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區塊 » 零壹空間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零壹空間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7-04 12:12:33

① 科技股龍頭有哪些股票

科技股主要有兩類,一種是軟科技、另外一種是硬科技。其中軟科技是指人工智慧技術、雲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等這些領域的股票,硬科技是指集成電路、國產通信設備產業、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的股票。
軟技術個股有:中國軟體、恆生電子、金山辦公、創業慧康等。
硬科技個股有:中興通訊、吳通控股、金信諾、長電科技,江豐電子等這些科技股票。
拓展資料
科技股為了確立一個能反映資訊科技發展的市場指標,恆指服務公司2000年4月25日宣布推出恆生資訊科技股指數(科技股指數)及恆生資訊科技股組合指數(組合指數)。
所謂科技股,簡單地說就是指那些產品和服務具有高技術含量,在行業領域領先的企業的股票。
比如:從事電信服務、電信設備製造、計算機軟硬體、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有線數字電視、生物醫葯製品的服務與生產等等的公司通稱為科技行業。科技股在市場上魚目混珠,良莠不齊,很難區分。
市場對科技股分類十分模糊,恆指服務公司採納FTSE全球行業分類方法,以其收入主要來源作分類。獲選進入該指數成份股的公司必須屬於以下行業:固網電訊、無線電訊、電腦硬體(不包括鍵盤及滑鼠等)、半導體、電訊產品(不包括家用電訊)、電腦支援、互聯網、軟體、電子商貿。這是根據Classification System的資訊科技及電訊行業分類。
基本面是支撐股價上漲的根本因素,展望未來,科技股具有業績高成長空間。從宏觀面來看,國際金融危機已經觸底,但全面復甦還有待時日,要完全走出困境則必須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而科技則是實現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手段。
股價推升空間大 與其他題材有很大不同的是,科技類股的股價具有巨大的想像空間,在股價定位上往往不受市盈率這類估值指標的限制。
如上一輪1999年科技股飆升的主流是網路股,當時市場甚至以網站的點擊率來衡量企業的未來成長,使得股價炒作起來沒有太大的限制。當前包括物聯網、低碳經濟等科技題材類個股也類似,由於屬於新興行業,未來存在著巨大的發展前景,業績存在幾何級成長的可能性,所以不能按照當前業績來限定其合理的估值價位,股價也就具有了巨大的上漲想像空間。從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的情況來看,其個股的市盈率往往明顯高於主板市場。
A股創業板和中小板中的個股市盈率水平也明顯高於主板。此外,在過去一年多的市場行情中,科技題材類個股股價表現並非是最突出的,因此只要業績出現復甦跡象,資金就可能積極參與其中,使其股價出現驚人的表現。

② 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業火箭叫什麼

重慶兩江之星。

5月8日,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零壹空間」)正式宣布,「重慶兩江之星」將於5月17日左右在西北某基地點火升空(最終發射時間根據天氣微調)。這標志著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業火箭發射進入倒計時。

「重慶兩江之星」為零壹空間OS-X系列火箭的首飛箭,箭長9米,而其所使用的核心電氣產品——一體化綜合控制機也為零壹空間自主研製。綜控機的重量僅有1.8公斤,相較以往產品縮減至十分之一。本次還搭載了無線傳輸技術驗證,後續一旦得到持續應用,電氣系統規模和成本還將進一步大幅下降。

③ 民營火箭創始人暢想了什麼

民營火箭創始人暢想:坐火箭從北京到廣州20分鍾

「坐火箭從北京到廣州20分鍾」

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用火箭成功發射 創始人舒暢講述商用火箭從0到1的故事

5月17日7:33,零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OS-X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在中國西北某基地成功發射。這是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用火箭,其首飛成功引起了廣泛關注,也讓創始人舒暢獲得了很多掌聲。

首飛成功後,舒暢比之前更加忙碌,各種調研、考察以及媒體的采訪接踵而至,「首飛成功是商業火箭的從0到1,未來,我們還會有更多的技術更多的創新從0到1」。

舒暢定了個規矩,在公司不允許叫「總」,而是直呼其名,誰稱呼其為「舒總」,就要在公司群里發紅包。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兼CEO,舒暢沒有給自己單獨設一間辦公室,而是和其他員工一樣,在偌大的辦公區中有一個小小的「格子間」。這名32歲的年輕人有著過硬的技術功底、理科男的縝密邏輯、良好的口才以及毫無架子的真誠。

大學曾創業做外賣平台

「我們要打造的就是平等、有話直說的文化。」舒暢認為,創新是商業火箭公司的生命,而創新從一開始就是容易被質疑的,所以要鼓勵大家把觀點亮出來。因此只有當整個公司形成一種保護「有話直說」的氛圍,大家才會敢把想法說出來。

在2015年創建公司的時候,舒暢年僅29歲,為什麼是他?為什麼要造火箭?這還要從舒暢在大學時期就種下的創業夢說起。

舒暢本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飛行器設計專業,因為覺得設計戰斗機特別酷炫,所以他學的是戰斗機設計。大學時代的他學習很刻苦,那時候他一有時間就泡在圖書館,經濟、歷史甚至包括醫學等各種書籍都看。

「坦白說那時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後適合做什麼,所以才天天看書。」舒暢認真剖析自己:有理工男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善於言辭、善於跟人打交道,綜合素質較好,最後得出結論:「我是適合創業的。」在大二下學期,舒暢確定了自己要創業,並立刻開始嘗試。

第一次創業是做夏令營,舒暢將高中母校和北京高校的資源聯合起來,做的夏令營活動取得了成功。後來,舒暢又發現了大學生對外賣的需求,很多學生認為外出吃飯浪費時間,如果給他們送餐並加上一些跑腿費,他們是願意接受的。在對大學生外賣需求市場進行了調研之後,舒暢從老家拉來了一些朋友,跟著自己創業送外賣。

「那時候還不懂互聯網,就靠著小靈通,接到訂單再去買去送,每一單加一兩塊跑腿費。」做了一段時間,舒暢發現,做不下去了。他認為,這次創業失敗是輸在了自己能力不足,不懂互聯網,不懂融資。但這次經歷讓舒暢堅定了創業的決心。

本科畢業後,為了彌補自己不懂經濟不懂投融資的「短板」,舒暢進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攻讀經濟學碩士,在北大讀碩士期間,舒暢熱衷於去報告廳聽企業家們的演講,在激勵自己的同時努力獲得創業所需要的資本和資源。

商業火箭從0到1

碩士畢業後,舒暢進入了航天科技集團,主要負責產業投資。2014年底,國家下發文件允許社會資本進入衛星研製領域,「軍民融合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中國商業航天的政策窗口逐步開啟。舒暢敏銳地嗅到了商業航天的風口,他想要投資一家民營航天企業,但找了一圈後發現,市場上並沒有這樣的公司。「我為什麼不能自己來干?」

2015年8月,舒暢開始組建團隊。如今舒暢公司的總裁馬超是舒暢在北航的師兄,也是他的輔導員,博士畢業後便進入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一直從事國家重大科研工程,三十齣頭已經是單位重點培養的年輕領導幹部。馬超對舒暢要自己造火箭的計劃很認同,但由於自己手中做的事情也很有成就感,因此一開始拒絕了舒暢。

最終讓馬超下決心加入的反而是困難和挫折,很多人對舒暢要自己造火箭不屑一顧,「不要拿美國來對比,國情不同,中國不可能造出私營火箭」。這刺激了馬超,他跟舒暢說:「以前沒覺得這件事多有挑戰,現在我們非得把這枚火箭打上天不可。」

如今,舒暢的團隊已有120多人,大多數都是85後,舒暢求才若渴,公司仍在大量招人。「我們需要聰明人,因為愛動腦筋的人總是不斷有創新的點子。」讓舒暢最為感動的是,一位同事曾經拉著他的手說,「不管遇到多少困難,我一定會跟著公司走下去。」

走自主研發的路

火箭的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組建團隊後,舒暢最大的難題就是融資。「一聽說我們要造火箭,一些人甚至把我當成騙子」,談起早期融資的經歷,舒暢坦言碰了很多釘子。「那時候我才29歲,還長著一張娃娃臉,說要在中國造商業火箭,別人覺得不靠譜也屬正常」。舒暢坦然回顧著那時的窘迫,「好在我們每個階段都熬過來了」。

公司成立之後,舒暢帶領團隊立刻著手做方案設計然後進行認證。他們認為,「穿新鞋,走老路」將是商業航天的末路,舒暢決定走自主研發的路,這意味著長時間的付出。而首飛火箭上的「黑科技」就是對團隊付出最好的回報,「發動機、綜控機、無線通信、飛控軟體等都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可以說,火箭上的心臟、大腦、小腦都是我們自己掌握的。」

首飛前半個月,核心研發團隊已進駐發射基地,開始進行高強度的准備工作,半夜下班甚至通宵都很平常,其間一位同事過生日,當大家把生日蛋糕推出來的時候,這位同事流鼻血了。首飛成功後,研發團隊所有人都哭了,自己造的火箭飛上了天,這種成就感無與倫比。

舒暢對公司名字好不好非常在意。當初在給公司起名時,舒暢左思右想,有一天晚上舒暢躺在床上,手裡有本書,是風靡創投圈的《從0到1》,書中認為,必須要有夢想,要不斷創新,讓未來與眾不同並且更加美好,從0到1,才能創造無限的價值。

舒暢當時就決定了公司的名字——零壹空間,做中國商業火箭的從0到1,做商業火箭創新的從0到1。有了這個想法後,舒暢大半夜興奮地給好多人發了微信,問他們對這個名字的看法,有很多人覺得不錯,也有建議他,蘋果公司這么牛,你不如叫梨公司,很有特點也很容易記住。但舒暢認為,名字原本沒意義,因為公司有價值才得到大家的認可,名字才有價值。「把本來沒有意義的名字變成大家都認可的名字,作為創業者很有成就感。」

讓火箭成為交通工具

首飛成功後,有人稱這是「中國版SpaceX」,舒暢則認為,自己走的是一條和SpaceX差異化發展的路。「我們現在做的小型固體運載火箭,主要是針對500公斤以下的小衛星,SpaceX針對的是一噸級以上的大衛星。」

目前舒暢公司有M和X兩個系列的火箭,M系列運載火箭為小衛星客戶提供發射服務;X系列火箭是為航空航天技術驗證量身打造的專用飛行試驗平台,成功填補了我國在航天飛行試驗專業、開放、低成本的助推火箭的空白,全面助力航空航天前沿技術實踐與轉化。舒暢告訴記者,今年公司至少還有三次火箭發射計劃。

實際上,舒暢更想做航天領域的華為。「這符合中國國情,我們不造夢,我們是實干派,希望能實實在在改變很多人的生活。」

對大眾而言,火箭發射、航空航天神秘而遙遠,發射商業火箭能給大眾帶來便利嗎?對此疑問,舒暢舉例解釋,比如火箭發射衛星信號,解決了飛機、大海中上網的問題,這是目前已經實現的。「再大膽一點設想,一枚火箭從北京飛到廣州大約只需要20多分鍾,如果我們把成本降下來,火箭能不能成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舒暢堅信,未來取代飛機的一定是火箭,不斷的創新將帶來變革。

為了實現夢想,作為創始人的舒暢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工作上,每天18小時,一周六天都是處於工作狀態,還經常飛來飛去出差。在舒暢辦公桌的最顯眼位置上擺放著他們自主研製的火箭模型,在模型旁邊,是一家三口的照片,舒暢抱著女兒,緊挨著太太,笑容燦爛。

「前幾天在天橋下有一個可以上台唱歌的活動,4歲的女兒不敢上去,我就上去唱了,唱完再鼓勵她。」盡管因為工作太忙陪伴女兒的時間不多,但舒暢盡量讓自己能夠成為孩子的榜樣,「有一個為夢想努力奮斗的爸爸,我希望她能感到驕傲。」

對話

5~10年在細分領域成為龍頭企業

廣州日報:怎麼看我國商業航天領域的前景?

舒暢:2015年是我國商業航天元年,這一年成立了若幹家衛星公司、火箭公司,行業現在仍處於起步階段,很多公司的衛星還沒來得及上天,火箭還沒拿出產品,與國外差距很大。

廣州日報:你對年輕人創業有什麼建議?

舒暢:自帶夢想和情懷的創業,能夠激勵很多年輕人做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現在我們的創業氛圍很好,因而年輕人更要做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未來會有很多新技術,新變革,一定會有大量的人來質疑,希望年輕人能堅持夢想,把科技創新做到新的層次。

④ 中國允許擁有私人火箭公司嗎比如像馬斯克SPACE X 太空探索公司這樣,可以研製並發射火箭,飛船

不允許,航空航天是只有國有企業才能夠從事的行業。在中國的社會主義環境下航空航天這樣的重要軍工行業是不允許私有經濟涉足的。

⑤ 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零壹」),在重慶市政府及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的大力支持下,由北京零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與重慶兩江航空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商業火箭項目正式落戶兩江新區。重慶零壹組建了國內卓越的商業火箭研發隊伍,核心技術人員均來自於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的總體設計單位以及中航工業、中國科學院等相關單位,擁有豐富的全流程型號研製經驗。同時重慶零壹還聚集了航空、計算機、金融、汽車等各領域的優秀人才,打造了一支復合型火箭研發和運營管理隊伍。不僅如此,重慶零壹還將在重慶打造國內首個商
法定代表人:舒暢
成立時間:2012-12-12
注冊資本:16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10800011956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重慶市渝北區龍興鎮迎龍大道19號

⑥ 民營自研商業火箭是什麼

相信小夥伴們都知道,美國的民營太空發射公司創始人「鋼鐵俠」馬斯克和Space X,重慶兩江新區也有這樣一家「膽兒肥」的民企欲後來居上。5月8日,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零壹空間」)正式宣布,「重慶兩江之星」將於5月17日左右在西北某基地點火升空(最終發射時間根據天氣微調)。這標志著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業火箭發射進入倒計時。

計劃5月17日首飛

零壹空間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舒暢透露,目前火箭完成了發射前所有的測試和總裝合練,分段的部裝已經在北京完成,並開始往中國西北部的試驗場進行分段運輸,正進行最後緊張的發射前准備工作,計劃在今年5月17日首飛。

火箭主體塗裝重慶元素

箭身主體塗裝由「重慶兩江之星」文字和包圍文字的兩部分曲線圖案組成,這上下兩部分曲線圖案分別代表了長江和嘉陵江,也就是重慶兩江,這兩部分選取了重慶兩江新區標識的顏色,讓人能夠直觀感受到這枚火箭是為重慶兩江新區量身打造的。流暢的線型具有速度感和動感,象徵重慶兩江新區和零壹空間奮發向上的勁頭勢不可擋。

研發團隊重慶人佔了一半

作為國內首家從事商業火箭研發的民企,目前,零壹空間的團隊100多人,年底將達到200多人的規模。現在研發團隊佔到一半。

即將首飛的「重慶兩江之星」火箭研發製造團隊里,就有不少來自重慶的工程師。目前零壹團隊里重慶籍員工佔比超過30%,總共11人的總裝團隊里,其中8人都來自重慶。這枚火箭可謂是貨真價實的「重慶造」。

舒暢說,現在公司也在不斷招收優質的應屆生,如重慶大學就是良好的人才儲備基地。加之重慶本來就有雄厚的製造基礎,所以總裝工程師、總裝工人、測試工程師,都是面向重慶本地招聘。

在北京,零壹空間的總部里,重慶籍員工佔到了30%,舒暢說等今年年底重慶的製造基地建成後,重慶籍的人才都會回來。

聯合國內高校發起「飛行聯盟」

零壹空間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內相關領域十多所頂級高校發起了「先進空天技術驗證飛行聯盟」。

該平台是一個創新、共享、開放的前沿科技驗證平台,可為航空航天高新技術研究提供飛行試驗服務,具有快速響應,服務定製化和低成本、高可靠的特點。「飛行聯盟」將以開放合作的態度吸納更多高校,並將向國外擴展,共同提升空天領域的前沿技術水平。

此次與「重慶兩江之星」一同首飛的,還有10所國內航空航天類頂尖高校校徽,以及「飛行聯盟」的標志。

計劃

空間站貨運太空旅遊

都要試一試

舒暢透露,在市場方面,除現場簽約客戶,零壹空間還與多家海內外客戶簽訂發射協議。

目前,M系列火箭訂單已排至2020年,X系列火箭訂單已排至2019年,並與歐洲、亞洲多家衛星公司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2020年預計將實現年產30發以上M系列火箭和20發以上X系列火箭的能力。

零壹空間是國內目前唯一能提供衛星組網專享發射服務和快速補網的民營企業,其研發的M系列火箭專注於微小衛星精準迅捷組網發射,計劃將於今年年底前後首飛。

商報記者了解到,位於兩江新區航空產業園的零壹空間研發製造基地,初期投資2.5億元,佔地100畝,將建設研發中心、數字化智能製造總裝中心、測試中心、飛行器控制與模擬中心和專用實驗室等,建成達產後年產值15億人民幣。

基地一期50畝已開工建設,預計年內投用,將形成年產30發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及試驗能力。「今年年底重慶智能製造基地將建成投用,主要承擔火箭總裝工作,同時重慶基地也是整個公司的研發副中心。」舒暢表示。

舒暢還稱,目前已經成立了電子公司,正在跟重慶談合作。預計到2020年,OS-X火箭能達到30~50發的這樣一個規模。屆時相信能吸引更多涉及衛星應用等領域的企業來渝布局。

「我們既然能把火箭送上去,那麼未來我們會有更多的想像空間,例如空間站的貨運,美國的SpaceX公司目前已經在為國際空間站提供貨運,我們國家的空間站是2022年建成,屆時在空間站貨運方面也將有市場空間。再比如現在也有很多公司在研究太空旅遊計劃,這都是我們未來一定會進入的領域。」舒暢說。

⑦ 中國首台商用火箭液體姿控發動機整機試車是怎樣獲得成功的

2018年1月22日,由北京零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零壹空間)自主研製的中國首台商用火箭液體姿控發動機整機試車成功。繼2017年12月圓滿完成固體火箭發動機整體試車後,零壹空間又在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工作上取得實質性進展。觀察者網此前報道中的那個「漂亮的小東西」,終於成功地證明了自己。

本次試驗的姿控發動機

試車結果表明推力室穩態和脈沖工作性能穩定、系統參數調整計算正確,驗證了姿控動力系統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和正確性。為2018年即將首飛的OS-M火箭動力系統及OS-X系列亞軌道飛行器驗證平台配套的研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姿控發動機具有比沖高、推力配置靈活、可多次啟動等特點,一般用於運載火箭末級、上面級、導彈和衛星等飛行器的姿態控制和末速度修正;此外還可以用於空間飛行器對接、離軌和再入飛行、空間碎片減緩控制等多種用途,是火箭末級和空間飛行器不可或缺的動力系統產品。

⑧ 中國民營火箭公司和SpaceX有可比性嗎

今年5月,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順利升空,成功將孟加拉國的第一顆衛星送入太空。SpaceX作為行業標桿,已領先一步邁入了商業變現的階段。

以零壹空間為代表的國內民營公司也希望能在低成本上打開局面。零壹空間CEO舒暢曾提出,要集中精力做全世界總價最低的火箭,專門針對500公斤以下的小微型,把它做到極致。就像小米手機,當蘋果賣5000塊錢的時候它賣1999塊錢,舒暢在火箭領域也希望能夠做到這樣。

而近年來國內立方星等微小衛星技術的進步,一下子打開了輕量衛星的市場需求,這給零壹空間這樣的民營火箭公司帶來了更多的市場機遇。雖然中國的民營公司在技術水平上和SpaceX還相距甚遠,但在商業模式上,二者仍有相似之處。

來源:新華網

⑨ 嘉宸基金是和Star VC都在投資零壹空間嗎

‎對的呢,‎真是件值得興‎奮的事情,‎本人一直關注祖國‎航天事業‎,有了嘉‎宸基金這‎樣有實力的企業助陣,‎相信強強聯手,可‎以打造一個可以‎和SpaceX分庭抗禮的中‎國商業‎航天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