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區塊 » 高勝集團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高勝集團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1-06 08:08:36

『壹』 高盛集團簡介

高盛是集投資銀行、證券交易和投資管理等業務為一體的國際著名的投資銀行。它為全球成千上萬個重要客戶,包括企業、金融機構、國家政府及富有的個人,提供全方位的高質量金融服務。

高盛1869年創立於紐約,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經驗最豐富、實力最雄厚的投資銀行之一。 在以合夥人制度經營了一百三十年之後,高盛於1999年5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高盛公司總部設在紐約,在全球二十多個國家設有分部,並以香港、倫敦、法蘭克福及東京等地作為地區總部。
高盛公司長期以來視中國為重要市場,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就把中國作為全球業務發展的重點地區。

高盛在1984年在香港設亞太地區總部,又於1994年分別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代表處,正式進駐中國內地市場。此後,高盛在中國逐步建立起強大的國際投資銀行業務分支機構,向中國政府和國內占據行業領導地位的大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高盛也是第一家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B股交易許可的外資投資銀行,及首批獲得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之一。

高盛在中國的股票和債務資本市場中已經建立起非常強大的業務網路,並在中國進入國際資本市場以及參與國際資本市場交易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過去的十年中,高盛一直在幫助中資公司海外股票發售中占據領導地位,其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交易包括:中國移動通信於1997年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40億美元,成為亞洲地區(除日本外)規模最大的民營化項目之一;中國移動通信於2000年10月進行了後續股票發售交易(籌資69億美元)及可轉換債券發售交易(籌資6.9億美元);中國石油於2000年3月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29億美元;中國銀行(香港)於2002年7月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26.7億美元;平安保險於2004年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18.4億美元;以及中興通訊4億美元的香港首次公開招股發售,這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2005年,高盛還成功完成了交通銀行22億美元的海外上市項目以及中國石油後續股票發售,籌資27億美元。

在債務融資方面,高盛在中國牽頭經辦了近40項大型的債務發售交易。高盛公司多次在中國政府的大型全球債務發售交易中擔任顧問及主承銷商,分別於1998年、2001年和2003年完成了10 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高盛是唯一一家作為主承銷商全程參與中國政府每次主權美元債務海外發售項目的國際投行。

與在世界其他地區一樣,高盛在中國市場同樣擔當著首選金融顧問的角色,通過其全球網路向客戶提供策略顧問服務和廣泛的業務支持。近年來,高盛作為金融顧問多次參與在中國的重大並購案,如日產向東風汽車投資10億美元案;戴姆勒-克萊斯勒向北汽投資11億美元案;TCL與湯姆遜成立中國合資企業;匯豐銀行收購交通銀行20%股權案以及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部等等。

2004年12月,高盛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成立合資公司—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合資公司的成立是高盛在中國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高盛擁有合資公司33%股權,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擁有67%股權。合資公司的成立令高盛從此可以在中國開展本土A股上市業務,人民幣企業債券,可轉換債券和提供國內金融顧問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貳』 高盛事件怎麼回事

高盛於2007年2月應美國大型對沖基金保爾森公司委託,推出一款基於次級抵押貸款的抵押債務債券,向多國銀行、基金和保險企業等投資者推銷。而保爾森公司本身看空美國抵押債務債券市場,其向高盛支付了大約1500萬美元的設計和營銷費用,意在借做空抵押債務債券謀利。但高盛在向投資者推銷時沒有說明保爾森公司與這款金融產品有關,導致投資者在不足一年時間內損失大約10億美元。

「這種全新的金融產品很復雜,但其中的欺詐和利益沖突卻是簡單和老舊的。高盛錯誤地允許一位能深刻影響其投資組合中抵押貸款證券的客戶對抵押貸款市場做空,高盛還向其他投資者提供了虛假陳述:該證券的投資內容由一家獨立客觀的第三方機構進行選擇。」

SEC執法部門主管羅伯特·庫扎米在起訴書中作出上述表示,稱高盛允許意在做空的委託人參與決定「投資組合中納入何種抵押債務債券產品」,推銷時卻聲稱這一產品由「獨立客觀的第三方」推出,涉嫌誤導投資者。

與此同時,遭到起訴的還有高盛副總裁法布里斯·托爾雷,SEC指控他對這起欺詐案負主要責任,因為這位高管設計了上述交易,負責營銷材料的准備工作,而且負責與投資者進行直接溝通。SEC相信,托爾雷清楚保爾森公司對外隱瞞的賣空部位,也知道該公司在資產選擇中扮演的角色。

不過,SEC起訴書中未指控保爾森公司負責人約翰·保爾森違規違法,後者被認為是金融危機中最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由於他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堅持看空抵押債務債券市場,使其在2008年個人獲益37億美元,一時名聲大噪,但是SEC的起訴卻讓外界開始懷疑這位「空軍司令」的成功是否另有隱情。

反響 華爾街股市和期市暴跌

針對SEC方面的指控,高盛隨即做出了反擊。該行在一份聲明中否認涉嫌欺詐,稱SEC的指控「毫無根據」。聲明同時還強調,高盛自己在相關交易中就損失了9000萬美元之多,而且其本來就「沒有義務」向金融產品買賣雙方交代對方身份。

雖然高盛方面堅決否認了相關指控,但是該股股價當天依然受到強烈沖擊,至收盤時下挫23.57美元,至160.7美元的水平,全日暴跌12.8%,市值一夜之間蒸發120億美元。同時,華爾街銀行股也受高盛拖累出現大幅下跌,其中曾與保爾森公司有過業務往來的德意志銀行股票下跌9.2%,花旗、美銀、摩根士丹利等其他重要銀行股跌幅也均超過5%。而受銀行股集體大幅走低影響,道瓊斯工業指數當天一度跌破11000點,最後收於11018點,下跌1.13%。

除了股市以外,高盛涉嫌欺詐的消息還對大宗商品市場造成沖擊,紐約主力原油(80.91,-2.33,-2.80%)期貨合約當天大跌2.4%,創兩個多月來的最大單日跌幅。而紐約主力黃金(1132.90,-4.00,-0.35%)期貨合約也下挫2%,收於1137美元/盎司。

高盛「欺詐門」事件之所以造成市場強烈反應,在於此前該行一直沒有透露其正受到SEC調查一事。據美國媒體報道,高盛早在9個月之前就已收到SEC相關人士有關將對其起訴的警告,但是該投行沒有在例行公告中向投資者公布該信息。此外,高盛「欺詐門」事件還引發了華爾街地震,因為市場開始相信,SEC正在對金融危機中大型投行和金融機構扮演的角色進行調查,因為有跡象表明它們在房市顯出下滑跡象時仍設計並銷售與房市有關的金融產品。「本委員會將繼續調查投行及其他機構在房地產市場開始顯露疲軟跡象時與房地產市場結構化復雜金融產品有關的運作方式。」SEC結構化新產品部門的主管肯尼斯·倫奇在起訴書中的表態加劇了市場的擔心。

美國當地分析師認為,高盛「欺詐門」事件對高盛乃至華爾街的影響很大。雖然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高盛與SEC達成和解,並支付數億美元了事,但是這樣的事例或許會不止一起——因為自金融危機以來,雖然早有聲音指責高盛對金融危機推波助瀾,但這些指責沒有過硬的依據,也從來沒有導致調查或起訴。而這就意味著,美國監管層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將更加嚴格,而不再是「雷聲大雨點小」。同時,隨著對金融危機「秋後算賬」的繼續進行,將來或將有更多銀行面臨類似起訴。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周六的表態也與這一市場預期吻合。奧巴馬在講話中督促美國國會通過更為嚴格的金融業監管措施,以免美國再次陷入經濟危機。

「現在我們不採取行動,導致金融危機的系統就會帶著相同的漏洞和弊端繼續運行。」奧巴馬的語氣頗為強硬,「如果我們不試圖改變招致危機的原因,我們註定將重蹈覆轍。」

連累 巴菲特一夜間損失10億美元

高盛涉嫌欺詐還將引發投資者對於大型金融機構的信用產生懷疑,因為就在本月初高盛發表的年報中,高盛CEO勞埃德·布蘭克費恩曾經撰寫了一封長達8頁的致股東信。在信中,他反復強調了高盛「客戶利益高於一切」的行事准則。很明顯,SEC的指控和高盛的自我標榜完全相反,這樣的矛盾將進一步動搖投資者對高盛的信心,促使他們懷疑高盛同時也在其他方面隱瞞事實。

除了影響投資者的信心以外,高盛涉嫌欺詐還讓很多該行一直以來的支持者感到難堪,其中就包括股神巴菲特。

實際上,就在高盛欺詐門事件爆發不久前,巴菲特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董事羅納德·奧爾森還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對高盛青睞有加,稱當年對高盛50億美元的投資非常有力地表明他們不僅相信高盛的實力也相信其完整性。

相關資料顯示,2008年9月份,就在雷曼兄弟破產和美國銀行緊急接管美林以後,高盛集團同意向巴菲特出售50億美元的認股權證,同意後者在未來四年內任何時候以每股115美元的價格認購高盛股票,並為這些認股權證支付10%的年息。

此後的一年多時間內,高盛股價在觸底反彈後節節走高,巴菲特當年的投資得到了巨大回報,這讓許多人開始對巴菲特當年的投資投以贊賞的目光。不過,出乎股神意料之外的是,這一次高盛卻因為涉嫌證券欺詐而被SEC告上了法庭,其股價也瞬間大幅縮水——按高盛的最新收盤價計算,巴菲特手中的認股權證價值大約為20.6億美元,一夜之間損失達到了9.5億美元。而更令巴菲特惱火的是,高盛「欺詐門」事件對其聲譽也構成了挑戰——是股神看走了眼還是高盛偽裝得實在太好?對於這一切,巴菲特將會在下月初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給出答案。

『叄』 郎咸平教授說,高盛從建行賺了1300億人民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下面是郎咸平的原話:

「高盛曾經是中國工商銀行的最大股東,它的好朋友美國銀行曾經是建行的大股東。建行的上市讓它們賺了1300億元,就是說我們每一個老百姓都為美國銀行付出100元。金融改革,最後圖利了高盛集團。

實在不知道當時是怎麼盤算的,為何會被高盛牽著鼻子走。最近那些幽靈頻頻套現,從中獲取了巨額財富。伴隨著他們的唱空和唱多,我們被搞得暈頭轉向,一些所謂的專家則感覺自己好得不得了,這些專家就是跟中國股市的「黑嘴」一樣,在給高盛抬轎子,甚至他們被高盛利用了還不知道。「

(3)高勝集團股票擴展閱讀

《環球時報》披露高盛在世界和中國干下的部分壞事:「兩年多以前,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導致全球性通脹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日益困難,其實就與高盛等跨國投行的操縱直接相關。以油價為例,在國際油價於2008年7月創下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記錄之前,走勢幾乎與高盛推出的報告一致。

一位中國經濟學家稱,中國國有銀行2004年改制的時候,高盛相繼發表報告,詆毀中國的國有銀行,說不值一點錢,說壞賬太高了,不值錢,你們都別要。但結果高盛等以極其便宜的價格收購了中國銀行上市的股權。僅某個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高盛等華爾街公司賺了1300億人民幣,相當於中國每人給了美國100元。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對記者說,高盛一直擾亂國際金融秩序。2007年,高盛發表報告,稱原油要漲到200美元一桶,當時中國拚命購買了價格為147美元一桶的原油,高盛還與一些中國公司設下「對賭協議」,自己卻悄悄拋售原油。到了當年年底,油價降到34美元一桶。中國國資委官員曾表示保留對高盛等交易欺詐起訴的權利。

或許有讀者還記得,2008年本報今日快評對油價問題、「銀行賤賣論」問題等發表了一系列看法,年底以《為什麼先生老是欺騙學生》為題,作了一個小結。(參見《常態》一書)我在文章最後說:「在與狼共舞的『貨幣戰爭』中,我們輸多勝少。先生有責任,學生也有責任。」

『肆』 高盛集團是干什麼的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一家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向全球提供廣泛的投資、咨詢和金融服務,擁有大量的多行業客戶,包括私營公司,金融企業,政府機構以及個人。

高盛集團成立於1869年,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總部位於紐約,並在東京、倫敦和香港設有分部,在23個國家擁有41個辦事處。

2017年6月7日,2017年《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發布,高盛集團排名第78位。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高盛位列259位。

(4)高勝集團股票擴展閱讀

高盛集團核心業務

1、投資銀行

為各種各樣的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和個人提供廣泛的投資銀行服務。

2、投資控股

高盛集團入股了中國石化、中糧集團、金龍魚等多家大型企業,並佔有中國移動的股份。

3、交易投資

一方面協助客戶(包括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和個人)進行交易,另一方面通過做市、交易和投資固定收益和股票產品、外匯、大宗商品及衍生產品,用自營資金進行交易。

此外,高盛還參與股票及期權交易所的特許交易商及做市活動,並在全球主要的股票、期權和期貨交易所為客戶交易進行結算。對於商業銀行及其它投資活動,高盛既進行直接投資,也通過公司募集和管理的基金進行投資。

4、資產管理

向全球各類機構和個人提供投資顧問及理財規劃服務,並提供所有主要資產類別的投資產品(主要通過分開管理的賬戶和符合工具,如互惠基金和私人投資基金)。

高盛還向全球的共同基金、養老基金、對沖基金、基金會和高凈值個人提供大宗經紀服務、融資及融券服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盛集團

『伍』 美國高盛集團有多厲害

美國高盛集團是一家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也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擁有大量的多行業客戶,包括私營公司,金融企業,政府機構以及個人。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高盛集團排名第154。2019年7月,發布2019《財富》世界500強:位列204位。

在債務融資方面,高盛在中國牽頭經辦了40多項大型的債務發售交易。高盛多次在中國政府的大型全球債務發售交易中擔任顧問及主承銷商;

分別於1998年、2001年、2003年和2004年10月完成了1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高盛是唯一一家作為主承銷商全程參與中國政府每次主權美元債務海外發售項目的國際投行。

(5)高勝集團股票擴展閱讀:

高盛集團入股了中國石化、中糧集團、金龍魚等多家大型企業,並佔有中國移動的股份。高盛集團一方面協助客戶(包括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和個人)進行交易,另一方面通過做市、交易和投資固定收益和股票產品、外匯、大宗商品及衍生產品,用自營資金進行交易。

此外,高盛還參與股票及期權交易所的特許交易商及做市活動,並在全球主要的股票、期權和期貨交易所為客戶交易進行結算。對於商業銀行及其它投資活動,高盛既進行直接投資,也通過公司募集和管理的基金進行投資。




『陸』 高盛集團有多可怕

可以通過經濟控制一個國家。

香港前金管局總裁,在2009年2月2日暗指匯豐銀行遭到操控。高盛自己寫了一個研究報告,報告說匯豐銀行的壞賬准備已經高達301億美元,虧損高達15億美元。報告出來,匯豐銀行一周內就跌了四分之一的市值,股價一周內下跌25%。

之後,高盛又寫了另外一份研究報告,希望做空中國石油,雖然包括申銀萬國、中信證券(600030,股吧)大力推薦中石油,但是以高盛為首的國際金融炒家發布相反的報道。因此香港的中石油H股一周跌了12.82%。

那麼高盛等銀行在2004年,在國有銀行要改制的時候,詆毀中國的國有銀行,宣傳中國國有銀行的股價不值錢。最後在這種宣傳下,其他投資者都沒有購買,而高盛卻以低價收購了很多股票。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佔有的美國銀行以一塊多錢的價格收購了建行上市的股權。

結果在2007年下半年,美國商業銀行對外宣布,由於次債危機,他們遭到重大損失,可是建行的上市呢,他們賺到了1300億。100塊乘以13億人口就等於1300億,就被這些大行席捲一空,相當於每個中國人出了100元。

在2007年的時候越南出現危機,但是高盛卻大量收購越南的股票,大量投資越南的企業。高盛對越南的評價有八個字,叫做:越南概念,亞股新寵。甚至高盛把越南納入了新鑽石11國。在高盛的力捧下,越南的股市和房地產飆升。

但是到了2008年4月,高盛開始做空越南,他們將所有資金全部撤出,股價大跌,樓價大跌,只有一個不跌,就是通貨膨脹高達25%。這就是一個隨意控制其他國家的跨國公司。

高盛的可怕,不在於它的強勢,而是它能夠短暫的容忍與寬容,但它的宗旨是長遠的貪婪。永遠要記住,高盛不是慈善家,更不是雷鋒。

(6)高勝集團股票擴展閱讀

作為具有149年歷史的全球頂級投行,美國高盛集團一向高坐在金融神壇,在金融危機後依舊保持光鮮靚麗的金融麗人姿態,再加上巴菲特的垂青,一直被稱為「華爾街屹立不倒的燈塔」。

在中國市場,高盛一直不太受A股券商分析師界的待見,畢竟壞名聲在外,以至於不少人戲稱「高盛出來唱多了,是該拋的時候了!」。

高盛憑借它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高度敏感性,早早盯上了中國。為了便於觀察研究中國經濟發展動態,制訂進軍中國資本市場的策略,1984年高盛在香港就成立了亞太地區總部。

此後,它便迫不及待地大搖大擺進入中國,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服務,包括股票、銀行、投資與借貸。它在中國各大經濟中心都有其公司與辦事處,可謂是過得風生水起。

『柒』 高盛的股東都是誰

高盛公司股東名單:

勞爾德·貝蘭克梵(Lloyd C. Blankfein)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蓋瑞·柯恩(Gary D. Cohn)總裁兼聯席首席運營官

約翰·布萊恩(John H. Bryan)

克萊斯·達爾巴克

斯蒂芬·弗里德曼(Stephen Friedman)

威廉·喬治(William W. George)

拉賈特·古普塔(Rajat K. Gupta)

詹姆斯·約翰遜(James A. Johnson)

羅伊絲·朱莉博(Lois D. Juliber)

拉什米·米塔爾 (Lakshmi N. Mittal)

詹姆斯·斯基羅(James J. Schiro)

茹斯·西蒙斯(Ruth J. Simmons)

約翰·羅傑斯(John F. W. Rogers)董事會秘書

(7)高勝集團股票擴展閱讀

高盛1984年在香港設亞太地區總部,又於1994年分別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代表處,正式進駐中國內地市場。此後,高盛在中國逐步建立起強大的國際投資銀行業務分支機構,向中國政府和國內占據行業領導地位的大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高盛也是第一家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B股交易許可的外資投資銀行,及首批獲得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之一。

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並多次在中國政府的大型全球債務發售交易中擔任顧問及主承銷商。高盛還是第一家中標協助中國處理不良資產的外資機構,也是第一家完成不良資產國際銷售的外資機構。在不久前進行的中國銀行上市中,高盛也是三家承銷商之一。

考資料:Goldman Sachs | China - 2018股東

『捌』 高盛集團持有哪些中國a股

股票名稱
市值(億)
比例(%)
增減倉
數量(萬股)
新宏泰
0.28
1.08
未變
0
京威股份
0.28
0.62
新進
0
易明醫葯
0.17
1.04
新進
0
百亞股份
0.12
0.63
未變
0
兆威機電
0.30
0.96
新進
0
常山葯業
0.33
0.64
新進
0
宜安科技
0.36
0.71
新進
0
誠邁科技
0.21
0.37
新進
0
宣亞國際
0.16
0.63
新進
0
森霸感測
0.21
1.05
新進
0
瑞豐新材
2.22
2.92
未變
0
聯盛化學
1.78
4.63
未變
0
科新發展
1.98
13.42
未變
0
上海滬工
0.23
0.63
新進
0
金海高科
0.10
0.42
新進
0
風語築
0.16
0.38
新進
0
中源家居
0.82
6.75
未變
0
丸美股份
0.33
1.65
新進
0
股票名稱
原價
現價
區間漲幅
更新日期
新宏泰
18.92
17.21
-9.04%
2022/9/9
京威股份
3.63
3.05
-15.98%
2022/6/30
易明醫葯
9.76
9.58
-1.84%
2022/6/30
百亞股份
11.73
8.71
-25.75%
2022/6/30
兆威機電
47.77
51.31
7.41%
2022/6/30
常山葯業
6.23
5.45
-12.52%
2022/6/30
宜安科技
8.5
7.32
-13.88%
2022/6/30
誠邁科技
41.29
35.03
-15.16%
2022/6/30
宣亞國際
19.6
16.17
-17.50%
2022/6/30
森霸感測
9.76
8.07
-17.32%
2022/6/30
瑞豐新材
63.22
110.78
75.23%
2022/6/30
聯盛化學
37.84
35.53
-6.10%
2022/6/30
科新發展
9.02
7.29
-19.18%
2022/6/30
上海滬工
13.74
11.7
-14.85%
2022/6/30
金海高科
13.16
11.56
-12.16%
2022/6/30
風語築
19.24
9.94
-48.34%
2022/6/30
中源家居
15.94
15.1
-5.27%
2022/6/30
丸美股份
26.8
26.01
-2.95%
202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