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區塊 » mci的創業板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mci的創業板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6-29 09:17:17

❶ 目前市場上關於融資租賃管理的軟體有哪些

第一章 全球信息產業的發展 1
一、全球信息產業的發展 1
1.美國信息業支撐美國經濟持續增長 1
2.亞洲信息業持續穩定發展 3
3.非洲信息業迅速崛起 4
二、中國信息業蓬勃發展的5年 5
第二章 世界信息產業的各種融資方式 8
一、傳統電信業投融資方式 8
1.公眾電信運營商的私有化 8
2.向國際性和多邊性專門投資機構的融資 13
3.項目融資(建設/移交) 16
4.跨國項目的融資 18
5.拍賣經營許可證 19
6.發行企業債券 19
二、新型網路公司的投融資方式 2
1.自身積累 22
2.股份上市 22
3.風險投資 22
第三章 我國信息產業投融資的改革與創新 24
一、中國電信投融資體制的改革 24
1.中國電信投融資體制的歷史回顧 24
2.中國電信投融資的相關因素分析 26
二、中國聯通和中國網通的融資與發展 29
1.中國聯通 29
2.中國網通 31
三、新型網路公司的投融資模式 32
1.信息時代網路業的特點 32
2.投融資的困惑 34
3.國內網路公司的發展與融資創新 35
四、面對機遇與挑戰的中國信息產品製造商 37
1.銀行貸款和商業信用 37
2.股票上市 39
五、對我國信息產業公司投融資模式的分析與比較 39
1.國內電信公司的投融資模式的比較 39
2.新型網路公司與傳統電信公司的投融資模式的比較 4
3.電信服務業與電信設備製造業的投融資模式的比較 41
第四章 我國信息產業投資的作用、問題及改革 42
一、信息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42
1.信息產業在全球經濟發展中作用明顯 42
2.信息產業特性決定了其在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 43
3.信息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45
二、我國信息產業投資機制的問題 47
1.我國電信服務業投資機制的問題 47
2.我國新型網路公司的投資機制問題 48
3.我國信息產品製造業的投資機制問題 49
三、電信產業投資機制的改革 5
1.企業應成為最主要的投資主體 5
2.激勵和約束機制應是規范投資行為的內在因素 52
3.資本市場將成為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 55
4.中介服務機構將成為信息產業管理投資的組織形式 56
5.投資運行將納入法制化軌道 57
四、信息時代新型網路公司的投資理念 58
1.重視公司的商譽和無形資產 58
2.輕市盈率,重成長性 59
3.輕歷史,重未來 59
第五章 各國政府對電信業的投資管制政策 6
一、WTO與各國政府對電信業的投資管制 6
1.各國基礎電信吸收國外投資的承諾 6
2.各國基礎電信吸收外資承諾的特點 61
3.各國政府在WTO簽訂前後的政府管制變化 64
二、美國電信業外國投資政策的演變 65
1.無線電法誕生 65
2.嚴格發放執照 66
3.第一部電信法適當放寬約束條件 67
4.控制通信設施的所有權不是保護國家安全的有效手段 67
5.多次修改電信法,放鬆外資在無線電通信上的管制 68
6.廢除外國人在持有執照公司任經理的限制 68
7.外資在無線通信公司投資比例並不放鬆限制 69
8.引進外資促進美國經濟發展 69
9.FCC保守的市場開放政策 7
1.WTO基本電信業務協議的達成促進電信業的開放 7
三、我國政府目前實施的對信息產業的投資政策 71
1.外資對我國電信運營業的投資政策 71
2.外資對我國新型網路產業的投資政策 72
3.中國禁止外商投資有線電視網路 72
4.鼓勵國內外資金投向中國的軟體產業 73
5.信息產品製造業以及研究、開發等領域投資政策 73
四、信息產業將是我國吸引外資的重要產業 74
1.我國近幾年外資增長速度下降的原因淺析 74
2.信息產業將成為我國吸引外資的"熱點" 74
第六章 信息產業與資本市場的互動作用 76
一、資本市場的功能與作用 76
1.功能 76
2.作用 79
二、目前國際資本市場投融資變化的特點 83
1.融資中心趨於分散化 83
2.投融資方式趨於多樣化和綜合化 83
3.投融資業務趨於多元化 83
4.投融資形式趨於證券化 84
5.股票發行與交易的國際化 84
6.投融資價格趨於自由化 85
三、信息產業與資本市場發展 85
1.信息產業是資本市場的支柱產業 85
2.信息產業發展需要資本市場的配合 87
3.完善的資本市場才能促進風險投資的發展 88
4.我國資本市場的滯後及結構的不合理 89
5.加強資本市場的結構調整,優化信息產業的資本結構 91
第七章 私營資本進入我國電信業的探討 96
一、我國目前私營資本增長放慢的原因 96
1.總體需求不足,私營投資很難形成熱點 97
2.產業准入政策方面存在障礙 97
3.私營投資的融資渠道少而不暢 98
4.有關的稅收政策抑制了民間投資的發展 98
二、私營資本進入電信領域的意義 99
1.將對國民經濟的結構調整發揮重大作用 99
2.有助於緩解電信領域資金短缺的問題 99
3.有助於加快電信管理體制改革的步伐 1
4.提高電信領域的市場化程度 1
5.促進電信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效率 11
6.有利於提高中國電信業的整體實力 12
7.有利於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 12
三、私營資本進入電信業的可能性 12
1.中國電信業發展迅速 13
2.非公有經濟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部分 13
3.電信領域並非都具有天然壟斷性 14
4.技術的進步使得進入這一市場的手段多樣化 14
5.私營資本迅速壯大,已具備了投資電信業的實力 15
6.私營企業進入電信業不會影響國家安全 16
四、私營企業進入電信業的方式 16
1.企業的戰略定位問題 16
2.技術方向的選擇問題 17
3.投資方式的選擇問題 18
五、政府要為私營資本創造公平的環境 11
1.鼓勵私營資本參與國有經濟的戰略調整 11
2.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改善私營經濟的融資環境 11
3.盡快調整私營資本的准入政策 111
4.加強政府部門為私營投資的服務功能 112
第八章 全球信息產業的兼並浪潮 113
一、企業兼並概述 113
1.企業兼並的涵義 113
2.企業兼並的意義 114
3.企業兼並的分類 115
4.我國目前規定可採用的企業兼並的主要類型 116
二、全球電信業並購現象及特點 117
1.全球電信業並購的市場環境 117
2.全球電信業並購現象及特點 119
3.全球並購有利也有弊 122
三、新型網路公司並購的數量及特點 123
1.1999年全球網路產業並購數量 123
2.新型網路公司並購的特點 125
四、入關、並購與信息產業的全球化 129
1.我國企業必須整合 129
2.我國信息產業應做好並購的准備 129
第九章 新經濟與網路股 131
一、新經濟的思考 131
1.新經濟革命的起源與發展 131
2.新經濟依然在前行 132
3.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融合 135
二、美國網路股的大起大落 137
三、亞洲的網路股的興起 14
四、中國的網路股 141
1.國內網路股熱的動因 141
2.網路股現象的深層考慮 141
第十章 信息產業與風險投資 146
一、風險投資的資金來源、投向和運作方式 146
1.風險投資的資金來源 146
2.風險投資機構的組織模式 148
3.風險投資的運作階段與主體 149
4.風險投資公司的標准和運作程序 15
二、政府在風險投資中的作用 151
1.政府風險投資政策 151
2.政府風險投資組織 153
三、信息產業已成為風險投資的尋求領域 153
1.風險投資的投向 153
2.風險投資熱衷信息產業的原因 155
四、我國發展風險投資的障礙與出路 155
1.風險投資在我國的發展狀況 155
2.目前我國風險資本投資的三大障礙 157
3.發展風險投資需解決的問題 159
第十一章 第二板塊市場 161
一、納斯達克-全球第二板塊市場的楷模 161
1.納斯達克3年回顧與前瞻 161
2.納斯達克市場的優勢 164
二、香港創業板塊市場 166
1.香港創建創業板塊市場 166
2.香港將成為亞洲創業板塊中心 167
三、香港創業板塊與我國內地新型網路企業的融資 168
1.內地企業在創業板上市有利於它的發展 168
2.創業板開辟了內地公司融資新渠道 169
3.香港創業板塊上市的前期准備 169
四、我國將開設高科技板塊 17
1.開設高科技板塊的條件已成熟 17
2.開設高科技板塊的意義 171
3.國內網路信息業急需獲得資金 171
4.國內將設立高科技板塊市場 172
第十二章 信息產業融資方式的多種選擇 173
一、政策性融資方式的種類、特點和效果 173
1.政策性融資方式的種類 173
2.政策性融資方式的特點 175
3.政策性融資方式的作用 177
二、商業融資的方式、特點和作用 178
1.商業融資方式的種類 178
2.商業融資方式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 18
3.商業融資的作用 182
三、銀行融資方式的種類、特點和作用 183
1.銀行融資的方式 183
2.銀行融資的特點 184
3.銀行融資方式的作用 185
四、融資租賃的特點、種類與作用 186
1.融資租賃的特點 186
2.融資租賃方式的優勢 188
3.融資租賃的種類 191
4.融資租賃在國內外的實踐 194
5.融資租賃在信息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195
五、證券融資方式的種類、特點與效果 195
1.證券融資的種類 195
2.證券融資的特點 26
3.證券融資的作用 28
六、海外融資的方式、特點和效果 29
1.海外融資的種類 21
2.海外融資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219
七、不同國家信息產業融資與公司治理的比較 221
1.美國信息產業證券融資方式與企業管理的特點 221
2.日本信息產業的主銀行融資方式與公司的資本結構 222
3.兩種融資方式的經濟效率比較 223
4.對我國信息產業融資方式選擇的啟示 225
第十三章 信息產業投資與融資的管理 228
一、財務報表與企業投融資決策的評價 228
1.資產負債表與投融資決策的關系 228
2.投融資活動與現金流量表的功能 232
3.損益表及其分析對投融資活動的影響 237
二、籌資人的籌資原則 239
1.籌資與用資相結合的原則 239
2.融資結構最優化原則 24
三、貸款人的信貸決策原則 245
1.信貸管理的方針、原則和決策 246
2.對借款人的信用分析 247
第十四章 中國信息產業投融資的戰略選擇 256
一、我國電信業投融資的戰略選擇 256
1.傳統計劃經濟下的我國電信業投融資體制 256
2.市場經濟下電信業新型投融資機制的再建 257
二、新型網路公司的投融資戰略 261
1.政府應為網路高科技公司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261
2.加大投資,抵禦外資的滲透 261
3.上市是手段,內涵是基礎 262
4.我國網路業向並購時代過渡 263
第十五章 信息業巨頭的投融資案例 264
一、中國電信(香港)的閃電上市 264
1.英國大東電報局與香港電信 264
2.中國電信(香港)公司成立 265
3.中國電信(香港)公司上市始末 266
4.中國電信(香港)公司的二次籌資 266
二、德國電信登台融資 267
三、MCI的並購戰 268
1.華爾街的沸騰 268
2.英國電信被迫"退婚" 269
3.收購戲法與真實收益 269
四、雅虎的故事 27
1.創業人的新想法 27
2.風險資本推動雅虎的成長 271
3.進入"死亡峽谷"和走出"死亡峽谷" 272
五、微軟的成長 274
1.公司成立和初步成功 274
2.NASDAQ的推動作用 275
3.微軟與新經濟 276
六、亞馬遜的神話 276
1.從創意到成立公司 276
2."高速成長"但是"暫時賠錢" 277
3.發展前景 278
七、沃達豐(Vodafone)對曼內斯曼
(Man nes mann)的跨國收購 28

❷ 股票的主圖精確頂底公式

頂盒底的確認屬於形態分析 范疇,這個范疇沒有標准答案,所以也就沒有精確一說,頂底的確認因人而異,你的交易周期短,你確認的頂底之間的距離就短,你交易分析的周期長你確認頂底之間的時間距離也長.再有無人能預測市場,要說確認歷史的頂底還是有點簡單的辦法的例如用兩根均線,就可以確認頂底.
效果如圖.

❸ 國際板什麼時候正式上市

楊致遠

【概述】

楊致遠於1968年11月8日出生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其父在其兩歲的時候去世,他和弟弟由母親撫養長大。母親是英文和戲劇教授,她帶領兩個男孩舉家遷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為孩子尋求更好的成長環境。在楊致遠10歲時,與其弟一起,隨其母三人一道移民美國,定居在加利福利亞州聖何塞市,取英文名Jerry Yang;
剛到美國時,楊致遠英文基礎幾乎等於零,他當時惟一知道的英文單詞是Shoe(鞋子),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他很快融入了這個「異國他鄉」。那時他一邊上學,一邊當報童,若干年後憶及此般往事,楊致遠說,那種生活簡直像在地獄。度過了這段艱難黑暗的日子,楊致遠於1990年以優異的成績進入離家不遠的斯坦福大學。該校的電機系是矽穀神州的組成部分,他就選修電機工程,只花了四年,他就獲得了學士、碩士學位,並結識戴維•費洛,二人於1994年4月創立Yahoo!,因此楊致遠被稱為「世紀網路第一人」,開啟了人類的網路時代。
財富:1997年榮登《財富》雜志富翁排行榜,1998年4月,身價高達80億美金。
MODEM:1997,他還仍然使用28.8K MODEM上網沖浪,他說這樣才能感受得到用戶的真實體驗。
喜愛的運動:相撲,打籃球、遠足、騎車
喜歡的樂隊:Couting Grows ;Hootie and The Blowfish
喜愛4塊錢一碗的越南牛肉麵
著裝:麻襯衫;卡其布褲子

【創辦Yahoo!】

在斯坦福大學。熟悉他的人認為楊學習不算勤奮,甚至還有點懶,但思想活躍,善於交際,是大學社團的領袖,這無疑訓練了他日後作為企業領導者的組織才能。
他本科畢業時覺得自己還欠成熟,就留校從事研究工作。正好,戴維•費羅也留校從事研究。兩人的邂逅和結交無疑是雅虎成功的關鍵因素。
楊致遠和費羅是舊識。費羅1988年畢業於杜蘭大學,而且一度曾當過輔導楊致遠的助教。一向全拿「A」的楊致遠在費羅的判官筆下卻居然只得了「B」,對此楊致遠至今還發牢騷。後來兩人同班聽課,還在做業方面開展合作。以此為起點,兩人成了最佳搭檔。費羅內秀,喜沉思,而楊致遠活躍,是社團中的領袖。費羅善於在屏幕上整理資料,有一種「只要在終端前,就能統治全世界」的感覺。費羅的實驗室像個被暴風肆虐的地方。而楊致遠的住所比較干凈,但在電腦的操作上,卻沒有費羅有規劃。兩人的實驗室相鄰。不久,兩人報名去了日本。在那裡兩人都成了外國人,友誼與日俱增。回到斯坦福,兩人在一輛學校拖車上成立了一間小型辦公室。
1994年4月,仍在斯坦福大學就讀的楊致遠與費洛為了完成論文,迷上了互聯網,整天泡在網上,在網路上尋找資料。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收集到很多自己感興趣的站點並加入到書簽,例如科研項目、網球比賽等等,以便查找。
可是隨著這些收集到的站點越來越多,他們感到查找起來非常不方便,於是,他們把這些書簽按類別進行整理,每個目錄又容不下時,再細分成子目錄,這種核心方式至今仍是雅虎的傳統。編製成軟體,並放到網路上讓其他沖浪的人享用,不久,他們的網站招來了許多用戶,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和廣泛的歡迎。人們紛紛反饋信息,還附上建設性意見,使內容更加完善。「要不是有這么多外來的回應,我們就不會繼續下去,更不會有今天的雅虎」。到1994年冬,兩人忙得連吃飯、睡覺都成了奢侈,學業也扔在了一邊。當時這個軟體的名字是:《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傑瑞全球咨訊網指南)。
隨著《指南》越來越受到歡迎與關注,許多網友紛紛進入斯坦福大學電機系的工作站使用這套軟體,使校方大感困擾,抱怨這項發明影響了學校電腦的正常運作。但是楊致遠與費洛仍然積極為此努力,並推出特色欄目:「Cool Links「和「Hard to Believe」,並將網站改名為:《Jerry and David'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受當時條件的限制,網站的數據存放在楊致遠的電腦內,綽號為「akebono」;而搜索引擎則存放在費洛的計算機中,綽號為「konishiki」,這是兩個他們最喜歡的摔角運動員的名字。
當時,網上有許多競爭者,如WebCrawler、Lycos、Worm、Infoseek等,這些網站都靠軟體自動搜索起家,雖范圍廣泛,但不準確。而雅虎則純粹是手工製品,搜索准確,更加實用。實際上到1994年年底,雅虎已成為搜索引擎的領導者。
95年的一個夜晚,楊致遠和費羅翻著韋氏詞典,為他們的「產品」編造名字。其中"Ya"取自楊致遠的姓,他們曾設想過Yauld,Yammer,Yardage,Yang,Yapok,Yardbird,Yataghan,Yawn,Yaxis等一系列可能的名字,突然間,他們想到了Yahoo這種字母組合,然後迅速翻開手邊的韋氏英語詞典,發現此詞出自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記》,指一種粗俗、低級的人形動物,它具有人的種種惡習。這個詞顯然不太雅,但仔細一琢磨,「反其義而用之」。在強調平權的網際網路上大家都是鄉吧佬。為了增加褒義色彩,後面加上了一個感嘆號,於是就有了「Yahoo!」。「沒錯,太好了,就是它了,這簡直是神諭!」
楊致遠和他的夥伴將Yahoo!網址告訴了朋友,結果一傳十、十傳百 ,到斯坦福大學工作站訪問Yahoo!的人越來越多,使校方大感困擾,抱怨這個東西影響了學校電腦的正常運作。
雅虎成為一個類似電話號碼簿的搜索引擎,它將全球網址分成新聞、娛樂、科學、教育等14個門類,然後下面再細分。上網者可以使原來茫茫然不得其門而入的上網變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
隨著流量劇增,楊致遠敏銳地發現了其中蘊藏的巨大商機,於是他們一邊精心打造他們的網站,一邊積極尋找潛在的投資者,以進一步地發展Yahoo!
1995年上半年,楊致遠開始與矽谷的風險投資公司接觸。矽谷是一個風險投資的樂園,在那裡平均每天就有一家公司上市,平均每天有62個人被送入百萬富翁的行列。
第一個找上門的公司是路透社,路透社市場部副主任泰森一次外出,在一家地方報紙上讀到有關雅虎的消息,產生了興趣,他以後在網上經常光顧雅虎網址。泰森迅速認識到「雅虎」消除了距離的遠近,架起了用戶與其欲尋找的信息之間的聯系,路透社可以利用它擴大自己的影響。楊致遠對泰森說:「如果你們不找我們,我們可能也要找你們。雅虎不僅只是一個目錄,這還是一種媒體資產。」
路透社與雅虎是朋友,但不是夥伴,合作過程中雅虎並未得到多少實惠。聰明的楊致遠認識到,必須自己制訂一個周密的商業計劃,以我為主通過廣告贏利。楊找到自己的老同學布拉狄,他此時正在哈佛商學院讀書。楊和布拉狄參考HotWired公司發布廣告贏利的經驗,迅速起草了一份商業計劃。帶著這份計劃書,他們到處尋找風險投資者。
他們一邊維護日益膨脹的網路資源,一邊尋找商機,每天只睡4個小時。
楊致遠回憶說:「這項工作很艱苦,但充滿了樂趣。有時我有一種從懸崖上跳下的感覺,有時像置身於電影《塞爾瑪與路易斯》,不知結局怎樣。我們想用網路做一切,也許什麼也做不成。但我們不在乎,我們不會失去任何東西。」
隨後美國在線(America Online,簡稱AOL)找上門來,這家世界上最大的商業在線服務公司正好缺少一個搜索引擎,希望雅虎能擔此重任。美國在線的用意是收購雅虎,使楊和費羅都成為他們的雇員,保證可以讓他們成為富翁。但也威脅說,如果不出售雅虎,他們將扶持另一家引擎公司擠跨雅虎。
兩個人經過慎重考慮,拒絕了AOL。他們要自己經營雅虎,這不完全是賺錢的問題,雅虎是一項自己精心哺育的事業,創建和維護雅戶是一種樂趣,他們就是自己的主人。此外他們還擔心把雅虎出售給AOL,最終也許會葬送雅虎。
隨後楊致遠又與MCI、微軟以及CNet談判,但只得到網景公司的資助。網景公司的馬克.安德森當時非常喜歡雅虎的網站目錄,1995年1月,他把網景瀏覽器一個最重要的按鈕——網上搜索指向了雅虎。當網景瀏覽器的用戶按那個按鈕時,他會被自動地帶到雅虎的網站。網景瀏覽器的成功使得雅虎迅速名震互聯網。
AOL最後收購了WebCrawler(一家很早便從事索引搜索服務的公司),AOL和BNN(AOL收購的一家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的瀏覽器都指向它。但與雅虎相比WebCrawler缺乏特色,其影響江河日下。
最後楊致遠找到了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公司,它是矽谷最負盛名的風險投資公司,曾向蘋果(曾引導過個人計算機革命)、Atari(視頻游戲工業的領袖)、奧拉克(大型資料庫供應商)、Cisco系統(網路硬體商)等公司投資。
但紅杉公司的莫里茲(Michael Moritz)起初有些猶豫,因為雅虎實在太與眾不同了,與「網景」的情況還不一樣,雅虎本身只是「在網上提供服務」,而且是免費的,其商業潛力在哪裡呢?
至今,莫里茲回憶起1995年1月走訪Yahoo!最初的「辦公室」的情景,還津津樂道:「那裡真的可以說是一片狼籍。楊致遠與他的夥伴坐在狹小的房間里,伺服器不停地散發熱量,電話應答機每隔一分鍾響一下,比薩餅盒扔得滿地都是,高爾夫球棒隨隨便便地擱在角落裡,電話機扔在地板上,整個屋子裡連張椅子都沒有,滿屋子黑乎乎的,到處是臟衣服。我覺得楊致遠和費羅大概連白天黑夜都分不清了。」
不過,莫里茲並沒有被嚇跑,楊致遠和費羅最終使他相信,「這幾個小子的確有眼力,搶先佔據了網上的有利位置,如果發展順利,其戰略優勢十分明顯。這種新生事物之中蘊藏著巨大商機!」 1995年4月紅杉投資雅虎近200萬美元。它是雅虎的首家風險資本投資者,也是唯一的風險資本投資者。後來,紅杉的股本已升值到了34億美元。「其餘的一切都已經成為歷史了。」他們說。
紅杉資本公司決定投資後,楊致遠再1995年放棄即將完成的博士學位,成立Yahoo!公司和Yahoo品牌;當時楊致遠名片上印著的頭銜是Chief Yahoo! (Yahoo酋長)
同時紅杉資本還找來了一位合適的總經理人選——蒂姆•庫格,也是斯坦福的校友。由庫格來負責管理事務,費羅和楊致遠就可以專注於研究工作。後來費羅負責技術開發,楊致遠負責對外公關。
當然,雅虎最具價值的還是楊致遠和費羅。楊致遠比較外向,時常沉湎於過去。費羅正好相反,很內向,總是盡量婉拒記者的采訪。「他們確實非常無私。」埃倫•斯米弗如是說。他是雅虎公司的元老,商業開發和戰略策劃副總裁。「即使最近招募來的員工也覺得無拘無束,敢敲門進去和他們聊天。」同事們認為楊致遠是個精力充沛、敏感的預言家,而費羅則是雅虎的靈魂,事無巨細,考慮周全。
Yahoo!公司的成立,無疑給兩位年輕人注入了更多的激情和鼓勵,開始將網路搜索引擎商業化。公司開辦之中,楊致遠向Netscapes Marc Andreessen 租用相關設備,其中包括電話線、四台Silicon Graphics 工作站、四台 Pentium計算機和一條T3專線。楊致遠的「Yahoo!」將索引軟體無償提供用戶使用,公司盈利則主要依靠廣告收入。
由於當時能夠提供免費信息檢索服務的公司寥寥無幾,因此Yahoo!得到市場廣泛認可。每日「Yahoo!」為軟體增加兩百多條新目錄。由於「Yahoo!」檢索系統實在方便,前景被普遍看好,廣告收入也相當樂觀。
但是Yahoo!還面臨很激烈的市場競爭,必須盡快找到資金盡快地發展!
1995年秋雅虎不得不展開第二輪投資戰,此前雖有不少廣告收入,但轉化為現金的數量極有限。這時日本的一家大財團軟銀(Softbank)開始向雅虎投資,這使楊致遠的公司走向了新階段。Softbank總裁孫正義是通過紅杉公司認識雅虎的。楊致遠得知Softbank要投資非常激動,這正是在日本創建日本本土雅虎的最佳時機。
1995年11月Softbank最終買下雅虎5%的股份(後來又大幅度增加)。兩家公司迅速成立合資的日本雅虎公司。雅虎第二輪投資的落實使其有能力擴大服務項目,並成功地應付一些不利的現實情況。網景的導航器不久就將「網際網路目錄」按鈕的預設配置轉而指向雅虎的競爭對手Architext,而導航器的第二個按鈕「網際網路搜索」長期指向InfoSeek。楊致遠開始與網景討價還價,網景提出一項建議:搜索引擎按字母順序排列。
「這是最損的建議了,因為雅虎引擎以字母Y開頭!網景的變故使雅虎的信息檢索流量減少10%,但雅虎很快度過了難關。此時Softbank已大舉向網際網路進軍,僅向雅虎就投資6000萬美元。
Yahoo!的方向是什麼?楊致遠經過幾個月的思考,認為Yahoo!不僅僅是一個提供分類目錄的網站,而是一種新媒體。成千上萬的人通過Yahoo!進入信息高速公路,這是一個必經的門戶。
這種思想和思路是創新性、開拓性的!導致的直接行為後果就是楊致遠決定上市,進行IPO,然後利用上市資金更快地發展Yahoo!
事實證明,楊致遠的思路和行為是正確的!他帶領Yahoo!邁向了一條康莊大道!也把人類從門口帶進了網路時代!所以被稱為「世紀網路第一人」
1996年3月7日,雅虎股票正式上市,雖然它的兩大對手Lycos、Excite已搶先上市,但這一天仍被評為「華爾街盛事」。4月12日正式交易,正值周五。股票最初定價13美元。但交易狂熱,平均每小時轉手6次之多,一度飆升至43美元,最終以33美元收盤。雅虎市場價值達到8.5億美元,是「紅杉資本」投資時的200倍。創造「Nasdaqs second-biggest first-day gain ever」記錄。
1996年4月,第一個雅虎國際版——雅虎日本站成立,之後法國、德國、加拿大、英國等雅虎分站相繼問世。第一品牌的效應逐漸呈現,但楊致遠並不熱衷於各種預測。他表示自己絕對會與雅虎一起奮斗至少五年以上。「我很喜歡目前的工作,我甚至不把它當成是一份工作。」 「將原本是技術性、電腦狂的世界,和大眾媒體結合在一起。我認為費羅和我及我們的工作小組是第一批將兩者結合在一起的人。」 「我們就像第一個從直升機跳下來滑下雪坡的人,也好比是登陸月球,雖然我沒有真正經歷過,不過我相信那種感覺一定很棒。」
「當我們創業時,就知道我們兩人中誰也不會當CEO,我們知道兩人誰也不會聽對方的,因此我們得有第三方來仲裁。」他們准備找一個職業CEO。有人敲門了,但他說:「我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改掉名字。」兩人一聽,馬上開門送客。如今,他們的頭銜均為「雅虎酋長」(Chief Yahoo),同是公司的第一「門戶」。
「如果我們是為了錢,那我們可能早早就將雅虎賣掉了。可以告訴你一個秘密,我每天都會在收盤時看一次股市行情,但我卻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股票。我還不滿30,我還不需要錢,也不想錢,更不想交銳。我的錢都在紙上,全是股票,數目很大,看起來都不相信是真的。」
IPO成功之後,楊致遠的商業潛能開始爆發。楊致遠此時已經意識到,搜索引擎只是新媒體的冰山一角,他認為要讓用戶光臨,必須不顧一切地宣傳品牌。他決定在傳統媒體上大做宣傳,他要建立和做大這個Yahoo!品牌。對這一宗旨,他幾乎達到狂熱的地步。一開始就斥資500萬美元做電視廣告,成為當時公司開出來的最大一張支票。股票報價、地圖、聊天室、新聞、天氣預報、體育新聞、黃頁等,讓用戶目不暇接。這一想法比他的競爭對手提前了6個月,在網路時代,6個月足夠干任何事情了。
Yahoo!的廣告語是Do You Yahoo!,簡直與耐克的Just Do It媲美。這一廣告語在電台、電視台、雜志、報紙上輪番轟炸,無論你上網與否,都能見到Yahoo!的醒目標志。
「Yahoo!非常酷,它不是一個技術公司,而是一種品牌、一種文化,這使Yahoo!與眾不同的酷!」華爾街的分析家如是評論。
也有人說:Yahoo!酷主要是楊致遠和他的夥伴酷,他們白手起家的傳奇是無數傳媒的焦點,Yahoo!是按他的意願建立的:獨立、年輕、富有創造力,還有謙遜。
Yahoo!的真正實力是它擁有一支超強的員工隊伍,他們年輕,全部受過大學教育,他們給站點進行分類,精確細致,對手很難模仿。一般門戶的分層只有兩到三層,而Yahoo!有十幾層。
廣告客戶蜂擁而至。新聞、電話黃頁、分類廣告、網上商場,Yahoo!的服務創造了新一代的媒體。
1996年第二季度末,每天已經有200萬網民造訪雅虎,累計每天1400萬次。其中有75%是回頭客。但楊致遠並不滿足於僅僅擁有一個可以吸引回頭客的品牌。他說,「如果我們是個軟體工具公司,就會被微軟擠垮,如果我們是一個出版物,就像《時代》周刊一樣有一批忠實的讀者,那麼就會長期發展下去。」
1996年第一季度,雅虎與競爭對手Infoseek、Excite、Lycos相比,每天的訪問量就超過對手的兩倍。1997年年底,日均訪問量達到9000多萬人次,比所有對手訪問量的總和還要多。連Infoseek的老闆也不得不承認,雅虎已超越其他對手。的確,雅虎已今非昔比:公司有不少令人敬仰的管理人才,有一套完整的營銷策略,最重要的是還有1億美元的現金。一位分析家說:「雅虎在很多方面都已經領先同行,把它與其他的搜索引擎相提並論是不恰當的。」
1997年,雅虎收入6700萬美元,虧損2300萬美元。從賬面上看,這完全是一個失敗的公司。但是在互聯網上,它卻是最大的明星。市場價值超過網景,升至28億美元。1997年第三季度,雅虎的市場價值首次超過瀏覽器大王網景。
雅虎成了華爾街的寵兒,楊致遠的財產也水漲船高。當然,最大的快樂不是金錢。「最讓人感覺良好的是你每天都在改變著世界。你每天早晨起來問:『我起來干什麼?』然後你就覺得如果你不去工作,雅虎可能就會出問題。我們當年建立的小小網站現在每天都有千百萬人使用,每當看到這情形,我們就會說一聲:『哇!』甚至打個寒戰。這真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
1998上半年 ,每個月至少有3000萬用戶訪問 Yahoo!, 每天瀏覽下載量達到1億頁!
1998年《福布斯》雜志推出高科技百名富翁,楊致遠以10億美元的財富躍居第16位,超過了冠群CEO王嘉廉,成為高科技中的華人首富。
1999年4月,形式凈收入為2,510萬美元,收入為8,610萬美元。公司仍然保持強勢增長。
1999年,楊致遠和費羅已成為網路媒體公司的舵手,公司市場價值高達390億美元,而楊致遠的紙面財富達到75億美元。
瀏覽量從1998年12月份的平均每日1.67億增加到2.35億,增幅達41%,同時注冊用戶數量從3,500萬人增加到4,700萬人。2月份用戶增長率是前十名網站中最好的,並且是整個網路平均增長率的兩倍。

【楊致遠的性格特點】

Yahoo!的成功,與楊致遠的苦心經營是分不開的。清晰快捷的思維,不知疲倦的為事業打拚,使得他在競爭激烈、巨頭雲集的IT業中,脫穎而出!平易近人的作風,謙虛謹慎的處世,也給大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楊致遠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慈善和社交活動,不辭辛苦地到全世界各著名大學演講,給廣大的青年朋友講述他成長與成功的經歷,成為新一代知識型偶像。記得他曾在接受中央電視台采訪時說:「我不怕輸,即使我失敗,我也有從新來過的勇氣。」這種年輕人不怕輸的勁頭也襯托出一個這個傳奇人物的精髓所在。
在當今IT業,有3位沒有上完大學就跑出去開公司、最後變成著名的億萬富翁的人,他們就是比爾•蓋茨、邁克•戴爾和楊致遠。
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IT業的頭面人物,但他已經比較老了,在這個行業可以說是廉頗老矣。讓比爾萌生英雄老去之嘆的至少有兩個人----戴爾與楊致遠。
有趣的是在任何一個相同的年齡上,戴爾都比歷史上的比爾更成功;楊致遠似乎更可怕,他迅速完成了一個億萬富翁的炮製過程,他的身份完全不顧地心引力,火箭一般地飆升---眼下楊致遠是美國華人首富。
比起洛克菲勒、卡內基、福特這些花上一輩子才完成原始積累的故事,戴爾和楊致遠的經歷真算得上神話,他們聚攏財富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更重要的是,他們是新的價值的代言人。----他們年輕,富有創造力,他們穿著牛仔褲和T恤上班,光著腳在工作間工作,從不喜歡發號施令,厭惡權力階層。這使他們成為時尚,瘋狂地出現在大小雜志的封面。
有一次財富全球論壇上海年會,比爾•蓋茨沒有來,戴爾楊致遠則應邀而至。在循規蹈矩溫文爾雅的總裁中間,他們顯得與眾不同。
楊致遠仍然穿著牛仔褲和T恤出沒在衣著體面的人群中,完全是一個鄰家男孩的打扮。戴爾雖然西裝革履,但在央視的演播間里,不像另外的總裁們那樣正襟危坐,他一上台就蹺起了二郎腿,他的身體語言告訴別人----他只不過是和你在街頭聊天,談一些有趣的話題而已。
楊致遠顯然擁有更高的注意力,這個年輕人受到了同胞的格外照顧,他告訴記者,從北京來上海他買的是經濟艙,上了飛機之後不知道怎麼變成了頭等艙,他很開心。
有人說,搜遍一部計算機的發展史,上面只有4個華人---前面是王安,中間站著王嘉廉和施振榮,新人就是楊致遠。與王安諸人的慘淡經營苦心孤詣不同,楊致遠的成功被視為偶然。
評論者將這種偶然視為互聯網時代的必然,他們引用楊致遠的一句話:人人都說美國機會多,但當時沒有人能想到機會的降臨,猶如雅虎一般。
但楊致遠告訴記者,機會是偶然的,但取得成功並非如此,你把一種嗜好變成了一個事業,這需要巨大的努力。
楊致遠說:「我喜歡現在的工作,最令我激動的是能將傳統世界融入新時代。」「經營Yahoo!的感覺好像被人從直升機上扔下去、然後在山上滑雪的那個人,他不知道哪兒有樹,哪兒是懸崖。我不會失去任何東西,我是白手起家,即使再一次兩手空空,我也不在乎。」
「或許我這么說有點怪,但是,我確實覺得自己還沒有取得成功。」楊致遠說。「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很多……所以,我應該繼續保持謙虛、執著。」 「我們很少有時間反思我們所做的一切。但是,一旦有時間,我就會注視著在雅虎與我共事的夥伴們。看著他們,我就感到自豪、滿足。」

❹ 國際金融平台MCI能掙錢嗎會不會又是一個騙局

現在的金融平台太多太多了,魚龍混雜,真不知道怎麼選,一定得好好選擇了,好像也可以藉助互聯網的力量查詢,找最權威的金融平台備案查詢中心去驗證一下真實性。

❺ 股票財務分析標准,再+100

樓上說的沒錯 ,你北辰應該和萬科比,中鋁跟鋁啊,銅啊比,都沒關系,同行業才具有可比性,每個行業都有它比較合適的市贏率,譬如鋼鐵是20倍以下,而白酒是60來倍,為什麼不是鋼鐵60來倍呢?說明不同行業不具備可比性.
軟體的數據,未必准確,不準確的見的太多了,你真要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就研究年報之類的,而且,就算年報,做假的還少嗎?要看出裡面的玄機需要技巧的.如果說你是要總結出這個指標的一個普遍的用於股票投資的規律,你就要自己總結,這樣你得到的規律,你以後操作起來更自信,我希望你不是用於短炒,如果你只是股票做把就走,圖形才是你該研究的,如果是學術研究,我就幫不上了.

❻ 主圖上關於股票K線天數顯示的公式

不會有這樣的功能的,因為這種指標是每天都要顯示的,如果顯示了今天的前5天位置,必然也會顯示昨天的前5天位置,最終的結果就是今天的前5天前每一天都會做上標志。

❼ MCI中國包括哪些股票

6月21日,備受期待的A股闖關MSCI指數的結果揭曉,A股被正式納入MSCI指數。明晟公司宣布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預計納入中國A股的222支大盤股。基於5%的納入因子,這些A股約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0.73%的權重。計劃分兩步實施這個初始納入計劃,以緩沖滬股通和深股通當前尚存的每日額度限制。第一步預定在2018年5月半年度指數評審時實施,第二步在2018年8月季度指數評審時實施。倘若在此預定的納入日期之前滬股通和深股通的每日額度被取消或者大幅度提高,MSCI不排除將此納入計劃修改為一次性實施的方案。明晟MSCI舉行周三的第一場記者會,MSCI明晟CEO費爾南德斯表示,MSCI在決定納入上征詢全球投資者意見,並獲得他們普遍支持;考慮到股票互聯互通機制的限制,MSCI決定分兩步實施納入計劃。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MSCI此次決定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MSCI明晟CEO費爾南德斯表示,預計A股納入MSCI後初始資金流入在170億美元-180億美元左右;如果中國A股在未來完全納入,預計資金流入可能達到3400億美元左右。MSCI明晟CEO費爾南德斯表示,投資者強烈敦促中國交易所、監管機構考慮額外的措施來遏制股票停牌,A股權重低於我所希望達到的水平,MSCI非常關注將納入范圍擴大至A股中盤股。MSCI明晟CEO費爾南德斯表示,考慮擴大中國在MSCI指數中的權重有三個標准:1、減少停牌數量;2、提高互聯互通機制的交易限額;3、進一步放鬆數據相關事宜(這與中國監管允許國外公司在其金融產品中使用中國指數有關)。MSCI表示,希望一旦觸及限額,中國股票互聯互通機制的配額能夠得到調整。明晟MSCI高管稱,MSCI對中國資金流入170億美元的預期建立在納入A股5%的基礎上。http://stock.qq.com/a/20170621/017802.htm

❽ 美國安進公司的安進走自己的路

曼哈頓中區凱悅飯店的帝國舞廳通常用來舉辦嚴肅沉悶的午餐會。人們在這類午餐會一般都不怎麼出聲,還總是打盹。但在3月底的一個星期二,當安進公司(Amgen)首席執行官凱文·沙勒(Kevin Sharer)走上舞廳講台的時候,在他眼前的場面就像是舉辦搖滾音樂會似的。那天是這家生物技術領頭羊破天荒頭一遭舉辦「研發日」活動,有將近500名投資商和分析師涌進了大廳,他們和其他與會者爭先恐後地搶佔位置,期待著為集會喝彩。
沙勒已做了許多激起這些人好奇心的事。自2000年4月任職以來,他就一直致力於對這家位於加利福尼亞千橡市的公司進行大改造,同時不去觸動它那被人看重的生物技術企業的根基。這是一場困難的平衡表演,在解決公司痼疾的同時,又製造了新的壓力。改造涉及到公司業務的各方面,包括引進了新的人才、新的合作夥伴以及新的生產方法。例如,過去三年裡,沙勒從那些墨守成規的制葯公司──比如默克(Merck)和禮來(Eli Lilly)──招來了許多高級管理人員。研發主管羅傑·佩爾穆特(Roger Perlmutter)是最為傑出的新招員工之一,他十分精明,借用大制葯公司的制度建立了一套葯品研究的「指揮與控制」流程,力求將生物技術公司所具備的自由創造力與其制葯業競爭對手更傳統、更審慎的方法結合起來。
這是一種新模式,每天都在接受檢驗。但安進除了變革,別無選擇。這家生物技術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大部分時間里發展順利。在90年初,它推出了兩種重量級葯品──可注射的蛋白質葯物 Epogen(紅血球生成素)和Neupogen(白血球生成素),得到了將近17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2003年,Epogen的銷售收入為24億美元,Neupogen為13億美元。憑著極高的利潤率,安進將大比例的營業額轉化成了現金,但它的研發開支卻很少能轉化成所需的新產品,以推動正在放緩的增長。
整個制葯業目前正在竭力恢復生產增長的勢頭。眼下,安進公司從受人喜愛的生物技術企業向完全的制葯公司的轉變,受到了整個制葯業的密切關注。根據英國國際醫葯研究中心(Center for Medicines Research)的統計,在過去十年裡,葯品研發總開支翻了一番,而發布的新葯數量卻下降了三分之一。像默克和輝瑞(Pfizer)這樣的制葯公司,背負著層層的官僚機構,正在拚命努力替換掉那些失去了專利保護的重量級葯品,它們現在已經成了規模龐大而缺乏活力的市場營銷和銷售企業。而生物技術企業三年來一直飽受市場低迷的煎熬,資金來源漸漸枯竭,幾十家公司的規模縮小了,有的甚至徹底銷聲匿跡了。1994年,生物技術企業千年制葯公司(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在發給員工的T恤衫上還在誇耀「凡事皆有可能」,過了7年,T恤衫上的字就變成了「專注的執行」。這哪裡還像個口號!
近些年,一些行業觀察家認定,安進公司將是葯品行業扭轉頹勢的最大希望所在。在沙勒積極應對挑戰,以求管理好這家既龐大又有創造力的公司的時候,他們的看法就更是如此。這些高期望在現實中的反映,就是當前安進高達830億美元的市值,這一數字超過除了行業巨頭輝瑞、強生(Johnson&Johnson)和默克之外的所有制葯公司。但是,隨著安進的規模急速膨脹(去年銷售額為84億美元,利潤23億美元),分析師們有了不同的意見。分歧在於安進是否還有潛力繼續保證在每股盈利年增長30%的情況下出現投機性生物科技股溢價。近來安進股票的目標價格在62美元到90美元之間浮動,也體現了人們認識上的混亂。有的分析師最近還大幅下調了他們的盈利預測。
正是由於這些情況,使得投資者和分析師迫不及待地湧入凱悅飯店的舞廳,想要聽聽安進首席執行官能帶來什麼產品信息。他們期望很高,結果卻讓他們有些失望。沙勒沒有提供更好的贏利前景,更重要的是,他沒有帶來令他們驚喜的消息,未宣布一種能在市場上大受歡迎的重量級新葯。在當天活動結束後,安進股票價格下跌超過2美元,報收57.83美元,與7月份的72美元高價相比,降低了20%。數天後,沙勒真的帶來了重大消息,他宣布出資13億美元收購癌症專業生物技術公司Tularik79%的股份。市場對此基本不為所動。有人表示懷疑,嘲笑安進已經完全成了大制葯公司;有人提出批評,說它已經喪失了活力。然而,公司的領導層仍然對自己頂住懷疑、化解批評的能力抱有信心。佩爾穆特說:「我們就是要證明,價值800億美元的公司仍然能保持住那種(生物技術企業的)特色。」
凱文·沙勒是在市場轉入低迷時出任最高職位的。他是安進的新任首席執行官,卻不是公司的新員工,他已在前任首席執行官戈登·賓德(GordonBinder)手下當了八年的首席運營官。在此期間,他迅速熟悉了生物技術行業。在賓德於1992年把他從長途電話運營商MCI公司招來之前,他對這個行業一無所知。他曾擔任MCI營業額60億美元的業務市場部門的主管,但在確認無緣走上最高崗位後,他離開了那家公司。
從海軍退役後,滿懷抱負的沙勒在麥肯錫公司(McKinsey)開始了他的商業之旅;很快,他又轉投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在那裡,這個衣阿華人在通用電氣擔任兼並與收購高級顧問。1989年,正值41歲盛年的他得到了通用電氣飛機發動機部門的一個肥缺,但在上任的第一天即辭職,出人意料地跳槽到了MCI。沙勒把這個決定歸結於自己年輕氣盛。3M公司首席執行官吉姆·8226;麥克納尼(Jim McNerney)當時任職於通用電氣的計算機服務部門,他記得沙勒「精力充沛,樂觀向上,有股風風火火的勁頭」,但容易感情用事。
或許是因為視力不好,沙勒沒有像他老爸那樣當上海軍飛行員,但他有著敏銳的眼光,使他在擔任安進一把手之時看出了時代將要發生變化。2000年,盡管Epogen和Neupogen仍然具有相對壟斷的地位,但安進已經著手研究Aranesp這樣的產品。這是一種治療貧血的葯品,比起Epogen葯效更為持久,可以與強生公司治療貧血的重頭葯物Procrit競爭(安進給紅細胞生成素申請了專利,這種蛋白質能刺激血紅細胞的產生,但在1985年,缺乏現金的安進與強生達成協議,分享該葯物的全球市場)。安進還計劃進入炎症和腫瘤等競爭激烈的領域。沙勒說:「我們從壟斷進入競爭,我知道沒有公司成功過……從來沒有,」他笑了笑,然後接著說:「所以我對此很關注。」
沙勒知道,安進十分珍視的企業文化需要改變了。公司的前兩任首席執行官羅思曼(George Rothmann)和賓德也是研發部門的實際負責人,在他們任職期間,研究(實驗室工作)和開發(臨床試驗)在公司一直受到冷落。營銷人員根本沒有融入到葯物研發流程中去。曾有近十年的時間,安進沒有推出一種新葯,這並非偶然。
沙勒堅信,安進要想繼續發展,就必須改革。在公司核心部門工作的八年裡,他發現了大量冗餘職位。執掌大權後,他開始對高級管理層進行改組,表現得就像一位「空降的」首席執行官。剛一上任,這位新任首席執行官就清理管理層的職位,副總裁職位原本40個,如今有一半已不復存在。為了加快公司的新舊交替,他還從大型制葯公司的陣營招來了許多新員工。在這些公司之間,對人才的競爭是極其激烈的。
52歲的喬治·莫洛(George Morrow)是沙勒補充的首批員工之一,他以前是葛蘭素威康(GlaxoWellcome)美國公司(營業額65億美元)的主管,接管了安進的銷售和營銷業務。筆者問他:安進的商業化流程有什麼何題?他笑了起來,斜著身子問:「你來這多久了?」他說,沒有什麼流程,只有一連串互不關聯的步驟。為了將這些步驟整合起來,他迅速建立了產品戰略團隊,交由臨床醫生和「將握有產品」的高級營銷代表共同領導。
不過,沙勒最英明的聘用之舉,是招來了佩爾穆特。他是安進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研發主管。他在默克干過四年,爬到了葯物研發執行副總裁的職位。此前,他在華盛頓大學免疫學系任教,當時在容不得瑕疵的學界就享有極好的聲譽。調研公司Bench International的生物科技人才招聘主管斯蒂文·威廉姆斯(Stephen Williams)說,「他以率真精神和科學知識吸引了人們。」在默克公司,他領導著那支開發了消炎葯偉克適(Vioxx)的團隊,目前此葯銷售額為25億美元。像莫洛一樣,51歲的佩爾穆特也面臨著不暢通的環境,葯物研究和臨床試驗兩個團隊各行其是,不相往來。當2001年4月他把兩個團隊的高級職員叫到一起的時候,他說,這是第一次有這么多人坐在同一個房間里[安進前任研究主管、1997年離開公司的瓦普內克(Daniel Vapnek)不同意這一點,聲稱在他任職期間,「研究部門與開發部門之間的溝通非常好」]。
當研究部門與開發部門碰頭的時候,佩爾穆特便發現相當一部分研究項目將永遠結不出果實。令他驚奇的是,安進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比默克還多。因此,佩爾穆特砍掉了其中一半,將研發資金注入到那些最誘人的葯物中。「我想做的是,為安進引入最好的研發機構所具備的嚴格與紀律,同時又不破壞它的創業精神,」佩爾穆特說,「要做到這點,就要引入指揮與控機制。」
佩爾穆特著手召集能適應嚴格要求和紀律的員工。在高層位置上,他安插了兩位從他到默克工作時就熟識的人:約瑟夫·米萊蒂奇(Joseph Miletich),擔任實驗室研究和臨床前研究高級副總裁;貝思·賽登伯格(Beth Seidenberg),擔任開發高級副總裁。兩人都是安進執行委員會的成員,這意味著在安進11位最高級別官員中,有4位來自默克。還有一位是信息總監哈桑·代伊姆(Hassan Dayem)。有人可能會質疑,從處境艱難的默克招來這么多人是否明智,但在吸引天才科學家方面,默克一直很順利(留住人才則是另一回事)。自高級經理以下,安進的各業務部門充斥著來自大制葯公司的人才。
研發部門的員工中有60%是2001年1月後來到公司的。快速吸納新人才對公司的性質產生了深刻影響。生物技術企業千年制葯公司(總部位於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市,在90年代有過快速的增長)的首席執行官馬克·列文(Mark Levin)說,他經常招聘前大型制葯公司的員工,但他更願意要那些已經先在別的生物技術企業工作過一段時間的人,因為這段時間可以讓他們消除舊習。生物技術公司的招聘人員認為,在安進並不必然如此,因為如今安進與大型制葯公司在文化上的共同之處,要比它與小型生物企業的共同之處更多。生物技術行業的獵頭約翰·菲力浦(John Phillip)說,「從葛蘭素去安進,要比從一家生物技術新創企業進入安進更容易。」
佩爾穆特較為刻板的研發運作方法也許很有必要,但已經惹惱了一些員工。一位搞臨床前研究、從大公司來的安進員工說:「以前科學研究一直是重中之重,現在什麼都成了商業決策。」新員工常常對安進層層的管理機構感到驚訝。安進花費6.25億美元建立了漂亮而顯眼的新研發中心,它俯瞰西雅圖的艾略特海灣。該中心的流程開發副主任維克多·馮(Victor Fung)說,介入決策的人非常之多,讓「我覺得自己像是專職負責連線的總機轉接員似的」。這位從事臨床前研究的員工補充說,「它和我來的時候為之工作的公司完全不同。」
沙勒說,他完全不贊成有人所謂商業動機已經凌駕於優秀的科研之上的說法。盡管他和佩爾穆特都聽到了有人對壓抑的官僚作風感到難受的反映,但他們說這是大機構中令人遺憾的現象,對增長如此之快的機構來說尤其如此。隨著安進文化發生了變更,員工也出現了雙向流動。洛杉磯的一位風險資本家說,「有些離職的情況以前從未在安進發生過。」安進人員流動率在2000年為5.2%,現在是6.7%,略有上升,但仍低於大制葯公司。所以說,盡管留在公司的老員工可能不喜歡新的安進,其中有些人嘲笑它成了「西部的默克」,但是他們正在努力適應它。
一直以來,安進的位置既是寶地也是凶地,它位於聖莫妮卡山馬裡布海灘的正北。如果你生活的地方氣候不夠宜人,你就很可能覺得那是塊寶地。說它凶,是因為洛杉磯西北的千橡市對於生物技術企業來說是不毛之地。安進的大本營過去就非常荒涼,電視劇《硝煙》(Gunsmoke)有許多集就是在那裡拍攝的。與世隔絕成了安進的一大特點。安進的同類公司,比如Genentech和Genezyme,都在各自總部所在地與興起的新創企業長期開展合作,而安進卻幾乎不搞這些,滿足於Epogen和Neupogen帶來的大把鈔票。
在同一些較小的生物技術公司打交道的過程中,安進漸漸得到了一點清高乃至傲慢的名聲。這些小公司渴望用它們的發明成果來換取安進的現金和產品。一位生物技術顧問說,「人們習慣上認為安進難於接近,它有兩種大獲成功的產品,所以他們似乎覺得不需要吸收新技術」(公司的第三種重量級產品、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Enbrel,是在2002年花了103億美元收購Immunex之後得到的)。
沙勒接任後迅速做出決策,公司必須拋棄這種單乾的策略,應積極尋求合作以加強生產。然而,公司的智囊團一直沒意識到,他們在達成協議方面已經有了麻煩,直到今年2月,他們競購心血管病專業公司Scios失敗,讓強生公司買了去。當佩爾穆特和Scios接觸時,他發現這家公司的人對安進還抱著從前的看法,這對他是當頭一棒。他說:「外面的人不知道現在這家公司已有了多大的不同。我們應該走出去和人們說一說。」所以,他們四處奔波,把介紹材料發往波士頓、舊金山和西雅圖的新創企業,他們很快收到了回報:安進去年簽訂了68項協議,而2002年和2001年的數量分別是40和25。
最能體現公司新策略的交易,是在去年與南舊金山的腫瘤學專業公司Tularik簽訂的夥伴關系協議。沙勒不久前已同意收購這家生物技術企業。腫瘤學在生物技術企業中是最熱門的葯物開發領域,安進在癌症上投入的資源比其它任何特效葯都多。現在,安進沒有著力於那些起外圍作用(如消除化療病人的感染等)的葯物,而是正在開發抗擊癌症本身的葯物。它已經就合作事宜同Tularik談了多年,但直到2003年2月佩爾穆特把一支團隊帶到舊金山灣區,事情才有眉目。
雙方會議結束後,佩爾穆特又私下裡同Tularik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達夫·戈德爾(Dave Goeddel)進行了交談。戈德爾是生物技術的先驅,是1978年Genentech公司聘用的第一位科學家,他在那裡研究公司的第一種葯物──胰導素。Tularik公司已經先同兩家公司談過它的癌症基因探索計劃。佩爾穆特說,「這讓人沒法接受,我們才是你們理想的夥伴。」過了不到一個月,安進提供了更誘人的報價,簽下了這個協議。戈德爾說,「小公司的好處是,一有決定就立即可以行動。能有一個和我們行動同樣迅速的大合作夥伴,是件好事。」
與Tularik的協議還表明,安進決心進入小分子葯物領域。這類葯物可以製成葯片,目前還被大制葯公司所獨占。3月初,安進獲得美國食品與葯物管理局(FDA)的許可,得以研製其第一種口服葯Sensipar,這種葯物可治療一種叫做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腺異常疾病。安進涉足小分子領域意義重大,原因有二:一是它增加了一種特殊疾病的治療方法;二是小分子葯物的開發完全不同於大分子葯物,難度要大得多,需要人力物力上的大量投入。沙勒認為,這樣的投入對保障安進的未來是必要的。
在紐約的「研發日」活動是安進第一次進行此類展示,因為它以前的產品開發並不值得誇耀。Aranesp(療效持續更長的Epogen類葯物)和Neulasta(2002年發布的Neupogen改進型葯)獲得了驚人的成功,但這兩種葯品都是同一研究課題下的變種葯。安進還擴大了風濕性關節炎葯品Enbrel的用途,去年它達到了重量級葯物的水準(銷售額13億美元),用來治療僵直性脊椎炎和干癬性關節炎(在美國有4,500萬成年人患皮膚干癬病,其中的23%患有這種關節炎)。安進希望,在今年晚些時候,還能用它治療牛皮癬。而Sensipar是兩年來公司推出的唯一產品。競爭對手Genentech公司近來獲得了一些廣受矚目的葯品生產許可,比如治療直腸癌的葯物Avastin。去年,它有多達20個項目投入了生產,這些項目的研發經費總和還不到安進16億美元經費的一半。安進的一家競爭對手BiogenIdec公司的研究主管伯特·阿德爾曼(Burt Adelman)說:「照(安進的)規模來看,它並沒有取得太大的進展。」
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在佩爾穆特任職的頭三年(2001-2003)里,安進已有23個項目進入了開發(意味著起動臨床前研究流程),比它前十年推出的項目總和還要多一個。前景最看好的是AMG162,一種針對骨質疏鬆症的單株抗體,將在今年進入臨床三期試驗(收購Tularik後,又會有五個處於臨床試驗階段的項目投入生產)。在今年的臨床試驗中,安進需要徵招的患者由2002年的27,700名增加到50,000名。佩爾穆特說,「與許多大葯廠相比,我們是非常高產的公司。」
對於作為安進公司核心的雙重特點,人們有什麼看法呢?安進的執行官們想讓公司兩者兼而有之。如果與大葯廠相比較對他們有利,他們就很樂意進行這種比較;但如果涉及「文化」之類的內容,他們就會斷然拒絕與大葯廠做任何比較。我們可以理解,安進或者其它生物技術公司如果被打上「大葯廠」的標記,就會陷入恐懼,這些標記背負著「創造力萎縮」的惡名。「我現在把安進看成一家制葯公司,」一位做臨床前試驗工作的員工說,「公司要想成功,就必須走這一步。」
到沙勒辦公室的訪客都會看到牆上那幅卡斯特將軍(General George A. Custer)巨大的現代藝術肖像畫,畫中的將軍陰沉地向下注視,提醒著沙勒永遠不要低估自己的對手。在去年讀了作家埃德加·文森特(Edgar Vincent)的英國海軍英雄納爾遜(Horatio Nelson)的傳記後,沙勒找到了新的榜樣,並定做了納爾遜的畫像。納爾遜以敢於違抗命令、勇於冒險著稱,但和卡斯特不同,他不會貿然闖入險境。文森特認為,納爾遜還非常善於溝通與合作,會運用政治手腕,使他的革新計劃贏得內部人的支持。從這點看,這正是沙勒在安進所要做的──徵得了大夥兒的一致同意後,再採取大膽而迅速的行動,去冒經過認真估算、有巨大回報的風險。對此,整個制葯行業將拭目以待。

❾ 世界通訊公司造假具體內容

在虛報巨額利潤丑聞曝光4個星期後,美國東部時間7月21日,世界通訊(Worldcom)公司正式向紐約南區地方法院遞交了破產保護申請。根據破產申請文件,該公司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的資產總值超過1000億美元,債務達310億美元,破產涉及的資金規模是去年12月申請破產的安然公司的兩倍,是今年1月份環球電訊破產案的4倍,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企業破產案。

世通公司的前身是創辦於1983年的長途電話折扣公司(LDDS),上世紀90年代以來,該公司利用兼並、收購等手段瘋狂擴張,一次次上演「小魚吃大魚」和「快魚吃慢魚」的戲法,迅速發展為全美第二大長途電話公司、全球第一大互聯網供應商。

2001年,公司高額負債的狀況引起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的關注,今年3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布對世通公司過往的兼並事件和公司向CEO伯納德·埃伯斯提供3.66億美元巨額貸款一事進行調查。4月30日,埃伯斯迫於董事會和大股東的強大壓力黯然辭職。6月,世通新任CEO主持的一次內部審計暴露出更大的丑聞:從2001年開始,世通公司與擴建電信系統工程有關的大量費用沒有被作為正常成本入帳,而是作為資本支出處理,這一會計「技巧」為世通帶來了38億美元的巨額「利潤」。

6月25日,迫於SEC的壓力,世通不得不發布聲明,承認至少有38億美元的支出被做了手腳,用來虛增現金流和利潤;同時,該公司2001年14億美元的利潤和今年第一季度1.3億美元的贏利也屬子虛烏有。

假帳丑聞給世通公司帶來了滅頂之災。丑聞曝光的第二天,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即以民事欺詐罪正式起訴世通;正在加拿大出席西方七國首腦會議的美國總統布希怒不可遏,表示要全面調查世通一案。與此同時,世通股票市值急劇縮水到3.35億美元,公司成為一具空殼,信用等級被降為最低級;一年前允諾向世通提供25億美元融資的25家投資銀行也相繼控告世通詐騙25億美元。

7月21日,世通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

8月8日和9月19日,世通公司又被發現有兩筆錯帳,該公司財務丑聞涉及的金額增加到90多億美元。

11月26日,世通公司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達成和解協議。根據這項協議,世通公司必須聘請一位獨立顧問,對其會計帳目進行評審並允許法庭任命的一位監督員對其管理狀況加以評定。法官將於明年決定對世通處以多少數額的罰款。據報道,世通面臨的罰款可能為上億美元,但如果法官認為世通公司已經進行了改革而且對其處罰毫無意義的話,世通也許可以避免被罰款的厄運。

盡管世通新的領導層在公開場合表示公司將採取一切辦法保證財務狀況的穩定,繼續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並稱公司已通過談判獲得了大約20億美元的融資,在9到12個月的破產保護期內將努力償還債務並進行重組,但輿論普遍認為,世通存活下來的概率幾乎為零。

發家

4月30日,世通公司CEO伯納德·埃伯斯不得不離開世通時對媒體說:「在我的任期內,Worldcom的財務審計是絕對干凈的,我堅信Worldcom仍將作為行業領袖存在下去,並為後來者制定標准。」隨著丑聞的曝光,沒有人再相信他這句話。

從一名體育教師成為電信業巨頭,埃伯斯只用了16年時間。

伯納德·埃伯斯出生在加拿大,後來來到美國。從亞特蘭大埃德蒙頓中學畢業後,埃伯斯做過一段時間送奶工。他後來回憶起這段日子時曾說,日復一日在零下30度的天氣里出去送牛奶,令他對未來充滿絕望之情。後來他獲得了密西西比大學的籃球獎學金,從而一舉擺脫了寒冷的天氣和低迷的命運。經過兩度輟學,埃伯斯終於在1967年獲得了這所大學的體育學士學位。

剛畢業那一年,埃伯斯先是當了一名中學的籃球教練,後來又轉行去經營一家服裝倉庫。1974年,他從同事那裡借錢買下了一間汽車旅館,其後一路高歌猛進,很快就擁有了9家西部最佳旅館。

1983年,體育教師出身的伯納德·埃伯斯和幾個合作夥伴在密西西州一家小餐館的餐巾上草擬了一份商業計劃書,決定成立一家電話公司——長途電話折扣公司LDDS。創業之初,公司的業務只是從美國當時的電信壟斷者——美國電話電報公司那裡以低價購進長途電話服務,然後再以稍高但又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賣給普通消費者。開始兩年公司業務並不順利,1985年,埃伯斯開始擔任公司執行總裁,企圖扭轉乾坤。

精明的埃伯斯很快就發現,與其和電信巨頭們斤斤計較於一角二角的話費折扣,不如通過並購來讓公司的發展步入快車道。他的策略是集合當地的運營商一起向行業用戶出售長話服務,大幅削減話費,並通過出讓自己公司的股份來支付並購費用。這個計劃進行得順風順水,到1989年公司上市時,任何曾購買100美元該公司股票的投資者都可以獲得3000美元以上的股份——這是電訊市場當時表現最好的股票,而埃伯斯本人在公司1.8%的股份也增值到6億美元。

公司股票的優異表現使埃伯斯可以手腳闊綽地進行新的並購。1995年,LDDS公司更名為世界通訊公司,其後兩三年間,世通以令華爾街瞠目的速度一口氣吞下了70多個公司。 1999年6月21日,公司股價攀上每股64.50美元的高位,市值則沖破1960億美元。

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收購、兼並使埃伯斯贏得了無數追隨者,其中最賣力的當數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和證券商,在他們的造勢下,埃伯斯和他的世界通訊似乎走上了一條「良性循環」的發展之路:埃伯斯的名頭越大,世通的股價越高,進行新並購的籌碼也越多,而組織這些並購的投資銀行和券商所得到的傭金也越高,因此他們吹捧世通的熱情也越高。

需要指出的是,在埃伯斯實施的大多數並購案中,世通公司都不需要捧出大把現金,而是以股票交換來達到目的,方式是以自己的持股或通過增發新股來交換被收購方的股票,以獲取足夠的控股權。一般來說,投資者面對這種「兌水」行為會採取拋股套現等手段來規避風險,但由於世通一直以來在股市的「卓越表現」,結果股民們不但不會棄市,反而一次次前來托市,令世通股價出現吹捧性上揚。

經濟學家認為,當企業的並購以股權為主要支付手段時,管理者的經營壓力極輕,往往帶來低成本的盲目擴張,這種行為本質上是一種圈錢行為,並不能為企業的發展帶來好處。

但埃伯斯本人對此毫不在意,他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我們的目標不在於獲得市場份額或全球化,我們的目標是成為華爾街股票中的NO.1。」

轉折點出現在2000年,這次埃伯斯瞄上另一個競爭對手——Sprint公司,宣布的並購金額高達1290億美元,但收購行動遭到了美國和歐洲反壟斷機構的聯手阻擊。觀察和分析人士認為,正是這場流產的購並案使世通公司元氣大傷,從此走上了下坡路。

進入2001年,世通與其他同行一樣遭遇了世界電信業的不景氣,股票市值縮水到250億美元;同時,對MCI公司的收購使世通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公司經營舉步維艱。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持股價,繼續吸引投資者,世通公司只能鋌而走險,選擇造假。

丑聞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世通公司的審計人竟然是今年3月被控在安然破產案中犯有妨礙司法罪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世通丑聞曝光後,盡管安達信聲稱「審計員的工作依賴於世通公司管理層的誠實和正直」,意欲洗脫干係,但世通高層卻認為安達信未能發現世通的帳目有問題「是難以置信的」。

安達信公司舊案未了,又遇到了新的麻煩。不過,此番安達信是否參與或合謀了世通公司的造假行為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就在世通假帳丑聞曝光前10天,美國一個聯邦大陪審團宣布安達信妨礙司法罪成立。10月16日,美國得克薩斯州地方法庭對安達信作出最嚴厲的判決:罰款50萬美元,在5年內不得從事相關業務。

其實,早在陪審團裁定公布後的8月31日,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就「知趣」地宣布放棄在美國的全部審計業務,正式退出審計行業。隨後,該公司關閉了在全國各地的絕大多數辦事處,員工數量從2.8萬人下降到不足2000人,以前的1200多個客戶也都與之斷絕了聯系,轉而選擇其他會計師事務所。這個蜚聲國際的會計師事務所開始解體。

美國能源巨頭安然公司成立於1985年,總部設在得克薩斯州休斯敦。該公司擁有資產498億美元,雇員達2萬多人,曾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交易商和最大的電力交易商,鼎盛時期年收入達1000億美元,在美國500強企業中名列第七。此外,它還曾被《財富》雜志評為美國最具創新精神的公司。

2001年10月,該公司虛報利潤和掩蓋巨額債務等問題浮出水面,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隨即介入調查。迫於壓力,安然公司不得不承認了自1997年以來虛報利潤約6億美元,並隱瞞了24億美元到期債務的事實。丑聞傳出,安然股價一天之內暴跌75%,兩天後又縮水到不足鼎盛時期的0.3%。

去年12月2日,該公司向紐約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開列的資產總額近500億美元,成為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企業破產案。

安然丑聞不僅僅是一樁經濟丑聞。據《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披露,安然與美國政界關系十分密切,其負責人曾是白宮領袖們的座上客;在1989年至2001年期間,美國共有71位參議員和187位眾議員收受了安然公司的政治資助;安然還曾資助布希競選美國總統;布希政府諸多核心人物是安然股份的持有者——這些為安然丑聞蒙上了一層政治色彩。

在法院調查安然破產案的過程中,該公司的審計人——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毀掉了部分有關安然公司的重要資料,包括電腦文件、審計報告等。美國證監會據此認為,安信達的行為已構成犯罪或有意阻礙司法調查。今年3月,安達信被控妨礙司法公正罪。

影響

世通破產給美國經濟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首先,破產造成眾多債權銀行有帳難收。據報道,向世通公司貸款1億美元以上的債權銀行超過50家,全球所有著名的投資銀行幾乎都是世通的債主。如果世通最終破產,債權銀行的相當一部分債權將無法收回。

世通股票暴跌還使美國一些在世通注入大筆投資的州養老基金遭受重創。據初步估計,美國第二大養老基金紐約州養老基金在世通的投資損失高達3億美元,密歇根州養老基金損失約116億美元;佛羅里達州養老基金曾因安然股票暴跌遭受了約3億美元的損失,此番在世通股票上又損失8500萬美元至9000萬美元。除了機構投資者,眾多購買世通股票的中小股民更是血本無歸。

拖累了世界股市。以亞洲股市為例,6月28日丑聞曝光後,東京股市大跌4%,韓國主要股指跌7.15%,台灣股市跌3.6%,香港恆生指數跌2.39%,新加坡股市跌2.15%。

世通破產還使該公司的客戶服務受損。據報道,世通的客戶包括納斯達克、美國在線時代華納、聯邦航空管理局、美國國防部等重量級客戶,此外還有2000萬長途和2000萬地方電話客戶。分析家指出,雖然世通現領導層向公眾保證不會出現服務中斷,但在資金匱乏的情況下,如何保證服務質量卻是一個大問題。

危機

自2001年12月以來,除了安然和世通,美國企業界爆出財務丑聞的企業還有泰科國際、凱馬特、微軟、通用電氣、Qwest公司、Adelphia通訊、Imclone系統、CA、施樂等,這些全球500強公司都曾經或正在接受美國政府監管部門的調查。與大公司假帳丑聞一同被揭開的,還有美林集團等投資銀行營私舞弊和許多證券分析師故意誤導投資者等丑聞。分析家認為,在美國經濟復甦急需新的推動力的重要時刻,頻頻曝光的公司財務丑聞對美國經濟復甦的打擊是非常沉重的,由此導致的市場信心危機,也不大可能在短期內消失。

一項調查顯示,近段時間來,美國投資者的普遍感受是「玩股」 等於「玩火」。 涉嫌造假丑聞的上市公司股價一夜之間由幾十美元跌到幾美分,嚇走了股市投資者,他們紛紛拋售股票和國債,股市出現了25年來最嚴重的熊市。投資者急著兌現退出股市的速度,甚至比去年「9·11」恐怖襲擊之後還快。

系列丑聞還使風靡一時的美國CEO崇拜遭遇危機。分析家指出,美國上市公司之所以紛紛造假,是與美國社會已經形成的CEO崇拜分不開的。美國是一個崇尚個人實現的國家,CEO被視為個人英雄主義的寫照,CEO不但具有高收入,更重要的是具有獲得股票期權的權利;許多CEO大權在握,對財富和利潤的瘋狂追逐使他們往往片面追求高成長率及高股價,甚至不惜鋌而走險,與會計師事務所、投資銀行等中介機構沆瀣一氣,通過假帳手段虛誇公司業績。

頻頻曝光的公司丑聞令美國政府大傷腦筋,不得不採取一些應急措施。7月5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出台規定,凡去年收入超過12億美元的公司的CEO和CFO都必須以書面形式宣誓,保證其公司最新財務報表的正確性;如果這些公司的財務報表被證明不實,公司領導人可能會面臨欺詐罪的民事指控或者對政府作偽證的刑事指控。據報道,華爾街似乎支持了這一做法,當日,道瓊斯指數上揚了336點,但民眾卻對此半信半疑。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66%的美國人根本不相信這些CEO的誓言,他們希望看到更多、更大的發展。

「相信上帝」是印在美元鈔票上的一句格言。有人諷刺道,CEO不可信,會計師事務所、股票分析師也不可信,看來美國人只能相信鈔票上印製的這句格言了。

安達信簡史

安達信環球集團(Andersen Worldwide)包括安達信國際會計公司和安達信國際咨詢公司兩部分,業務遍布全球84個國家和地區。在今年8月解體前,該公司在全球擁有386個辦事機構和85000名員工,2001年營業收入達93億美元。公司總部設在瑞士。

1913年:亞瑟·安達信創立安達信公司,最初的業務是收集客戶資料然後進行分類處理。

1947年:亞瑟·安達信去世,門生萊昂納多承接恩師開創的事業。

1947年至1963年:在萊昂納多任期內,公司收入從1950年的800萬美元增長到1.3億美元。萊昂納多還直接參與並啟動了5家歐洲分公司,安達信自此擁有了全球性分公司。

1972年: 安達信在香港設立辦事處,1979年開始拓展中國大陸業務,並於1983年和1987年分別在北京和上海設立辦事處。

1991年: 安達信在上海設立安達信(上海)企業咨詢有限公司,成為第一家在上海浦東新區注冊的外商獨資咨詢公司。

1992年:安達信深圳分公司成立。

1992年7月:安達信與華強會計師事務所在北京成立了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安達信華強會計師事務所。

1998、1999年:安達信分別吸收了上海經緯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廣州花城合夥會計師事務所和深圳中審會計師事務所,並相繼在重慶和西安開設辦事處。

安達信中國公司的專業服務包括9項核心內容:審計、企業咨詢、企業融資、電子商務、人力資源、法律服務、商業服務承包、風險管理和稅務咨詢。

2002年3月:安達信在美國的分部——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因涉嫌在安然公司欺詐案中銷毀有關文件、妨礙司法調查而被起訴。

2002年6月:美國聯邦大陪審團裁定,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妨礙司法公正罪成立。

2002年10月16日:美國休斯敦地方法院對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妨礙司法調查罪作出最終判決。

更多的丑聞

施樂:6月29日,世界最大的復印機生產商美國施樂公司被披露在1997年至2001年間虛報營業收入,金額高達64億美元,遠遠超出今年4月份美國證監會與該公司達成和解協議所預估的數字。

默克:7月8日,全球第三大葯品製造商、美國制葯巨頭默克公司傳出虛報利潤124億美元的消息,因涉嫌在過去3年中利用不正當財務手段提高利潤,該公司日前已被起訴。

強生:7月22日,因涉嫌「在制葯過程中嚴重違規,刻意隱瞞事故,擅自變動製造過程與配料,生產有嚴重缺陷的葯物」,美國強生公司遭到美國政府調查。

奎斯特:7月25日,美國第四大通信運營商奎斯特通信公司傳出涉嫌造假丑聞。該公司涉嫌虛報營業額14億美元及修改業績報告,目前正接受美國司法當局的調查。據悉,該公司巨額債務已達266億美元。

美國在線時代華納:7月31日,美國司法部已開始對其美國在線分公司的財務進行調查。7月初,美國在線公司披露,其在2000年至2001年可能存在虛報收入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