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區塊 » 中國股票機構排行榜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中國股票機構排行榜

發布時間: 2022-06-24 03:43:26

㈠ 證券公司排名

共15家公司的排名沒有變化,包括排名前6位的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廣發證券和銀河證券。
一、具體排名及變化如何?
排名上升的有30家,幅度變化較大的有東方財富證券(96到58)和華信證券(117到84)。 排名下降的有80家,掉落最大的是開源證券(87到95)。 營業收入方面,受到市場人氣低迷和行情下行因素的影響,126家證券公司今年上半年合計實現1570.79億元,沒有一家證券公司半年度收入超過百億元,超過10億元的共40家,另有8家證券公司或券商資管收入不及1億元。 7家公司的排名沒有變化,包括排名前2位的中信證券和國泰君安。 排名上升的有55家,其中上升30位以上的有3家,分別是廣發資管(81到44),華泰資管(85到51)和上海證券(45到12)

二、從總資產表現來說,各大券商也完美地提現了馬太效應,整體來說可以分為5個梯度。
1、唯一的頭部券商:中信證券
坐擁超過萬億的總資產,而且凈資產,收入,利潤都是行業NO.1。中信證券在2005年陸續收購了萬通證券、金通證券,其中萬通證券前身就是青島證券,金通證券則是浙江的地方龍頭券商。
目前中信證券不僅規模為第一,其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資管業務、自營業務也沒有短板,均領先於行業。
2.鐵三角:華泰、海通、國泰君安
目前這三家券商的實力伯仲之間,不過整體來說,還是華泰更有優勢,也是目前公認的券業老二。作為業內互聯網化最徹底的券商,至今仍然保持著很強的上升活力。
3.追趕者:中金、招商、廣發、申萬、銀河、中信建投、國信、東方
總資產規模在3000億到5000億之間,都是相對老牌且在全國范圍內都有絕對知名度的券商,尤其是中金公司和招商證券,都是極具有歷史代表性券商。中金公司是中國內地第一家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而招商證券是百年招商局旗下金融企業。
4.地方實力派:光大、平安、安信、興業、中泰
上述券商都是在地方有著絕對影響力的,在全國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券商。
5.其他券商
這些券商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其中某些券商在有些細分領域做的很優秀,比如天風證券的研究所,華寶證券的量化和金融產品研究團隊,德邦證券的科技投入等等。

㈡ 十大銀行股票排名

十大銀行股票排名:工商、農業、建設、中銀、招商、中信、光大、興業、廣發、浦發。
十大銀行股票排名簡介:
1)中國工商銀行(成立於1984年,中國最大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之一,世界五百強企業,上市公司,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中國農業銀行(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農業合作銀行,世界五百強企業,國有控股商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3)中國建設銀行(成立於於1954年,中國市場處於領先地位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4)中國銀行(成立於1912年,中國最大的國有商業銀行之一,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十大銀行品牌,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招商銀行(由企業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境內最具品牌影響力的商業銀行之一,中國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交通銀行(始於1908年,全國性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是中國早期的發鈔行之一,上市公司,中國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7)中國民生銀行(於1996年,我國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業入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上市公司,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8)中信銀行(中國最早參與國內外金融市場融資的銀行之一,國內資本實力最雄厚的商業銀行之一,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9)興業銀行(成立於1988年福建,經國務院、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的首批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0)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國證券市場中備受關注和尊敬的上市公司,中國最具投資價值高成長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中國工商銀行(簡稱工行)成立於1984年。作為中國資產規模最大的商業銀行,經過20幾年的改革發展,中國工商銀行已經步入質量效益和規模協調發展的軌道。2003年末資產總額近53000億元人民幣,佔中國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和的近五分之一。

㈢ 股份銀行排名前十

國內股份制銀行排名前十:
1.招商銀行
招商銀行中國,第一家企業法人獨資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是香港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於1987年4月8日成立的,它是中國大陸第六大的銀行,香港,中和資金,的八條線和五個擔保之一。總部設在深圳。
2.浦發銀行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浦發銀行於1992年8月28日經銀行, 中國銀行,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一家國家控股的全國性股份制企業,1993年1月9日開業,1999年在證券證券交易所上市(證券交易所代碼:60萬),總部設在。
3.中信銀行
中信銀行,原名中鑫銀行,實業有限公司成立於1987年,2005年底更名。中信銀行是銀行在中國,的全國性商業機構之一,總部設在北京,其主要股東是中國中信貸有限公司.
股份制銀行
4.中國光大銀行
中國光大銀行成立於1992年8月,直屬部級企業中國光大集團的子公司之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總部設在北京,是一家經gwy批准、中國,銀行批準的金融企業,為客戶提供全面的銀行商業產品和服務。
5.華夏銀行
1992年10月,華夏銀行在北京;成立,1995年3月,實行股份制改革;2003年9月,該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股票600015),成為中國第五家在銀行上市的公司
6.中國民生銀行
中國民生銀行有限公司(上交所: 600016 港交所: 01988)是中國大陸第一家由民間資本設立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公司,成立於1996年1月12日,總部設在北京。主要股東包括新希望集團。
7.廣發銀行
廣發銀行的總部設在廣州市,1988年9月,經gwy和中國,的銀行,人批准,作為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試點,廣東開發了銀行,它建立在美麗的珠江,是中國最早的股份制商業之一。2011年4月8日,經監管部門和政府相關部門批准,原注冊名稱「廣東Development銀行有限公司」變更為「廣發銀行有限公司」,簡稱「廣發銀行"; 英文更名為「廣發銀行」銀行,廣發, 中國)。
8.興業銀行
興業銀行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8月。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gwy,中和中國銀行,批準的首批mainland China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總部設在福建省福州市,
9.平安銀行
平安銀行,平安銀行有限公司全稱,是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跨區域股份制商業銀行,是中國大陸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公司注冊資本51.2335億元,總資產近1.37萬億元,總部位於廣東省深圳。
10.恆豐銀行
恆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銀行, 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總部設在山東省煙台市,前身是1987年經gwy同意並經批准成立的煙台住房儲蓄銀行銀行。
(3)中國股票機構排行榜擴展閱讀:
銀行是金融機構之一,銀行按類型分為:央行、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專營機構、投資銀行、世界銀行,它們的職責各不相同。
銀行的盈利渠道分別是貸款、銀行類保險、銷售理財基金類產品、金融機具的銷售、金融智能終端業務消費獲利、對沖業務、票據業務等。
中國的大部分銀行的盈利比例為:貸款30%,銀行類保險10%、銷售理財基金類產品10%、金融機具的銷售5%、金融智能終端業務消費獲利30%、對沖業務5%、票據業務10%等;國外銀行的盈利比例為:貸款15%,銀行類保險15%、銷售理財基金類產品15%、金融機具的銷售10%、金融智能終端業務消費獲利35%、對沖業務5%、票據業務5%等。
2016年2月24日,媒體報道:16家上市銀行中已有7家銀行交出去年成績單,普遍凈利潤繼續下降。業績報告顯示,這7家銀行在2015年中,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共為2716.61億元,這意味著,7家銀行去年每天凈賺7.44億元。
盡管這一數值在各行業中仍屬佼佼者,但利潤增速繼續下降仍是未來趨勢。
7家銀行凈利潤增速均較2014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6家股份制銀行凈利潤增速更是跌至個位數,招商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凈利潤增速均下降一半以上。中信銀行凈利增速最低,僅為1.15%。
只有身為城商行的南京銀行業績保持在兩位數,達到24.86%。
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絕對核心,銀行業維持了健康和穩定運行,不可否認,受金融危機以及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國內銀行業正面臨一系列不可忽視的深刻挑戰但在後金融危機時代,我國銀行業仍然面臨著異常復雜的外部經營環境。
全球經濟一體化及經濟金融環境的不確定性,也使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顯現出復雜性、突發性、擴散性和快速傳播性等新特徵。
在市場競爭方面,隨著金融市場發育程度和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大型銀行面臨的競爭格局、競爭的空間范圍和競爭對手已經並正在繼續發生深刻的變化。
這些都是中國銀行業未來發展面臨的挑戰。
因此,我國銀行業應該以長期的信譽和實力為保障,以信貸和網路優勢為依託,以廣泛的客戶資源和信息資源為平台,以沿海發達城市為重點,全面優化和提升傳統優勢業務,進一步整合和深化現有投資銀行業務,積極拓展財務顧問、銀團貸款、杠桿融資、企業並購等新型投資銀行業務,加強對邊緣投資銀行業務的前瞻性研究,完成投資銀行業務的組織體系構造,力爭實現投資銀行業務的規模化經營。

㈣ 中國最大的證券公司排名

中國最大的證券公司是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為「中信證券」。 除此之外陸家嘴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申萬宏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等也是比較大的證券公司。
拓展資料
分類
從證券經營公司的功能分,可分為:
證券經紀商
即證券經紀公司。代理買賣證券的證券機構,接受投資人委託、代為買賣證券,並收取一定手續費即傭金,如東吳證券蘇州營業部,江海證券經紀公司。
證券自營商
即綜合型證券公司,除了證券經紀公司的許可權外,還可以自行買賣證券的證券機構,它們資金雄厚,可直接進入交易所為自己買賣股票。如國泰君安證券。
證券承銷商
以包銷或代銷形式幫助發行人發售證券的機構。實際上,許多證券公司是兼營這3種業務的。按照各國現行的做法,證券交易所的會員公司均可在交易市場進行自營買賣,但專門以自營買賣為主的證券公司為數極少。
另外,一些經過認證的創新型證券公司,還具有創設權證的許可權,如中信證券。
證券登記公司是證券集中登記過戶的服務機構。它是證券交易不可缺少的部分,並兼有行政管理性質。它須經主管機關審核批准方可設立。
特點
1、大多為國有控股企業,資產的贈與必須滿足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相關規定;
2、大多為非上市公司,股份流通受限制,沒有市場價格,但又有上市的規劃,能夠滿足上市公司的有關規定。
因此,股票期權和員工持股的方式更適合我國證券公司。
設立條件
(1)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公司章程;
(2)主要股東具有持續盈利能力,信譽良好,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3年,凈資產不低於人民幣2億元;
華安證券公司專業的理財團隊
華安證券公司專業的理財團隊
(3)有符合本法規定的注冊資本;
(4)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具備任職資格,從業人員具有證券從業資格;
(5)有完善的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制度;
(6)有合格的經營場所和業務設施;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條件。

㈤ 中國股市的十大機構是指哪些機構

中國股市2021年會迎來一波牛市行情, 茗勝股跡 2020年的股市是一部分人的歡愉,一部分人的苦楚。指數上漲了,即使最弱的上證指數也上漲超過10%,但仍有一半的股票在2020年是下跌的。在這種情況下,2021年的股市,該貪婪還是該恐懼?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在樂觀者眼中,三十而立的A股,長牛可期。但在謹慎者的眼中,牛不過三,A股年線上每一次牛市只紅兩年,第三年不是回調,就是牛市結束。 我是一個堅定的樂觀者,我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並且認為中國已經進入了權益時代。原因如下:
01 資本市場的定位 這是由股市在經濟領域中的核心定位決定的。「資本市場牽一發而動全身」這種核心定位,標志著資本市場在國家經濟轉型、科技創新的可持續發展中長期擔任主角。 深度錨定了宏觀經濟發展速度與規模,只要經濟向前蓬勃發展。只要中國堅持市場化、科技化的高質量發展趨勢,資本市場就具備長期向好的客觀條件。
02 資本市場的作用 其次,資市場長牛慢牛是建設中國國際金融中心的任務決定的。從全球來看,從歷史的縱深來看,世界上沒有一個全球性的大國它的金融不是開放的、它的市場不是國際金融中心。中國現在是全球進出口貿易最大的國家,外匯儲備最大的國家,也是工業體系最完整的國家。我們要構建一個國際化的金融體系,這其中非常重要的目標,那就是我們要構建一個國際化的金融中心,新的國際金融中心,或者說二十一世紀的國際金融中心。正如美國的華爾街一樣,強大繁盛的資本市場是國際化金融中心的核心要素。
03 化解房地產的灰犀牛 第三,資本市場長牛慢牛是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需要。中國現在的房地產總市值65萬億美金,相當於450萬億人民幣。我們一年的GDP是90萬億,所以我們的房地產現有的市值相當於GDP的5倍。現在中國的房子的總市值,相當於美國+歐盟+日本。 現銀保監會主席說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那是我國房地產相關貸款占銀行業貸款的39%, 還有大量債券、股本、信託等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房地產拉高整個社會的信用杠桿。 中國過去20年積累的高信用杠桿,以及與房地產高度相關的信用業務,已經成為金融風險防範的最大「灰犀牛」,大力發展直接融資,以降低間接融資的比重,是調整金融結構的必選之路;
04 發揮蓄水池的作用
第四,資本市場長牛慢牛是國民財富增值保值的重要保障,提升人民福祉的有效途徑。截止到2019年末期,我國的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就已經達到了82.14萬億元。這也就意味著,我國依然是全球居民儲蓄率最高的一個國家。這是一道兩難的問題,一邊是高儲蓄形成的資金堰塞湖,另一邊是金融領域的最大灰犀牛,要化解這個難題,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支持實體經濟,同時居民財富能夠增值保值。所以最近證監會剛剛重磅釋放信號:促進引導居民儲蓄進入資本市場。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從居民投資財富增值的角度,我們進入了權益時代。
綜上所述,我堅定的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看好A股,並認為A股將會走出慢牛長牛。