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區塊 » 李文中恆集團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李文中恆集團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7-17 11:03:52

1. 浙江忠恆鎖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浙江忠恆鎖業有限公司是忠恆集團下屬主要子公司,公司總資產達2.2億元。公司成立於1992年,坐落於緊鄰永康的縉雲縣新碧工業園區,緊臨330國道和金(麗)溫高速公路縉雲進出口處。公司佔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建有現代化標准廠房2.8萬平方米,總資產達1.8億萬元。公司現有員工1000多名,其中各類技術、管理人才30多名。浙江忠恆鎖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忠恆」牌防盜門鎖已有10多年的歷史,並設有鎖具研究所,其研究、生產、銷售的規模,均列全國同行前茅。公司主要產品有自動鎖、機械鎖、智能鎖三大系列的20多個品種。公司擁有12條先進的自動化生產流水線,年產各類防盜門鎖達900萬把,為國內最大步陽集團、盼盼集團、美心集團、星月集團等多家中國名牌防盜門生產企業提供了長期可靠的鎖具配套,並出口到俄羅斯、義大利等國家。
法定代表人:柳小勇
成立時間:2003-11-14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112200000687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新碧街道新中路5號

2. 中國人壽財險劉英齊

2008年度中國上市公司價值百強:

1600519貴州茅台
2600036招商銀行
3601398工商銀行
4000869張裕
5601088中國神華
6601939建設銀行
7601628中國人壽
8000002萬科
9600030中信證券
10000538雲南白葯
000024招商地產
000063中興通訊
000069華僑城
000157中聯重科
000338濰柴動力
000423東阿阿膠
000527美的電器
000528柳工
000550江鈴汽車
000568瀘州老窖
000630銅陵有色
000651格力電器
000655金嶺礦業
000680山推股份
000729燕京啤酒
000783長江證券
000792鹽湖鉀肥
000800一汽轎車
000858五糧液
000937金牛能源
000950建峰化工
000951中國重汽
000968煤氣化
000983西山煤電
000987廣州友誼
000999三九醫葯
001696宗申動力
200771杭汽輪
600000浦發銀行
600005武鋼股份
600016民生銀行
600018上港集團
600031三一重工
600048保利地產
600068葛洲壩
600085同仁堂
600089特變電工
600123蘭花科創
600150中國船舶
600177雅戈爾
600188兗州煤業
600271航天信息
600276恆瑞醫葯
600309煙台萬華
600315上海家化
600348國陽新能
600352浙江龍盛
600362江西銅業
600395盤江股份
600415小商品城
600426華魯恆升
600428中遠航運
600489中金黃金
600508上海能源
600547山東黃金
600550天威保變
600583海油工程
600585海螺水泥
600588用友軟體
600596新安股份
600600青島啤酒
600690青島海爾
600718東軟集團
600779水井坊
600806昆明機床
600809山西汾酒
600859王府井
600880博瑞傳播
600896中海海盛
600983合肥三洋
600997開灤股份
601001大同煤業
601006大秦鐵路
601166興業銀行
601318中國平安
601328交通銀行
601601中國太保
601666平煤股份
601699潞安環能
601766中國南車
601808中海油服
601857中國石油
601872招商輪船
601898中煤能源
601899紫金礦業
601918國投新集
601919中國遠洋
601958金鉬股份
601988中國銀行
601998中信銀行
2008年度中國上市公司優秀管理團隊:
(對前十位進行排名,其餘排名依股票代碼排序)
1600036招商銀行
2000002萬科
3601398工商銀行
4000651格力電器
5600048保利地產
6000063中興通訊
7600000浦發銀行
8000538雲南白葯
9000869張裕
10600031三一重工
000568瀘州老窖
600030中信證券
600519貴州茅台
600585海螺水泥
601088中國神華
601628中國人壽
601898中煤能源
601919中國遠洋
601939建設銀行
601988中國銀行
2008年度中國最具社會責任上市公司:
1601390中國中鐵
2601398工商銀行
3601186中國鐵建
4601988中國銀行
5000002萬科
6600000浦發銀行
7000538雲南白葯
8601328交通銀行
9600019寶鋼股份
10000069華僑城
2008年度中國上市公司百佳董秘:
(排名不分先後,以股票代碼排序)
000002萬科肖莉
000006深振業方東紅
000021長城開發葛偉強
000024招商地產劉寧
000046泛海建設陳家華
000061農產品陳小華
000069華僑城李珂暉
000088鹽田港華翔
000157中聯重科李建達
000417合肥百貨趙文武
000422湖北宜化強煒
000429粵高速左江
000513麗珠集團李如才
000527美的電器李飛德
000541佛山照明林奕輝
000544中原環保張建華
000550江鈴汽車宛虹
000568瀘州老窖蔡秋全
000609綿世股份張成
000685中山公用梁穆春
000728國元證券萬士清
000777中核科技袁德鋼
000780平庄能源張建忠
000783長江證券徐錦文
000848承德露露李文生
000869張裕曲為民
000933神火股份李宏偉
000937金牛能源陳立軍
000950建峰化工羅潤生
000960錫業股份楊奕敏
000983西山煤電寧志華
000987廣州友誼鄧美薇
000989九芝堂蔡光雲
000999三九醫葯周輝
001696宗申動力黃培國
200771杭汽輪俞昌權
600000浦發銀行沈思
600005武鋼股份萬毅
600012皖通高速謝新宇
600028中國石化陳革
600030中信證券譚寧
600033福建高速蔣建新
600036招商銀行蘭奇
600048保利地產岳勇堅
600066宇通客車朱中霞
600096雲天化馮馳
600100同方股份孫岷
600108亞盛集團周文萍
600109國金證券劉邦興
600125鐵龍物流暢曉東
600150中國船舶施衛東
600210紫江企業高軍
600233大楊創世胡冬梅
600243青海華鼎劉文忠
600246萬通地產程曉��
600248延長化建趙永宏
600276恆瑞醫葯戴洪斌
600306商業城張黎明
600309煙台萬華寇光武
600325華發股份謝偉
600380健康元邱慶豐
600398凱諾科技許慶華
600422昆明制葯徐朝能
600426華魯恆升董岩
600428中遠航運薛俊東
600432吉恩鎳業王行龍
600439瑞貝卡陸新堯
600449賽馬實業武雄
600495晉西車軸周海紅
600500中化國際劉翔
600511國葯股份呂致遠
600518康美葯業邱錫偉
600563法拉電子許瓊玖
600565迪馬股份黃力進
600588用友軟體歐陽青
600600青島啤酒張學舉
600614鼎立股份錢海嘯
600635大眾公用梁嘉瑋
600665天地源劉宇
600718東軟集團王自棟
600761安徽合力張孟青
600801華新水泥王錫明
600809山西汾酒郭志宏
600837海通證券金曉斌
600888新疆眾和衡曉英
600983合肥三洋方斌
600995文山電力段登奇
601088中國神華黃清
601166興業銀行唐斌
601333廣深鐵路郭向東
601390中國中鐵於騰群
601398工商銀行谷澍
601601中國太保陳巍
601628中國人壽劉英齊
601857中國石油李懷奇
601898中煤能源周東洲
601899紫金礦業鄭於強
601919中國遠洋張永堅
601958金鉬股份秦國政
601988中國銀行張秉訓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3. 甲午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甲 午 戰 史

一八九四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甲午中日戰爭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

從中法戰爭結束到甲午戰爭爆發的九年,是中國在十九世紀下半葉一段最好的時期。在此期間,國內無大亂,遠東的國際環境緩和,中國與西方各國都處於和平狀態。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歷經三十年,效果明顯。這表現在:左宗棠收復新疆之戰的勝利;馮子才在鎮南關及諒山之役中大敗法軍;劉永福的黑旗軍屢創法軍;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鮮開化黨人製造政變遭到失敗等。當時中國的國勢並不比日本弱。英國權威人士評論說:「亞洲現在是在三大強國的手中——俄國、英國和中國。」十九世紀下半葉中國共進行了五次對外戰爭,中法和約是唯一一個沒有割地賠款的和約。當時的環境應當說對中國的自強相當有利。

甲午戰爭前,遠東地區基本是俄、英爭霸,中國和日本的情況雖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條約的制約。甲午戰爭的勝利,使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強國,完全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國的國際地位則一落千丈,財富大量流出,國勢頹微。甲午戰爭的失敗,對中國社會的震動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國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殲北洋水師,索得巨款,割走國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喪失殆盡。清政府的獨立財政至此破產,靠向西方大國舉債度日。

甲午一戰,日本成為亞洲的暴發戶。戰爭賠款二億三千萬兩平銀;艦艇等戰利品價值也有一億多日元。而當時日本政府的年度財政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當時的日本外務大臣高興地說:「在這筆賠款以前,根本沒有料到會有好幾億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所以,一想到現在有三億五千萬元滾滾而來,無論政府還是私人都頓覺無比的富裕。」佔領朝鮮、台灣後,在戰略上對東北、華東構成了直接威脅,成為進攻中國大陸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嘗到了侵略的甜頭,極大地刺激了其擴張的慾望。

點擊甲午戰爭形勢圖助你理解

以後的九年,表面上風浪不興,但形勢正在悄然變化中……

日本一直注意著中國。1880年日本參謀本部長山縣有朋向明治天皇進呈的中國軍隊調查報告指出,清政府正在改革軍制,如果仿效歐洲,則平時可徵兵425萬,戰時可達850萬人之多。所以他認為「鄰邦之兵備愈強,則本邦之兵備亦更不可懈」。1890年後,日本以國家財政收入的60%來發展海、陸軍,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決定每年從自己的宮廷經費中撥出三十萬元,再從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補充造船費用。舉國上下士氣高昂,以趕超中國為奮斗目標,准備進行一場以「國運相賭」的戰爭。在1890年時,北洋海軍二千噸位以上的戰艦有七艘,共二萬七千多噸;而日本海軍二千噸位以上的戰艦僅有五艘,共一萬七千多噸。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擴軍計劃,到了甲午戰爭前夕,日本已經建立了一支擁有六萬三千名常備兵和二十三萬預備兵的陸軍,和排水量七萬二千噸的海軍,超過了北洋海軍。

而在此期間的清政府,看到經過數十年的洋務運動,在一系列的軍事對抗中,已經不象鴉片戰爭時那樣,洋人幾艘炮艦就應付不了,所以不免有些飄飄然。又在與西方各國打交道的過程中,意識到西方人並無意吞並國土,只是想在貿易上占些便宜而已,於是就更加放鬆了軍備意識。雖然說最近幾年東鄰日本的一些動作,使人隱約感到將來會是個麻煩。

北洋海軍自1888年正式建軍後,就再沒有增添任何艦只,艦齡漸漸老化,與日本新添的戰艦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動遲緩。1891年以後,連槍炮彈葯都停止購買了。這倒不是因為軍火工業實現了國產化——錢被慈禧拿去修頤和園了。慈禧說,光緒1875年登極時年幼,我不得不垂簾聽政,到1886年改為「訓政」,1889年「歸政」 。我什麼都不過問了,修修花園養老還不行么?與明治天皇相比,對照何其鮮明!
遼東之戰

1.

1894年的10月24日繼中日陸軍的平壤之戰和海軍的黃海之戰之後,日本實現了「驅逐清軍出朝鮮,扶植朝鮮獨立」的作戰方針,立即按照預先計劃好的作戰部署,由山縣指揮的陸軍第一軍,開始向清軍的鴨綠江防線發動進攻。

當時集結在鴨綠江沿岸的清軍,共有宋慶的毅軍、聶士成的蘆榆防軍、依克唐阿的鎮邊軍、劉盛休的銘軍、呂本元的盛軍、豐升阿的奉軍和倭恆額的齊字練軍,近80營,約2萬人。這些軍隊分別由四川提督宋慶和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統率,以九連城為中心向左右沿鴨綠江布防。

10月24日,日軍主力開始進攻九連城、虎山一線。當天夜間,日軍在義州與虎山之間架設了兩座浮橋。25日拂曉,日軍通過浮橋,開始直攻虎山。聶士成和馬金敘率軍奮勇抵抗,打退了日軍的四次進攻。但因兩面受敵,傷亡甚眾。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為了掩護大隊清軍後撤,聶士成、馬金敘一直堅持到午後才突圍到鳳凰城,虎山失守。26日清晨,日軍進攻九連城,宋慶感到兵力單薄,連夜撤往鳳凰城。日軍佔領九連城,接著又佔領安東(今丹東),清軍鴨綠江防線不到兩天時間就全線崩潰了。日軍佔領鴨綠江沿岸後,兵分兩路進攻奉天(今沈陽)。一路從鳳凰城經遼陽(東路),另一路繞道岫岩、海城,出遼陽之西(西路)。東路先由宋慶率軍防堵。10月30日,他放棄鳳凰城,退守大高嶺(又稱摩天嶺)。數日後,宋慶奉命回援旅順,東路守軍改由聶士成指揮。聶士成在當地人民的配合下,利用大高嶺天險抗擊日軍,從正面阻止日軍由東路進攻奉天。依克唐阿率部駐守賽馬集,從側面牽制鳳凰城日軍,支援了大高嶺的正面防禦。在大高嶺保衛戰中,聶士成巧妙地使用疑兵計,使日軍不敢貿然攻嶺。經過十幾晝夜的苦戰,頂住了日軍的進攻,牢牢地守住了大高嶺陣地。陣地守住以後,聶士成就改變戰術,組織兵力主動出擊。

11月25日,聶士成率部與依克唐阿、壽山等配合作戰,夾擊草河口一帶日軍,殲敵40餘人,擊斃日步兵大尉齋藤正起,打傷日軍炮兵大尉池田綱平和炮兵中尉關谷豁等。26日晚,聶士成又利用下雪天,密約盛軍接應,親率數百騎,突襲連山關,取得成功,收復了連山關。這是開戰以來,清軍第一次收復失地,得到清廷的嘉獎。連山關大捷以後,東路戰場的形勢為之一變。日軍轉為守勢,清軍轉為攻勢。12月5日,聶士成精選將士1000餘人進攻分水嶺,並乘勝追擊到草河口。12月9日,聶士成部聯合依克唐阿騎兵,在金家河大破日軍,擊斃敵人數十名,收復了草河口。 日軍見東路難以得手,就加強西路的攻勢。11月19日,日軍自大孤山、鳳凰城兩路進攻岫岩,守將豐升阿、聶桂林率眾逃往析木城。12月12日,日軍進攻析木城,豐、聶又奔往海城。13日,海城也被日軍攻佔。12月18日,李鴻章以海城失守、遼陽危急,令聶士成由摩天嶺回軍,設法土土坷垃夾擊海城日軍。此後,長順、依克唐阿、宋慶各部與日軍爭奪海城,日軍遂將主力轉向海城一線。這樣一來,東路日軍就顯得兵力不足,只好縮小防線,堅守鳳凰城等地,而不敢外出作戰。1月16日,日軍駐扎鳳凰城部隊派兵來援。1月26日,日軍派出馬步軍500餘人來襲,由於清軍早有準備,日軍見不得便宜,便倉皇向薛禮站撤退。從此,日軍堅匿不出,並不得不放棄從東路進犯遼沈的圖謀。

遼東之戰,歷時4個多月,發生大小戰斗10餘次,清軍和日軍各有勝負,長期處於膠著相持狀態。雖說清軍沒有實現收復鳳凰城的目標,但日軍始終也沒有突破摩天嶺防線,而只能龜縮於九連城、鳳凰城等幾個孤立據點,無力再發動新的進攻。

2.

三國魏景初二年(238年),魏太尉司馬懿統軍消滅公孫淵割據勢力,攻取遼東四郡(遼東、帶方、樂浪、玄菟)的作戰。

景初元年,原魏遼東太守公孫淵自立為燕王,置列百官,對抗朝廷。是年正月,魏明帝曹睿遣司馬懿率軍4萬,前往征討。六月,進至遼水。公孫淵急令大將軍卑衍、楊祚等人率步騎數萬,依遼水圍塹20餘里,堅壁高壘,阻擊魏軍。司馬懿採用聲東擊西之計,佯攻圍塹,而以主力隱蔽渡過遼水,直取公孫淵根據地襄平(遼東郡治所,今遼寧遼陽),迫使敵軍放棄圍塹回軍救援襄平。司馬懿督軍回首山(今遼寧遼陽西南),迎戰敵援軍,三戰皆捷,遂乘勝進圍襄平。適逢連降大雨,遼水暴漲,平地數尺,魏軍恐懼,諸將思欲遷營。司馬懿下令有敢言遷營者斬,都督令史張靜違令被斬,軍心始安。公孫淵軍乘雨出城,魏將領請求出擊,司馬懿不予採納。月余,雨停,水漸退去。魏軍完成對襄平的包圍,起土山、挖地道、造樓車、鉤梯等攻城器具,晝夜強攻。守軍糧食將盡,軍心動搖,楊祚等先降。八月,襄平城破,公孫淵率數百騎兵突圍,被殺於梁水(今太子河)。遼東四郡為魏所據。
馬關條約

中國與日本與1895年簽訂的喪權辱國的條約。

日本明治維新後,向外「開疆拓土」,陸上西進的目標是朝鮮和中國大陸。1876年日本強迫朝鮮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華條約》,由此日本侵略勢力進入朝鮮。清朝與朝鮮有宗藩關系,日本極力破壞這種關系,在朝鮮造成與中國的尖銳矛盾和多次沖突。1885年3月中日簽訂《天津會議專條》,確立了兩國在朝鮮的對等地位。此後日本即有計劃地大力開展了針對中國的擴軍備戰活動。

1894年春,朝鮮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幫助鎮壓。日本政府表示對中國出兵「決無他意」。但當清軍入朝時,日本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等為名大軍入朝,於7月25日突襲中國北洋艦隊,挑起中日甲午戰爭。戰爭打響後,兩國海軍進行了黃海大戰。陸上戰斗軍從朝鮮打到奉天(今遼寧),佔領大片領土。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初又侵佔山東威海。清政府無心抗戰,一再求和,最後派直隸總督李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前往日本馬關,與日本全權代表、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議和。

3月20日雙方在春帆樓會見。李鴻章要求議和之前先行停戰,日方提出包括佔領天津等地在內的4項苛刻條件,迫使李鴻章撤回了停戰要求。24日會議後,李鴻章回使館途中突然被日本浪人刺傷。日本擔心造成第三國干涉的借口,自動宣布承諾休戰,30日雙方簽訂休戰條約,休戰期21天,休戰范圍限於奉天、直隸、山東各地。此時日軍已佔領澎湖,造成威脅台灣之勢,停戰把這個地區除外,保持了日本在這里的軍事壓力。4月1日,日方提出十分苛刻的議和條款。李鴻章乞求降低條件。10日,日方提出最後修正案,要中方明確表示是否接受,不許再討論。在日本威逼下,清政府只得接受。4月17日,李鴻章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又稱《春帆樓條約》)共11款,並附有「另約」和「議訂專條」。主要內容有:1.中國承認朝鮮的獨立自主,廢絕中朝宗藩關系。2.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3.賠償日本軍費銀二億兩。4.開放重慶、沙市、蘇州和杭州為商埠。5.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馬關條約》是1860年中英、中法等《北京條約》以來外國侵略者加給中國的一個最刻毒的不平等條約,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適應了帝國主義各國向中國輸出資本的願望。條約簽訂後,由於俄、德、法三國的干涉,日本將遼東半島退還給中國,中國付給日本「酬報」銀三千萬兩。

【附】條約全文

第一款、中國認明朝鮮國確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國,故凡有虧損其獨立自主體制,即如該國向中國所修貢獻典禮等,嗣後全行廢決。

第二款、中國將管理下開地方之權,並將該地方所有堡壘軍器工廠及一切屬公對象,永遠讓與日本。
一、下開劃界以內之奉天省南邊地方以鴨綠江溯該江以抵安平河口,又以該河口劃至鳳凰城、海城、及營口而止,劃成折線以南地方。所有前開各城市,皆包括在劃界線內。該線抵營口之遼河後,及順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為界。遼東灣南岸及黃海北岸,在奉天所屬諸島亦一並在所讓界內。
二、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
三、澎湖列島,即英國格林尼次東經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緯三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間諸島嶼。

第三款、前款所載及黏附本國之地圖所劃疆界,俟本約批准互換之後,兩國應各選派官員二名以上,為公同劃定疆界委員,就地踏勘,確定劃界。若遇本國所約疆界於地形或地理所關有礙難不便等情,各該委員等當妥為參酌更改。各該委員等當從速辦理界務,以期奉委之後限一年竣事,但遇各該委員等有所更定劃界,兩國政府未經認准以前,應據本約所定劃界為正。

第四款、中國約將庫平銀二萬萬兩交與日本,作為賠償軍費。該款分作八次交完。第一次五千萬兩,應在本約批准互換六個月內交清。第二次五千萬兩,應在本約批准互換後十二個月內交清。餘款平分六次,遞年交納,其法列下:第一次平分遞年之款,於兩年內交清。第二次於三年內交清,第三次於四年內交清,第四次於五年內交清,第五次於六年內交清,第六次於七年內交清。其年分均以本約批准互換之後起算。又第一次賠款交清後,未經交完之款,應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但無論何時應賠之款或全數或幾分,先期交清,均聽中國之便。如從條約批准互換之日起三年之內能全數還清,除將已付息金或兩年半或不及兩年半於應付本銀扣還外,餘仍全數免息。

第五款、本約批准互換之後,限兩年之內,日本准中國讓與地方人民願遷居讓與地方之外者,任便變賣所有產業退去界外,但限滿之後尚未遷徙者,酌宜視為日本臣民。又台灣一省應於本約批准互換後,兩國立即各派大臣至台灣,限於本約批准後兩個月交接清楚。

第六款、中日兩國所有約章,因此次失和,自屬廢決。中國約俟本約批准之後速派全權大臣與日本所派全權大臣,會同訂立通商行船條約,及陸路通商章程。兩國新訂約章,應以中國與泰西交國見行約章為本。又本國批准互換之日起,新訂約章未經實行之前,所有日本官吏臣民及商業工藝行船船隻陸路通商等,與中國最為優待之國禮護視,一律無異。

中國約將下開讓與各款,以兩國全權大臣押蓋印日起,六個月後方可照辦。
第一、見今中國已開通商口岸之外,應准添設下開各處,立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來僑寓,從事商業工藝製作。所有添設口岸,均照向開通商海口或向開內地鎮市章程一體辦理,應得優例及利益等,亦當一律享受。(一)湖北省荊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慶府。(三)江蘇省蘇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領事官於前開各口駐扎。
第二、日本輪船得駛入下開各口,附搭行客裝運貨物:(一)從湖北省宜昌溯長江以至四川省重慶府。(二)從上海駛進吳淞江及運河以至蘇州府杭州府。中日兩國未經商定行船章程以前,上開各口行船務依外國船隻駛入中國內地水路見行章程照行。
第三、日本臣民在中國內地購買工貨件,若自生之物,或將進口商貨運往內地之物,欲暫行存棧,除勿庸輸納稅鈔派征一切旅費外,得暫租棧房存貨。
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製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定進口稅。日本臣民在中國製造一切貨物,其於內地運送稅,內地稅鈔課什派,以及中國內地沾及寄存棧房之益即照日臣民運入中國之貨物一體辦理,至應優例豁除,亦莫不相同。
嗣後如有因以上加讓之事應增章程規條,即載入本款所稱之行船通商條約內。

第七款、日本軍隊見駐中國境內者,應於本約批准互換之後三個月內撤回,但須照次款所定辦理。

第八款、中國為保證認真實行約內所訂各款,聽允日本軍隊暫占守山東省威海衛。又於中國將本約所定第一、第二兩次賠款交清,通商行船亦經批准互換之後,中國政府與日本政府確定周全妥善辦法,將通商口岸關稅作為剩款並息之抵押,日本可允撤回軍隊。倘中國不即確定抵押辦法則未經交清末次賠款之前,日本仍不撤回軍隊。

第九款、本約批准互換之後,兩國應將是時所有俘虜盡數交還。中國約將由日本遣還俘虜,並不加以虐待若或置於罪戾。中國約將認為軍事間諜或被嫌逮系之日本臣民,即行釋放,並約此次交仗之所有關涉日本軍隊之中國臣民,概予寬貸,並飭有司不得擅為逮系。

第十款、本約批准互換日起,應按兵息戰。

第十一款、自本約奉大清國大皇帝陛下及日本帝國大皇帝陛下批准之後,定於光緒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即日本明治二十八年五月初八日,在煙台互換。為此兩國全權大臣署名蓋印,以昭信守。

大清帝國欽差頭等全權大臣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一等肅毅伯爵李鴻章(押印)

大清帝國欽差全權大臣二品頂戴前出使大臣李經芳(押印)

大日本帝國全權辦理大臣內閣總理大臣從二位一等伯爵伊藤博文(押印)

大日本帝國全權辦理大臣外務大臣從二位勛一等子爵陸奧宗光(押印)

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訂於下之關繕寫兩分。

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
日本當時海軍軍事實力
吉野號,日本向英國Armstrong公司訂購的巡洋艦,還有一艘同型艦為「高砂」。據說吉野艦原為中國訂購,但由於經費不足而被日本購去。1892年2月開工建造,1892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8彈,死1人傷11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巡弋渤海。1904年被編入第一艦隊參加了日俄戰爭中攻打旅順的戰斗。1904年5月15日在濃霧中與裝甲艦春日號相撞沉沒。1905年5月21日除籍。

高千穗號,日本向英國Armstrong公司訂購的巡洋艦,是浪速號的同級艦。1884年4月10日開工建造,1885年5月16日下水,1886年3月26日建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5彈,死1人傷2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編入第二艦隊參戰。1914年10月17日在攻打我國青島時被德國S90號發射的魚雷擊中沉沒,264人戰死。1914年10月29日除籍。

秋津洲號, 日本在橫須賀船廠建造的巡洋艦原來作為「松島」級的4號艦建造,後改為單獨設計建造一型巡洋艦。該艦1890年3月開工建造,1892年7月6日下水,1894年3月31日建成,是日本建造的第一艘鋼制巡洋艦。甲午戰爭中參加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4彈,死5人傷10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日俄戰爭時被編入第三艦隊第六戰隊擔任日本沿海的警戒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21年4月30日成為潛水艇母艦。1927年1月10日除籍,7月29日在橫須賀解體。

浪速號,日本向英國Armstrong公司訂購的巡洋艦。1884年3月27日開工建造,1885年3月18日下水,1885年12月1日建成。該級艦據說原來也是中國訂購,同樣由於經費不足而由日本購去。甲午戰爭中參加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9彈,傷2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日俄戰爭中配屬第2艦隊第4戰隊。對馬海戰中受傷,後退出第一線。1912年7月26日在前往北海道途中的千島群島得撫島海面因事故沉沒。1912年8月5日除籍。

松島號,為了對付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二艦,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設計的「三景艦」之一,原計劃建造4艘,後改為3艘。該艦1888年2月17日在法國地中海鐵工及造船廠鋪設龍骨,開始建造,1890年1月22日下水,1892年4月5日建成。甲午戰爭時作為聯合艦隊旗艦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13彈,死35人傷78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05年參加了對馬海戰。戰後「三景艦」被編為練習艦隊運送海軍學員進行遠航訓練。1908年4月30日在運送海軍候補生遠航歸途中在澎湖列島的馬公島停泊時彈葯庫突然爆炸沉沒。1908年7月31日除籍。

千代田號,由於日本向法國Forges公司訂購的畝傍號(Unebi)巡洋艦1886年10月19日竣工駛往日本途中於12月3日突然失蹤,日本海軍獲賠124萬5千3百円。 日本用這筆資金向英國Brown公司訂造千代田號巡洋艦。1888年11月開工建造,1890年6月3日下水,1891年1月1日建成。該艦是除扶桑、比睿兩艘老艦外唯一在中央設置防禦裝甲帶的軍艦。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3彈。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三等巡洋艦。日俄戰爭中配屬第三艦隊第六戰隊,在朝鮮海峽護送運輸船隊。1904年7月26日在炮擊旅順時觸雷後赴橫須賀修理,而後參加對馬海戰。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一戰中參加進攻中國青島的作戰。1921年4月30日成為水雷母艦。1922年4月1日成為潛水艇母艦。1924年4月1日成為雜役船。1927年8月5日在實彈射擊訓練中作為靶艦被擊沉。後來該艦艦橋被拆除,移往江田島海軍學校作為號令台。

嚴島號,為了對付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二艦,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設計的「三景艦」之一。1888年1月7日在法國地中海鐵工及造船廠鋪設龍骨,開始建造,1889年7月18日下水,1891年9月3日建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8彈,死13人傷18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19年4月1日作為雜役船,更名為嚴島丸。1920年7月1日成為潛水艇母艦,艦名改回嚴島。1920年9月20日至1924年7月31日又作為潛艇學校的水上校舍。1925年報廢。1926年3月12日在吳港解體,同年3月21日除籍

橋立號,為了對付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二艦,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設計的「三景艦」之一。1888年8月6日在橫須賀鋪設龍骨,開始建造,1891年3月24日下水,1894年6月26日建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11彈,死3人傷11人。黃海海戰後曾代替松島號成為日本聯合艦隊旗艦。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22年4月1日作為雜役船。1925年12月23日報廢,次年5月1日拋售,1927年在橫須賀解體。

比睿號,日本向英國Milford Haven公司訂造的金剛級巡洋艦之一。1875年9月24日開工建造,1877年6月12日下水,1878年2月25日建成。1890年曾遠航歐洲。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海戰中被擊中23彈,死19人傷37人。甲午戰後撤去帆索裝置加以改裝。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三等海防艦。日俄戰爭中作為旅順港的警備艦使用。日俄戰爭後成為測量船。1911年4月1日除籍。1912年3月25日退役。

扶桑號,日本向英國Samuda Bros公司訂造的巡洋艦。1875年9月24日開工建造,1877年4月17日下水,1878年1月建成。建造時採用機帆並用的動力推進方式,1891年11月16日在橫須賀撤去帆索裝置。1894年7月21日完工。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8彈,死2人傷12人。1897年10月29日在伊予灘停泊時由於錨索斷裂造成漂移,被松島艦艦首沖角撞擊後又與嚴島艦右舷相撞後艦腹部進水沉沒。1898年6月5日打撈出水後送入吳海軍工廠修理。日俄戰爭時被編入第三艦隊第七戰隊參戰。1912年12月12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08年4月1日除籍後作為雜役船,1909年2月15日退役。1910年在橫濱解體。

赤誠號,日本小野浜造船所神戶工廠建造的摩耶級炮艦之一。1886年7月20日開工建造,1888年8月7日下水,1890年8月20日建成,編入吳鎮守府,艦長瓜生外吉中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海戰中被擊中30彈,死11人傷17人。艦長坂元八郎太被擊斃。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炮艦。日俄戰爭中被編入第一艦隊第七戰隊,1904年5月18日在旅順外海濃霧中與大島艦相撞,大島艦被撞沉。1905年1月12日被編入第三艦隊。1911年4月1日除籍。1911年12月21日退役。1912年3月22日成為川崎汽船公司的商船,改名為「赤城丸」。1921年被尼崎汽船公司購入,航行於瀨戶內海。1945年9月17日在佐柳島遇台風沉沒。1946年初被打撈起來,1月又在瀨戶內海觸雷沉沒,於1951年再次打撈起來。該艦最後於1953年在大阪解體。

4. 男孩取名叫李文什麼好帶個石字

李文石光 李文石善 李文石漢 李文石昱 李文石思 李文石煒 李文石宜 李文石為 李文石高 李文石栩 李文石積 李文石知 李文石胤 李文石運 李文石靈 李文石瀟 李文石德 李文石波 李文石欣 李文石傳 李文石紹 李文石愷 李文石世 李文石桐 李文石爍 李文石彥 李文石禮 李文石懿 李文石仁 李文石彤 李文石和 李文石心 李文石琛 李文石予 李文石銘 李文石震 李文石宗 李文石雪 李文石亞 李文石遠 李文石鳴 李文石雄 李文石悅 李文石如 李文石有 李文石亮 李文石鶴 李文石玉 李文石雅 李文石士 李文石屹 李文石孟 李文石相 李文石鎮 李文石浚 李文石亦 李文石學 李文石力 李文石晨 李文石月 李文石凡 李文石小 李文石望 李文石道 李文石飛 李文石秀 李文石承 李文石蔚 李文石朋 李文石恆 李文石秋 李文石虎 李文石忻 李文石義 李文石聲 李文石欽 李文石崢 李文石城 李文石凌 李文石人 李文石丁 李文石仕 李文石勛 李文石添 李文石昭 李文石琪 李文石來 李文石崇 李文石延 李文石泊 李文石以 李文石裕 李文石騏 李文石強 李文石寧 李文石易 李文石曉 李文石厚 李文石沐 李文石孝 李文石佑 李文石鑫 李文石勁 李文石富 李文石友 李文石洛 李文石濟 李文石修 李文石禹 李文石久 李文石煥 李文石長 李文石森 李文石楚 李文石朗 李文石利 李文石水 李文石琳 李文石嵐 李文石津

5. 朱元璋稱帝的時候,還有什麼親戚在世嗎

古代帝王能真正稱得上「布衣天子」的恐怕只有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了,巧合的是,這兩位開國皇帝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處,換句話說,應該是朱元璋總是不經意地模仿劉邦。在追封先祖和家人方面,朱元璋即位後採取了和西漢開國時同樣的策略。

晚年的朱元璋終於才明白,分封藩王是自己執政以來的一大敗筆。可那時的他已經無力改變這一局面了,他曾詢問皇太孫,若是以後他的這些叔叔們要起兵造反該當如何?雖然朱允炆先禮後兵的回答讓他滿意,但朱元璋的內心已經感覺到,自己埋下的這顆定時炸彈早晚會引爆。

6. 忠恆防盜門排第幾

忠恆防盜門排名在十名之內。忠恆是20年的企業,忠恆防盜門鎖質量好,生產規模全國前三甲。忠恆門業也很好,質量好,款式新穎,特別配自己家的忠恆防盜門鎖,設計獨特,防盜性能強。深受廣大用戶青睞,我們周邊小區很多都是忠恆牌防盜門。

7. 劉邦和朱元璋的比較

劉邦和朱元璋的比較:

相同之處

1.都是平民出身。

2.都是以弱勝強取的天下。

3.都是真正意義上的漢人。第一個王朝的開國君王;一個是漢人最後一個開國之君 。

不同之處

1.出身不同

劉邦是個市井流氓出身而朱元璋本名朱重八,父親朱五四,可以說往上數九代,都是貧農。

2.軍事戰略眼光以及軍事指揮才華不同

劉邦一生很少打敗仗,而且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發明「招降納叛和「統一戰線軍事戰略戰術的皇帝,善於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朱元璋他的軍事戰略眼光和指揮才華就是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能數得著的,朱元璋在和陳友諒進行決戰的時候,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力排眾議將兵強馬壯的陳友諒打敗,反手又收拾了偏安一隅的張士誠,最後一舉將元朝推翻,建立了大明朝,恢復了漢人河山,其豐功偉績足以彪炳千秋!

3.對待功臣的做法不同

劉邦稱帝時已經步入晚年,越發猜忌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韓信、彭越、英布先後被殺。朱元璋有過之而無不及。明朝初年的功臣除了湯和等寥寥數人,其餘功臣皆在「胡案」和「藍案」中被殺。「胡案」殺光了頂級文臣,「藍案」殺盡了頂級武將。為了讓孫子朱允炆順利登基,避免北宋「陳橋兵變」再次發生,朱元璋將明初的功臣名將幾乎屠戮一空。

4.造反動因不同

劉邦舉事的原因是一時沖動釋放犯人而朱元璋走上舉事造反的路實屬逼迫無奈,他本質上是個善於忍耐的農民,為了生計,到皇覺寺當和尚,後來發生飢荒,又和其他和尚一起化緣討飯。第二年,仍回到皇覺寺當和尚。不久,他收到了兒時夥伴湯和捎來的信,湯稱自己已投奔郭子興,希望他「速從征,共成大業」。朱元璋猶豫不決。幾天後師兄告訴他,有人要告發他和紅巾軍勾通的事,讓他逃走,他仍然舉棋不定。恰在這時,元軍把皇覺寺燒個精光,朱元璋這才投奔義軍。所以說朱元璋造反是被迫無奈。

(7)李文中恆集團股票擴展閱讀:

劉邦,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登基後一面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松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不僅安撫了人民,也促成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開放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系。

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同年崩,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毛澤東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里邊最厲害的一個」。

朱元璋,即明太祖,安徽鳳陽人,漢族,生於濠州鍾離(明朝建立後改為鳳陽),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改為現名朱元璋。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結束蒙元在中國的統治,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8. 清朝曾國藩的湘軍的主要將領及簡介

主要湘軍人物(包括由湘軍發展到淮軍的人物):

1、曾國藩,湘軍統領。建立湘軍,消滅太平天國,主導洋務運動。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譜名傳豫,字伯涵,號滌生,清朝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現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天子坪)人,宗聖曾子七十世孫 (系出曾氏南宗),中國近代政治家、軍事家、理學家、文學家,與胡林翼並稱曾胡。

曾國藩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兩江總督,同治年間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襲罔替,謚文正。

2、曾國華,國藩六弟,咸豐八年十月陣亡於三河。

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五月二十六日子時生。過繼給曾麟書三弟曾驥雲。早年為監生。道光二十六年鄉試落第,後來參與操辦團練。咸豐八年十月陣亡於安徽廬州三河,朝廷「特旨賜謚愍烈」。另外一種說法是曾國華沒有死,因為當時一直找不到屍體,「骸未收」。

3、曾國荃,早年屢試不第,1852年方成為優貢生。後加入湘軍,在與太平軍作戰中,是其兄國藩的重要助手。1856年從湖南募兵三千增援江西吉安,次年陷吉安。

1860年圍安慶,屢敗陳玉成援軍,次年陷安慶。1864年攻破天京。1866年任湖北巡撫。因善於圍城,又精於長壕法,人稱曾鐵桶。又由於在攻打太平軍天京(今江蘇南京)時,疑似劫掠南京城中大量財寶,被稱為曾老饕,此外在南京濫殺百姓無數,與其兄被稱為曾剃頭、曾屠戶。卒謚忠襄。

4、曾國葆,曾家五兄弟年最幼者(國藩、國潢、國華、國荃、國葆),1859年因悲憤兄國華戰歿於三河鎮,加入湘軍作戰且改名為曾貞干,於討剿太平天國「包圍南京」之前哨戰以寡擊眾,大破各路來援李秀成太平軍十萬(見雨花台攻防戰),建功甚偉。

卻在1862年12月因操勞過度病逝於南京雨花台湘軍大營內,「包圍天京」戰略遂改由兄長曾國荃接手於1864年克竟全功。

5、李鴻章,晚清重臣。由曾國藩一手提拔,並創立淮軍。

清朝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建立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因其盡忠輔清,才幹了得而聞名。官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追贈太傅,追晉侯爵。中國近代地方武裝淮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

歷經討伐太平軍、平定捻軍、洋務運動、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義和團運動。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在經濟上與英國的大財閥羅斯柴爾德家族有私人來往,李鴻章曾被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授予皇家維多利亞勛章。有研究認為李鴻章屬於親大英帝國的派別。李鴻章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6、江忠源,湖南省新寧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舉人。官至安徽巡撫兼軍門提督,都察院副右都察御使兼兵部侍郎。為湘軍名將,最先升至督撫一級。忠源弟三人,忠濬、忠濟、忠淑,族弟忠義、忠信,皆從忠源起兵,為湘軍大將。

7、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號湘上農人,署名今亮,謚文襄,湖南湘陰人,清朝大臣,著名湘軍將領。

一生親歷了討伐太平天國、洋務運動、陝甘回變、新疆之役等重要中國歷史事件。然在中法戰爭馬尾海戰後,以欽差大臣之名重整湘軍督辦福建、台灣海疆防務期間,壯志未酬病逝於福州,享年 73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