵兒」——珠海銀隆卻被媒體頻頻曝出「大面積減產」、「多地停工」、「員工出走」等負面消息,引得外界紛紛猜測,董小姐的造車夢是不是要「黃了」。

要知道,當初為了收購珠海銀隆,董明珠自己可是下了血本。回想2016年,董明珠極力看好珠海銀隆,想要通過上市公司收購其股權,卻並未得到股東們的支持。

最終,豪氣雲天的董明珠一怒之下自掏腰包,並找來萬達的王健林助陣,才一舉拿下珠海銀隆,帶領著疑似格力高管開始了新能源造車之路。

時隔一年多,這筆曾一度被董明珠看好的生意,從2018年起卻開始「出亂子」。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初銀隆新能源實現純電動客車產銷量3189輛,累計增長2228%,市場份額為3.6%,年銷量全國排行第七。截止2017年,公司還在全國建造了8大產業園基地,全球建立了5個研究院。

但快速增長的背後隱藏的財務危機也不小。先是2018年1月10日,有網友和媒體曝出供應商在珠海銀隆門口拉「我們要吃飯!我們要生活!請銀隆還錢!」討債橫幅的照片。

接著同月又被《財經》報道、以及當地一家自媒體曝出其通過拆卸、更換車輛電機,更改車輛大架號一系列運作,將1輛車變成2輛車,以此騙取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專項補貼。

就連珠海銀隆內部人士也曝出公司被收購以後,部分業績來自於格力方面提供的供應商資源,以及格力品牌的背書。

可見即便如今的珠海銀隆不似外界揣測的那般「不行了」、「要黃了」,但至少從這些已有信息看出,珠海銀隆的運營確實出了狀況,而且根據此前珠海銀隆方面的公開回復,公司目前確實在調整階段。

而反觀長園集團這幾年的業績,則比較亮眼。

2017年度報告顯示,公司2015年—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達41.6億元、58.5億元和和74.3億元;扣非凈利潤為4.8億元、6.4億元和11.4億元,經營性現金流也均為正值。從2016年起公司總資產更是連續達到百億規模以上。

拋開「母子之爭」不談,在一片珠海銀隆的負面消息聲中,格力集團的收購是否在為董小姐的造車事業找「新替補」,成為了市場熱議的話題。

不過,長園集團董事長許曉文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長園集團與珠海銀隆之間沒有合作,董明珠也沒有參與格力集團與長園集團的談判。而長園集團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則對表示,公司與格力之前有過業務上的合作。

Ⅳ 600525長園集團後市如何

短期內,很有下行壓力,資金也流出嚴重,大市也很不穩定。看看14-16元附近有米有支持吧。今年內累積的升幅也不少而近一周的跌幅也有一定程度,這個時點上比較難看出問題,就是看空略多一線。介入的話,短期內是不建議的。

從長線看。長園業績穩定,利潤率還行,目前價位的估值也在同業中葉相對不是高。發展上也並購積極,穩步推進;股權激勵方面,25元的行權價格定得太高,一定程度反映管理層的信心。而公司的配股項目包括環保型汽車用、電子用無鹵阻燃熱縮套管及特種氟塑料套管產業化項目,市場需求目前還行,這里以後可能會有點兒看頭。公司的第一大業務熱縮材料主要下遊行業為高速鐵路,汽車,電子類和核電,其中公司在高鐵行業開拓最為成功,其市場佔有率已達第一,核電行業中應用目前仍處於開拓階段,未對公司業績產生明顯作用。其他業務上的方面我就不說了,另外公司持有12%的和而泰即將上市,另外的一個健和將也在今年上報,東莞高能明年上報,所以最近2-3年,公司的投資收益將非常可觀。我個人而言,長線是一普通程度看好這個股的。

Ⅳ 格力集團又出手:從零持股到舉牌 為何看上歐比特

格力電器的資本棋局又開始布下新子。

8月1日晚間,上市公司歐比特宣布已被格力金投正式舉牌,而後者正是格力集團旗下公司。從持股時間來看,格力集團僅有半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對歐比特持股從0到5%舉牌線的突破,出手動作快速而精準。

而這也是格力集團繼買下長園集團(維權)之後,又一次重要的戰略布局。不過,格力集團先後持股新能源 汽車 、衛星大數據等新興領域的公司,其投資跨度不可謂不大。

8月2日,歐比特因格力系資本舉牌消息利好影響,逆勢高開,當日股價觸及最高11.59元,市值大增3億多。截至午盤收盤,歐比特股價為11.29元,漲幅1.99%。

格力集團欲戰略入股歐比特

格力集團在資本市場的活躍度越來越高,出手速度也越來越快。

昨日晚間,歐比特發布了一則簡式權益變動報告稱,截至8月1日,格力集團旗下企業格力金投合計持有歐比特3510.8萬股,占其總股本5%(剔除回購專用賬戶中的股份數量後的比例為5.02%),已經觸及舉牌線。

而從持股時間來看,從7月15日到8月1日,格力系資本僅僅用了半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從來零持股到5%的持股舉牌的跨越,躍升成為歐比特第二大股東,其持股的速度不可謂不快。

具體來看,格力金投在7月15日至8月1日期間,通過集合競價,以平均11.05元/股的價格,增持2272.8萬股,增持比例為3.24%(剔除回購專用賬戶中的股份數量後的比例為3.25%);7月30日,通過大宗交易增持1238萬股,平均增持價格為10.01元/股,增持比例為1.76%,(剔除回購專用賬戶中的股份數量後的比例為1.77%)。

從公開資料看,舉牌方格力金投是持股100%企業,該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股權投資、資本運營管理、資產管理、資產重組與並購、財務顧問服務等,其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為汪永華。

據官網信息披露,格力金投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戰略理念,主要定位於為格力集團和集團各業務板塊提供金融服務,積極開展與實體經濟相關的資產管理、資本運作和項目投資等業務;同時圍繞珠海市委市政府金融創新的目標和要求,為珠海市重大項目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金融配套支持。

實際上,格力集團的強勢入場,並不是無跡可尋。

早在兩天前,歐比特發布了關於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大宗交易減持股份的公告。據公告顯示,2019年7月30日,公司收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顏軍減持公司股份的通知,顏軍於2019年7月30日通過深交所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計減持本公司無限售流通股12,380,000股,占公司總股本(剔除回購專用賬戶中的股份數量)的1.7716%。

據悉,此次實控人顏軍減持的目的,主要是是引入合作夥伴。同時,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顏軍承諾:連續六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系統出售的股份將低於公司股份總數的5%。

而這一舉動,也被市場理解為,實控人顏軍有意將為新的戰略合作夥伴進場鋪路。

涉足衛星大數據領域?

那麼,已經逐漸適應資本市場節奏的格力集團,為何如此看好歐比特呢?

公開資料顯示,歐比特是國內首家民營衛星大數據領域的公司,業務主要包括宇航電子、衛星大數據、人工智慧三大業務板塊。2010年,歐比特正式登陸創業板市場。

2014年,歐比特提出了「衛星空間信息平台的戰略構想」,並啟動了「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 星座 計劃。該計劃將由34顆衛星(視頻衛星、高光譜衛星、雷達衛星及紅外微信等)組成「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 星座 。由珠海、漠河、石河子、貴陽、上海、青島等衛星地面站組成衛星測控和接收網路,再由珠海、貴陽、上海、青島、澳門等數據中心組成的衛星大數據儲存、處理和分發網路。

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4月30日,全球在軌衛星大約1980顆。其中對地觀測衛星約661顆,高光譜衛星不超過24顆,同期歐比特在軌運行的高光譜就有4顆。

6月10日,歐比特發布公告稱,確認公司為珠海市「綠水青山一張圖」項目的中標單位,該項目合同金額為8362.33萬元人民幣。

中信建投研究認為,此次中標是公司「衛星大數據」戰略實施以來,加強市場拓展,落實衛星大數據應用的重要成果,開拓了衛星大數據應用服務的新模式,對後續推廣數據應用具有積極意義。公司將依託本次「綠水青山一張圖」 項目實施,打造並形成衛星大數據應用服務樣板示範,加強在廣東省及其他省市推廣應用的力度,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歐比特從事的衛星大數據業務屬於高精尖方向,但上市後公司表現卻始終不溫不火,直到出手進行不斷並購動作,業績才有了起色。

數據顯示,2015-2017年連續三年凈利潤連年高增長的高光時刻(分別增速130.74%、46.26%、42.89%),但是2018年出現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降,其中凈利潤0.95億元同比下降21.47%。

而具體來看,歐比特前幾年高增長業績離不開頻繁的並購動作。2014年後,歐比特先後收購鉑亞信息、智建電子、繪宇智能,分別耗資5.25 億元、1億元和5.2億元。但其中鉑亞信息業績承諾期過後,去年凈利潤開始大幅下滑,內部管理層變動也非常頻繁。

截止去年底,歐比特賬上商譽高達8.36億元,占公司凈資產的25.91%,同時,從2015年開始,連續四年公司的應收賬款分別為3.36億元、4.65億元、5.4億元、6.72億元,應收賬款數據不斷高企,而同期的壞賬損失也在不同增長,拖累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不過,這些情況並沒有消減格力集團強勢入場的決心。據上述股權變動公告顯示,格力金投的控股股東珠海格力集團看好歐比特未來的發展前景,有意戰略入股歐比特。在此次舉牌之後,格力金投存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歐比特股份的計劃。

8月2日,二級市場上,歐比特股價逆勢高開,股價最高漲幅超過4%。截至午盤收盤,歐比特股價為11.29元。相比買入均價10.58元而言,格力金投的這筆投資已經有所盈餘。

曾高調增持問題公司

今年以來,格力集團頻頻發起入股動作,其動作和力度又快又狠,似乎對其投資布局已有長期的戰略節奏。

5月底,長園集團公告披露,格力集團旗下兩家全資子公司通過不斷持股已經進入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之列,合計持股比例高達4.96%,逼近公司舉牌線。在格力集團的帶動下,市場資金紛紛經常跟風買入,從5月30日到5月31日,連續兩日,長園集團股票連續兩日出現一字漲停,累計漲幅20%。

然而令格力集團意外的是,高調買入長園之後,長園卻在5月31日收到了證監會一紙調查通知書,由於去年長園集團子公司長園和鷹涉嫌業績造假事件,證監會決定對公司正式立案調查。

盡管長園集團設法從長園和鷹業績造假事件中進行補救,並對前兩年業績進行追溯調整,但公司仍不斷受到該事件的負面影響。而長園集團的突然被啟動調查,無疑也令格力集團的這筆投資遭受重挫。

從6月13日開始,長園集團股價一路下跌,截至8月1日,公司股價已經從6.62元下跌至5.70元,跌幅13%。

據7月24日,長園集團公告顯示,擬以總價款6.03億元人民幣出售子公司長園南京名下的辦公樓、附屬設施及土地使用權,長園集團方面解釋稱,出售部分存量資產,有利於盤活公司資產,降低負債,緩解資金壓力。

由於針對長園集團的調查還沒結束,目前長園子公司造假案對公司影響尚難評估,但可以肯定的是,格力集團的這筆投資短期可能難以獲得較好的收益。

格力電器股權轉讓仍在進行中

當然,格力集團資本動作最讓市場不解的是,就是出讓千億市值的明星企業——格力電器的股權,而且還涉及控制權的出讓。

今年4月8日,格力電器公告復牌,並透露格力集團轉讓持有的格力電器15%的股票。本次轉讓價格不低於提示性公告日(2019年4月9日)前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最終轉讓價格以公開徵集並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批復的結果為准。本次轉讓完成後,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可能將發生變更。

按照停牌前的收盤價47.21元計算,這筆股權轉讓涉及400億資金。一時之間,誰來接盤引發市場巨大猜想。

5月22日,格力集團召開股份轉讓意向投資者見面會,據悉當天見面會共有25家意向投資者出現。

從公開的意向投資者名單來看,厚朴投資、淡馬錫、高瓴資本等國際戰略投資者,以及博裕資本、珠海通沛等本土私募均在名單之列。除此之外。華能貴誠信託、匯添富基金等具備國資背景的金融機構也參與其中。

對於外界最關心的轉讓方案、轉讓價格和轉讓條件,珠海國資委、格力集團方面表示,目前具體徵集方案尚在研究制定中,且相關具體的條件和要求後續均需要履行國資監管部門的審核程序後方可公開披露。

而據格力電器相關負責人透露,此次公司股權的轉讓,主導方是珠海國資委和格力集團。

值得注意的是,在轉讓以後,格力集團雖然失去了格力電器的控制權,但格力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控股公司可以在已使用的領域內繼續無償使用「格力」商標作為的公司名稱、公司標識。就其未來任何投資或擴張的主體和領域等如需使用「格力」商標、「格力」商號的,應由雙方另行協商,書面確定。

這也意味著,雖然格力集團失去了格力電器這樣的核心資產,但在商標權使用上,雙方仍可共用「格力」商標。

未來,格力集團又會有怎樣的資本布局,值得期待。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Ⅵ 長園集團遭調查 格力集團「踩雷」

截圖來自長園集團公告

試圖通過要約收購方式入主長園集團(600525)未果後,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力集團」)開始通過旗下公司買入長遠集團股票。時隔半年後,近期格力集團再度「加碼」長園集團,長園集團股票更是應聲收獲兩個「一」字漲停。不過,長園集團突如其來的被立案調查,則讓格力集團遭遇了「黑天鵝」事件,6月3日,長園集團股價也將迎來壓力測試。

突曝立案調查利空

動作頻頻的格力集團,近期在悄悄買入長園集團。不過,剛剛「 加碼 」後,長園集團就「爆雷」。

6月1日,長園集團發布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公司於5月31日收到證監會的立案調查通知書。在投融資專家許小恆看來,長園集團突遭調查,無疑給剛剛完成增持的格力集團「添堵」。

5月30日,長園集團發布的公告顯示,股東深圳市藏金壹號投資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藏金壹號」)及其一致行動人簽署的一致行動協議已於今年5月24日到期且不再順延。隨著藏金 一號 聯盟陣營的瓦解,長園集團前十大股東最新的持股情況被公布。

從最新的股東名單來看,格力集團在悄悄「加碼」。據東方財富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珠海保稅區金諾信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金信諾」)躋身長園集團前十大股東之列。彼時珠海金信諾持有長園集團1.4%的股份。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珠海金信諾持有長園集團的比例未變。

蟄伏半年後,格力集團再出手。截至今年5月24日,珠海格力金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力金融」)與珠海金信諾分列長園集團第四、第七大股東,格力金融、珠海金信諾持有長園集團的股份數量分別約4715.25萬股、1849.02萬股,對應的持股比例分別為3.56%、1.4%。Wind顯示,格力金融、珠海金信諾均是格力集團持股100%的企業。

也就是說,截至今年5月24日,格力集團通過格力金融、珠海金信諾合計持有長園集團約6564.27萬股,持股比例為4.96%,逼近舉牌線。據東方財富顯示,4月1日至5月31日,長園集團的均價為6.38元/股,若以此數據粗略計算,格力集團通過格力金融買入長園集團3.56%的股份耗資約3億元。

以長園集團5月31日的收盤價6.31元/股計算,目前格力集團通過格力金融、珠海金信諾持有長園集團股份的總市值約4.14億元。

兩漲停後迎壓力測試

因獲格力集團的再度加持,市場一度認為長園集團成為格力集團的新寵,這也直接刺激了長園集團股價連續漲停。

交易行情顯示,5月30日長園集團股價走勢一改往日低迷,當日早盤開盤便快速封上「一」字漲停板。5月31日,長園集團股價繼續上揚並在當日同樣以漲停收盤。

截至5月31日收盤,長園集團漲停板位置有約14.75萬手買單在排隊進場。然而,被立案調查的消息一出,給長園集團8.19萬戶股東潑了一盆冷水,這也意味著長園集團股價將迎來壓力測試。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以此前的經驗來看,一旦上市公司出現被立案調查的情況,市場資金也會因利空消息而出逃。北京一位私募人士也表示,「被立案調查股的股價短期承壓是大概率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投資者已獲利出逃。諸如,5月30日、31日滬股通專用、機構專用席位分別累計賣出長園集團686.89萬元、168.05萬元。

或受累子公司業績造假

據了解,長園集團曾在2016年6月收購長園和鷹80%股權,收購價格為18.8億元,採用收益法評估,增值率652.02%。數據顯示,長園和鷹2017年度銷售收入9.7億元,其中設備類銷售收入佔比68.29%,智能工廠類收入佔比31.71%。

長園集團在2018年10月19日收到上交所《關於對長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半年度報告事後審核的二次問詢函》。在問詢函階段,長園集團聘請律師對函件中涉及的長園和鷹的問題進行核查,了解到長園和鷹智能工廠項目和設備業務的真實性存在重大問題,獨立董事認為智能工廠項目結算及回款嚴重滯後。根據公司當時的反饋及提供的資料,長園集團稱,已有理由初步判斷長園和鷹原負責人存在業績造假的嫌疑。

長園集團從事電動 汽車 相關材料、智能工廠裝備、智能電網設備的研發、製造與服務。數據顯示,長園集團在2018年實現的歸屬扣非後凈利潤虧損約11.89億元。今年一季度長園集團的歸屬扣非後凈利潤約2207.13萬元,同比下降5.19%。

Ⅶ 長園集團會有什麼樣的結果,股票反復不健康

第一、長園集團,股票代碼600525,屬於材料行業,電氣設備,屬於主流概念板塊;
第二、前段時間,跌幅很大;
第三、業績不錯,市盈率28倍左右;
第四、近期隨大勢企穩,有望回升到6.68元左右再做整理,選擇方向;
第五、成交量比較溫和,這是好現象;
第六、注意,股市有風險。

Ⅷ 長園集團股票如何未來的投資價值如何啊

長園集團公司還不錯。
目前底部已成,可以持股待漲。
未來的價值還要看他PE的水平了。

Ⅸ 李嘉誠股票

主要有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上市公司,涉及房產,建設,通信,港運,醫葯,能源,金貿等等領域。 上市公司(The listed company)是指所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謂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沒有上市和沒有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這種公司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須經過批准外,還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公司法》、《證券法》修訂後,有利於更多的企業成為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
李嘉誠家族在A股唯一的上市公司長園集團(600525)。李嘉誠擁有的上市公司如下: 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長江基建、香港電燈、赫斯基能源、長江生命科技、TOM集團、和記港陸、和記國際電訊及英國上市的和黃醫葯。
拓展資料:李嘉誠,1940年,隨父母到香港定居。1943年冬其父辭世,至此少年李嘉誠開始了學徒、工人、塑膠廠推銷員的生活。 1948年,20歲的他就開始在新蒲崗擔任了一家塑膠廠的業務經理、總經理。1950年,在筲箕灣創立了長江塑膠廠。1957年,在北角創立了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發展塑膠花、玩具生產等。1958年,1960年先後在北角、柴灣建造了兩座工業大廈。 1972年9月31日,李嘉誠創建了長江實業有限公司,11月1日,「長實」股票在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並相繼在倫敦(1973年)、加拿大的溫哥華(1974年6月)掛牌上市。1974年5月,與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聯組恰東財務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誠出任匯豐銀行董事局非執行副董事長。1986年,長實集團名列香港十大財團首富,李嘉誠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佔香港上市總值13.57%。1990年4月7日,李嘉誠旗下的「和黃」與「中信」、英國大東電報局合作投資的「亞洲衛星一號」,由中國「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地送入東南亞上空的同步軌道。到1991年間,「長實」系財團已發展成為有重要國際地位和重大影響的跨國多元化企業集團,擁有1200多億港元資產,比1986年增加兩倍半。 1996年分拆長江基建集團上市。目前集團在全球41個國家投資經營,總員工人數超過16萬名。李先生一向的經營宗旨是「發展不忘穩健,穩健不忘發展」。

Ⅹ 長園集團的價值評估

綜合投資建議:長園集團(600525)的綜合評分表明該股投資價值一般(★★★),運用綜合估值該股的估值區間在18.43-20.27元之間,股價目前處於價值區,可以繼續持有。
12步價值評估投資建議:綜合12個步驟對該股的評估,該股投資價值較佳(★★★★),建議你對該股採取參與的態度。
行業評級投資建議:長園集團(600525)屬於電力設備與配件行業,該行業投資價值一般(★★★),該行業的總排名為第15名。
成長質量評級投資建議:長園集團(600525)成長能力一般(★★★),未來三年發展潛力一般(★★★),該股成長能力總排名第341名,所屬行業成長能力排名第15名。
評級及盈利預測:長園集團(600525)預測2009年的每股收益為0.79元,2010年的每股收益為0.97元,2011年的每股收益為1.25元,當前的目標股價為18.4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