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從差點被炒魷魚到要求都滿足,全球最大車企CEO迪斯內斗贏了
隨後,大眾決定集團執行委員在12月1日召開集體會議,討論迪斯是否將在其現有的合同上進行延期——為了確認監事會對自己的支持程度,這個至少要在2022年4月份召開的會議,迪斯急迫地將其挪到了12月。實際上,在7月那場沖突中,被拿掉大眾品牌CEO的事情發生,使迪斯就開始不確定自己將獲得董事會多少支持。不過現在,即便在長達在3個小時的會議之後,大眾集團監事會執行委員會並沒有商量出緩解公司內部緊張局勢的辦法。
那麼問題最終是如何解決的呢?華爾街日報引用知情人士說表示,是大眾董事長漢斯·迪特爾·珀奇(HansDieterP?tsch)周末在周末分別會見了所有球員,促成一項折衷方案,其中董事會將明確表示支持迪斯先生及其戰略,並支持其候選人填補空缺職位在執行委員會上。
當然,迪斯也並不是沒有讓步,作為對勞工方面的讓步,迪斯先生同意將其在沃爾夫斯堡的主要工廠改建為製造最先進的電動汽車的樣板工廠,此舉將在未來十年內確保成千上萬個工作崗位。大眾之前正在進行轉型計劃,按照計劃,現年62歲的迪斯和董事會的任務是「組織必要的裁員」,並且工人代表和管理層將在明年第一季度末之前同意將固定成本削減5%的計劃。
「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的是,赫伯特·迪斯及其新的管理團隊將繼續塑造大眾汽車這個重要的時代,」沃爾夫岡·保時捷和保時捷-皮埃奇家族負責人漢斯·邁克爾·派奇在會後表示。這兩個家族是大眾集團最大的股東。不過,董事會聲明沒有提到迪斯的合同,該合同將於2023年4月到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❷ 突然宣布收回奧迪僅剩的0.36%流通股,大眾集團這步是一盤大棋
大眾汽車集團全新汽車軟體開發部門Car.Software(圖片來源:大眾集團官方供圖)
Car.Software在奧迪子公司「奧迪電子創業有限公司(AudiElectronicsVentureGmbH)」基礎上組建,大眾汽車集團也因此成為第一家在研發上把把硬體和軟體分開、也即軟體部門和車輛工程相互獨立起來的大型車企,大眾計劃在2025年之前投資70億歐元在該軟體部門的開發項目上。
按照大眾集團此前公布的計劃,到2025年將為「Car.Software」汽車軟體開發部門集結5000多名數字化專家,開發包括「vw.os」車輛操作系統和大眾汽車雲在內的車載軟體和服務,屆時,大眾集團旗下所有新車型都將在該軟體平台上運行,成本也將隨之大大降低。
「對於客戶體驗來說,軟體正變得越來越重要,所以我們必須在軟體方面具備核心能力。」大眾汽車集團數字化車輛與服務負責人ChristianSenger在2019年9月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
總部位於德國狼堡的大眾汽車集團是歐洲最大的汽車公司,擁有來自歐洲7個國家的12個品牌,其中總部位於英戈爾施塔特的奧迪是大眾集團旗下認知度最高的豪華車品牌。奧迪品牌2018財年的營收為592億歐元,相比2017財年的598億歐元有所下滑,扣除特殊項目支出前的營業利潤為47億歐元。
持續五年的架構頻繁調整
過去五年中,大眾汽車集團的調整從未停止。2015年9月,隨著「排放門」的發生,大眾汽車集團啟動了一次大范圍的深度調整。大眾監事會通過了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品牌、以及北美地區全新管理架構調整的相關決議,這一架構調整的思路是簡化集團層面的機構、體制,把集團與品牌的職能分開,加強品牌和區域管理職能,並為集團管理董事會留有必要的管理空間去為公司制定相關策略、措施。
當時的調整包括將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市場將合並成為新的北美區域;同時,集團層面的管理正式調整為以模塊化平台為導向,其中,保時捷、賓利、布加迪品牌組建為跑車業務集群;奧迪、蘭博基尼和杜卡迪組成的業務集群、卡車事業部,動力工程和金融服務保持原有運營架構;從事量產車生產的大眾(橫置發動機模塊化平台)、西雅特和斯柯達品牌均有一名代表入選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此外,大眾汽車品牌在四個區域設立管理架構,每個區域的CEO將直接向當時剛就任大眾汽車品牌CEO的迪斯匯報工作。由於各個品牌與區域將承擔更大責任,生產部門也被立即解散。
2016年6月,大眾汽車集團發布「2025戰略」,除了對核心汽車業務進行綜合性調整外,還宣布將在權責「去中心化」宗旨下,使旗下各品牌擁有更大的區域與本土化決策權。作為該調整的一部分,2016年8月,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在其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設立大眾品牌乘用車中國CEO一職。
2018年4月,大眾汽車集團的改革隨著迪斯的上任更激烈的展開。迪斯上任同時,大眾集團布了公司管理架構的大幅度調整,包括將構建出6個全新的業務領域及中國地區,並將旗下12個品牌劃歸至量產、豪華和超豪華3個全新的汽車品牌群組。其中,奧迪品牌仍是豪華品牌群組的單一品牌。而「非常大而又非常特別」的中國市場成為單獨的業務區,被認為在接下來的電動化、智能化以及出行服務競爭中決定著大眾的未來。
鑒於目前全球汽車行業均處於劇烈變革的階段,確立更加高效的集團管理體系成為各跨國車企集團的共同選擇,出了大眾,戴姆勒也在過去兩年間對集團管理架構進行了大幅調整。
豐厚現金流支撐繼續轉型
在迪斯全力帶動大眾轉航、應對行業危機和企業內部挑戰的同時,大眾汽車集團去年在全球的表現也出現逆轉,與2018年的失意相比,大眾汽車集團2019年表現強勁,各主要指標都優於全球汽車業的總趨勢。
大眾汽車集團2月29日發布的財報顯示,全年銷售收入達2526億歐元,較上年增長168億歐元;未計入特殊項目支出的營業利潤達193億歐元,高於2018財年的171億歐元;未計入特殊項目支出的營業銷售回報率為7.6%,略高於2019財年設定的目標區間(2018財年為7.3%)。由於柴油發動機排放事件造成的特殊項目支出減至23億歐元,其營業利潤也增至170億歐元(2018財年為139億歐元)。
銷量攀升、產品組合優化以及金融服務部門的良好表現,拉動稅前利潤同比增長17.3%,達184億歐元;稅前營業銷售回報率增至7.3%(上一財年為6.6%)。同時,汽車業務的凈現金流顯著增長至108億歐元,2018財年為-3億歐元;凈流動資產增至213億歐元,2018財年為194億歐元。
財報稱,營業利潤增長的驅動力之一源於客戶交付量的小幅增長,達1097萬輛(同比增長1.3%)。大眾集團在幾乎所有地區的市場份額均有所擴大,其中,歐洲和南美市場的客戶交付量增長尤為顯著,北美和亞太區域市場則因整體市場下行趨勢而略有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財報特別指出,盡管中國市場面臨挑戰,但集團從中國兩家合資企業——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獲得的營業利潤仍基本達到上一財年水平,為44億歐元(上一財年為46億歐元),佔大眾集團總營業利潤170億歐元的25.88%。受中國國內車市同比大幅下滑影響,這一佔比比2018年的33.24%有明顯下滑。但仍相當於大眾汽車集團有1/4的營業利潤來自中國。
汽車業務凈現金流的增加將對大眾繼續展開的轉型投資提供關鍵支持。按照2019年11月大眾集團發布的2020年-2024年的未來五年投資計劃,大眾將投入600億歐元(約4646億元人民幣)用於混合動力、電氣化和數字化等領域。其中,330億歐元的支出用在純電動汽車領域,其餘270億歐元用於混合動力和數字化領域。針對中國,大眾在2018年發布了將攜手合作夥伴至2022年總計投資150億歐元在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數字化和全新移動出行服務領域布局的戰略,其中2019年已投入40億歐元,2020年也計劃再投資40億歐元。
大眾方面預計,2020年,汽車業務的研發及資本支出占銷售收入的比率預計將在6.0%至6.5%之間,2018年和2019年的研發支出比率分別為6.8%和6.7%。除了研發支出和柴油發動機排放事件的繼續影響,大眾集團預計,2020年因並購帶來的現金支出也將大幅增加。
因此,集團2020年凈現金流預計會繼續保持正向增長,但整體水平將低於去年。排除柴油發動機排放事件和並購活動的影響,集團2020財年將繼續以實現至少100億歐元的凈現金流為目標。
對於2020年的市場表現,大眾汽車集團持謹慎態度,預期2020年汽車交付量將與去年市場表現保持一致,集團預計銷售收入將同比增長4%,乘用車業務領域的銷售收入將略有增長,並預期2020年營業銷售回報率將在6.5%至7.5%之間。大眾方面同時提到,持續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和沖突,包括在多個國家和地區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等在內的諸多不容忽視的因素,都會導致2020財年展望中提出的預期存在不確定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❸ 別忽視迪斯2019年做出的大眾集團8%息稅前利潤率
2月29日,德國大眾汽車集團發布了2019財年財務報告。根據報告,2019年全年銷售收入達2526億歐元,同比增長7.1%;未計入特殊項目支出的營業利潤達193億歐元,同比增長12.8%;未計入特殊項目支出的營業銷售回報率為7.6%,略高於2018財年的7.3%回報率。與此同時,大眾汽車集團也正在醞釀從中小流通股手中回收0.36%的流通股份以100%控股奧迪集團。
相較於過去幾年大眾汽車集團的財務表現,2019年的財務狀況可謂亮眼。在很多投資者眼中,大眾汽車集團2019年財務狀況是排放門以來最樂觀的一期財報。截止汽車預言家發稿時,法蘭克福股價仍然維持29日以來的上漲趨勢。
不少行業分析人士也對大眾汽車集團2019年財報做出了肯定評價。有人認為,作為2018年4月上任的大眾新任CEO迪斯執掌的第一個完整財年,2019財年大眾汽車的經營情況可以視為一段時間來大眾集團改革運營的成績單,從這個角度上考慮,迪斯時代的大眾汽車集團階段性的轉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正當輿論都在關注大眾汽車收購奧迪剩餘0.63%股份的時候,汽車預言家發現在2019年財年中,大眾汽車實現了高達8%的息稅前利潤率。這或許應該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
1
全球增長7.1%的銷售收入
根據大眾汽車集團給出的財報數據,2019年,大眾汽車銷售收入增至2526億歐元,相比2018年的2359歐元,增長了7.1%。
對於營業收入增長的原因,大眾汽車集團給出了3個方面的主要原因。1.銷量提升;2.產品組合優化;3.金融部門的良好表現。這三個方面的積極改善,抵消了匯率因素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即將上任奧迪CEO的杜斯曼
事實上,在收購消息發布後,大眾汽車宣布奧迪品牌及其新任CEO杜斯曼將接管並引領大眾汽車集團的研發工作,力求迅速占據技術領先地位。
迪斯對於杜斯曼的信任在大眾內部已經不是秘密。據相關知情人士透露,杜斯曼是迪斯從老東家寶馬挖來的核心成員。在迪斯的支持下,杜斯曼與伯藍·紹特上演了奧迪CEO的攻防戰。「不誇張的說,杜斯曼幾乎賭上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在大眾背水一戰」。
此次100%收購邀約完成後,杜斯曼將以奧迪CEO的身份全面接管大眾的研發工作。毫無疑問,杜斯曼被賦予了更大的職責。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❹ 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德國國有企業嗎
是的,而且克虜伯,賓士,復興信貸銀行也是德國國企。
其實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國企不少,有的經濟佔比甚至比中國還高
法國和北歐的國企經濟佔比,甚至比中國還誇張,比如基本所有大公司都是國企
法國國有經濟巔峰時佔比快90%,到現在雖然只佔企業總數4%,但是經濟佔比依然高達70%,基本上所有超巨大公司比如空客,雷諾,阿爾斯通,道達爾石油等統統都是法國國企,法國三大銀行中的兩個法國興業銀行,農業信貸銀行都是國企
即使是美國也有近10%的經濟比重是國企,有郵政,電力,鐵路,學校等等,
美國內政部擁有全國20%的土地,絕大部分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都在聯邦擁有的土地和近海里
福特汽車公司很早就成美國國有控股了,波音經常用股票換聯邦補貼,應該也快國有了
❺ 江淮汽車股價7次漲停後又現跌停 市值一周內已翻倍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海宣?在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對江汽控股的重大投資簽約後,江淮汽車(SH.600418)股價表現出劇烈動盪的態勢。6月1日收盤,江淮汽車股價9.97元,漲10.04%,收獲9個交易日內的第7個漲停。不過,6月2日江淮汽車股價開始回落,當日下午一度盤中跌停,截至收盤大跌9.73%,收於9.0元/股。
近兩年陷入虧損的江淮汽車,在股市鮮有如此強烈的表現。江淮汽車年度財報顯示,2018年江淮汽車虧損7.86億元,2019年扭虧為盈,凈利潤1.06億元,而當年的政府補貼高達11.17億元。2020年第一季度,江淮汽車營收91.3億元,同比下降37.66%;歸屬上市股東凈利潤為-3.56億元,同比下降650.70%,現金流量凈額為-19.15億元。
如此的業績之下,江淮汽車上一次股價超過10元/股還是在2017年12月份。2019年4月份,大眾入股江淮的消息首次傳出,曾引發江淮汽車數輪漲停。而今年5月下旬,大眾汽車入股江淮汽車的消息再度傳出,引發了江淮汽車這一輪瘋狂的股價飆升。
在5月20日-6月1日期間的9個交易日,江淮汽車共收獲7個漲停。其股價已經由5月19日4.96元/每股的收盤價漲至6月1日的9.97元,漲幅超過101%,江淮汽車市值也增長近100億元。
5月29日,江淮汽車正式發布公告稱,大眾汽車集團擬通過增資方式,獲得江淮汽車控股股東江汽控股50%股權;此外,大眾將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根據雙方發布的公告,關於增資的最終協議預計在7月底前達成。
公開資料顯示,江汽控股是江淮汽車的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5.23%,而江汽控股是安徽省國資委投資的全資子公司。另外,此次增持之前,大眾、江淮汽車各持有合資公司江淮大眾50%的股份。這也是繼華晨寶馬之後,車企合資股比開放政策發布後外資持股比例超過中資的又一案例。
大眾汽車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車企之一,它的入股引發外界對江淮汽車前景的普遍看好。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在5月29日與中國媒體溝通時表示,這輪投資以後,股權的變化將提高江淮大眾的決策速度、效率,控股江淮大眾將加快大眾在中國的電動戰略發展進程。
根據雙方公告,大眾汽車與江淮汽車的合作集中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電動汽車發展勢頭迅猛,為江淮大眾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同時我們將與國軒高科在電動汽車電池電芯領域積極開展戰略合作。」大眾汽車表示。現階段,大眾汽車已經是中國市場最成功的外資車企之一,但目前其產品主要集中在燃油車領域。2019年,大眾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達到20%;同期,所有中國自主品牌的市場佔比為39%。而此番大眾對江汽控股、國軒高科總共約20億歐元的投資,將構建起大眾在中國市場從電池到整車的新能源閉環。
按照大眾汽車規劃,小型走量的新能源車型會更適合江淮大眾,這也能避免江淮大眾與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在產品上的沖突。公開資料顯示,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已經布置了大眾ID系列純電動車型的生產計劃。此外,大眾集團旗下有定位更低的「MEB Entry」電動平台。
根據江淮汽車5月29日發布的公告,大眾集團將授予合資公司(江淮大眾)大眾集團旗下的主流品牌及一系列新能源產品,合資公司規模在 2029 年間達到年產量 35萬-40萬輛,各方正在就具體品牌、產品及產量計劃進行洽談和商議。目前,江淮大眾旗下擁有新能源汽車品牌思皓,在售車型僅為E20X一款。
投資銀行中金公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我們認為此次大眾獲得江淮大眾控股權後,或將更有動力將西雅特引入合資公司,與大眾旗下捷達和斯柯達一道,進一步滲透中低端車市場。」據了解,西雅特是大眾汽車旗下的汽車品牌,定位低於大眾品牌,目前主攻歐洲市場,近幾年銷量一直在爬升。
現階段,江淮大眾仍處於虧損當中。財報數據顯示,江淮大眾2019年營業收入為2.28億元,凈利潤為-3.64億元,而2018年江淮大眾虧損2.74億。
「同是股權變更,華晨寶馬利益重新分配,而江淮將得益於混改。」中金公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該研究報告同時預計,江淮大眾後續有望受益於合資帶來的技術、資金與人才資源,利好上市公司整體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江淮汽車股價瘋狂上漲期間,江淮系另一上市公司安凱客車的股價僅上漲了17%左右。公開資料顯示,安凱客車是生產各類高中檔、大中輕型客車及汽車零部件的上市公司,江淮汽車持有安凱客車25.20%股權,為安凱最大股東。日前,大眾中國高管向媒體透露,大眾入股江淮後,目前業務合作不會深入到商用車領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❻ 一汽大眾股權比例
一汽集團60%,大眾集團20%,奧迪公司10%。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是由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和德國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奧迪汽車股份公司及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經營的大型轎車生產企業,是我國第一個按經濟規模起步建設的現代化轎車工業基地。
一汽-大眾目前擁有長春、成都、佛山三大生產基地。長春基地位於中國長春西南部,已形成年產66萬輛的生產能力;成都基地位於成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內,2011年10月13日正式建成投產,設計產能35萬輛,並達到了每分鍾生產一輛轎車的能力。
佛山生產基地位於佛山市南海區,一汽-大眾佛山分公司於2011年12月1日正式成立,並預計於2013年8月建成投產,首期產能將達到30萬輛。
目前,一汽-大眾主要生產大眾集團旗下的大眾和奧迪兩大品牌,其中,大眾品牌的產品有:捷達、寶來、高爾夫、高爾夫GTI、速騰、邁騰、CC、奧迪品牌的產品有:奧迪A4L、奧迪Q5、奧迪A6L等系列轎車。
2011年,一汽-大眾產銷實現百萬輛,為國家上繳各種稅金340億元人民幣。全年完成產量1,018,888輛,同比增長15.5%。全年銷售1,000,188輛(不含進口車),其中大眾品牌755,938輛。根據最新的J.D.Power用戶滿意度調查報告,一汽-大眾大眾品牌SSI銷售滿意度以869 分獲得第三名;CSI服務滿意度也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❼ 大眾汽車股票代碼
大眾汽車股票代碼是VLKAY。
大眾股票是大眾集團上市後的發行股票,大眾股票是在法蘭克福的股票交易市場上市的,大眾集團的主要營業范圍包括汽車的研發、生產、銷售、物流、服務、汽車零部件、汽車租賃、金融服務、汽車保險、銀行、IT服務等。
【拓展資料】
大眾汽車公司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國沃爾夫斯堡的汽車製造公司,由費迪南德·保時捷於1937年3月28日成立。公司旗下有奧迪、大眾等品牌。
1932年由von papen領導的德國政府採取一些步驟減輕駕駛汽車方面的稅收,目的是降低擁有汽車的開銷並刺激汽車的銷售。然後是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並建立了一個國家至上的政府。他要使「平民汽車」的概念成為他自己的論點。這對弗迪南德·波爾舍來說是進入這一領域的極好時機。
1930年波爾舍從—賓士ac公司辭職,當離開這個帶三角星商標的公司以後,波爾舍成為steyr—werke公司的一個主任,當這個公司被並入austro—daimler後他才放棄這一職務。1930年12月1日,波爾舍採取了大膽的步驟,開設了他自己的「發動機、陸用車輛、航空與海軍車輛設計室」,對於一直在尋找新的項目的他,很顯然對於希特勒下令發展的「平民汽車」表現出興趣,因為從長期來看是有利可圖的。
1937年初,一項關於選址的研究也開始了。根據要求需把廠址設在德國的中部,有良好的通道與運輸線相連接並且要有足夠的空間,這不僅為了工廠本身而且也考慮到一個全新的城市的規劃與發展,希特勒和波爾舍都認為這一點對於是否能把工人吸引到這一項目上來十分重要。
大眾汽車的車型需要更新,即使有些沃爾夫斯堡的頑固派拒絕承認這一點。要找到一種當時銷售量仍然很大的車型的後繼者對公司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大眾認識到不能再長久躺在往日的成績上,新車型確實迫切需要。在新的產品攻勢中出現的第一個車型是「帕薩特」,其技術數據很大程度上源自奧迪80。帕薩特第一次證明了由leiding和kraus宣傳的積木式設計理論已經取得了效果。
❽ 江淮汽車:6天5板!只因一個傳言,大眾汽車入股
最近的江淮汽車可能撿了一個大便宜,一則還沒有被最終確認的消息,只因為其中一個主角是大眾汽車,而另一個主角江淮汽車就已經從中獲利,迎來了5個漲停。
5月27日,有媒體報道,傳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將出資35億收購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
消息一經傳出,扉旅汽車發現,江淮汽車馬上迎來了最近6個交易日中的第5個漲停,從5月20日到5月27日,江淮汽車的累計漲幅達到了53%,市值已突破144億元。
事實上,江淮汽車曾在5月22日就發布過《股票交易異常公告》,披露控股股東正在籌劃引進戰略投資者的相關工作。
但對於此次收購,當事人雙方都沒有做任何回應,只是有媒體稱此事已經坐實,有江淮集團的工作人員向媒體透露,戰略合作項目的對象是大眾汽車公司,並且在內部還成立了專門的項目組,但對於具體情況對方表示「不能隨便亂說,不是很清楚。」
其實,近兩年江淮汽車這個名字還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並不是其業績有多麼優秀,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它為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代工,換句話說江淮汽車現在的知名度就是代工代來了,因為其自身的業績真的不值一提。
扉旅汽車查看相關數據看到,江淮汽車已經連續三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負數,2019年為負9.78億元、2018年為負18.77億元、2017年為9300萬元。
大眾汽車的入局可能是江淮汽車的救命稻草,但僅僅是可能。
扉旅汽車追溯了下歷史,早在2017年,大眾汽車就與江淮汽車成立了大眾江淮汽車有限公司,但這次合作並沒有什麼好的結果,其推出的思皓E20X車型,一共只賣掉了3000多輛,2019年虧損了3.6億元。
面對這樣的結局,那為什麼大眾汽車還要義無反顧收購江淮控股的股份,而且一收就是50%。
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江淮汽車的屬性,江淮汽車是主打新能源汽車產品的。
對於大眾汽車而言,在汽車行業繼續發展壯大,必須要抓住兩個東西,一個是迫在眉睫的汽車電動化轉型,另一個則是,得之則可能得天下的中國市場。
扉旅汽車在大眾汽車集團曾經發布的電動化戰略中看到,大眾汽車集團計劃,至2025年,旗下銷售的新車中約有四分之一將是純電動汽車,各品牌將推出共計超過80款全新的電動車型,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及30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至2030年,大眾汽車集團的整個車型陣容將實現電動化。
而作為大眾汽車集團最大的海外市場——中國市場也在2019年提出相關的規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顯示,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
所以這就很明顯了,要想抓住中國市場,大眾汽車就必須先發力新能源汽車,而入股江淮汽車正式大眾汽車發力新能源很好的抓手。
而作為大眾汽車發展新能源抓手的江淮汽車,又會從中得到什麼呢?
表面看來,江淮汽車將從大眾汽車那獲得一大筆資金,對於連年虧損的、靠政府補貼過活的江淮汽車算是及時雨了,但似乎這筆錢未必能解決目前江淮汽車的核心問題——沒熱銷車型。
據扉旅汽車了解,2019年江淮汽車銷量創下了近10年的新低。數據顯示,2019年,江淮汽車乘用車銷量為16萬輛,同比下滑18%;商用車銷量為25.9萬輛,同比下降2%。
其實,江淮汽車也曾經輝煌過,2016年江淮汽車銷量突破60萬輛,可這都是過去時了,如今的江淮已經拿不出來像當年江淮瑞風S3那種還能攪動市場的車型了。
而就算此次大眾汽車入股江淮汽車坐實,也基本很難改變江淮汽車現在的局面。
原因很簡單,大眾汽車的來意太明顯了,就是沖著江淮汽車「新能源」這個標簽來的,江淮汽車或許只是大眾汽車布局新能源汽車的一個棋子。
扉旅汽車猜測,大眾汽車可以利用江淮汽車迅速布局低端新能源汽車市場,這樣給大眾自己創造了多更的轉型時間,如果和江淮汽車的合作成功了,當然是好事,但就算不成功也沒關系,畢竟對搶占市場贏得了先機,而且一定程度上牽制了競爭對手,從大盤來看,這對於大眾汽車還是利大於弊的。
而對於江淮汽車呢,可就沒有那麼多利了。
如果大眾汽車和江淮汽車的合作取得了好的結果,那對不起,收益一半是德國大眾的,雖然明面上是50對50的對等關系,但大眾的強勢地位,以及對合作品牌的有利背書,江淮汽車很難不被牽著鼻子走。
那如果合作像上次一樣失敗了呢?那江淮汽車的結果可能更加悲催:眼前的核心問題沒有解決,又搭進去了一半的股權。
當然,以上這些只是基於雙方確定合作後的猜想,但也再次說明了,車企想要過得好,就必須能拿出像樣的產品,產品有競爭力了,品牌才有競爭力,沒有這些,可能歡慶一時,但卻不能救一世。
5個漲停救不了江淮汽車,大眾汽車的入局可能也無法讓江淮汽車逃離水深火熱,唯有自救或許方為上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❾ VolksWagen和VolksWagenwerk
Volkswagen和Volkswagenwerk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從語言的角度分析,Volk+Wagen是人民汽車兩個字的組合,因此翻譯成大眾汽車。而Werk的意思是工廠,也就是生產大眾汽車的工廠。所以,大眾汽車廠股份公司的全稱為。
從大眾汽車工廠出來的產品肯定是Volkswagen。大眾公司推銷的是自己的產品而不是自己的生產車間或者工廠,因此以Volkswagen作標志當然合乎邏輯。這就是大家經常看到Volkswagen或者VW而很難看到Volkswagenwerk的原因。
下面是大眾公司的介紹:
大眾汽車集團
概況
總部位於沃爾夫斯堡市的大眾汽車集團(簡稱大眾)是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同時也是世界汽車行業中最具實力的跨國公司之一。目前,大眾在全球18個國家共擁有47個生產廠,擁有近34.5萬名員工,生產的車輛銷往150多個國家。2005財年,大眾集團共銷售了356萬輛轎車,這大約相當於全世界轎車銷量的11.5%。和上一年相比,大眾轎車的生產量增長了2.3%至359萬輛。大眾集團2005年銷售額為952.7億歐元。
經營范圍
大眾集團領導下的轎車的品牌分為兩大類:奧迪和大眾。這兩個品牌在全球各自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奧迪品牌麾下包括奧迪,西亞特和蘭博基尼,而大眾轎車、斯柯達、本特利和布加迪則屬於大眾的品牌范疇。商用車品牌負責大眾集團的商用車產品,它包括了大眾集團所有商用車的類型:從微型車,豪華巴士到客貨兩用運輸車,輕卡等。
除生產汽車外,大眾集團的業務還包括金融服務、保險、生產工業用馬達和汽艇引擎。負責金融保險業務的下屬公司有大眾銀行、大眾汽車租賃公司、大眾汽車保險服務公司、歐洲汽車租車公司(Europcar)和IT服務公司吉達斯(gedas)。
企業發展史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柏林汽車展覽會上提出了德意志民族摩托化的號召,希望能開發出一種的汽車,這種車既要節能,又要能在高速路上的持續時速達每小時100公里,並且價格不超過1,000帝國馬克。當時在斯圖加特經營著自己的設計室的奧地利人費爾南德•保時捷得到了這個研發任務。後來,希特勒又下令建造歐洲最大的汽車生產廠。於是,1937年3月28日大眾集團成立,原名為「德國大眾汽車籌備有限責任公司」,1938年更名為「大眾汽車廠有限責任公司」,並於同年初在今天的沃爾夫斯堡市建廠房,開始生產費爾南德•保時捷設計的汽車。
二戰期間,大眾改為生產軍工品。戰後,1945年6月,大眾汽車廠的主管權被移交給英國軍政府,在伊萬•黑爾斯特將軍的領導下開始批量生產後來風靡世界的甲殼蟲。
1949年,英駐德軍政府把大眾汽車廠的託管權移交給聯邦政府,但工廠的實際經營則由地方的下薩克森州掌管。1950年,大眾開始生產第二代甲殼蟲,擴展產品種類。與此同時,大眾的客貨兩用運輸車和公共汽車也憑借其多功能的實用價值而需求量猛增。1956年,大眾在漢諾威成立了專門生產客貨兩用運輸車的生產基地,形成今日的大眾商用車品牌核心。1955年,大眾集團在沃爾夫斯堡慶祝它的第一百萬輛車下線。
1952年,大眾集團在加拿大設立銷售公司,標志著大眾汽車開始向全球進軍,之後又在巴西、美國、南非和墨西哥等國建立了子公司。
1960年,大眾汽車廠有限責任公司轉型為「大眾汽車廠股份公司」。按照聯邦議會所謂的「大眾汽車法」,聯邦政府和下薩克森州各持有大眾公司20%的股份,其餘60%的股份則以人民的股票的形式出售給公眾。1985年,經股東大會決議,大眾更名為「大眾汽車股份公司」。
1965年,大眾接手了當時戴姆勒-賓士位於茵勾施塔特的子公司「汽車聯合公司」,通過收購這個歷史悠久的企業,大眾集團打開了高檔車市場。汽車聯合公司被作為完全獨立的子公司而納入大眾集團內部,1985年更名為「奧迪股份公司」。
1972年,大眾甲殼蟲打破了迄今為止由福特T型車在20世紀創下的世界產量紀錄,摘下全球汽車生產之最的桂冠。緊接著又分別於1973年和1974年推出帕薩特和高爾夫兩種車型,高爾夫是大眾繼甲殼蟲以來最為暢銷的車型,很快成為取代甲殼蟲的新一代大眾轎車。
根據1982年與西班牙汽車生產商西亞特的協議,大眾於1986年收購了西亞特公司51%的股份,西亞特作為第三個獨立品牌融入大眾集團。1990年,大眾從捷克政府手中得標,收購了久負盛名的汽車品牌斯柯達,以此為契機,打開中東歐汽車市場。1998年,大眾憑借收購「本特利發動機汽車有限公司」鞏固了它在高檔車領域的地位,之後,又通過收購布加迪和蘭博基尼進一步豐富了其高檔車的產品種類。
2002年在大眾的成功史上,大眾集團最受歡迎的車型高爾夫超過了70年代世界產量冠軍甲殼蟲創造的神話,以2,000多萬的產量成為大眾史上產量最高的車型。
大眾集團在中國
大眾投資中國已有20多年的歷史,憑借它在中國的合資企業,大眾是在中國最成功的汽車生產商,實力位居行業第一。目前大眾在中國有多家合資企業,市場佔有率達30%以上。
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1982年,大眾集團與上海拖拉機汽車公司達成協議,嘗試生產一百台大眾桑塔納小汽車,拉開了大眾在中國汽車史上的序幕。經過雙方數年的談判,終於於1985年2月26日成立「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大眾集團持有合資公司50%的股份。在後來擴大生產能力的過程中,上海大眾逐漸發展成為中國規模最大,最現代化的轎車生產廠。
上海大眾現有職工15,000多人,是大眾集團最大的生產廠之一,產品包括桑塔納、桑塔納改進型、途安、帕薩特、波羅和高爾。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1991年2月6日,大眾集團在長春成立了它在中國的第二個合資廠---「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該合資企業源於大眾集團自1988年以來與一汽進行的合作。大眾持有合資企業40%的股份。通過建立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大眾集團進一步鞏固了它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地位。目前,一汽-大眾公司員工總人數超過8,800人,年產30萬輛整車。
一汽-大眾公司的主導產品是高爾夫、開迪、寶來、捷達、奧迪A6和A4系列轎車。
大眾汽車變速器(上海)有限公司
大眾汽車變速器(上海)有限公司於2001年10月正式成立,主要為寶來,波羅等新車型在國內生產配套的變速器。大眾汽車變速器(上海)有限公司由大眾集團、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簡稱上汽集團)及一汽集團共同出資組建,出資比例為60%,20%和20%。該公司總投資9,600萬美元,於2003年投產。
大眾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
2003年7月14日大眾和一汽集團在長春簽署了一系列加強雙方合作的協議,並於第二天為新的零部件廠--大眾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舉行了奠基儀式。該合資企業生產汽車零部件,例如為大眾的新車型開迪、寶來、途安等生產前後車軸等。其中大眾集團佔有60%的股份,一汽擁有剩餘的40%。該項目總投資1億4,950萬歐元,已於2004年底正式建成投產。
除此之外,目前大眾在中國還有兩家合資公司正在建設之中。其中一個是和一汽合作,在海濱城市大連成立大眾一汽發動機有限公司,自2006年起主要為中擋車型生產發動機。另一個項目是和上汽集團共同成立合資企業「上海大眾汽車動力總成有限公司」,自2005年底起開始在上海投產,主要生產供應小型轎車的新一代發動機,在這兩家合資企業中,大眾集團都控股60%,從而掌握管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