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創業板能借殼上市嗎
2013年11月,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在借殼上市審核中嚴格執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標準的通知》,明確了借殼上市與IPO標准等同以及不允許創業板借殼上市的政策。而在2015年1月8日對《重組辦法》修訂的微訪談中又重申了這一規則,當時證監會相關發言人亮衫拍給出的回答是:創業板定位於促進自主創新企業和其他成長型企業的創新發展,上市門檻相對較低,同時面臨創業失敗風險,投資者應當充分了解並承擔投資風險。為了有效發揮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避免創業板上市公司成為炒作對象,本次《重組辦法》明確了不允許創業板上市公司借殼上市。
也就是說,不允許創業板借殼上市,是為了不讓創業板公司成為炒作對象。因為創業板普遍的市盈率都比較高,而且市值相對較少,借殼上市的門檻較低,一旦被炒作,將會積聚較大的風險,這是監管層推出這一限制政策的初衷。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這一政策正成為扼住創業板上市公司進一步發展的喉嚨。
科創板的推出將會促使監管重心放歸市場,並對現有的政策進行松綁
科創板的推出應該說是承載了國家大力發展 科技 創新和資本市場開放兩大任務的戰略舉措,同時也預示著資本市場監管態度的轉變和改革。而科創板的核心是注冊制,而注冊制的核心則是信息披露。在注冊制下,監管機構的重點工作將由實質性審查轉向合規性審查,而此前的實質性審查的職責將轉交給交易所和相關的中介機構。強化現有中介機構的中介責任,使得其真正承擔起保薦人和中介的真正職責,向投資者提供真實、完整和全面的信息。投資者則根據公開的信息對企業的價值進行判斷,將選擇權重新交回到市場的手中。
Ⅱ 如何看待創業板也可以借殼了呢
政策對於創業板可以借殼松綁,對於創業板就是一個長期重大利好,尤其是讓那些高新技術產業小市值的創業板就是重大利好,有了在A股市場長久留存的機會。
下面來看看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情況,對於創業板可以借殼的目的有三點:
(1)為促進創業板公司不斷轉型升級;
(2)擬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
(3)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
股票市場就是一個資產分配的市場,當上市公司有泡沫之時就是開始擠泡沫,當泡沫消除之後就開始體現價值;股市都是循環在這個階段,所以只有優質的上市公司才能保持上期上漲趨勢,才能走出真正的價值投資。
Ⅲ 創業板股票不能借殼,可以重組嗎
可以。深交所鼓勵創業板公司通過重大資產重組等方式,進行並購、整合。如天龍光電,因連續虧損,2014年底就通過資產重組,使靈光能源持有公司81%的股權,實際控制人變更,從而避免了退市風險。
Ⅳ 西南策略:重組新規落地 創業板能否牛市再來
摘要
對比之前的版本,本次的重組新規主要針對五個方面進行了修訂:取消重組認定中的「凈利潤」指標、進一步縮短「累計首次原則」至36個月、解除創業板重組上市的「一刀切」禁令、恢復重組上市的配套融資、加大對違反業績補償協議和盈利承諾的問責力度。
我們認為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如下:
1、取消重組認定中的「凈利潤」指標,有利於上市公司的資源整合和質量提升。
2、縮短「累計首次原則」至36個月,從時間維度整體放鬆了認定標准,也有利於收購方加快注入優質資產。
3、解除創業板重組上市的「一刀切」禁令有利於創業板公司資產質量的改善,也拓寬了科技創新企業的上市渠道。
4、恢復重組上市的配套融資對上市公司置入資產的現金流形成支撐,符合經濟承壓的大環境和國際化改革的大趨勢。
5、加大對違反業績補償協議和盈利承諾的問責力度體現了證監會治理並購亂象的決心,是對之前政策執行的經驗總結和改進。
我們認為對創業板走勢影響如下:
創業板業績走勢 有望復制2014年第109號令後的狀況: 並購重組數量與政策松緊高度相關,政策放鬆後並購重組數量增加,創業板業績改善有望加快。
創業板指數走勢 則需要觀察業績改善中內生因素的強弱: 在當前市場風格下,市場對業績的內生性、可持續性關注更高。僅有外生性的注入而非可持續性的業績改善,對股價支撐難以構成有力支撐。
當前,創業板業績改善有三方面有利因素: (1)科技周期見底,5G牌照下發,利好TMT相關全產業鏈。(2)業績承諾結束高峰已過,商譽減值壓力退潮。(3)重組新政落地,優質資產加速注入。 基本是內生外生各佔一半。
投資策略: 總體而言,成長股業績趨勢明顯好於周期股。 可以關注創業板科技龍頭,如卓勝微(300782)、寧德時代(300750)、上海鋼聯(300226)、銳科激光(300747)、聖邦股份(300661)、廣和通(300638)、億聯網路(300628)、匯納科技(300609)、精測電子(300567)、深信服(300454)、億緯鋰能(300014)等。此外,創業板殼資源也可適時關注。
風險提示:政策超預期收緊,5G推進受阻。
正文
10月18日,證監會發布《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決定》。經過四個月的公開徵求意見,重組新規正式落地,自發布之日起開始施行。
對比之前的版本,本次的重組新規主要針對五個方面進行了修訂:
取消重組認定中的「凈利潤」指標
進一步縮短「累計首次原則」至36個月
解除創業板重組上市的「一刀切」禁令
恢復重組上市的配套融資
加大對違反業績補償和盈利承諾的問責力度。
我們認為這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如下:
取消重組認定中的「凈利潤」指標,有利於上市公司的資源整合和質量提升。
在2016年重組辦法所列七類重大資產重組認定標准中,第三類是「購買的資產在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所產生的凈利潤占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的前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並財務會計報告凈利潤的比例達到100%以上」,虧損和盈利能力較弱的公司很容易觸發這一指標,不利於公司採用市場化方法提升資產質量。本次修訂取消了相關規定,鼓勵公司吐故納新、整合資源。
縮短「累計首次原則」至36個月,從時間維度整體放鬆了認定標准,也有利於收購方加快注入優質資產。
重大資產重組的認定期限在2014年的第109號令中沒有限期,2016年修訂為60個月內,本次再次縮短為36個月,進一步放鬆了認定的標准,也支持收購人及其關聯方在取得控制權後加快注入優質資產。
解除創業板重組上市的「一刀切」禁令有利於創業板公司資產質量的改善,也拓寬了科技創新企業的上市渠道。
2013年11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在借殼上市審核中嚴格執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標準的通知》,明令禁止創業板公司實施重組上市。此次新規允許「符合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不僅有助於創業板公司質量的改善,也為科技創新企業打開了新一條上市渠道。
恢復重組上市的配套融資對上市公司置入資產的現金流形成支撐,符合經濟承壓的大環境和國際化改革的大趨勢。
恢復配套融資改善了上市公司在經濟承壓背景下置入資產的現金流壓力,也符合國際重組上市的慣例,有助於推進外資在我國權益市場的長期布局。
加大對違反業績補償協議和盈利承諾的問責力度體現了證監會治理並購亂象的決心,這是對之前政策執行的經驗總結和改進。
新規中 新增了問責條款, 明文規定「交易對方超期未履行或者違反業績補償協議、承諾的,由中國證監會責令改正」,有助於減輕信息不對稱現象,打擊惡意炒殼行為。
回顧重大資產重組政策的歷次變化:2014年政策進入寬松期,並購重組井噴式增長,潛在風險也逐漸積聚;到2016年,監管層收緊了重組政策,對炒殼、囤殼行為予以規范和限制,引導市場風氣從盲目、過熱和高溢價向理性回歸。2019年重組政策重新放鬆,解禁創業板、恢復配套融資,政策方向與2014年一致的。
那本次重組新規將會對創業板走勢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我們認為是兩方面的:
業績走勢上,創業板業績走勢 有望復制2014年第109號令後的狀況: 並購重組數量與政策松緊高度相關,政策放鬆後並購重組數量增加,創業板業績改善有望加快。 2014年第109號令下發後,創業板重大資產重組數量和規模都快速上行,2015年全年共發生92起,規模合計858.7億元,同比增長160%以上;2016年末到2018年,重大資產重組進入了收縮期。在「小額快審」機制和新政徵求意見的雙重作用下,今年重組再度回暖,新政的正式施行也將持續發力,加速優質資產注入創業板。
指數走勢上,需要觀察並購重組能否帶來業績的持續改善。 在當前市場風格下,僅有外生性的注入而並非可持續性的業績改善,對股價支撐難以構成有力支撐。而且,2018年創業板商譽的大幅減值,就是此前並購政策的後遺症。 在監管上,也只能管到業績承諾期內的承諾情況,對於業績承諾期外的情況,監管無力也無權干預,但這恰恰是當前市場風格所關注的焦點。
總體而言,當前新並購政策的出台,有助於創業板業績加快回暖。 三季報預告顯示創業板三季度凈利潤增速由負轉正,創下新高,基本面或較二季度明顯改善。 當然這需要正式公布的三季報進一步確認。 這種業績改善或許來源於以下三方面:
(1)科技周期見底,5G牌照下發,利好全產業鏈。
TMT板塊基本面與科技革命關聯度很大。上世紀90年代萬維網的出現、2013年移動互聯網的興起都催生了令人興奮的TMT熱潮。5G在2020年有望實現全面商用,行業紅利已經從通信、電子傳導到了計算機,創業板股業績將迎來全面提升。
(2)業績承諾結束高峰已過,商譽減值壓力退潮。
業績承諾期一般對應1-3年,大批並購的保護期在17-18年集中結束,創業板因此爆發了大規模的商譽減值計提,對業績侵蝕較大。減值壓力已經釋放得比較充分,也創造了較低的基數,對創業板日後回升形成支撐。
(3)重組新政落地,優質資產加速注入。
投資策略
總體而言,成長股業績趨勢明顯好於周期股。
建議關注創業板成長股投資機會,如卓勝微(300782)、寧德時代(300750)、上海鋼聯(300226)、銳科激光(300747)、聖邦股份(300661)、廣和通(300638)、億聯網路(300628)、匯納科技(300609)、精測電子(300567)、深信服(300454)、億緯鋰能(300014)等。
此外,創業板殼資源也可適時關注。
風險提示: 政策超預期收緊,5G推進受阻。
(文章來源:冰眼觀市)
鄭重聲明: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