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洛華:收到浙江證監局警示函
1、英洛華:收到浙江證監局警示函
2、 年底「砸鍋賣鐵」處置資產 龐大集團新股東盈利承諾靠賣「家產」?
3、 鉅盛華:遞延支付"20深鉅06"利息
1、英洛華:收到浙江證監局警示函
英洛華(000795)公告,因對外擔保未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等原因,浙江證監局決定對公司、時任董事長許曉華、時任總經理姚湘盛、時任財務總監方建武、董秘錢英紅對募集資金事項負主要責任,時任董事長厲寶平、總經理魏中華、董秘錢英紅分別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2、 年底「砸鍋賣鐵」處置資產 龐大集團新股東盈利承諾靠賣「家產」?
龐大集團(601258) 25日公告稱,吉林省中辰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1.86億元購買龐大集團兩家子公司全部股權,這已是公司今年第四次資產處置。
3、許家印夫婦所持3億股恆大物業股份被斬倉
港交所周五權益披露資料顯示,中國恆大(03333)主席許家印與妻子所持3億股恆大物業(06666)股份於12月20日被強制執行出售(斬倉)。許家印及其妻子丁玉梅旗下鑫鑫有限對恆大物業的持股減少3億股,原因是「有關方面已採取步驟以針對你執行股份的保證權益或持有作為保證的股份的權利」。
債券預警
1 、鉅盛華:遞延支付"20深鉅06"利息
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由於近期深公司及控股股東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流動性緊張,經公司與投資人協商,各方同意「20深鉅06」利息延後至不晚於2021年12月24日後六個月兌付。
2、惠譽:下調光正教育長期發行人評級至"B-" 列入負面評級觀察名單
12月23日,惠譽已將光正教育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級(IDR)從「BB-」下調至「B-」,並將該評級列入負面評級觀察名單。
3、青海投資: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紀律處分決定書
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公告,上交所《紀律處分決定書》指出,公司及有關責任人存在未能按時披露2021年中期報告,且同類型違規行為多次發生,違規情節嚴重。上交所決定給予以公開譴責處分。
4、遷安城投11億元私募債項目狀態更新為"終止"
上交所公司債券項目信息平台顯示,遷安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2021年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項目狀態更新為「終止」,更新日期為2021年12月25日。該債券品種為「私募」,擬發行金額為11億元。
5、四川長虹:公司訴鞍鋼公司票據追索權糾紛二審被駁回上訴
四川長虹12月26日晚間公告,公司於12月23日收到公司訴鞍鋼公司票據追索權糾紛案《民事判決書》,公司訴鞍鋼公司票據追索權糾紛二審被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6、盛京銀行狀告泰禾集團 案由系金融借款合同糾紛
12月26日,泰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增開庭傳票。案件原告為盛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被告為泰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案由為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將於2022年3月15日下午14時由北京金融法院公開審理。
股票預警
1、 西藏珠峰:控股股東4.59%股份將被司法拍賣
西藏珠峰(600338)公告,公司經控股股東塔城國際告知並在阿里拍賣·司法核實,四川省成都市中級法院發布《拍賣公告》,將於2022年1月24日至2022年1月25日公開拍賣塔城國際持有的公司4200萬股,占公司股票總股本的4.59%。
2、 露笑 科技 光伏電站受暴雪沖擊出現坍塌 預計對年度業績產生影響
露笑 科技 (002617)26日晚公告,由於通遼市遭受極端天氣暴雪影響,公司旗下通遼聚能光伏、通遼市陽光動力光電 科技 的光伏電站均出現大棚不同程度坍塌,目前公司正與財產保險部門抓緊核實財產損失與理賠工作。目前具體損失金額尚在評估中,預計將對公司本年度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3、推本金打折受償方案 安信信託為重組掃障礙
4、擬收購雲川公司100%股權 長江電力收上交所問詢函
長江電力(600900)12月26日,公司收到上交所問詢函,核心內容是擬收購資產來水量影響因素。上交所要求公司補充披露白鶴灘水電站目前的建設進度以及是否在交易對價中考慮相關因素;白鶴灘水電站目前已投產的機組規模等。
5、 不超17.97%!賽諾醫療股東減持停不下來 自解禁後已套現約4.6億
近日,賽諾醫療(688108)再次披露股東大比例減持計劃。公告顯示,4位股東擬合計減持賽諾醫療股份不超過17.97%,為近期股東減持規模最大的個股之一,這使得賽諾醫療12月27日股價迎考。
6、全因一檔宣傳海報 三隻松鼠遭全網「熱議」 公司緊急回應
7、僅剩5日 *ST猛獅保殼"生死戰"開啟倒計時
金融同業預警
1、公司法修訂草案公布 強化控股股東和董監高責任
據證券時報報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修訂草案)》明確: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利用其對公司的影響,指使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從事損害公司利益或者股東利益的行為,給公司或者股東造成損失的,與該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承擔連帶責任。
2、期貨業重磅 風險管理公司新規發布 明確四條監管紅線
據證券時報報道,12月24日,中國期貨業協會發布實施《期貨風險管理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試行)》。要求風險管理公司應當按月報送風控指標報表;連續6個月不達標,中國期貨業協會可以取消設立備案,並給予24個月的過渡期。
3、又見私募清盤傳聞
4、中泰資管聯席首席投資官姜超買方首秀浮虧20%
據一財網報道,轉戰買方後,中泰資管聯席首席投資官姜超發的首隻私募產品8個多月浮虧近20%。中泰超新星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是一隻靈活配置型基金,截至12月20日,該產品自成立以來凈值累計下跌19.24%,同期同類產品上漲4.94%。
5、機構撤退苦了迷你基金 逾800隻踩清盤紅線
據中證報報道,數據顯示,截至12月26日,今年以來已有240隻基金清盤,較2020年全年清盤數量增長近四成。然而,存量迷你基金依舊泛濫,仍有800餘只基金規模不足5000萬元,已踩上基金清盤紅線。
6、月內17家公司被立案調查 信披"頑疾"讓投資者頻受傷
據新浪 財經 報道,在嚴格監管下,多家上市公司過往劣跡被揪了出來。數據顯示,截至12月26日,12月份以來,滬深兩市已有17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其中"信息披露違規"仍是被立案調查的主要原因。
7、打新基金收益率滑坡!已降至11% 創近三年新低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隨著注冊制改革深化、高剔比例降低,新股只漲不跌的"神話"逐漸被打破。最新公布的券商研報顯示,最優規模的公募多頭產品打新收益率峰值在今年降為11%,創下近三年低位,預計明年打新收益率還將繼續下滑。
行業預警
1、市場監管總局公布6起涉企收費專項治理典型案例
據證券時報報道,12月2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公布6起典型案例,涉及重復收費、自立項目收費、只收費不服務等多種增加運輸物流負擔的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提醒交通領域經營者嚴格依法依規經營,加強價格自律,共同降低運輸物流成本。
2、成都2021年火鍋企業新增注冊量銳減
據證券時報報道,從2020年以來,依賴於線下經營的行業都不同程度受到了疫情的影響,餐飲業更是"重災區"。在此大背景之下,火鍋產業大本營成都也遭遇到一定的沖擊,2021年當地火鍋店企業新增注冊數量出現明顯下降,近三年凈新增家數呈現出下降狀態。
3、多地法院判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相關交易合同無效
據21 財經 報道,近日,北京朝陽法院和東城區法院相繼披露了轄內審理的一樁比特幣"挖礦"合同案,且判決結果高度一致,均判定合同無效,後果自擔。目前已有多地法院判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相關的交易合同無效,甚至還有因無法證明存在交易事實導致訴訟請求被駁回的情況。
4、"里程焦慮"再現 公共充電樁基本靠"搶"
據央視新聞報道,隨著各地氣溫降低,特別是在北方地區,新能源車主的"里程焦慮"又再度出現了。續航里程縮水、電池充不滿電、不敢開暖風,這些問題仍然困擾著很多車主。甚至有新能源車主凌晨四點起床搶充電樁。
5、已有46家LED照企深陷破產清算
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大照明產業研究院統計,截至12月24日,2021年LED照明燈飾行業已有46家企業進入破產清算階段。陷入破產清算的46家LED照企中,10家來自廣東,10家來自浙江,7家來自江蘇,5家來自山東,3家來自遼寧,北京、安徽各2家,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廣西、陝西、四川則各1家。
❷ 證金二季度虧了44億此外還踩了16隻業績「摻水」股
點擊查看>>>主力持倉
上周,上市公司中報終於披露完全,其中隊,尤其是更為活躍的證金公司持股動態,無疑是投資者最關注的,那麼二季度證金公司持股情況究竟如何呢?
Choice數據顯示,二季度證金公司共計持有410家A股公司,所持公司二季度共計實現1.58萬億元凈利潤,佔A股整體1.95萬億元的81%。
從證金持股公司二季度所獲凈利潤來看,380家公司凈利潤為正,佔比93%,而四大行均超千億,工商銀行以1607億元排在首位,日賺8.93億元。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後,這380家公司中,有16家公司凈利潤為負,其中龐大集團(601258)更是從2.56億元,變成扣非後的負6.09億元。
從證金所持公司凈利潤同比變動來看,有272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為正,佔比66%,其中所持的洲際油氣(600759)凈利同比增長更是高達2374%。
此外,所持的410家公司中,有100家公司被證金公司增持(持股變動大於0.01%),10家公司是新進的,另有22家公司被證金公司減持(持股變動大於0.01%),其餘278家公司持股不變。
花了774億
對於證金公司二季度增持或新進的110家公司來說,按二季度個股成交均價來算,買進這些公司股票共計花了774億元。
證金公司更是對其中25家公司花超10億元,中國平安一家就花了52億元,占其總花費的7%。
此外,證金公司重金買入的這25家公司,以大金融板塊為主,共計10家,其中有7家銀行,另有3家保險公司。
而萬華化學(600309)和上海銀行()則是證金公司二季度新進公司,買入金額分別為29.35億元和10.16億元。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虧了44億
至於花了774億買進的這110家公司,在二季度給證金公司帶來的收益如何呢?
我們先來看看這110家公司的漲跌幅情況,其中僅29家公司是上漲的,佔比僅26%,漲幅最好的是片仔癀(600436),為35%。按照年內的行情大勢來看,出現這種情況是再正常不過了。
我們以成交均價計算出的買入成本,再以當期的漲跌幅為盈虧參考,可以看出,證金公司在二季度是虧損的,虧損達到44億元。
其中6家公司賺超1億,二季度新進的萬華化學賺的最多,為7.23億元。而證金花錢最多的中國平安卻是虧損最多的,為4.5億元。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28股被增持或新進超1%
從持股變動來看,110家新進或增持公司中,有28隻個股證金公司增持或新進股數占總股本比超過1%,藍光發展(600466)增持最明顯,持股比例增加2.53%。
萬華化學則是新進公司中,持股比例最高的,為2.3%。上海銀行和福耀玻璃也是新進公司中持股佔比超過1%的公司,持股佔比分別是1.22%和1.2%。
從最新持股占總股本比來看,浙能電力(600023)、中國鋁業(601600)、金地集團(600383)都已達到4.9%,其中浙能電力增持幅度最大,為2.09%。
從行業分布看,證金公司大幅增持或新進公司,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和有色金屬行業,分別有5家和4家公司。另外,就是銀行和醫葯生物,各有3家公司出現。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22公司被減持
有增就有減,Choice數據顯示,二季度證金公司對22家公司進行了減持,其中大北農被減持最明顯,為0.51%。
從行業分布來看,被證金公司減持公司主要集中在食品飲料行業,有6家公司,桃李麵包是減持最明顯的食品飲料股,為0.18%。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16家公司業績摻水
雖說證金公司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超過90%都在二季度取得正的凈利潤,但考慮上非經常性損益之後,有16家公司凈利潤變為負值。
龐大集團二季度實現凈利潤2.56億元,但披露的非經常性損益達到8.64億元,如此以來,實則為虧損6.09億元,是摻水最嚴重的公司。
此外,*ST船舶、博瑞傳播和華電重工二季度同比增長超過100%,但是考慮上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則變為負值。
不過,從證金公司最新持股比例來看,這些業績摻水公司中,華電重工、華聞傳媒、永泰能源和博瑞傳播持股依然超過2%。而青島雙星、匯鴻集團、國中水務、華麗家族則持股不足0.5%。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點擊查看>>>主力調倉路徑
更多主力持倉>>>
【隊】隊五路資金持倉A股3.3萬億元 市值佔比6%
【券商】263隻券商重倉股曝光 二季度自營盤逆勢增持38億元
【基金】績優基金隱形重倉股曝光 偏愛通信、銀行(附股)
【QFII】QFII連續6個季度持倉90隻個股 27隻績優股受機構青睞
【社保基金】建倉132隻個股增持167隻個股 社保這是抄底的節奏?
【私募】私募調倉路線:高毅增持消費製造 淡水泉看多醫葯(附股)
【險資】險資二季度逆勢布局跡象明顯 新進加倉84股普遍下跌
❸ 601258 龐大集團什麼時候轉贈股票
要等5月21日召開股東大會才能定的。
❹ 黃繼宏的汽車帝國
重整龐大集團尚未走出經營困境,深商控股再度出手「接棒」*ST眾泰,兩塊「殘破」拼圖如何湊出一個完整的 汽車 「帝國」?
本刊記者 王東岳/文
2022年1月5日,*ST眾泰(000980.SZ)發布《關於下屬子公司重整計劃執行完畢的公告》,公司旗下江南製造收到長沙中院送達的《民事裁定書》,確認江南製造重整計劃已執行完畢。至此,*ST眾泰及其下屬的8家子公司重整計劃均已經法院裁定批准並執行完畢,*ST眾泰的重整計劃告一段落。
重整完成後,江蘇深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江蘇深商」)及其一致行動人接替鐵牛集團正式成為*ST眾泰控股股東;通過表決權委託,江蘇深商法定代表人黃繼宏成為*ST眾泰新晉實際控制人。
兩年前,深圳市深商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深商控股」)及其掌舵人黃繼宏通過介入重整的方式取得龐大集團(601258.SH)實際控制權。將*ST眾泰「收入囊中」後,黃繼宏在短短三年時間里已通過破產重整「掌控」兩家上市公司。
兩次「高調」介入重整的背後,是黃繼宏對其 汽車 事業勾繪的宏偉「藍圖」。2019年,黃繼宏和他率領的深商控股承諾,三年時間(2020年至2022年)「助力」龐大集團實現累計不低於35億元歸母凈利潤的業績目標,深商控股和黃繼宏由此被投資者寄予厚望。
如今,承諾的三年之期已去其二,在經歷了大規模的縮減門店、降薪裁員、變賣資產等系列運作後,龐大集團的實際經營狀況依舊步履「蹣跚」。2021年前三季度,龐大集團實現歸母凈利潤6.13億元,但確認的投資收益為7.8億元;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龐大集團的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1億元,公司自身經營的虧損局面仍未得到明顯改善。與此同時,深商控股通過重整獲得的龐大集團股權已被系數質押和凍結。
8億元「撬動」眾泰
*ST眾泰的前身金馬股份於2000年6月在深交所正式上市。2017年,金馬股份以向鐵牛集團等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永康眾泰100%股權,公司更名為眾泰 汽車 (現為*ST眾泰),主營 汽車 整車研發、製造及銷售業務。
2019年起,因流動資金匱乏、有息負債全面逾期、生產經營停頓等諸多困難纏身,*ST眾泰及旗下8家子公司陷入債務危機,先後被法院受理破產。2020年10月,浙江永康農商行向浙江省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金華中院」)提出對*ST眾泰進行重整的申請。
2021年6月,金華中院根據債權人申請正式受理眾泰 汽車 重整一案。在經過兩輪意向投資人終止投資後,2021年7月,江蘇深商作為重整投資人接替開展針對*ST眾泰的重整事宜。
根據重整計劃,*ST眾泰以重整前的20.27億股總股本為基數,按每10股轉增15股的比例實施資本公積轉增股票,共計轉增30.42億股。轉增完成後,*ST眾泰的總股本由20.27億股增至50.69億股。
前述轉增股本不向原股東分配,其中10.14億股股份分配給*ST眾泰及眾泰系旗下8家子公司的債權人用於清償債務,剩餘20.28億股轉增股份中,財務投資人按照1.5元/股價格支付12億元重整投資款合計受讓8億股轉增股票,江蘇深商及其一致行動人以8億元重整投資款合計受讓12.28億股轉增股票,上述資金均用於支付重整費用、清償債務、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重整完成後,江蘇深商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ST眾泰24.22%股權,接替鐵牛集團成為*ST眾泰第一大股東及控股股東;黃繼宏通過與江蘇深商、萬馳投資、眾富同人、力馳投資、國民數字、葉長青、金貞淑簽訂《委託協議書》,獲得以上7位股東授予行使其合計持有的*ST眾泰24.22%股份對應表決權,*ST眾泰實際控制人正式變更為黃繼宏。
7億元重整龐大集團
在本次「接盤」*ST眾泰前,深商控股及其掌舵人黃繼宏通過參與龐大集團的破產重整成為龐大集團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與*ST眾泰情況相近,2018年,龐大集團出現巨額虧損,因資金嚴重不足、財產不能變現等原因,公司無法清償到期債務且存在喪失清償能力風險。
2019年9月5日,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龐大集團重整一案。
根據評估機構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重整前,龐大集團本部賬面資產總額為302.08億元,按照清算價值法評估價值總額為50.17億元;負債總額合計約為272.8億元,其中包括經唐山中院裁定確認的債權總額169.71億元、經管理人審查確認尚需提交債權人會議核查並經法院裁定確認的債權總額5.06億元、職工債權5636萬元以及包含暫緩確認債權及未申報債權在內的97.47億元預計債權。
2019年9月13日,龐大集團對外發布消息,確定深商控股等3名為重整意向投資人;12月11日,深商控股、深圳市元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元維資產」)和深圳市國民運力 科技 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民運力」)被正式確定為龐大集團的重整投資人。
根據重整計劃,龐大集團以公司重整前的65.38億股總股本為基數,按每10股轉增5.64股的比例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股票,共計轉增36.89億股股票,轉增後龐大集團總股本增至102.27億股;上述轉增股票不向原股東分配,其中7億股由重整投資人及其引進的財務投資人受讓,並提供7億元用於支付重整費用、清償債務及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剩餘29.89億股用於根據重整計劃的規定清償債務。2020年8月,龐大集團實際控制人由龐慶華變更為黃繼宏。
變賣資產「注水」業績承諾
由於原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為龐大集團的經營虧損承擔主要責任,在龐大集團的重整中,龐大集團原實際控制人龐慶華無償讓渡了其所持的龐大集團21.06億股股票,交由重整投資人(深商控股、國民運力、元維資產)及其關聯方有條件受讓。
根據重整計劃,上述無償受讓股份共有三項前置條件,其一是按照深商所提出的經營方案,對龐大集團業務結構進行調整,提升龐大集團的管理水平及運營價值,確保龐大集團恢復持續盈利能力;其二是重整投資人承諾,龐大集團2020-2022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不低於7億元、11億元、17億元,或2020-2022年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合計達到35億元,若最終實現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未達到前述標准,由重整投資人在2022年會計年度審計報告公布後三個月內向龐大集團以現金方式予以補足;其三是深商控股承諾三年內不向關聯方以外的第三方轉讓其所持有的龐大集團股票。
在三項對龐大集團的經營承諾中,凈利潤目標是深商控股有條件受讓中最核心的「考核」指標。此前,龐大集團連續多年徘徊在虧損邊緣,深商控股和黃繼宏做出的承諾讓投資者對龐大集團重整後的經營前景寄予厚望。
年報顯示,2020年,龐大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273.86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80億元。2021年1-9月,龐大集團營業收入211.56億元,歸母凈利潤6.13億元。
僅以歸母凈利潤看,深商控股接手後的龐大集團經營業績顯然是有所改善,但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承諾之初深商控股並未對歸母凈利潤的性質和條件進行約束,這恰好為公司後續的一系列「拋售」留下「操作」空間。
自深商控股入主以來,龐大集團開始大規模縮減經營網點、降薪裁員、變賣資產。數據顯示,峰值期的龐大集團在全國28個省擁有超過1100家經營網點,其中包括857家專賣店和122家 汽車 超市;重組前的2018年,龐大集團在全國的經營網點數是806家。
2019年和2020年,龐大集團的經營網點數分別降至402家和329家。截至2021年上半年,龐大集團擁有的經銷門店進一步降至317家,不及峰值的1/3。與網點規模縮減相伴,降薪、裁員接踵而至。重整前,龐大集團在全國有接近2萬名雇員,人均薪酬12萬元/年;截至2020年年末,公司雇員已降至1.28萬名,人均薪酬也降至9.94萬元/年。
同時,在深商控股主導下,龐大集團開啟「甩賣」模式,頻頻打包出售下屬子公司股權及旗下資產。2020年12月,龐大集團集中出售了公司持有的濱州市星辰 汽車 服務有限公司、淄博龐大霸龍 汽車 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秦皇島利星 汽車 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青島中冀斯巴魯 汽車 銷售有限公司以及哈爾濱中冀 汽車 銷售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的100%股權,並處置了公司旗下內蒙古鵬順 汽車 銷售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名下土地及地上建築物,出讓金額合計6.35億元。
2021年4-12月,龐大集團又先後出售了公司旗下的中冀樂業(北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自貢 汽車 銷售有限公司、北京龐大巴博斯 汽車 銷售有限責任公司、保定冀東興重型 汽車 銷售有限公司4家公司的100%股權,出讓金額合計11.06億元。
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和2021年1-9月,龐大集團確認的投資凈收益分別為4.03億元和7.8億元,分別占公司當期營業利潤的66.72%和110.01%。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公司的扣非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87億元和-1.11億元。
以合計數計,2020年至2021年9月期間,龐大集團累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1.93億元,占重整業績承諾的66.28%;但同期,公司扣非凈利潤合計數為7542萬元,僅占重整業績承諾的4.19%,公司實際經營狀況遠不及重整預期。
資源整合皆成「空」
根據深商控股無償受讓股份所提出的經營方案,接手龐大集團後,深商控股應從「存量業務的調整與優化」和「增量業務的引進與發展」兩方面幫助龐大集團提升的管理水平及運營價值,確保龐大集團恢復持續盈利能力。
在存量業務上,深商控股曾承諾引入民生銀行為龐大集團提供不超過10億元共益債務融資;同時,公司還承諾通過提升資產流動性及資金使用效率、優化品牌及經營網路結構,積極推進新能源與新零售業務。但實際上,公司所謂的共益債務融資並未引入成功,優化品牌網路也衍變成了不斷拋售旗下資產。
在增量業務上,深商控股的運作同樣收效甚微。按照經營計劃,深商控股承諾將依託重整投資人之一的國民運力的資源和優勢,快速形成增量業務,進入核心城市的商用車服務市場,從交通的電動化裝備入手,擴展到交通管控,推動龐大集團從客戶端的銷售服務到城市公共交通運營商的轉變;同時,依託「城市公共交通服務商」模式,龐大集團將獲得新能源 汽車 消費全生命周期的收益。
根據國內媒體的此前報道,2019年,深商控股曾向上交所提交一份名為《龐大2020-2022發展規劃》(下稱「發展規劃」)。發展規劃中,深商控股表示,「預計2020年,龐大集團將在天津市和吉林省市場計劃投放新能源公交車3500輛,計程車6000輛,環衛車2300輛, 旅遊 及通勤巴士1000輛,建設車輛配套充電樁2300個,實現業務收入58.5億元,凈利潤7.67億元。」
事實完成情況是否如此?
在對上交所問詢函的回復中,龐大集團表示,2020年,公司承接了唐山市358台公交車電動化業務,成交金額為4.41億元。與公司提交的發展規劃數據相比,龐大集團在問詢函中披露的成交數量和成交金額顯然是遠遠不及規劃預期的。至於環衛、出租、 旅遊 及通勤巴士、充電樁等新能源信息,公司在回復函中更是鮮有提及。
資產「虛實」難測
根據重組計劃書,本次直接參與*ST眾泰重整的江蘇深商是一家成立於2020年9月的新公司,由於成立至今未開展實質性業務,江蘇深商尚無最近三年的財務數據。向上溯源後,江蘇深商由深商控股100%持股。
盡管已是兩家上市公司背後真正的控股股東,深商控股經營資產的真實情況卻十分難以捉摸。
根據深商控股官網介紹,深商控股成立於2011年7月,注冊資本10.22億元,公司系由79家深圳市重點民營企業共同投資成立的一家從事金融服務類、大型項目投資和高新技術開發與生產的大型民營企業,目前股東的總資產近萬億元。
*ST眾泰披露的未審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深商控股的總資產為282.09億元,總負債為161.12億元,公司凈資產24.76億元,當年實現營業收入128.66億元,凈利潤4.64億元;2019年年末,深商控股的總資產為67.52億元,總負債為19.06億元,公司所有者權益48.46億元,當年的營業收入為52.06億元,凈利潤為1.42億元。
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0年年末,深商控股的從業人數僅有43人。同時,Wind數據還顯示,2014年,深商控股的營業收入僅為4668萬元,凈利潤也只有109萬元。很難想像,短短數年時間,深商控股的收入規模能由千萬級別突破至百億,而同期公司的從業人數卻不足50人。
更需指出的是,根據國內媒體此前獲得的深圳大公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深商控股2019年合並會計報表審計報告》,2019年年末,深商控股總資產21.29億元,合並總資產21.75億元,所有者權益12.90億元,合並所有者權益12.57億元;當年的營業總收入為324.43萬元,合並營業總收入為563.55萬元,凈利潤為虧損3.25億元,合並凈利潤為虧損3.34億元。
與深圳大公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相比,深商控股所提供的未審計數據差距顯而易見,公司的真實經營情況實屬難測。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在於,2020年4月,龐大集團發布了《關於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的公告》(下稱「回購計劃」)。根據回購計劃,龐大集團擬以不超過1.78元/股價格,使用不低於5億元且不高於10億元回購公司2.75%-5.40%股份用於股權激勵,回購期限為2020年5月14日-2021年5月13日,後延長至2021年11月14日。
最終,龐大集團實際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數為1.85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81%,支付的資金總額為2.5億元,僅為原回購計劃總額下限的一半。
不僅如此,2021年7月12日,北京金融法院判決,因保全需要龐大集團控股股東天津深商北方有限公司(下稱「深商北方」)持有的公司股份7.9億股被司法凍結。截至2021年9月末,深商北方(深商控股100%持股)持有的龐大集團股份16.45億股股份近乎全部質押和凍結。
「倒賣」里的往事
與資產相應,深商控股的組織架構同樣有如迷霧。根據*ST眾泰披露,由於深商控股的股權較為分散,截至目前,深商控股仍處於無控股股東和無實際控制人的狀態。
按股權佔比計,深商控股的第一大股東是深圳市國民運力 科技 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民運力」),其持有深商控股25.34%股權。向上穿透後,黃繼宏持有國民運力99.46%股權,是國民運力持股比例最大的自然人股東。在公開資料中,黃繼宏的官方身份是深商控股總裁。
需要指出的是,直到2019年,黃繼宏控制的國民運力才一躍成為深商控股的第一大股東。
根據公開信息,黃繼宏生於1974年,1993年至1997年曾就讀於中國人民解放軍 汽車 管理學院,1997年至2005年任解放軍駐港部隊裝備技術部幹部。
2005年起,黃繼宏開始擔任廣東省綠色家園環保 科技 公司(下稱「綠色家園」)董事長,並在2013年和2014年陸續擔任深圳市一體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和深圳市一體數科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長。
在官方信息中,綠色家園似乎是黃繼宏「創業」故事的起點。但事實上,在黃繼宏控制的數十家公司中,最早成立的是一家名為深圳市盛大光明 科技 有限公司(下稱「盛大光明公司」)的企業。
工商資料顯示,盛大光明公司成立於2003年10月,截至目前,黃繼宏持有盛大光明95%股權,並身兼執行董事和總經理職務。在盛大光明公司的旗下,有一家名為深圳市漢玉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現已更名為深圳市漢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漢玉文化公司」)的控股子公司,2014年以前,盛大光明公司持有漢玉文化公司96%股權。
根據公開信息,2008年,漢玉文化公司曾先後與寶安區政府和沙井街道辦簽訂《合作意向書》及《沙井漢玉博物館建設合作協議》,策劃由漢玉文化公司負責在深圳沙井市民廣場東南側地塊處建設沙井漢玉博物館。
資料顯示,沙井漢玉博物館是以建設「中國現代漢白玉雕塑文化產業基地」為初衷的公益性博物館。按照規劃,漢玉博物館建成後,將通過開展博覽、交易等文化活動,吸引全國雕刻藝術等文化企業聚集沙井,以至於把沙井漢玉博物館建設成深圳出名的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2010年5月,漢玉博物館搖身一變成為沙井義烏商貿城(二期),並由一家名為漢玉義烏商貿城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漢玉義烏商貿城公司」)的公司負責招商。工商信息顯示,漢玉義烏商貿城公司成立於2009年9月,公司由黃繼宏100%持股。
據當時的報道,按照審批正規手續,漢玉文化博物館的審批流程需要花費3-4年時間,但恰逢2008年漢玉文化博物館負責舉辦一場展覽會,所以在手續都還不齊全的情況下提前開工建設。不僅如此,由於涉及地塊的土地性質為文化用地,該地塊由寶安區沙井街道免費給予漢玉文化公司使用。
正是如此一塊免費的文化用地被「空手套白狼」用於招商。當時的媒體報道稱,漢玉博物館在建設之初並非漢玉文化公司單獨出資,而是另外找了數名出資人一同建設博物館,「共有魏、黃、呂3個股東,黃繼宏出資1500萬元,佔33%股份,魏、呂出資超5000萬元,佔67%股份,在建博物館之初,3人關系很好,因魏、呂兩人年紀較大,就交給了黃繼宏打理,平時參加會議簽合同都是黃繼宏負責。」
博物館建成後,其他出資人堅持將漢玉博物館打造成「中國現代漢白玉雕塑文化產業基地」,漢玉文化公司則擔心短期難以看到收益,堅持將漢玉博物館打造成義烏商貿城快速收回資金。多方膠著之下,黃繼宏另起爐灶,成立漢玉義烏商貿城公司,對外發售「使用權」。
頗具戲劇性的是,在銷售漢玉義烏商貿城(二期)項目之前,僅一街之隔的對面早已有一家名為沙井義烏商貿城的項目存在。盡管名稱相近,但漢玉義烏商貿城所謂二期項目與馬路對面的沙井義務商貿城實際並無關系,是完全分屬兩家不同公司的開發項目。
時至今日,當年的漢玉博物館和漢玉義烏商貿城早已改名換姓,「倒轉騰挪」之間的真實收益也無從為外人知曉。但按照媒體當年的測算數據,漢玉義烏商貿城的招商回報不止億元。
重整後的「未來」
在*ST眾泰的重整計劃中,江蘇深商表示,公司將以眾泰 汽車 重整為契機,對公司實施市場化改革,推動改革脫困和轉型升級工作,同時結合重整投資人所處行業的資源優勢,以恢復優化傳統業務和升級拓展新業務為戰略導向,實現業績快速回暖。
按照重整計劃,江蘇深商為受讓眾泰 汽車 轉增股票做出9項承諾,包括8億元資金用於支付重整費用、清償債務、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協助眾泰 汽車 恢復整車製造產業;向眾泰 汽車 提供優質產業資源,引進高端技術開發團隊,全球范圍內遴選車型;利用產業協同優勢,幫助眾泰 汽車 盡快恢復全國性的銷售網路等諸多內容。
然而,細心的投資者或許能夠發現,在*ST眾泰的股權受讓條件中,深商集團已不再對公司未來的經營業績和營運指標做出具體的數據承諾。
相較於龐大集團,*ST眾泰所面臨的經營局面是更為復雜的。2021年前三季度,*ST眾泰的營業收入為6.12億元,歸母凈利潤為-9.9億元,公司仍處於巨額虧損狀態。在評估機構對*ST眾泰資產清算價值的評估中,眾泰 汽車 的資產評估總值僅為3.1億元,其中流動資產評估值為1.95億元,非流動資產評估值為1.15億元。
在過往的對外宣講中,黃繼宏曾構想通過一種「基金」模式來完善 汽車 全產業供應鏈,從另一個角度推動 汽車 消費、運營、服務,乃至由此協力打造世界級 汽車 整車及零部件研發、生產和後市場服務基地,讓 汽車 的核心零部件回歸,帶動中國 汽車 產業定製。
但龐大集團的「失諾」和「迷茫」猶在眼前。深商控股和它的掌舵者能否打造出構想中的 汽車 「帝國」?抑或龐大和眾泰都僅僅是黃繼宏們的另一座「漢玉博物館」?
針對文中所涉問題,《證券市場周刊》記者已向*ST眾泰發送采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❺ 最近十天上市的股票有哪些
1、證監會發布消息稱,1月19日,按法定程序核准了7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其中,上證所3家,分別為:東方時尚駕駛學校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天創時尚鞋業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中小板1家,即鷺燕(福建)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3家,分別為:廣州高瀾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蘇州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海順新型葯用包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近十天深戶股市上市新股:
亞邦股份(732188),菲利華(300395),中來股份(300393),好利來(002729),華懋科技(732306),福斯特(732806),天和防務(300397),節能風電(601016),迪瑞醫療(300396),騰信股份(300392),重慶燃氣(730917),飛力達 sz300240,東寶生物 sz300239,冠昊生物 sz300238,美晨科技 sz300237,方直科技 sz300235,開爾新材 sz300234,金城醫葯 sz300233,洲明科技 sz300232,銀信科技 sz300231,永利帶業 sz300230,拓爾思 sz300229,富瑞特裝 sz300228,光韻達 sz300227,上海鋼聯 sz300226,金力泰 sz300225,正海磁材 sz300224,北京君正 sz300223,科大智能 sz300222,銀禧科技 sz300221,金運激光 sz300220,鴻利光電 sz300219,安利股份 sz300218,東方電熱 sz300217,千山葯機 sz300216,電科院 sz300215,日科化學 sz300214,佳訊飛鴻 sz300213,易華錄 sz300212,億通科技 sz300211,森遠股份 sz300210,海南瑞澤 sz002596,豪邁科技 sz002595,比亞迪 sz002594,日上集團 sz002593,八菱科技 sz002592,恆大高新 sz002591,萬安科技 sz002590,瑞康醫葯 sz002589,史丹利 sz002588,奧拓電子 sz002587,圍海股份 sz002586,金力泰 sz300225,正海磁材 sz300224,北京君正 sz300223,科大智能 sz300222,銀禧科技 sz300221,金運激光 sz300220,鴻利光電 sz300219,圍海股份 sz002586,雙星新材 sz002585,藍科高新 sh601798,賽輪股份sh601058,三星電氣 sh601567,鹿港科技 sh601599,九牧王 sh601566,駱駝股份 sh601311,文峰股份 sh601010,桐昆股份 sh601233,吉鑫科技 sh601218,東材科技 sh601208,龐大集團 sh601258,吉鑫科技 sh601218,華鼎錦綸 sh601113,江南水務sh601199,三江購物 sh601116,寶泰隆 sh601011,星宇股份sh601799,廣電電氣 sh601616,大智慧 sh601519,內蒙君正sh601216
❻ 龐大集團因重整9月9日被「*ST」年內涉重整公司達12家
·
北京商報訊(記者高萍)繼*ST沈機之後,又一例因重整獲得受理而將要披星戴帽的公司誕生。根據安排,因法院裁定受理龐大集團(601258)進行重整,龐大集團將在9月9日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屆時,龐大集團證券簡稱將變更為「*ST龐大」。需要指出的是,龐大集團並非孤例。北京商報記者經過梳理兩市公告發現,加之龐大集團,年內被申請重整的上市公司合計達到12家。
龐大集團被裁定受理重整時間為9月5日。次日,即9月6日,龐大集團發布公告稱,9月5日收到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法院」)送達的(2019)冀02破申5號之二《民事裁定書》及(2019)冀02破2號之二《決定書》,法院已裁定受理北京冀東豐 汽車 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冀東豐公司」)對公司的重整申請,並指定龐大汽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清算組擔任龐大集團管理人。
龐大集團被債權人申請重整源於一起1700萬元的借款。5月13日,龐大集團收到冀東豐公司送達的《告知函》。冀東豐公司在《告知函》中稱,鑒於龐大集團無法清償其到期債務,已於2019年5月13日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為由,向法院提出對公司進行重整的申請。根據彼時公告,2017年5月4日,為補充流動資金用於進貨,龐大集團與冀東豐公司簽訂了《借款合同》,約定公司向冀東豐公司借款1700萬元,借款期限為一年。但借款到期後,龐大集團因資金緊張,未能如期向冀東豐公司清償上述借款。由此,冀東豐公司向法院提出對龐大集團進行重整的申請。
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後,龐大集團也將按照規定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根據安排,停牌一天後,龐大集團於9月9日復牌交易,股票簡稱改為「*ST龐大」,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為5%。縱觀上市公司被披星戴帽後的股價表現,少則一個跌停,多則N個跌停,成為常態。這也讓龐大集團9月9日的股價迎來考驗。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重整可謂充滿「危」與「機」。龐大集團稱,公司實施重整並執行完畢重整計劃將有利於改善公司資產、負債及治理結構等。不過,龐大集團也作出風險提示稱,法院已裁定公司進入重整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的相關規定,若公司重整失敗,公司將被法院宣告破產。如果公司被法院宣告破產,根據《股票上市規則》第14.3.1條第一款第十二項的規定,公司股票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龐大集團主營 汽車 經銷及維修、養護業務,屬於 汽車 經銷行業。昔日,龐大集團曾作為 汽車 經銷商第一股而風光無限,如今卻落得重整的地步。回溯龐大集團 歷史 ,公司於2011年上市,2018年前,龐大集團僅在2012年出現過虧損,其餘年度均處盈利狀態。不過,這種盈利情況在2018年再度打破,當年公司實現歸屬凈利虧損額高達61.55億元。此外,龐大集團今年上半年的成績單亦難言樂觀。2019年上半年,龐大集團歸屬凈利潤虧損11.99億元,經過記者對比發現,這是龐大集團上市以來中報首次出現虧損。對於上半年的經營情況,龐大集團曾在公告中稱,2019年上半年,經營帶來的負面影響持續發酵,疊加2018年度的整體資金環境偏緊等因素,公司的融資困難、資金緊張問題尚未得到緩解,繼而嚴重影響並制約了公司的正常經營,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效益均同比下降。「面對困境,公司一方面如實向金融機構說明情況,徵得理解支持,同時也通過減員增效、處置資產等方式降低費用、回籠資金,盡最大努力維持公司的正常經營。」提及對自身困局的解決,龐大集團如是表示。
綜合龐大集團最新披露的相關債務逾期及更正公告,截至8月31日,龐大集團超20起債務逾期。其中,一筆來自於北星(天津) 汽車 有限公司的流動資金借款逾期金額為10億元。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曾致電龐大集團進行采訪,但對方電話未能接通。
❼ 龐大集團股票問詢函是利空嗎
不是的。而如果是對重組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問題,問詢函只是正常的一個履行職權的過程,構不成利好利空,所以是不會利空的。龐大集團是國內大型汽車經銷商和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2011年4月28日,龐大集團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通過IPO實現登陸A股的汽貿集團。
❽ 龐大集團2022年可以買嗎
題主是否想詢問「龐大集團股票2022年可以買嗎」?可以。根據查詢龐大集團相關信息得知,該集團股票2022年可以買。龐大汽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汽車銷售服務為主業的大型汽車營銷企業,原隸屬於唐山市冀東物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其前身為2003年成立的唐山市冀東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注冊資金4.13億元,法人代表龐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